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

政治经济学重点,大二必看,考试必备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与经济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
理解现代社会与国际关系至关重要。
作为大二学生,掌握政治经济
学的重点内容将有助于你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
以下是政治经济学
的几个重点领域和概念:
1. 经济体系
- 研究不同经济体系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如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 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的不同模式。
2. 政府与市场
- 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和职能,如监管、税收和财政政策。
- 研究市场的机制和效率,如供求关系和竞争力。
3. 福利经济学
- 理解经济资源的分配和社会福利的优化问题。
- 研究对公共政策的经济评估,如纳税和社会福利计划。
4. 国际经济关系
- 探讨跨国经济活动和国际贸易的原理和影响。
- 理解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5. 经济增长和发展
- 了解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和发展的不同模式。
- 研究贫困、不平等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请注意,以上只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些重点领域和概念,你还应该参考教材和课堂笔记,深入学习每个领域的具体内容和细节。
希望这份文档对你在大二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有所帮助,并且为你的考试备考提供指导。
祝你学业进步!。
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

1.交换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使用价值和价值:一方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在质上各不相同,在量上难以比较;另一方面,商品作为价值,在质上是相同的,在量上是可以比较的,因此,各种不同的商品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交换。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
2.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两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
·具体劳动即从劳动的具体形态考察的劳动。
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
·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抽象形态考察的劳动,即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是同质的、无差别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形成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抽象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二者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关系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还原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
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劳动产品不用来交换,他们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而没有必要将其还原为同一的抽象劳动来计算其劳动量。
·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
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重点辨析题 选择题

《政经辨析题》辨析题1.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所以货币就是资本。
×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有着不同的流通形式和本质的区别。
(1) 流通形式不同。
货币的流通公式是W-G-W;资本的流通公式是G-W-G。
(2)流通的内容不同。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其经济内容是价值量相等、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相交换,即同量异质;资本流通,其经济内容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把商品卖掉,重新换回货币,即同质异量。
(3)流通的目的不同。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目的在于换取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
资本流通,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
(4)流通的限度不同。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流通过程是有限的,商品所有者只要实现了相互间的商品交换,流通过程就结束了。
但资本流通过程却是无限的。
因此,通过两种流通形式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资本流通的完整流通形式是:G—W—G’。
这里G’=G+△G。
△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称为剩余价值(m)。
可见,资本流通的根本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发生了价值增值。
所以,资本就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按照价值规律,商品交换应按其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因而在流通过程中,商品价值量不能变化,不能发生价值增值。
但经过流通过程,资本价值量却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价值增值。
2.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所以它可以离开流通。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在流通中,如果按照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是不能发生价值增殖的;如果按不等价的原则进行交换,同样也不能发生价值增殖,因为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流通中的价值总量并没有增大。
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流通是商品所有者全部相互关系的总和。
资本家必须在流通中购买生产要素,又必须在流通中出售商品。
如果不买也不卖,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马原政治经济学部分考试重点

政治经济学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一、基本内容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意义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5、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二、基本要求1、识记:资本原始积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价格、交换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劳动力和劳动、所有制、所有权、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利润、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价值。
2、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及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点;资本主义所有制及其本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式;资本积累的实质、一般规律和必然结果;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及资本的不同职能;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根本原因以及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
3、应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及在当代的发展;价值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意义;从资本主义积累过程来认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一、基本内容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影响4、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5、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冲突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二、基本要求1、识记:生产集中、垄断、垄断组织、金融资本、垄断利润、垄断价格、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法人资本所有制。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
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
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XXX和XXX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讨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讨对象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考生在学习时应重点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等问题,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生产方式、经济规律等一些基本概念。
并注意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和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2.难点在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准确理解生产关系的内涵和层次性;第二,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中研究生产关系;第三,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这就决定了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阶级性的学科。
另一个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这里也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正确理解经济规律的含义及其客观性质;第二,要了解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殊性;第三,要了解经济规律的类型。
这两个问题贯穿于以下各章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章商品和货币1.考查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商品及商品经济的产生,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价值量的决定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
2.本章的难点是如何理解与把握价值这一核心概念及由这一概念展开的一系列相关内容。
综观本章可以发现,其所有内容都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一概念展开的:第一节分析了价值的本质是什么?价值的量是如何决定和衡量的?而商品价值无论是其质还是其量,都隐藏在商品内部,必须借助于某种外在的东西将其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问题,而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货币的产生过程,于是第二节阐述了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等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归纳一、商品和货币1、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
2、货币: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然结果,货币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资本的生产过程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其生产公式为:资本(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品(增殖了的价值)。
2、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资本家把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不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再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扩大剥削规模的方式积累资本之过程。
其公式为: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用于生产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通常用C:V表示。
其中C代表不变资本,V代表可变资本。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这是因为,资本家为了追逐高额利润,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获取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使预付资本的价值构成发生变化,即把更多的不变资本转化为可变资本。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指在周期性爆发的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但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商品销售困难,出现生产萎缩、市场萎缩、信用破坏等现象;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倒闭,工人失业生活状况恶化。
2、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必然周期性地爆发。
3、凯恩斯革命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萨伊定律”,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
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政经考试题型一、概念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第八章1.垄断价格、垄断利润的来源:①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②非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2.金融资本的概念:银行垄断资本与工业垄断资本融和生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3.生产集中及垄断的形成:垄断形成:自由竞争、生产社会化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形成垄断4.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5.当代金融资本的新特征和新作用:特征:①银行垄断资本的实力进一步加强②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进一步发展③跨国银行大量涌现作用:①通过发放个人贷款,形成了与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②通过金融业务的多样化,使企业加深对银行的依赖③通过为政府提供各种融资便利,界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过程6.垄断高额利润与自由竞争超额利润的区别7.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垄断资本主义刚开始的是实业垄断,比如钢铁、石油、运输等行业,但是随着银行等金融业的发展,人们发现金融本身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金融垄断资本就产生了,并对一些国家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美国这次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造成的重大创伤就是证明,金融业是以实业为基础的,不然金融业会很脆弱,像这次的冰岛,金融业很发达,但是美国金融危机以暴发,冰岛因为没有实业支撑很快就受不了打击,不久国家就破产了,但是美国并没有陷入深渊,就是因为美国由强的实业为支撑,但是金融业对经济的影响巨大,看看美国那些金融巨头吧,把持着美国的经济,叱诧世界,除了问题还得民众为其埋单,就是因为国家不能没有金融垄断资本。
第九章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其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实质、作用、基本形式:特征:①在社会经济中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②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③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具有全面性、稳定性和经常性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有了明确的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实质: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互相结合作用:①满足了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环境和社会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答题
导论
1.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经济规律有哪些类型和特点?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
1.什么是劳动二重性学说?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怎样理解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
3.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4.商品价值量如何决定?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价值量?用这一理论解释东北居民秋天购买冬储菜(萝卜、白菜、土豆、大葱等)现象。
5.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济管理。
6.简述货币的流通规律。
六、计算题
年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本14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亿元,互相抵消的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年平均流通次数为8次,当年发行纸币200亿元。
试计算:
①年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是多少?
②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1.什么是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什么?劳动力商品有何特殊性?
3.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有何不同?货币如何转化为资本?
4.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这种区分有何意义?
5.简述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
6.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7.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报酬,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
8.试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六、计算题
1.吉林省辽源市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9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生产煤1.88吨,每吨煤售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①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2.1936年,天津东亚毛呢有限公司纺织工人的平均工资每天0.40元,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12磅毛线,每磅售价2元,生产12磅毛线原材料价值为19.2元,工具设备磨损费2.4元。
试计算:
①资本家在一个工人身上每天垫支的资本价值是多少?
②一个工人每天创造的新价值是多少?
③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第三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
1.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有哪些?
2.资本积累的原因、实质是什么?
3.资本积累、剩余价值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什么?
4.相对过剩人口有哪些基本形式?
5.简述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和资本有机构成之间的关系。
6.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7.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特点?
8.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9.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六、计算题
1.某资本家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
为50元。
这周按19:1资本有机构成追加资本4万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也提高为19:1。
试计算:
①原来资本更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排挤了多少工人?
②这周增加了就业人口或是减少了就业人口,数量是多少?
2.某资本家用20万元投资办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为4:1,剩余价值率为200%;第二年资本家把第一年的剩余价值一半用于积累,一半用于个人消费。
试计算:
①第一年的商品价值是多少?
②第一年的新价值是多少?
③第二年的投资总额是多少?
第四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1.产业资本循环经过哪几个阶段?产业资本在循环中分别采取哪些职能形态?
2.产业资本循环三种形式统一的条件是什么?
3、简述循环与周转的关系。
4、什么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5、简述固定资本的磨损及其原因。
6.为什么说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不仅是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统一,而且是它的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
7. 试论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异同。
8.试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
六、计算题
1.假定资本家用4万元购买厂房,可用40年,用9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可用10年,用2万元购买小工具,可用4年,用3万元购买原材料,用2万元购买劳动力,流动资本2个月周转一次。
剩余价值率为100%。
试计算:
①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各是多少?
②资本有机构成为多少?
③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④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⑤年剩余价值量是多少?
2.某资本家企业每月需投入2万元的流动资本,其中可变资本占50%,流动资本一年
周转2次,剩余价值率100%。
试计算:
①年剩余价值量与年剩余价值率各是多少?
②如果生产规模不变,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加快,一年周转6次,则一年可节省多少预付流动资本?
③这时年剩余价值率提高到多少?
3.某资本主义企业年产9000件商品。
投资固定资本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资流动资本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100人,人均月工资50元;每件商品社会价值为30元。
试计算:
①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②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
③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某资本家企业年产商品12万件,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10元,预付资本10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占50%,平均使用10年;每月雇佣工人250名,平均月工资为50元,流动资本6个月周转一次。
试计算:
①该企业的年剩余价值量是多少?
②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③年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④预付资本总周转是多少?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什么是单个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二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试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
6.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六、计算题
1.某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
I 4400c+1100v+1100m=6600
II 1600c+800v+800m=3200
已知第一部类的积累率为50%,两大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和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不变,假设资本价值一次全部耗费。
试计算:
①扩大再生产时第二部类的积累率是多少?
②第二年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总额是多少?
2.社会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I24000c+3000v;Ⅱ6000c+1500v。
两大部类c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平均都是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均为100%。
试计算:
①当年两大部类生产产品价值各是多少?
②为实现社会扩大再生产,两大部类积累率均为60%,第一部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11:1,则第二部类追加资本有机构成为多少?
③如果两大部类的剩余价值率不变,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两大部类剩余价值总额为多少?
第六章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试简述成本价格的意义。
2.试简述利润与剩余价值、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3.试简述决定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4.试从利润率公式的分解中论述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5.试论述价值规律与生产价格规律的关系。
6.试论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其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
六、计算题
1.产业资本各部门剩余价值率均为200%,预付资本有机构成情况如下:
②甲部门平均利润是多少?
③乙部门成本价格是多少?
④丙部门生产价格是多少?
2.社会上有甲、乙、丙三个工业生产部门,每个部门的资本总额都是100;剩余价值率都是150%;三个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8:2、7:3;假定三个部门的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相等。
试计算:
①三个部门的利润率各是多少?
②平均利润率是多少?
③甲部门的生产价格是多少?
3.某资本主义企业投资固定资本12万元,使用年限平均为10年;雇佣工人100人,每月平均工资60元,每月消耗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价值为0.4万元;生产周期为3个月,剩余价值率为100%。
试计算:
①商品的成本价格总额是多少?
②剩余价值总额是多少?
③企业的利润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