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勘察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成都某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xx 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5月xx广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证书:川内备案证号:工程编号: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审定人:审核人:项目负责人:报告编写人:xx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5月xx勘察设计研究院地址:邮编: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目录1、前言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3 勘察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1.4 勘察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区域气象特征2.2 场地地形地貌2.3 地层结构2.4 水文地质条件2.5 场地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2.6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2.7波速试验3、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地震效应评价3.1场地稳定性及建筑场地的适宜性评价3.2 各岩土层的工程特性指标3.3抗震设防烈度及分组3.4岩、土的类型及场地类别3.5砂土液化判别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4.1、天然地基评价4.1.1地基土适宜性评价4.1.2地基土的承载力评价4.1.3均匀性评价4.1.4 地基变形特征评价4.2 复合地基评价4.3 桩基础评价4.4地基基础方案评价及建议5环境工程地质评价6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6.1基坑降水6.2基坑开挖问题6.3地下室抗浮评价6.4岩土工程监测7、结论与建议附录:1、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2、勘探点数据一览表3、勘探点平面布置图№:014、工程地质剖面图№:02~155、工程地质柱状图№:016~176、土工试验报告7、波速测试报告8、工程照片1、前言1.1 工程概况受成都xx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xx广场高层住宅项目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该工程主要由1栋17F~18F住宅楼及4F~5F裙楼组成,设3F地下室。
各拟建物概况详见下表1。
拟建物概况一览表表1根据拟建物性质、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确定:拟建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察报告_8

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序言1.1 工程概况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新华社区地块远大都市风景小区东侧约400m兴建成都·嘉锦中和高档生活住宅小区工程,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27.9万m2。
本次为该项目一期,共由10栋(编号1-10#)地面29-32层地下室2层住宅,以及建筑物周边的1-2层裙房组成。
拟建筑物采用框剪结构,筏板基础,设计±0.00标高为482.50m,本工程预计基础埋深为9.0m左右。
受成都市嘉锦置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设计由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承担,并提出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
1.2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2009年修订版)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基本规定,本工程拟建物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1.3 勘察目的及要求根据成都华宇建筑有限公司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及拟建物的工程性质,本次勘察目的是:(1)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2)查明建筑场地内各地基土的构成、埋藏条件及分布规律;(3)测定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基础设计有关岩土工程参数。
并对基坑开挖后坑壁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建议适用的坑壁支护措施和坑壁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5)查明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动态变化规律,判定地下水及土对砼结构、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的腐蚀性,并提供场地内含水层的渗透系数;(6)对场地地基条件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论证各建筑基础方案的合理性,并对基础施工所涉及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1.4 岩土工程勘察方案⑴勘察工作的依据①建设工程勘察合同②委托方提供的拟建工程总平面图③设计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⑵国家现行技术规范,地方相关岩土工程勘察的规定①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③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④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⑤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⑥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⑦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⑧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⑶成都·嘉锦中和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案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工程总平面图,我院按照规范进行布置,其中一期共布置勘探孔100个,高层住宅楼孔间距一般为10~18m,一期高层控制性孔26个,孔深21-25m;高层一般性孔49个,孔深14-17m;多层及地下室(地面上无建筑物)共布置了19个钻孔,孔间距一般为16~30m,孔深一般为16m左右。
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及稳定性评价_详细

环球金融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__-KC-049(详勘阶段)鄂西XX公司二○一三年六月襄阳环球金融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__-KC-049(详勘阶段)提交报告单位:鄂西XX公司提交报告时间:二○一三年六月目录一、前言 (1)(一)工程概况 (1)(二)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 (2)(三)勘察依据标准 (2)(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的布置 (3)(五)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4)二、区域地质环境 (4)(一)地理位置及交通 (4)(二)区域地貌及地质构造概况 (5)(三)气象及水文概况 (5)三、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5)(一)地形、地貌 (5)(二)场地岩(土)层性质及分布 (6)(三)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0)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3)(一)地下水类型 (13)(二)场区各岩土层的渗透性 (13)(三)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3)五、场区地震效应 (14)(一)抗震设防烈度 (14)(二)建筑场地类别 (15)(三)场地地震稳定性评价 (15)六、场区工程地质评价 (16)(一)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16)(二)地基均匀性评价 (16)(三)各岩土层工程性质综合评价 (17)七、基础方案的选择与评价 (17)(一)基础方案及持力层的选择 (17)(二)桩基评价 (18)八、基坑工程评价 (20)(一)基坑工程概况 (20)(二)基坑周边环境 (20)(三)基坑侧壁主要土层及基坑重要性等级 (20)(四)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及设计参数 (20)(五)地下水对基坑工程的影响及处理意见 (21)(六)基坑支护方案建议 (21)(七)基坑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21)九、地下室抗浮评价 (21)十、结论及建议 (22)附图目录图号图名张数1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2-1~2-38 工程地质剖面图383-1~3-35 典型钻孔柱状图27附件附件1 勘察委托书及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附件2 勘探点数据一览表附件3 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成果表、重(Ⅱ)型动力触探试验锤击数成果表附件4 静力触探试验统计表附件5 地层统计表附件6 抽水试验小结附件7 土工试验报告及颗粒分析报告附件8 水质分析报告及易溶盐检验报告附件9 场地剪切波原位测试、地脉动观测报告襄阳环球金融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市XX公司拟在XX市内环西路兴建襄阳环球金融城,环球金融城立足襄阳,面向全球,是极具影响力和标志性XX市大型办公集群项目。
岩土勘察报告范文

岩土勘察报告主题:工地岩土勘察报告标题:工地岩土勘察报告摘要:本报告主要针对工地进行岩土勘察,目的是评估工地的地质情况,为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本次勘察主要包括对地质构造、岩土层、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勘察结果,对该工地的后续工程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和预防措施。
一、引言岩土勘察作为建设工程前期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勘察针对工地进行,旨在找出潜在的地质风险点,为保证工程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勘察方法1. 实地考察:根据工程地点的具体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对地质构造进行观察和测量。
2. 取样测试:采集土壤、岩石等样品,进行试验室测试,分析土壤简并度、抗压强度等基本力学性质。
三、地质构造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和测量,发现本工地所处地区为山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为褶皱构造。
山体主要由页岩、砂岩和石灰岩组成,存在明显的水平节理和倾斜节理,岩石强度较高。
四、岩土层分析通过采样测试和试验室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土壤层:工地土壤层主要由黄土和砂土构成,含水量较高,可塑性较强。
2. 岩石层:岩石层主要由砂岩和页岩组成,岩石强度较高,但可能存在节理破坏和滑坡等地质风险。
五、地下水位测定经过地下水位的测定,得出以下结论:1. 地下水位较浅,大约为3-5米。
2. 地下水位受降雨和降水量的影响较大,在雨季可能出现水位上涨的情况,需要注意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六、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对工地后续的工程建设提出以下建议:1. 针对岩石的节理破坏和滑坡等地质风险,应加强岩石支护措施,采取合适的岩石锚杆和喷浆加固等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2. 鉴于土壤的可塑性较强,建议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如加设土钉墙和地下水抽排等方式,以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3. 雨季时需注意地下水位上涨的情况,考虑加设排水系统,确保工地排水畅通。
七、总结本次岩土勘察对工地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拟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工程概况受业主委托, 我公司对四川省蜀府房屋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及四川蓉锦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拟建项目进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
该工程建筑设计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沙河, 望江宾馆旁边, 用地面积约为366842.68m2, 总建筑面积约61845.53m2。
拟建物主要工程特征见表1。
1.1勘察技术要求和依据1.1.1 勘察技术要求根据拟建物性质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确认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根据相关规范,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应达到如下技术要求:①查明场地的地形、地貌, 地基土的分布特征、均匀性及变化规律, 各层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 对岩土的强度和变形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②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物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 查明有无古河道、暗沟塘等地下埋藏物。
③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 季节变化幅度以及渗透性, 判明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提供地下水抗浮设防水位。
④评价场地和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
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对地基土作出岩土工程评价, 推荐经济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 并对上部结构、地基基础设计以及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包括基坑开挖时的降水、护壁措施、基坑变形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等提出建议。
1.1.2 技术依据本勘察依据现行国家、地方标准和业主提供的勘察要求, 以及已收集到的场地工程、水文地质资料进行, 其主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是: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⑤《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⑥《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 引言本文档为对成都市某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旨在对工程的地质和土壤条件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本报告包括工程背景、勘察目的、勘察范围、勘察方法和勘察结果等内容。
2. 工程背景成都市某工程位于成都市中心地带,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
工程用途为建设一座高层住宅楼。
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需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了解地质和土壤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3. 勘察目的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了解工程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2. 研究土壤的力学特性和物理特性,判断土壤的稳定性和适用性; 3. 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4. 为工程施工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技术支持。
4. 勘察范围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范围主要包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质和土壤状况。
具体包括:1. 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的调查; 2. 土壤取样和实验室测试; 3. 地下水位测量和水文地质调查; 4.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5. 勘察方法本次岩土工程勘察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
具体方法如下:5.1 实地调查1.地质构造的观测和测量;2.岩石的采样和分析;3.土壤的观察和采样;4.地下水位的测量和记录;5.地质灾害的现场勘查。
5.2 实验室测试1.土壤力学特性的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2.土壤物理特性的试验,包括含水量、颗粒分析等;3.岩石力学特性的试验,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等;4.地下水的化学分析。
6. 勘察结果根据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测试的结果,得到了以下结论:1.地质构造主要由砂岩和泥岩组成,稳定性较好;2.土壤主要由黏土和砂土组成,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3.地下水位较稳定,地下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4.工程地区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7. 施工建议根据勘察结果,提出以下施工建议:1.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止地质灾害的措施,如加固边坡、排水处理等;2.在基础设计中,考虑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3.注意地下水位的变化,做好相应的排水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郑东新区A-16地块商务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学号:姓名:专业:2016年12月4日目录工程概况...................................................................................................................................... - 1 - 勘察的目的、任务及依据规范.................................................................................................. - 1 -一、勘察目的、任务........................................................................................................... - 1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规范、规程....................................................................................... - 1 -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勘察方法...................................................................................................... - 2 -一、勘察工作量布置........................................................................................................... - 2 -(一)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 2 - (二)勘探点深度的确定............................................................................................ - 3 - (三)原位测试工作量的确定.................................................................................... - 3 -二、完成的工作量............................................................................................................... - 4 - 地质构造及地震条件.................................................................................................................. - 4 -一、区域地质构造............................................................................................................... - 4 -二、场地及附近地区断裂构造........................................................................................... - 4 -(一)北西-北北西向断层 .......................................................................................... - 4 - (二)东西向断层........................................................................................................ - 5 -三、地震地质条件及抗震设防烈度................................................................................... - 5 -(一)地震地质条件.................................................................................................... - 5 - (二)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加速度.................................................................... - 6 - 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 6 -一、地形地貌....................................................................................................................... - 6 -二、场地地层结构............................................................................................................... - 6 -三、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 6 -(一)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6 - (二)固结试验成果统计. (12)(三)静三轴试验统计 (12)(四)静力触探统计 (12)(五)标准贯入试验统计 (13)四、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4)(一)地下水类型 (14)(二)地下水水位 (15)(三)土层的渗透系数 (15)(四)地下水水质分析 (15)五、场地不良地质现象 (15)岩土工程条件及分析与评价 (16)一、场地建筑适宜性评价 (16)二、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6)(一)建筑场地类别和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16)(二)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 (16)(三)地基土震陷可能性分析 (16)(四)液化判别 (16)三、各层土承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 (18)四、天然地基评价 (19)五、复合地基方案分析评价 (19)(一)复合地基方案的选择 (19)(二)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 (19)(三)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 (20)(四)CFG桩施工注意事项 (20)六、桩基方案分析 (21)(一)桩型选择 (21)(二)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21)(三)桩基设计参数 (21)(四)桩基础承载力验算 (21)(五)桩基施工注意事项 (22)(六)钻孔灌注桩沉降验算 (22)七、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23)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评价 (23)一、工程环境条件及评价 (23)二、基坑底抗渗稳定性验算 (23)三、降水方案评价 (23)四、基坑支护方案分析 (23)结论与建议 (24)附图 (25)工程概况拟建郑东新区A-16地块常务楼场地位于郑州市东部新区,拟建建筑总占地面积为65.5m*41.0m,主楼帮扶占地面积41.0m*24.6m,其余为裙楼。
岩土勘察报告范本

锦岸机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新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 11.3、勘察技术依据和技术标准.................................................. 11.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1.5、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11.5.1、工程地质测绘或调查.................................................... 11.5.2、勘探点的布置、勘探设备和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21.6、工作完成情况............................................................ 21.7、勘探点测放系统及测放依据................................................ 32、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32.1、地形地貌................................................................ 32.2、气象及水文情况.......................................................... 32.3、区域地质构造情况........................................................ 32.4、场地各层岩土的年代、类型、成因、分布、工程特性.......................... 32.5、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发育程度............................ 32.5.1、地面沉降.............................................................. 42.5.2、地震效应.............................................................. 42.5.2.1、建筑场地地震背景资料................................................ 42.5.2.2、建筑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及建筑场地类别划分........................ 42.5.2.3、工程地震地基设计参数................................................ 42.5.2.4、建筑场地饱和地基土液化判别.......................................... 52.5.2.5、建筑场地抗震地段的划分.............................................. 52.6、埋藏的河道、浜沟、池塘、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的特征、分布............ 52.7、特殊性岩土.............................................................. 52.8、场地地表水及地下水...................................................... 52.8.1、地下水类型............................................................ 52.8.2、地下水位.............................................................. 52.8.3、地下水的渗透性........................................................ 52.8.4、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 63、岩土试验及原位测试成果统计与分析 ........................................... 6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64.1、建筑场地的适宜性、稳定性评价............................................ 64.2、特殊性岩土评价.......................................................... 64.3、地下水和地表水评价...................................................... 64.3.1、地下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64.3.2、地下水、地表水对建设工程的影响........................................ 74.4、岩土工程参数............................................................ 74.5、地基土的均匀性、压缩性及工程特性评价.................................... 74.5.1、地基土的均匀性评价.................................................... 74.5.2、地基土的压缩性及工程特性评价.......................................... 74.6、地基基础方案分析........................................................ 74.6.1、复合地基方案-水泥搅拌桩.............................................. 74.6.1.1、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 74.6.1.2、复合地基变形估算.................................................... 84.6.2、桩基方案.............................................................. 84.6.2.1、静压管桩方案........................................................ 84.6.2.2、分析桩侧产生负摩阻力的可能性及影响.................................. 84.6.3、成(沉)桩的可能性及对环境的影响...................................... 84.6.4、桩基承载力及质量测试方法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名称: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工程编号:2011-177勘察阶段:详细勘察院长曾平副总工程师蒋进审定左怀德审核吴剑审查曾德本工程负责何源睿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011年10月13日目录一、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一)拟建工程概况成都市龙远科技有限公司拟在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发展集中区修建成都龙远科技有限公司总部项目。
该工程设计由四川众恒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担任。
我院受业主委托对“成都龙远科技总部项目”工程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阶段的勘察工作本工程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
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1栋,20F;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4栋,2~5F。
地下室-1F。
各拟建物性质如下表1。
各栋拟建物性质表1(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目的是对建筑场地地基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给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提供岩土工程依据。
2、勘察任务要求① 查明建筑场地地质构造、地层结构以及各地基土层的工程性质特征;② 查明建筑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③ 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对砼有无腐蚀性;④ 查明建筑场地内有无可液化土层并作出评价,对场地和地基的地基效应作出评价;⑤ 提供各地基土的岩土物理力学指标,并对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作出评价,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作出分析评价。
3、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 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J 366-200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5、《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 5026—2001)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7、《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国家、行业及地区其他现行有关规范、规程(三)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中、、条,对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如下: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综合划分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四)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完成情况1、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XY-100型和SH-30型钻机,进行回转取芯钻探、冲击钻探、波速测试、取原状土及岩石试样、水试样作室内试验等手段,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外业施工情况见图1~2。
图1 外业施工情况图2 外业施工情况2、勘察方案(1)勘探点布置本工程由设计布置勘探点,我院根据相关规范调整后,共布置勘探点37个,勘探点编号为1#~37#。
勘探点间距为~。
(2)勘探点深度依据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结合本工程性质,该工程勘探点深度要求如下:①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部分):一般勘探点进入中风化泥岩≧3m;控制性钻孔进入中风化泥岩≧6m,同时保证钻孔深度满足筏板基础地基变形的计算深度要求。
②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多层部分)和纯地下室:钻孔深度~,保证持力层下基础宽度的倍,且不少于5米。
实际钻孔深度: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高层部分)为~,非生产性工业科研用房(多层部分)及纯地下室部分为~。
3、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本次勘探点于2011年9月21日施放,依据为业主提供的总平面图上所标示的坐标数据。
各勘探点标高采用成都市城市高程系统,设置一个TP点,位于场地西侧已建道路(龙潭工业园区A线)边,TP1标高为。
外业工作于2011年9月21日~9月27日,共历时7天。
外业完成的工作量如下表2。
二、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一)场地环境1、气象场地所处成都地区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无酷署、冬少冰雪。
主导风向为NNE向,常年平均风速为米/秒,年平均风压140Pa,最大风压约250Pa,年平均降雨量为900~1000mm,七、八月份雨量集中,易形成暴雨。
风向与风速:主导风向为NNE向,多年平均风速为s。
最大风速为s(NE向),极大风速为s(1961年6月21日)。
2、场地地形、地貌该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龙潭工业发展集中区,东距龙潭工业园A 线约20米,交通方便。
拟建场地现阶段为农田和民房拆除后空地,场地较平坦,局部地段标高较高,勘察范围内地面标高(以钻孔孔口标高为准)为~,相对高差。
场地所处地貌单元为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Ⅲ级阶地。
3、场地环境(1)、勘察过程中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2)、从场地内及场地附近的环境地质条件分析,未发现有对地基土和地下水的污染源。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1、区域地质概况成都市市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东侧距龙泉山褶断带约20公里,西侧距龙门山褶断带约50公里,区内龙门山褶断带于2008年5月12日发生过里氏级大地震,但对拟建场地影响微弱。
场地内及其附近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处于非地质构造断裂带,为相对稳定场地。
2、地层结构及分布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2-1fgl)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地层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1)杂填土:杂色。
主要由砖瓦块、建筑垃圾混少量粘性土等组成。
成分杂乱,结构松散。
分布连续。
(2)素填土:灰黄、褐黄色。
主要由粘性土混少量砖瓦块碎片等组成。
稍密。
硬塑。
湿。
分布基本连续,个别地段缺失。
人工填土分布连续,厚度~。
2、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2-1fgl)粘土:褐黄色,下部棕红色;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局部地段夹少量钙质结核;陡倾裂隙发育,隙间充填白色粘土矿物;局部地段下部夹岩块。
硬塑~坚硬。
分布连续。
厚度为~。
3、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场地内基岩分布连续。
按风化程度可细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和中风化三个亚层。
顶板埋深为~。
全风化泥岩:红褐、紫红色。
机动回旋钻进极易。
岩体结构已全部破坏,全风化呈粘土状,岩质很软,岩芯遇水大部分泥化。
残存有少量1~2cm的碎岩块,用手易捏碎。
呈层状分布,分布连续。
已揭穿范围部分厚度为~。
大部分地段该层未揭穿。
强风化泥岩:红褐、紫红色。
岩质软,泥质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
岩芯多呈碎块状,少量短柱状,手可折断。
岩体基本完整。
岩芯采取率约80~90%,分布连续。
已揭穿地段厚度为~。
大部分地段未揭穿。
中等风化泥岩:红褐、紫红色。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硬,锤击声半哑~较脆。
节理裂隙较发育。
岩芯多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及碎块状。
呈5~50cm短柱状,岩芯采取率约85~95%。
岩体完整。
本次勘探未揭穿。
泥岩与上覆第四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地基土层的分布、埋藏及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各土层钻孔岩芯见报告后图3~6。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本工程场地及其周边无地表水分布。
2、地下水本场地分布的粘土和泥岩内未揭见地下水。
在2#、3#钻孔揭见上层滞水。
大气降水、农灌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其水量不大,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无稳定水位。
勘探结束后,测得上层滞水初见水位埋深~,标高为~。
三、岩土参数统计(一)原位测试成果统计1、波速测试试验成果见表3。
波速测试试验成果表3表中各符号意义如下:V p:岩土的平均纵波速度(m/s); V s:岩土的平均横波速度(m/s);E d:岩土的平均动弹性模量(MPa); G d:岩土的平均动剪切模量(MPa);V d:岩土的平均动泊松比。
(二)室内试验成果统计1、土工试验分层统计成果见表4。
备注: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附表查得粘土承载=。
力基本值fk(2)岩石试验统计成果见表5。
岩石试验统计成果表表5(3)地基土胀缩等级判定见表6。
由上表,综合判定场地内粘土膨胀潜势为中,地基胀缩等级综合判定为Ⅰ级。
成都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米,急剧影响深度为米。
四、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一)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1、拟建物场地范围内无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周边无边坡影响。
场地处于稳定区。
2、场地的地震效应(1)、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及地震分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条和条规定:成都市市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特征周期为秒,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三组。
(2)、建筑场地类别根据波速测试报告,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实测值为246~248m/s,建议值为247 m/s。
场地卓越周期为,建议值为。
覆盖层厚度大于,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为对建筑抗震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3)、地基土液化判定场地内未揭见可液化土层。
(二)地表水及地下水评价1、地表水评价本工程场地及其周边无地表水分布。
2、地下水评价①地下水分布情况本场地分布的粘土和泥岩内未揭见地下水。
在2#、3#钻孔揭见上层滞水。
大气降水、农灌水为其主要补给源。
其水量不大,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无稳定水位。
②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根据本次勘察的水质分析检验报告成果,场地地下水属HCO3-—Ca2+型水,PH值为~。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条关于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标准,进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见表7~表9),评价结果表明: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微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表7备注: A指强透水层中的地下水,B指弱透水层中的地下水,水的矿化度为~L。
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8备注: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水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9备注:该场地环境为干湿交替环境。
(三)地基土腐蚀性评价根据土样腐蚀性分析报告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第条,场地地基土(主要土层)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详见表10~12。
按地层渗透性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评价表10备注:A是指强透水土层,B是指弱透水土层。
按环境类型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表11备注: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评价表12备注:① A是指地下水位以上的碎石土、砂土,坚硬、硬塑的粘性土;B 是指湿、很湿的粉土,可塑、软塑、流塑的粘性土。
(四)天然地基基础分析评价1、地基土评价(1)、场地内人工填土分布连续,结构紊乱,均匀性较差,承载力低。
(2)、场地内粘土分布连续,具有一定的承载力。
粘土为膨胀土,具中等膨胀潜势,地基的胀缩等级综合判定为Ⅰ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