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讲解祠(一)
文本一。广府灰塑 说明方法

文本一。
广府灰塑说明方法一、广府灰塑的介绍广府灰塑,是中国南方广东省特有的民间造型艺术,起源于宋元时期。
它以灰泥为主要材料,配以一定的柳枝钢铁支撑,在模型制作、雕刻之后,再用煤灰泡水浇灌形成坚实的外表,煤灰经加工成为绢灰后用于粉饰,形成广府灰塑独特的形态和色彩。
广府灰塑因其独特的工艺和艺术效果,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中的瑰宝,现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广府灰塑的制作工艺1. 材料准备:广府灰塑的主要原料有灰泥、柳枝、煤灰等。
在进行制作之前需要将这些材料进行精心的准备工作,比如对灰泥进行过筛,将粗杂物去除,保留细腻均匀的灰泥颗粒。
2. 塑形雕刻:在准备好的原材料上,根据作品的设计图样进行雕刻和塑形,这一环节需要工匠技艺的灵巧和耐心。
通过巧妙的搭配和设计,将灰泥塑造成各种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或场景。
3. 煤灰浇铸:煤灰是广府灰塑工艺中的关键材料之一,通过在灰泥雕刻完成后,将煤灰泡水浇灌在作品表面,使其渗透到内部,形成坚实的外表。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浇水的速度和均匀性,以确保整个作品都能受到良好的浇灌。
4. 绢灰粉饰:经过煤灰浇铸之后,待作品表面干燥后,便可以使用煤灰经加工成的绢灰进行粉饰。
绢灰具有良好的颜色稳定性和韧性,能够帮助广府灰塑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色彩和质地。
5. 其他工艺: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辅助工艺,比如柳枝的曲制和支撑、绢灰的上色处理等,这些都需要工匠对材料和工艺的熟练掌握和巧妙运用。
三、广府灰塑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广府灰塑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其制作工艺考究、技艺复杂,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技艺,也能够通过精美绝伦的作品,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民间艺术的魅力。
广府灰塑在雕塑、绘画、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地位,其作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色彩吸引了众多观者和收藏者。
通过广府灰塑,人们还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和魅力,从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韵味和火种,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浅析陈家祠灰塑装饰之美

南灰塑植物装饰题材基本上以忍冬纹、海藻纹、 花卉水果及博古几何纹为装饰元素,具有典型的 地域特征和艺术特色 , 是岭南灰塑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三、色彩美 陈家祠主要装饰用色是以陶灰塑为代表的 华丽色彩搭配以木石砖雕为主体的的浅灰色统领 了整个陈家祠的色彩风貌。陈家祠的装饰色彩顺 应了清代晚期追求精雕细刻、装饰华丽的社会风 尚。其中灰塑装饰虽色彩繁杂艳丽饱和,绚丽多 姿,红绿等对比色强烈,但却能融入陈家祠青砖 灰瓦为主的灰色调之中,与建筑和谐融合搭配, 让建筑产生“静中有动”的意境。陈家祠的花脊 有 11 条,分上下两层,下层以灰塑为脊基,上 层为陶瓷。陶塑采用玻璃釉彩,主要有黄、绿、 宝蓝、褐色、白色等。而灰塑的立体效果非常突 出,形态逼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浓郁的民间 生活气息。陈家祠的灰塑总长度约 1800 余米, 居全省民间建筑装饰之上。陈家祠建筑装饰色彩 的层次繁复,将高纯度的对比色和互补色配合使 用 , 从而达到强烈对比效果。浓烈的色彩正是人 类心理需求的表现 , 这种搭配将古代社会传统的 吉祥喜庆的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形式美 陈家祠的灰塑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为半浮雕、 浅浮雕、高浮雕、圆雕与通雕等。 浅浮雕又为平面雕,表现对象略高过墙面, 一般 5 厘米以下。半浮雕与高浮雕做法一致,不 同的是高于墙面的高度不同,一般高于 5 至 20 里面不等,可以表现多层次的题材,通常包括通 雕或透雕等技法。圆雕指灰塑图案完全突出前面 之外,非常立体,可从前后左右多个角度去欣赏。 岭南灰塑装饰通常与其它建筑三雕并存在 传统建筑上 , 它们互为依存、互为发展而共同促 进了岭南建筑装饰的发展。灰塑的美并不乏知音, 目前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只要古 建筑存在,灰塑便有它的市场,传承便不成问题。 只有更多的人懂得欣赏灰塑的美,才能抵得住现 代建筑的冲击,形成一道岭南地区独特的风景。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程东玲,女,讲师,硕士,专 职教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美术学。 参考文献 [1] 崔惠华 . 陈氏书院的灰塑装饰 [J] . 装饰 .2004(08) . [2] 郑榕玲 . 岭南传统灰塑的艺术特征及文 化内涵 [J], 《 大舞台》,2014(04).
灰雕:_从传统走入现代的建筑修饰

灰雕:从传统走入现代的建筑修饰Grey Sculpture文·图|陈科峰Grey sculpture is one kind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sculpture arts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y in eastern Zhejiang. It is an ornament form that combines with bricks and tiles buildings, such as ancestral halls, temples, government off ices, gardens and pavilions.1. 鄞州“非遗”馆中的“非遗”技艺课堂2. 灰雕代表性传承人朱英度的作品《福禄寿》12灰雕,也叫灰塑,为浙东民间传统雕塑艺术,是一种与祠堂、庙宇、官宅、园林等砖瓦建筑相结合的装饰形式。
多数灰雕不用上色或只上灰色,能历经百年风雨而长久保留。
灰雕既可用于加固建筑,又有象征吉祥、喜庆、接福纳瑞的传统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价值,故为人们所喜爱。
自汉、晋以来,凡有寺庙就有灰雕,到明、清时期,更为盛行,至民国,灰雕已被寺庙以外的领域普遍应用,且不同造型都有不同故事和文化背景,对研究历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形成:海涂特产,蜊灰成型宁波市鄞州区东南、象山港北岸,原先只是一片海涂、一个盐场,明代形成陆地。
清嘉庆年间(1796—1820),盐场之名雅化为“咸祥”,民国时建镇。
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咸祥人以惊人的毅力围海造地,捕鱼种棉,在生产劳动中创作了民间百作手艺,灰雕技艺便是其中之一。
灰雕的主要原材料——蜊灰,是用浅海中捞上来的贝壳煅烧而成的。
咸祥镇背山面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蜊灰煅烧业发达,灰雕工艺已有45千年历史。
2008年,灰雕技艺先后被鄞州区、宁波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6月,经过专家论证,灰雕技艺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灰塑: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颗瑰宝

灰塑:中国建筑艺术中的一颗瑰宝灰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雕塑艺术,一般用于祠堂、民居、寺庙等建筑物的装饰。
它的主要原料是石灰,也会加入红糖、糯米等原料,具有抗风雨、耐高温的优点,因此常见于我国岭南地区。
来到一座岭南祠堂面前,抬头一瞥,瞧见屋顶上那一个个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灰塑雕像时,人们不禁会为之赞叹不已。
俗话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精美的艺术品,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探究欲。
透过灰塑美轮美奂的外表,我们还应该了解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品味到其中的内在美。
祠堂屋脊上美轮美奂的灰塑一、灰塑的外观美: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件美轮美奂的灰塑制品,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常常会引发无限遐想。
灰塑究竟要表达什么?从题材上来看,它的选材十分广泛,从祥禽瑞兽、花草树木、自然风光、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等不一而足。
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一种最普遍的朴素愿望,因此,人们常创造一些吉祥物,用来满足人们祈福的心理需求。
从灰塑的装饰元素可以看出,它一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之物,表达了人们趋吉避凶、消灾祈福的心态,它寄托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广州陈家祠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一座宗祠,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灰塑艺术就是其中的一大特色。
狮子图案在灰塑中十分常见。
在陈家祠的垂脊上,有六对一米多高的灰塑独角狮,这些狮子全身朱红色,它怒目圆睁,张着大口,抬头凝视着远方,有着一种威风凛凛的气度。
独角狮源于佛山民间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陈家祠将灰塑独角狮装饰在垂脊上,有着避邪保平安的寓意。
广州陈家祠垂脊上的灰塑独角狮在“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广州余荫山房中,有大量的灰塑装饰,在屋脊、房檐、门楣、窗棂、墙壁上,都能看到精美绝伦的灰塑作品。
在余荫山房中,大部分灰塑的底色都是黑色,这来源于中国古代朴素的五行哲学观念,青、赤、黄、白、黑分别代表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其中黑色代表的是水,因此,以黑色为灰塑的底色,是用来辟火的,也表达了一种求财保平安的心理。
岭南传统灰塑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以陈家祠灰塑狮子为例

(二)色彩 灰塑是彩塑的一种。色彩深浅有序、立体感强。 最初完成时颜色艳丽,自然褪色后也另有一番韵味。 灰塑作品的色调通常根据需要改变客观物象的 色彩,按主观意愿用色,灰塑的用色特点是色彩饱和 度高,明度高,整体艳丽华丽。灰塑的色彩遵循道教 的五行说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随类赋彩”美学观。 五行说以红、黄、青、黑、白为五种基本色彩,陈家 祠大部分灰塑狮子以这五种色彩为主,其中红色象征 南方神鸟朱雀,是太阳和火焰的象征,先人普遍认为 红色能辟邪挡灾,能带来光明与希望,因此红色在灰 塑作品中的应用也非常普遍。陈家祠灰塑狮子用色并 不受客观自然的狮子原本的色彩约束,大部分以红色 为主要颜色,以黄色为点缀色和过渡色,红色更能体 现狮子的威风凛凛,更贴合人们心中驱邪纳吉的神兽 形象。 (三)形象 陈家祠的灰塑狮子并没有完全模仿客观自然的 狮子进行塑造,而是使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以突出狮 子的气势和动态为主。下面以首进路垂脊的圆雕大狮 子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从整体比例来看,夸张的形变是灰塑狮 子的特点。狮子的头部被刻意放大,大小几乎与狮身 相等。大张的狮口占整个面部的二分之一。 其次,从刻画的神态和动态来看,狮子的表情 狰狞、獠牙外露,呈向外哈气状。身体部分重心向 下压、狮身主体呈向下弯曲的动态,整个狮子重心 向前倾斜、四足弯曲、尾部高耸,准备随时腾空跃 起的姿势与向后贴的狮耳和面部表情相呼应,生动 地模仿了猫科动物捕猎和防卫时的状态。 最后,从细节刻画来看,灰塑狮子的五官立体 感都很强。为表现眼球部分的立体空间,工匠将黑白 两色颜料交叠使用,整个眼部不仅通过塑造雕像表面 的高低起伏突出立体感,还善用色彩对比的关系加强 立体感的表达,突出的双眼呈现出目眦欲裂的感觉。 灰塑狮子整体造型表现生动有神,动作与表情 互相呼应、有连贯性;色彩与造型相互映衬,细节刻 画有度,主次有序;整体设计考究,没有多余累赘的
浅议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灰塑装饰的艺术特征

Yi Shu Ping Jian Yi Shu Jiao Liu·艺术交流浅议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灰塑装饰的艺术特征刘婷高华胜李睿广东理工学院摘要:本文论述了灰塑建筑之“美”和“语义”,重点放在了艺术特征的表现上。
首先,阐明了灰塑装饰的表现形式;其次,讲述了灰塑题材的选取要求;最后,色彩的选择作为总结。
关键词:广府文化灰塑艺术特征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85-02基金项目:肇庆市哲学社会科学2018年度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8ZC-44。
广府文化以广州为中心,辐射佛山、肇庆和粤西地区,其中粤中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区域。
灰塑,又称灰雕,主要用于祠堂、庙宇、豪门大宅建筑墙壁上和屋脊上,广府地区是灰塑建筑的发源地,明清两代得以盛行。
目前,广州陈家祠的灰塑是广府地区保存规模最大、最完好的,陈家祠灰塑工艺的精妙是广府灰塑作品的代表作,本文从广府地区传统建筑灰雕装饰进行分析研究,浅议其艺术特征。
一、灰塑装饰之传统“美”广府地区灰雕装饰之传统“美”在于融合了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注重实用与艺术的结合,从明清时期的兴起到民国时期鼎盛,不同时期的灰塑工匠都将自己的审美意识和雕塑手法包含在每件作品中,从制作工艺中极细构思、创作、成型、彩绘上色无不包含制作者的心思。
灰塑的构件在细节上的把握可以说是精益求精,用于墙体的装饰上都因工艺人的不同而产生的在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的差异性。
灰塑装饰将真挚、淳朴、直率与广府地域文化进行融合,大量使用祈福性的文字图样,如春、福、喜等文字都会出现在灰雕作品中,这都从侧面广府人朴素而又追求美满吉祥的心理暗示。
二、传统灰塑装饰的“语义”(一)灰塑装饰中的意境追求“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上的追求,是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核心内容。
传统建筑的意境追求则是通过建筑的结构、空间、轮廓、色彩,雕刻等形式变化来传达意境的,工匠对这些“表象”进行概括提炼,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灰塑

灰塑作者:来源:《神州民俗》2018年第02期当我们走进广州陈家祠,抬头看上屋顶,只见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塑像站立在屋脊上,令人目不暇接,不禁感叹此等艺术的技艺精湛。
这些生动活泼、形象各异的塑像就是灰塑。
灰塑,也称为灰批,是岭南一种较为独特的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不仅存活在广州,在广东其他地区如开平、雷州地区也有。
灰塑工艺由来已久,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就已经有记载。
明清两代广州灰塑最盛,特别是在宗祠、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随处可见色彩艳丽的灰塑装饰。
广州灰塑已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灰塑的历史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相关记载,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中和四年,刺史刘让厥父中丞忽夜梦一紫衣僧……僖宗皇帝敕以其焚之灰塑像,仍赐谥曰‘真相大師’,于今侍立于左,若配飨焉。
”从这段记录中可以得知,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就已经存在。
此后,灰塑在明清两代尤为盛行。
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灰塑得到了岭南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技艺水平得到了传承和提高。
在广州地区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灰塑艺人,如布辉、邵耀波、潘达生、潘悦生、梁棉等,他们分别在广州的陈家祠、番禺的余荫山房、三善古庙,以及各地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进行制作和修补灰塑雕塑,创造了不少杰出的艺术精品,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灰塑工艺流程为了适应岭南潮湿、炎热及多雷雨、台风侵蚀的自然环境,灰塑工艺从材料到塑件的制作,形成了一套特殊而复杂的工艺。
其以耐酸、耐碱、耐高温的石灰为主要原料,配以干稻草、玉扣纸、红糖、糯米粉和各色颜料,经过浸泡、发酵、搅拌、混合、糅合等工序,制作出草根灰、纸筋灰、色灰三种必需的材料。
“灰塑”之名,由此而来。
制作草根灰要先把干稻草截至 4-5 厘米长,用水浸湿,然后放入大容器内,铺至约 5 厘米厚,在上面铺一层石灰膏,石灰膏要将下层稻草全部覆盖。
如此类推,一层稻草一层石灰膏地往上添加,直至达到每次雕塑所需用量。
然后,沿着容器内壁慢慢灌入清水,水量要超过稻草和石灰膏叠层的二三十厘米左右,待密封、浸泡和发酵一个月以后开封。
五年级《走进民间砖雕灰塑艺术》

灰塑
广东旧式民居,多数在山墙上两边用石灰堆出 简单的卷草纹。称这"草尾"。在较富有的宅第或祠堂 庙宇中,灰塑的使用范围则随建筑的规格而扩大,它 是广东民间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由于灰需在现场制 作,艺人便可根据题材和空间的需要,充分发挥其技 艺,如将山川水涧景物随形就势穿透墙体,或将动物、 花卉等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 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该祠规模宏大,装饰 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 末民间建筑。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 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 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 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 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 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 又互相联系。
欣赏
动动手
利用橡皮泥代替泥制 作 绘画手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到塑造成凸出墙体20至60厘米,立体效果非常突出。 形态栩栩如生。色彩喜用大红大绿,富丽斑斓,充满 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 陈氏书院的灰塑主要用于屋脊基座、山墙垂脊、廊门 屋顶、厢房和庭院连廊及东西斋的屋脊上,总长 1800余米,灰塑的题材与陶塑相近,主要是人物、 花鸟、亭台楼阁、山水美景等,均具有浓郁的岭南特 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塑讲解词
(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非常高兴由我来给大家讲解。
我们依托资政大夫祠建设广州民俗博物馆。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布置的专题展览有三个,分别是灰塑工艺馆、粤剧印象馆和盆景展。
下面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专题展览——灰塑工艺馆。
这个展览是在南山书院内布置的,请大家随我前去参观。
灰塑,民间又称之为“灰批”,是岭南地区的一种传统建筑装饰工艺,主要分布在广州市区以及增城、从化等地,在旧式祠堂、庙宇和民居上普遍运用,同泥塑、陶塑并称为广州“三塑”。
据记载,灰塑工艺在公元884年(唐朝)就已经存在,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最为盛行。
2008年6月14日,灰塑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次展览的灰塑作品,都是由灰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成村及其徒弟制作的,每件灰塑作品都是堪称绝美的艺术品。
下面请大家随我进入灰塑工艺馆内参观。
首先映入大家眼睑的是这幅《够福气》,它为什么叫够福气呢?大家请看,图中共塑有蝙蝠9只,数字“9”是一个极致数字,在中国人的心里上是一个吉祥数字、谐音够,蝙蝠谐音“福”,寓意够福气;在蝙蝠的前面还吊着金钱,寓意福在眼前;吊穗祥云里,寓意瑞气祥云。
下面的这幅是《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傲雪开放,天寒地冻却欣欣向荣,象征友谊持久。
这些塑在照壁、案台上的灰塑作品鲜艳夺目、震撼力强,除了装饰和表达祈愿的作用之外,还让人一下子感受到房子主人的身份地位。
这些灰塑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请大家往这里看。
灰塑的材料主要有三种,一是草筋灰,它是由干稻草与石灰膏混合,加红糖和糯米粉搅拌而成。
二是纸筋灰,是由玉扣纸与石灰油混合,加红糖和糯米粉搅拌而成。
三是色灰,是在制作好的纸筋灰中掺入颜料而成。
另外还有沙子、铁线、铁钉等配料配件。
这里摆放了其中几种材料:沙子、石灰膏、干稻草、玉扣纸。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灰塑塑形的过程:首先是根据准备塑造的作品勾勒图案(构图),搭骨架作支撑(扎图),上质材较粗的草筋灰打底,形成图案的初型(草灰打底、草灰塑形),再用质材较细的纸筋灰或色灰完善图案的细节(纸灰塑、色灰),最后对作品进行加彩(上色),即给灰塑添上各种颜色,一件瑰丽的灰塑作品就宣告完成了(成品)。
现在请大家跟我到中堂看看已经做好的各组灰塑展品。
在古建筑装饰中,灰塑一般是用在屋檐、屋脊、樨头、门楣、窗头等
部位,在陈家祠、资政大夫祠、余荫山房、南海神庙等知名古建筑上,均有灰塑作品的存留。
[手指祠堂中进上的灰塑,从东往西依次是双雄会、凤朝阳、麒麟吐玉书],为了大家能够近距离地、直观地欣赏它,我们这次展览主要以单体灰塑的形式向大家展示。
灰塑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把人们喜闻乐见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祥禽瑞兽、花卉果木、器皿法宝以及象征意义的几何文字等题材融入到作品之中,使每件灰塑作品都有了精神、有了吉祥的寓意。
例如这组《群英会》,多只鹰谐音“英”,所以叫“群英会”,寓意人才辈出。
这组《山溪垂钓》是自然景观为题的灰塑,寓意人居自然、和谐共进。
这组《麒麟吐玉书》,麒麟、兔子和玉书,传说孔子出生的时候有麒麟呈现,组图寓意家里添丁,天资聪慧、读书有成。
这两侧是八仙人物[左侧从里至外: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右侧从里至外:吕洞宾、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
这些作品既反映了艺人的创作理念和水平,也反映出主人的美好祈愿,还反映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从古到今都希望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我们也祝愿各位朋友一生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在现今建筑混凝土的世界里,灰塑能够体现在哪里呢?大家请看看这块版面上的灰塑小挂件。
这些小挂件可以进入我们每个家庭,作为小摆件,装饰家居,显现高雅。
我们还在后堂布置了几个不同风格的场景展示灰塑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下面请大家随我到后堂参观。
后堂主要布置了三个场景,中间的是一座新式楼房,在这里,灰塑既可以继续像以往一样在屋檐、屋脊、樨头、窗头等传统部位作装饰,也可以在现代化家居的主墙上作装饰,如这组《凤朝阳》,让人感觉到主人的高文化素养。
左侧是以楹联的形式表现,配搭古香古色的博古架,飘散着书房的文化韵味。
右侧是仿古家居中配以梅、兰、菊、竹“四君子”,透出主人清雅仙风。
传统的灰塑主要用于建筑主体装饰,由于现代人对建筑的要求,使灰塑大量运用的空间逐渐收窄,它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但是,我们不能让祖先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技艺在我们的身边从此消失,布置这个展览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灰塑,一起来保护灰塑,进而传承、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我对灰塑馆工艺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请大家随我到粤剧印象馆参观。
201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