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

合集下载

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初探

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初探

英语翻译学论文-彼得.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初探一、引言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1916年出生,英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

纽马克认为翻译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1]。

说它是科学,因为翻译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具有很严格的标准,比如一些科技术语、成语、度量单位或部分社交用语已经有了特定的翻译模式;翻译又是艺术,因为在很多场合要求译者进行选择判断,不能墨守陈规,否则只能反映表层意思,触及不到深层的含义。

纽马克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格语法的理论、功能语法和跨文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对于翻译理论、翻译教学、翻译语言学以及翻译技巧都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1981年,在《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1)中,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和"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1]两个重要的翻译策略,成为西方翻译研究史上的里程碑。

尽管已经年已耄耋,纽马克仍然笔耕不辍,不断发表学术成果。

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关联翻译法",进一步完善了他的翻译理论。

下面本文将就纽马克的主要译论观点进行初步探析,以求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做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相关翻译标准应用到英汉、汉英翻译中去。

二、文本功能及其分类纽马克认为,翻译活动即是对文本的翻译,研究翻译不能离开文本。

在修正布勒(Buhler)、雅各布森(Jakobson)功能模式的语言理论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纽马克提出了一套自己的文本功能及其分类。

他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号召功能(vocativefunction)。

PeterNewmark西方翻译理论

PeterNewmark西方翻译理论

B. 在表达形式上,语义翻译是译文与原文 的形式更为接近,并尽量保留原文的声 畅地道, 简明易懂。
C.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语 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交际翻译则 重效果轻内容。
e.g.
Wet Paint! 湿油漆! 油漆未干,请勿触摸!
the letter --- the spirit
the words --- the sense
form --- message 他认为直译和意译都忽视了翻译应当 考虑翻译目的、读者的特点和文本的类 型。
各种翻译方法的差异:
SL emphasis
TL emphasis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直译 原文语言形式
意译 译文语言形式
语义翻译法集逐字翻译、直译和忠实 翻译的优势
交际翻译集归化、意译和地道翻译的优 势
理论基础
理论论述 以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布勒
和雅各布森论述的三大语言功能为依据, 即表情功能、信息功能、感染功能。还 采用了弗哥茨基(Vygotsky)关于思维 的本质的观点来区分两种翻译:
“内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
的内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内心言语才是纯 粹意义上的思维。”
据此,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 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是思 维,而不是说话或写作、交际或(自我) 表达。
A.每个人在思考的时候,总会有单词或句 子出现在脑海里,而不可能只是一片空 白。这说明,语言能表明人在思考,但 语言不等同于思维。
一、生平 二、主要理论
一、生平
彼得·纽马克,生于1916 年,是英国著名的翻译家 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 多种欧洲语言的翻译工作, 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纽 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 家,并担任英国语言学家 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 就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 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 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 相结合。

彼得纽马克

彼得纽马克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oul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译文直译:我遵从我内心的想法,即使要死千万次我 也不会后悔。
华山再高,顶有过路
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 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Peter 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
彼得 纽马克


出生于捷克的布尔诺市,五岁时,离开家乡迁 居英国。之后在英国接受教育。成为英国著名 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语 言学家。 主要兴趣是把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理 论之中,把翻译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 在分析和总结各家各派的翻译思想基础上,将 文体论,话语分析,符号学,功能语法和跨文 化交际理论应用于翻译理论和研究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River snow 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s. 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A little boat a bamboo cloak An old man fishing in the cold river snow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中国文化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两者区别



1.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二者强调的重点不同。在交际翻译 中, 翻译的基本单位是句子; 而在语义翻译中, 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词。交际翻 译是功能性的, 语义翻译是表达性的。 交际翻译不拘泥于源语文化背景, 而语义翻译是以源语文化为基础的。交际 翻译是主观性的、直观的, 语义翻译是客观性的、认知性的。交际翻译是具 有普遍性且可译的, 语义翻译具有相对性, 有时是不可译的。 2.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表达形式上也有差异。语义翻译使译文与原文的形 式更为接近, 并尽量保留原文的谐音效果。当信息的内容与效果发生矛盾时, 语义翻译重内容而不重效果, 交际翻译则重效果而轻内容。 简言之, 语义翻译可以认为是侧重文本意义传达的一种翻译方法; 而交际翻 译, 则不妨说是注重文本语境意义传达的一种翻译方法。即语义翻译乃是以 源语文本为中心的, 而交际翻译则是以译语读者为中心的。 3. 语义翻译较客观, 讲究准确性, 屈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 翻译原文的语义, 只 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碍时才加以解释。.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 原作的思维过程, 力求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发挥了语言的 表达功能; 而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 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行动, 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peter_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

peter_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

分析
To add fuel to the fire 火上加油 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To be on thin ice 如履薄冰 To praise to the skies捧上天去 在这四例的翻译过程中,套用了汉语中常用的习
语,使译语对读者产生的效果更加明显,更加有 效地传递了原句信息,这就是交际翻译的功能。 如果采用语义翻译的方法,则不会获得如此通顺 、简洁、合乎译语习惯的效果。
结论
在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中,强调把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
成一个整体,翻译中不可能孤立地使用某种方法,也不能 说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哪一个更好。二者在翻译中常 常交替使用,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有时两种方法还会合 二为一。如果传达的信息不受特定时空等条件的限制, 其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只要译文读者能获取原作信息, 并能像原文读者一样欣赏到原文的语言及写作特色,在 这种翻译中,就不存在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之分了。
意义的走失
纽马克认为,翻译主要涉及意义问题。
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要把人们所表达 的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时,意思就会走 失。甲语言中某些意义表达方式是不可 能译成完全对等的乙种语言。因此,意 义的走失是必然的。
翻译标准
古今中外提法颇多
直译和意译 泰特勒的三原则 严复的信达雅 事实是,上述标准都只能适应某一种或几种文本。 纽马克认为翻译标准必须能够衡量某种翻译方法是否准确,是否
忠实翻译不采取折衷办法,比较呆板,而语义翻译则比较灵活,允许
一定的创造性,较多地为译文读者考虑。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一
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原作的思维过程,力求保持原作的语
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发挥了语言的表达功能。 交际翻译关键在于传递信息,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 去行动,发挥了语言传达信息、产生效果的功能。 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准确性,屈从原语文化和原作者,翻 译原文的语义,只在原文的内涵意义构成理解的最大障 碍时才加以解释。但语义翻译也不能忽视向读者传达 信息,因此,原文如果不是现代作品,也要用现代语言来翻 译,以使译文更接近读者。 交际翻译较主观,只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使原语屈从译 语和译语文化,不给读者留下任何疑点与晦涩难懂之处 。为此,译者可对原作进行修正,但这并不等于说译者可 以不尊重原语文本,毕竟原文本是翻译的唯一源泉。

Peter_Newmark 彼得·纽马克

Peter_Newmark 彼得·纽马克

义方面允许的范围内,来表现源语言的真正语境意义(纽马克,
2001)。”也就是说,在交际翻译中,纽马克认为,目标文本所产生
的效果应当力求接近源文本。因为交际翻译重视产生的效果但不注重
表达的内容,所以交际翻译首先要忠实于目标语和目标文本读者,要
求源语符合目标语和文化,不给读者留下疑点和晦涩难懂之处。在语
B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翻译理论的局限
Peter Newmark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只局限在同语系间的翻译问题, 对语系相差较大的语系,则未做记述。对于后者,笔者 认为最大的差异是文化的差异。
一些文本类型的划分问题,他的理论解释在有些 地方显得较为晦涩。由于大部分文章都以一种文体为主 兼有其他文体特点,所以在实际的翻译中要有针对性地 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标准。当然,如何翻译除了与文 体功能有关外,还与译者的目的有密切联系。
义翻译中,译者首先必须忠于原作者,符合源语文化,只有对源文本
的内涵意义出现理解困难时才加以解释。
B
10
文体的分类
Expressive type(表达型) 适合semantic translation, 比如自传,那当然是得以 原作者为主体。
Informative type (告知型) Vocative type(呼唤型) 适合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比如广告、旅游手 册的翻译是为了给读者看了译文后有一个效果
• 之后,纽马克放弃全职教师,担任客座教授,全心投入翻译学的研究。1988年,出版 《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该书后1988年英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奖。 1991年,出版《论翻译》(About Translation)一书,提出全新概念“翻译关联法”。此 后,分别于1993年何1995年,又出版了《翻译短评》(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 和《翻译短评(第二集)》(More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其中前两本书被翻 译成多种语言,且多次版印,影响深远,奠定了纽马克在英国翻译界的地位。现在, 纽马克虽然人已近九十高龄,仍然笔耕不辍,为英国的《语言学家》杂志的“今日翻译” (Translation Now)专栏撰稿,并继续为学生上课。

peter-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

peter-Newmark翻译理论研究

理论发展历程
初步形成
Peter-Newmark翻译理论最初是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旨在解 决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完善与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该理论 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完 整的理论体系。
广泛应用
随着该理论的广泛传播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翻译实践者开 始关注并研究这一理论。
理论特点
产品说明的翻译需要考虑到消费 者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Peter-Newmark翻译理论要求译 者在保持原文信息准确性的同时, 使译文更加符合目标市场的语言 习惯和文化背景。
法律翻译
法律文件翻译
法律文件具有高度的严谨性和准 确性,Peter-Newmark翻译理论 在法律文件翻译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该理论强调了译文的准确性 和规范性,为法律文件的准确传 达提供了保障。
商务翻译
商务合同翻译
商业信函翻译
Peter-Newmark翻译理论在商务 合同翻译中具有重要应用。该理 论强调了翻译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为商务合同的准确传达提供了保 障。
商业信函的翻译要求准确、专业 和规范,Peter-Newmark翻译理 论为商业信函的翻译提供了指导, 确保了信息的准确传递。
产品说明翻译
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是重要 的组成部分,Peter-Newmark 翻译理论强调在翻译过程中保 留原文的情感色彩,使译文读 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 的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到特定的 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PeterNewmark翻译理论要求译者 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知 识,以确保译文中的文化元素 得到准确的传达。
03
Peter-Newmark认为,文化转换是翻译过程中最具有挑战性 的任务之一,需要译者具备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度,以便更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Peter Newmark 西方翻译理论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是纽马克翻译理论 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组成部分,这两 个概念的提出,扩展了传统的直译和意 译的概念,为翻译研究指出了新的思路 和方向。正如纽马克自己所说,这是他 “对普通翻译理论的主要贡献。”
(1)理论背景
(2)理论基础
(3)定义 (4)比较 (5)再发展
理论背景
直译 意译
语义翻译 交际翻译
F.语义翻译是一门艺术,只能由一个人单独承 担,不能有不准确的翻译,但由于造成了认知
意义和语用意义的走失,语义翻译译文一般不
及原文。
交际翻译是一门技巧,有时可由多人承担。由
于重效果,简洁明了,弥补了语义翻译中意义
的走失,又经过了适当的润色,交际翻译译文
一般优于原文。
适用文本
语义翻译:表达性文本或是重要的审美 性文本,其表达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 那么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哲学、宗教、 政治、科技作品都用语义翻译。
Bao-yu played “Racing Go”with the other maids. This was a game in which you moved your Gopieces across the boar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row of dice, the object being to reach the opposite side before every thing else and pocket all the stakes.(David Hawkes &John Minford)
“内心言语本身就是一种功能,而不是外在言语
的内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内心言语才是纯
粹意义上的思维。”
据此,纽马克认为成年人运用语言的目 的和运用语言进行的最基本的活动是思

Peter_Newmark 彼得·纽马克

Peter_Newmark 彼得·纽马克
Peter Newmark
目录
简介 纽马克的学术贡献与著作
《翻译问题探索》
翻译思想与理论 评价
简介
彼得· 纽马克
彼得· 纽马克(Peter Newmark, 1916-2011),英国翻译理论学家,交际翻译与语义
翻译的创始人。生于1916年,纽马克是英国著 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事过多种欧洲 语言的翻译工作,是出色的译者和编辑。
(Paragraphs on Translation)等未能引起较大的反响,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英国翻译界的地位。

Newmark是一位很有个性的长者,他在跟人交谈中会直截了当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记得笔者应 约前往萨里大学翻译中心与他见面时,他送给笔者几本近两年出版的《语言学者》(The Linguist) 杂志,每一本杂志里面都有他的文章,于是笔者赞叹道,“Newmark 教授,你仍然不断地出文章, 真令人钦佩!”他马上认真地说:“我不喜欢你用仍然一字,因为‘仍然’的含义是我老了,还在 写东西。其实在学术上年龄永远不是个问题。”
翻译态度

“总的来说,文学作品可归为两类:一类 是对人类行为严肃的道德评价;第二类与 第一类紧紧相连,即为娱人,是一种欢愉, 一种感观之乐。因为前者的原因,我总是 很严肃地对待文学……这种情况和翻译相 同,因为对翻译的态度亦是非常严肃。"
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 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纽马克同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并担任英
国语言学家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兴趣就是把语 言学的相关理论应用于翻译实践之中,把翻译 研究和英语语言研究相结合。
简介
纽马克
1916年生于欧洲的捷克斯洛伐克,5岁移居英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