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解读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解读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解读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我们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也参观了一些高科技产品,感触很深。

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孙桥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成立于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国际同行称为“The Silicon and Medicine Valleyin China”而享誉世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

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目前的张江正向着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愿景目标阔步前进。

2010年园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总收入增速达15%左右,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龙头区域。目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全力打造10大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高科技战略产业平台,即集成电路制造与装备平台;移动终端产品集成平台;多元化多模式显示终端;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物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商用

大飞机设计研发;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技术;金融后台服务平台;低碳技术、高端价值链;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园区构建三个国家级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业基地在园区内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建造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银行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构思把张江建成“中国硅谷”和“中国药谷”。

截止2007年底,园区共有注册企业5359家,其中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6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08家,申请专利9142项,其中已获授权的专利2205项。

发展历史

1992年7月,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

2005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第56号公告公布《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其中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中第一“园”即为张江高科技园区。ZhangJiang Hi-Tech Park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是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小区之一。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上海将集中力量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申城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就此拉开了序幕。自此,张江高科技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李岚清先后来张江高科技园区视察,勉励大家把张江建成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科技园区。

“聚焦张江”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赞扬。韩正指出,“聚焦江泽民主席视察张江高科张江”是上海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张江高科技园区定位一定要高,不能停留在现有水平上,而是要瞄准世界

一流水平,要以国际上最好的科技园区作为我们奋斗和追赶的目标。在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张江高科技园区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内容,成为浦东开发新的标志,科教兴市的一面旗帜,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区。韩正还要求全市各部门和方方面面,树立全局观念,加强服务,帮助张江解决一些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同时加强沟通协调、加强督促检查,形成合力,推动张江发展再上一层楼,在上海“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截止2008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1540家。200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421.4亿元;经营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从业人员为12.56万。园区累计申请专利14233件(2008年为5091件,授权专利3218件(2008年为1013件张江有轨电车张江有轨电车项目(一期工程由上海浦东现代有轨交通有限公司、上海浦发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由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总投资6个亿,引进法国先进技术,线路全长8.96km,由轨道交通2号线张江地铁站开始至张江集电港止,设车站15座,设车辆段1座,设牵引变电所5座(含车辆段1座,全线设置电力监控系统。张江有轨电车的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园区内日益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了园区的投资环境,它不仅在张江地区率先实施区域有轨电车网络规划的先期试验,是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在浦东新区的具体表现,也是响应市政府节能减排要求、发展绿色环保公交理念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完善浦东和张江地区规划发展,提升该地区公交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示范意义。中国物联网产业的中心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透露,“十二五”期间,张江物联网产业将设立百亿元级产业基金,成长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在张江康桥地区,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化核心示范基地,带动70平方公里的张江园区物联网产业。目前,张江已是上海物联网产业集聚程度最高的区域,在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这三大物联网产业层面拥有雄厚的基础。在传感层,张江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射频识别产业化基地”,并拥有国内产业链最完整、最先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上海华虹集团是张江的芯片设计制造企业;在网络层,张江及周边区域聚集了中兴通讯、IBM、上海贝尔等全球先进的物联网传输设备制造业产业群,同时,浦东的“千百万”光纤工程和无线网络覆盖,也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了雄厚的传输网络;在应用层,张江软件园有大量在物联网产业应用领域领先的系统集成企业,如宝信软件、九城,盛大网络,上海亿通国际,上海移动,上海电气等龙头企业。张江5年内将完成物联网产业核心基地的开发建设,届时张江物联网产业预计达到500亿元产值,2020年达到1000亿元产值。

生物医药

张江是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并为上海国家医药出口基地的核心区。园区重点发展化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入驻的国家级、上海市重点研究所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等,企业包括罗氏制药、杜邦、霍尼韦尔、和记黄埔、中信国健、迪赛诺等。园区新启动了现代医疗器械园建设,重点发展医用数字化影像装备与探测技术产品、精密医疗器械机电基础件、生物电信号检测及临床监护设备、新型中医诊断与治疗仪器、物理治疗设备和微创手术设备、高性能人工器官与康复设备等。

集成电路

张江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也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微电子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园区内有200多家企业,如中芯国际、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宏力等,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约占全国的60%。集成电路已进入90nm和

65nm制造工艺研发阶段,2005年及2006年有两条12英寸90nm生产线投产。此外,园区在3G、高清晰度电视等领域也取得了成功。

软件

张江被授予“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园已设立企业1000

多家,入驻200多家,包括世界500强SAP、花旗、INFOSYS、惠普、微软、IBM等。软件从业人员10000多名,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软件基地之一,并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软件、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此外有多家企业通过了CMM和ISO的评级体系。2008年软件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软件出口数亿美元,税收30亿元。

这一次我们主要参观了集成电路和软件专区,让我看到了很多高科技的发展项目和成果,着实令我震惊。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SSC成立于2000年12月,是2000年上海市一号工程---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之一,由上海市政府投资建设,座落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开发园区内。

上海催乳医学教学模型上海复印机维修心肺复苏模拟人上海母乳喂养护理人模型上海搬家公司人体解剖模型明星涂料人体骨骼模型上海网站建设上海热水器维修上海网站制作上海厂房上海网站建设上海打印机维修 OA软件开发上海厂房出租上海网络公司上海厂房上海传真机维修快速阅读培训上海修热水器 DVD COPY 上海网站推广网站建设上海厂房网上海搬家公司打印机维修拓展训练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是国内第一个面向社会开放,资源共享、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自投入运行以来,本着随需应变,合作共赢的理念,为上海各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高性能计算应用服务,主机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已在气象预报、药物设计、生命科学、汽车、新材料、土木工程、物理、化学、航空、航天、船舶等十个应用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充分发挥了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作用。

2004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引进峰值速度超过10万亿次/秒的“曙光4000A”高性能计算机,排名世界第十位,实现了我国高性能计算研发与应用双跨越。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还配置了丰富的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未来发展中,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将立足上海、辐射华东、服务全国,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高性能计算公共资源服务中心、高性能计算技术支持中心、高性能计算增值服务中心。商业招商上海网站制作上海厂房左右脑上海网站建设上海阳光房 OA软件开发记忆力商业策划右脑开发上海网络公司思维导图上海搬家公司英语单词记忆商业地产快速阅读培训 DVD COPY 快速阅读上海网站推广网站建设上海厂房网上海搬家公司打印机维修拓展训练。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将以随需应变的服务帮助科研单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加快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进程,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为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提供功能服务与支撑。

中心资源介绍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是由市政府投资建设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内首家面向社会开放的、资源可共享的高端计算平台。该项目列入2000年上海一号重大工程,

于2000年年底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中心目前已配有“曙光4000A”和“曙光

5000A”三台高性能计算机,总计算能力近11万亿次/秒。

2009年6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已部署峰值速度200万亿次/秒的“魔方”(曙光5000A,该机在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TOP500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上海超级计算

中心已跃升为世界上计算能力最强的高性能计算中心之一。

经过多年的努力,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不仅有强大的硬件资源,而且有丰富的软件资源、可靠稳定的网络资源、以及可信赖的人才资源。

计算资源服务

按需提供硬件和软件租赁服务。领先的超级计算机系统能运行数千个处理器的并行计算程序,各类商业计算软件并行规模国内领先,同时高性能的存储系统可提供高达数十TB的数据存储服务。计算资源依据每处理器核小时的使用量进行计费。对国家或地方支持的基础

科研项目实施优惠价格。专业技术人员为使用计算和存储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咨询与解决方案服务

工程计算咨询基于在CAE软件门类和专业人员经验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针对机械、汽车、航天、核能等领域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多种需求,为其提供通用上机类项目的专业咨询和辅助计算,并承接用户委托的FEA结构力学分析项目和CFD流体力学分析项目,尤其擅长解决需要结合CAE-HPC技术才能解决的大规模复杂数值仿真问题。

高性能计算系统

面向特定行业和应用领域的高性能计算软硬件系统的测评、设计以及部署实施,包括处理器、计算节点、互联网络、存储系统等硬件平台的性能测试分析,针对特定应用的高性价比计算系统解决方案,高性能计算系统的部署和实施以及第三方高性能计算系统测评分析服务等。

超级计算中心建设运维

服务涵盖超级计算中心建设运营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方案的撰写、咨询和论证,超级计算系统的预研、架构和测评,超级计算中心运维服务体系及运维服务平台的建立,超级计算中心用户服务体系建立以及各类技术和运维服务人员培训等。

培训

超级计算机系统使用技术培训;超级计算机系统、并行计算方法、软件开发等并行计算技术培训;主流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使用培训;以及超级计算机系统运维管理技术培训等。高性能计算平台研发

基于Linux和Windows环境的部门或企业级高性能计算平台软件开发,平台功能包括计算资源监控管理、用户管理、计算作业管理、数据管理以及各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表。通过和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超级计算资源的互联,可构建企业内部高达数千处理器计算性能的虚拟计算平台。

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合作

与高校、研究所、企业等联合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高性能计算相关研发课题,包括特定领域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的各类应用研究、大规模并行计算程序研发、基于网格技术的计算平台、海量数据处理、云计算技术等。

上级服务

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坚持第三方立场地位,保持独立运行的、中立机构形象,提供国际水准的现代化科研环境,为跨行业跨学科的技术合作创造机会。中心以上海区域为中心,加强与国内外其他超级计算中心、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联合,积极开展高性能应用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促进高性能计算的发展,完善上海高性能计算的应用环境。上海超级计算中心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高校、科研院所、政府、企事业单位的研究机构及人员,以及个体研究者

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我们采用多种、灵活的合作方式保证用户方便、安全的使用中心高性能计算资源。

应用工程

作为上海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为上海和全国的广大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高端计算服务。服务领域遍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天文、地理信息、地球科学、气候气象、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社会科学、土木工程、汽车、船舶、钢铁、航空、航天、机械、核电、新材料、新能源、金融等众多领域。催生了大批科研成果,提升了企业产品研发设计能力,成为国家科技进步和企业创新的助推器。

我们还参观了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在那里学到了好多知识。

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是市科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全民科学素

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一五规划》,在全市建成40个专题性科技类场馆计划的一部分。整个项目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的共同出资,并依托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而建设完成。场馆总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总投资1180多万。

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中集中了大量珍贵照片、实物、多媒体演示等展项,其主体内容将围绕五大主题展区:展区一“集成电路探秘”:讲述了从“砂”到集成电路的演变过程,揭示砂粒+人类的智慧=神奇的集成电路的原理;展区二“集成电路发展渊源”:设有互动游戏,全面展现集成电路走过的发展道路,使大家通过游戏了解世界集成电路的发展及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的分布与发展;展区三“无处不在的集成电路”:从汽车中的集成电路、电脑中的集成电路、IC卡、集成电路世界探索(环幕、科普影院、设计家乐园、集成电路与数字生活、信息

安全中的集成电路、航天航空中的集成电路等展项,让更多的普通观众走进芯片的微观世界,探索让我们生活方方面面产生变化的小小芯片的巨大能量;展区四“集

成电路与移动通信”:通过时空隧道、展讯移动通信体验中心等展项,体现集成电路的发展引领通信的变革;展区五“未来的集成电路”:将人们带进对未来集成电路的畅想与展望中。

发展现代微电子产业是《上海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数字上海”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首个以集成电路知识为主要展出内容的科普场馆,上海集成电路博物馆的建成开放,不仅将为广大市民和学生打开一扇普及集成电路知识的大门,同时也将推动更多的普通观众走进集成电路的微观世界探索科学奥秘,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市民科学素质支撑。

砂粒和手机、电脑看似毫无关系,但实际上缺了它,人类现代社会将会完全变样。走进昨天正式开馆的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你也许会有同样的感受。

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大脑”,可以记忆和运算,完成各种信息处理;而集成电路的来源,就是砂。人们从砂中提炼出硅,再经硅棒、晶圆、芯片等不同形态,经过氧化、光刻、刻蚀与掺杂等工艺,最后封装成为集成电路。目前,在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硅晶片上,已经可以集成10亿个以上的电子元器件,远远超过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时的5个元器件数量。

在探秘馆内,一幅幅照片向人们展示了集成电路从不起眼的小砂粒蜕变成芯片的过程。全息影像塑造的模拟制造工厂里,工作人员穿着防尘隔离服装,忙碌在生产线上,能让观众不用走进工厂,也能了解集成电路的真实产生环境。边上还有一个“实物版”风淋室,在真实的流水线工厂内,这个小房间非常重要。因为车间对洁净度要求非常高,每一个进入车间的工人必须确保自己“一尘不染”。在互动区域,参观者可在电脑上自己设计一个嵌有集成电路的电子玩具,如何安装、如何设计线路图,都很有讲究。

集成电路科技馆是全市计划建成的40个专题性科技类场馆的一部分,由市科委、浦东新区政府共同出资,并依托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建设完成。场馆总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位于展讯公司一楼大厅。

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的探索之旅,是从一座依托三维立体成像悬浮技术的金字塔开始的。透过围绕在金字塔四周的玻璃罩,塔心内悬浮的立体影像是一部三分钟的短片,直观演绎了集成电路的一生:你会看到一粒粒不起眼的沙子如何转变为价值不菲的单晶硅棒,既而变成芯片,最后终于成为完整的电子产品。

想知道集成电路工厂内部是什么样子吗?站在馆内的“幻影成像工厂”前,这里模拟的是芯片制造特有的净化四层车间,半剖面的装置模型中,投射放映着由真实演员拍摄的“幻影成像”,表现生产环节的关键步骤。

除了完整的作业流程外,你还会看到一只测量不同直径灰尘数目的“灰尘计数器”。在对洁净度要求甚高的集成电路工厂中,一立方英尺的空气中只要出现10个直径超过0.5微米

唐国栋 022210214 的灰尘颗粒,就视为不合格。因此制造工人必须穿上洁净服到“风淋间”吹尘,继而才能进入作业车间。展馆内同样设有一座真正的风淋间,你可以过把体验瘾。更值得一提的是,你可以在馆内的“智能家居”中,提前享受一下由集成电路科技引领的未来生活。无需手动开关的窗帘与照明灯;用电话在任何地点即可遥控家中的咖啡机、电饭煲、微波炉、抽油烟机、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安装自定位与导航技术的机器人管家爱希(IC),除了可以自主制定行走路线在家中尽职巡视外,还能冲你微笑、唱歌、做鬼脸,并同你握手和进行英语对话。最有趣的是房间里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冰箱,当你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苹果,外部的显示屏上会立刻显示苹果少了一个,当少于一定数量时,还会提醒你购买该食品。更聪明的是,系统还会同时提示苹果的营养成分和菜谱,并设计一周的健康菜谱供你选择。当你靠近安有自动感应控制系统的智能厕所时,玻璃门会自动从镜面变为透明(人一离开又恢复原状),灯光亮起,通过马桶的电脑操作面板,你不但可以选择适合夜间的微光照明,还能完成开启马桶外盖、调节内圈温度、清洗、烘干等一切步骤。马桶的坑距也可以在 260mm~380mm 间任意调节,座圈采用抗菌材料制成,并配有触媒自动除臭装置,保持空气清新。现代化的集成电路应用无所不在,展馆内有一座模拟宇宙场景的装置,转动的地球旁边围绕着诸多卫星,按下按钮,奇特的喷雾顿时让肉眼看不见的卫星信

号“显形”,你可以直观了解 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在馆内借助高倍电子显微镜,观察放大了 600~2000 倍的芯片微观世界;可以体验“人脸识别”、“ 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信息安全护卫方式;可以置身 180 度环幕立体影院,追寻集成电路的前世今生。“集成电路是电子产品的…大脑?,可以记忆和运算,完成各种信息处理。目前,在一个比指甲盖还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 10 亿多个电子元器件。而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诞生时,上面只有 5 个元器件。”上海集成电路科技馆馆长助理蒋玮告诉记者,作为国内首家集成电路专题性科普场馆,同时也是上海市科委和市教委支持的“二期课改”科普教育基地,目前馆内正在积极设计专题课程方案与主题活动,希望为更多师生服务。这两天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着实值得啊。唐国栋 022210214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项目情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430万平方米,工业建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 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

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有感 前不久,学校组织了我们参观张江高科科技园,在那里我们了解到了现代科学技术,也参观了一些高科技产品,感触很深。 张江高科技园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南部,是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与陆家嘴、金桥和孙桥同为上海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区域,成立于1992年7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国际同行称为“The Silicon and Medicine Valleyin China”而享誉世界,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目前的张江正向着世界级高科技园区的愿景目标阔步前进。 2010年园区经营总收入达到1100亿元,年总收入增速达15%左右,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的龙头区域。目前,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全力打造10大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高科技战略产业平台,即集成电路制造与装备平台;移动终端产品集成平台;多元化多模式显示终端;生物医药研发、产业化;物联网基础设施技术;商用大飞机设计研发;数字内容与互联网技术;金融后台服务平台;低碳技术、高端价值链;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平台。园区构建三个国家级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科技创业基地在园区内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软件三大主导产业,建造文化科技创意、金融信息服务(银行卡)、光电子和信息安全四大关联产业,构思把张江建成“中国硅谷”和“中国药谷”。 截止2007年底,园区共有注册企业5359家,其中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06家、国家级/市级研发机构108家,申请专利9142项,其中已获授权的专利2205项。 发展历史 1992年7月,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 2005年9月7日,国家发改委第56号公告公布《第四批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开发区名单》,其中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中第一“园”即为张江高科技园区。ZhangJiang Hi-Tech Park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园区,是浦东新区四个重点开发小区之一。 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布了“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提出,上海将集中力量把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成申城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就此拉开了序幕。自此,张江高科技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吴邦国,李岚清先后来张江高科技园区视察,勉励大家把张江建成具有竞争力的世界级高科技园区。 “聚焦张江”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韩正的赞扬。韩正指出,“聚焦江泽民主席视察张江高科张江”是上海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抢占高科技产业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张江高科技园区定位一定要高,不能停留在现有水平上,而是要瞄准世界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情况简介 一、基本概况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是我国和上海市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聚焦张江”是国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十项任务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张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张江模式”,即“一个平台、两大动力、两类资源和两种能力”;探索了一条内生成长的发展之路,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软件三大核心主导产业,及文化创意设计、金融信息服务、信息安全、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产业布局。 二、产业状况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

业园,一批新经济企业实现了大踏步的飞跃。“自我设计、自主经营、自由竞争”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逐渐形成。截止2008年底,园区进驻企业达1540家。2008年,园区工业总产值421.4亿元;经营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从业人员为12.56万。园区累计申请专利14233件(2008年为5091件),授权专利3218件(2008年为1013件) 三、融资投资 面对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新期待,针对园区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情况,张江园区专门成立了上海张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下称“中心”),为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融资担保。目前,已经有上海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7家银行进行了授信批复。中心为30家企业进行了总额达2.353亿元的融资担保。据了解,中心在前期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反担保方式的探索后,继续创新多种符合高科技中心企业特点的反担保方式。争取到今年二季度末,贷款项目达到40家以上,帮助企业获得贷款担保总额50000万元。 尽管金融危机来袭,张江经济却呈现“这边风光独好”态势。2008年张江吸引外资项目149个,合同金额12.95亿美元,同比增长8.8%;吸引内资项目284个,注册资本1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37%。2009年张江园区经济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园区经济同比减幅明

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概述 上海市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指明,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是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要完成“一区六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2007年,高新技术园区功能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以上。 张江高科技园区地处中心城区的东南角,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吸引了世界上一些著名公司、研发机构入住张江。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川杨河以北的用地难以满足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为拓展园区的发展潜力,2003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又编制完成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南部扩展用地结构规划》。 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各方面的交通需求将大幅增加,加上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给张江高科技园区营造一个与中心城联系紧密、交通便利、出行方便、以人为本、人车并重的交通环境,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未雨绸缪,组织了本次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二、规划研究范围 1、核心区(28.22km2) 龙东大道~外环线~华夏路~罗山路所围成的区域。该区域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规划用地范围,用地面积约28.22km2,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2、扩展区(17km2) 华夏路~外环线~罗山路所围合的区域,毗邻张江高科技园区,都处于外环线范围内,占地面积约17km2,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扩展备用地。 3、适当扩大的影响范围(96.5km2) 云间路~外环线~唐陆公路~迎宾大道~秀浦路~御水路~芳甸路所围合的区域,在核心区和扩展区外,考虑到交通的波及性而适当扩大的影响范围,面积约96.5km2。

三、区位特点 张江高科技园区地处中心城的东南角,在中心城的外围,与城市核心区相距较远。 园区周边及内部高等级道路发达,四周均为城市快速路,内部还有中环线穿过,城市快速路全长约35.6km,便于小汽车交通出行。 张江高科是上海市“一园六区”之一,能级较高,与周边的北蔡、孙桥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呈阶梯状,主要经济活动发生在市区其他能级较高的区域间。

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张江高科技园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部,有多条地铁线路直达,且与外环路相接,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该园区成立于1992年,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2万,主导产业为集成电路、软件、生物医药等。截至2008年底,张江高科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421.4亿元,经营总收入83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98.3亿元,吸引投资总额13.25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11.52亿美元;注册企业数为1540家,从业人员达到12.56万。 ○1发展战略与开发模式 产业发展战略:以产业高地带动人才高地建设,以人才集聚提升产业等级;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开发模式:公司建设——政府回租——授权经营 ○2主导产业、发展模式及产业业态 主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 产业发展模式: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园式办公;生物医药集群,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创意产业园区,包括低层多样化园区、特色化低层办公楼;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3空间布局

高科技产业园案例借鉴总

高科技城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基本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2.高新区发展历史 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1 9 5 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 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 2 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 0 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 9 9 2年在美国的5 O个州中有4 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技术园、工业园等2 5 8个。 法国:1 9 6 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 O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 9 8 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renobl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英国: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是英国创办高新区的先行者。1 9 7 O年,剑桥大学的圣三学院仿效美国“硅谷”建立了剑桥科学园。此后,英国又相继建立了以生产制造业为主、如今已成为英国乃至全欧洲电子工业基础的苏格兰硅谷,以及兼具研究、开发、生产活动的M 4号高速公路走廊。 德国:1 9 7 9年开始筹建西柏林革新与创业者中,(1 9 8 3年建成,1 9 8 7年以后与西柏林技术革新园区统称为西柏林科学园区),但其发展速度最快,短短几年就建立起了诸如亚深技术中心、海德堡技术园区、不伦瑞克科学园区、卡尔斯鲁厄技术工厂等高新区。2 0世9 O年代德国统一后,又在东部五州建立了十几个技术创业中心,到1 9 9 2年全德 共建立了1 0 1个高新区。 日本:亚洲兴建高新区最早的国家是日本。1 9 6 3年日本开始兴建筑波科学城,1 9 7 8年提出兴建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的设想,1 9 8 0年,又提出技术城设想,并于1 9 8 3年选定1 9个地区兴建技术城。最近日本制定了由1 9个技术城组成的高技术区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发展日本高新技术。

高科技产业园案例借鉴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基本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2.高新区发展历史 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1 9 5 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 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tanford Research Par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 2 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 0 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 9 9 2年在美国的5 O个州中有4 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技术园、工业园等2 5 8个。 法国:1 9 6 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 O 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 9 8 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renobl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英国:具有几百年学术研究传统的剑桥大学是英国创办高新区的先行者。1 9 7 O年,剑桥大学的圣三学院仿效美国“硅谷”建立了剑桥科学园。此后,英国又相继建立了以生产

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

Innovation创新·小生态 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加快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 今年5月,习总书记到上海考察时,明确提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自2008年以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R&D经费投入已经连续多年达5%,万人拥有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国内遥遥领先,已经初步具备了成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节点的基础条件,是上海加快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前沿阵地。当前应抓住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有利时机,加快从科技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的科学城转型发展。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园。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曾经创造了辉煌业绩,成为国内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标杆。以2009年相关指标为例,R&D经费比重已达5.97%,居于全市首位,是全市其他开发区的3倍以上(金桥出口加工区1.96%,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0.68%,数据来源:2009年上海开发区发展报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产值利润率位居全市开发区首位,达14.57%;利润的绝对贡献额位居全市第二;尤其是万人拥有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净利润率等可比创新指标,远高于中关村和深圳高新区。其中,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当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是中关村的4倍(中关村16.4件/万 人,张江园区65.9件/万人),深圳高新区 的2倍(32件/万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 入比例达11.4%,是中关村(5.9%)、深 圳高新区的2倍(5.26%,数据来源:上 海市开发区协会开发区简报)。 通过研发高投入,张江高科技园区 不仅促成了发明专利的高产出,而且还 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形成了高科技产业 集聚发展的示范效应。以集成电路产业 为例,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困难时期,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仍然实现全年销售收 入201.19亿元,占上海50%、全国19.3% (参见附录表1)。与此同时,涌现一批 以展讯、锐迪科、格科、晶晨、埃派克森 等为代表的IC设计龙头企业;其中,数 码像框芯片、VGA图像传感芯片全球占 有率第一(分别达50%和20%以上),为 “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提供核 心技术支撑和引导,并涌现一批以深迪 半导体(成功研制出第一款具有中国自 主知识产权的商用MEMS陀螺仪)、三 鑫科技(发布了世界首台20流明微型激 光投影机)、易狄欧(推出世界首款第三 代电子书阅读器——易狄欧电子书E600 系列,拥有21项自主发明专利)全球首发 的自主创新终端产品,不仅成为园区新 的亮点和增长点,也牢固奠定了张江高 科技园区作为张江国家示范区核心园的 发展地位。 张江高科技园区应加快向科学城转型发展 张江高科技园区虽然创造过辉煌的 业绩,然而面对近年来中关村、深圳前 海的迅猛发展态势(尤其是北京中关村 已经成为国家第一个示范区,不仅涌现 了以联想、百度、新浪等为代表的一批千 亿元规模的科技创新企业,在科技企业 发展规模等重要指标上遥遥领先,而且 形成了以科学城为核心,促进企业创新 创业的内生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引领我 国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标杆),要成为上 海科技创新中心的中坚力量,应加快形 成以科学城为引领的创新发展新模式。 科学城发展模式的最早起源是美国 硅谷。近年来我国科学城的发展脉络, 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创新 要素集聚的硅谷模式(以斯坦福大学的 师生为中心,结合若干创业投资公司, 利用人才、技术和资金的要素集聚而建 立);一类是既注重创新要素集聚,更突 出产城融合的新竹模式(我国台湾新竹 自1976年起,参照美国硅谷的经验,引进 高级科技人才,促进工业发展,选择在 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大 学和科研机构密集的新竹县创办了科学 工业园区,形成著名的新竹模式)。纵观 科学城的不同发展形态,其特点主要有 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科研与生产区、居 住小区、公共商业中心区和大型绿地区 融合发展的功能结构;二是形成了保障 文 郭澄澄 6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案例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基本概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性质和功能相似的一类地域组织,即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集中,其任务是研究、开发和生产高技术产品,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我们把这类科技——工业综合体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 世界各国高新区呈现千姿百态,名称也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科学

园、技术园、科技园、研究园、发展园;有的称为工业园、科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高技术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带;有的称为科学城、技术城、文化学术研究城;有的甚至根据园区的技术开发内容和地理位置特点而称为硅谷、硅山、硅岛、硅廊、硅漠、硅原等等。 2.高新区发展历史 美国是高新区的发祥地。1 951年美国在东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兴建了占地只有5O英亩的斯坦福研究园(S t a n f o r d

R e s e a r c h P a r k),开创了世界高新区的先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斯坦福研究园为起点,逐步形成了今日闻名于世的硅谷。 与斯坦福研究园起步发展的同时,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地区从林肯实验中心,沿128号高速公路两侧也出现了几百家从事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如今,这一半环形走廊地带已有700家与计算机相关的公司,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基地之一。 到1992年在美国的5O 个州中有42个州建立了科学园、

技术园、工业园等258个。 法国:1969年开始在南方城市尼斯附近筹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学城,经过2O多年的建设,该科学城现己成为重要的国际性高科技中心;1983年法国开始筹建法兰西岛科学城,它是一个典型的科研、教学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区。此外,还分别兴建了以生物技术为主的布列塔高技术园,以航空航天技术为主的图卢兹科学园,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为主的格勒诺布尔(G r e n o b l e)高技术区等各种类型的高新区。

完整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docx

1.1.1 案例借鉴 ( 1)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 80 平方公里, 户籍人口约 25 万。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 1994 年,历经 16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 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2009 年,地区生产总 值达 1120 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 亿元;实际 利用外资18 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8 亿美元。 ○1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 定位:苏州现代化新城区,中央商务区。 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 发展战略: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 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发展目标: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2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 四大示范区: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接 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 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四大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 园式办公;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 包括临湖大体量建筑、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 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3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目前已经建 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 68 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 50 多万平方米。

张江高科技园区介绍-中文

一、纵览张江 1、关于我们 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是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通过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 1999年,上海市政府实施了“聚焦张江”战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实现了快速发展。 截止2009年12月,园区注册企业5868家, 其中外资企业2303家,经认定的国家/市/区级研发机构有140家,园区从业人员13.1万人。2009年园区经营总收入1021亿元。 张江园区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实现了园区企业、产业和研发能力的良性发展。张江高科技园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密集区域、高科技人才的汇集区域、高科技企业的密集区域,成为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的高科技园区。 2、里程碑 1992年7月28日张江高科技园区创立 1994年5月16日园区第一家外资企业—罗氏制药签约 1996年8月2日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正式成立 1999年8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制订“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 2000年3月18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园开园正式成立 2001年9月25日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枚8英寸晶圆在中芯国际投片 2003年10月首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GE中国技术中心启用 11月第一所整建制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落成 2004年11月15日国内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曙光4000A在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启用 2006年7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7年1月张江科学城(中区)建设暨中科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启动 2007年2月展讯通信、微创医疗、超级计算中心、宝信软件、飞田通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殊荣 2008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开工暨新技术基地建设在张江奠基。 2009年7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奠基 3、创新+融合----张江特色的产业之路 园区在实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以及低碳等主导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金融信息服务、信息安全、文化科技创意、光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紧密联系、互动发展的产业生态集群。 生物医药产业(包含生物制药、化学制药、医疗器械、传统中医、医药研发外包)信息技术(ICT)产业(包含集成电路、软件设计、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移动通信、光电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情况简介 一、基本概况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区等功能小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一,是我国和上海市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载体,“聚焦张江”是国家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十项任务之一。经过16年的建设,张江开创了独具特色的高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张江模式”,即“一个平台、两大动力、两类资源和两种能力”;探索了一条内生成长的发展之路,形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软件三大核心主导产业,及文化创意设计、金融信息服务、信息安全、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产业布局。 二、产业状况 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框架。目前,园区建有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国家863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东部)基地、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基地。在科技创新方面,园区拥有多模式、多类型的孵化器,建有国家火炬创业园、国家留学人员创

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国家新药筛选研究中心等18个政府主导的高效研发平台;强有力的财政扶持:张江高新区专项基金和新区专项资金的有力支持;企业成长过程中系统的基础服务;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张江设立“绿色通道”,连续两年园区专利申请量的增长率都保持在36%以上;大规模的高端人才生活环境;多品种适合不同产业的空间产品;便利的人才和行业准入门槛;各类国际国内风险资本云集,园区引导基金良好运行;张江企业易贷通和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依托有限的政府资源,放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以创新的手段为各类创新型中小企业做好融资服务。

(完整版)【前瞻产业研究院】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FORWARD 蔚 fit 产业地产专题 前瞻产业研究院

张江高科技园规划案例 张江高科技园区约3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范围内可建设用地约17.1平方公 里,已建用地总面积约12.3平方公里,占可开发建设用地的72%;已建成各类建 筑1350万平方米,其中,办公、研収、商业等公共建筑 430万平方米,工业建 筑44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450万平方米。 2009年,上海市政府“南汇撤销、并入浦东”的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 项目情况 产盘岡 ER r MT F >8 F * i 靳气? ? i 张江商科技岡帆 -域域规划雄圈赤去團

2011年11月,张江高科技园区抓住两区合并机遇,扩大园区规模为75.9平方 公里,主要包括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北区和中区、张江南区、康桥工业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合庆工业园区、张江光电子产业园和银行卡产业园。其中,核心区总占地25平方公里,由各功能区组合而成。2014年12月29日,国务院决定上海市自贸区扩区至张江片区,面积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产业情况 以产业链带动园区产业发展,通过设计和制造整合产业链发展,形成设计+ 代工的产业整合发展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物医药创新链和集成电路产业链。其中,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目前张江已经成为国内最集中、技术水平最高、产业能级最优的集成电路研发与制造一体化产业基地。园区内已经形 成以芯片设计、晶圆制造业为龙头的“设计+代工”的产业模式,包括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制造在内的国内最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生物医药产业 方面,园区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探索形成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的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药研发机构最集中、创新服务能力最强、新药创制潜力最大的生物医药基地之一。

☆关于推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doc

关于推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实施办法 第一条(背景)为进一步提升张江高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以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打造“张江科技城”为契机,根据科技部孵化器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结合张江创建科技部“火炬创新试验城区”和实施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工作,进一步推进张江园区孵化器的建设,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张江园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载体,根据国家以及地方的有关政策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系指位于张江区域的、由国家、市、区有关部门以及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以及其它社会实体独资或合资兴办,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产业定位,通过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等企业必备的孵化物理空间,并配备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以中小型科技创业企业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管理、法律、财务、融资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多渠道的支持,以降低创业企业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为社会培养成功的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孵化器的投资主体、经济性质不限。 第三条(导向)孵化器按其功能分为综合型孵化器和专业型孵化器。张江高科技园区积极倡导孵化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发展专业化和国际化。重点支持以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重点、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发展导向、面向海外留学生创业的专业孵化器的建设。

第四条(组织机构)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是孵化器建设的领导机构,负责规划、研讨并决定有关张江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的重大事项,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上海张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作为孵化器建设的管理部门和具体实施单位,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园区的孵化器建设,具体包括:对内落实管委会的重要精神,对园区孵化器进行日常管理并做好相应的指导与服务工作,组织对园区孵化器的认定、考评、落实相应的支持政策:对外对口国家、市有关孵化器管理部门,吸引相应的孵化器建设资源。 第五条(认定标准)申报张江园区孵化器认定,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应为在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的、符合本意见第二条要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并正常运营一年以上。 (二)孵化器性质、定位、发展方向明确,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健全,并建立标准的引进、孵化、毕业流程和完备的孵化企业基础数据库,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孵化企业孵化方案和成长档案。 (三)具有可自主支配场地,其中综合型孵化器场地应在5000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30家以上;专业技术型孵化器场地应在2000平方米以上,在孵企业达10家以上;年度毕业企业数占在孵企业的10%以上。孵化器应建立标准的毕业与淘汰机制,入孵企业孵化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生物医药等特殊产业可延长至5年),孵化期内项目孵化或被确定项目没有孵化前景的,可被强制淘汰。

苏州工业园和张江高科园案例分析报告

1.1.1案例借鉴 (1)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位于苏州城东金鸡湖畔,下辖三个镇,总面积达8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5万。借鉴新加坡的管理模式,苏州工业园区成立于1994年,历经16年的发展,园区规划完善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已经初具规模,高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12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进出口总额为512.8亿美元。 ○1发展定位、战略与目标 定位:苏州现代化新城区,中央商务区。 发展理念:实现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 发展战略: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即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依赖、投资拉动向科技依托、创新驱动转变,从“工业经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智力经济”转变,和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 发展目标:把园区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的生态型、创新型新城区。 ○2主导产业、示范区与产业业态 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 四大示范区:即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 四大产业业态:信息产业集群,包括独栋高端办公楼、组合式商务中心、花园式办公;制造业园区,包括公园式制药园区、集中式中低层研发区;会展中心,包括临湖大体量建筑、倚自然景观的特色建筑群;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式公寓、商务型酒店、分散式度假型酒店主题酒店。 ○3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生产服务与生活服务配套。目前已经建成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独墅湖高教区,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8万平方公里,建成邻里中心、左岸商业街、星海休闲广场等生活服务设施50多万平方米。

国内外领先科技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国内外领先科技园区案例研究报告

目录 一、韩国首尔数字媒体城(DMC) (一)首尔数字媒体城(DMC)发展历程与原因 1.首尔数字媒体城分三个开发阶段,目前处于快速发展初期。 2.数字媒体园区两个战略发展阶段 3.项目开发原因 (二)园区发展主体分析 (三)园区产业定位 1.以亚太为全局进行核心产业定位 2.围绕核心产业定位次核心产业 3.MC进入业态的细分 (四)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园区规模 2.空间布局 3.DMC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4.园区功能定位 5.重要建筑举例 (五)园区招商与营销 1.DMC已入驻企业(部分) 2.土地供应情况 3.招商引资 (六)园区配套 1.主要配套设施 2.园区基础设施统计 3.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七)园区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土地供应激励机制 2.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激励机制 3.针对外国投资者的补充激励机制 4.政府支持 5.土地利用要求 (八)园区经验 二、新加坡科学园 (一)园区发展历程 (二)园区发展主体分析 1.园区的销售组织:经济发展局 2.园区的土地开发商:新加坡裕廊集团 3.园区的管理经营者:新加坡腾飞集团 (三)园区产业 (四)功能区分布与规模现状 1.园区的开发过程概述

2.园区大楼功能分布情况 3.园区空间类型 (五)园区配套 1.硬件配套 2.软件配套 (六)园区管理经营模式 1.园区管理机构 2.园区收益来源 3.园区经营规模现状 4.遍及全球的合作伙伴 (七)园区招商与营销 (八)园区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国家:“新加坡国家技术计划” 2.园区:鼓励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九)园区经验 1、政府在园区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三位一体”的投资架构体系,吸引了众多的全球跨国公司 3、将企业、高校、研究机构有机融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三、张江高科技园区 (一)园区发展历程 (二)发展主体分析 1.园区(基地)开发运营主体 2.多元开发,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科技园区 3.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的运营 (三)产业定位与发展研究 1. 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现状: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74.3亿元,累计入驻企业达331 家 2.文化科技创意产业构成:“3+1”产业格局 3.文化科技创意产业重点领域:网络游戏、动漫制作和影视后期制作 4.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科技+创意+内容”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发展趋势:企业加速整合,做大做强 (四)功能区分布与规划现状 1.张江高科技园区功能区规划为9类,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分为三期4片 2.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构筑“一体两翼”的基地核心功能 (五)招商与营销 1.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凤引百鸟 2.基地入驻企业筛选评估:三项优先,一视同仁 3.入园企业资格认定:条理清晰,严把入园资格 (六)园区政策与组织机制保障 1.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土地规划、人才引进和服务平台建设等 2.机制保障:开展多项服务项目,保障园区高效运营 (七)张江园区配套 1.园区交通:2条园区免费工作班车线路+5条基地班车线路+27条城市公交线路 2.基础配套:6所学校、7家医院、10处邮局、12家银行

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位於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分为技术创新区、高科技中试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生活服务中心区、居住区和科技产业区等六个功能小区。1999年8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制定“聚焦张江”的战略决策,明确园区以生物医药和信息技术两大高科技产业为主导产业,集中体现创新创业的主体功能。张江园区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三大国家级基地(国家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创业基地)的框架。根据张江园区发展规划,“十五”期间,园区将建设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功能的国内一流高科技园区。到2010年,建成世界知名的科学园区。 一.地理位置(交通状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交通便捷,园区距浦东国际机场21公里,虹桥机场25公里。30分钟内可到达两机场。园区距外高桥港区25公里。园区距上海火车站17公里。铁路上海站是中国十大铁路枢纽之一,从上海乘火车可直达全国各主要城市及香港特区。地铁二号线规划从虹桥机场到浦东国际机场,其中一期从张江高科技园区到中山公园,并在人民广场与地铁一号线交汇。目前,园区内的地铁二号线张江高科站已经正式建成通车,平均每6分钟一趟,通行时间到晚上十点以後。上海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西起紧靠园区的地铁二号线龙阳路站,东至浦东国际机场航站楼,全长30公里,设计时速430公里,单向运行时间仅8分钟,预计2003年全部建成通车。园区与内外环线相连,距南浦大桥5公里、杨浦大桥3.6公里,距市中心人民广场13公里、外滩9公里。园区北面的龙东大道是连接内外环线和浦东国际机场的重要通道,西面的罗山路是连接内环线和外环线主干道路。主要有大桥五线(园区-复旦大学)、大桥六线(园区-交通大学)、园区环线、张川线(张江-川沙)以及东川线、申庆线、申江线、申孙线、621路、永川线和机场线等。 二.基础设施情况 供水园区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均采用上海自来水公司循环网供水,园区内铺设输、配水管管径为*300mm-*800mm,园区现为20.63万立方米,最大时每小时15,000立方米,地区服务压力156Kpa (1.5Kg/m2)。水质符合GB5749-85国家饮用水标。 供电园区电力由华东电网调度供电,园区内规划配置220千伏变电站3座,配置35千伏变电站21座。目前园区已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座(龙东站和张二站)和35千伏变电站3座,另现正在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