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说明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说明文答题技巧与阅读训练

经典说明文阅读训练说明文考点及答题技巧考点一: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如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考点二:说明对象的特征考查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看题目;B、在首段中找;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考查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三:说明顺序考查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
多说明建筑物的构造(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如: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征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征);④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还有“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答题模式:本文使用了××(具体的说明顺序)的说明顺序对什么(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教学课件: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知识清单(共12张PPT)

(3)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 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 序的说明文。
(4)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是平行式 的结构。并列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语言
准确严密科学性——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 性的词语,它 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形象/平易朴实性——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或引用了故事、 传说、谜语、 诗句等。
说明方法
(1)举例子 列举真实典型的例子,具体准确说明事物某方面的特征。
(2)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有 条理性。
(3)列数字 运用科学严密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这里的 “数据”包括确数、约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作比较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强调被说明事物 的特征。(对比和类比)
(9)摹状貌 细致描绘事物形貌,生动准确说明事物特点。
(10)列图表 用图画、表格的形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具体直观。
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 分总式。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 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文 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 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2.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结构来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 右,从里到外,从近到远,从整体到局部等。例如介绍建筑 物、实体、工艺品等的文章。
3.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说明, 常用于事理性说明文。 逻辑顺序主要有八种:①从现象到本质;②从原因到结果; ③从特点到用途;④从概括到具体;⑤从主要到次要;⑥从 一般到个别;⑦从总到分;⑧从整体到局部。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说明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16题,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10分)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①远眺,全长55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
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
③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
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
经过综合考量,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④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⑤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公里处倏忽隐没,再在6公里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
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
“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
”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⑥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
5.6公里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
要让33节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
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⑦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知识点及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的类型
1. 事物说明文: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
2. 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
二、说明文的顺序
1. 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
2. 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安排说明顺序。
3.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
三、说明方法
1. 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概念作确切的说明。
2.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进行解释说明。
3.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一加以解释说明。
4. 举例子:用具体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5. 作比较:把事物的特征与另一种事物进行比较,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6. 打比方: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7.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加以具体的描摹,使其形象生动。
8.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四、答题技巧
1. 根据题意回扣原文,找到相关语句并划出来。
2. 针对题目的要求,对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3. 根据分值分配组织答案,条理清晰地写出答案。
4. 如有不确定的答案,应先求异再求同,不要轻易改动自己的答案。
五、注意事项
1. 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它们往往是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所在。
2. 注意文中的过渡性词语或句子,它们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层次和结构。
3. 注意文章中使用的修饰性词语,它们可以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森林是非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能够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因此,森林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的两大功劳是吞水吐雨器和吞碳吐氧机。
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的两个原因是森林被采伐和毁掉,以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是使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表达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近200年间”强调了森林消失的速度,“三分之一以上”强调了森林消失的程度。
森林遭到破坏后,地球的生态环境还会出现水土流失、生物物种灭绝等问题。
由于人类长期的天象观测,至今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绕太阳运行。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人类对彗星的观测和发现数量。
美国“哈勃”天文望远镜发现太阳系边缘有一个庞大的彗星“摇篮”,其中约有2亿个彗星“婴儿”,它们主要由直径10—500公里的冰块和石块组成。
当彗星受到外来碎块撞击时,便成为“游子”,并产生美丽的大尾巴。
文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摇篮”中的彗星“婴儿”和彗星的形成过程。
太阳风的离子和彗星的相互作用是彗星释放X射线的起因。
科学家们提出假设,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并以此解释海洋形成之谜。
文章第三段主要讲述了彗星释放X射线的原因和关于地球水来源的假设。
第二段中用了一个系列性的比喻来说明彗星的形成过程,它们是“婴儿”一旦被什么外来碎块撞击,便偏离自己原来的轨道而成为“游子”。
这个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彗星的形成过程。
第三段文字中“假设”的内容,与第二段中“地球上的水来自远古时期撞击地球的彗星”相照应。
拭目以待,并期盼XXX”指的是美国正准备用探空火箭去索取彗星资料,人们期待着这次探索的结果。
彗星是一种小行星,由冰块、石块等物质组成,绕着太阳运行,当靠近太阳时,会产生美丽的大尾巴。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备战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真题汇编(部编版)(原卷版)

专题14 说明文阅读(原卷版)1.(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阅读《探寻5000年前的紫禁城——良渚古城》,完成下面小题。
探寻5000年前的紫禁城——良渚古城单霁翔①良渚的考古发现不仅实证了中华5000年文明史,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类对于“文明”的定义,把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推进到了5000年前。
②考古学中如何区分文明与文化?在考古中,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地区拥有一些特殊的共同点,如使用同样的工具,具有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我们把它称为同一种文化。
一种文化往往按考古工作中最初发现它的地点来定名,比如河姆渡文化、林家滩文化、龙山文化。
在文化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些元素,证明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了。
比如,过去国际上有学者认为,文明需要有城市、金属(如青铜器)、文字“三要素”,但实际上不同的文明形成应该有自己的标准。
如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它揭示出的灿烂文化,远远比“三要素”更丰富。
③良渚古城遗址,对于文明的补充诠释之一就是功能多样的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良渚水利工程的评语中说“它改写了世界水利工程史”。
良渚水利工程修建于距今5000-4700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比“大禹治水”的传说还早1000年。
④良渚古城的外围水利系统主要包括、和。
它的功能首先是防洪,借助自然山体,通过高坝围成一个水库区域,下雨时起到积水的作用。
如果雨量过大,积水漫过高坝,高坝外围的低坝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阻止大水蔓延古城。
低坝外还有长堤,能进一步防止水患。
5000年前的先民们既没有精密的勘测仪器,也没有大型的施工设备,却能通过科学的选择与设计,创造出如此巧妙的水利工程,古老的智慧可见一斑。
⑤防洪以外,当然还要实现对自然水资源的利用。
良渚人的主食是稻米,考古学家在莫角山东坡发现了大量碳化稻米,估计为1.3万千克,堪称“国家粮仓”。
据考,良渚人开掘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河道,把生活区和稻田区隔开。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之说明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之说明文学习是像一座藏满宝藏的大山,但是需要勤奋才能开辟通向山顶的道路。
下面本文库为您推荐部编版八年级上语文期末复习之说明文。
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本段通过写内容,引出说明对象是 ;引出下文对的说明;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引用的诗,意在表现,引出说明对象,进而引出下文对的说明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说明文的语言1、《健康行为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小学生9小时以上,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
不能删去,"近"表示限制,是说有将近一半的中小学生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时间,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
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
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一些"的意思是一部分,在数量上加以限制,在这里突出强调了人体中存在着一部分化学物质,而并非全部。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不能删去。
"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
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到那个时候,大数据智能的研发,已经可以为经济智能化运行提供强大的工具。
"这句话中的"到那个时候"能否删除,为什么不能删去。
"到那个时候"指30年后,起限制作用,明确了具体时间和范围,如果删掉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5、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不能删去。
"左右"表示概数;如果删去,则表示制造成本为三年前的十分之一,是个确数,与事实不符;用"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九篇含答案

例1.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答题。
①蜡染是我国传统民族印染工艺之一,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今在贵州的布依族、苗族中仍很流行。
蜡染以经过退浆的帆布、绒布等为原料。
②蜡染制作的第一步是绘画。
绘画工人根据设计的图案,用铅笔在布上勾画出来。
③第二步上蜡。
选用的蜡有三种:第一种是蜂蜡,熔点62℃—66℃,用采描绘线条最佳。
第二种是石蜡,熔点50℃—58℃,用以做裂纹多的图案为最佳。
第三种是木蜡和白蜡。
在上蜡前,先要熔蜡。
蜡熔化后,就可以上蜡了。
上蜡就是用蜡刀蘸蜡液,在白布上依图描画。
④上蜡之后是染色,就是根据设计图案,在布上涂抹相应的颜色。
⑤染色后,就该裂纹了。
裂纹又叫水纹,就是将涂好蜡的布浸入水中或用直尺压折涂蜡部分,使布上的蜡产生断裂,形成裂纹,富有无穷的自然趣味。
⑥蜡染的主体工序完成后,就轮到脱蜡了。
将染好色的布投入沸水中煮,脱去蜡质即可。
⑦最后是烘干。
这样就制成了各种色彩、各种花纹的蜡染布。
1. 填空:本文主要介绍了蜡染的_____________。
2. 对本文说明顺序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空间顺序B. 工艺流程顺序C. 由主到次的顺序3.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4. 简答本文在写作上的两个主要特点。
5. 短文可分两部分,划分正确的选项是()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⑥⑦C. ①②③④/⑤⑥⑦D. ①/②③④⑤⑥⑦解析:这则材料共拟制五道题。
两道客观题,三道主观题,试题涉及的知识较为全面,有说明的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写作特点和文章结构等。
应答时,可采取三步走:一、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
二、根据题干要求,捕捉提取信息。
三、回顾说明知识,揣摩答案。
参考答案:1. 制作过程;2. B;3. 分类别、列数据;4. 说明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平实、准确;5. D例2. 阅读选文,完成1—6题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专项练习【一】最佳饮料——白开水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昧,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
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
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
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
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
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
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
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
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
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
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
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
再者要喝新鲜开水。
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
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1.为什么说白开水是生活中的最佳饮料? ( 4分)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3分)3.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4分,)⑴“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
”加点词“主要”能否去掉?为什么?⑵“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
”句中加点词“往往”换成“一定”行吗?请说明理由。
4.请拟写一则倡导喝白开水的公益广告语。
(2分)【二】雾霾天气警惕PM2.5污染①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媒体的关注,以PM2.5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
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
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③大雾素来都有“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
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
专家分析,PM2.5吸附的大气里面的毒性物质,进入到呼吸道以后,被身体吸收,对体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等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④ 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
目前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为大自然的“吸烟室”。
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 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⑤人体每天需要呼吸大约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
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专家们支了几招: ⑥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
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
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恶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⑦减少外出。
专家认为,对于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
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但对于最近引发热议的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⑧不吸烟,远离二手烟;灰霾天气少开窗,室内可以养点花花草草;地上还可以经常洒一些水,使漂浮的粉尘易于沉淀和吸附在地面;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⑨此外,雾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建议大家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
多吃滋阴润肺的梨、百合、枇杷、莲子、萝卜等。
1. 概括文章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3分) 2. 仔细阅读文章,试着给PM2.5下一个定义(2分) 3. 文段②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4.品析说明语言的特点。
(4分) (1)文段④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2)文段⑤中画线词语“空气过滤器”,体现了说明语言的什么特点?(2分)【一】答案1(4分,每点1分)(1)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2)它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3)白开水可以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4)白开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是最适宜的。
2.(3分,说明方法一个1分。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水中矿物质含量的角度说明了白开水对人体是最适宜的。
3.⑴不能去掉。
因为“主要”是说成分除水外,还有其他成分,突出了说明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如果去掉“主要”了,就说明只有水这一种成分了,与文章内容不符,所以,“主要”一词不能去掉。
⑵不行。
因为“往往”是指概率大,不是说就会“引起肥胖”,突出了说明语言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如果换成了“一定”,则说明只要“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就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与文意和实际情况不符,所以,“往往”不能换成“一定”。
4.示例一:喝白开水,走健康路。
示例二:给你一杯白开水,愿你一生都平安。
【二】答案1.(3分)说明了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的特点,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
2.(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3.(1)(2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
(写出两种方法即可)(2)(2分)①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空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所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危害。
②作比较,将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与沙尘暴作比较,突出说明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大的特点。
③列数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程度不同。
(写出其中两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即可)4.(1)(2分)不能。
因为“可能”表示不确定,表推测,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性、严密性的特点。
删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
(2)(2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人比喻成移动的“空气过滤器”,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人每天大量呼吸并过滤空气的特点。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