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丰富的物产》课件 辽宁师大版

合集下载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8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8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因地而生的物产》是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而产生的特色物产,如东北的北大仓、海南的椰子、四川的辣椒等。

本节课通过介绍这些物产,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域特色,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健康生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我们生活的地球》,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具体地区的特色物产,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地特色物产的产生原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物产,知道它们产生的地理、气候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念和环保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资源的情感,引导健康饮食,提高生活质量。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特色物产的产生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各地特色物产的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收集各地特色物产的图片、视频资料。

2.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各地特色物产及产生原因。

3.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提供学习任务,方便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各地特色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各地特色物产的图片和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各地物产的名称、特点及产生原因。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分析各地特色物产产生的地理、气候原因。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6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6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因地而生的物产》是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应的物产。

本节课通过讲解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地理环境与物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尚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浓厚,有利于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认识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珍惜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及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2.难点: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及其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解决问题;4.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深入剖析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特色物产图片、视频等资料;2.设计好分组讨论的问题及答案;3.准备好PPT,梳理好教学内容;4.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特色物产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产的生长环境,教师总结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3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3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因地而生的物产》是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课程中的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各地因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因素而产生的特色物产,如东北的大豆、湖南的辣椒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道德与法治课是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课程。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我发现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生活中的物产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我国各地的物产分布及形成原因认识不够全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以拓展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物产特点,掌握物产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感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物产特点及形成原因。

2.难点:让学生理解物产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物产为例,分析其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关系。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调查表,让学生课后了解家乡的物产特点。

3.准备PPT,呈现各地物产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各地的物产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物产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物产的图片和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各地的特色物产。

如东北的大豆、湖南的辣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物产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的关系。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精品课件全文可读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精品课件全文可读

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精品课件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辽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主要围绕第四单元《我们共同家》展开,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我们家乡》第一课时“家乡美丽”。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解家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发展变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家乡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资源优势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美,激发他们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家乡基本情况,学会用恰当方式表达对家乡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家乡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家乡热爱之情。

2. 新课内容(1)家乡自然风光a. 请同学们拿出地图,指出家乡位置。

b. 介绍家乡气候特点、资源优势。

c. 展示家乡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美。

(2)家乡人文景观a. 介绍家乡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b. 展示家乡人文景观图片,让学生解家乡文化底蕴。

(3)家乡发展变化a. 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到家乡发展变化。

b. 讨论家乡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影响。

3.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家乡题目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与家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乡自然风光2. 家乡人文景观3. 家乡发展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画一幅家乡美景画。

b. 写一篇关于家乡短文。

2. 答案:a.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和想象,创作一幅家乡美景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解家乡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发展变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情感。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PPT课件共21页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PPT课件共21页

在我们的家乡东北,有着许许多多的特产。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人参对生长环境很苛刻,它特别喜欢生长在 茂密的森林里,对土壤也有一定要求,它喜 欢生长在棕色森林土上,而且需要比较丰富 的腐殖质。人参是喜阴植物,喜爱散射光和 较弱的阳光,最怕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而 这种生长条件,在东北的阔叶林内最为理想。 人参也是耐寒植物,气温在15~20°C生长 发育良好,气温高于30度,就会停止生长, 温度再高便会死亡。相反,冬季它在-40度 是不会冻死,仍保持着生命力。上述条件, 只有我国东北林区才有。
【声明】此页是我们平台植入的宣传广告,本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用户可自行删除!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Latest learning materials
青藏高原的青稞和牦牛是高尔寒 的高原环境特有的产物。
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适合椰子、香蕉的生长。
新疆的和田玉质地细 腻、光泽柔和,看着 舒服,摸着润美。
我们的家乡在东北。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多样,有辽阔的平 原,有绵延的山地,还有广阔无边的水域。气候春暖、夏热、 秋凉、冬冷,四季分明,适合多种动植物生长,物产资源极为 丰富。
小朋友们,我来自天津,你知道我的家乡 什么最好吃吗?
不同的地形和气候特点,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 还有特有的物产,这就是特产。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来聊聊“因地而生的物产”吧!
一个地区,不同的地形环境,不同的气候条 件,就会有不同的物产。在许多地方,一些物产经Hale Waihona Puke 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地的代名词。
新疆阳光充足,气候干燥,水果特别甜。葡萄和哈密瓜都 是当地的特产。
你知道东北人为什么冬天爱吃酸菜吗?小组讨论
其实,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物 产。有一句话说:靠山吃山,靠水 吃水,意思就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 人。我们的家乡也正是用自己独有 的资源养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的人们 ,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好好爱 我们的家乡。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1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1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因地而生的物产》是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课程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以及人们是如何根据地理环境来利用这些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这些物产来改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经济,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经济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

2.人们如何根据地理环境来利用物产,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如何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经济。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理环境与物产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3.实地考察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实地考察的地点,联系相关部门,确保考察的顺利进行。

3.制作课件,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丰富的物产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物产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物产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根据地理环境来利用物产。

如:沿海地区发展渔业,山区发展林业等。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理环境与物产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经济的能力。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PPT课件共25页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PPT课件共25页

了解城市抚顺物产的种类、 名称、用途及与自然界的联系。
让我们来了解怎样腌制酸菜吧!
用酸菜做的美味佳肴!
酸菜炒粉
排骨炖酸菜
酸菜火锅
酸菜猪肉炖粉条
酸菜汆白肉
酸菜血肠
思考与实践:
说说自己家乡有哪几种最有 代表性的特产?说说推荐理由。
七彩学科网:https:///(微信公众号:qicaixueke,或搜索:七彩学科网) 专业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覆盖各学科各版教材,关注公众号资源早知道!
【声明】此页是我们平台植入的宣传广告,本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用户可自行删除!
感谢大家观看
最新学习可编辑资料 Latest learning materials
辽阔的海域
生存在水质 较好的海里
富有宝藏的土地(大庆油田)
富有宝藏的土地
盛产石油、 Leabharlann 炭等辽宁省气候特点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暖、 夏热、秋凉、冬冷,四季分明。 雨水集中,春秋短促多风。1月 平均气温-12C、最低气温-28 .5C,7月平均气温25.6C。年 平均气温6.2~9.7℃
地形特点
因地而生的物产
物产:
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
茂密的森林(大、小兴安岭)
茂密的森林
人参
最适合于人参生 长的森林是针阔 叶混交林和杂木 林,人参是喜阴 植物,喜爱散射 光和较弱的阳光。
广袤的平原(东北平原)
广袤的平原
要求光照充足, 地势高爽,浇灌 比较便利,有一 定肥力的土壤。
辽阔的海域(渤海)
地势大致为自北向南,自东西两 侧向中部倾斜,山地丘陵分列东 西两厢,向中部平原下降,呈马 蹄形向渤海倾斜。
土壤及植被
土壤为黑土, 植被为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5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5

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因地而生的物产》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因地而生的物产》是辽海版道德与法治三下1.2.1的一个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以及物产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家乡的物产,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物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化和深入化的认识。

他们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对于本课的内容充满兴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思考和表达能力,能够就课题内容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认识到物产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物产,认识到物产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尊重劳动、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认识物产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地区的特色物产,引导学生了解物产的多样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共同探究的能力。

4.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特色物产资料,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3.划分小组,分配任务,让学生提前进行资料搜集和准备工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的特色物产,引导学生关注物产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地的特色物产,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地区会有这样的物产?物产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物产与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关系,总结规律。

4.巩固(5分钟)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在东北,人参、 貂皮和鹿茸是“东北三宝”。 过去人们只能到深山老林去 寻找它们,现在却可以广泛 地进行人工栽培和饲养,我 们村好多人都因此发家致富 了!
物产就是天 然出产和人工制 造的物品。
家乡物产大搜索
我最喜欢的家乡物产
1
在小组内交流查找到的家乡物产:
2
喜欢谁介绍的物产,就请用“我最喜欢的物
我的家乡有丰 富的矿产资源,玉 石和玛瑙经雕刻后 就成了美丽的工艺 品。
我的家乡有丰富 的矿产资源,玉石和 玛瑙经雕刻后就成了 美丽的工艺品
我家住在海边, 新鲜的海产品丰富了 人们的餐桌,还有许 多贝壳被做成工艺品 远销各地。
我的家乡在辽阔的马奶酒和牛 肉干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故事分享:一个老华侨在海外特别怀念家乡 的大米饭,这个老华侨总觉得国外的大米没有家 乡的大米好吃。用了同样的做法还是觉得味道不 一样。当他踏上家乡的土地时,就觉得空气里都 是稻米的香味儿。真是这样吗?
给家乡物产制作一张名片吧 1.选择一种最能代表家乡特点的物产。 2.把它画下来。 3.写上一句宣传语。
产是……因为……”来说一说。并谈谈你的感受。
3
每组同学汇报时,其他小组认真听,不要重
复汇报。
我最喜欢的家乡物产
我最喜欢的
家乡物产

因为……
家乡物产养育我
本钢工人在高温下工作
家乡物产是怎样养育家乡人的?
靠山吃 山,靠水 吃水。 这 本溪龙山泉啤酒成为企业纳税大户 些物产养 育了我们 几代人呀!
本钢解决了当地人的就业问题
咱家靠桓仁大米盖上新房啦!
家乡物产是怎样养育家乡人的?
貂皮 人 参
鹿 茸
家乡物产是怎样养育家乡人的?
刺嫩芽
刺五加
大耳毛
大叶芹
家乡物产是怎样养育家乡人的?
葡萄酒的酿造过程
种植
管理
筛选
榨汁
家乡物产需要许多人的辛勤劳动。
采樀 发酵
我最喜欢的家乡物产是 _________,它也需要许多 人的辛勤劳动。
我的家乡在东北,人参、 貂皮和鹿茸是“东北三宝”。 过去人们只能到深山老林去 寻找它们,现在却可以广泛 地进行人工栽培和饲养,我 们村好多人都因此发家致富 了!
我家住在海边, 新鲜的海产品丰富 了人们的餐桌,还 有许多贝壳被做成 工艺品远销各地。
我的家乡在辽阔的 大草原。每年都有很多 游客来到这里,他们总 是会带一些马奶酒和牛 肉干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