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2016)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
重要。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和多个国际学术团体已经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首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基于多次血压测量的结果。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的标准,成年人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
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而美国高血压教育项目则提出,成年人静息状态下的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80mmHg,也可被诊断为高血压。
这两个标准虽然略
有差异,但都强调了多次测量的重要性,以排除一次性的异常结果。
其次,诊断原发性高血压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对血压的影响。
例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影响等都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和评估。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和病史询问,以了解可能的危险因素和并发症。
除了以上的基本标准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评估。
例如,年龄、性别、家族史、生活方式等因素都可能对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影响。
因此,医生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
准确的诊断可以
帮助医生和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医生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同时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评估,以达到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郝丽琴

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郝丽琴发表时间:2016-05-25T14:46:17.8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3期作者:郝丽琴[导读] 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000)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是指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充盈压变高的疾病[1]。
郝丽琴(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000)【摘要】目的:分析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35,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比较疗效。
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7%低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P<0.05),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美托洛尔缓释片;原发性高血压;舒张性心力衰竭;疗效【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101-02舒张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的综合征,是指心室收缩功能正常,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降低导致心室充盈压变高的疾病[1]。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高血压是舒张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对患者的健康严重产生重要的影响[2-3]。
本次研究选取7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分组研究,探究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7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n=35)和治疗组(n=42),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38~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5.4±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复方利血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复方利血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6-09-07T14:14:56.6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5期作者:钟志富[导读] 高血压,英文名称acute mastitis,其作为临床内科的多发病及常见病之一。
钟志富(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卫生院重庆 402216)【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复方利血平为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至2014年期间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治疗。
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分组治疗后,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显著的控制,且治疗前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和9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随访结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时,应用复方利血平可平稳控制患者的血压,且经济实惠、安全性能高,值得进一步在基层社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利血平;原发性高血压【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5-0098-02高血压,英文名称acute mastitis,其作为临床内科的多发病及常见病之一,是指人体的血压在不同的内外环境的影响下,超出正常范围的波动[2]。
在患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生极易引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与脑血管类病变,并协同提升并发疾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由于高血压发病人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治疗药物虽最终目的相同,但种类却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我院以本地区发病人群的实际情况为根据,收集2010年至2014年期间的80名高血压患者,且应用复方利血平进行治疗的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效果甚佳,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以《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根据,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类,依据血压高低分为1级,2级,3级。
其中,本组共45例男性和35例女性;39岁为最小年龄,76岁为最大年龄;分级:1级:49例,2级:31例。
原发性高血压( Primary Hypertension )

☆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 肾功能衰竭(Cr>177mmol/L) ) ☆血管疾病: 夹层动脉瘤 症状性动脉疾病 ☆重度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出血或渗出 视乳头水肿
30
高血压危险度分层
血压(mmHg) 血压(mmHg) I级 I级 II级 II级 160160-179 100100-109 中危 中危 高危 很高危 III级 III级 ≥180 ≥110 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140SBP/ 140-159 90DBP 90-99 无其它危险因素 低危 1-2个危险因素 中危 ≥ 3个危险因素 高危 或靶器官损害 或有糖尿病 并存临床疾病 很高危
Optional Laboratory Tests
用于诊断继发性高血压 详见鉴别诊断) (详见鉴别诊断)
25
---JNCVI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JNCVI
26
---JNCVI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JNCVI
影响高血压病预后的因素
* 伴随的其它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 合并的靶器官损害 靶器官损害 * 并存的临床疾病
病因明确,占高血压的5%
2
高 血 压 诊 断 标 准
收缩压(SBP) ≥ 140 mmHg and/or 舒张压(DBP) ≥ 90 mmHg
3
血压水平定义与分类
-------1999 WHO/ISH
分类(成人≥18岁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舒张压(mmHg) 分类(成人≥18岁) 收缩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and <80 正常 <130 and <85 13085正常高限 130-139 and/or 85-89 高血压
Radiography) Film Radiography)
高血压(原发性及继发性高血压)

④心血管危险分层中,属于高危或很高危患者。
(3)血压控制目标值:一般主张目标血压应< 140/90mmHg;对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 心力衰竭、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应< 130/80mmHg;对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 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 140mmHg以下。
• 禁止使用利血平(其肌内注射的降压作用较缓慢, 如果短期内反复注射可导致蓄积效应,发生严重 低血压);治疗开始不宜使用强有力的利尿剂, 除非有心力衰竭或体液容量负荷过重。
硝普钠:扩张动静脉,降低前后负荷;适用于各种高血压急 症;主要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肌肉颤动、硫氰酸中毒。
硝酸甘油:扩张静脉,选择性扩张冠状动脉和大动脉;适用 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高血压急症;主要副 作用有心动过速、面部潮红、头痛和呕吐。
恶性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
①起病急骤,多见于中青年;
②血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持续≥130mmHg; ③头痛、视力模糊、眼底出血、渗出和视乳
头水肿;
④以肾脏损害为突出表现,表现为持续性蛋 白尿、血尿、管型尿,可伴肾功能不全;
⑤进展迅速,预后很差,常死于肾功能衰竭、 脑卒中或心力衰竭。
诊断及鉴别诊断:
尿病、高脂血症及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②低钠饮食:每人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g为宜; ③补充钾盐;
④减少脂肪摄入;
⑤戒烟限酒;
⑥增加运动,减轻精神紧张:有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抵 抗,稳定血压水平。
(2)降压治疗对象:
①高血压2级或以上(≥160/100mmHg);
②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损害和并 发症者;
3、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为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近况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2
·综述·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近况
樊丽 1,戴小华 2*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4 级硕士研究生,安徽 合肥;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安徽 合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clinical and animal experiments proved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and adjuvant
therapy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pared with simple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is paper, by on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hypertens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research progress are review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KEY WOR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progress.
案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案例:原发性高血压病
患者男性,65岁。
1年前因头昏、头痛就诊。
查体发现血压升高(190/120mmHg),其余未见异常。
现已服降压药1年,治疗后症状好转,舒张压降至正常,但收缩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150/70mmHg)。
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
问题与思考
1.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2.为什么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舒张压降至正常,而收缩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提示
1.高血压的定义是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
国际诊断高血压的统一
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老龄人血
管壁硬化、顺应性降低。
主动脉硬化则其弹性储器功能降低,当心脏射血时,主动脉缓冲收缩压升高作用减弱,故引起收缩压升高。
外周小血管硬化,引起血管阻力增大而致舒张压升高。
绝大多数的降压药是通过舒张小血管、降低外周阻力来达到治疗目的。
该患者年龄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管壁的顺应性下降,对血压的缓冲作用减弱,药物虽然能降低舒张压,但收缩压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导致脉压明显增大。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钾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氯沙坦钾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临床应用氯沙坦钾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氯沙坦钾治疗,对照组应用卡托普利治疗,比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研究组经治疗后有效率达到了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3/45),对照组发生率为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氯沙坦钾治疗,有助于调整患者血压,提高临床疗效,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标签:氯沙坦钾;不良反应;原发性高血压;疗效高血压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因而探讨有效的原发性高血压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解氯沙坦钾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文对其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7~80岁,平均年龄(46.5±6.3)岁。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6~79岁,平均年龄(46.3±6.5)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對两组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初始剂量为25 mg/次,2次/d,给患者连续治疗6周,若患者的血压恢复正常,则继续按该剂量服用,若血压没有降低至正常水平,则将剂量增加至50 mg/次,2次/d,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研究组患者给予氯沙坦钾片治疗,使用剂量为50 mg/次,1次/d,连续使用6周,血压降低至正常范围则维持原剂量治疗,若血压未达标则将使用剂量调整为100 mg/次,1次/d,直到治疗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血管重建
➢血管重建既是高血压所致的病理变化,又是高血压维持和 加剧的结构基础。
➢血管壁具有感受和整合急慢性刺激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其 结构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包括:
血管壁增厚 血管壁腔比增加
小动脉稀少 血管功能异常
5、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血管管腔的表面均覆盖着内皮组织,其细胞总数几乎和肝 相当,可看作人体内最大的脏器之一。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
由多种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 压。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
压指的是某些确定的疾病和原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 高血压不到5%。
2
流行病学
➢ 西方发达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多在20%以上,我国略低。 ➢ 我国50年代后,进行过3次血压普查:1959年(5.11%)、1979年
➢体重指数(BMI)与血压呈显著的正相关,近10年国人的 BMI有增加趋势。
➢国人食盐量每天北方约为12~18g,南方约7~8g,高于西方 国家。
➢每日饮酒量与血压呈线性正相关。男性持续饮酒者较之不 饮酒者4年内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增加40%。
➢我国膳食普遍低钙,低于标准供给量800mg/d,最低人群 仅300mg/d。
3
发病机制
1、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3、肾脏潴留过多钠盐 4、血管重建 5、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6、胰岛素抵抗
1、交感神经活性亢进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
的应激状态,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
③ 动态血压监测 一般监测的时间为24h,测压时间间隔为15~30min。 参考标准正常值为:24h均值低于130/80mmHg 白天低于135/85mmHg 夜间低于125/75mmHg
(7.73%)、1991年(13.58%)。 ➢ 2002年,卫生部调查显示,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17.65%,
估计全国患病人数约1.6亿。 ➢ 北方(黑龙江14.5%)高于南方(海南6.8%);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
农村;高原地区高于平原地区。 ➢ 性别差异:44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45~59岁间两性相似,60岁以后女
2、脑:脑小动脉粥样硬化、微小动脉瘤,可
造成脑缺血和脑血管意外。
3、肾:肾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肾功能减退。
5
临床表现
(一)症状
➢约1/5患者无症状。 ➢一般常见症状:头晕、头痛、疲劳、心悸、后颈部疼痛、
后枕部或颞部搏动感,呈轻度持续性,多数症状可自行缓 解,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还有的表现为神经症症状,如失眠、健忘或记忆力减退、
性高于男性。 ➢ 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0.2%、24.7%、6.1%,仍处
于较差水平。
患病率%
20
15
10
5.11
5
0 1959
7.73
1979
13.58
1991
17.65
2002
患病率
四次全国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
我国高血压控制率落后于发达国家
血压控制率(%)
➢内皮细胞不仅是一种屏障结构,而且具有调节血管舒缩功 能、血流稳定性和血管重建的重要作用。
➢内皮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及其合并症的 重要原因。
6、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病患者中约半数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 ➢胰岛素抵抗能促使血压升高,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
病理
1、心脏: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Ⅰ
血管紧张素转 换酶(ACE)
AT-Ⅱ是循环RAAS的最重要成分, 可以显著升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肺血管内皮细胞
3、肾脏潴留过多钠盐
➢肾脏是机体调节钠盐的最主要器官,要引起高血压,肾脏 须潴留:亢进的交感神经活性使血管阻力增加; 肾小球有微小结构病变; 肾脏排钠激素(前列腺素、激肽酶、肾髓质素)分泌减少 肾外排钠激素(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心房肽)分泌异常 潴钠激素(18-羟去氧皮质酮、醛固酮)释放增多
注意力不集中、耳鸣、情绪易波动、发怒、神经质等。
➢病程后期还可以出现受累器官(心、脑、肾)的症状,如 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
(二)体征 ➢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
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 ➢24小时血压波动有规律可循:如“长柄勺”,夜间
2~3时处于低谷,凌晨迅速上升,上午6~8时和下午 4~6时出现两个高峰,尔后缓慢下降。 ➢重点检查项目:周围血管搏动、血管杂音、心脏杂音。 ➢心脏听诊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 或收缩早期喀喇音。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压的测量
(二)尿液检查
(三)血液生化检查
(四)X线胸片
(五)心电图
(六)超声心动图(UCG)
(七)眼底检查
(一)血压的测量
① 偶测血压 系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
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
② 自测血压 患者自行使用上臂式半自动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测量。自测血 压正常上限参考值为135/85mmHg。
100
80 66
60
40 35 20
40
24
8
6
7
11
0
3
病因
(一)遗传因素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双亲无高血压(子
女3%)、一方有高血压(28%)、双亲均有高血 压(46%)。 ➢目前推测可能有5~8种“高血压病的候选基因” (已知或可能参与高血压发病过程的基因)。
(二)环境因素
➢体重超重、高盐饮食、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已经确定的与 高血压发病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
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
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使血压升高。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的职业:驾驶员、飞行员、医师、会计师等职业高 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40%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小球旁细胞
肾素
肝脏
血管紧张素原
原发性高血压
教学内容
1
概述
2
流行病学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病理
5
临床表现
6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7
诊断和鉴别诊断
8
治疗
1
概述
1、血压是什么? — 血压就是动脉血管中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压力。
2、影响血压的因素有什么?
①血量 ②心率、心脏收缩力度 ③血管阻力:与血管管径相关。管径越大,压力越小;管径
越小,压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