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监督

名词解释―监督
名词解释―监督

名词解释

1.监督:

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动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2.公共权力:

是社会中至高无上的、公认的和法定的权力,它以权力机关为载体,并以其特有的普遍权威性对全社会实施管理或者控制。

3.腐败:

是一个政治性概念,专指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或者活动。无论腐败行为表现为何种形式,其实质都是滥用公共权力谋求私人利益,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

4.政治原罪思想:

是指在原罪的权力和原罪的人结合之后,人在夺取权力和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会生出种种罪行。政治具有原罪性,因而握有权力的人在行使权力时出现滥用权力和贪赃就不可避免。由于政治原罪的存在,政治领域必须建立一定的制约机制对政治权力的行使给予必要的监督和约束。

5.议行合一理论:

主张立法权、行政权等权力都同属于一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同属于由人民直接或者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是分权关系,而是基于职能不同的分工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隶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6.人民主权理论:

人民主权理论丛国家起源出发,确定了国家权力的地位,将国家权力置于人民主权即立法权之下,找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监督的必然性与合理性。人民主权理论中的全民公决、权力监督、法律至上等内容,都对权力被滥用的防范和补救措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7.分权制衡理论:

分权制衡理论认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法、行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防止权力拉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8.监督思想:

是人们在监督实践中,通过对监督活动的观察和思维而产生的有关监督活动的主张与观点。

9.监督理论:

是监督思想不断完善的结果,是相关主张与观点经过长期联系实际的论证、推理、演绎、归纳之后所形成的对监督活动的基本解释和系统化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并指导监督实践。

10.一台三院:

唐代沿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史中丞为副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职掌,职责分明。宋代大体沿袭了这一制度。

11.都察院:

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系统并立。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谏诤制度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12.谏诤:

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14.香港廉政公署: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 年,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贪方面成

效显著。廉政公署的长官为廉政专员,下设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业务部门。分别负责接受举报,调查核实有关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指控;审查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制度和工作程序,提出建议,以纠正可能出现贪污的工作方式;社区关系处负责向市民宣传贪污的危害,以取得市民对反贪工作的支持与合作。

15.人大监督:

人大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的了解、审议、督促和处置的行为。

16.质询:

质询是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本级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提出的具有法律强制性的质问,有关机关和人员必须对此作出回答。或实施了重大违法行为而实施的一种监督手段。与询问相比,质询更加正式,更具强制性,程序上也更严格。

17.党内监督:

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18.党员监督:

党员监督之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进行的监督。

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党员的监督是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其他规章制度。

3 / 17

19. 侦查监督:

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除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得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捕、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

20. 审查批准逮捕:

审查批准逮捕简称审查批捕或审查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等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得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审查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职权,也是人民检察院开展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

21. 刑事审判监督:

刑事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律的整个刑事审判工作实行的监督,既包括对人民法院所作的刑事判决、裁定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上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前者主要是刑事审判活动监督,后者主要是刑事抗诉。

22. 刑事抗诉:

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依法通过诉讼程序要求人民法院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和裁定给予重新审理的一种法律监督活动。刑事抗诉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国家审判机关的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一项重要内容。

23. 行政审判监督:

行政审判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程序中通过行使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进行的监督。

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25. 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又称为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由人民法院对案件

24.二审监督制度:

4 / 17

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

26. 行政赔偿制度:

行政赔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责任对受害人予以赔偿的法律制度。

27.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内外监督主体依法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或者督察。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组织内部各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所作的监察和督察。

28. 层级监督:

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管辖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督,这是行政监督中最经常、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

29. 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的财务收支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专门稽查、审核活动,目的是严肃财经纪律,预防和纠正违法犯罪。30.行政监察:

行政监督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实施的行政监督活动,其目的是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5 / 17

31. 行政复议管辖:

行政复议管辖指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行政复议申请方面的职责权限范围。

对于行政复议机关来说,行政复议管辖是确定哪些复议申请由哪级、哪个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和审理;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行政复议管辖是确定如果不服原具体行政行为应该向哪级、哪个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32. 行政复议范围:

行政复议范围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行政复议范围既决定行政复议机关对那些行政争议拥有管辖权,同时也决定行政相对人对哪些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出行政复议。

33. 行政效能监察:

行政效能监察是指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政府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职责的行为产生的效率、效果、效益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惩戒的一种职能活动。

34. 人民政协监督:

人民政协监督指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队和各界人士,通过建议和批评的方式,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是民主监督而非权力监督,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能对监督对象形成强势,但人民政协的监督对国家机关和执政党的决策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35. 民主党派监督:

民主党派监督指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与党员、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宪法和法律的情况、制定和贯彻执政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情况以及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民主党派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的具体体现。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以批评、建

36.社会监督:

6 / 17

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督。通过这种监督,郑家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遏制行政权力行使过程中的贪污受贿、违法违纪等行为,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忍着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决策,认真履行职责,防止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37.公民监督:

公民监督是指公民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批评、建议举报、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和个人品性所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的监督。

38.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用言论、出版、新闻等方面的权利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实施的监督,方式有批评、建议、评论揭露违法和腐败行为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舆论监督日益成为社会控制公共权力的重要手段。

50.xx 独立检察官:

美国独立检察官是专门对一高级行政官员的贪污受贿或其他违法失职行为进行调查起诉的临时性官员,其起诉对象包括总统、副总统、各部门的正副部长及相应职务的官员等。法律赋予独立检察官很大的权力,该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对政府高级官员的调查监督力度。

简答题

1.简述腐败的主要特征。

答:1)腐败的主体是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2)腐败的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3)腐败的结果是公权力最终成为摄取私人利益的工具,以权谋私,以至严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简述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

7 / 17

电大监督学综合测试五

综合练习五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监督2.特约监督员制度3.社团监督 4. 公民监督 5. 舆论监督 6.信访7.网络舆论监督8. 政府道德署9. 美国独立检察官 10. 行政交谈11. 国民请求监察制度 二、填空题 1、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监督、舆论监督。 2. 舆论是()思想和意见的公开表达。 3. 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社会监督。 4. 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类。 5. 举报是指公民、()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当面举报等形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进行检举揭发。 6. ()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有关国家机关陈述、申辩理由,并提出改正、撤销该行为或者赔偿损害的请求。 7.()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向有关国家机关告发和揭露。 8.《经合组织反对国际商务交易中贿赂外国公共官员公约》是()国家之间签署的第一个全球性关于反腐败的公约,被认为是消除国际行贿的一个重大举措。 9.()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败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10.()作为第一部世界性反腐败公约,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准绳 11.()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以反腐败为目的的非盈利性民间组织 12.瑞典的专职监察机关设在议会,监督官称为()。 13.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派人士中选出,只有()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14. 德国联邦议院不但有立法权和重大决策的审批权,还有对政府和官员进行()的职能。 15.德国腐败案件清理中心的检察官们在调查案件时,首先考虑挽回(),再考虑如何处理违法者。

国贸习题集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一国(地区)同别国(地区)进行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它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反映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3.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值,是指以货币表示现行世界市场价格计算的各国(地区)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之和,它能够反映某一时期内的贸易总额。5.贸易顺差:当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时,其差额称为贸易顺差,或称贸易黑字,我国也称之为出超。 8.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对外贸易密度,是一国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对外贸易总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对外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程度的基本指标。 9.贸易条件:又称交换比价或贸易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对其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 10.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即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入出口,即总出口。总出口额与总进口额之和即为总贸易额。 11.专门贸易:以进出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的贸易活动,从外国进入关境和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称专门进口。离开关境的商品称专门出口。 但从关境外国境内出口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则不被统计为出口。专门出口额与专门进口额之和,即为专门贸易额。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2.绝对优势:是指如果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的效率,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有绝对优势。 5.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指出,各国应该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绝对劣势的产品,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并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 6.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7.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指出,国家之间应按照“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各国都应该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优势理论”。 第三章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名词解释: 2.要素禀赋:是指一国所拥有的可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总量。它既包括自然存在的资源(如土地和矿产),也包括“获得性”资源(如技术和资本)。这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 5.要素禀赋理论:即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模型。在国际贸易中,一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省形:指汉字形声字的形符在形体结构上笔画有所省略。如乔字“从夭从高省”。 省声:指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为某字的省略如:炊,从火,吹省声。 异文: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说文解字》 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作者东汉许慎。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该书首创部首法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说文四大家 段玉裁金坛人《说文解字注》 朱俊声吴县人《说文通训定声》 桂馥曲埠人《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安丘人《说文句读》、《说文释例》 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由于许慎定义模糊,对专注的理解分歧很大。南唐徐锴、清代江声等人主以同部为转注,戴震、段玉裁等人主以互训为转注,朱俊声主以引申为转注。 四体二用: 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能创造新字。转注和假借是对已有汉字的运用,是用字之法。 古今字: 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今字”。 异体字: 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义。 通假字: 就是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不用,而用与之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字代替其意义。 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

监督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国家是人民让渡自己的权利交由国家统一行使而产生的,因此国家只是人民主权的委托管理者,人民拥有最高主权并通过立法权来表达“公意”,对国家管理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与制约。 1、监督:监督是指为维护公共利益,法定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 实施检查、督导和惩戒的活动。 2、监督的功能:监督的功能是指在监督过程中,监督本身所具有的、普遍存在并起决定作用的惩戒、 制约、参与、预防、促进和反馈等功能。在监督过程中,各项功能共同发挥着作用,形成整体性的功能体系,有效地发挥监督的作用。 3、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管理主体的决策行为进 行的监督检查。事前监督工作主要体现为分析决策的合法性、可行性、可靠性。事前监督是一种宏观的、高层次的监督检查,如何构建一个参与决策的监督机制是实施事前监督的关键。 4、事中监督: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政策,履行职责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察。其 基本的管理理念是过程管理理念,即过程决定行为的最终的结果。其主要形式是现场监督和跟踪监督。 监督部门参与到公共管理活动之中,在参与中实施监督。 5、事后监督:事后监督,也称之为结果监督。是对公共管理行为完结以后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公共 管理行为结果的监督。通过事后监督可以总结经验教训,建制堵漏,评估政策效果的优劣,事后监督还具有较强的鉴戒功能。 6、人民主权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是指在自然法与社会契约的基础上,国家是人民让渡自己的权利交由 国家统一行使而产生的,因此国家只是人民主权的委托管理者,人民拥有最高主权并通过立法权来表达“公意”,对国家管理权力的行使进行监督与制约。 7、议行合一理论:议行合一理论是指立法权和行政权同属于一个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直接或 间接选举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机关产生,并对人民代表机关负责,受人民代表机关监督。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不是分权关系,而是基于职能不同的分工关系,其他国家机关隶属于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只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三权分立理论:三权分立理论简单而言就是为了防止专制和权力被滥用,在政体组成要素职能分工 基础上,建立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对于监督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机制。 9、多元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国家不再是唯一的权力中心,社会中存在着 大量利益各异的自治社会组织和集团与国家共享权力,利益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和影响政治决策的制定,从而制约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实现控制。多元民主理论的监督机制是公民通过利益集团参与政治活动,从而打破国家作为唯一权力中心的垄断和单边控制,建立社会制约权力的双边控制机制,从而实现新型的权力分配和制衡关系,对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 10、协商民主理论:协商民主理论是指在多元社会条件下,为了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直接政治参与而 建立公共协商机制。在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可以通过与政府官员之间就政策等问题进行对话与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从而赋予立法与决策的合法性。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要素为协商与共识,其承认协商在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协商过程对于公共决策制定、权力与利益分配的必要性。 11、一台三院:唐代沿袭隋制在中央设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置御史大夫为台长;御史中丞为副 职。御史台下属有台院、殿院、察院等三院。御史大夫、中丞及三院监察官各有其职掌,职责分明。宋代大体沿袭了这一制度。 12、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系统并立。都察院设左、右都御 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13、谏诤:谏诤制度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 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14、香港廉政公署: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贪方面成效显著。 廉政公署的长官为廉政专员,下设执行处、防止贪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业务部门。分别负责接受举报,

监督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监督学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 A.广泛性 B.基础性 C直接性 D.多样性 2.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典型特征( ABCD )。 A.自觉性 B.民主性 C全面性 D.间接性 3.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具有如下新特点(BCD A.实时性 B.广泛性 C.交互性 D.-定的隐蔽性 4.民主党派监督在方法上讲究( BCD )。 A.前瞻性 B.科学性 C.代表性 D.建设性 5.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ACD )。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 C.行政机关的监督 D.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6.侦查监督 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 7.二审监督制度 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8.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零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9.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10.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11.人民政协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地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意见的民监督。 12.人民政协通过视察检查等途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创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3.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14.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利会监督。 15.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诉讼类。 16.《美洲反腐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赠 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17.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动人士中选出,只有议会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3分)

13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

13种国际贸易术语解释 一、E组 1:EXW---工厂交货(---指定地点)。是指卖方将货物从工厂(或仓库)交付给买方,除非另有规定,卖方不负责将货物装上买方安排的车或船上,也不办理出口报关手续。买方负担自卖方工厂交付后至最终目的地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如买方不能直接或间接的办理货物出口报关手续时,则不宜采用此贸易方式。EXW是卖方责任最小的贸易术语。 二、F组 2:FCA ,即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此术语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内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监管,并负担货物交由承运人监管前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交货地点选择对于在该地点装货和卸货的义务会产生影响。若卖方在其所在地交货,则卖方应负责装货;若卖方在任何其他地点交货,卖方不负责卸货,即使货物在卖方的运输工具上,尚未卸货,卖方只要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或由卖方选定的承运人或其他人处置时,交货即算完成。当卖方将货物交给承运人照管,并办理了出口结关手续,就算履行了其交货义务。3:FA S---装运港船边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卖方将货物运至指定装运港的船边或驳船内交货,并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办理货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买方承担自装运港船边(或驳船)起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FOB-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该术语规定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指定的装运港将货物交至买方指定的船上,并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 三、C组 5:CFR (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必须自阿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6:CIF---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 是指卖方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内在装运港将货物交至运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负担货物越过船舷以前为止的一切费用和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并办理货运保险,支付保险费,以及负责租船订舱,支付从装运港到目的港的正常运费。 7:CPT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在货物被交由承运人保管时,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在货物交给承运人后发生的事件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8:CIP-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支付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并对货物在运输途中灭失或损坏的买方风险取得货物保险,订立保险合同,支付保险费用,在货物被交由承运人保管时,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以及由于在货物交给承运人后发生的事件而引起的额外费用,即从卖方转移至买方 四:D组 9:DAF边境交货(---指定地点)。 是指卖方将货物运至买方指定的边境地点,将仍处于交货的运输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货物交付买方,并办妥货物出口清关手续,承担将货物运抵边境上的指定地点所需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此地点为毗邻边境的海关前,包括出口国在内的任何国家边境(含过境国)。进口清关手续则由买方办理。 10:DES-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将货物运至买方指定目的港的船上,并交给买方,但不办理进口清关手续,卖方负担将货物运抵指定卸货港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买方负担货物从船上开始卸货期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11:DEQ-目的港码头交货(---指定目的港)。是指将货物交付给买方,但不办理货物进口清关手续,卖方负担将货物运抵卸货港并卸至码头为止的一切费用与风险。买方则负担随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12:DDQ进口国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 是指卖方将货物运至进口国指定的目的地交付给买方,不办理进口手续,也不从交货的运输工具上将货物卸下,即完成交货。卖方应该承担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为止的一切费用与风险,不包括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在目的地进口应缴纳的任何“税费”(包括办理海关手续的责任和风险,以及交纳手续费、关税、税款和其他费用)。买方必须承担此项“税费”和因其未能及时办理货物进口清关手续而引起的费用和风险。 13:DDP -进口国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将货物运至进口国指定地点,将在交货运输工具上尚未卸下的货物交付给买方,卖方负责办理进口报关手续,交付在需要办理海关手续时在目的地应缴纳的任何进口“税费”。卖方负担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前的一切费用和风险。如卖方无法直接或间接的取得进口许可证时不宜采用该术语。DDP是卖方责任最大的贸易术语。 E、F、C、D四组13种术语的解释 1、对EXW术语的解释(发货合同) 即工厂交货(……指定地点)。是指卖方在其所在地(如工场、工厂或仓库等)将备妥的货物交付买方,以履行其交货义务。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绪论 1、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现代汉语:广义的包括各种方言,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 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4、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 5、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 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 8、语系:依据共同历史来源划分出来的类别,同一语系的语言还可以依据亲疏关系划分出若干语族和语支; 语音 1、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颤动次数的多少。 3、音强:声音的强弱,也叫音势或音量,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音波持续时间的长短。 5、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个性、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黄本) 6、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 7、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断,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的。 8、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9、塞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从肺部出来的气流积聚在受阻碍部分,阻塞部分突然打开,气流迸裂而出,造成爆发色彩的音。 10、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靠近,形成缝隙,气流从缝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11、塞擦音:发音时发音部位的某两个部分完全闭合,阻住气流,然后逐步放开,形成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挤出,造成塞擦音。 12、鼻音:发音时软腭下垂,鼻腔通路打开,口腔里形成阻碍的两部分完全闭合,气流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发出鼻音。 13、边音:发音时舌尖和上腭的某一点接触,形成阻碍,舌的两边松弛、自然,气流沿舌的两边(或一边)流出,造成边音。

监督学名词解释

3、监督 (3) 4、监督的基本原则 (3) 5、监督学 (3) 6、政治原罪思想 (3) 7、法治主义监督思想 (3) 8、自由主义监督思想 (3) 9、人权理论 (3) 10、分权制衡理论 (3) 11、议行合一理论 (3) 12、新滥用权力理论 (3) 13、御史府 (3) 14、《刺史六条》 (3) 15、一台三院 (3) 16、风闻弹事 (3) 17、唐代十道监察区 (3) 18、台谏合一 (3) 19、都察院 (4) 20、巡按御史 (4) 21、科道合一 (4) 22、谏诤 (4) 23、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4) 24、法律监督 (4)

28、质询与询问 (4) 29、执法检查 (4) 30、特定问题调查 (4) 31、党监督 (4) 32、党组织的监督 (4) 33、党的代表大会的监督 (4) 34、党的委员会的监督 (4) 35、党委常委会的监督 (4) 36、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 (5) 37、党员监督 (5) 38、检查机关监督 (5) 39、职务犯罪 (5) 40、侦查监督 (5) 41、侦查活动监督 (5) 42、审查批捕 (5) 43、审查起诉 (5) 44、刑事审判监督 (5) 45、刑事审判活动监督 (5) 46、刑事抗诉 (5) 47、审判监督 (5) 48、刑事审判监督 (5) 49、行政审判监督 (5)

53、死刑复核 (5) 54、行政行为 (5) 55、抽象行政行为 (6) 56、具体行政行为 (6) 57、行政行为 (6) 58、行政主体 (6) 59、无效行政行为 (6) 60、行政诉讼 (6) 61、行政赔偿 (6) 62、行政监督 (6) 63、层级监督 (6) 64、行政监察 (6) 65、审计监督 (6) 66、行政复议 (6) 67、人民政协监督 (6) 68、党派监督 (6) 6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 70、社会监督 (6) 71、公民监督 (6) 72、特约监督员制度 (6) 73、舆论监督 (7) 74、议会监察专员制度 (7)

监督学名词解释

监督学名词解释 1.【层级监督】是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隶属关系而实行的自上而下的监 督,这是行政监督中最经常、最主要、最有力的监督形式。 2.【党内监督】指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专门的监督机关和党员,按 照宪法、法律和党章及其他党内法规的规定,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活动进行的监督。 3.【党员监督】指广大党员作为监督主体对各级党的组织和其他党员进 行的监督。党员监督的内容是监督对象的行为是否符合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的要求。党员的监督是党内监督最基本的形式,是党内监督的基础,党员监督的依据是党章和党的其他规章制度。 4.【都察院】明清两代的中央监察机关。明代都察院与六科给事中两个 系统并立。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人,为都察院长官,其下设监察御史,负责各方面监察事务。清代将六科给事中隶于都察院,实行单一的监察体系。 5.【二审监督制度】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 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6.【法治主义监督思想】认为,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 于法律之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享有特权;通过制定宪法、法律为权力行使划定明确边界,并保护和扩大个人的自由权利;防止腐败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约权力的制度形式。法治主义监督思想是三权分立与制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是西方各国监督制度的重要思想基础。 7.【分权制衡理论】认为,一切握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所以立 法、行政、司法等三种权力必须分别交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机构来行使。防止权力滥用的途径就是使每个人和每个机构掌握的权力都有一定的界限,使权力的运用到此必须停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8.【公民监督】是指公民基于宪法赋予的权利,通过批评、建议、举报、 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和个人品性所作的监督,这种监督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人”对“社会公仆” 的监督。 9.【国民请求监察制度】是韩国为了加强国民对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 监督实行的一项监察制度。凡公共机关的事务处理因违法或腐败行为,对公共利益的实现产生不利影响时,受侵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提请监 察院进行审计监察。 10.【监督理论】是监督思想不断发展、完善的结果,是相关观点与主张 经过长期论证、推理、演绎、归纳后所形成的有关监督活动的基本的、 系统化的原理。监督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和指导监督实践。 11.【监督思想】是人们在长期的监督实践中,通过对监督活动的观察和 思考而产生的有关监督的主张与观点; 12.【谏诤制度】是指对君主言行违失的直言批评,规劝其改正错误,是 对皇帝廉政与勤政的有限度的监察。谏诤制度是监督君主决策缺失的 重要机制,是中国古代国家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美国独立检察官】是专门对某一高级行政官员的贪污受贿或其他违 法失职行为进行调查起诉的临时性官员,其起诉对象包括总统、副总 统、各部的正副部长及相应职务的官员等。法律赋予独立检察官很大 的权力,该制度的实施大大加强了对政府高级官员的调查监督力度。 14.【人大工作监督】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对行政机 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以及本级人民代表 大会对同级常务委员会、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下级人 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进行的监督。 15.【人大监督】亦称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 关和检察机关的工作,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下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以及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所采取 的了解、审议、督促和处置的行为。 16.【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查证某个重 大问题而依照法定程序成立专门的调查委员会开展调查,并作出调查 报告。特定问题调查是人民代表大会实施监督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 法定的调查方式,它一般针对重大决策失误、司法腐败和在社会上产 生了重大影响的其他事件进行。 17.【人大执法检查】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了维护法律 的尊严,促进法律的贯彻执行,对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 贯彻实施的情况进行的检查监督活动。 18.【人民主权理论】从国家起源出发,确定了国家权力的地位,将国家 权力置于人民主权即立法权之下,找到了人民对国家权力监督的必然 性与合理性。人民主权理论中的全民公决、权力监督、法律至上等内 容,都是对权力被滥用的防范和补救措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内 容和特征。 19. 20.【社会监督】指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以 批评、建议、检举、申诉、控告等方式对各种政治权力主体进行的监 督。通过这种监督,增加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遏制行政权力 行使过程中的贪污受贿、违法违纪等行为,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在行政执行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各项法律和决策,认真 履行职责,防止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21.【社团监督】又称为“社会团体监督”,是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从 各自利益出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行为以及个人品行所进 行的广泛监督。 22.【审查批准逮捕】简称审查批捕或审查逮捕,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公 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等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依 据事实和法律,作出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的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审 查批准逮捕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重要的法律监督职权,也是人民检察 院开展侦查监督的有效途径之一。 23.【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地方各级 政府职能部门的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国有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 的财务收支情况所进行的一种专门稽查、审核活动,目的是严肃财经 纪律,预防和纠正违法犯罪。 24.【特约监督员制度】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依法聘请特定公民兼职履行相 应民主监督职责的一项监督制度,包括特约监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 特约税务监察员、特约审计员等。特约监督员是现时期实施民主监督 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特约监督员参与政府的有关工作,也为民主党 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找到了一条具体途径。 25.【网络舆论监督】是指人民群众(网民)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家和社会 公共事务,评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监督国家机关的 各项活动,揭露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行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我国 社会主义民主相结合的必然产物,网络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新型方 式,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 26.【香港廉政公署】成立于1974年,是世界著名的监察机构,在反腐肃 贪方面成效显著。廉政公署的长官为廉政专员,下设执行处、防止贪 污处、社区关系处等业务部门。分别负责接受举报,调查核实有关贪 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的指控;审查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制度和工作程 序,提出建议,以纠正可能出现贪污的工作方式;社区关系处负责向 市民宣传贪污的危害,以取得市民对反贪工作的支持与合作。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1.象征性交货:是指卖方按合同规定装运货物后,向买方提交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证, 就算完成交货义务,无需保证到货。实际交货:是指卖方按合同规定将货物实际交给买方2.询盘:是指为了试探对方对交易的诚意和了解其对交易条件的意见。因多数是询问价格,故 通常称之为询价。 3.发盘:是指交易一方即发盘人向另一方即受盘人提出购买或出售某种商品的各项交易条件, 并表示愿意按这种条件与对方达成交易订立合同的行为。 4.还盘:是指受盘人不同意或不完全同意发盘人在发盘中提出的条件,为进一步协商对发盘提 出修改意见。 5.接受:是指受盘人接到对方的发盘或还盘后,同意对方提出的条件,愿意与对方达成交易并 及时以声明或行为表示出来。这在法律上称作承诺。 6.品质机动幅度:是指允许卖方所交货物的质量指标在一定的幅度内有所机动。 7.品质公差:是指在工业制成品中,国际同行业公认的产品品质误差。 8.对等样品的含义是:当买卖双方采用凭样成交时,卖方为了减少交货时的风险可根据买方提 供的样品,加工复制出一个类似的商品交买方确认,这种经确认后的样品,称为对等样品,也有的称其为确认样品或回样。 9.以毛作净:指的是以毛重作为计算价格和交付货物的计量基础,这种计重方法在国际贸易中 被称为“以毛作净”。 10.标准回潮率:纤维材料及其制品在标准温度、湿度条件下达到吸湿平衡时的回潮率。 11.公量:是指用科学方法抽干商品中所含水分,然后再上一定标准的水分所得出的重量。 12.溢短装条款——卖方在交货时,可按合同中的数量多交或少交一定的百分比,他一般是在数 量条款中加订的。(散装货:粮食、矿砂等) 13.运输标志又称唛头(Shipping Mark),它通常是由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和一些英文字母、数 字及简单的文字组成 14.FAQ是FarAverageQuality的简称,它表示一定时期内某地出口货物的平均品质水平,习称“良 好平均品质”,一般是指中等货或大路货而言。 15.中性包装——即不标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商名称,也不标明商标或者品牌的包装。(无牌 中性包装、定牌中性包装) 16.滞期费:是指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租船人未完成装卸作业,给船方造成经济损失,租船 人对超过的时间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金。 17.速遣费:如果按约定的装卸时间和装卸率提前完成装卸任务,使船方节省了船舶在港的费用

(完整word版)《文字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209)《文字学》复习思考题 一、分析汉字的结构。 1.人 2.女 3.首 4.目 5.自 6.马 7.牛 8.木 9.水10.泉11.舟12.日13.月14.弓15.斤16.衣17.眉18.电19.一20.二21.三22.亦23.上24.下25.寸26.刃27.本28.末29.朱30.取 31.各32.出33.即34.既35.戒36.析37.伐38.及39.光40.宗41.男42.从43.步44.武 45.北46.友47.比48.歪49.棋50.逆51.唯52.政53.在54.江55.河56.院57.打58.训 59.购60.问61.闷62.徒63.郎64.围65.胡 二、用楷书转写古文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三、名词解释。 1.汉字 2.文字 3.文字学 4.异体字 5.古文字 6.今文字 7.现代汉字 8.象形字 9.会意字 10.通假字 11.六国文字 12.形声字 13.大徐本 14.小徐本 15.六书说 16.三书说 17.指事字 18.合体字 19.独体字 20.繁简字 四、简答。 1.简论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2.简述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 3.简述有关汉字的起源的传说。 4.简述从时间角度的古文字分类。 5.举例说明假借的类型。 6.简述甲骨文的特点。 7.简述西周金文的特点。 8.简述六国古文在形体上的特点。

电大专科行政管理《监督学》试题及答案

监督学试题 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公民监督的特征包括(ABCD )。 A.广泛性 B.基础性 C直接性 D.多样性 2.社会监督具有以下典型特征(ABCD)。 A.自觉性 B.民主性 C全面性 D.间接性 3.网络舆论监督与传统媒体舆论监督相比具有如下新特点(BCD) A.实时性 B.广泛性 C.交互性 D.-定的隐蔽性 4.民主党派监督在方法上讲究( BCD )。 A.前瞻性 B.科学性 C.代表性 D.建设性 5.我国的权力监督主要包括( ACD )。 A.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B.人民政协的监督C.行政机关的监督D.司法机关的监督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6.侦查监督:侦查监督是指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处理刑事案件一切活动的监督,既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方面是否正确实行的监督,也包括对侦查机关、侦查部门在进行侦查活动中有无违法行为实行的监督,具体表现为立案监督、审查监督(审查批准逮、审查起诉)和侦查活动监督。 7.二审监督制度:二审监督制度是指第一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上诉、抗诉,对第一审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判决或裁定进行第二次审理的法律监督制度。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8.监督是指各种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公权力机关和国家公职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活零所进行的监察、督察活动以及对滥用公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各种行为的纠正活动。 9.权力的相对性是指权力存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中,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单独的个人无所谓权力。 10.腐败是一种公权力异化的社会现象。

11.人民政协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地反映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意见的民监督。 12.人民政协通过视察、检查等途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实施创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3.社会监督主要包括社团监督、公民监督、舆论监督。 14.新闻舆论监督是具有人民性、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快捷性等特征的一种利会监督。15.我国的信访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即参与类、求决类和诉讼类。 16.《美洲反腐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部多边反腐败条约,对预防贪污腐赠行为规定得十分详细。 17.瑞典的议会监察专员一般从具有杰出法律知识和秉性正直、社会威望较高的无党动人士中选出,只有议会有权罢免监察专员。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8.简述清末的政党监督思想。 清末政党监督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政党易于监督政府。政党起着社会平衡和稳定的作用,所以易于监督政府。(3分) (2)政党能够监督政府。国民是监督政府的真正力量来源,而政党则是国民利益的代言人和组织者,政党可以通过国民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4分) (3)政党善于监督政府。政党具有监督政府的天然本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是公正廉明的,否则,政党有能力也有力量予以制裁。(3分) 19.简述秦汉时期御史机构与监察制度的发展。 秦统一以后,以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在地方各郡设有监御史,专职负责监督和纠察各地各级官吏的活动。(2分) 西汉初年,承袭秦制设御史府,长官仍为御史大夫。汉武帝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作为监察官员。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将全国分为十三部(州),每部(州)由皇帝任命刺史一名,对地方官吏进行监督纠察。刺史专门监察全国地方官吏的政治制度由此形成。(4分) 东汉时期进一步加强了监察制度。御史台转隶少府,成为专门的监察机关,以御史中丞为长官。对朝廷百官的监察主要由侍御史负责。京师附近为司吏校尉部,以司吏校尉为长官,

国际贸易术语练习题

《国际贸易术语》练习题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价格条件中,装运时间早于交货时间的是( B ) A.CIF B.DEQ C.FOB D.FCA 2.CIF与DES的区别,除了交货地点和交货方式不同外,( C )A.只有风险划分的界限不同; B.只有费用的负担不同; C.风险划分的界限和费用的负担都不同 D.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 3.根据《2000通则》的解释,适用于各种运输方式的是( A )A.FCA B.FAS C.FOB 4.《2000通则》C组贸易术语与其他组的贸易术语的重要区别之一是( C ) A.风险划分的地点不同 B.交货地点不同 C.风险划分的地点与费用相分离。 5.CIF合同的货物在装船后因火灾被焚,应由( B )A.卖方负责损失; B.买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C.卖方负责请求保险公司赔偿; 6.就卖方承担的风险而言( A ) A.CIF=CFR=FOB B.CIF>CFR>FOB 7.《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卖方承担义务最小的术语是( D )。 A. CIF B. FOB C. DAF D. EXW 8.《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在风险转移方面采取( B )原则。 A. 以合同订立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B. 以交货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C. 以所有权转移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D.以买方实际控制货物时间确定风险转移 9.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贸易术语是( A )。 A FOB、CIF、CFR B. FOB、DAF、CIP C. CIF、DAF、CPT D. CHR、DAF、EXW 10.《2 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贸易术语分类的标准是( B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监督学》形成性考核册及参考答案 监督学作业1 时间:学习教材第一至第三章之后。 题目:勤政监督与廉政监督有什麽不同?应怎样完善我国的勤政监督? 形式:小组讨论(写出讨论提纲) 例文提纲,供参考: 1、廉政概念:从公务人员职务行为的视角进行考虑,即法律赋予公务人员相 应的职权,目的是为公共利益服务。廉政监督考量公务人员是否做到为政清廉公正,不贪不占。反之,如果出现职权异化,将职权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则必然导致职权本身的廉洁性受到沾污,则可认定其行为是不廉政的。故廉政的对立面是贪污腐败;一是经济上的贪污、受贿、敲诈勒索、弄权舞弊、中饱私囊;二是政治上的腐败,失职渎职、贪赃枉法、曲解案情、欺压群众等。 2、勤政的核心是效能,因此,衡量是否勤政的内在标准是国家机关及其公职 人员是否做到高效能。在经济学上,效能主要含义是指以投入与产出之比表示的效用。效能的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效能是对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概括和评价。 第二,效能成本具有多样化属性。 第三,效能的构成要素体系。 3、应怎样完善我国的勤政监督? 第一,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使公共资源的配置更佳,也就是如何才能使公共资源配置达到珀累托最佳状态。 第二,在成本投入与产品产出上,使功能发挥更大、影响增加。 第三,构建友好的环境控制要素,完善机制要素,增强能力要素。 因此,勤政监督就是监督机关以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标准,通过对公共管理活动效能要素的有效控制,保障和督导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高效施政。 监督学作业2 时间:学习教材四至六章之后。 运用监督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结合实际撰写一份调查报告。(1500字左右)。 以下例文运用中国廉政监督的防范机制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阐述防范贪官外逃机制的紧迫性。可供参考。 关于完善防范贪官外逃机制紧迫性的思考 防,本指堤防,用来制约水患。范,本指模子,用来检形。防、范连成一个词,引申为防备和禁阻。在廉政监督中,防范一词的含义是指国家监督机关为消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国际贸易名词解释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e Trade)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是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与依赖的关系。 2.净出口(净进口)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年度计算),在同种商品上既有进口也有出口,当出口数大于(或小于)进口数时称之。 3.复出口(复进口)是指国外(本国)商品进口(出口)后未经加工制造又出口(进口)。 4.贸易条件:一般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又称“进出口交换比价”或“交换比价”。由于所涉及的是一个国家的种类繁多的所有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固常用贸易条件指数。 5.对外贸易量:指用进出口商品的计量单位(如数量、重量等)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指标。它可以剔除价格波动的影响,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大多数国家采用来衡量贸易规模的指标。 6.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期国民(国内)生产总值(GNP、GDP)的对比关系。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可细分为进口与出口对外依存度 7.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贸易货物在运输途中经过一国国境,这些货物既不在该国销售,该国也不参与到贸易之中,只是提供交通的便利,并收取少量费用。 8.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 )转口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口某种商品不是以消费为目的,而是将它作为商品再向别国出口的贸易活动。 9.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各国生产者通过世界市场形成的劳动联系,也是国际贸易和各国(地区)经济联系的基础。它还是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生产社会化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10.资源禀赋:是指一国自然拥有地各种生产要素(通常指土地、劳动、资本)的数量。

文字学最终整理版

名词解释: 六经:庄子提及。诗书礼易乐春秋。 唐代九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礼的注书汉代才出现) 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易、诗、书 宋代十三经: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礼的注书汉代才出现) 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易、诗、书 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竹简:策木牍:方 文→独体字→合体字(字) 单音节→双音节词(汉代始) 汉字产生新字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字”合体字 铁云藏龟:1902年,王懿荣长子王汉甫将家中甲骨全部出售给刘鹗。刘鹗又通过其他途径继续收集甲骨,总计收藏超过5000片。1903年,他从中选出1058片编为《铁云藏龟》,石印出版,是我国商代甲骨文的第一部著作。 甲骨四堂:郭沫若(鼎堂)、董作宾(彦堂)、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 史籀篇:《说文·叙》: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宣王即西周末年的周宣王(前827—前782)。大篆十五篇即史籀篇。 西周三大青铜器:虢季子白盘,散氏盘,毛公鼎。 象形:形体完全依据物象构造,是物象的真实反映 亚象形:形体表面上的象形,实质上已不能完全物象,是表物象形体向表音义形体转变的过渡。 守丘刻石:战国时期中山国刻石。三晋书体。现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刻石为一天然河光石,在其一侧的平整处竖刻文字2行,共19 字,右行有一合文,是为国王监管捕鱼的池囿者公乘得、看守陵墓的旧将曼,为敬告后来的贤者而刻制的。 鸟虫书:流行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的一种美术字体。铜器上有时用鸟虫书作为文饰,常见于戈矛剑之类,都是吴、楚、宋、蔡、越国之物,从地理上看鸟虫书大致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侯马盟书:1965年12月出土于山西省侯马晋国遗址,此地为春秋晚期晋国都城“新田”所在地,盟书距今2400多年。遗址共出土玉石片5000余件,有字可识者600多件。石质盟书以圭形为主,玉质盟书有圭形和璜形两种。 温县盟书:1980年3月至1982年6月发掘,地在今河南省温县。共有十六坑出土书写盟书的玉石片,总数达1万余。盟书用毛笔书写,字迹为黑墨。玉石片多为圭形、简形。此前于1930年、1935年,1942年在此地多次出土圭形石片,后流散。今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沁阳盟书”11片,也是此地出土的。温县盟书的时代与侯马盟书相近,也在春秋末期,主盟者为晋国的韩氏。 秦駰玉牍:玉牍共两件,双面有镌刻和朱书文字,两件文字相同,单件文字299字,器主駰即秦惠文王“驷”,属战国时期遗物。内容是秦駰久病不愈,向华山之神祷告之事。 诅楚文:是北宋时在今陕西凤翔发现的秦刻石,原本有三石,今皆亡佚,拓本也不存,仅有摹刻本。有字300余,时代为战国后期。 帛书: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东南郊子弹库,帛书是被盗掘的,今存美国。帛书有五种,关系不明,最大的被称为“第一帛书”,帛书原物略成方形,中间有正反方向颠倒的两大段文字,一段13行分3章,通常称为《甲篇》,另一段8行也分三章,通常称为《乙篇》,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