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题

合集下载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

2024年各地九年级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二)(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虎丘以望后五日[明]王士性虎丘者,吴王阖闾葬以扁诸之剑,白虎之气腾上,而见怪于秦皇也。

墓今不知其处,或曰浮图①下,又云剑池下,剑池两崖如裂,侧立十仞,盖石溜天成,寒泉出其窦②而停滀焉。

墓不当在其下,意浮图者近之。

自阊门买舟,五里即达寺门。

初入,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再入,则清泉白石,龂腭③益奇。

钜坂④如砥,可罗胡床百座,号千人石。

石咬水处,为白莲池。

近池而灌葬塞焉者,为清远道士放鹤涧,循涧上,登大雄阁,右行过剑池石粱,望浮图而息焉。

既畅,复下可中亭,观生公点头石。

复右上而尝陆羽泉,石窦似慧山,而味劣之。

此地游踪成市,要以秋月为胜。

千人石古株轮囷,把酒问月,醉而枕之,仰视碧落⑥垂垂。

固恍如乘槎⑦泛斗牛⑧渚也。

若上浮图之巅,苍然平楚,远瞰湖天内捧一轮月色遍照苏州,又昔人所称绝景云。

(选自《王士性集》,有删减)【注释】①浮图:佛塔。

②窦:洞。

③龂腭(yínè):像露齿的样子。

④钜坂:坚硬的坡石。

⑤轮囷(q ūn):盘绕高大。

⑥碧落:天空。

⑦槎:木筏。

⑧斗牛:天上的星宿名。

虎丘寺[唐]张籍望月登楼海气昏①,剑池无底浸云根。

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注释】①海气昏:水汽迷蒙。

②云根:深山云起的地方。

86.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提示解释或曰浮图下[语境分析法]上一句为“墓今不知其处”(1)墓不当在其下[课内迁移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龂腭益奇[成语关联法]精益求精(3)要以秋月为胜[查阅词典法]①经得住;②胜利;③美好、美景;④超过。

(4)(填序号)8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B.酌憨憨泉/坐吴王试剑石摩挲/石缝为凝睇而沉思/久之。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一处)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2022年湖北武汉市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湖北武汉市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2年湖北武汉市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卷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9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有强国兴邦、建功立业的______,要有生龙活虎、昂扬向上的______,要有攻坚克难、敢闯敢拼的______,要有不卑不亢、自立自强的______。

A.志气锐气朝气骨气B.志气朝气锐气骨气C.骨气朝气锐气志气D.骨气锐气朝气志气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武汉新增四条快速公交线路,改善了区域间的交通状况,提高了通勤效率。

B.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C.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后,将于任务期间完成组装建造中国空间站。

D.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竞争力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推进而得到进一步增强。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国家话剧院推出的话剧《铁流东进》,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新探索,取得了新突破。

该剧用小场面、小切口的方式讲述故事,让观众倍感亲切。

B.落实劳动教育需家校共同努力:学校要设计多样化课程,采取沉浸式教育方式:家长要制定劳动清单,采取体验式教育方式,协同育人才能形成合力。

C.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D.门类丰富、体系完备的博物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家园。

人们只要走进博物馆,就能欣赏自然和人文精华,从中了解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获得精神享受。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应对杂念的侵扰①当代社会,杂念的侵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杂念的重要特性——侵入性。

②杂念往往突然闯入大脑,而人们并没有办法拒绝,只能抑制不住地把意识放到它身上。

杂念会在大脑中久久盘踞。

有时,人们好不容易摆脱了它,它却又会在某个瞬间卷土重来。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庆历①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②,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③,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祜④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选自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宋仁宋年号。

②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

③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④嘉祜: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

⑤举进士:考中进士。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轼从旁窃观(偷偷地)B.则能诵习其词(通晓)C.则已私识之矣(认识)D.读之至流涕(眼泪)(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以鲁人石守道作/以念拥覆(《送东阳马生序》)B.童子何用知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C.既葬,而墓碑出/云归而岩穴瞑(《醉翁亭记》)D.且日/年且九十(《愚公移山》)(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加冠”“豆蔻”三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

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

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必修一语文试题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1)口口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1分)(2)口口口口口,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1分)(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吹伤了那家,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分)(4)《陋室铭》一文的主旨句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分)(5)把杜牧的《泊秦淮》默写出来。

(4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我听见有人chuòqì(),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lì(),全体都震悚起来。

(3)尽管yǎnyǎnyīxī(),他还是不情愿死。

(4)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yǐnjīngjùdiǎn()。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吊脚楼因地制宜,依山而建,每根木柱、每片青瓦都闪烁着山城文明的光芒。

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数码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它在中国正日益受到关注和发展。

(“受到”改为“得到”)B.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家典藏文物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展览规模、档次、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展览。

(“规模”后加“最大”)C.宠物家政市场的潜力越来越大,但宠物保姆却没有“火”起来,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存有“伺候动物丢人”的观念在作怪。

(“大多数人”前加“由于”)D.第十一届全运会,刘翔享受到了城市主干道为其封路、增派警力为其站岗,甚至在刘翔比赛时,出现了手持盾牌的防暴警察。

2023年宁夏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卷

2023年宁夏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卷

2023年宁夏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卷一、积累运用(35分)1.语境默写。

(共10分,每空1分)①古诗词典雅质朴,意蕴丰富,相同的物象承载着不同的情思。

如“日”,是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所见壮丽之景:“,”,也是崔颢《黄鹤楼》中漂泊异乡之愁:“?”;如“月”,是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对友人思念关切之意:“,”,也是陆游《游山西村》中田园悠闲惬意之情:“,。

②古人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在战事失败、危机患难之时受命)的担当。

2.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读书任务。

(6分)阅读《艾青诗选》,我们会发现,1937-1945年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等。

下面的两首诗歌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诗歌1:……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太阳》1937年春)诗歌2: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1938年11月17日)任务1:简要表达阅读以上两首诗的感受。

(2分)任务2:我们为什么要读艾青的诗歌?(2分)任务3:在今天,我们要用什么方法阅读现当代诗歌?请做简要推介。

(2分)3.成语积累。

(4分)整体而言,当下中小学劳动教育表现良好,值得肯定。

人类辛勤劳作,除极少数是因为兴趣驱使而对某项工作①(坚持到底,毫不松懈)之外,大多数人是基于压力和责任。

因此,我们的劳动教育应侧重于价值观塑造,主要是让同学们从小了解劳动,参与劳动,进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于②之中,培养责任感,让大家明白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有责任的,从而树立起劳动光荣、自食其力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面对生活③(像刚从梦中醒来。

山西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2篇山西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山西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2篇山西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

山西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2篇山西中考语文试卷试题及答案一、语文积存与综合运用(35分)1.(10分)(1)①征蓬出汉塞②一览众山小③不畏浮云遮望眼④似曾相识燕归来⑤闲来垂钓碧溪上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⑦会挽雕弓如满月⑧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共4分。

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不得分)2.(9分)(1)璀 xin chng (共3分,每空1分)(2)决美绝美 (共2分)(3) 辶深远 (共2分)(4)我们的思想莫非不会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吗? (共2分)3. (4分)(1)《安徒生童话》冰心 (共2分,每空1分)(2)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 爱 (母爱、亲情) (共2分,每空1分) 4.(12分)(1)例如:①徽标由(月亮)、彩云、卷轴、书法等中国元素构成,图案美观,表达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传统诗词文化的宗旨。

②徽标中“中国诗词大会”六个字,大小不一,错落有致,既突出了栏目的主题,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3分。

答对其中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如未能点出“中国诗词大会”这个主题扣1分,语言表述不清晰酌情扣分。

)(2)例如:寻文化基因,赏诗词精华。

(2分)(3)例如: 李静,虽然你这次落选了,但是你经受了熬炼,获得了成长。

不要气馁,你热爱诗词,只要坚持不懈,定会在下次竞赛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分。

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其中称呼、引用适当诗句,各1分)(3) ①应将“开设”一词改为“开展”。

(2分,修改后只要搭配得当即可得分)②应当删去“通过”或“让”。

(1分)二、阅读(55分)【一】 (22分)5.例如:“我”:活泼爱笑(活泼开朗);女代课教师:朴实亲切(温顺和善);男数学教师:不苟言笑(威武古板) (3分,意思对即可)6.不好,(1分)黄裙子和绿帕子分别指代“我”和数学代课教师,文章先写了“我”,再写数学代课教师,文题“黄裙子,绿帕子”的挨次与文章写作挨次相全都,因此不能调换。

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云南省九年级语文中考试题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云南的靓(liàng)丽名片。

巧夺天工的剑川木雕、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流传久远的腾冲皮影戏、跻身国际时装展的楚雄彝族刺绣……它们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印记,城乡皆有传习声,非遗繁花缀(zhuì)云南。

近年来,云南不断发掘出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棕相间(jiān),像极了挂在佤山苍穹(qióng)下的彩虹。

佤族织锦融入了绿水青山、彩霞云霓等元素,以丰富的色彩和纹样形成独竖一帜的风格。

贡山独龙族妇女手工编织而成的独龙毯“约多”,以连续的直线条纹拼接而成,同样色彩绚丽。

编织毯子的独龙族妇女也被称为“织彩虹的人”。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德昂酸茶分饮用茶和食用茶,食用茶是德昂餐1、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靓(liàng)B. 缀(zhuì)C. 间(jiān)D. 穹(qióng)2、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巧夺天工B. 传习C. 独竖一帜D. 绚丽3、文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血液承载不可或缺大放异彩B. 血脉承载不可多得精彩纷呈C. 血液传承不可或缺精彩纷呈D. 血脉传承不可多得大放异彩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风味。

B.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运用传统工艺精心制作,使它具有独特的风味。

C. 芒市德昂族的酸茶,经过传统工艺制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D. 芒市德昂族以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酸茶,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味。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好的劳动教育让人终身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涉世家》(一)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

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8、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1)度(2)亡(3)往往19、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4分)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0、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21、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22、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二)(海南省(09) )、《陈涉世家》、选段。

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1)会.天大雨( ) (2) 今亡.亦死 ( ) (3) 宜多应.( )者 (4) 旦日..,卒中往往语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天下苦秦久矣。

(2)上使外将兵。

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2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三) (09宁波市)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吴广以为然。

1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2分)①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塞翁失马》)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孟子》)2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等死,死国可乎?22.陈胜、吴广为什么要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用简洁的语言回答)(2分)(四) (09四川省内江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10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9.解释下面加点词的词义(5分)广故数言欲亡.尉果笞.广陈胜佐之,并.杀两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从民欲.也10.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2分)(五)(2010年浙江省义乌市)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杀之以应陈涉。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2)将军身被.()坚执锐(3)功宜.()为王(4)诸郡县苦.()秦吏者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18.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六)(2010 绍兴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吴广素.爱人()(2)广故数.言欲亡()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4)从民欲.也()1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士卒多为.用者 / 吴广为.都尉B、广起,夺而.杀尉 / 为坛而.盟C、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D、且.壮士不死即已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分)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5.这段文字中最能凸显陈胜、吴广智谋的两个字是、。

(4分)(七)(2010年江苏省徐州市)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⑴会.天大雨⑵上使外将.兵⑶楚人怜.之⑷皆指目..陈胜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宜.多应者诚宜.开张圣听B.扶苏以数谏故.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卒买鱼烹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⑵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八)(2010年贵州贵阳)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如涉及通假字,必须答出所通的字及意思。

)(4分)①辍耕之.垄上( ) ②扶苏以.数谏故( )③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④固以怪.之矣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23.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

(2分)24.文中“发间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天下苦秦久矣。

”的句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分)(九)(2011天津中考)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9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D、陈胜王.王:称王10、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3分)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11、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十)(2011辽宁大连)阅读选文,完成下列题目。

(6分)吴广素爱人……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吴广素.爱人______ ___ (2)以.激怒其众_________(3)从.民欲也____________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10、“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1分)(十一)(2011山东青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7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6、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2分)。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隆中对》)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陈涉世家》)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2)而戍死者固十六..七.()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1)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

(2)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出师表一、①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1、这段文字选自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③故.五月渡沪()④先帝不以臣..()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卑鄙..臣于草庐之中()..()⑦三顾..()⑥臣本布衣..()⑤深入不毛3、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①六出:_____②东和:_____③收二川:____④七擒:______⑤北拒:______⑥排人阵:____6、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不以臣卑鄙B、以伤先帝之明C、悉以咨之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7、用一个成语概括: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划线语句的内容:______________。

8、“由是感激”中的“是”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9、"此所以报先帝,"中的"此"指代什么?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

10、概括这两段的文字的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段:______________11、作者强调自己本来的志向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③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_______二、(2008年长春市)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问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

(2分。

任选4个作答)(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