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中国文学批评史

姓名:

学号:

班级:汉语言文学专升本班

1.“感物说”与“神思说”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感物”与“神思”是魏晋南北朝文论中关于文学创作发生于构思环节的重要理论范畴,意在揭示文学创作构思缘起于具体的构思问题,二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1)“感悟说”的具体内容:先秦时代,一般用“物感”来解释创作活动。所谓“物感”,主要是指自然与社会现象对作者所产生的感染,所激起的情感。陆机的《文赋》强调情物相感对于创作产生的直接作用。陆机指出,文学创作开始于缘物情起,同时与作家的学养和人格精神相关联。这也是汉魏六朝的普遍看法。两晋时代的文学感物说,在南朝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梁代的钟嵘在《诗品序》中对诗歌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诗歌功能做了精辟的阐述。到了魏晋,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认识超越了先秦两汉“物感”说的思路,注重从社会人事方面去寻找创作的动因。刘勰首先强调诗人感物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文心雕龙·明诗》篇强调了人心得感受是受到外在物候的变化的作用,从这点来说刘勰的《文心雕龙》与陆机的《文赋》的观点是相契合的。但是在“物”的范围方面,刘勰比陆机更进一步。他扩大了“物”的范围,从外物到山水自然他进一步阐明了自然间的山水对感发文思的重要性。刘勰强调诗人感物必须以生命的体验来进入境界,写气图貌,贵在随物宛转,与心徘徊。魏晋南北朝的“物感”说,并不等同于现代哲学的反映论,它是建立在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观念之上的一种学说,影响到文学理论范畴,便是强调宇审间通过元气的交感,使自然景物与人类的思想感情得到互动。刘勰感物说还强调诗人的意象营造与传神写照,得益于感物的层次,他认为《诗经》所以堪为经典,就在于通过感物而传独写照《诗经》的描写达到了“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境界,成为经典作品不是偶然的。

(2)“神思说”的具体内容:“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并不是单指艺术想象,也不是仅限于艺术构思阶段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刘勰认为“神与物游”是“神思”的基本特点,即想象活动与头脑中的各种形象相伴随,它体现了心物同一的思维过程,这就要求作家一方面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要把这些纷繁杂乱的形象转化成可见可感的语言文字,这就需要深厚的艺术积累。另还有情感性、虚拟性、艰苦性等特点。“神思”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古代文论范畴。

(3)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①“神思”说是在“物感”说之上形成的文论范畴。它主要讨论在“物感”的基础之上,文学创作如何进行构思与想象的。②都在揭示文学创作构思缘起于具体的构思问题。③“神思”是与“物感”相互交融的一种心灵活动,表现于文学想象与构思的各个方面。中心环节是要解决文学构思与想象活动中的言意之间的矛盾,形成完美的审美意象,完成文学创作的整个过程。

2.“诗缘情”与“情采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发展有什么推进作用?

答:(1)“诗缘情”:“诗缘情而绮靡”是陆机《文赋》中的著名观点,与主张“自然英旨”的论观点相对应,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重视文学自身审美特性,也可以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为此也受到后世儒家正统文人的批评。所谓的“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诗缘情而绮靡”说破除了诗歌的教化作用,使诗歌真正的成为文学的诗歌。陆机的学说也同样对后代的很多学者产生了影响。刘勰就在“缘情”的基础上,发展了“情”与“物”、“志”、“辞”之间的辨证关系,他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提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提出人是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之七种性情的,强调了感情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这与“诗缘情”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锺嵘的《诗品序》从创作主体和客体两方面对文学情感的本源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韩愈则提出了“不平则鸣”的观点,内心郁结了不平的情感不得不发言。这里的“不平”实际上就是情感,也与“诗缘情”说强调的观点是相同的。可见,“诗缘情而绮靡”说对后代的诗歌创作理论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赞同,使得诗歌创作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①“诗缘情而绮靡”说对文学作品文体和文体风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②“诗缘情而绮靡”说发展了诗歌这一文体的写作风格,使得诗歌的情感性表达更加得到关注,奠定了诗歌抒情性的特征和优势;同时由于提倡诗歌语言的形式美,也使得诗歌的语言精练和音乐美特征突出,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文体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宋词,或温婉或豪放,但都是词采华美,声调谐美,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绮靡”的影响。③诗缘情而绮靡”说发展了诗歌这一文体的写作风格,使得诗歌的情感性表达更加得到关注,奠定了诗歌抒情性的特征和优势;同时由于提倡诗歌语言的形式美,也使得诗歌的语言精练和音乐美特征突出,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文体的发展和变化。例如宋词,或温婉或豪放,但都是词采华美,声调谐美,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绮靡”的影响。

(2)“情采说”:情采说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来的。“情”与“采”的关系即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这是贯穿整个《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红线。刘勰并专列《情采》一篇来作集中论述。情主要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采主要作品的艺术形式,情与采有时也用“文”与“质”的概念来代表。情与采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形式离不开内容,另一方面内容也需要有美的表现形式,二者互目依存,不可偏废。基于这样的认识,刘勰要求写作文章要以“述志为本”,应该“为情而造文”,而反对“为文而造情”。刘勰批评齐梁文风的浮艳,也是从这一理论出发的。“情采诗”对唐诗的繁荣有巨大的影响。六朝文艺中那强烈的抒情倾向,声律、俪辞等艺术规律及技巧,对唐诗的述诗提供了丰富滋养。谢灵运、谢眺、庾信、饱照的作品直接影目的响了李白、杜甫,即“清新开府,俊逸饱参军”,“熟知二谢将艺术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之自白。所以,六朝的情采正是我国文学获得独立地位的决定原因。刘勰提出的情采说对我国古代文学水平有巨大的帮助。

“诗缘情”和“情采说”在一定程度上使先秦的文学观从强调伦理道德思想转变为强调感情特征以及对唐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