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南北朝诗歌
南北朝诗歌课件ppt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陶渊明任真自得、耿介狷洁、超凡 脱俗的品格不是以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是以平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他的个 性和他的作品一样,好像上好的佳酿, 淡而醇美。
❖ 陶渊明非常崇尚人的自然淳真的本 性,希望自己的性情能像自然万物自由 生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和郭主簿二首》之一:
❖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 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 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 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 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 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 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 直到去世,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归去来兮辞
❖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 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 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 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 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 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 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 吾生之行休。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民间歌曲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中国诗歌史上又一新的发展。
民歌特点南北朝民歌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一般说来,它篇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
南北朝民歌虽是同一时代的产物。
南北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南北朝时代,也像汉代一样,设有专门的乐府机关,采集诗歌,配合音乐演唱。
这些乐府诗中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文人的作品;其中民歌部分更为新鲜活泼和艺术的魅惑力量。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
清商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通俗乐曲,许多民歌都配合这种音乐演唱。
南朝的清商曲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吴歌和西曲两类,民歌大多都属于这两类。
“吴声歌曲”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地带。
“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等地。
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是商业发达的城市。
因此,南朝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汉乐府所反映的多是乡村生活不同。
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的横吹曲中。
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
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的乐曲,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原因,常适用于作军乐,而被中原文化所吸收。
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

第五章南北朝诗歌永明文学一.永明文学是指上自刘宋泰始二年,下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而以齐永明年间为中心。
二.“永明文学”重文学特质的发扬,重个人情怀的抒发,而且逐渐由情怀抒发转向重娱乐。
同时创造了一种清新的美的理想。
更重要的,是在诗歌形式上的探索。
三.“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度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陶谢:指东晋末宋初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杜甫有“焉得诗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之句,即指此二人。
他们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但陶多写田园,而谢多刻划山水;陶诗语言朴实自然,谢诗则讲究词藻与对偶,崇尚绮丽,风格并不相近。
元嘉三大家: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三位著名的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的并称。
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是谓“宋初三体”,诗风差异明显,共同之点是描写山水,都讲究词藻和对偶。
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
又称新体诗。
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宫体诗: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所形成的一种诗风。
大都描绘闺情声色,清绮靡丽,伤于轻艳,格调不高。
倡导者是梁简文帝萧纲,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其创作风格流丽轻艳、“辑裁巧密”,被称为“徐庾体”。
风气所至,陈时陈后主与江总亦有此类创作。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只收“艳诗”,可说是宫体诗的合集。
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
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
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
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
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哀江南赋:赋篇名。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
南北朝民歌
从东晋灭亡到隋朝统一的100多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代。
南北朝民歌也是人民的口头创作,是汉乐府民歌之后出现的又一批民歌。
南朝民歌大多产生在商业城市,几乎全是情歌,而且多数是从女子的口中唱出的。
《西州曲》是南朝民歌中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女子一年四季对情人的思念。
南朝民歌语言清新自然,诗中喜欢用双关语,显示出了丰富的想像力。
保留到今天的南朝民歌大约有500首。
北朝民歌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人民创
作的。
这些民歌从多方面反映了北方各
民族的社会生活面貌。
由于北朝战争频
繁,因此,民歌中反映战争的作品比较
多。
长篇叙事诗《木兰辞》是北朝民歌
中最杰出的作品。
它歌颂了女英雄木兰
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奋战疆场,杀敌立
功的英雄气概。
这在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首诗深受人民喜爱,木兰从军的故事还被搬上了银幕、舞台,一直流传到今天。
北朝民歌风格豪放,语言朴素,和南朝民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南北朝民歌对后来唐朝的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诗歌

魏晋南北朝诗歌饮酒·其五陶渊明〔魏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魏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魏晋〕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燕歌行二首·其一曹丕〔魏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鹄南翔一作: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
(思断肠一作:多断肠;何为一作:君为)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木兰诗乐府诗集〔南北朝〕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代表作十首

寒鸟依高树,枯林鸣悲风。为欢憔悴尽,那得好颜容?(《子夜四时歌冬歌》)或表现坚贞不渝的爱情,如: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子夜四时歌冬歌》)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华山畿》)或表现对于负心男子的怨恨,如:
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子夜歌》)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吴歌与西曲水乡景物与市井气息女性的吟唱清丽缠绵的情调修辞特点《西洲曲》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和西曲两类。吴歌共326首,西曲共142首。《乐府诗集》卷四十四引《晋书乐志》说:吴歌杂曲,并出江南。东晋已来,稍有增广。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盖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陈,咸都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声歌曲起于此也。又卷四十七引《古今乐录》说:按
现存的吴声歌中,以《子夜歌》(凡42首)、《子夜四时歌》(凡75首)、《华山畿》(凡25首)和《读曲歌》(凡89首)最为重要。吴声歌曲多为女性的吟唱,其内容或表现对于爱情的渴望,如: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或表现既得爱情的欢乐,如: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读曲歌》)
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是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清妙的歌谣随口唱来,不雕饰,不做作,便将内心深处细腻缠绵的情感真切地表现出来。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双关语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同音异字的,如:以藕双关偶,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以碑双关悲,以篱双关离等;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以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匹,以药名或曲名之散双关取散之散,以关门之关双关关念之关,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这些巧妙的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
魏晋南北朝著名诗歌及赏析

1.《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评:本篇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及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在表情达意上独运匠心,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四句一韵,由八韵组成。
前两韵写诗人感叹人生短暂以及求贤不得的忧思。
第三、四、五韵表现了诗人延揽人才,思慕贤士的迫切心情。
第六韵写他亲自到田间慰问将士,表明他对延揽人才的态度。
第七韵借景写情,表明诗人的忧思所在。
第八韵引用典故,进一步表明他要人才贤士向他归心、助他完成大业的态度。
2.《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评:这首四言诗借诗人曹操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后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
诗歌以雄健的比例,生动饱满的描绘了沧海的形象。
大海那吞吐日月的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胸襟的写照。
3.《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南北朝诗歌

三、永明体诗人
1.永明体
《南齐书· 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
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善识声韵, 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 增减,世呼 为“永明体”。 竟陵八友:指永明年间竟陵王萧子良门下的八位著
名文人: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
陆倕,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沈约、谢朓。
1.山水诗兴起于宋初的原因
内因:创作经验的积累
外因:玄学思想的影响 2.谢灵运 其人:出身名门、才华过人、任性狂放、仕途坎坷 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大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
其诗:今存百余首,多作于永嘉元年至十年,主要
写永嘉、会稽、彭蠡之景
谢诗三大特点:
一是精工富艳的风格
二是生动细腻的景物刻划 三是程式化的结构 从陶诗到谢诗的两个艺术转变: 一是从写意到摹象
2.谢朓 其人:对禄位的留恋、对仕途的忧惧,对明帝的感激
张溥:呜呼!康乐、宣城,其死等尔。康乐死于玩世,
怜之者犹比于孔北海,嵇中散。宣城死于畏祸,天下疑其反 复,即与吕布 同类而笑也。 大小谢:是我国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和谢朓的简称, 大谢指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小谢指谢朓,进一步把
山水诗推向成熟,二人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
偷任。”
南北交流的途径:
• 南北书籍的流通
• 南北方使者的互聘 • 双方人才的流转
2.庾信
一生以梁元帝承圣三年出使西魏为界,分前后期。
诗歌集南北朝之大成,今存320首左右。 前期多作于东宫任职期间,以奉合、应制为主,内 容不出花鸟风月,诗风绮丽轻冶;后期遭遇亡国之变, 从宫廷走向现实,主要书写“乡关之思”:亡国之痛与
二是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3.鲍照 其人:才秀人微,史不立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南北朝诗歌
第一节 南朝文学的历史轨迹
一、宋元嘉文学 掀起了山水诗的新潮: 掀起了山水诗的新潮:谢灵运和颜延之 鲍照: 鲍照:乐府诗 二、齐—梁初文学 梁初文学 永明体形成、兴起:沈约、 永明体形成、兴起:沈约、谢朓 三、梁中叶—陈文学 梁中叶 陈文学 宫体诗兴盛:梁简文帝萧纲、 宫体诗兴盛: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 第二节 元嘉诗歌 一、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人们的自然审美观念的变化 、 2、它是文人士大夫山林隐逸的反映 、 3、它是当时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它是当时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 4、它还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还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5、真正直接启迪了山水诗产生,应是魏晋玄学和东晋玄言诗。 、真正直接启迪了山水诗产生,应是魏晋玄学和东晋玄言诗。 6、山水绘画及理论的产生 、
梁中叶—陈文学 第四节 梁中叶 陈文学 一、时间 以梁武帝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萧统逝世、 以梁武帝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萧统逝世、萧纲继太子位为界限 二、宫体诗 题材上:主要是以宫廷生活宫中女性为描写对象。 题材上:主要是以宫廷生活宫中女性为描写对象。 风格上:柔靡缓弱、轻艳。 风格上:柔靡缓弱、轻艳。 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 艺术上: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篇幅体制与永明体相同 第五节 北朝文学 北魏统一前: 一、北魏统一前: 寂寥 二、北魏统一后: 北魏统一后: 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 风格质朴 便于实用
4、艺术风格 、 俊逸豪放, 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第三节 齐—梁初诗歌 梁初诗歌 一、永明体 二、谢眺 生平简介 诗歌:写景大多清丽悠远, 诗歌:写景大多清丽悠远, 格调迷惘、 格调迷惘、忧伤 情景交融 音调流畅和谐,铿锵悦耳。 音调流畅和谐,铿锵悦耳。 三、齐梁诗人集团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梁代萧衍、 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