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3 方法精讲-判断4 甘琳(笔记)(2020国考笔试线上系统特训小班-1期)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一笔“算”出笔画数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图形推理:一笔“算”出笔画数对于行测考试中的图形推理题型,有些同学可能已经采取了“放弃治疗”的态度,具体表现就是在做题时盯着题目看,到底选哪个呢?随缘吧!于是随便勾一个。
至于对不对?看命吧!但是其实有很多图形推理的题目考查的都是一些常见的规律,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练掌握这些常见规律并结合题目特点进行运用。
在这些常见规律中,有一个规律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高,但是大家又很容易遗忘,那就是一笔画&多笔画的问题,也就是看一幅图能否不重复、不间断地一笔描出来,如果能,那就是一笔画图形;如果不能,那就是多笔画图形。
但是拿到一幅图的时候我们如何去判断它是不是一笔画图形呢?有些同学可能认为,直接画一画就行了,能画出来就是,画不出来就不是。
但这样解题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是占用的时间较多;第二是如果画不出来的话又会陷入纠结“到底是它本来就不是一笔画图形,还是其实它是一笔画但我自己没有找到一笔画出来的方法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奇点”,从而把线的问题转化为点的问题,然后直接“计算”出笔画数,判断起来更快、更准确。
那么今天玉溪中公教育专家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种方法!一、方法透析1. 奇点的含义:如果从一个点出发的线条数为奇数,我们就称这个点为“奇点”。
这里需要理解:“出发”不等于“经过”,“出发”是指每次都以该点为出发点开始数,如图1所示,从标红点出发的线条有5条,5是奇数,所以该红点是奇点;“线条数”包括直线数和曲线数,如图2所示,从标红点出发的线条有3条,3是奇数,所以该红点是奇点。
2. 判断笔画数我们需要做的是判断图形中的所有点是不是奇点,最后根据奇点的个数判断笔画数,判断方式如下:一笔画图形:奇点数为0或2多笔画图形:最少笔画数=奇点数÷2二、注意事项掌握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尝试判断下列图4是几笔画图形。
同学们看到图4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整幅图总共就1个交点,那当然只有一个奇点了。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强化练习-判断 (笔记)

强化练习-判断3主讲教师:魏倩授课时间:2019.07.11粉笔公考·官方微信强化练习-判断3(笔记)课程内容:1.翻译推理(8道)2.类比推理(27道)【注意】1.本节课讲解强化练习3的内容,重点强化2个题型(翻译推理、类比推理)。
2.翻译推理:第一次接触翻译推理的同学可能会感觉翻译推理较难,但翻译题都是套路题,只要掌握理论课上讲解的知识均能在考场上拿到分数。
3.类比推理:一般会给出2-3个词,题干较短但一做就错,因为命题人常在题干中挖“坑”,稍不留心就容易掉“坑”。
翻译推理题目特征:1.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题干或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解题思维:先翻译后推理【注意】翻译推理:1.识别题型:(1)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
(2)题干或选项出现明显的逻辑关联词(如果……那么……、只有……才……)。
2.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
翻译推理题只需记住翻译规则、推理规则。
翻译规则一:前推后如果……那么……、一定、就、都翻译规则二:后→前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1.除非A,否则B;除非A否则不B:B→A除非A否则B:-B→A2.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翻译规则三:且关系:两者同时成立,缺一不可或关系:两者至少一个成立要么……要么……:只有一个成立【注意】翻译推理:1.翻译规则一:前→后。
题干出现“如果……那么……、一定、就、都”。
2.翻译规则二:后→前。
题干出现“只有……才……、不……不……、除非……否则不……”。
(1)“除非A,否则不B”翻译为“B→A”,“除非A,否则B”中少了一个“不”,需再添加2个“不”,即“除非A,否则(不不)B”,翻译为“-B→A”。
(2)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
比如题干为“想上岸,刷题是必不可少的”,“刷题”是必不可少的,需放在箭头后。
3.翻译规则三:(1)且关系:两者同时成立,缺一不可。
比如题干为“我要带你去东京和巴黎”,“东京”和“巴黎”都要去。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技巧(1)完整篇.doc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技巧(一)谈及常识判断部分的做题技巧,确实是有一些的,但是使用这些技巧必须建立在全面用心准备过的基础上,以及确实缺乏题目中所给的知识,只能靠蒙,但是又想提高正确率的时候。
凡事真的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能有充足的时间多看看、多记记的时候一定要去付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的有其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篇就让我们从真题中来找找做题技巧--求同存异。
例1: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实行宪法宣誓的人员不包括( )A.各级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B.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C.党的机关、政协机关、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等机关的工作人员D.各级人大及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选举或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解析:本道题选C。
这是2016年的真题。
这道题目如果知道的话选答案很快,但是如果要靠蒙的话就是很明显的用求同存异法来做的,大家可以看到ABCD四个选项中ABD的表述很像,都有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等字眼,只有C选项很特别,而这里题目要求选出不包括的选项,那从表述上看,只有C最特别,就选C了。
再根据一些词语确定一下,C里面表述有民主党派等,明显跟其他几个选项中的工作人员含义不一样,所以可以毫不犹豫地选择C。
例2:下列某食品厂相关的做法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是( )A.该厂无需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付费B.该厂退休职工有权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行为C.该厂配备了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D.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到该厂采集样品无需支付费用解析:此题选择D。
这也是2016年的真题。
题目问的又是不符合的一项,也就是最特别的一项,我们可以来看,ABC三个选项都是表述的该场怎么怎么样,只有D选项换了个表述,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选D。
再来比较实际内容,AD选项都提到无需付费问题,那我们来斟酌一下两个无需,一个是安全风险评估,是相关部门应做的,是不该付费啊。
另一个是采集样品无需付费,意味着可以随便采集,那这个样品万一十分贵重十分稀有呢?那不是采集几次厂家就亏本了,所以肯定不可行啊,加上表述的不同,基本上能确定是选D了。
公务员逻辑判断笔记

第一章图形推理排除两个选项后,剩下两个选项比较一位置规律元素组成相同1.平移方向上下,左右,对角线,顺逆时针(绕圈),元素位置互换常见步数恒定,递增(等差)位置重合绝大多数元素组成相同第一个图形包含所有元素第一个图中不会有重合循环反弹循环(到头后重新开始)反弹(到头后弹回)九宫格或十六宫格平移元素出现在最外圈以外地方,优先考虑直线平移平移元素只在最外圈出现,优先考虑最外圈绕圈两者都无规律,考虑内外圈分别绕圈2.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常见角度45°,90°,180°(左右变,上下变)线条数量多时,题干中两两相邻比较3.翻转左右翻转图形沿竖轴对称左右变,上下不变上下翻转图形沿横轴对称上下变,左右不变九宫格最中间图形明显区别于其他图形“米”字形推理按行或列,每行/列图形变化后得到中间图形简单旋转和翻转无法找到规律并且每幅图中的元素呈环形排布,可以考虑画时针法二样式规律元素组成相似1.加减同异从选项挑差异线条入手相加,相减,求同,求异图形特征:线条重复出现注意外框全部保留,只有内部线条求异形式加减同异+位置规律热门考点2.样式遍历缺啥补啥图形特征:各图形组成相似,但某些元素或特征不止一次出现在各图形中命题思路:元素数量遍历,元素位置遍历外框形状遍历,内部线条/阴影/空白/图形遍历3.黑白运算从选项挑差异色块入手,边找边验证图形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不同区域“黑白”不同,且黑块数量不成规律解题技巧:按照对应位置进行“黑白”相加运算,将所得规律应用于所求图形黑+白≠白+黑三属性规律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字母、数字尤其爱考属性规律1.对称性轴对称“等腰”图形,箭头图数量,方向题干图形和两个以上选项图形是轴对称时,考虑数量和方向(旋转角度)重合对称轴与图形红部分线条重合新考点,和原图有规律各图形分开看分别对称对称轴之间有规律中心对称S Z N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包含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H O2.曲直性题干由全曲/全直/曲直图形构成位置分区看曲直上曲下直,内曲外直,左曲右直3.开闭性题干图形右全开放图或全封闭图构成完整图形留了小开口,可以考虑开闭性四特殊规律1.功能元素黑点,白点,箭头,小图形等标记作用的图形点交点曲直,直直,曲曲线直线/曲线,最长线/最短线角直角/锐角/钝角,最大角/最小角面重合面/非重合面,最大面/最小面,直线面/曲线面/直曲面,面的形状每幅图都有两个功能元素时,注意两个功能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者功能元素连线和图形之间的关系2.图形间关系所有图形都包含阴影时,阴影很有可能是考点相离相压相交交于面相交面形状,面积交于点相交点位置上下左右内外交于边边数量,边样式(长短,部分or整体,曲直),边位置五数量规律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且无属性规律,数量规律明显1.点交点,顶点,切点不考虑端点特征图①线条和线条交叉明显②乱糟糟一团线③相切较多细化考点①曲直交点出现数点特征图,但整体数点无规律,且存在曲直相交,考虑数曲直交点直直,曲曲,曲直分开数之间和差是否存在规律②内外交点出现数点特征图,但整体数点无规律,且存在明显框架图形,考虑数内、外、框上交点2.线一般考察数直线、曲线和笔画特征图①直线数多边形图形或单一曲线②曲线数曲线图形(全曲线图,圆,弧)一笔画①线条之间全部连通②奇点数为0或者2特征图:五角星,日,田,圆和圆相交与相切,多端点3.面封闭空间窟窿居多优先数面特征图①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②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中留空白区域细化考点①面的形状出现数面特征图,但整体数面无规律②特殊面最大面,最小面,相交面特殊面中心对称/轴对称等③直线面,曲线面,曲直面4.素多个独立小图形①元素种类不考虑大小,只考虑颜色和形状②元素数量③部分数生活化图形,黑色粗线条图形i,j在按数量和种类数时,通常算1个,按部分数数时,通常算2个经常考察相邻两幅图有唯一共同元素元素个数和种类都相同时,考虑相同元素位置关系出现独立小元素,个数和种类都无规律,尝试数同种元素个数,并单独列出只包含2~3种元素,且单纯元素个数或种类不成规律,考虑元素间换算关系5.角只考虑内角图形外夹角及图形外角不算特征图①图形中出现扇形,改造图,折线图②图形中出现直角,优先关注直角六空间重构1.注意事项①注意折向平面图为纸盒的外表面②利用相对关系和相邻关系排除错误选项所有方法都是用来排除错误选项的2.判断方法①相对面一组相对面出现2个的选项排除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的面,“z”字两端的面②相邻面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不变构成直角的两个边是同一条边方法1:看相对位置图形指向明显方法2:画边法排除错误相邻关系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描边排除题干与选项对应面不一致的③公共点三个面相邻,公共点不变第二章类比推理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与题干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注意比较思维,所有选项看完填空题快速做题技巧,前后词性对应不确定时只看一个词,反推注意常识积累一语义关系1.近义、反义关系近义关系: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反义关系:词语意义相反或对立常见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词性,词语结构2.比喻义,象征义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一种事物,或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3.字词拆分成语已被拆分两组词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相同的单字重复出现,看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二逻辑关系1.全同关系词语意义完全相同2.包容关系种属关系:A是B 常见二级辨析:特指和泛指组成关系:A组成B 常见二级辨析:主次关系3.并列关系要求两者是同一层面矛盾关系:非此即彼反对关系:存在第三种情况常见二级辨析:功能是否相同范畴对应(中国/外国,人造物/自然物,古/今,政府/社会,……)4.交叉关系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类事物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5.对应关系配套使用物品与原材料物品与工艺:物理/化学变化属性:必然/或然属性物品与功能:主要/次要功能依据时间顺序:主体是否一致题干出现2~3个行为时,常考行为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因果/方式目的:常与成语拆分结合考三语法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主宾关系考虑词性,顺序造句子技巧:造简单句,能不加字就不加字,能少加字就少加字加字尽量加一样的第三章定义判断注意多种关键词的相结合考点解题思路:1.看清提问方式先圈出来2.识别有效信息关键词,关键句3.逐一分析选项采用比较思维排除,对比择优所有选项都要看一关键词之主客体1.主客体错误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2.不是每一题一定都有主体和客体,但是出现了要重点看3.范围越小,越明确的主客体,越容易成为考点优先进行选项对比二关键词之引导词通过、利用、以、达到、因为、由于、导致、从而、引发、使得、当……时近年对“结果”类考察较频繁“效应题”可尝试寻找原因和结果,再对比选项故事略读,先去定位直接概括性表述现在含义的句子方式和目的经常搭配出现高频考点三拆分定义词四包含定义的句子优先看其他内容先略读,纠结于选项时,才需要回看其他内容五补充说明定义所在句子不好理解时,可重点关注后面的补充说明部分①即,也就是说,意思是,换言之,包括②括号,破折号,冒号③分类说明定义呈现两个分类,且以“此外”引出第二种分类时,选项常常考第二种六多定义问谁优先看谁选项纠结时,再去找其他定义做对比七同构选项大多用于“不属于”的提问特征:选项意思相近,结构相似思路:如果出现同构选项,直接排除用法:题干读不懂第四章逻辑判断一翻译推理从确定信息开始推理,排除法做题题目特征: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1.翻译规则之“前推后”典型逻辑词:如果/假如/一旦/若……那么(就)……若……则……只要……就……所有/凡是/任何/每一个……都……为了……一定…………是……的充分条件……就/则/都/一定……2.翻译规则之“后推前”典型逻辑词:只有……才……不……不…………才……除非……否则不…………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不必可少/先决/必要假设的条件除非A否则B=-B→A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3.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A→B=-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4.推理规则之“传递规则”A→B,B→C=A→B→C5.“且”和“或”A且B:二者同时成立“且”“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A且B→A;A且B→B同义关联词:并列关系并且/且/和/都/既……又……递进关系甚至/而且/还转折关系但是/然而/却标点符号“,”“、”“;”A或B:二者至少成立一个考到了一定会考查否一推一A→A或B;B→A或B;-A→B;-B→A同义关联词:……或者/或……;或者……或者……;……和……至少一个要么……要么……:二者只有一个成立A→-B;B→-A6.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A且B)→-A或-B;-(A或B)→-A且-B7.“有的”不能用逆否等价规则3种可能①只有1个满足②有一部分满足③全部满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同义关联词:有,有些,一些,某些,有一些有的A是B:有的A→B有的A不是B:有的A→-B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有的不是B的是A所有A是B=有的A是B8.“并非”否定后面所有内容同义关联词:否,不,……是错的出现并非,必然变可能,有的换所有,且或互换,谓语动词最后否9.推理方式之推理结构相似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中的推理形式/结构与题干中的推理形式/结构相同重结构,轻内容→字母代入来做题逻辑一致是前提,句式相同更优选不考虑推理是否合理二 组合排列 两组及以上对象,要求寻找对象之间关系1.排除法,代入法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快速找到“谁是谁”,快速确定“谁不是谁”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优先代能推出更多信息的选项 ①题干条件确定,优先使用排除法,题干条件不确定,优先使用代入法②设问中有“可能”“不可能”,考虑代入③设问中有“补充以下哪项条件可以推出”,考虑代入 优先选择代入涉及题干信息的选项2.最大信息化以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为推理起点3.辅助工具符号:>,=,< 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 “最大”和“最小”往往是破题点 列表格:对象和信息较多时 列表之后,优先填入确定信息插空法:同行(列)排列 记住一共有几个人,已经排了几个人根据题干信息,考虑插空情况4.特殊提醒:材料题与非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一致通过材料直接推出来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于所有题目三 逻辑论证论点论据论证−−→−1.论证的基础知识论点:观点,态度,结论 一定有论据:证明观点正确的条件 原因,例子,数据,实验,调查内容等 可能有由于,因为,鉴于,根据选项代入后和题干条件均不矛盾选项代入后和题干某一条件矛盾2.找论点①关键词:因此,所以,认为,由此推出/可知,据此可知/认为,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②首尾句原则结合提问方式:问啥找啥下定义,提问题,说现象,“但”之前的都可以略读或不读文段结构为先推出一个事实,再去探寻这个事实产生的原因,那么此时“原因”为该论证的论点3.解题步骤①看清提问:削弱/加强,能/不能,加强/削弱谁的观点②读题干:找出论点和论据根据提问方式和题干特征,找准关键信息③预设方式:根据论点和论据的特征,预设答案形式④对比选项:带着预设确定答案识别常见错误选项,比较选项强弱力度,择优选择4.削弱题型①力度:否定论点>拆桥>否定论据因果倒置>他因削弱②题型特征: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反驳/削弱/否定/反对上述论断的是?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③否定论点力度最强,最常考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文段特征:文段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文段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解题步骤:找出论点想出与论点相反意思的表述寻找对应选项类比力度非常弱,一般不选出现“副作用”一般都不选,属于无关选项论点中的“迅速”“很快”“短时间内”“几十年内”的削弱→永远不会/在这个时间内不会论点有明显好坏倾向时,可用倾向性做题论点为A→B,选削弱时,选A且-B(矛盾命题)-A且B不能选(易错项)④拆桥力度仅次于削弱论点选项特征:没有否定论点的选项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题型特征: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不一致出现两个没有明显相关的概念出现一个整体和一个部分的概念论据是调查或实验数据,且没有直接否论点选项提问方式:削弱论证优先考虑拆桥论点是一个比例,论据指出现了分子或分母其中一方时,通过补充另外一方进行削弱或加强论点为某物质好,论据为该物质中的某些元素时,拆桥为这些元素占比较小,少量的它们没有用⑤否定论据题型特征:题干存在论据并且在找不到削弱论点和拆桥的情况下,考虑削弱论据题干中有“双方互怼”,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结论是“权威”对过去或未来推测或者建议(建议/应该)时,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选项特征: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⑥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因果倒置削弱力度大于单纯的否定论据题型特征:论点具有因果关系……是……的原因……导致/使得/有助于…………增加/降低/加强/减轻……给出一个已知问题或现象,论点是讨论其产生的原因选项特征:因果倒置将论点中的因果关系顺序颠倒他因削弱在原来原因1的基础上,增加另一个原因2,削弱的是原来原因的重要性或唯一性同一主体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的原因支持方:一是二的原因;反对方:一不是二的原因,三是二的原因削弱反对方:一是三的原因从而推出一也是二的原因他因选项和无关选项的区别看论点主体是否一致看是否为论点原因之外的其他原因5.加强题型①力度:搭桥=必要条件>原因解释>举例子②题型特征: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上述论断的是?③搭桥力度最强题型特征: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没有明显相关的两个概念一个整体和一个部分的概念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支持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选项特征: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找论点→找论据→对比选项类比力度非常弱,一般不选多个选项需要翻译,且既有论点关键词,又有论据关键词考搭桥方向论据→论点论据A→B,论点A→C 搭桥B→C论据A→B,论点C→B 搭桥C→A④补充论据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提问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题干中只有论点,或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必要条件没有搭桥项,选择表达“论点或论据可以实现,可以被利用”的选项论点为做法两件事时间高度重合不代表两者有关系选项常设坑(有没有和多少,治疗和预防)不是同一个概念论据是两组对比试验,必要条件为两组试验只能有唯一相同点或不同点论点是比例,论据只涉及其中一项,必要条件为补充另外一项论点中“迅速”“很快”“短时间内”“几十年内”的加强在这个时间内可以甚至更快解释: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举例: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在因果论证中,如果论据是一个因与果并存的例子,常见加强方式解释因果成立原因对比举例6.原因解释①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矛盾?②解题思路:找现象或矛盾转折词(但是,然而)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③经典题型:不升反降不仅要解释“不升”,更重要的是解释“反降”不降反升不仅要解释“不降”,更重要的是解释“反升”7.错误选项①无关选项你②不明确选项③对策类选项④论点里有比较关系,选项只提到其中一方。
2020国考笔试专项点拨-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讲义+笔记) (2)

【名师专项点拨-判断】定义判断+类比推理 2(讲义)1.(2019 青海)理想∶打算A.计算∶算计B.品德∶道德C.人杰∶人才D.空闲∶无聊2.(2019 黑龙江)荷花对于()相当于()对于地瓜A.荷叶红薯B.池塘土地C.莲藕中药D.芙蕖甘薯3.(2015 吉林)胎生动物∶蝴蝶A.男教师∶女青年B.实数∶正数C.哺乳动物∶鸭嘴兽D.文科∶化学4.(2019 黑龙江)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振动A.花瓣∶花蕊∶牵牛花B.食肉动物∶食草动物∶动物C.投资者∶经营者∶市场主体D.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5.(2019 浙江)书信∶短信∶微信A.电灯∶电视∶电脑B.扇子∶电风扇∶空调C.凉菜∶热菜∶主食D.传呼机∶电话∶手机6.(2019 山东)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A.散文∶诗歌∶小说B.历史片∶战争片∶科幻片C.休眠火山∶死火山∶活火山D.晴天∶雨天∶雪天7.(2019 山东)感冒药∶中药∶西药A.果汁∶冷饮∶热饮B.标枪∶田赛∶径赛C.城墙∶古建筑∶西方建筑D.学士∶硕士∶博士8.(2018 广西)收集素材∶编辑整理∶出版发行A.需求调研∶软件开发∶交付使用B.突发险情∶山体滑坡∶紧急救援C.购买车票∶行李安检∶预付票款D.网络搜索∶实地考察∶商家发货9.(2019 事业单位)水滴∶石穿A.千军∶万马B.掩耳∶盗铃C.买椟∶还珠D.唇亡∶齿寒10.(2019 江苏)头∶包工头A.眉∶柳叶眉B.肚∶将军肚C.腰∶小蛮腰D.手∶操盘手11.(2019 河北)鸡蛋∶蛋糕A.铅芯∶铅笔B.水泥∶水泥路C.鞋子∶鞋带D.榆钱∶榆钱饼1.(2018 国考)人耳对一个声音的感受性会因另一个声音的存在而发生改变。
一个声音能被人耳听到的最低值会因另一声音的出现而提高,这种现象就是听觉掩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听觉掩蔽的是:A.吵闹的课间,老师得大声说话,同学们才能听到B.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会觉得听到的音量逐渐变小C.人类无法听到蝙蝠等动物发出来的超声波D.安静的房间内,我们能够听到闹钟“滴答”的声音2.异株克生是指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信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加以排除的现象。
2020国考行测技巧:定义判断之核心成分分析法

2020国考行测技巧:定义判断之核心成分分析法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有一种常见题型,那就是定义判断,主要考察知识的广度,会涉猎很多的学科专业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文学等。
很多同学在做题时感觉到头疼,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1.看不懂题干解释。
2.看懂但抓不住解释要点。
3.没有关注问法。
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谈谈定义判断来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在做题时需要注意四大点:首先要看清问法,注意问法中的肯定与否定词语。
其次对于自己熟悉的定义可适当加入经验和常识辅助判断或拆分定义反向锁定核心成分。
再次针对题干要素解释明确的定义要提取要点匹配选项。
最后如果解释中有多项列举内容,可通过列举项排除答案。
今天主要浅谈第三大点。
下面来看一道例题:甜柠檬效应就是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就百般提高现已实现目标的价值,从而达到心理平衡、心安理得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甜柠檬效应的是:A.根据教练估计,小张需要减肥到60千克才能达到他想要的健身效果,但小张在减到63千克时就放弃了,因为他觉得自己足够健美了B.小明本来想买笔记本电脑,却在导购员的劝说下买了平板电脑,使用后他很满意,并向朋友推荐C.小文的数学成绩又让他的辅导老师失望了,老师最后只能用“比上一次,还是有进步的”来安慰自己D.这几周,小红为自己的销售业绩不断下滑而苦恼,但当她知道自己仍是销售状元时,变得安心多了【中公解析】正确答案为:C。
首先分析题干定义解释,解释中相关核心成分表达的十分明显,我们可以查找出来。
“个体在追求预期目标失败时”这是条件,“为了冲淡自己内心的不安”这是目的,“提高实现目标的价值”这是手段,“达到心理平衡”这是结果。
接下来逐个分析选项找到最一致的。
A项,小张减到63千克放弃,因为自己觉得足够健美,这并没有出现内心不安,不符合排除。
B项,小明在导购员劝说下由电脑改为平板电脑,但同样没有体现出内心不安,不符合排除。
2019.08.02 方法精讲-判断3 甘琳 (笔记)(2020国考笔试线上系统特训小班-1期)

方法精讲-判断3主讲教师:甘琳授课时间:2019.08.02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判断3【注意】课前答疑:1.成直角的两条边是一条公共边。
2.空间重构出现多对相同的面一般辨别不出来,一般看唯一的面/其它的面(不是“双胞胎”的面),注意看大图形和小图形的形状是否一样。
3.每个学习阶段接受程度不一样,现在觉得题很难,等复习几个月或者冲刺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非常简单,甚至心态会变为一节课时间越长越好,可以接受更多的东西,小白可能觉得接受不过来,一定要学着适应。
4.类比题目比较有意思,刚接触会觉得难,等接触多了会觉得很有意思并不太难。
5.我们的课程由方法精讲、强化练习以及套题练习的阶段组成。
6.每节课2.5-3小时,干货满满,线下方法精讲一天吸收的内容更多,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才能出成绩。
本节课和下节课都是2.5小时的课程,会相对轻松一些。
7.一定要学会用老师讲解的做题方法,做题的时候不可以用感觉做题,一定要按照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题型、特征等,多用几遍该方法后就会把老师讲解的做题的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一定要多练习,多套用老师讲解的思路。
8.素数量的题目先考虑元素种类或者元素数量都可以。
9.做图推题,一定要看特征,特征最重要,根据特征匹配考点。
可以根据考频去列举考点和图形,或者根据图形思考其“队友”。
10.图推题先考虑属性,再考虑数量。
11.做任何题型时要保持平静、冷静的心态做题,习惯了在考场上才能冷静。
12.做行测题的顺序可以按照个人的习惯来安排。
13.判断40道题建议用时40分钟,包括涂卡的时间。
14.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思维,学会用老师讲解的思维解题,建议像老师讲解一样,将题目像老师一样讲解一遍。
15.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专项刷题。
第二章类比推理题目要求: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常见题型:1.两词型——A∶B2.三词型——A∶B∶C3.填空型——A 对于()相当于()对于 B【注意】类比推理:1.提问方式: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2019.09.11 真题实战-判断(笔记)(2020国考笔试线上系统特训小班-1期(1班))

真题实战-判断1主讲教师:涂杨授课时间:2019.09.11粉笔公考·官方微信真题实战-判断1(笔记)【注意】1.在真题课之前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方法精讲课和强化练习课。
方法精讲课是建立判断知识框架、打基础的课程,帮助大家了解判断的题型和解题思路;强化课程在方法精讲课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明确了偏难的题目如何考。
2.从今天开始的三次真题课很重要,前面所有的内容都是为真题做准备的,学习真题才能了解考试内容、重点、难点、设置考点的方式、出题的“小心思”等,因此真题课是提高分数必不可少的阶段。
3.真题课要求:课前要预习,提前知道自己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课上带着问题听课,会更有针对性,有疑问的部分可以敲在公屏上,老师会进行解释。
国考判断考情概述一、题量二、题型图形(10道)、定义(10道)、类比(10道)、逻辑(10道)【注意】考情概述:1.近五年(2015-2019年)国考题都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副省级的题量比地市级多5道,均为数量题目,因此判断题量在两套卷子中是一样的。
2.2015、2016年副省级和地市级的判断部分题目相同,顺序不同;2017-2019年地市级判断部分多了“一拖五”材料题,难度更大,且考地市级的同学更多,因此课堂上讲解地市级卷子。
【注意】2017年国考(地市级)判断推理正确率:1.定义、类比的正确率较高,超过70%,因此对自己的要求也应当在70%以上,比如做10道题,要对7道以上。
2.图形相对较难,正确率只有63.80%,老师稍后会进行具体讲解。
3.逻辑判断的正确率很低,只有56.75%,是因为2017年首次出现了“一拖五”题目,且56.75%是目前题库的正确率,刚考完的时候正确率更低。
4.总体平均正确率为65.91%,同学们的正确率要在这之上,至少要达到70%,即40道判断题目要做对28道以上。
图形推理图形——考场思维特征图——定考点——选答案【注意】图形推理:1.难度在于识别考点,如果知道考点(比如知道这道题考数笔画),则很容易做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精讲-判断4主讲教师:甘琳授课时间:2019.08.03粉笔公考·官方微信方法精讲-判断4(笔记)【注意】课前答疑:1.“空姐”是一种职业,“空姐”和“女士”是种属关系。
关键要确定好两个词的关系,通不通顺是其次。
2.“西装”包含“上衣”和“裤子”,“裤子”中除了西裤,还有其他裤子,所以题目默认“西装”和“裤子”是交叉关系。
3.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比如“我爱你”,“我”是动作的发出者,即主语。
4.语义关系例3:A项“安分守己”指老实、本分,反义词是到处作妖、为非作歹,而不是“好高骛远”,二者不是反义词。
5.可以造句为“调查是调研”,但明显不对,不能用“是”造句,二者是组成关系。
6.“冬装”和“T恤”没有关系。
“冬装”和“夏装”是并列关系。
“T恤”是“夏装”的一种。
7.可以参加模考,观察自己是否有一步一步的提高。
8.可以说“古典音乐”是“音乐”的一种,所以“古典音乐”和“音乐”是种属关系。
9.类比会考查较多常识,平时要多积累常识,包含数学、物理方面的常识。
10.每个人行测考60分的情况不一样,有人因为基础不牢,有人因为太粗心。
11.“管中窥豹”是贬义词,通过小管看豹子无法看全面。
没有必要纠结感情色彩,命题人会考查“虎头蛇尾、大义凛然”等有明显感情色彩的成语,不会考查太偏的词语。
类比题主要看词和词之间的关系。
12.可以现在开始刷题,刚学完有巩固的作用,之后刷题有复习、保持手感的作用。
13.“马放南山”指没有战争,是褒义词。
14.因果关系目前没有考查过二级辨析。
以上节课讲解的二级辨析那一页为准。
15.拿到类比题,要首先考虑一级辨析语义关系,选不出唯一答案再看二级辨析。
16.现在模考的岗位可以随便选,因为国考职位表还没出来。
国考分为副省级和地市级,要具体看报考岗位。
17.类比题目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近反义关系,但感情色彩不太一样,每个词语都有侧重点。
18.《方法精讲课》比较基础,后期有拔高,会安排做专项练习题。
要巩固复习这两天老师讲解的基础知识,可以通过听课和刷题巩固。
19.很多同学容易学完就忘,所以要多复习,温故而知新。
第三章定义判断考点一:快速识别有效信息【例1】(2018辽宁)异株克生是指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信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加以排除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异株克生的是:A.黑核桃的叶子含有胡桃醌,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B.农民喷洒除草剂,结果把周围的稻苗也给杀死了C.苹果和梨能从果实、枝叶中游离出气态乙烯,造成周围植物枯萎、提早落叶D.松树根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抑制桦树的生长【解析】1.选择“不属于异株克生”的选项,画“×”,将符合定义的选项排除。
定义关键词:(1)主体: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2)客体:抑制其他植物。
A项:“胡桃醌”是植物产生的,且“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与题干主体、客体符合,排除。
B项:“除草剂”是农民购买的,不是植物产生的,与题干主体不一致,当选。
C项:“生态乙烯”是植物产生的,“造成周围植物枯萎、提早落叶”属于抑制其他植物,与题干主体、客体符合,排除。
D项:“松树根分泌的一种激素”是植物产生的,“抑制桦树”属于抑制其他生物,与题干主体、客体符合,排除。
【选B】【例2】(2015河北选调)社会融入是指那些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融入的是:A.余秀华克服脑瘫带来的身体不便,无视村里人的歧视,最终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成功B.小王出狱后饱受歧视,最终以善良、坚忍改变了大家的看法,获得人们的尊重C.小刘从银行辞职后,开了一家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积累的资源,公司发展迅速D.徐先生为圆大学梦,在65岁时不顾他人看法,备战高考,最终考入某大学【解析】2.选择“不属于社会融入”的选项,选非题,将符合定义的选项排除。
定义关键词:(1)主体:植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个体或群体;(2)客体: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虽然出现“的”,但没说明白,这里不太会挖“坑”;(3)反思性、持续性互动。
A项:“脑瘫”属于弱势群体,“无视村里人的歧视”说明与其他人有互动,排除。
B项:“出狱”“歧视”说明属于弱势群体,后来用行动证明自己说明有互动,符合定义,排除。
C项:“辞职”并不是失业,自己开公司说明有钱、有想法、有资源,不是弱势群体,和题干主体违背,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65岁”“他人看法”属于弱势群体,别人歧视,但证明自己属于有互动,符合定义,排除。
【选C】【注意】出现限定词“的”,要重点看。
【例3】(2019江苏)社会性处罚:指存在失信行为的人员所受到的与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下列属于社会性处罚的是:A.以“站不起来”为理由强占他人座位的高铁“霸座男”,当场受到了乘警的严肃批评,下车后被移送公安机关接受治安处罚。
这一事件曝光后,当事人的恶劣行为又遭到了全国网民的一致谴责B.由于数据造假,某教授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被撤稿。
在网民的谴责声中,该教授又被撤销了基于该论文所获得的绩效奖励、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誉称号、社会兼职C.春节前夕,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部分包工头,被有关部门和各种媒体曝光,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
根据银行、保险、铁路等部门的规定,这些违规者申请信用卡、购买保险以及动车和高铁票时都将受到限制D.长江沿岸的一家化工企业,多次不顾禁令向长江偷偷排污,最近被省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吊销了企业生产执照,它的上级主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也都受到了严厉的处罚【解析】3.选择“属于社会性处罚”的选项。
定义关键词:(1)主体:存在失信行为的人员;(2)客体:自身失信行为没有直接关联的来自其他部门的限制和处罚。
“的”前面的词修饰限制和处罚,均说明限制和处罚与失信行为本身没有关系、差异很大,题干的意思是有个人有失信行为,遭受了与行为没有关系的惩罚,比如我偷了小红家树上的苹果,被其他邻居打了,我感觉很无厘头。
A项:“高铁‘霸座男’”扰乱公共秩序,应该被乘警和公安机关管理,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撤稿”说明论文之前在这个期刊被接纳、发表,数据造假之后在哪里发表的就在哪里撤稿,都和这个行为有关,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应该由劳动保障局管理,“银行、保险、铁路等部门”和该行为无关,符合定义,保留。
D项:“有关部门”说明惩罚和行为有关,题干主体是“失信行为的人员”,选项主体是“企业”,不符合定义,排除。
【选C】常考主客体:1.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国务院…街道办/乡镇政府、公安等)2.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地方人大3.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4.事业单位:科研所、公办学校、广播新闻出版、医院等5.社会组织:商会(浙商会)、协会(消费者协会)特别注意主客体中有“的”!【注意】常考主客体:1.行政机关:各级政府(国务院…街道办/乡镇政府、公安等)。
2.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地方人大。
3.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
公安局、派出所是行政机关。
4.事业单位:科研所、公办学校、广播新闻出版、医院等。
5.社会组织:商会(浙商会)、协会(消费者协会)。
【例4】(2018北京)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进行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电信诈骗的是:A.王某在网上发起新房团购,承诺一千元定金可抵五万元房款,顾客缴纳定金之后才发现该楼盘已售罄,王某也消失了B.李某盗用正在出差的张先生的微信头像,冒充张先生给张太太发微信说遇到事故,骗走两万元C.张某谎称自己患上不治之症,伪造诊断书、编造假故事放在网上,通过众筹募集到三万元医药费D.李老太太打电话找保洁,家政公司派来的保洁员王某忽悠李老太太从王某丈夫的店里购买了数千元保健品【解析】4.选择“不属于电信诈骗”的选项,画“×”。
定义关键词:(1)主体:犯罪分子;(2)“通过”引导方式: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发布虚假信息,设置骗局;(3)目的:远程、非接触式诈骗,打款或转账,非法侵占他人财物。
A项:楼盘已售完王某还发起团购,属于诈骗,“在网上”符合题干方式,且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物,符合定义,排除。
B项:“骗走两万元”说明骗钱,“微信”需要用网络,方式、目的均符合,排除。
C项:“伪造诊断书,编造假故事放在网上”符合方式,“三万元医药费”归张某所有,符合骗钱的目的,符合定义,排除。
D项:不确定王某通过什么方式忽悠李老太太,且不是非法侵占财务,“购买”说明李老太太给钱,王某丈夫给商品,是等价交易,不明确是否符合目的,当选。
【选D】【例5】(2018云南)生物识别技术,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静脉、人脸、虹膜、指纹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最可能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是:A.受害者在旁听了嫌疑人的数码电话录音后,确定了他就是当时的袭击者B.警方在犯罪现场找到一张外卖送货小票,通过查询网上外卖订购系统信息,锁定了几个犯罪嫌疑人C.某涉密场所设置了严格的门禁,人们只有在密码输入正确且在电阻屏上手写出具有进入权限的工作人员姓名后才能进入D.某公司为考核员工出勤情况,引进了指纹打卡机,员工上班时必须输入指纹报到【解析】5.选择“最可能运用了生物识别技术”的选项。
“通过”引导方式,这句话有各种高科技,不易读明白,命题人出任何题目都是给大众看的,并不是谁懂这句话就让谁当公务员,若在定义题有看不懂的话,不用纠结,命题人不会在这里挖“坑”,因为不考查专业知识,重点看其他内容。
定义关键词:(1)“利用”也引导方式: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如指静脉、人脸、虹膜、指纹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括号是为了让大家理解,这里容易挖“坑”;(2)目的:个人身份的鉴定,比如在中国,通过身份证来区分是谁,身份证是对个人身份的鉴定。
A项:仅知道嫌疑人是袭击者,但不知道嫌疑人到底是谁(张三、李四、王五、赵六),不符合目的,排除。
B项:“几个犯罪嫌疑人”说明没有个人身份的鉴定,不符合目的,排除。
C项:说明这个门只要写对了名字都可以,比如客户端,写助教名字就可以进入,但并没有根据笔记判断是谁,不符合方式,排除。
D项:现在身份证也要录指纹,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录指纹老板就知道谁来了、谁没来、谁迟到、谁早退,方式、目的均正确,“指纹”符合生理特征,符合定义,当选。
【选D】【例6】(2014国考)角色混同指的是将自己所具有的不同角色相混淆,而发生的导致背离角色期待和角色规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