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建设软交换技术
中国电信软交换承载方案介绍

V
SS2
软交换业务
4
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部、北京研究院
/82
DC1层面软交换承载方案
软交换承载采用私网地址+VPN隔离方案。信令流和媒体流处于同一 VPN;网管信息处于一单独管理VPN中,并可与现有DCN网相连通。 为保证软交换业务承载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首先在每个大区节点部署 双PE。2006年将在其余CN2节点部署第二PE。在局址选择上,如果两 个局址均具备独立的光缆和WDM设备,可选择双局址部署方式;否则延 续采用单局址方式。 在双局址情况下,SS等设备采用四台CE(三层交换机)上连至双PE, 在单局址情况下采用两台CE上连至双PE。同一局址内两个CE设备之间 通过VRRP方式实现互为备份。不同局址的CE之间通过GE互联,实现局址 之间的冗余。 针对DC1的TG,若完全具备CE能力且每条链路流量很大,可采用TG 直连PE方式;否则建议经CE双挂到CN2层面对应的PE。 为提高网络的保护能力,CE与PE间采用BGP协议,各局址采用相同 的AS号(65510)。为方便管理,CE至PE间互联地址采用公网地址。
大区SS
长途呼叫信令 跨越三个自治 域
三层交换机
城域VPN
本地网SS
城域VPN
AG
地市软交换VPN V 归属某城域VPN
V
TG汇接局
AG
V
TG汇接局
TG汇接局
AG 软交换信令流 物理连接 /82
省会城市
19
无直连SS的本地网 本地跨越三个自治域
地市
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部、北京研究院
SS承载方案总结
TG
V
TG
城域网PE
V
/82
22
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发展部、北京研究院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软交换技术是一种用于电话通信系统的技术,它可以在数字网络中实现电话通信的传送和交换。
软交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电话网络结构和通信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便利和高效的通信体验。
软交换技术采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来实现电话交换功能,相对于传统的硬件交换机,软交换技术更具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传统的硬交换机需要大量的物理设备和复杂的线路连接,而软交换技术则可以将交换功能全部集中在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上,通过软件控制实现电话的接续、转接、呼叫转移等功能。
软交换技术的核心是软交换服务器,它负责处理电话通信中的各种功能和信号。
软交换服务器可以对电话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互联网协议(IP)将信号传送到目标用户。
而在传统的电话网络中,电话信号是通过模拟信号传输的,需要经过多次的模拟-数字转换和数字-模拟转换,信号质量容易受到传输距离和线路质量的影响。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可扩展性。
传统的硬交换机需要建设大量的交换中心和线路,成本较高且扩容困难。
而软交换技术则可以通过简单地增加或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来实现扩容或缩容,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运维成本和维护难度。
此外,软交换技术还能方便地与其他通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电话与互联网、电视、视频会议等多媒体通信的无缝连接。
软交换技术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通过软交换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统一通信,将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即时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集成在一起,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沟通质量。
此外,软交换技术还支持虚拟专用网(VPN)功能,可以实现远程办公、呼叫中心等应用,提高了企业的业务灵活性和扩展能力。
然而,软交换技术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软交换技术对网络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带宽和网络延迟的要求较为敏感。
如果网络质量不好或者带宽不足,会导致语音质量下降、呼叫延迟增加等问题。
其次,软交换技术在规模化应用时需要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避免系统崩溃或故障导致的通信中断。
软交换技术原理

信令协议介绍及作用
01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一种基于文本的协议,用 于建立、修改和终止多媒体会话。它支持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 种业务,并具有灵活、可扩展和易于实现的特点。
02
H.323:一种ITU-T推荐的多媒体通信协议栈,包括H.225呼 叫信令协议、H.245控制协议和RTP/RTCP媒体传输协议等。 H.323协议栈支持在分组网络上提供音频、视频和数据通信 服务。
软交换网络架构支持多种协议和接口 标准,可以与各种异构网络进行互联 互通。
模块化结构
软交换网络架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各 功能模块相互独立,便于灵活配置和 扩展。
关键网元功能描述
软交换机(Softswitch)
负责呼叫控制、资源管理、协议转换等功能,是软交换网络的核心网 元。
媒体网关(Media Gateway)
开放接口与标准协议
采用开放接口和标准协议,便于与各种业务和应用 进行集成。
分布式架构
采用分布式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处理能 力。
多业务支持
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满足了用户多样化 的通信需求。
应用领域与市场需求
应用领域
软交换技术广泛应用于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宽带接入 网等领域,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丰富的通信服务。
1 2
开放API接口的重要性
通过开放API接口,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基于软交 换平台开发丰富的业务应用,提升平台的业务提 供能力。
API接口设计原则
包括接口的统一性、易用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设 计原则。
3
典型API接口介绍
如呼叫控制API、媒体处理API、用户管理API等 典型API接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软交换系统设备概述

4.业务层主要为网络提供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面向客户的综合智能业务,提供业务的客户化定制。
其中,层与层之间通过标准接口进行通信,在核心设备SoftSwitch软交换控制设备的控制下,相关网元设备分工协作,共同实现系统的各种业务功能。
1.对数据业务进行透传;
2.对语音提供VOIP处理;
3.接入PBX交换机
不同型号IAD提供的接口:
1.ZXSS10 I500下行提供RJ11接口(Z接口),上行提供RJ45接口(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用于接入普通模拟电话。
2.ZXSS10 I600下行提供RJ11和RJ45接口(10 Base-T),上行提供RJ45接口(10/100M自适应以太网接口),可以同时连接电话和PC计算机,提供语音和数据业务。
ZXSS10_CY_T03_C1软交换系统设备概述
课程目标:
掌握SS1/B的硬件结构工作原理
掌握软交换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参考资料:
《ZXSS10 SS1软交换控制设备设硬件手册》
《ZXSS10 SS1软交换控制设备技术手册》
《ZXSS10设计文档》
《ZXSS10 SS1随机手册》
第一章
知识点
基于SoftSwitch是下一代网络的4层体系结构。
3.大容量综合关口局的替换或新建
相对于ZXMSG 7200产品,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容量大,单板支持480路VOIP呼叫,单块中继板可接入32E1,一框资源框可接入3840路的VOIP呼叫。最大支持33.6万端口的接入
2.密度高,如10万中继+10万VOIP的容量只要7个机柜即可完成。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通信类专业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60 课程学分:4一、课程定位路由交换技术与应用是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以数据通信网络组网维护所需技术为核心,详细介绍了数据通信技术的必备理论知识和设备操作技能。
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以及利用数据通信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获得对数据网络的全面理解,了解数据网络在未来3G、NGN网络中的地位,对数据网络规划、网络组建及维护有清晰的认识。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数字通信技术及应用》《网络基础》,后续课程为《软交换设备配置与维护》《EPON技术与应用》《WLAN技术与应用》。
二、课程目标1.专业能力目标(1)掌握网络基础知识;(2)理解并掌握IP地址的分类、组成和表示方法;(3)掌握子网划分的方法;(4)理解路由基础知识与应用;(5)掌握RIP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实现;(6)掌握VLAN间路由技术原理及配置实现;(7)掌握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及配置实现;(8)了解路由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2.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查找资料,并对文献资料利用与筛查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组织表达能力。
(3)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
(5)具有制定计划、决策及评估的能力。
(6)具有创新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2)具有团队协作能力。
(3)遵守职业道德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1、设计理念(1)职业性及时跟踪产业发展与行业动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教学目标。
将企业主流技术、企业工作流程引入课程教学,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课程组始终与企业进行密切合作。
(2)实践性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3)开放性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
2、设计思路选取数据通信网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解,弱化实际应用不多而又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注重通过实验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信技术基础第四章 程控交换与软交换技术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1)外围交换模块PSM PSM的主要功能有:单模块成局完成PSTN、ISDN用户接入和呼叫 处理;多模块组网时作为其中一个模块局接入中心模块;可作为移 动交换系统接入中心局。PSM的硬件结构如图4.12所示。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1.中心模块 中心模块是C&C08的枢纽部件,主要完成核心控制与核心交换功能, 并提供交换机主机系统与计算机网络的接口,完成操作、维护、管 理、计费、告警、网管等OAM功能。
中心模块按照模块化的思想进行设计,主要由管理/通信模块 (AM/CM)、时钟模块(CKM)、业务处理模块(SPM)和共享 资源模块(SRM)组成。管理/通信模块(AM/CM)是管理模块 (AM)和通信模块(CM)的总称,其中,AM由中央处理模块 (CPM)和后管理模块(BAM)组成,CM由通信控制模块 (CCM)、中央交换网(CNET)以及线路接口模块(LIM)组成。 中心模块的层次结构如图4.10所示。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2.交换模块 交换模块(SM)具有独立交换功能,主要用于实现模块内用户的呼 叫及接续的全部功能,并配合中心模块完成模块间的交换功能。SM 在功能上独立于中心模块,可提供分散数据库管理、呼叫处理、维 护操作等各种功能,是C&C08的核心部件之一。
4.3 程控交换机硬件设备介绍
0
TS3 TS19 1 2 3 ab
19
a
话音存储器
(SM)
b
TS3 TS19
ba & 在时钟脉冲到来时,在TS3将信息
31
软交换网络建设规划研究

信患科学Sl l。
I C O NL L E Y■霾软交换网络建没规划研究包宸曦(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0501班北京100044)[摘要]软变换灵活多样的业务提供方案,使得其业务提供种类及速度都比传统方案有,质的飞跃。
拟结合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现状,分析业务需求,简要研究软交换网络建设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软交换网络系统P ST N SI P中图分类号:T P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597(2008)1120088--01一、软交换网络建设策略(一)业务层面的引入。
固网运营商为了缓解由于长话业务高速增长导致的部分地l×.长途资源紧张,实现l P长途‘j普通长途业务的蔗异化服务,提供真止的I P长途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引入业务层【l i i。
业务层而引入策略为:l、以分流长途话务和“.接证务为切入点,减轻现有长途局和汇接局的压力:2、以增值业务为切入点,兼顾P S TN交换局点替换或新建需求,重点发展以下业务:(1)软交换网络引入的语音类新业务应尽可能覆盖现有PST N网的用户;(2)为软交换用户以及PS TN用户提供综合业务解决方案、跨嘲络融合业务等;(3)智能网尚小成熟或开发较嘲难的语音类为上的业务;(4)语音与瓦联网相结合的qk务;(5)宽带多媒体的业务。
(二)网络层面的引入。
根据囡内外长途网N G N应用模式的规模验证,表明嘲络层l l【『的演进可采用“自上而F”的策略。
先从长途层面引人,再根据发展需求及网络条件过渡到从本地网层厕引人。
(三)长途层面的引入。
H前的固喇运营商长途层嘣网络结构完善。
大部分长途设备运行稳定.处理能力较好,因此,在软交换01人初期,应尽鼍利用现有资源,保持现有长途网络结构的稳定性,暂不考虑用软交换技术替换。
但对于长途层面的扩容、替换及新建需求,I P长途业务的分流、长途单节点的安全备份一叮以考虑采用软交换嘲络解决。
近期,主要在D C I层面设置T G。
浅谈通信设备主备倒换技术

浅谈通信设备主备倒换技术[摘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主流运营商开始全面的引入移动软交换技术,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以中兴软交换中N+1主备倒换为例,对通信建设中主备倒换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同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通信;设备;主备倒换;技术1.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网络在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仍能够继续保持完整和稳定运行,在此情况下,双归属技术运用的越来越多并逐渐成熟。
在目前MSCPOOL还没有正式商用的情况下,N+1主备双归属是软交换端局SERVER较好的容灾方式,备机在主机故障后接替主机。
该方式技术成熟,商用程度较高,应用广泛。
2.中兴软交换N+1主备倒换2.1工作原理主备倒换过程、原理如图所示。
(1)假设倒换前MSC-SERVER1是主用MSS,MSC-SERVER2是备用MSS;MGW1的控制MSS是MSC-SERVER1;两个MSS间的心跳正常。
(2)当MSC-SERVER1故障并手动执行主备倒换命令后,MSC-SERVER1双归属局向转入备用域,业务DH进程发起闭塞局向下所有偶联、信令链路。
在10秒左右的时间内,MSC-SERVER1转入备用域工作。
(3)MGW1向MSC-SERVER2发起重新注册流程。
(4)MGW1将接收的BSSAP/RANAP等信令转发给MSC-SERVER2处理。
(5)完成上述过程后,MS的主被叫业务就由MSS2来处理。
2.2主备倒换风险点2.2.1主备MSC-SERVER数据的一致性主备MSS数据的一致与否直接关系到主备倒换的成功与否,日常制作数据中有部分采用自动同步方式实现,由于中兴软交换内部判断机制的问题或索引命名等问题很容易导致数据同步不成功。
2.2.2工作域双归属倒换方式设置目前由于双归属主备倒换判断机制尚不成熟,如果设置成自动方式将会给主用MSS正常运行带来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可能会造成主备不停倒换、双主等对业务有影响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通信建设软交换技术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对通信建设中软交换技术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某省联通移动网络为例说明了软交换的实际应用,同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通信建设;网络;软交换;应用
随着信息建设的飞速发展,通信网络建设呈现综合化、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出现,同时全世界的通信业务正在进行着转型和变革,通信网络的发展必将走向融合。
目前的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容量小、网络节点资源独自占有、可靠性低等问题,这就需要发展第二代移动软交换。
软交换就是从媒体网关中分理出呼叫控制功能,使用服务器上面的相关软件达到呼叫控制的目的,这包管理控制、呼叫选路、连接控制以及信令互通等;而目前做法是将呼叫控制与呼叫传输分离开,为交换、控制和软件可编程等功能监理各自的平面,以便业务提供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相关的控制协议结合,以便实现相关业务的转移。
1 软交换的优势特点
软交换技术从诞生开始到逐渐走到成熟,其优势逐渐的表现出来,引起运营商的极大关注,并且得到广泛的使用,和传统的网络相比,软交换技术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使业务功能更易于实现
软交换网络能够将业务和控制进行分离,业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网络,这样可以更加灵活的开展业务形式。
由于业务和网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样网络对于业务的限制将会大大减小。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业务进行定制,可以有效的建设网络和终端之间的兼容。
在交换系统当中,业务的开展以及变化调整可以不必再对基础网络进行相应的调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业务的灵活性,避免基础网络升级所带来的投资。
除此之外,软交换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平台的开放性,各种新业务可以方便的投放到平台上。
通个各种标准接口的提供,第三方可以方便的进行二次开发,能够有效地丰富业务的种类。
1.2更具经济性
软交换系统和一般的程控交换机相比,具有投资小,维护费用低的优点。
除此之外,软交换系统具有开放的接口和平台,可以方便的进行新功能的升级和扩展,而不需要大量的采用新设备,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经济性,这是传统的电路交换机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软交换系统的硬件方面主要就是一些普通的计算机,这些设备的价格要远远低于传统的交换机价格,因此硬件成本较低。
1.3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性
在传统的交换网络当中,往往需要使用特定的硬件以及相应的专门软件系统,这就导致普通用户对于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没有进行选择的余地。
由于设备的专用性强,因此在维护过程当中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维护成本。
而采用软交换技术的交换
系统,往往具有较高的开放性,只要符合相关标准的产品以及软件都可以使用,不需要专用配套的硬件。
这就使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情况来进行各种客户端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客户的自主性,也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2 软交换技术的网络结构
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的主要设备之一,各网络运行商在组建新的网络的时候,应当考虑到与其他传统网络的互通,应当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网络结构,以软交换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结构,可参考图1。
图1 软交换网络结构图
由图1可以看出,位于网络控制层的是软交换技术,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实现媒体处理相分离以及呼叫控制功能;应用/业务层与软交换之间的接口可以为三方应用平台、各种数据库以及功能服务器等提供访问接口,以便实现对三方应用、增值业务以及管理业务提供支持,而应用服务器与软交换之间可以使用api、sip等接口,策略服务器与软交换之间可以采用cops协议来实现对网络设备的动态干预;网关中心与软交换之间可以使用snmp协议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智能网scp与软交换之间可以使用inap协议来实现对智能网业务的支持。
3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
3.1软交换技术在voip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作为呼叫处理的组成部分,它的标识要被用来终结该
呼叫的最有可能的出口网关,并利用这个信息来命令中继网关执行所指定的功能。
接入网关既可以终结isdn的pri,也可以终结来自企业pbx的cas信令。
这种接入网关能够被软交换以基于分组电话协议的多种方式进行控制。
3.2 ip多业务接入与基于宽带ip城域网的无线应用
建设宽带城域网实现数据业务的同时,在已建好的数据网上承载话音业务来避免电缆的重复铺装,进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数据与语音的融合并最终实现三网融合的远大目标,对于新兴运营商来讲,这是最为经济完美的解决方案,运营商通过无线/ip/xdsl接入方式,为用户提供pots、h.323/mgcp宽带ip电话和无线用户的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预付费业务,同时提供丰富的无线用户增值业务。
3.3 ip语音与企业无线应用
软交换系统可应用于大型企业网,为跨国公司和国内大的企业集团提供无线和ip phone的voip/foip业务,利用mswitch系统的pas接入网关,接人无线手机用户,使用户在漫游的同时享受廉价的ip业务。
另外, mswitch系统还可接人ian综合业务接入网关及h.323/mgcpipphone,为大客户提供多种业务接人,同时提供互连功能以实现各部门问的联系。
4 软交换技术在某省联通的应用
4.1 现状
某省的移动网络于1996年开始正式运营,在2001年网络规模得
到的迅猛发展,随着社会发展,该省的通信业务也得到了发展,在网用户不断增多,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以往留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当地运行商的机房面积过小,增加的设备无处安放,使得原来的网络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网络业务的发展,而且对通信质量也有影响。
随着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因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该省联通网络的亲睐。
4.2 软交换的应用
软交换设备主要用在以ip网为基础的骨干网上,ip骨干网建设的不同阶段,骨干网的形成方式要根据本省的ip网建设的方式来选择不同的组网方式。
(1)当省内ip承载网没有建好,而省际间的ip承载网已经完成建设时,这时的话务网,因省内的ip承载网没有建成,就需要原来的省级tmgw来接通省内的话务;这时话务网的骨干网就使用tmgw 作为接人点,tmgw由tmsc server进行控制,在骨干网可以实现以ip为基础的承载时,mgw就不需要再分成一、二级汇接,就可以当做使用ip网直接相连通,其具体网络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省内ip网未建成时的话务网结构图
(2)当省内ip承载网与省际的ip承载网都已完成建设时,如果全国的ip承载网也完成了施工建设,这时的话务网结构就决定着省内的设备是否都更换为软交换设备。
从话务网角度来说,如果省内的设备并没有全部换为软交换设备,这种情况下软交换设备就要与传统交换设备共存,这就需要使用tmgw来实现省外话务的接出,
这时候的网络结构图跟图2相同;如果省内的软交换设备替换下所有的传统设备,这时的话务网就不需要再进行分级组网,可以通过ip承载网来实现原来的功能,这时的网络结构图如图3所示;使用如图3所示的扁平化组网有着自己的优势,但这种组网方式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如对于网络维护管理,特别是对于数据管理的相关安全机制需进行全面地更新。
图3 省内ip网建设完成后的话务网结构图
由于全省的联通网络用软交换系统更换了全省的骨干网络,这样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资源,缓解了机房内设备使用面积不足,而且还从根本上改善了传统的网络结构,为以后其他网络的改造提供了经验。
5 结束语
在目前新形势下,软交换技术在通信行业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国内、外很多相关的科研机构都在进行相关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而且国外很多著名的设备商都曾提出自己的方案;软交换国际论坛是从事软交换的国际组织,它正在对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功能、通信接口协议以及系统结构等做出具体的规范。
本文从软交换技术人手,介绍了软交换的概念、特点以及功能,结合某省实例介绍了软交换应用,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远.软交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中兴通讯技
术.2011(05)
[2] 邓永红.软交换技术综述[j].广西通信技术.2012.(02)
[3] 林亦殷.ngn及其核心技术——软交换[j].信息通
信.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