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分析

合集下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经典的田园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转向对田园风光的赞美,流露出诗人如释重负的心情和对自然的向往。

一、作品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年少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情,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地陷落到世俗的种种束缚中,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之鸟怀念以前生活的树林,池塘之鱼思念旧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面的田野去开荒,依着拙朴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围绕着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八九间茅草屋。

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罗列在屋前。

远处邻村的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轻柔而缓慢的飘升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端有雄鸡不停啼鸣。

庭院内没有尘俗杂事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久困于官场生活,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耕园田。

2、注释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

韵:气质、情致。

一作“愿”。

丘山:指山林。

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羁(jī)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

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南野:南面的田野。

一作“南亩”,指农田。

野:一作“亩”。

际:间。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方宅:宅地方圆。

一说,“方”通“旁”。

荫(yìn):遮蔽。

罗:罗列。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及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原文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分类标签: 田园诗作品赏析(误落一作:误入)(颠通巅)⊙注释⑴适俗韵,适合世俗的性情。

⑵尘网,尘世的罗网,指仕途。

意谓仕途有如罗网,使人不得自由。

⑶三十年,有人认为当作“十三年”,因从陶氏初仕江州祭酒至辞彭泽令归田,前后恰为十三年。

⑷羁,jī。

羁鸟,谓被束缚于笼中之鸟。

池鱼,谓被养于池中之鱼。

此二句以羁鸟池鱼比自己过去仕途生活的不自由,以“旧林”“故渊”比田园。

⑸守拙,自己没有智能继续做官,故说“守拙”。

拙,指不善为官,也就是不会取巧逢迎之意。

⑹罗,排列。

⑺暧暧,昏昧。

⑻依依,轻柔。

一说,隐约可见。

⑼虚室,静室。

⊙简析陶渊明,诗作多描写农村日常生活,表现农村的美好风光,诗人的闲适生活和心情,和他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诗风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的创作曾起过很大影响。

此诗为组诗《归园田居》第一首,写辞职归田的愉快心情和乡居自然舒适的乐趣。

其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乃寓情志于景致名句。

开篇二句即表明自己异于世俗的禀性:爱丘山。

一“误”字一“尘网”的比喻,写出诗人对仁途官场的厌倦,所谓“心为形役”是也。

由开荒守拙二句始下十二句,以乡村特有的景观作为寄寓本性之意象,固然是生活其中,但更多的是诗人关照的对象,更多的是以审美眼光看待。

久在句照应三四句,末句照应一二句。

全诗结构不着痕迹而浑然一体。

-----------------------------------------------〔说明〕这组诗大约是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即晋安帝义熙二年(406)所作,当时诗人四十二岁。

只做了八十多天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已实在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他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且从此终身不再出仕。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教学内容分析】一、引言《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田园诗,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憧憬为主题。

本文旨在对《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匡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二、背景介绍陶渊明是唐代初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憧憬而著称。

《归园田居其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和赞叹。

三、教学内容分析1. 诗歌结构《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五言绝句,共有四句。

每句都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憧憬,展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 自然景物描写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草木深”、“蚕丛”、“桑叶”、“竹影”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情表达。

这些景物的描绘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夸姣和宁静。

3. 田园生活的憧憬《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诗中提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作者对宁静自由的追求,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通过诗中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之情。

4. 情感表达诗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中提到“岁晏有余草,而行无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岁月的珍惜。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深入思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1. 阅读理解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结构和主题,分析诗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量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2. 朗读和摹仿学生可以朗读诗歌,摹仿陶渊明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摹仿创作,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3. 创作分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田园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类似的田园诗,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解读于平淡自然中见真味——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意译】我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气质,本性自然,喜爱大自然的山山水水。

因为失误掉落到了尘世的罗网中,这一呆就是三十年。

我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鸟一样思念着我昔日的山野生活,就像水塘中的鱼儿一样想念我曾经呆过的深渊。

我终于决定守着我的愚拙的思想,回到我日夜思念着的田园。

我在南边的荒野里拿起锄头来开荒,在我的八九间草屋周围方圆有十多亩地,榆树和柳树遮蔽了房屋的后檐,桃树和李树罗列在我的堂屋前。

站在我的院子里,远远地我可以模模糊糊地看到远处的村子,袅袅的炊烟飘散在村子的上空。

晚上,我还能依稀听见深巷中的狗吠,早晨公鸡们早早地就在桑树之巅打鸣。

待在自己家中没有尘俗杂事的烦恼,我的生活真是清闲呀。

长久地待在那就如牢笼般的官场中,我身心俱疲,如今我终于回到了我热爱着的田园,身心终于可以得到彻底地放松了。

【赏析】《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诗,这首诗写于诗人最后一次出仕,担任彭泽县县令,只在这个官职上呆了八十一天后毅然决然地辞去官职,回到家乡过起田园生活。

与这首诗写于同一时期的他的散文《归去来兮辞》,一诗一文,都表达了陶渊明对官场的厌弃,把官场比作牢笼,要让自己彻底地从官场走到田园生活中去。

同样表达了陶渊明对自己能回到田园生活的无比欣喜。

《归园田居其一》语言风格平平自然,然在这平平自然的语言里却蕴含了诗人并不平平的内心天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1诗歌的开头六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官场的厌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免费下载《归园田居》是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仅供参考。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归园田居·其一》解析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归园田居·其一》解析

高中必背古诗词之《归园田居·其一》解析《归园田居·其一》是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创作背景陶渊明任官十三年,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他在公元405年(义熙元年),即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

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译文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树柳树成荫遮盖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

远处的邻村屋舍依稀可见,村落上方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深的街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庭院内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这首诗最突出的是写景———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其次,诗中多处运用对偶句,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还有对比手法的运用,将“尘网”“樊笼”与“园田居”对比,从而突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自然的热爱;再有语言明白清新,几如白话,质朴无华。这首诗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意境,诗的语言完全为呈现这意境服务,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诗便显得自然。总之,这是经过艺术追求、艺术努力而达到的自然。▲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
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
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
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陶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陶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从此他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陶渊明写“归园田居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解题】《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彭泽令归隐,其时四十一岁。

《归园田居》大约作于归隐的次年。

这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陶渊明所写的大量歌颂田园生活的抒情诗,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注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适俗:适应世俗。

动宾短语作“韵”的定语。

韵:指气质,性格、情趣等。

性:生性,性格。

本:本来,副词。

.丘山:这里指山林。

○以追述往事开篇,言自己从小就厌恶世俗官场,本性喜爱大自然,体现出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尘网:尘世的罗网,指官场。

官场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罗网。

去:离开,指离别故园的丘山。

三十年:应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熙义之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刚好过了十三年。

○写诗人对以往误入仕途的深刻反省。

“尘网”一词,是首句“俗”的具体化。

诗人将官场斥为“尘网”,见其憎恨之情。

“三十年”,极言时间之长,加重了“误”的份量,见其追悔莫及的心情。

以上为一层,写自己的本性与误落“尘网”的矛盾。

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漏。

鸟:关在笼里的鸟。

,束缚。

旧林:过去栖息的山林。

池鱼:被捕捞来放养在池里的鱼。

故渊:过去生活的深潭。

这两句的“恋”与“思”“旧”与“故”均为互文。

○承前叙诗人误落官场“尘网”,意如“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深渊”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见其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

诗以“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后文的“樊笼”伏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用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 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 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 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 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 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 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 心境。
4.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归去后情感的句子)
轻松、自由 怡然自得
思考: 从中可见作者的情感倾向和精神追求是什么?
明确: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归 园 田 居
官场: 黑暗、腐败 田园:闲适、幽美
恋 归
尘网 厌 樊笼 弃
方宅
榆柳
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
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
“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思考:
(1)找出描写田园生活场景的句子.
(2)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具有什么特点?
拓展练习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⑴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5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绿水、田地、翠竹、屋篱、榆树、 槿花、夕阳、寒鸦、老牛等意象。营造了一幅 静谧、清寂、淡雅的秋日村居图。表达了诗人 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答出意象和 意境特点给3分,答出情感特点给2分。)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1.从何而归? 官场
(“尘网”、“樊笼”)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这些词 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的什么态度?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 。
2)守拙归园田(固守节操) 。
思考:
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 思故渊”?


明确:
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 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近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以动衬静
远景
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
村 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2)诗人写景突出运用了什么艺术表现手法?请 简要分析。(6分) 答:一、二两句主要描写绿水、田地、翠竹、屋 篱、榆树、槿花等静景,三、四两句主要描写了 行步迟迟的老牛,悄立牛背的寒鸦等动景。 前后动静结合,烘托出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二、诵读
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 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 jī i 吠 fè
n 荫后檐 yì
暧暧 à i 墟 xū
桑颠
diān
fá n
樊笼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归园田居” 题眼是哪个字?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草屋
桃李
村庄
狗吠
炊烟
鸡鸣
小结
1.从何而归? 内容 2.为何而归? (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情Leabharlann 厌恶官场 热爱田园手法
1.远近结合 2.以动衬静 3.情景交融
小结
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 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 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 “真”,做人要正直真实不虚伪,具有人的 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 不慕浮华利禄,而是快意吾心、怡然自乐, 恣意游弋,纵情挥洒。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 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 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欣赏音乐: 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
这首歌曲正是田园乡谣风格, 它仿佛是一泓清泉静静流淌在我们 心头,正契合了我们回归自然、寻 找自我的想法。
鉴赏田园诗方法
1.了解作者、背景
2.分析景象物象特点,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3.明主旨: 厌恶世俗 向往田园 远离尘杂 渴望归隐
4.看表达技巧 ①写景技巧 ②抒情方式 ③语言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