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当有“道”[论文]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素材摘抄300字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素材摘抄300字“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山;鲛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句话是旬子的劝学之中的,由此可见,积累是尤为重要的。
1、钢琴家郎朗1、大家一定还记得2021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那曲长达八分钟的钢琴曲《星光》。
演奏它的人名叫郎朗。
多年以来,郎朗一直被誉为“中国琴童”,他那精湛而富有激一情的表演,让全世界都为之倾倒。
但又有谁知道,没有勤奋,就没有郎朗的成就。
郎朗三岁时开始学习乐理、指法等基本功,上学后,每天早晨6点准时练琴一小时,中午再练一小时,放学后还要练一小时,这样的勤奋练习持续了很多年,最终使郎朗化茧成蝶,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郎朗的天赋并不出众,那么他是凭借什么获得了成功?当然是勤奋。
因为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天分,它是和你勤奋的程度成正比的。
2、生物学家——童第周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考试不及格,老师要让他留级,同学们也笑话他,但他却不悲观失望,而是发奋学习,最后取得了优异成绩。
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为中国人争了气,成了我国着名的生物学家。
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是孜孜不倦,勤奋探索才发现了“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身残志坚的张海迪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她勤奋刻苦,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硬是攻克了几门外语。
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就是勤奋的结果吗?试问,如过他们不勤奋,他们会有今天的成就吗?3、大书法家——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天都要求自己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毛笔,就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
正是因为王羲之的坚持与勤奋,他才被人称为“书圣”。
4、战国著名政治家——苏秦苏秦,因为求官不成,回家后被人家看不起,他就将太公《六韬》、《阴符》等兵法书籍,不分白天黑夜的勤奋苦读。
每当到了夜深人静,头昏脑胀,眼睛发涩,总想睡觉的时候,他就用锥子狠刺自己的大腿,使自己清醒后在读书。
正是由于苏秦的勤奋,终于他学有所成,成为战国时期着名的政治活动家。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优秀8篇】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优秀8篇】1. 积累的重要性积累是人类进步的基石,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发展,积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累可以帮助个人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同时,积累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智慧,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并努力去积累。
2. 如何有效积累积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
首先,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实践,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
此外,我们还应该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体验,从别人身上学习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总之,只有不断努力和实践,才能有有效的积累。
3. 积累对个人成长的意义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积累,积累对于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积累,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技能,增强自己的能力,从而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步。
此外,积累还可以培养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塑造个人的人格和形象。
因此,积累对于个人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积累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在职业发展中,积累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积累可以提供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帮助我们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积累可以展示个人的实力和能力,增加职业竞争力。
此外,积累还可以为职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因此,在职业发展中,我们应该重视积累。
5. 积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积累不仅对个人有益,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
首先,积累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财富,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其次,积累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思想和智慧,促进社会的创新和改革。
此外,积累还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因此,社会应该鼓励和重视积累。
6. 积累的方法和技巧积累是一项需要技巧和方法的工作。
首先,我们应该定期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高中写积累的议论文作文4篇

高中写积累的议论文作文4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
请你就积累写一篇议论文作文吧。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中写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供你参阅。
高中写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一一个人想成功,必须注重积累,更要用有坚持不懈的信念。
贝多芬曾经说过:“涓滴之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力量之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地滴坠。
”学知识也是这样的,要一点一滴地积累,写一点,掌握一点,运用一点。
这样持续下去,日积月累,一个人的知识面会平富,视野便更加开阔,透明。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不重视积累,吃的亏便很多。
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挫折、孤独、寂寞……这些是不可避免的,每个成功者或是失败者都“品尝”过。
跌倒了是件常事,不要让它吓倒,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那就是成功。
树根越是深入大地,越能挺拔向上;苔藓是被人遗忘在角落,仍有青春奋斗的足迹。
它们为什么能有些平凡而伟大的想法呢?是因为它们全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信念。
它们深信:坚持就是成功,坚持住,成功的手就会向自己招摇。
信念是支撑一个人成功的脊梁,但目标的实现却要靠两个字那就“坚持”。
但也要学会积累。
可惜,在走向成功道途中的人往往会忽略“这两位先生”。
高中写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二酒越陈越香,学问亦是如此。
一学就懂,只说明觉悟高;一学就会,也只说明其聪慧通达。
倘若不适当积累其所懂所会乃至所不懂所不会,恐怕此等学识,也如那一缕青烟,随风而散罢了。
纵观古今,文坛之名学名士,哪一个不是依其积累素要,再加酝酿成良文,而靠其闻名于世。
古人的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如今的亦是如此,这难道还不说明积累的重要性?书法史上的“二王”,也就是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
他们凭借着精湛的书法技艺,颇负盛名,他们的成果无不是一点点的积累与磨练而成。
王献之书法练得烦了,请求父亲讲一道练字秘诀;王羲之指着装满水的七口大缸言道:“水尽功自成!”献之用完水,方知积累与磨练唯成功之道也。
蒲松龄的一圣举:摆下茶摊,行人若能提供与他鬼神故事,就可免费喝茶休息。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论据_时事论据素材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论据
1、道理论据:
积薄而厚,聚少而为多。
——《战国策》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燕尾服的艰苦工作,并长斯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黑格尔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2、事实论据:
陶罐积累资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为了积累诗作素材,准备了许多陶罐,并分门别类贴切着标签,整齐地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他平时收集到了资料,按不同门类投到各自的陶罐中。
契诃夫的创作题材。
有一天,几个青年问俄国作家契诃夫:“怎样才能获得创作题材?”契诃夫顺手拿出一本厚厚的说:“这里有100个题材。
”这几个文学青年看着这珍贵的日记本入了迷,日记中所记的每一个材料都生动、感人。
有个青年说:“真想买几个回去,这些材料太好了。
”契诃夫笑着说:“题材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每个题材都是作者本人深入生活积累的结果。
”
司马迁游学积累。
徐霞克徒步跋涉实地考察。
有关积累的议论文论据。
4篇关于积累的议论文

4篇关于积累的议论文正如每一个果实都来自花朵,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结果子;每个成功的人都有青春;不是每个青少年都能走向成功。
是什么让花变成了果实。
是什么让人成功?是感情的沉淀,是岁月的积淀。
本文是边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关于积累的议论文。
欢送阅读。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一有些人总是梦想一下子成名。
有些人每天想买两张彩票。
他们想像报纸上那些人一样一下子成为百万富翁,保持着不切实际的赚钱梦想。
不知道的话,积累会带来成功。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爱迪生创造灯泡的时候,为了找到适宜的灯丝材料,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对1600多种不同类别的耐热材料进行了数千次实验。
1879年10月的一天,他用一根碳化棉线做灯丝,成功研制出一种耐用的电灯泡。
有人称赞爱迪生是“天才〞,但他自己答复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可见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天才,有的人只是在抓住灵感的同时付出了几千倍的努力。
任何时候,任何领域,到处都有这样的例子。
王羲之学“书〞,感受到广阔平原上的横伸,感受到深山谷腾中“竖〞的坚韧,一幅幅画,反复练习,三尺入木,大树下的水成了“墨池〞。
他的书法不再是简单的笔画和结构。
李时珍学医,在疑惑中研读前人的书籍,通过品草药来验证真伪,努力创作《本草纲目》。
他的仁爱已经超越了艺术本身。
更多的是孔子学会了弹琴,在反复弹奏中思考音乐的奥秘,在音乐中领悟作曲家的崇高追求,在音乐中升华自己的思想.这些简单的事情,就看你能不能坚持下去,不断积累,让你在某一方面的巅峰有所成就。
有句名言:“一百个问号之后,真理就诞生了。
〞学习和探究也是如此。
先从小而普遍的现象中看到问题,然后一遍又一遍的问,一遍又一遍的探索,在问的过程中吸取经验,追根溯源,最后把“?〞摆正变成“!〞,发现了真相,成功了。
在成功的道路上,不止这些例子。
说明成为“天才〞并不难,成功很容易,不断的积累才是关键。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作文二自古以来,我相信没有人愿意失败。
在他们眼里,失败就相当于失去一切。
积累的议论文

关于积累的议论文关于积累的议论文关于积累的议论文1 突然发现,“积累”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古典名著中随处可见。
“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讲的是积累的故事;“绳锯木断”,讲的是积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讲的,还是要积累。
由此可见,“积累”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邰丽华,这位聋哑姑娘,在没有任何音乐和节拍的情况下演绎着动人的舞蹈。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将自己变成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给了舞蹈,对于处于无声世界的她来说,要让舞蹈和节拍完全合上,唯一的方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
她一点点地积累着对舞蹈的执着,最终成为了20xx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出自哪儿?《易经》!《易经》,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理论活动及其结果进展的高度总结概括的书,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社会消费到社会生活都有详细阐述。
这,也是积累的结果。
然而,“积累”并不都能带来好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扁鹊见蔡恒公”这名句,这事例,都说明了“积累”带来的危害。
犹记刘翔在鸟巢扯下号码布一瘸一拐地走出田径场的画面,他的跟腱并不是很正常,6月前他就已经放弃了两场比赛,他对金牌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可一天天积累的病痛,剥夺了他的梦想。
那么,我们应如何积累呢?大家都知道《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和英语的俞敏洪两位先生吧!他们在英语方面都颇有建树,不要凭空羡慕。
李阳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饭前大声朗读英文,俞敏洪更是背了一整部英汉辞典。
他们成功的方法,便是坚持不懈,从点点滴滴开始积累!“Roma was no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我们应该懂得积累,学会积累,并学会只积累益事,这样,你会明白“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真谛。
以积累为话题的议论文

以积累为话题的议论文关于积累的议论文作文篇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题记小草积蓄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只为等待来年春天的再次新生;夜来香积累了毕生的精力,只为迎接夜间时昙花一现的芬芳;蝉积累了四个春秋,只为迎来四年后那短暂的一个夏天……然而,它们无悔,无悔于自己的付出,无悔于自己的努力;它们无憾,无憾于自己的坚持,无憾于自己的成功。
我们又何尝不能这样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只有不断经过磨砺,不断积累痛苦,才能换来芬芳。
学习在我看来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真知,积累善行,积累真理。
拥有真知,我们常识渊博;拥有善行,我们备受敬仰;拥有真理,我们“智”行天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习贵在积累。
每天积累一小步,就有可能到达千里之外;每天积累一个单词,就会变得满腹诗书。
一滴水日积月累,就会汇成江海;一棵树日积月累,就会长成一片森林。
学习亦是如此。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够坚持不懈地积累一个英语单词,一道数学题,一个语法点,一个善举,一句名言……那么三年后我们会收获到什么呢?我们可能会精通各门学科,可能会独自建立一个知识网络图,将各门学科融会贯通,我们可能会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可能收到一张到理想的大学录取通知单……“滴水穿石”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即使我们现在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没有拥有聪慧的大脑,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都拥有一颗永不停止的心,我们拥有绚丽青春,我们拥有如花的少年,我们还有三年的时间来弥补缺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不断用知识装饰自己,用真理照亮自己,我们才会越发完美。
三年的时间并不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它容不得我们半点浪费;但三年的时间也不是一个短暂的时间,它见证我们的努力与付出。
同学们,或许你现在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人生航向,或许你现在还在犹豫不前,但是,时间不等人,赶快找准你的人生航向,抓住你的梦想罗盘,不断地积累、总结,朝着人生的彼岸驶去吧!关于积累的议论文作文篇2一个人身上的全部细胞在经过七年的更新换代后,这个人从生理上来看已是另一个人了。
坚持积累高中议论文800字作文大全

坚持积累高中议论文800字看到这样一则故事:麻雀嘲笑还只是个嫩绿小点的竹笋,又嘲讽蜜蜂想要酿成一缸蜂蜜的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看见已经长得非常高大的新竹笋和已经酿成一缸蜂蜜的蜜蜂时,独自溜走了。
这则故事寓意简单独特,告诫我们不要忘记积累,学习竹笋和蜜蜂坚持日积月累的品质。
“积土成山,只雨兴焉。
积水成湖,蛟龙生焉,积善成德,则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从荀子的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坚持每一天的日积月累,成功之路并不难,众所周知,水滴石穿已经是人人都知道的,从小我们就已经知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话语,为人处事坚持日积月累,不为外界环境所迷惑或者困扰。
重视积累是成功达成的必然准备,一个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要坚持每一天的积累,那看似是对每天做微不足道的变化,不必太过于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过头来你会发现其实你已经离成功不远了,那每一天的积累其实就是你在一点一点的走向成功,即使那一点微不足道,但是全部加起来你会发现,你已经接近成功。
诚然如此,总而言之,当你在积累的过程中半途而废没有达到成功,之前足够的积累,那么即使积累的再多也无法走向成功,总而言之,要坚持量的积累,不能够半途而废学习竹笋与蜜蜂坚持到底的精神,那么获得成功也并非难事。
又比如学习,我们刚开始走进小学时期,对于语文汉字拼音以及加减乘除,觉得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是经过小学大半年的积累,我们便会发现小学的知识其实就是现在的基础,如果那时候都没学好,那可真的成为文盲了。
在比如在生活上,如果每个人都多一点礼貌文明,这个社会就会变得鸟语花香,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坚持低碳出行,那么全球气温还会加剧吗?如果我们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些本就微不足道的事情,长久以往你就会发现巨大的变化,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乱丢垃圾环境,还能得到有效的管理吗?学习竹笋与蜜蜂,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坚持日积月累,李白也懂得铁杵磨成针的道理,我们更要懂得坚持到底,懂得日积月累,做好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时间长了之后,这些积累的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加在一起,便会发现有巨大作用,当初的坚持,曾经的积累,将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然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累当有“道”[论文]
————————————————————————————————作者:————————————————————————————————日期:
积累当有“道”
积累当有“道”
谢江峰
本刊第9期,刊发了吴忠豪教授的《再论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引发了广泛关注。
吴教授的观点,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同。
例如:“片面强化语文知识和方法教学,并因此放松甚至放弃语言积累,会对儿童一生的语言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损失在以后任何时候采用任何方法都可能难以弥补。
”
我们也认为,在最该积累的年龄积累最优秀的语言,是语文老师的保底工作。
本期,我们征集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既希望能得到老师们的高度重视,也希望抛砖引玉,引出大家更多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好办法、好举措。
积累语言,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怎样积累才更有效,这里列举一二,权当抛砖引玉。
“趣”字当头
网上有一则帖子,说的是“学生不喜欢语文的十大理由”,其中之一是老师天天要让学生“背一些无用的东西”。
背诵积累成为学生不喜欢语文的理由之一,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背诵缺乏兴趣。
想想也是,课文学完了,老师一句“把课文中某某自然段背下来”,浇灭了多少孩子积累的火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背诵积累也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背之”“好之”“乐之”。
开展形式多样的积累活动,是激发学生积累兴趣的有效途径,比如课堂上开展积累的小竞赛,通过组和组之间、同桌之间、男生和女生之间比赛等形式,看谁积累得最多,谁积累得最好;又如组织办小报活动,把自己积累的词汇、诗句、语段等在班级、全校展示出来;又如借鉴“汉字听写大赛”,
开展“古诗听写大赛”“歇后语猜猜猜”“巧借‘名人名言’”等活动。
除此之外,很多教师把积累延伸到了课堂之外,如开展课本剧的排演,组织开展“亲子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一起积累。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进行语言积累,使背诵积累不再成为一件麻烦、累赘的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
“法”是关键
背诵积累如果不讲究方法,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积累的效率,教师要依循记诵的规律,科学地指导学生背诵。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积累的材料。
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因此,在积累之前,老师要指导学生“读进去”,即了解写了什么,同时要让学生“读出来”,厘清线索,明确材料的内在逻辑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记忆的网格,这样积累起来就比较容易。
例如《观潮》第五自然段,一共三句话。
先要让学生读懂这三句话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由远到近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明确这一自然段从“白线”开始,到“白浪”,最后写“白浪”的“形”和“声”。
知道写了什么,同时厘清了线索,学生背诵起来就方便多了。
其次,帮助学生建立背诵积累的“支撑点”。
所谓积累的“支撑点”,一般指句段中的重点词、一段话中的中心句等。
先记住这些“支撑点”,然后再扩展成一个句子或一段话,可以提高积累的效果。
如指导学生背诵《威尼斯的小艇》“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自然段,先抓住“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个中心句,然后引导学生找到“来往船只很多”“极快的时候”“拥挤的时候”“极险极窄的地方”“我们的眼睛”这几个支撑点,学生就能很容易扩展成句子,一下子背出了这一自然段。
再次,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积累。
记忆最好的方法是出声地朗读,其效果要明显优于默读。
有时还可以加上抄写,或者一边做动作一边朗读,让视觉、听觉等一起参与到积累中来,以加深记忆,提高积累的效果。
“用”为王道
积累,除了把语言文字记诵下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尝试运用,把积累的语言文字“吐”出来,恰到好处地用到自己的说话、习作中。
长此以往,积累就成为一个人身上深深的印记,记录着你的文化底蕴和素养。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日常的积累用起来。
如教学儿童诗《雨后》一课,老师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中写小哥哥和小妹妹在雨后广场上的两个段落,然后要求学生模仿着课文的样子,写一写“我”也在雨后的广场,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做些什么,心情怎样?有的学生写道:“广场湿漉漉的冰塘能照出人影来/我伸出脑袋一瞅/啊?怎么小辫儿开花了!”读诗、背诗、编诗,学生在积累中记住了童真,在运用中显露了童趣。
又如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有意识地鼓励并发现学生是否将平时积累的诗句、名言、语段用到了自己的习作中,讲评中要明确指明,大力褒奖。
有老师还专门进行“你的句、我的文”作文讲评课,专题讨论怎样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已经积累的词句、语段等。
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经常这样实施,相信日常积累的语料会在学生的作文中越来越多地出现,运用得也会越来越精彩。
(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