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六年级知识点
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数的认识:认识1-10的数字及其书写形式。
2.数的比较:通过大小比较,认识大小关系,如大于、小于等。
3.数的顺序:数数并认识数的排列顺序,如升序、降序等。
4.加法:通过物体相加、图形相加等方式,学习1-10的加法运算。
5.减法:通过物体相减、图形相减等方式,学习1-10的减法运算。
6.几何图形: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线段、直线、射线、点、面等。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进制:学习十进制的认识,如百位、十位、个位等。
2.加法和减法运算:通过十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一定的计算能力。
3.数量关系:学习相等的概念,如多少个物体相等,多少个物体与多个物体相等等。
4.时钟和日历:认识时钟和日历,学习时间的概念,如小时、分钟、年、月、日等。
5.分数:了解基本分数概念,如半、四分之一等。
6.长度、重量和容量:认识和估算常见的长度、重量和容量单位。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乘法和除法:学习十以内的乘法和除法运算,如2乘以3等于6,6除以3等于2等。
2.数的积和商:懂得乘法和除法运算的结果称为积和商,如2乘以3的积是6,6除以3的商是23.数量的增减:学习一定范围内数的增减规律,如30减去20等于10,20加上30等于50等。
4.近似计算:通过估算的方法,进行近似计算。
5.几何形状的分类:学习识别和分类几何形状,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6.三角形:学习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1.数的读法:学习大数的读法和记数法,如百、千、万等。
2.分数和小数:学习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和换算,如1/2等于0.5等。
3.运算问题: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三角形和四边形: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如等边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等。
5.数据统计与分析:学习如何统计和分析数据,如制表、图表等。
6.简便计算:学习一些简便计算的方法,如乘法口诀、几何公式等。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1.分数的进一与退一:学会将分数进一和退一,如2/5进一等于3/5等。
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数的认识:数的读写、数的概念、数的比较大小。
2.加法和减法:加减法的概念与运算、加法口算和减法口算。
3.数的合并与拆分:数的合并和数的拆分。
4.数量的意义:数量的概念、数量的认识、数量的表示。
5.时间:时间的概念、日常时间的认识与表示。
6.金钱:金钱的概念、小额货币的认识与表示。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加法和减法:两位数加减法、进位和退位运算。
2.数的认识和扩展: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大小。
3.乘法和除法:乘法口诀表、简单的乘除法运算。
4.长度和重量:长度的认识与表示、重量的认识与表示。
5.时钟和日历:时钟的概念与表示、日历的概念与表示。
6.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基本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与表示、三维图形(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认识与表示。
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加法和减法:三位数加减法、进位和退位运算。
2.乘法和除法:两位数乘法、除法口算。
3.数的认识和扩展: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大小。
4.分数:分数的概念与表示。
5.长度和重量:长度的认识与表示、重量的认识与表示。
6.时钟和日历:时钟的概念与表示、日历的概念与表示。
7.二维图形和三维图形:基本二维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与表示、三维图形(立方体、球体、圆柱体、圆锥体)的认识与表示。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1.加法和减法:四位数加减法、进位和退位运算。
2.乘法和除法:三位数乘法、除法口算。
3.分数:分数的概念与表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小数:小数的概念与表示、小数与分数的转化。
5.长度和重量:长度的认识与表示、重量的认识与表示。
6.时钟和日历:时钟的概念与表示、日历的概念与表示。
7.平面和空间几何: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表示、三维图形的认识与表示。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1.加法和减法:五位数加减法、进位和退位运算。
2.乘法和除法:四位数乘法、除法口算。
3.分数:分数的概念与表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概述一、一年级数学知识点1. 数的认识- 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 了解自然数的基本概念2. 加法与减法- 掌握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3. 简单的几何图形- 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 - 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数、角数4. 初步的测量概念- 了解长度、重量和容量的基本概念- 学习使用尺子、天平和量杯进行简单测量5.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方法- 初步了解数据的分类和整理二、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 进阶的数的认识- 认识100-1000之间的数字- 学习倍数和因数的基本概念2. 乘法与除法- 掌握表内乘法和除法-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3. 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 认识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图形- 学习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4. 时间和金钱的认识- 学习读时钟和日历- 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货币计算5. 数据的进一步处理- 学习制作简单的图表,如条形图和饼图 - 理解数据的平均值和中位数的概念三、三年级数学知识点1. 大数的认识和运算- 认识四位数和五位数- 学习简单的大数加减法2.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 熟练掌握1-9的乘法表- 学习简单的乘法分配律3. 分数的初步认识- 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4.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分类-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 了解不同图形的分类方法5. 应用题的解答技巧- 学习解决简单的数学应用题- 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四、四年级数学知识点1. 多位数的乘除法- 学习多位数乘以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乘法 - 掌握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2. 分数的加减法- 学习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理解分数单位的概念3. 小数的初步认识- 了解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小数与整数的相互转换4. 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学习计算矩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 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5. 时间的计算- 学习时间的加减法- 了解时间的计量单位和时间的推算五、五年级数学知识点1. 分数的乘除法- 学习分数乘以整数和分数的乘法- 掌握分数除以整数和分数的除法2. 小数的四则运算- 学习小数的加减乘除- 理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则3. 比例和百分数- 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学习百分数的读法、写法和计算4. 几何图形的变换- 学习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 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5. 复杂应用题的解答- 学习解决多步骤的数学应用题-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六年级数学知识点1. 比例和比例关系- 学习比例的计算和应用- 理解比例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复杂的分数运算- 学习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掌握分数的化简和比较3. 代数初步- 了解字母表示数的概念- 学习简单的代数式和方程4. 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 学习计算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 了解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5. 统计和概率- 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初步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以上是一至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概述,每个年级的知识点都建立在前一年级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和拓展。
1年级到六年级知识点总结

1年级到六年级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到六年级知识点总结一、数学知识点总结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接触到了各种数学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1. 数字和运算- 掌握自然数的认识和顺序;- 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 学会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几何- 学习平面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掌握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了解简单的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和翻转。
3. 数据与图表- 学会观察、统计和整理数据;- 理解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的表示方法;- 能够从图表中读取相关信息。
4. 时间和日历- 认识钟表和日历的基本使用;- 学会读取时间和日期;- 理解一天的划分和季节的变化。
二、语文知识点总结语文是学生们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以下是一年级到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的总结:1. 字的认识- 学会认识和书写常见的汉字;- 熟悉常用汉字的笔画和结构。
2. 词语的理解- 学习认识和理解常见词语的意思;- 了解词语之间的搭配和概念关系。
3. 句子的构成- 学会认识和运用基本句型,如陈述句、疑问句和祈使句;- 熟练使用标点符号。
4. 课文阅读- 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细节;- 学会根据课文回答问题和进行简单的判断。
三、科学知识点总结科学教育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的总结:1. 生物知识- 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 理解生物的生命周期。
2. 物质与能量- 认识常见物质的属性和变化规律;- 学习简单的能量转化过程。
3. 地球与宇宙-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 学习有关天文学的基本知识,如星座和季节的变化。
4. 科学实验-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安全知识;-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总结: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习中,数学、语文和科学是最为关键的学科,上述提到的知识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到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到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字音与字形知识1. 汉字的基本结构:汉字由笔画组成,包括横、竖、撇、捺、点等基本笔画。
2. 汉字的读音:汉字的读音分为声调、音节和声母韵母等组成。
3. 汉字的拼音:拼音是指通过罗马字母来表示汉字的读音,拼音有声母、韵母和声调等部分。
4. 汉字的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可以用来查找字典中的汉字。
5. 汉字的偏旁:偏旁是指汉字左右两侧、上下两部分的构成成分。
二、词语运用与句型积累1. 词语辨析:学习词语的意思、用法,掌握词语的正误搭配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
2. 词语造句:根据语境和要求,灵活运用词语造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句型转换: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词语的位置等方式,转换不同类型的句子。
4. 词语联想:通过词语的联系,进行联想和拓展,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阅读理解与篇章写作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故事等文本材料,理解其中的意思、细节和主旨。
2. 理解推理: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3. 写作表达:通过写作,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
四、修辞与修辞手法1. 修辞的概念:修辞是指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法,使文章或句子达到一种修饰、夸张或感染的效果。
2. 修辞手法分类: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不同的修辞手法。
3. 修辞手法运用:通过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分辨并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五、古诗文欣赏与背诵1. 古诗文的鉴赏:欣赏古代的人物、景色、情感等所描绘出的美好意境。
2. 古诗文的背诵:通过背诵古诗文,培养语感,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写作规范和修辞技巧1. 语言规范:准确、简洁、得体的表达,注意语法和标点等基本规范。
2. 写作准确性:注意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连贯性,表达清晰、明确。
3. 修辞的运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表现力。
以上是一到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的总结。
一年级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一到六年级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数和数的运算一概念(一)整数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 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
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

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概述一、汉语拼音1. 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正确发音。
2. 拼音的组合规则,如连读、变调。
3. 通过拼音辅助认字和学习普通话。
二、汉字1. 基本笔画的认识和书写。
2. 常用汉字的识记与书写。
3. 汉字的基本构造,如单一结构、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等。
4. 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三、词语1. 词语的意义、用法和词性。
2. 词语的构成,如合成词、派生词。
3. 近义词、反义词的识别与应用。
4. 成语的学习与运用。
四、句子1. 句子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2. 句子的类型,如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3. 句子的结构,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4. 句子的时态、语态、语气。
五、阅读理解1. 文章的主旨大意。
2. 段落的结构和层次。
3. 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手法。
4. 推理判断和信息筛选。
六、写作1. 写作的基本要素,如选材、构思、组织。
2. 写作的基本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
3. 文章的结构安排,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
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得体性。
七、古诗文1. 古诗文的基本知识,如诗的类型、诗的格律。
2. 古诗文的鉴赏,如意象、修辞、韵律。
3. 重要古诗文的背诵与理解。
八、语言运用1. 日常交际用语的正确使用。
2. 公共场合的语言表达和沟通技巧。
3. 语言的创新与表达,如修辞手法的运用。
九、文化常识1. 传统文化知识,如节日、习俗、历史故事。
2. 汉字文化圈的相关知识。
3. 基本的文化礼仪和行为规范。
十、综合实践1. 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2. 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3. 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
以上是一至六年级语文知识点的概述,每个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练习来巩固和深化。
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小学一到六年级知识点汇总

6、前后矛盾。
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与“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7、重复啰嗦。
如:他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功课最好的学生。
“成绩最优秀”和“功课最好”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8、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2)他(一边)听音乐,(一边)画画。
3)(因为)今天是六一节,(所以)不用上学。
4)武松(不但)勇敢,(而且)非常机智。
5)小明(不仅)学习刻苦,(还)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6)(只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人,(才)能取得非凡的成功。
7)(只要)你肯去钻研,(就)一定能克服这个困难。
8)(无论)刮风下雨,我(都)按时到校。
3)、用分析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思想。如《麻雀》一课,母雀为了护子,挺身而出准备与猎狗搏斗。这体现了老麻雀的爱子精神。
4)、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来概括思想。如《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中心,要从指导员的身上去分析,从中体会他关心下一代及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3、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部分列举)
1)、课文写了()表达了()。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如:(近义)“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反义)“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四、词的感情色彩
褒义词:形容好的,如“顽强”;
贬义词:形容不好的,如“顽固”;
2、按地点变换分段。
3、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4、按事物的内容性质分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 识 点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第五单元
小数的乘除法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单位进率换算方 3、商不变规律 4、积不变规律: 5、小数乘除法的性质 6、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8、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要用“进一” 法、“去尾” 法取近似值,而不能用“四 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9、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 10、乘、除法运算律和运算性质 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1. 统计表(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2. 条形统计图(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
知 识 点
1、数位顺序 2、万以内的数的读写 4、比较数的大小 7、几个数字组数 2、相邻位数间的进率 4、认识算盘上的数 6、万以内数的近似数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
知 识 点
1、长度单位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5、实物的测量方法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4、长度单位的加减或比较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会运用加或减去解决实际问题
1、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3、解决问题的步骤
第二单元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知 识 点
1、认识多边形 3、七巧板 2、认识平时四边形
第三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知 识 点
1、乘法的含义 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与实际意义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7、几和几相加和几个几相加的区别 2、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6、看图计算 8、一个乘法算式的两个意义
第四单元、第六单元
知 识 点
100 以内加法和减法(一) (二)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 4、解决问题
第五单元 认识人民币
知 识 点
1、认识各种人民币 2、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3、元角分减的换算 4、元角分的加减法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知 识 点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六单元 表内除法(二)
知 识 点
1、平均分的含义 3、除法算式的读法 5、用乘法口诀求商 7、自主提问并解决问题 2、除法的两种含义 4、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6、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8、除法算式的意义
第五单元 米和厘米
知 识 点
1、常见的长度单位 3、米和厘米的关系 5、会填合适的单位 2、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4、线段及其特点,画法,测量
第二单元 知 识 点
1、认识千克、克
千克和克
2、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第三单元 知 识 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
2、周长的含义 4、用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1、长方形和正方形 3、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一位数
知 识 点
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被整除)的笔算方法 4、除法的验算 5、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6、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7、 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2、什么是旋转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2、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6、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8、1 减去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
1、认识几分之一 3、分数的读写方法 5、认识几分之几 7、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1、口算、估算方法: 3、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不同的分类标准统计的结果也不同 3、整理数据时应注意的事项
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知 识 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整十、整百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2、求一个数的几倍 3、求一个数十另一个数的几倍 4、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5、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6、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7、乘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乘法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 识 点 1、通过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进行分析。 2、步骤
第六单元
知 识 点
可能性
1、 “一定” 、 “可能” 、 “不可能”可以用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七单元
知 识 点
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1、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2、 如果在一个混合运算的算中有两个或多个小括号的运算 3、 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4、同级的运算,哪个在前就先算哪一个。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 掌握调查、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会用表格的形式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2、 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 3、 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灵活运用不同方法给数据排序和分析。
四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知 识 点
1、 容量的含义 2、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3、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
升和毫升
第二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知 识 点
1、分数乘法算式的意义: 3、分数与分数相乘: 五、倒数的认识 2、分数与整数相乘: 4、 、分数连乘: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知 识 点
1、 从不同的面观察图形 2、从一个点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四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知 识 点
1、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3、求平均数的方法
知 识 点
1、认识钟面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 5、计算量段时间之间的时间方法 2、认识整时方法 4、记录时间的两种方法 6、比较时间
第三单元 认识方向
知 识 点
1、认识东南西北 2、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 3、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4、会看简单示意图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6、利用实物判辨方向
第七单元
知 识 点
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看同一物体,看到的 形状不一定相同 2、面对面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相同,但方向相反
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知 识 点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4、有余数除法试商方法
第二单元 时、分、秒
知 识 点
1、认识年月日 3、24 时记时法
第六单元 知 识 点 1、面积的含义 3、面积单位名称。 5、常见物体的面积: 第七单元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1、分数的含义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第八单元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九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4、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2、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分数比较大小 小数的初步认识 2、比较小数的大小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的分类 (角、边) 6、多边形的内角和
10、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第八单元 确定位置
1、什么叫作列、什么叫作行 2、通过列和行确定物体的位置关系
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负数的初步认识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1、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于 0。 2、在数轴上,以“0”为分界点,越往左边的负数越小,左边的数都比右边的数 小。 3、在生活中,0 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常常用来表示具有相反关系的量。 4、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 0℃;-10℃比-5℃低 5℃,6℃比 -6 ℃高 12℃。 第二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1、 面积计算公式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拼接与分割 3、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性质 4、等底等高或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5.面积计算的步骤 6.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第三单元 1.小数的意义 3.小数数位顺序表 5.小数的改写 7. 比较小数的大小: 1. 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小数四则混合运 3.小数加减简便运算: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小数的组成及计数单位 4.小数的性质。 6、.小数的近似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4、乘法计算规律
第二单元
1、长度单位 3、单位换算
千米和吨
2、质量单位有
第三单元 1、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画图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 1、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 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第五单元
混合运算
年、月、日
2、平年和闰年 4、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
2、图形的平移、旋转的方法 4、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第二单元 认识多位数
知 识 点
1、什么叫做数位、计数单位、数级及数位顺序表 3、数的改写及省略。 2.多位数的读、写法 4、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第三单元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知 识 点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常见的数量关系
三位数乘两位数
3、 乘法交换律:a×b=b×a 4、 乘法结合律:(a×b)×c=a×(b×c) 5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6、行程问题 7、解答行程问题的技巧:
第七单元 知 识 点
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三角形的内角和 7、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8、什么叫梯形 9、梯形的分类
第六单元
知 识 点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2、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 4、加、减的验算方法
1、口算两位数加减法 3、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第七单元
知 识 点
1、认识角 2、角的分类 5、钟面上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
2、与角的大小相关的量 4、比较角的方法
第八单元
知 识 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