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腔

合集下载

秦腔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秦腔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秦腔好词好句好段摘抄
1. “那秦腔一吼,真真是震得人心里头颤悠悠的!”就像我考试得了第一名,妈妈在人前骄傲地夸赞我时,那声音也是这般响亮又让人激动呀!
2. “这秦腔听着,咋就这么带劲呢!”好比我吃了最爱的冰淇淋,那股满足感和带劲的感觉一模一样!
3. “哇,这秦腔的调调,可太有味道啦!”就好像我闻到了奶奶做的红烧肉的香味,那独特的味道让人着迷。

4. “嘿呀,秦腔这玩意儿,可真让人稀罕!”就跟我看到喜欢的玩具时,满心的稀罕劲儿一样。

5. “听这秦腔,真叫个过瘾呐!”仿佛我在操场上尽情奔跑玩耍,那叫一个过瘾痛快。

6. “哎呀,秦腔这声音,简直绝了!”就像我看到美丽的彩虹时,忍不住惊叹它简直绝了。

7. “这秦腔,真是让人爱得不行呀!”如同我对我养的小兔子,那真是爱得不行。

8. “哇塞,秦腔的表演,太精彩啦!”好比我看了一场超级精彩的魔术表演,兴奋地大喊哇塞。

9. “秦腔这魅力,可真是挡都挡不住!”就像我对好朋友的喜爱,那是挡都挡不住。

10. “哼,这秦腔,就是这么厉害!”就像我倔强地说我一定能做好某件事一样,充满了肯定。

我觉得秦腔真的是非常独特又有魅力的艺术形式,它那独特的韵味和表现力,让人听了就很难忘,应该好好传承和发扬下去呀!。

《第二单元选听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选听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选听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选听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秦腔牌子曲的选听,让学生了解秦腔的基本特点及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知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学习:学生需在家中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并选择一段秦腔牌子曲进行聆听学习。

要求学生对曲目的背景、唱腔、乐器等有基本的了解。

2. 笔记整理:学生在聆听过程中,需记录下对秦腔牌子曲的初步感受,包括旋律、节奏、唱词等方面的印象,并整理成笔记。

3. 知识探究:学生需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腔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及艺术特色,形成一份简短的探究报告。

4.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通过绘画、手工制作或创作短文等方式,表达对秦腔牌子曲的理解和感受。

三、作业要求1. 聆听要求:学生需确保聆听的是正宗的秦腔牌子曲,并认真做好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 笔记整理要求:笔记需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反映出学生对秦腔牌子曲的理解和感受。

3. 知识探究要求:探究报告需包含秦腔的基本知识,如历史、唱腔、表演形式等,并附上相关参考资料的出处。

4. 创意表达要求:创意表达需紧扣秦腔牌子曲的主题,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和创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聆听记录、笔记整理、知识探究报告及创意表达的质量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准确性、条理的清晰性、表达的创意性等方面。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3.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秦腔牌子曲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作业的设计,期望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腔牌子曲的魅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还能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一次听秦腔的感受小学生

第一次听秦腔的感受小学生

第一次听秦腔的感受小学生
现在的秦腔剧团发展的真好,音响设备都很现代,舞台现场还有提词屏幕,便于观众知道演唱内容。

连我这个不爱看秦腔的人都看的精精有味,我总觉得秦腔看起来拖沓冗长,一句话唱半天有时候还听不懂唱的什么。

现在反而能看进去了,现在看秦腔看的是一种情怀。

当看到如此有韵味的秦腔,就会慢慢喜欢上了它,当第一次听到秦腔的时候可能不理解,但是一定要细细地去品味,你会发现其中有着很强大的魅力。

《第二单元 选听 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选听  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选听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初中音乐课程《选听秦腔牌子曲》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选听秦腔牌子曲,让学生初步了解秦腔艺术的特点,提高学生对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作业内容1. 听音辨曲:学生需在课前收集秦腔牌子曲的相关资料,包括曲调、唱词、表演形式等,并在课堂上通过播放不同段落的秦腔牌子曲,让学生听音辨曲,了解秦腔的音律特点。

2.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秦腔牌子曲的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秦腔的韵味和情感表达,同时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对秦腔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3. 基础知识学习:通过PPT、视频等形式,介绍秦腔的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唱腔特点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对秦腔有更全面的了解。

4. 动手实践:指导学生尝试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身体动作模拟秦腔的表演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秦腔的魅力。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 在听音辨曲环节,学生需准确辨认出所听曲目的名称、唱词等内容,并能够简单描述曲调特点。

3. 在欣赏与讨论环节,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能够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对秦腔艺术的看法。

4. 在基础知识学习环节,学生需认真听讲、观看视频等教学资源,掌握秦腔的基本知识。

5. 在动手实践环节,学生需积极参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模拟秦腔的表演形式,体验秦腔的韵味。

四、作业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参与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等方面进行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听音辨曲的准确性、欣赏与讨论的深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等。

3. 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小组讨论的活跃度、合作精神、分享的深度等。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秦腔艺术的知识和技能。

关于秦腔的作文500字

关于秦腔的作文500字

关于秦腔的作文500字
《我爱秦腔》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秦腔吗?这可是咱们陕西特别有名的一种戏曲哟!
我第一次听秦腔是在村里的庙会上。

那时候,戏台上的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化着浓浓的妆。

他们一开口,那声音又高又亮,就像打雷一样,一下子就把我震住了。

我看到一个叔叔,脸上画着大花脸,眼睛瞪得圆圆的,唱起来可带劲啦。

他的动作也特别夸张,一会儿甩袖子,一会儿踢腿,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还有一个阿姨,穿着漂亮的裙子,唱得特别好听,那声音就像小鸟在唱歌一样。

旁边的爷爷奶奶们听得可入迷了,他们一边听一边跟着哼。

从那以后,我就喜欢上了秦腔。

每次有秦腔表演,我都会跑去看。

秦腔真的太有意思啦,它是咱们的宝贝,我希望能一直听下去。

《秦腔真有趣》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秦腔。

秦腔可好玩啦!有一次,我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戏。

台上的演员们有的拿着长枪,有的拿着大刀,打得可热闹了。

他们的衣服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我记得有个演员,他的胡子好长好长,一甩起来,像在跳舞。

他的声音又粗又响亮,好像能把天震破。

还有一个女演员,头上戴着好多漂亮的花,眼睛眨呀眨的,可迷人了。

她唱的歌我虽然听不懂,但是那声音真好听,像吃糖一样甜。

台下的观众们不停地鼓掌,大声叫好。

我也跟着鼓掌,手都拍红了。

秦腔就是这么有趣,它让大家都很开心。

小朋友们,你们也来听听秦腔吧!。

描述秦腔作文200字八年级

描述秦腔作文200字八年级

作文一<<秦腔——古老的艺术之声>>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声音,那就是秦腔。

秦腔的腔调高亢激昂,一开口仿佛能穿透云霄。

演员们在舞台上,身着华丽的戏服,脸上的妆容精致而生动。

他们的表演,或悲或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深情。

秦腔的故事,有的讲述历史风云,有的诉说人间真情。

听着那一声声的唱词,仿佛能看到千百年前的岁月。

这就是秦腔,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

作文二<<我眼中的秦腔>>秦腔,是咱家乡独特的宝贝。

每次听到那熟悉的旋律响起,我的心就跟着激动起来。

它的声音,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汹涌。

舞台上的演员们,个个都是高手。

他们的嗓子一亮,就能把人带入到各种各样的故事里。

有时候是英雄的传奇,有时候是普通人的酸甜苦辣。

秦腔的乐器也很特别,锣鼓敲起来,二胡拉起来,那声音真是绝了。

它是咱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让人感到亲切又温暖。

作文三<<秦腔,心灵的回响>>在我的家乡,秦腔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那激昂的腔调,仿佛能穿透岁月的沧桑。

舞台上,演员们粉墨登场,一招一式尽显功底。

他们的声音高亢嘹亮,如黄钟大吕,震人心魄。

秦腔的故事,有悲欢离合,有忠义孝道。

每一个音符,都承载着人们的情感。

无论是田间劳作的农民,还是街头巷尾的老人,都能哼上几句。

秦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心灵深处的回响。

作文四<<我眼中的秦腔>>秦腔,那可是咱这儿的宝贝。

一开场,锣鼓家伙什儿就响起来,热闹非凡。

演员们的装扮华丽,脸上的妆容更是精致。

他们唱起来,那声音能传到十里八村。

秦腔的剧情,常常让人又哭又笑。

记得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看戏,虽然不太懂,但就觉得那场面特别吸引人。

如今长大了,才越发明白秦腔里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传承,让我们永远记住家乡的根。

作文五<<秦腔之美>>在我们这儿,秦腔可是人人都爱的。

爷爷喜欢听秦腔作文

爷爷喜欢听秦腔作文

我的爷爷是个身材魁梧的老人,也是一个十足的戏迷。

每当老家那里搭戏台子唱戏时,爷爷都会不听我和爸爸的劝阻,自己坐两个小时的车回去听戏。

有的时候,爷爷甚至会把我也拉上,指着戏台上那些抖着袖子、咿咿呀呀叫的戏子,对我讲那些像戏曲的知识,久而久之,耳濡目染,我也知道了什么黄梅戏、秦腔、越剧。

爷爷不但喜欢听戏,更喜欢唱戏。

爷爷有个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去街边的小广场上溜溜弯、消消食,每次也都会带我去,那天晚上,爷爷带我一起去散步,看到广场上有一堆老奶奶,在那里跳广场舞。

瞧她们,手里拿着折扇,穿着花裙子。

放着流行的歌曲爷爷瞧着瞧着,突然眼睛一亮,那闪闪发亮的黑眸,犹如暗夜里的明星,看到这样的爷爷,我暗道不妙:完了,爷爷不会又想出来什么鬼主意吧?上次就是这种眼神,害得我从秋千上摔了下来,果然
第二天一大早,爷爷就把我拖起来,拉到了居委会,找到了负责街道的主任。

爷爷先对街道负责人进行了一顿侃侃而谈:“戏曲是中国史上文化的宝藏,如果我们再不好好的传承它,很有可能就失传了,现在许多的年轻人都愿意听那些所谓的流行歌曲,已经快把中国历史上的歌剧遗忘了,现在在社区里创办一个戏曲社团,不但可以发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加生活趣味。

”眼看街道负责人要被说动了加了把劲:“所以,立戏班,是件很划算的事情。

”负责人听完,沉思片刻,便拍案叫好,随即同意了爷爷的说法。

回家的路上,爷爷可高兴了,一路上哼着小曲,看着爷爷,我也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建立戏班,是件很划算的事情。

”负责人听完,沉思片刻,便拍案好,随即同意了爷爷的说法。

回家的路上,爷爷可高兴了,一路上哼着小曲,看着爷爷,我也不由得露出了微笑。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听秦腔》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听秦腔》

一、课内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fǔ)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miù)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6分)①好.书画②今乃掉.尾而斗③处士笑而然之..④谬.矣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顶是( )。

(3分)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B.(戴嵩)尤所爱C.(牧童)拊掌大笑D.(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4.说说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分)听秦腔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

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九华山寺院僧尼的琅琅(láng)(响亮的读书声)梵(fàn)(有关佛教的)歌,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zhōu ji ū)(形容鸟叫声),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里心旌(jīng)(泛指旗帜)摇动的交响乐曲。

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车内,在乡下的田间地垄、牧羊坡上,人们都在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气冲斗牛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调的浓郁氛围。

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那是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那是十年九旱的贫瘠(jí)(土地不肥沃)地,秦腔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

你看,骄阳似火,广袤(mà0)(南北的距离)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堤岸到处奔流;也比喻坏现象四处流行)着一种浓郁的麦香。

农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景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直起腰仰头大吼一段秦腔,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子随着腔调走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不经意之间,我的心中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燃起一阵自豪感,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是一个来自黄土地的农家子弟。

大都市的人们也许会对西北不屑一顾,奇怪这漫天黄砂的高原有什么好?但我却总时常会被故乡这一方水土养育的人,创造的物深深地感动着,其中之一便是秦腔。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老陕齐吼秦腔”,延续数千年的秦声秦韵,早已浸入每一个秦人的血液与骨髓之中,早已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自己离开秦岭脚下渭水河边的家乡,远赴关外来到黑土地上的一个小城,开始工作之后,那慷慨激昂的秦声便再也无法听到了!心里有一种空洞洞的失落感,好象生命中失去了某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总在寻找却无从寻觅。

及至那年春节回老家,在北京西站,一踏上返回西安的火车,耳边响起虽然纷乱却亲切的家乡话,感觉实在是“撩咂咧”!到西安下了火车,走出火车站,忽然听到一曲慷慨激昂的秦腔从街道边上一家商店的音箱里传出来“王朝马汉喊一声,听相爷把话说分明…”,心灵猛的一颤:这不正是自己所寻觅与渴望的声音吗?那勾起我无尽乡愁的秦声秦韵,那与生命同在的大秦之腔。

没有近乡情怯的感觉,却有迷途终返的欣慰与高兴。

兴冲冲去吃一碗羊肉泡馍,顿时浑身舒泰酣畅淋漓,吼一声秦腔我出门来,哪管他人怎么看!
秦腔不象京剧,挂着国粹的响亮名头,背负着民族文化的重任向前;秦腔也不象越剧,形单意飘,音淡妆雅,仿佛天外来音;它属于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生命。

在京剧眼中,秦腔显土显穷;在越剧看来,秦腔过俗过闹;但千万的秦人以及西北人却实实在地用心爱着秦腔。

小小的戏园子,小小的戏台,小小的老百姓却偏爱这大杯的酒,大块的肉,大嗓门的秦腔。

台上一声闷吼一声凄诉,台下多少声喊多少回叹。

这一位听到好处一扬手,堂倌会意,一条红得扎眼的被面送上台去,台上那位将被面直向身上一披,正所谓披红,唱腔更显亮豁。

更多时候,秦腔无台无妆,只在村口的大树下,地头的荫凉里一声吼起。

上至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识字也好,不认也罢,只需起个腔,那一句句戏文便如黄河水一般滚滚而来;似乎这秦腔是秦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多教,只随着生命的前行,越来越自如,亲近。

记得小时候,自己并不太喜欢秦腔,和其他小孩一样也喜欢看武侠电视剧。

只是到春节自己村子或附近的村子里,请秦腔剧团演大戏时,那着父母和亲友发的压岁钱,去看热闹,不过更贪恋的是可以在旁边买碗豆腐脑加上一根麻花,美美地吃一顿。

及至上学后,由于少年人的好胜心,虽然没有父母的督促,自己也努力学习,很少去看电视。

但是,父亲很喜欢看秦腔,——而身为清贫的农家子弟,不可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空间,所以我也能经常被动的听到秦腔。

开始时只是听热闹,伴随着成长的脚步以及学识阅历的增加,慢慢地对于秦腔自己竟也可以学会去品出味儿-——天下还有这么令人回味的嘶喊,这么平易俗实的艺术。

天长日久,在流传数千年的秦腔里,演绎着多少忠臣良将的忠义故事,诉说了多少悲欢离合的人间亲情、感叹了多少忠贞不逾的千古爱情。

想到李白的一首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那连绵不绝的千年古调一直在历史的风沙中传响着,从而融入一代代秦人的血脉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遥想此时此刻八百里秦川中,厚重的黄土高坡上,不知又有多少爷爷孙子壮汉婆姨在做完了地里的活计之后,面对夕阳,聚在一起吼起了秦腔。

不知又有多少卖水后花园,有多少栓马寒窑前;有多少宗保被绑辕门外,有多少桂英祭桩大路边;有多少雄信骂唐帐外,有多少周仁哭妻坟前;有多少父女三击掌,有多少母子三滴血……人人都象名角一般端起架
势,扯开嗓子,声声真切,句句入心,唱给自己,唱给身边最知心的人,唱给脚下最亲切的黄土地;一片高原仿佛成了一个大戏台,直唱到月上东山,大戏散去,融进了一台台小戏中,那小戏正是在一代代秦人心中传唱不息的啊。

而今的自己在异乡的土地上,成家立业。

平日里或忙于“授业解惑”或忙于些小琐事,在回到家打开电脑,听一曲秦腔时,方能放松自己的心灵,获得片刻难得的休憩,慰藉我思乡的愁绪。

每当听到秦声一起,心中总有一种想要哭的冲动;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那一刻身心都舒畅了,万般情感都随着阵阵秦腔飘向天外,留下的却是一个更有真情实感的我。

听得多了,久了,自己竟也能听一句戏文便知是何戏,这是令我最感自豪的几件事之一;而且,象大多秦腔迷一样,我不爱听新戏,偏爱一遍遍听那些老经典,“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也使我渐渐地形成了对生活的态度:平时要向前看,听秦腔时却要回头想。

听秦腔听懂了生命,听秦腔听懂了人。

戏台小世界,人生大剧场。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大俗大雅的秦腔描画着秦人大喜大悲的人生,仿佛黄土高原上万千大众的生活,只在那百个人物故事,千段唱腔词句中,岂不知那里面正浓聚着西北人最真的喜怒哀乐。

对秦腔,我想我会一直好下去,因为他使我的生命更真挚。

听一曲秦腔,我的人生路走得更踏实了。

听着电脑里正在播放的《三滴血》,猛然想到李白的那首《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

长相思,摧心肝……
关中,我的家乡,我的爹娘,我的过往。

听一曲秦腔,禁不住想喊一声,爹娘!
只是“未开言来珠泪落”,忽然又想起“男儿有泪不轻弹”,罢了,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