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一单元 A评估提题 教科版 (无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评估题第一单元(A)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我们观察只有针眼大小的蚜虫,比较合适的工具是倍数比较高的()。
A.电子显微镜B.放大镜C.显微镜D.平面镜2.使用反光镜调光之前,应该先将()转到镜筒下。
A.高倍物镜B.低倍物镜C.中等倍数物镜D.任何一个物镜都可以3.右图是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A.叶表皮气孔B.口腔上皮细胞C.叶绿体D.血液细胞4.我们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观察到叶绿体。
A.植物的叶肉细胞B.植物茎的细胞C.植物根的细胞D.植物果实的细胞5.用下面三个凸透镜观察同一物体,视野范围最小的是()。
D.视野范围相同6.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首先观察到()。
A.细胞B.微生物C.病毒D.细菌7.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雪花晶体形状为()。
8.不同晶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几何外形,食盐的晶体都是()。
A.正方体B.柱状C.圆柱体D.三棱体9.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看到标本位于显微镜视野的左上方,若要把标本移动到显微镜视野的中间,应向()移动装片。
A.右下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上方10.想要观察到水中草履虫,下面寻找的取水点不合理的是()。
A.门口的小池塘B.居民区附近的水沟C.水流很急的小河中D.稻田里11.我们制作的简易显微镜是由两个()按一定的距离组合而成的。
A.凸透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凹透镜12.将字母“d”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
A.bB.dC.pD.q13.在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给洋葱内表皮细胞染色的药品是()。
A.白醋B.稀盐酸C.酒精D.碘酒14.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视野内出现许多黑色圆圈,这可能是()。
A.盖盖玻片方法不规范导致标本内出现气泡B.洋葱表皮细胞撕得太厚C.染色方法不正确D.没有正确使用反光镜调光15.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小明观察到一只外形像草鞋的微生物,它可能是()A.草履虫B.变形虫C.团藻D.鼓藻16.()根据格罗斯泰斯特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答题】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
【答案】细胞【分析】本题考查细胞学说内容。
【解答】在罗伯特·胡克第一个发现“细胞”后,许多学者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植物的茎、芽和果实,以及动物的血液和低等动物等,发现它们都具有胡克所描述的细胞结构。
随着显微镜制造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细胞的研究愈来愈广泛深入,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3.【答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
【答案】气孔【分析】本题考查植物叶表皮的结构。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4.【答题】叶绿体是植物进行()的基本场所。
【答案】光合作用【分析】本题考查叶绿体的作用。
【解答】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
5.【答题】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是一模一样的。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
【解答】动物和植物虽然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但它们的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6.【答题】叶表皮上的气孔也是一种细胞。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气孔。
【解答】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叶表皮上含有气孔。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习题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习题一、填空题1.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_____。
2.蚜虫的繁殖方式很特殊,叫_____________。
3.蝴蝶的翅膀上布满了彩色的_____________,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_____________。
4.苍蝇的_____________由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_____________形的。
5.昆虫头上的____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不同的_____________。
6.大多数昆虫身体较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它的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蚜虫的天敌,_____________是蚜虫的朋友。
8.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_____________组成,这些其实是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在放大镜下观察到蝇的眼是_____________,它是由许多_____________,组成的。
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
10.放大镜和_____________的发明扩展了人类的视野,让人类走进微小世界。
11._____________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_____________的建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2.放大镜是_____________。
镜片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
13.蚂蚁的身体由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蚂蚁头部有一对_____________。
14.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_____________,蚜虫的大小如_____________,蚜虫的天敌是_____________。
15.蝇的眼睛是_____________,由许多_____________组成。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教科版(含解析)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1.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选择题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 显微镜、放大镜B. 放大镜、放大镜C. 显微镜、显微镜D. 放大镜、显微镜2.下面四幅图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基本过程,正确的顺序是( )。
A. ①③④②B. ②④①③C. ②③①④D. ③④②①3.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 )。
①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
③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
④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
⑤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光圈。
A. ③⑤②①④B. ③②⑤④①C. ③②④⑤①D. ③⑤④①②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 )。
A. 相同B. 相反C. 无关5.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的人是()。
A. 罗伯特•胡克B. 列文虎克C. 贝克兰6.如果老师要求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你应该取( )做成玻片。
A. 洋葱叶B. 洋葱根C. 洋葱表皮D. 任意部位7.看图回答问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
A. 细胞核B. 细胞膜C. 液泡D. 细胞质8.()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及像生物细胞那样的精细结构。
A.放大镜B.望远镜C.显微镜二、填空题9.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对观察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制成________,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10.分别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仔细观察洋葱表皮,用________观察时看到的细节更多,看得更清楚。
11.请在下图中填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2.下面是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实验过程,请选择恰当的实验材料填空。
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碘酒吸水纸清水载玻片第一步:先用________把洋葱切开。
第二步: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________滴一滴________。
第三步: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字,用________轻轻撕取中间表皮。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测试卷(含答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小小工程师姓名______ 总分______一、填空题1.电信公司为手机用户搭建的通讯塔是结构。
2.塔台的外形需符合、的特点才更具稳定性。
3.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和人们的相适应。
二、判断题4.高塔不容易倒是因为它的结构是:上面大,下面小;上面重,下面轻。
()5.塔台模型的高度,对于抗风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6.建筑塔台的活动中,在制订标书前,必须明确建造的具体任务和限制条件。
7.一般住房离不开支撑结构、门窗结构。
8.体育教练员使用的塔台,它的设计图纸绘制完成后,就应该建造了。
三、单选题9.建造房屋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而()是整个工程的核心。
A.选址B.设计C.建造D.评估验收10.如图,是____风格的房屋。
()A.傣族竹楼B.江苏民居C.北京四合院11.某小组在建设塔台时,发现塔台有点倾斜,他们应该_______。
A.仔细寻找倾斜原因,再针对性地改进B.重新搭建一座新的塔台C.在底座下垫点纸片12.如图为北京鸟巢,它的外部建筑结构属于_______。
A.钢结构B.钢筋混凝土结构C.砖木结构13.住房结构分为客厅、厨房、卧室等,这是按照________分类。
A.材料B.功能C.结构构件组成方式14.在塔台竞标书中最重要的两项标准是项目成本和什么?()A.项目所在位置B.项目安全性C.项目所用材料D.项目竣工时间四、综合题15.(四)工程设计下学期要举行校园运动会,学校想利用暑假时间在操场建造一个塔台。
要求高1.5米,带有护栏的台面不小于1平方米,方便体育老师站在塔台上指挥队员训练,且成本不超过5000元。
学校发布了征集令,最终以竞标的形式确定建塔资格。
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此次竞标……(1)下列属于本次校园塔台建设中的限制条件是()(多选)A.塔台高度B.塔台形状C.站立面积D.建造材料E.建造成本(2)塔台的建造需经历以下步骤,请填写正确的排列序号①制作一个模型②明确要解决的问题③实施建设④进行设计⑤测试模型,评估改进(3)有三组同学率先展示了塔台模型,以下是学校对三个小组塔台的评价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B)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C)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A)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 C )就是它的触角。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目标测试题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目标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如图所示为蟋蟀的耳朵,根据放大倍数判断观察者所用的工具最有能的是( )A.高倍显微镜B.放大镜C.电子显微镜D.肉眼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
A.目镜B.物镜C.载物台D.通光孔3.下列物质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A.花岗岩B.松树C.蜗牛D.苹果4.第一个发现细胞并加以命名的科学家是( )。
A.巴斯德B.罗伯特·胡克C.列文虎克D.伽利略5.长时间没有更换,鱼缸里的水会变绿是因为()。
A.鱼排泄物过多形成B.鱼食里的添加剂污染了水C.水中绿色藻类植物大量繁殖D.鱼缸的玻璃长时间没有清理,变脏了6.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时,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圆,最有可能是()。
A.没有染色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C.显微镜没有正确调焦D.气泡太多7.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中的很多固体都是晶体B.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C.晶体都是矿物D.晶体大小不一8.下列各种物体不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A.盛满水烧杯B.小草上的露珠C.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瓶底D.窗户上的碎玻璃9.放大镜下昆虫的触角是多种多样,玲玲发现天牛的触角是鞭状,下列属于天牛触角的是()。
10.若要使位于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是()。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11.自然界中的很多( )物质都是晶体。
A.液体B.气体C.固体D.固体、液体和气体12.科学家在观察SARS病毒时使用的是()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13.玲玲在一个透明的纸上写了一个“上”字,将这个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所观察到的图像是()。
14.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常常加一些脱脂棉纤维,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将不同的微生物隔开B.吸除多余的水分C.减慢微生物的行动速度D.给微生物提供合适的环境15.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观察到的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选择题1.下图选用了600倍的物镜,右图可能是选用了()的物镜观察到的图像。
A.20倍B.60倍C.200倍2.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物体作用的是()。
A.装满水的圆底烧瓶 B.草尖上的露珠C.方形透明花瓶3.在载玻片上看到的图像是“d”,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看到的图像是()。
A.b B.d C.P4.在显微镜下观察蝴蝶彩色的翅膀其实是()组成的。
A.彩色的小鳞片B.彩色的触角C.彩色的颗粒5.比较放大镜和近视镜,我发现,它们的区别在于()。
A.镜片形状、大小B.放大镜中间凸起四周薄C.近视镜中间凸起四周薄二、填空题6.使用显微镜时,要睁开,用看目镜进行观察,协助记录(填“左眼”或“右眼”或“双眼”)。
7.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边缘,目前它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8.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正确步骤是:安放→→上片→→观察。
9.放大镜的特点是,它的放大倍数跟镜片的(直径/凸度)有关。
三、判断题10.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只能通过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小的生物的运动。
( )11.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不仅物体被放大了,观察的范围也扩大了。
( )1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就越少。
( )13.蘑菇和木耳是我们肉眼能看到的,所以它们不是微生物。
( ) 14.光学显微镜下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型冠状病毒。
( )四、综合题15.下表为显微镜操作方法,请按正确的步骤排序。
操作方法安放16.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带领我们进入奇妙的微观世界。
(1)将玻片标本放好后,需要调节,降低镜筒。
这时眼睛应该注视,以免压破标本。
(填序号)(2)显微镜的目镜标有“10×”,物镜上标有“5×”,则这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倍。
(3)在观察细胞时,发现它在视野的右下方,我们应该向移动标本。
拔高特训17.制作玻片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10分)
1、放大镜能把物体的()放大,能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之处,
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
白糖、()等。
3、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如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
4、科学研究发现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
5、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
6、如果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上分别标着12.5×,40×,那么物体图像将被放大()。
7、随着观察()的不断发展,现在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细胞上有许多(),那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
器官。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物品中,没有放大能力的是()。
A、老花镜
B、一滴水珠
C、近视镜
2、凸透镜是( )、透明的镜片。
A、中间厚边缘薄
B、中间薄边缘厚
C、一样厚
3、()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
B、动力学
C、仿生学
4、蟋蟀的耳朵在( )。
A、头部
B、足的内侧
C、腹部
5、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 倍。
A、200
B、2000
C、200万
6、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
向( ) 。
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 B 、C、
、8、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 ) 。
A、越大
B、越小
C、不一定
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 ( )。
A、越大
B、不变
C、越小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圆柱形和球形的器皿装水后也有放大功能。
…………………………()
2、在放大镜发明之前,人们只能依靠感觉器官来观察世界。
…………()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的缘故。
……………………………()
5、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
……………………………………()
6、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
7、我们一般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减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晶体。
…………()
8、蝴蝶的翅膀上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
9、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里面没有微生物。
……()
10、碱面是粉末状的,它不属于晶体物质。
………………………………()
四、连线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将下列昆虫与它的触角类型连起来。
蚕蛾羽状
蝴蝶棒状
天牛丝状
蚂蚁鞭状
蝗虫膝状
2、将下列人物同他的成就连起来。
培根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
列文虎克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罗伯特.胡克制成最早可以放大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把下列水中微生物的图片和名称连起来。
变形虫
草履虫
鼓藻
船形硅藻
五、科学探究。
(共38分)
1、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
(10分)
2、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7分)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调节粗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
注意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一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在平整的桌面上。
()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距载物台大约2—3厘米。
将要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并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3、小明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内表皮细胞时,就碰到2个难题,请你帮他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
(8分)
(1)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错误:。
改正:。
(2)标本片已经放在载物台上,可从目镜里却只能看到亮圈,却看不到洋葱内表皮的细胞。
错误:。
改正:。
4、我们曾经制作过洋葱内表皮细胞的切片标本,请完成下面题目。
(13分)
(1)将材料与相应的作用连起来:
镊子放置切片标本
滴管夹取实验材料
载玻片吸取少量液体
培养皿盛放多余的洋葱片
烧杯盛放液体
碘酒染色
裁纸刀吸取多余的水分
吸水纸切割洋葱
(2)利用以上材料,将洋葱内表皮细胞标本的制作过程写下来:
制作步骤:
①
②
③
④
⑤
可参考的句子(请自行调整先后顺序,写到上面空格内):
●用盖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注意不要有气泡
●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
●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用刀片在洋葱内表面轻轻划一个“#”字,用镊子取下洋葱表皮
●用滴管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