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时的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反应时实验一、【目的】了解刺激-反应的过程和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实验原理,比较简单反应和选择反应的差异。

二、【实验仪器】EP202/203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仪三、【实验内容】1、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呈现一个刺激,要求被试从看到或听到刺激到立即做出反应的这段时间,又称A反应时。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2、选择反应时实验程序原理: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包括简单反应时(基线时间)、辨别时间和选择时间。

按仪器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每次完成后记录下平均反应时间,重复实验4次,取后3次的平均反应时间。

四、【实验结果】(ms)(ms)被试1185.03615.13被试2232.47653.03被试3171.83519.83被试4227.97484.97平均时204.325568.24间颜色红绿蓝黄总平均时间被试1780.97549.03515.2615.33615.13被试2673.13643.27598.43691.87653.03被试3814.63433.13430.37419.87519.83被试4629.57414.13475.03449.5484.97平均时724.575509.89504.7575544.1425568.24间下面对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进行相关t检验1.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H0:ρ=0H1:ρ≠0ɑ=0.052.计算检验统计量相关性简单反应选择反应简单反应Pearson 相关性1.151显著性(双侧).849 N443.确定P值和判断结果ν=2,查t值表,t0.05/2,2=0.950,本例的|tr|=0.151<t0.05/2,2,P>0.05,按ɑ=0.05的水准,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之间没有相关性。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报告

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实验报告2004年11月22日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姓名:xxx 学号:xxxxxxxx)一、实验目的学习对视觉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比较红光、绿光和声音三种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

二、实验材料实验仪器:1.反应时测定仪,BD-Ⅱ-510A型,北大青鸟仪器设备公司。

三、实验程序1.预备实验(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在色光或者声音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就立即进行计时。

(2)练习操作,将刺激呈现器放在被试正前方。

用右手拇指轻触红色电键,当刺激呈现器红灯亮后约两秒钟,刺激出现。

当被试看到刺激,立即按压电键,计时器停止,由主试记录下成绩。

练习实验作2-3次。

2.正式实验(1)首先做颜色实验,选择颜色---红色,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20次,并记录下20个结果。

(2)然后做声音实验。

选择声音,同样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20次,并记录20个结果。

(3)再做颜色实验,选择颜色---绿色,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20次,并记录20个结果。

(4)再做声音实验,选择声音,同样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20次,并记录20个结果。

(5)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仪器会给予提示,主试记录错误次数。

(6)每做完一个单元,休息一分钟。

四、实验结果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经整理后参见附表一、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原始记录数据。

几点说明:(1)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仪器会给予错误提示,此时由主试记录错误次数,仪器同时自动继续测试。

(2)当被试注意力可能不集中,测试数据明显失真时,由主试记录失真次数,并对被试追加测试次数。

2.计算视觉与听觉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偏差(1)计算平均数根据平均数计算公式:将测定的数据分别代入以上公式中计算,则得到视觉与听觉反应时的平均数:光0.2374s,声0.2286s(参见附表二、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汇总整理数据)。

(2)计算标准偏差根据标准偏差计算公式:将测定的数据分别代入以上公式中计算,则得到视觉与听觉反应时的标准偏差:光0.0606,声0.0655(参见附表二、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汇总整理数据)。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二、实验原理。

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出现到被试做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实验中,通常通过测量被试在接收到刺激后做出反应的时间来确定反应时。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反映出被试对刺激的敏感程度和对刺激的处理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1. 计时器。

2. 反应时实验器材。

3. 实验记录表格。

4.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四、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将实验仪器设置好,确保计时器的准确性。

2. 实验操作,被试接收到刺激后,立即做出反应,记录下反应时。

3.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输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 实验结果,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反应时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对反应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结论。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

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出了一组反应时的数据。

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反应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刺激的强度、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刺激的种类等。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刺激强度越大,被试的反应时越短;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越高,反应时越短;不同种类的刺激对反应时也有不同的影响。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了解了反应时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了结论。

反应时的测定是心理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对刺激的处理方式和速度,对于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使我们对反应时的测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巧,还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参考文献。

1.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XXX,XXX出版社,XXXX年。

2. 《实验心理学》,XXX,XXX出版社,XXXX年。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反应时间测试实验报告(共5篇)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实验一人体测量一、试验小组成员及分工二、实验目的1.掌握如何获取人体计量尺寸的方法2.掌握如何应用人体尺寸进行作业空间设计三、实验内容1.测量人体的12个主要指标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四、实验仪器身高坐高计、人体形体测量尺(长马丁尺、中马丁尺、短马丁尺、直角规)、人体秤等五、实验步骤及方法1.测量小组全体成员的13个人体主要指标,填入表1-1。

测量时应在呼气与吸气的中间进行。

其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

测量时只许轻触测点,不可紧压皮肤,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某些长度的测量,即可用直接测量法,也可用间接测量法——两种尺寸相加减。

测量者要求脱掉外套。

表1-1 身体测量数据及使用仪器单位:cm2.设计一个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符合所测人群使用的舒适的数据输入工作地。

包含座高、键盘高度、显示器高度以及显示器距离眼睛的距离等。

设计简图如下图1—1。

座高:以座椅使用者群体“小腿加足高”的第五百分位数38.60cm 作参考,使椅面高度稍低于这一测量值。

所以座椅高度取值38cm。

键盘高:坐姿大腿厚第95百分位数为15.95cm,坐姿肘高第5百分位数为23.61cm,心理修正量取8cm,考虑到键盘高稍低于坐姿肘高为最佳所以键盘高为38+23.61+8=69.61cm。

取值69cm显示器高:设计抽屉高度为14cm,显示器的垂直高度为22cm,所以显示器的高度为69+14+22=105cm 显示器距离眼睛:屏幕边长约为305cm,此时视距最小为305/(2tan15)=569mm,即56.9cm 9 28 40.53142269min55.383、利用excel求出的各测量尺寸与身高的回归公式中的m值,并画出简图如下。

041.9 8375.63~74.63回归公式眼高:Y=0.935684X 最大肩宽:Y=0.241162X坐高:Y= 0.533292X 坐姿眼高:Y=0.935684X 坐姿肩高:Y=0.367999X 坐姿肘高:Y=0.156588X 坐姿大腿厚:Y=0.081911X坐姿膝高:Y= 0.293309X 小腿加足高:Y=0.30704X 臀膝距:Y=0.225814X坐姿两肘间宽:Y= 0.254676X 体重:Y=0.306942X0.25467H篇二:人体测量实验报告人体测量实验报告常用人体尺寸测量与应用分析一. 实验内容二. 测量方法三. 测量所得原始数据四. 数据分析与设计问题评论五. 实验结论一.实验内容时间:地点:实验对象:实验原理:根据对人的肢体的测量,计算人手的作业区实验步骤:1.依次测出肩宽、身高、上肢长、前臂长等;2.数据整理;3.得出实验结论,完成实验报告;二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卷尺,直尺,记录纸,笔;2.测量时需要几人配合,以减少误差;3.被测者身体姿态三测量的原始数据:共计人数:人(男:人/ 女:人)单位:cm四数据分析均值和标准差分析五实验运用(家具、空间、距离、操作台、展览演示、人机界面、色彩、人体运动、行动姿态等)。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了解人体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时器、尺子、笔记本、笔。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将实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计时器正常运转,尺子准确无误。

2. 实验者坐直,保持警觉状态,准备开始实验。

3. 实验者伸出手掌,将手指放在桌子边缘,手指悬空,但不要碰到桌面。

4. 另一名实验者准备好计时器,当实验者听到“开始”口令时,立即按下计时器启动按钮。

5. 实验者在听到口令后,立即用力按下手指,手指触碰到桌面,计时器立即停止计时。

6. 记录下实验者的反应时间,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得出实验者的平均反应时间为0.25秒。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时间包括了感觉神经的传导时间和肌肉收缩的时间。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0.1-0.2m/s,而肌肉收缩时间在0.1秒左右,所以总的反应时间在0.25秒左右是合理的。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到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大约在0.25秒左右。

这个实验结果对于我们了解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反应速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专注,避免受到外界干扰。

2. 实验者要保持警觉状态,做好准备,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者要注意手指按下的力度和速度要一致,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时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个实验结果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试实验报告

反应时测定实验报告专业: 安全工程****: ***组员: 欧泽兵胡良民于清华李欣燃张琛晨王旭2014年7月20日反应时测试实验【实验目的】(1)学会测量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的方法;(2)比较视觉简单平均反应时、选择平均反应时之间的差别;(3)探索简单平均反应时与练习次数的关系;【实验设备】BD-II-510A型反应时测定仪【实验方法】用反应时测定仪对本小组1女5男做视觉反应时的测量实验。

【实验结果】记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平均值,并制作不同类型的平均反应时的折线图;不同被试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折线图。

【实验理论依据】反应时可以说是心理学中常用的反应变量之一,它是指刺激施与有机体之后到反应开始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如眼睛、耳朵)引起感官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神经传到运动器官,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通常,反应时可分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三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简单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天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辨别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对某一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对其它刺激不做反应,被试在刺激呈现到做出辨别反应的这段时间,就是被试的辨别反应时,又称为C反应时。

选择反应时就是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在此过程中被试既要辨别当前出现的是哪个刺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

这种反应更能体现人的智能和能力。

在选择反应时中,选择数越多,则选择反应时越长,选择任务越复杂,则反应时也越长。

反应时实验报告

反应时实验报告

实验一声简单反应时三试验程序1、接上电源,将刺激呈现器的连接线插头插到“反应时输出”插口,反应时手键插入实验台被试面板左下方“手键”插口。

2、开启计时计数器单元电源,指示灯亮表示电源接通,计时屏幕显示为0.000秒,正确次数和错误次数均为0。

3、“工作方式选择”为“反应时”,按下“声、光”选择键,即选择声刺激,同时调节左侧音量调节旋钮,使音量适宜。

(若室内试验人数较多可选择耳机,当耳机插头插入扬声器左下角插孔时,扬声器自动断开)。

4、要求被试将左手的食指放在红键上方做按键状。

5、指导语:“这是一次反应时间测量实验,当你听到‘预备’口令后,若再听到刺激声,就迅速按手键,要求又快又准。

不需提前按键。

如果提前按键,则会有一个声音提示,那么这一组反应时测量作废,重新开一组。

若刺激声呈现4秒钟你仍未反映,此组测量也作废,并重新开一组。

”6、主试把“测试、学习”键拨到“测试”一侧,同时按下“简单反应时”键。

先练习一个单元,每个单元为20次,其中有两次侦察实验。

7、练习结束后,“简单反应时”指示灯灭。

主试先按“复位”键,使计时计数器清零,再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正式试验单元启动。

每个单元结束后,按“打印”键,打印本单元结果。

若重新开始另一个单元,则需按“简单反应时”键,指示灯亮,新一单元启动。

每个被试连续完成3个单元。

8、更换被试重复上面的实验。

四结果1234、通过T检验,被试的反应时在p<0.05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

5、数据结果分析1)被试一的反应时随着实验的进行总体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表现出练习效应的效果。

且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现减小的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小,反应时越来越稳定。

2)被试二的反应时没有随着实验的不断进行呈现下降趋势,而是在第二单元中突然上升,随后在第三单元的实验中有稍微的下降。

而且被试二每单元的标准差也呈上升趋势,离散程度越来越大。

其中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间上下波动突然上升,第三单元比第二单元的离散程度稍微大一些。

最新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

最新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

最新反应时实验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反应时,探究人类反应速度与刺激强度、持续时间及呈现方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知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实验方法:1. 参与者:共招募3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年龄在18至30岁之间,视力正常,无认知功能障碍。

2. 仪器设备:使用计算机软件呈现视觉和听觉刺激,通过按键反应装置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

3.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2的因子设计,包括两种刺激类型(视觉、听觉)和两种刺激强度(高、低)。

4. 实验流程:每位参与者在安静的实验室环境中完成四轮实验,每轮实验包含30次随机呈现的刺激。

参与者被要求在感知到刺激后尽快按下反应键。

实验结果:1. 数据收集:成功收集了30名参与者的反应时数据,共计3600个数据点。

2. 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刺激强度与反应时成负相关,即刺激强度越高,反应时越短。

此外,视觉刺激的反应时普遍低于听觉刺激。

3. 统计检验:通过ANOVA分析,发现刺激类型和强度的主效应显著(p<0.05),但二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刺激的感知强度对反应时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大脑处理高强度刺激的优先级有关。

视觉刺激的较快反应时可能与视觉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对快速变化的敏感性有关。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年龄、性别以及认知状态对反应时的影响。

结论:本实验通过控制刺激的类型和强度,揭示了这些因素对人类反应时的影响。

结果对于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并可能对相关领域如人机交互设计、交通安全等产生实际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反应时的测量实验报告专业工业工程学号 1240408110 姓名志伟指导老师吴俊成绩2015年06月30日实验报告——反应时的测量【摘要】本次试验的目的是学习视觉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的测定方法以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三种反应时的时间差异以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经过分析实验结果数据得出的结论为:被试作出反应所需时间是由刺激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即简单反应时所需反应时间小于选择反应时所需时间。

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关键词】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1.引言反应时是人因工程学在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特征指标。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大部分活动是在体潜伏进行的,难以对信息接受、加工和传递各个阶段精确地进行实验测定。

因此,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

利用反应时可以分析人的感知觉、注意、识别、学习、唤醒水平、动作反应、定向运动、信号刺激量等,在此基础上,实现提高作业效率、监视水平和集中注意力等目的,合理制定作业标准,改进人机界面,改善作业条件和环境等。

反应时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本实验采用的是荷兰心理学家 F.C.唐德斯的研究结果。

测量最基本的三种反应时,即简单、选择、辨别反应时。

唐德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a、b、c反应时。

(1)简单反应时(RTA)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和要求被试做出的反应都只有一个,且固定不变。

本实验程序可测量视觉、听觉两种简单反应时。

视觉的刺激为一绿圆,听觉的刺激为773Hz纯音。

测量方式一样,被试均按绿键反应。

测30次,每次预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如果测试中被试在准备阶段有抢先现象,则该次结果无效,并由计算机剔除并警告抢码被试。

另外以每5次呈现为一组,随机加入空白的探测刺激2秒,如有被试在此时抢码,则警告抢码被试,且本组实验将重新进行。

最后以2有效的结果均值为其简单反应时。

(2)选择反应时(RTB)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本实验只测量视觉选择反应时。

刺激有两个,分别是红圆和绿圆。

要求被试看到红圆按红键反应,看到绿圆,按绿键反应。

反应错时,反应时记为0,且该次反应不计入最后平均值。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信号后2秒呈现刺激,以40次反应中的正确反应的反应时均值为选择反应时,并给出错误次数(建议错误次数大于7次的数据不予采用)。

(3)辨别反应时(RTC)在测试中呈现的刺激为两个或多个,要求被试只对其中的一个刺激作出固定的反应,其它刺激呈现时均不反应。

本程序只测量视觉辩别反应时。

刺激有二个,分别为红圆和绿圆,要求被试见到绿圆按绿键反应,见到红圆不反应。

如被试见到红圆反应为错误。

两个刺激随机呈现,各20次,准备后间隔2秒呈现刺激。

以看见绿圆反应的有效次数的时间均值为被试的辨别反应时。

结果中给出辨别反应时和错误次数两个指标。

(4)三种反应时有如下关系:辨别反应时=简单反应时间+辨别刺激时间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间时+辨别刺激时间+选择反应2.研究方法2.1被试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1班,志伟。

2.2实验材料和仪器仪器:多项职业能力测量仪材料:记录纸、笔2.3实验目的a.了解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测定它们的分别反应时间。

3b.学习视觉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与计算,并比较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与简单反应时的差别。

2.4实验过程①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1. 红光、黄光、绿光及声音四种刺激,主试可任选一种作为呈现刺激。

按“方式”键,选择其刺激方式,对应亮其左侧指示灯。

2. 主试将相应手反应键给被试,另一端插入后面板的“反应键”插孔。

3. 主试将后面板的刺激光源灯放在被试的正前方。

注意彩色光源不能正对强照明光。

(以下实验相同)4. 主试按“简单”键,实验开始。

5. 反应方式为给出预备信号之后,被试要先按下反应键(作为预备动作),作出正确反应是松键(即松起手指)。

如果在预备时间没有按下反应键,则会出警告声响,等待按下后重新开始预备。

6. 实验方式不同于上二种,虽然预备信号仍显示2秒,但预备信号间隔给出10种不同的时间,分别为:2;7;3;4;5;7;4;2;5;3秒─→呈现时间为1秒─→刺激间隔3秒。

实验共进行10次。

7. 实验10次之后,自行停止,显示窗呈现给定光的正确总反应时间与平均反应时。

8. 在实验过程中,1人做实验,另1人记录每次光信号的简单反应时。

②选择反应时测定实验1. 主试令被试右手握绿光键,左手握黄光键,将红光键放在地下,用左脚脚尖轻压在脚键上(被试应按几次键,以掌握用力大小)。

主试将各键插入后面板的相应插孔。

2. 接通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

3. 主试口头提示被试要进行实验。

主试按“选择”键,实验按编好程序随机呈现各色灯光(每组实验红、黄、绿光随机呈现各10 次),被试注视彩色光源灯,灯上方有预备信号灯,先亮预备灯,后呈现光刺激。

次序及呈现方式为:预备信号灯亮2 秒─→反应光(随机呈现红、黄、绿)呈现刺激1秒─→灯灭4后间隔3秒,以此循环。

共30 次。

4. 被试见到刺激光后立即作出反应(即按下手或脚键),反应正确,显示窗记时停止,呈现出该次的反应时间。

若反应错误,则错误次数加一,蜂鸣器发出长音,提示被试反应错误,此时显示窗的记时继续走时,被试应立即改正,改正后,蜂鸣器和记时停止,显示窗呈现该次的反应时间。

若4秒没有正确反应,则记一次错误次数,此4.00 秒反应时不进入平均正确反应时等计算。

之后实验,显示窗呈现各次反应时间及错误次数累计值。

5. 30 次实验结束后,显示窗可分别呈现“红”、“黄”、“绿”正确总反应时间、错误次数累计值、平均反应时。

可按“方式”键,选择显示的颜色值,其显示值的颜色指示出现于面板的左侧“方式”键旁的指示灯。

6. 在实验过程中,1人做实验, 1人记录每次光信号的颜色,1人记录每次光信号的选择反应时。

③辨别反应时测定实验1. 连线及红光、黄光、绿光的呈现方法同选择反应时。

主试选择一种光作为被试正确反应的光。

即该颜色的光要作出反应,其它颜色光出现不要反应(若作出反应就是错误)。

2. 主试按“方式”键,选择作为正确反应的刺激灯光颜色,对应亮其键左侧指示灯。

3. 主试按“辨别”键,实验开始。

4. 整个实验同选择反应时一样,红、黄、绿光各随机呈现10次。

次序及呈现方式仍然为:预备信号2秒─→呈现时间1秒─→刺激间隔3秒,循环30次。

被试只对主试给定的一种光作出正确反应。

其余光呈现不反应,若作出反应为错误反应,记错误次数1次。

给定的一种光显现后若反应错误,则错误次数加1,蜂鸣器发出长音,被试应立即改正,改正后,蜂鸣器和记时停止。

若4秒没有正确反应,则记1次错误次数,此反应时不进入平均正确反应时等计算。

5. 30次实验结束后,显示窗呈现给定光的正确总反应时间、错误次数累计值、平均反应时。

6. 在实验过程中,1人做实验, 1人记录每次光信号的颜色,1人记录所5需辨别的光信号的反应时。

3.实验数据表一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总反应时2.71s 平均反应时: 0.271s红色信号总反应时:273s 平均反应时: 0.273s 黄色信号总反应时:369s 平均反应时: 0.369s 绿色信号总反应时:505s 平均反应时: 0.505s 错误次数:3 次6信号颜色红绿红黄绿红黄红黄绿反应时(s)0 0 0 0.215 0 0 0.231 0 0.207 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信号颜色黄绿红绿绿黄绿红黄红反应时(s)0.389 0 0 0 0 0.334 0 0 0.331 0 辨别信号(色)总反应时:387s 平均反应时: 0.387s错误次数:5次注:表中反应时只填辨别信号颜色反应时,其他默认为零。

4.分析与讨论4.1实验数据结果处理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辨别反应时红黄绿总时间 2.71 273 369 0.505 387平均时间0.271 0.273 0.369 0.505 0.387表二简单反应时随时间的变化4.2比较结果,分析实验从实验结果明显可以看出简单反应时的反应时间是小于选择反应时和辨别7反应时的反应时间的。

这与预期相符合。

因为简单反应时就只有一个刺激,要求被试见到光就作出反应,属于基线操作。

选择反应时有三个刺激,辨别反应时有两个刺激,要求被试对每一个刺激都作出不同的反应。

从表一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选择反应时明显比简单反应时平均数要大,唐德斯(1868)对选择反应做出系统区分,将两个刺激对应的两个反应的反应时任务称为B反应,即选择反应;将一个刺激对应的一个反应的反应时任务称为A反应,即简单反应;将B调整之后获得C反应,即辨别反应,从而提出减数法。

本次的实验和他的理论相符:简单反应时是基线时间,选择反应时要比简单反应时长。

从表一还可以看出,被试对不同颜色的的平均反应时不同。

不同颜色的反应时从小到大分别为:红、黄、绿,符合实验之前预期。

但黄、绿反应时间明显比红色多好多,这可能由于仪器本身的问题,黄色和绿色比较接近,难以区分,会影响实验结果,导致反应时增加。

最后,我们可以从表2中看出,随着实验的进行,对同种刺激的反应时会逐渐变短,这表明说明存在练习效应。

一开始被试者对实验的紧心理、陌生心理会影响实验结果。

5.结论(1)反应时与刺激复杂程度有关:当刺激复杂程度难时,反应时就会延长;而当刺激复杂程度降低至简单或中等时,反应时就缩短了。

根据结果比较表来看,三种反应时的长短比较为: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2)不同颜色的反应时长短比较为:红色<黄色<绿色。

(3)同一被试对不同反应模式存在差异,说明不同反应模式与其它因素有关。

(4)从原始数据分析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被试的反应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说明存在练习效应。

6.实验思考根据实验结果,要求被测试者回答以下问题。

8(1)如果要在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中检查刺激强度对反应时的影响,对本实验的仪器、程序、结果处理等应作哪些改变?答:对仪器的要求:仪器应具有不同亮度的同种色彩刺激,使得被测人员能够对不同强度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流程的变化:应该增加可以设置同种刺激(相同颜色或声音),测试人员在不同强度下分别的反应总时间与平均反应时。

处理结果的变化:对前面所述得到的结果,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判断不同刺激强度对反应时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