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民航概论知识点汇总

民航概论知识点汇总

实际上是一种介于直升机和飞机之间的飞行器,它除去旋翼外,还带有一副螺旋桨以提供前进的动力,一般也装有较小的机翼在飞行中提供部分升力。

旋翼机与直升机的最大区别是,旋翼机的旋翼不与发动机传动系统相连,发动机不是以驱动旋翼为飞机提供升力,而是在旋翼机飞行的过程中,由前方气流吹动旋翼旋转产生升力。

2、直升机直升机的升力产生原理与机翼相似,只不过这个升力是来自于绕固定轴旋转的“旋翼”。

在旋翼提供升力的同时,直升机机身也会因反扭矩(与驱动旋翼旋转等量但方向相反的扭矩,即反作用扭矩)的作用而具有向反方向旋转的趋势。

3、升力体相对于传统飞行器,完全不同的概念。

“升力体”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它没有常规飞行器的主要升力部件-——机翼,而是用三维设计的翼身融合体来产生升力。

这种设计可消除机身等部件所产生的附加阻力和机翼与机身间的干扰,从而有可能在较低的速度下获得较高的升阻比,达到提高全机性能的目的。

4、地效飞行器是一种利用翼地效应飞行的飞行器,是结合了普通飞机与气垫船两个特点的飞行器。

与普通飞机的不同处是,这种飞行器主要在地效区飞行,也就是贴近地面、水面飞行,需要全时间利用翼地效应来运作。

5、翼地效应当运动的飞行器贴近地面或水面飞行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者水面将产生一股反作用力,当它在距离水面等于或小于1/2翼展的高度上飞行时,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阻挡飞行器机翼下坠。

这种可以使飞行器诱导阻力减小,同时能获得比空中飞行更高升阻比的物理现象,被科学家称为翼地效应。

翼地效应能有效地提升近地飞行时飞机的燃料效率。

6、大气层分布①对流层大气最底层,平均高度约11km,赤道高,两极低。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降低0.6度。

空气水平/垂直运动剧烈。

②平流层对流层顶至50km,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平流层底层温度变化很小,又称同温层。

之后每升高100米,温度上升约0.65度。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

航概复习知识要点————————————————————————————————作者: ————————————————————————————————日期:ﻩ航空航天概论要点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

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1.2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飞行器。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

航空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飞艇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机倾转旋翼机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类飞行器。

航天器无人航天器人造地球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载人航天器载人飞船卫星式载人飞船登月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1.3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喷气式战斗机(我国习惯称歼击机)的更新换代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航概知识点

航概知识点

第一章1.什么是航空答: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必须具备空气介质;2.航空器是怎么分类的各类航空器又如何细分根据产生升力的基本原理不同,航空器分为轻于(或等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同体积空气的航空器两大类;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包括气球和飞艇,它们是早期出现的航空器。

重于空气的航空器有固定翼航空器、旋翼航空器、扑翼航空器。

固定翼航空器又分为飞机和滑翔机。

旋翼航空器又分为直升机和旋翼机第二章1大气可以分为哪几个层各有什么特点(见课本)2试说明大气的状态参数和状态方程。

大气的状态参数包括压强P、温度T和密度p这三个参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气体状态方程表示,即P=prt5何谓马赫数飞行速度是如何划分的声速越大,空气越难压缩;飞行速度越大,空气被压缩的越厉害。

要衡量空气被压所程度的大小,可以把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马赫数。

马赫数Ma的定义为Ma=v/a。

Ma与飞行器飞行速度的关系Ma<, 为低速飞行;(空气不可压缩)<Ma<, 为亚声速飞行;<Ma<, 为跨声速飞行;(出现激波)<Ma<, 为超声速飞行;Ma>,为高超声速飞行。

6什么是飞行相对运动原理飞机以一定速度作水平直线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与远前方空气以该速度流向静止不动的飞机时所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全一样。

7试说明流体的连续性定理及其物理意义。

在单位时间内,流过变截面管道中任意截面处的气体质量都应相等,即p1v1a1=p2v2a2=p3v3a3该式称为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当气体以低速流动时,可以认为气体是不可压缩的,即密度保持不变。

则上式可以写成v1a1=v2a2该式称为不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

它表述了流体的流速与流管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截面积小的地方流速大。

8试说明伯努利定理及其物理意义。

伯努利定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流体流动中的应用。

民航概论知识点

民航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基本概念1、航空: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空。

航天:人类在大气层外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天。

2、航空业的范围:航空制造业、军事航空、民用航空。

3、民用航空: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4、民用航空的定义和分类:(1)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民用航空分为两大部分: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商业航空也称为航空运输,是指以航空器进行经营性的客货运输的航空活动。

通用航空一般是指除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飞行,包括公务航空、农业航空、工业航空、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飞行训练以及私人航空等。

5、民用航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单叙述各部分的作用:政府、民航企业、民航机场、参与通用航空各种活动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政府部门管理的主要内容是:1)制定民用航空各项法规、条例,并监督这些法规、条例的执行;2)对航空企业进行规划、审批和管理;3)对航路进行规划和管理,并对日常的空中交通实行管理,保障空中飞行安全、有效、迅速的实行;4)对民用航空器及相关技术装备的制造、使用制定技术标准进行审核、发证,监督安全,调查处理民用飞机的飞行事故:5)代表国家管理国际民航的交在、谈判,参加国际组织,内的活动,维护国家的利益;6)对民航机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业务管理:7)对民航的各类专业人员制定工作标准,颁发执照,并进行考核,培训民航工作人员。

第二节民航发展史1、世界民航史1783年,蒙哥尔菲兄弟制造的热气球实现人类首次升空;1903年,年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的成功试飞;1919年,签订《巴黎公约》成立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1919年是民用航空正式开始的一年;1947年成立国际民航组织(ICAO);20世纪50年代之后,喷气民用飞机投入服务,开启民用航空的新阶段;21世纪,民航运输和航空器市场多样化,以A380和B787为代表。

航空概论知识点总结

航空概论知识点总结

航空概论知识点总结航空概论是研究航空技术与航空产业的基础学科,涵盖了航空工程、航空制造、航空管理、航空运输等领域的知识。

航空概论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航空器的设计与制造、航空器的飞行原理、航空器的运行与维护、航空器的管理与运输以及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航空器的分类、运行原理、设计制造、运输管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一、航空器的分类1.根据用途分类(1)民用航空器:包括民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公务飞机等,主要用于客运和货运服务、非商业航空、空中救援等领域。

(2)军用航空器:包括战斗机、武装直升机、运输机、轰炸机等,主要用于军事作战、军事运输、战略布署等军事活动。

2.根据构型分类(1)固定翼航空器:包括飞机和无人机,主要通过机翼产生升力来实现飞行。

(2)旋翼航空器:包括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通过旋翼产生升力来实现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

3.根据动力来源分类(1)发动机飞机:包括喷气飞机、螺旋桨飞机、活塞发动机飞机等,主要通过发动机产生推力来实现飞行。

(2)滑翔机:不具备独立动力装置,主要通过气流或助跑来实现起飞和飞行。

二、航空器的运行原理1.升力的产生: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需要产生足够的升力来克服重力,实现飞行。

升力的产生主要依靠机翼的气动设计和发动机的推力。

2.推力的产生:航空器的推力来源于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主要包括喷气发动机、螺旋桨发动机、活塞发动机等。

不同种类的发动机在产生推力的原理和方式上有所差异。

3.飞行控制:航空器的飞行控制主要依靠机翼、方向舵、升降舵、尾翼等飞行控制面来实现。

通过操纵这些飞行控制面,飞行员可以实现航向、升降、俯仰和翻滚等飞行动作。

三、航空器的设计制造1.机翼设计:机翼是航空器产生升力的重要部件,其气动设计对航空器的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机翼类型包括直翼、梯形翼、后掠翼等,不同类型的机翼在气动特性和飞行性能上有所差异。

2.机身设计:机身是航空器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机身壳体、机尾、机头、舱门等。

航概复习资料

航概复习资料

1.简述直升机的主要特点和用途。

答:直升机的主要部件是旋翼和机身等。

旋翼既是产生升力的部件,又是产生拉力的部件。

直升机既能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又能沿任意方向飞行,对起降场地没有太多的特殊要求,但飞行速度比较低,航程也比较短。

直升机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军用或民用。

军用方面如战场进攻、侦察、装备运输等,民用方面如抢险救灾、医疗救护、商业运输等。

2.简述飞机在低速飞行时,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

答:飞机正常飞行时,流经机翼上表面的空气速度要大于下表面的速度,根据空气运动的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流速大的地方动压大,而静压小,流速小的地方动压小,而静压大。

因此,机翼上表面的静压小于下表面的静压,这样,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一个静压强差,由于下表面的静压大于上表面的静压,这个上下压强差产生的压力是向上的,这也就是升力的来源。

3.飞行员在飞机座舱内左压驾驶杆,飞机的什么操纵面怎样偏转?飞机做何运动?前推驾驶杆,飞机的什么操纵面怎样偏转? 飞机做何运动?蹬右脚蹬时,飞机的什么操纵面怎样偏转? 飞机做何运动?答:飞行员在飞机座舱内左压驾驶杆,飞机的左副翼向上偏转,右副翼向下偏转,飞机做向左的滚转运动;飞行员在飞机座舱内前推驾驶杆,飞机的升降舵向下偏转,飞机做向下的俯冲运动;飞行员在飞机座舱内蹬右脚蹬时,飞机的方向舵向右偏转,飞机做向右的偏航运动;三、名词解释(共4. 马赫数:飞行器的飞行速度(远前方来流速度),与飞行高度上大气中的音速的比值,叫做马赫数。

5. 迎角:在翼型平面上,来流与翼型弦向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几何迎角,简称迎角。

6. 音障:亚音速飞机一旦平飞速度向声速逼近时,便发现很难增速,也很难操纵,有时甚至发生自动低头俯冲而失去控制,造成飞行事故的惨剧,这种现象叫做“音障”)7.写出空气动力学中的连续性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表达式,并利用它们解释机翼产生升力的现象。

答: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飞机正常飞行时,流经机翼上表面的空气速度要大于下表面的速度,根据空气运动的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方程,流速大的地方动压大,而静压小,流速小的地方动压小,而静压大。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超音速战斗机分代一(50年代初) 二(60年代) 技术特点代表机型低超音速(1.3~1.5)飞行;最大升限达170米格-29;F-100 00m 速度普遍超过2;最大高度2万米并出现双米格-21、米格-23;F-104、F-105、F-三飞机 4;幻影-3、幻影F-1(法);英国P-追求高空高速 1闪电;瑞典SAAB-37雷、SAAB-35龙;J-7、J-8 保留高空高速,强调机动性能、低速性能;米格-29、苏-27;F-14、F-15、F-普遍装配涡扇发动机;大量采用新技术 16、F-18;狂风,幻影2000 超音速巡航、过失速机动能力、隐身能力F-、良好的维护性、短距起落能力 22(超视距作战、近距离格斗、隐身、相控阵雷达、中距空空导弹)、F-35;M1.44、S-37 三(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期) 四(现在) 3.简述直升机的发展史、特点及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 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航空航天概论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叙述航空航天的空间范围航空航天是人类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和大气层外的外层空间(太空)的航行行为的总称。

其中,大气层中的活动称为航空,大气层外的活动称为航天。

大气层的外缘距离地面的高度目前尚未完全确定,一般认为距地面90~100km是航空和航天范围的分界区域。

2.简述现代战斗机的分代和技术特点发展史特点:a.可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木有太多特殊要求,b.可在空中悬停,c.能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速度比较低、航程相对较短;工作原理:直升机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源,动能守恒要求,旋翼升力的获得靠向下加速空气,因此对直升机而言由旋翼带动空气向下运动,每一片旋翼叶片都产生升力,这些升力的合力就是直升机的升力。

4.试述航空飞行器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飞行原理A.轻于空气(浮空器):气球;飞艇。

原理:靠空气静浮力升空。

气球没有动力装置,升空后只能随风飘动或被系留在某一固定位置;飞艇装有发动机、螺旋桨、安定面和操纵面,可控制飞行方向和路线。

B.重于空气:固定翼航空器(飞机+滑翔机);旋翼航空器(直升机+旋翼机);扑翼航空器(扑翼机)。

原理:靠空气动力克服自身重力升空。

飞机由固定的机翼产生升力,装有提供拉力或推力的动力装置、固定机翼、控制飞行姿态的操纵面,滑翔机最大区别在于升空后不用动力而是靠自身重力在飞行方向的分力向前滑翔(装有的小型发动机是为了在滑翔前获得初始高度);旋翼机由旋转的机翼产生升力,其旋翼木有动力驱动,由动力装置提供的拉力作用下前进时,迎面气流吹动旋翼像风车似地旋转来产生升力;直升机的旋翼是由发动机驱动的,垂直和水平运动所需要的拉力都由旋翼产生;扑翼机(振翼机)像鸟类翅膀那样扑动的翼面产生升力和拉力。

5.简述火箭、导弹与航天器的发展史6.航天器的主要类别A.无人航天器:a.人造卫星(科学卫星、应用卫星、技术试验卫星),b.空间平台,c.空间探测器(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B.载人航天器:a.载人飞船(卫星式、登月式),b.空间站,c.轨道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器、轨道转移器),d.航天飞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航天概论要点第一章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1 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运动。

航空按其使用方向有军用航空和民用航空之分。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练和联络救生等。

民用航空泛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为国民经济服务的非军事性飞行活动。

民用航空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或者宇宙航行。

航天实际上又有军用和民用之分。

1.2 飞行器的分类、构成与功用在地球大气层内、外飞行的器械称为飞行器。

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称为航空器。

1.3 航空航天发展概况1783年6月5日,法国的蒙哥尔费兄弟用麻布制成的热气球完成了成功的升空表演。

1852年,法国人H.吉法尔在气球上安装了一台功率约为2237W的蒸汽机,用来带动一个三叶螺旋桨,使其成为第一个可以操纵的气球,这就是最早的飞艇。

1903年12月17日,弟弟奥维尔·莱特,驾驶“飞行者”1号进行了试飞,当天共飞行了4次,其中最长的一次在接近1min的时间里飞行了260m的距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持续而有控制的动力飞行。

1947年10月14日,美国X-1研究机,首次突破了“声障”。

火箭之父:俄国的K.齐奥尔科夫斯基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苏联的领土上成功发射。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把两名航天员N.阿姆斯特朗和A.奥尔德林送上了月球表面。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发射升空不久即爆炸,7名航天员全部罹难。

2003年美国当地时间2月1日,载有7名航天员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结束任务返回地球,在着陆前16分钟发生意外,航天飞机解体坠毁,机上航天员全部罹难。

1.4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新中国自行设计并研制成功的第一架飞机是歼教1。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并投入成批生产和大量装备部队的第一种飞机是初教6。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是歼5型飞机,是一种高亚声速歼击机。

歼6飞机是我国第一代超声速战斗机,可达1.4倍声速。

我国第二代超声速战斗机包括歼7和歼8系列。

歼8系列飞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的军用航空工业进入了一个自行研究、自行设计和自行制造的新阶段。

歼10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实现了我国战斗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历史性跨越。

“北京”1号是新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北京航空学院的师生设计、生产。

2007年2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我国大飞机国家重大专项立项实施,标志着我国大型民用客机和大型运输机进入工程研制阶段。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1号携带着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我国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10分钟后,卫星顺利进入轨道。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我国的气象卫星称为“风云”系列。

我国成功研制和发射了“北斗”导航定位卫星。

2003年10月15日,“长征”2号F运载火箭,托着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5号胜利升空。

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搭载费俊龙和聂海胜两名中国航天员的“神州”6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1号月球探测卫星从西昌发射中心由“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州”7号飞船发射,在轨期间,中国航天员翟志刚在搭档刘伯明和景海鹏的协助下首次出仓进行太空行走,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

第二章飞行环境及飞行原理2.1 飞行环境飞行环境包括大气飞行环境和空间飞行环境。

根据大气中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可将大气层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5个层次。

连续性假设:研究飞行器和大气之间的相对运动时,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即把气体看成连续的介质。

大气的粘性是空气在流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物理性质,也叫做大气的内摩擦力。

大气的粘性,主要是气体分子作不规则运动的结果。

对于像空气这种内摩擦系数很小的流体,当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速度不是很大时,粘性的作用也就不很明显,此时,可以采用理想流体模型来做理论分析。

通常把不考虑粘性的流体(即流体的内摩擦系数趋于零的流体),称为理想流体或无粘流体。

当气流的速度较小时,压强的变化量较小,其密度的变化也很小,因此在研究大气低速流动的有关问题时,可以不考虑大气可压缩性的影响。

但当大气流动的速度较高时,由于可压缩性的影响,使得大气以超声速流过飞行器表面时与低速流过飞行器表面时有很大的差别,在某些方面甚至还会发生质的变化。

就必须考虑大气的可压缩性(气体的可压缩性是指当气体的压强改变时其密度和体积改变的性质)。

声速是指声波在物体中传播的速度。

声速的大小和传播介质有关。

在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声速也随着降低。

马赫数Ma ,衡量空气被压缩程度的大小。

av Ma =,v 表示在一定高度上,飞行器的飞行速度,a 表示该处的声速。

根据Ma 的大小,可以把飞行器的飞行速度划分为如下区域: 为高超声速飞行0.5Ma 为超声速飞行5.0Ma 3.1为跨声速飞行1.3Ma 85.0为亚声速飞行0.85Ma 4.0为低速飞行4.0Ma >≤<≤<≤<≤2.2 流动气体的基本规律相对运动原理:“空气流动,物体不动”和“空气静止,物体运动”产生的空气动力效果完全一样。

只要物体和空气之间有相对运动,就会在物体上产生空气动力。

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常数==== 333222111A v A v A v ρρρ不可压缩流体沿管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常数==== 332211A v A v A v (A 为所取截面的面积)不可压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动压静压,常数,总压====+222121v p v p ρρ 低速气流的流动特点:(此时近似认为不可压缩)121212,,,p p v v A A <><不变则有ρ ; 反之121212,,,p p v v A A ><>不变则有ρ 。

高速气流的流动特点:12121212,,,p p v v A A ><><ρρ则有;反之12121212,,,p p v v A A <><>ρρ则有。

拉瓦尔喷管是使气流由亚声速加速成超音速的一种先收缩后扩张的管道,当然要想变为超音速,对气流还必须的是沿气流方向有一定压力差。

2.3 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作用及原理翼弦与相对气流速度v之间的夹角α叫“迎角”。

假设翼型有一个不大的迎角α,当气流流到翼型的前缘时,气流分成上下两股分别流经翼型的上下翼面。

由于翼型的作用,当气流流过上翼面时流动通道变窄,气流速度增大,压强降低,并低于前方气流的大气压;而气流流过下翼面时,由于翼型前端上仰,气流受到阻拦,且流动通道扩大,气流速度减小,压强增大,并高于前方气流的大气压。

因此,在上下翼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压强差,从而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升力Y。

失速现象:随着迎角的增大,升力也会随着增大,但当迎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就会从机翼前缘开始分离,尾部出现很大的涡流区。

此时,升力会突然下降,而阻力却迅速增大,这种现象称为“失速”。

失速刚刚出现时的迎角叫“临界迎角”。

所以飞机飞行时迎角最好不要接近或大于临界迎角。

影响飞机升力的因素1.机翼面积的影响2.相对速度的影响3.空气密度的影响4.机翼剖面形状的影响5.迎角的影响增升措施1.改变机翼剖面形状,增大机翼弯度;2.增大机翼面积;3.改变气流的流动状态,控制机翼上的附面层,延缓气流分离。

低速飞机上的阻力按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摩擦阻力、压强阻力、诱导阻力和干扰阻力。

1.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粘性、飞机表面的状况、附面层中气流的流动情况和同气流接触的飞机表面积的大小。

空气的粘性越大,飞机表面越粗糙,飞机的表面积越大,则摩擦阻力越大。

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应在这些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

另外,用层流翼型代替古典翼型,使紊流层尽量后移,对减小摩擦阻力也是有益的。

2.压差阻力为了减小飞机的压差阻力,应尽量减小飞机的最大迎风面积,并对飞机的各部件进行整流,做成流线型,有些部件如活塞式发动机的机头应安装整流罩。

3.诱导阻力诱导阻力与机翼的平面形状、翼剖面形状、展弦比等有关。

可以通过增大展弦比,选择适当的平面形状(如椭圆形的机翼平面形状),增加“翼梢小翼”等来减小诱导阻力。

4.干扰阻力干扰阻力和飞机不同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因此,在设计时要妥善地考虑和安排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必要时在这些部件之间加装流线型的整流片,使连接处圆滑过渡,尽量避免旋涡的产生。

2.4 高速飞行的特点激波实际上是受到强烈压缩的一层薄薄的空气。

正激波是指其波面与气流方向接近于垂直的激波。

斜激波是指波面沿气流方向倾斜的激波。

(P95图)由激波阻滞气流的产生的阻力叫做激波阻力,简称波阻。

某些超声速飞机的机身、机翼等部分的前缘设计成尖锐的形状,就是为了减小激波强度,进而减小激波阻力。

与临界速度相对应的马赫数就叫做“临界马赫数”,用Ma临界表示。

当飞机的飞行速度超过临Ma临界时,机翼上就会出现一个局部超声速区,并在那里产生一个正激波。

这个正激波是由于局部产生的,所以叫“局部激波”。

(临界速度是气流的速度,当气流以此速度从前缘爬升到机翼最高点时,刚好加速到声速)局部激波和波阻的产生,是出现“声障”问题的根本原因。

飞机气动布局的类型:(P98图)按机翼和机身的连接位置分:上单翼、中单翼、下单翼;按机翼弦平面有无上反角分:上反翼、无上反翼、下反翼;按立尾的数量分:单立尾、双立尾、V形尾;按纵向气动布局分:正常式、鸭式、无尾式超声速飞机的翼型特点:大都采用相对厚度小的对称翼型或接近对称的翼型。

波阻较小的翼型有:双弧形、菱形、楔形、双菱形超声速飞机的机翼平面形状和布局型式(7种)①后掠机翼②三角形机翼③小展弦比机翼④变后掠机翼⑤边条机翼⑥“鸭”式飞机⑦无尾式布局超声速飞机和低、亚声速飞机的外形区别1.低、亚声速飞机机翼的展弦比较大,梢根比也较大;超声速飞机机翼相反。

2.低速飞机常采用无后掠角或小后掠角的梯形直机翼,亚声速飞机的后掠角一般也比较小(小于35°),而超声速飞机一般为大后掠机翼或三角形机翼。

3.低、亚声速飞机的机翼翼型一般为圆头尖尾型,前缘半径较大,相对厚度也比较大(0.1~0.12);而超声速飞机机翼翼型头部为小圆头或尖头(前缘半径比较小),相对厚度比较小(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