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的作用

合集下载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

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1.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修辞⼿法是为提⾼表达效果,⽤于各种⽂章或应⽤⽂的写作的语⾔表达⽅法的集合。

这是店铺为⼤家带来的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希望能帮助到⼤家。

常见的修辞⼿法及作⽤常见的修辞⼿法及作⽤1⽐喻作⽤:(1)能将要表达的内容说明得⽣动、形象、具体、逼真 (2)能给⼈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拟⼈作⽤:能使事物⼈格化,⽣动、形象。

3夸张作⽤:(1)揭⽰事物的本质,烘托⽓氛,增加语⾔感染⼒。

(2)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增加语⾔的⽣动性。

4排⽐作⽤:(1)加强语⾔⽓势⼀⽓呵成。

(2)使富有节奏感。

(3)增强⽂章的说服⼒和感染⼒。

5对⽐作⽤:(1)能使语⾔⾊彩鲜明。

(2)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作⽤:(1)形式整齐匀称、声韵和谐。

(2)意义简练、醒⽬。

(3)对⽐鲜明。

7反复作⽤:(1)强调思想内容。

(2)突出思想感情。

(3)描写事物情态。

(4)摹写声⾳和颜⾊。

8反问作⽤:(1)加强语⽓。

(2)增强语⾔⼒量。

(3)激发了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9设问作⽤:(1)标题与开头⽤设问,能启发读者深思。

帮助读者领会⽂章的主题。

(2)段与段之间使⽤设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

(3)结尾处⽤设问,既可点明主旨,⼜能增加回味。

10引⽤作⽤:(1)使论据确凿、充分、有⼒。

(2)增强说服⼒,富有启发性。

(3)语⾔精炼,含蓄典雅。

其他优秀的⽐喻句1、那雪,就如⽩⽟,铺满了⼤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原始森林就像是⼀个性格粗犷骠悍的⼭野⼤汉。

3、⼈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4、美丽的彩虹就像⼀座七彩的桥⼀样⾼挂在⾬后的天空。

5、蒲公英的朵朵黄花开得绚丽烂漫——⼩巧,娇嫩,好像是⼀些雏鸡,它们扑动着,欢笑着,显得那么亲切可爱。

6、弯弯的⽉亮像1条⼩船挂在夜空中。

7、⼏次渗地⾬下过,⽟⽶苗像⽓吹似的长起来,没多久,⼀年⼀度的青纱帐⼜出现了。

qq个性签名8、这⼏天的天⽓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割⼀样9、⽥垄⾥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像是在翘⾸苦盼着下⾬。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用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拟物: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加生动。

3、夸张: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4、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6、设问: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7、反问: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使印象更深刻。

8、双关: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9、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0、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11、对比:①定义: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②作用:能把好坏、善恶、美丑等对立面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③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宽恕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憎恨别人是一件痛苦的事。

12、衬托:突出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桃花潭水的深衬托友情深。

)13、引用: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练,含蓄典雅。

例: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4、反语(就是说反话,使用同本语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例:妈妈这般疼我、爱我,我还天天跟她斗嘴,我真是太孝顺了。

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关于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就是打比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极其相似, 就可以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比喻。 判断: 1、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大江之上。√ 2、降落伞像一朵朵彩云在天空飘荡。√ 3、老李壮得像一头牛。√
4、我好像听到楼下有人喊我。 ×
5、我和爸爸长得很像。×
6、儿童是祖国的花朵。√
2、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3、 吴国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很有才干的诸葛亮。 4、 银色的雪光照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5、 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6、 时光老人给我们的礼物是珍贵的。
六、双重否定:就是否定两次,即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 起强调作用。比如:
1、我不得不承认那个本是我的。“不得不”就是双重否定 (这句话的原意为:我承认那个本是我的。 ) 2、他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做的 。 (意思是:他承认是他做的。)
3、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不能说不是真理。
(意思是:不劳动,连棵花草也都养不活,这是真理。)
练习: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互换
1、这件事你不可能不知道。 2、好好学习不可能不取得好成绩。 3、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爸爸不得不参加。 4、认真学习,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5、他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大家都佩服他。 6、能考取一所名校,这肯定是他的愿望。 7、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8、爸爸的表演很精彩。
⑩他不但改正错误,而且接受了大家的批评。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是凡含有赞赏、嘉许、褒扬、喜爱、尊崇、美好、 吉祥等感情色彩意义上的词。 如:慷慨激昂 、鞠躬尽瘁、从容不迫、雄姿英发 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 词。贬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带上褒义。 如:见利忘义、一臭万年、鼠目寸光、狼子野心 中性词:是不带褒义和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根据语言表 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 如:念念不忘 、无奇不有、 无声无息 、 一碧万顷 例如:骄傲的贬褒用法 褒义用法:小明去市里参加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我真为 他骄傲! 贬义用法:小红期末考试得了98分,就骄傲的不得了。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表达方式的技巧,在谈论话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它们,以更生动、有力、深入的方式传达信息。

以下是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比喻是将一个比较成分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相比较的修辞手法。

在比喻中,常用一个物体来代表另一个物体,这使得听众更容易理解讲话者所进行的比较。

比喻还有助于让听众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因为它可以用图像性的语言来传递信息。

2. 比拟比喻有时会给听众留下模糊的印象,比拟可以弥补它的不足。

比拟的作用是通过类比不同的事物来解释某一概念。

使用比拟时需要注意事物的相似性,以确保它们在要传达的信息方面有足够的联系。

3. 比较比较涉及到将不同物品的特点进行对比。

它的作用是凸显相似点与差异点,使得听众能够更清晰地理解所传达的信息。

比较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在不使用过度修饰或复杂语句的情况下传达信息。

4. 对称对称是指重复或对称使用词语或短语的修辞手法。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强调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或想法,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对称的重要性在于它有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让听众更容易理解所说的话。

5. 联想联想是指利用类似乎物的形象来诱使听众有更深刻的理解。

联想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其中最显著的是可以增加听众的记忆力和提高他们对重要信息的理解。

6. 借喻借喻是指在表达中使用动词或名词来传达某种概念或思想。

借喻的作用在于使听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所说的话,并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概念。

7. 排比排比是指在连续的语言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来表达相似的想法。

排比的作用是使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可以强调表达的重点。

8. 修辞问答修辞问答是指在语言中提出问题并直接回答。

修辞问答的作用在于使听众专注于讲话者所讲的话,并且可以增加听众在话题上的思考。

9. 夸张夸张是指增加或减少某个事物的状况。

夸张的作用在于让听众更加引人注目,并加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

10. 双关语双关语指的是有多个意义的语言。

双关语的作用是让语言变得有趣并产生反讽的效果,它可以使听众理解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

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修辞的作用是什么

修辞手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提高句子的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利用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2、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作用: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感情。

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人对事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作用: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共鸣。

4、对偶: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的两个句子,或短语。

作用:整齐匀称,凝炼集中,概括力强。

5、排比: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

作用:增强气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

6、用典:诗文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

作用:丰富而含蓄地表达内容和思想。

7、反语:适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句子表达本意。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8、反诘:是反问句中的一种,这种反问句包含着答案,即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了,不用再说答案了。

作用:语气更加强烈,更使印象深刻。

9、设问:正面问,自问自答。

作用:起到提醒注意,引导思考。

10、反复: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11、层递:三项或三项以上,不受语言格式的限制,而在内容上有等次性,或递升,或递降。

作用:层层推进,逻辑性强。

修辞的作用

修辞的作用

比喻的作用⒈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⒉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

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⒊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对偶的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的修辞法。

对偶句是由对偶组成的句子。

对偶的句式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於记诵。

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联,很多就是很好的对偶。

严式对偶的要求极严,上下两句对应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调平仄相对、不能有相同的字。

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送友人》李白在严式的对偶中,上下句双数的字(第二、四、六......字) 平仄须不同(平仄相对)。

如:青山横北郭平仄白水绕东城仄平「山」对「水」是「平对仄」;「北」对「东」是「仄对平」。

宽式对偶只要达到上述部份要求便可。

如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荀子.解蔽二十一》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种类: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称的对偶形式。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相反的对偶形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上下句的意思具有承接、因果、递进、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1严式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不能成分对句子)、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

如1、2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的作用
+事物+特征。

+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修辞的作用
+事物+特征。

+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修辞的作用
+事物+特征。

+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修辞的作用
+事物+特征。

+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