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工程概况受业主委托, 我公司对四川省蜀府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四川蓉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

该工程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沙河, 望江宾馆旁边, 用地面积约为366842.68m2, 总建筑面积约61845.53m2。

拟建物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

1.1勘察技术要求和依据1.1.1 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认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相关规范,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应达到如下技术要求:①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 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均匀性及变化规律, 各层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②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查明有无古河道、暗沟塘等地下埋藏物。

③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 季节变化幅度以及渗透性, 判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提供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

④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 推荐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并对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基坑开挖时的降水、护壁措施、基坑变形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等提出建议。

1.1.2 技术依据本勘察依据现行国家、地方标准和业主提供的勘察要求, 以及已收集到的场地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进行, 其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⑤《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⑥《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针对某某工程项目进行,该项目位于某某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次勘察旨在全面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土壤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范围。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范围包括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土壤性质、地下水情况等内容。

勘察范围囊括工程周边区域,确保对工程影响因素的全面了解。

三、勘察方法。

1. 野外地质勘察,通过实地观测和采集地质样品,了解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情况。

2. 土壤力学勘察,通过取样分析和现场测试,获取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地下水勘察,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水文地质试验,了解地下水位、水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四、勘察成果。

1. 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经过野外地质勘察,确定工程所在地为XX构造,主要由XX地层组成。

2. 土壤性质,土壤为XX类型,具有XX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性质。

3. 地下水情况,地下水位为XX,水质为XX,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较小。

五、工程建议。

根据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成果,为工程提出以下建议:
1. 对地质构造和地层分布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制定。

2. 根据土壤性质,合理选择基础处理和土壤改良措施,确保工程稳定和安全。

3. 针对地下水情况,制定合理的排水和防水措施,保障工程施工和运行。

六、结论。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充分了解了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和土壤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建议,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模板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一、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述(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三)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二、场地工程地质简况(一)自然地理气候(二)地形地貌(三)地质构造(四)水文地质条件三、边坡特征(一)周围地物环境(二)边坡岩土工程地质特征(三)边坡岩土构成(四)岩土工程特性指标(五)边坡稳定性分析(六)边坡支护方案建议(七)地震效应评价四、结论与建议附件1、原位测试记录表(复印件) 1份附图图名比例尺图号1、平面总图 1:100 NO.12、工程地质剖面图 1: 20 NO.13、钻孔柱状图 1:100 7孔一、工程概况(一)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述受委托,我单位承担挡墙详细勘察工作。

场地位于东侧约74m,该项为已建工程,由于道路挡墙设计厚度不足,道路外侧地面出现开裂,挡墙需要从新设计,故委托我单位进行本次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范围道路长38m,边坡高3.5-4.7m,为永久性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简单,故本次勘察等级为三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5#公路挡墙工程道下挡边坡为既有边坡,现边坡高度为3.5~4.7m。

为保证边坡的稳定、安全,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结合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和行业《建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本次勘察任务如下:1、查明场区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及地震设防烈度。

2、查明边坡的岩土构成、分布和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

3、场区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4、地下水埋藏条件、水文特征,地下管网分布,周边建筑与边坡关系和基础形式;5、通过室内及室外试验、工程类比结合规范及分析,提供边坡稳定性计算及边坡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步勘察)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报告名称: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岩土工程初步勘察报告委托单位:XXXXXX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XXXXXX勘探有限公司单位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证号:法人代表:总经理:总工程师:项目负责:报告编写:报告审核:校对:提交日期:单位地址:联系电话:传真:目录1 概述 (1)1.1任务来源 (1)1.2工程简况 (1)1.3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1)1.4勘查工作布置 (1)1.4.1 勘察工作依据 (1)1.4.2 岩土工程勘察级别 (2)1.4.3 勘探工作布置 (2)1.4.4 勘探手段 (2)1.5勘察工作量统计 (2)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1拟建场地工程环境条件 (3)2.2场地地形、地貌 (3)2.3地层结构特征 (3)2.4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和原位测试成果统计 (4)2.4.1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4)2.4.2 渗透系数推荐 (6)2.4.3 各土层静力触探成果统计 (6)2.4.4 各土层标准贯入试验统计 (6)2.5水文地质条件 (7)2.6地下水水质分析 (7)2.7土的腐蚀分析 (8)2.8场地不良地质作用及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9)3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9)3.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9)3.2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9)3.2.1 抗震设防烈度 (9)3.2.2 场地土及场地类别的划分 (9)3.2.3 场地土的液化判别 (10)3.2.4 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 (10)3.3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及压缩性评价 (10)3.4地下水评价 (10)4 结论与建议 (10)1 概述1.1 任务来源受XXXXXX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接了其拟建的年产25万吨精己二酸项目场地初步勘察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1.2 工程简况拟建场地位于平顶山市叶县县城城东北约5公里处的平顶山产业集聚园区内,拟建厂区接近长方形,东西约750m,南北910m,占地面积682500m2。

岩土工程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报告范文

岩土工程报告范文一、引言岩土工程是研究地下工程开挖、承载、变形、稳定及保护的一门学科。

本报告旨在对项目的岩土工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城市郊区,总用地面积1000亩,规划建设多个居住小区、商业中心、学校等土木工程。

基本资料如下:工程地质条件为富含岩石的黏土地层;地下水位在10米以下;层厚度约为5-10米;岩石松散程度较高。

三、岩土勘察及分析1.岩土勘察利用岩土勘察方法对工程地点进行了综合勘察,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下水位测量和土壤取样等。

结果显示,工程地点的地下水位较深,地质条件良好,岩石含量较高,土壤稳定性较好。

2.岩土分析针对岩石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取样的土壤和岩石进行实验室测试和分析,得到了它们的重要参数,比如包括土壤密度、含水率、压缩模量、抗剪强度、岩石的韧性等。

四、工程设计建议基于岩土勘察和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以下关于工程设计的建议:1.土方开挖与填筑由于工程地点土壤较为稳定,岩石含量较高,可以采用传统土方开挖与填筑方式,而无需过多的加固措施。

且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注意岩石的爆破。

2.基础处理与设计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到地质条件,采用适当的基础处理措施,比如加固地基、采用合适的基础类型等,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地下开挖工程由于地下水位较深,施工过程中需加强对地下水的处理和控制。

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如加固围护结构、控制水位等。

5.坡面防护对于岩坡地带,需要进行坡面的加固和防护工作,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喷射混凝土、岩石锚杆等。

六、结论基于对岩土工程的综合勘察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工程地点的地质条件较好,建设过程中无需大规模的土方加固和处理措施。

2.在基础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地质条件,采取合适的基础处理措施,确保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地下水的控制和处理,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

4.岩坡地带需进行坡面的加固和防护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某某房地产建设有限公司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阶段工程编号:xx勘察起止时间:202x年4月12日-202x年5月16日提交单位:某某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资质等级:甲级(勘察证书:xx)法定代表人:某某签名:技术负责人:某某签名:审定人:某某签名:审核人:某某签名:项目负责人:某某签名:报告编写人:某某签名:提交日期:202x 年 5月 16目录1概述 (3)1.1工程概况 (3)1.2勘察目的和任务 (3)1.3勘察依据 (4)1.4勘察工作概况 (4)2区域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概况 (5)2.1区域地理位置 (5)2.2区域气象条件 (5)2.3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 (5)3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5)3.1场地地形地貌 (5)3.2场地岩土层工程地质特征 (6)3.3地下水 (7)3.4不良地质现象及不利埋藏物 (8)4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 (8)4.1场地及地基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8)4.2场地地震效应分析 (8)4.3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与选用 (9)4.4天然地基评价 (10)4.5人工复合地基评价 (11)4.6桩基础评价 (11)4.7建筑变形预测 (13)4.8基坑评价 (13)5结论及建议 (14)5.1结论 (14)5.2建议 (15)附件1 波速测试成果 9页附图表:1.工作场地及编、记录员照片及代表性岩芯照片 3页2.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附表1) 8页3.地层统计表(附表2) 2页4.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附表3) 10页5.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附表4) 1页6.原位测试统计表 (附表5) 3页7.主要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附表6) 2页8.土工试验成果表 8页9.固结试验报告 18页10.三轴试验曲线 1页11.水质分析报告 4页12.土化验报告 4页13.钻孔柱状图 30页14.图例 1张15.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16.工程地质剖面图 24张1 概述1.1 工程概况由某某建设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某某”项目建设场地位于某路交某路某角,拟建用地面积xx ㎡,包含xx 栋高层建筑(9~33F )、xx 栋某栋(3F ),商业裙楼(2~3F )和1~2层地下室,各建筑情况见下表1.1-1。

岩土勘察报告

岩土勘察报告

岩土勘察报告
一、项目背景。

本次岩土勘察报告针对某某工程项目的岩土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旨在为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范围。

本次岩土勘察范围包括工程项目周边地质环境、地表和地下水情况、土壤和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内容。

三、勘察方法。

我们采用了现场勘查、实地取样、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结合地质雷达、钻孔等技术手段,全面了解了工程区域的岩土情况。

四、勘察结果。

1. 地质环境,工程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需要加强监测和防范措施。

2. 地表和地下水情况,地表水位变化较大,需合理设计排水系统;地下水位较浅,需采取防渗措施。

3. 土壤和岩石性质,土壤为黏土和砂土的混合层,岩石为花岗岩和片麻岩,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五、勘察建议。

1. 对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详细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工程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

3. 根据土壤和岩石性质,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六、总结。

本次岩土勘察报告全面、准确地反映了工程区域的岩土情况,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希望能够为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七、附录。

1. 勘察地点示意图。

2. 勘察样品实验数据。

3. 监测报告和评估分析。

以上为本次岩土勘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施工起到积极的作用。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完整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实验学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告编号:2017-10)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二O一七年一月实验学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工程编号:2017-10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制:校对:审核: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察公司勘察日期:2017年1月第一部分文字报告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1 拟建工程概况 11.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 11.3 勘察工作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2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2.1 地形地貌、气象 32.2 邻近建(构)筑物、管线情况与施工临时荷载 32.3 区域地质概况 32.4 岩土的构成与特性 42.5 不良地质作用 52.6 不良地质条件与特殊性岩土 52.7 水文地质条件 53、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 53.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53.2 环境介质腐蚀性评价 63.3 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分析评价与岩土设计参数 63.4 地基基础工程分析与评价93.5 基坑工程分析与评价104.结论与建议105.说明11 第二部分图表1. 图例1页2. 地基土物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1页3.(综合)固结试验成果图1页4. 建筑物总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页5. 工程地质剖面图3页6. 钻孔柱状图8页7. (分层)土工试验成果总表2页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 工程概况委托单位:中兴建安公司勘察单位:山东泰山地质勘查公司地理位置:拟建场地位于枣庄市峄城区,交通便利。

拟建工程特性:拟建工程为办公楼1栋,宿舍1栋,餐厅1栋,总建筑面积***m2,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1.1。

具体建筑物的尺寸、层数及平面布置详见《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勘察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属二级场地,二级地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1.2.1 勘察的目的、任务要求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勘察的目的是提出岩土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岩土利用、整治和改造的方案提出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中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文化中心拟建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场地位于***,占地面积约为196×103平方米。

拟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约130×80平方米,包括图书馆、会议室、活动中心等,具体使用功能未定,2~5层,框架结构,拟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

大部分区域设有一层地下室(范围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底板设计标高暂时未定,设计单位为***。

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三级,场地复杂程度及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二、勘察目的和要求、依据、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一)勘察目的和要求勘察阶段属详细勘察,要求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查明地下水赋存状况及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对地基类型、基础型式、基坑开挖及支护、地基处理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满足基础施工图设计要求。

按详勘要求,布设勘探孔38个,勘察技术要求按满足桩基础设计要求及基坑开挖支护设计要求编制。

(二)勘察依据1、《岩土工程勘察合同书》及委托方提供的“总平面图”。

2、执行的标准及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三)勘察方法及完成工程量外业工作于***年***月***日至***月***日进行,采用全取芯钻进、现场鉴别,结合标准贯入测试及取试样作室内试验的勘察方法,完成勘探孔38个(其中取样测试孔13个),总进尺1221.04米,标贯测试205次,取土试样73个、岩石试样9个、水试样2组,试样的试验工作由我公司试验室完成。

勘探孔主要数据见下表:三、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及工程环境场地位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属河口三角洲冲积地貌。

原为菜地,场地西部区域已填土整平,地面标高西部已填土区域约1.6~2.2米,中部及东部未填土区域约1.5~1.8米,南部区域较低洼,约0.8~1.0米。

场地西侧为人工河,南侧为河涌,东侧为空地,北侧紧邻***路,交通条件较好。

场地南侧距河涌较近,施工时应注意防护及安全。

本工程采用北京平面坐标系和黄海高程系,勘探孔平面坐标与孔口高程系根据委托方提供控制点3(X=2539701.473m,Y=420887.713m,H=2.391m,位于场地东南面约90米的碎石路上)和控制点6(X=2539632.272m,Y=420900.068m,H=3.981m,位于场地东南面约135米的碎石路上)测放。

(二)岩土结构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在勘探孔深度控制范围内,场地岩土层按地质成因分为第四系填土、冲积土、残积土和白垩系基岩,现分述如下:①填土:按土性分为如下2层。

①-1砂性素填土:灰色、灰黄色,松散,湿~饱和,粉细砂为主,局部含少量粘性土或少量砖块、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大小一般约为3~5厘米,最大约为30厘米,局部为中砂或粉土,填成时间小于五年。

除ZK16~ZK18、ZK21~ZK23、ZK26~ZK28、ZK30~ZK33、ZK36~ZK3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层厚0.6~2.5米,平均1.4米。

标贯测试7次,实测击数2~5击,平均3击,校正击数2~5击,平均3击,标准值为2.3击。

取土试样4个,1个为粉砂,1个为中砂,2个为粉土。

①-2耕植土:灰黄色,为粘性土,软塑~可塑,局部流塑,含少量植物根茎。

除ZK1~ZK9、ZK11~ZK14、ZK35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0.0~1.6米,层厚0.8~2.7米,平均1.6米。

标贯测试9次,实测击数1~5击,平均3击,校正击数1~5击,平均3击,标准值为2.0击。

取土试样8个,7个为粉质粘土,1个为粘土。

②冲积土: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5层。

②-1淤泥: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较多粉砂,局部为细砂或可塑粉质粘土,其中ZK9、ZK14孔下部为灰黄色流塑粉质粘土夹层,厚约0.4~0.9米。

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0.7~3.8米,层厚0.8~8.8米(ZK34孔较薄,ZK1、ZK5、ZK7、ZK12、ZK17、ZK22、ZK23等孔较厚),平均4.4米。

取土试样22个,9个为淤泥,9个为淤泥质土,3个为粉质粘土(2个为夹层样),1个为细砂。

②-2粉砂:深灰色为主,局部灰色,松散,饱和,局部含少量淤泥,局部为细砂或中砂。

除ZK5、ZK10、ZK23、ZK2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3.2~11.0米(ZK2、ZK14、ZK20、ZK25、ZK29、ZK31、ZK34~ZK36等孔较浅,ZK1、ZK7、ZK12、ZK22等孔稍深),层厚1.3~9.8米(ZK7、ZK19、ZK21、ZK24、ZK27等孔较薄,ZK2、ZK38等孔较厚),平均4.0米。

标贯测试29次,实测击数2~7击,平均4击,校正击数2~6击,平均4击,标准值为3.2击。

取土试样12个,8个为粉砂,2个为细砂,2个为中砂。

②-3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具臭味,含较多粉砂及少量腐殖质。

除ZK1、ZK5、ZK10、ZK11、ZK13、ZK18、ZK22、ZK23、ZK26~ZK28、ZK32、ZK33、ZK36~ZK38孔外,其余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5.5~13.2米(ZK9、ZK19、ZK24、ZK29、ZK30、ZK34等孔稍浅,ZK2、ZK7、ZK12等孔稍深),层厚1.0~14.6米(ZK9、ZK12、ZK14等孔较薄,ZK19~ZK21、ZK24、ZK29、ZK34等孔较厚),平均5.9米。

取土试样12个,6个为淤泥质土,5个为淤泥,1个为粉质粘土。

②-4粉土:灰黄色,稍密~中密,局部松散,湿,局部为粉质粘土或中砂,其中ZK31孔下部为淤泥质土夹层,厚4.0米。

ZK22、ZK26、ZK27、ZK29~ZK32、ZK34~ZK37孔可见,顶板埋深8.9~17.5米,层厚1.0~6.1米,平均3.6米。

标贯测试11次,实测击数3~19击,平均8击,校正击数2~15击,平均6击,标准值为3.9击。

取土试样4个,2个为粉土,1个为粉质粘土,1个为中砂。

②-5淤泥质土:深灰色,流塑,具臭味。

ZK31、ZK32孔可见,顶板埋深12.8~15.0米,层厚3.9~4.0米。

③残积土:粉砂为主,灰色为主,局部灰黄色、红褐色、土黄色,稍密~中密,局部密实,饱和,由砂岩风化残积而成,含较多粘性土,局部为中砂或粉质粘土。

ZK2、ZK8、ZK14、ZK19、ZK22~ZK30、ZK33、ZK35、ZK36孔可见,顶板埋深8.5~20.6米(ZK14、ZK23、ZK28等孔较浅,ZK2、ZK24、ZK29、ZK35等孔稍深),层厚1.2~5.1米(ZK25孔较薄,ZK2、ZK19、ZK23等孔稍厚),平均2.8米。

标贯测试15次,实测击数12~32击,平均23击,校正击数9~24击,平均17击,标准值为14.3击。

取土试样5个,2个为粉砂,2个为中砂,1个为粉质粘土。

④基岩:为砂岩,红褐色、灰黄色为主,局部土黄色、灰褐色、灰白色、紫红色,按风化程度分层描述如下:④-1强风化层:强风化状态,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勘探孔均可见,顶板埋深7.8~22.6米(ZK5、ZK9、ZK10、ZK18等孔稍浅,ZK2、ZK19、ZK21、ZK24、ZK29、ZK34、ZK35等孔稍深),控制厚度4.4~28.6米。

上部岩芯呈硬土状,手捏可碎,受水易软化,局部夹碎岩块或碎岩状薄层,其中ZK9孔见稍密残积土夹层,厚2.2米;ZK10孔见中风化岩夹层,岩芯呈长柱状,敲击声脆,厚1.2米;标贯测试77次,其中57次实测击数47~191击,平均97击,校正击数31~128击,平均68击,标准值为61.4击;另20次实测击数达50击而贯入厚度均未超过预打段的15cm,在剖面图中表示为“反弹”;取土状试样6个,3个为粉质粘土,2个为粉土,1个为中砂。

下部岩芯呈短柱状为主,局部块状、薄饼状、长柱状,敲击声哑,手扳可断,局部夹硬土状;标贯测试51次,实测击数达50击而贯入厚度均未超过预打段的15cm,在剖面图中表示为“反弹”。

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V级。

④-2中风化层:中风化状态,裂隙发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为主,局部厚饼状、长柱状,锤击声脆。

ZK2、ZK6、ZK11、ZK12、ZK14、ZK17、ZK23、ZK29、ZK32、ZK37、ZK38孔可见,顶板埋深16.5~43.9米(ZK11、ZK12、ZK14等孔稍浅,ZK2、ZK29孔较深),控制厚度1.2~7.2米。

取岩石试样6个,其中5个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范围值为5.00~15.83MPa,平均13.02MPa,另1个试压时沿裂隙破坏;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Ⅴ级。

④-3微风化层:微风化状态,裂隙稍发育,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长柱状,锤击声清脆。

ZK29、ZK38孔可见,顶板埋深28.5~38.0米,控制厚度2.4~3.1米。

取岩石试样3个,天然单轴抗压强度范围值为24.19~30.60MPa,平均28.27MPa;岩石坚硬程度为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Ⅳ级。

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附表1,顶板埋深、顶板标高、层厚、分布情况见附表2。

(三)、地下水由于部分勘探孔孔位处填有砼块、碎石等建筑垃圾,须用水钻进开孔,故无法测得初见水位,其余钻孔初见水位埋深为0.80~1.90米(黄海高程-0.43~0.69米),勘探结束测得各勘探孔内静止水位埋深为0.50~1.60米(黄海高程0.17~0.95米),于2010年11月24日16时32分测得河涌水位为黄海高程0.71米。

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区,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砂层孔隙中,浅层地下水由大气降水及河涌水补给、以蒸发为主的方式排泄,水位受季节影响;深层地下水补给、排泄以水平向渗透为主,具微承压性。

基岩裂隙水由上覆土层孔隙水下渗补给,含水程度受裂隙发育程度及补给条件控制,据钻孔揭露,裂隙含水贫乏,但不排除孔间存在富水裂隙带存在的可能性。

根据岩土性质及地区经验判定:①-1层砂性素填土和②-2层粉砂属弱透水性,③层粉砂为弱~微透水性,其余岩土层属微~极微透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