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精华篇
《大学之道》知识点总结

《大学之道》知识点总结大学是一个人成长为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而大学之道,正是指引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取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
大学之道不仅包括学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人格修养、社交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大学之道的各个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术方面1. 课程选择大学的课程种类繁多,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同时,要考虑课程间的关联性,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在选择课程时,要充分咨询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做出合理的决定。
2. 学习方法在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复习、整理笔记、多做练习等。
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其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 学术规范在大学之道中,学术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4. 学业规划大学之道还包括学业规划。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长远的学业规划,包括本科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制定学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将来的社会需求,设计出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学业规划。
二、人格修养1. 自律自律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在大学阶段,自律更是至关重要。
学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作息规律,远离不良嗜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志向大学之道还包括培养良好的人生志向。
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设置短期和中期目标,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迈进。
3. 道德修养在大学中,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讲究道德操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读后感

读《大学》有感范文一一直以为,作为儒家四部经典之一的《大学》是深奥的,非一般人所能领悟,所以一直未曾染指。
若不是这次在语文书中偶遇《大学》,短时间内也不会去阅读的。
不过,学了《大学》,还是有一些浅薄的感悟的。
“修、齐、治、平”乃是《大学》中精华,核心思想。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治其国在齐其家,齐其家只在修其身。
这四者,乃是一一递进的关系,而修身又要先正心,正心要先诚意,诚意要格物,格物而后致知,格物致知,乃是“修、齐、治、平”的根本。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修、齐、治、平”的范围未免大了些。
现在的我们,不必考虑如何治国,如何齐家,如何平天下,我们要考虑的只是如何诚意,如何正心,如何修身。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也是实践获得真知的重要性。
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
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
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
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除了修身,《大学》中有借鉴意义的,就是诚意中“慎独”了。
所谓“慎独”,说的就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要注意自己的品行。
君子在人前人后的表现如一,而小人,却常常是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大学》中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知,见君子而后厌然,人之视己,如视其肺肝然”。
说的十分有道理。
只有内心真诚,表现才能端正,只有诚于中,才能形于外。
《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
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大学之道 译文之欧阳育创编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大学之道 译文

欢迎阅读【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
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
【原文】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
谨慎。
???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
?
?
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孔子语录精华100句

孔子语录精华100句(附释文)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能够修饰房屋,道德能够修饰身心,心胸宽广能够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四书必背精华80句,修身齐家

四书必背精华80句,修身齐家“四书”是儒家的经典,包含《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著作。
朱熹曾说:“若理会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今天,小苑为大家收集了“四书”中的精华部分,供大家收藏学习。
《论语》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认真复习了吗?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知天命,懂得哪些事是人力所不能决定的,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却不越出规矩。
3.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能用以雕刻,粪土垒的墙壁不能被粉刷。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对别人要求宽松,这样就可以避免怨恨了。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到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时,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8.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9.言必信,行必果。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做下去。
《大学之道》PPT

”
1.在止于至善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3.先修其身 先正其心 4.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这三个纲领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 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
翻译文本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1)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达到的 ➢ 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
课堂小结
1.掌握重点文言字词“修”、“诚”、“致”等, 并能够独立翻译文章。
2.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 系,认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一致性,加强自身 修养,培养对祖国得高尚情操。
1.《大学之道》中,用“
”来表达大学之道的最高境界。
2.《大学之道》中,用“
,
”两句指出本末始终的道理,进而说
系和谐,家业繁荣。
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
(2)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
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
行。
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
(3)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 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
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
要使意念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获
(4)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大学”是什么?
朱熹《大学章句序》: 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
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 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 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 之节所以分也。
儒家经典语句

【儒家经典语句】儒家语录精华50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大学》注: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大学》注: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大学》注: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大学》注: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大学》注: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大学》注:《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中庸》注: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中庸》注: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中庸》注: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中庸》注: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中庸》注: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之道【大学之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行住坐卧皆有禅意,清茶淡饭皆有禅味,生活就是禅。
经典禅语: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大学之道】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意为如果施行德政,就像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环绕。
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管理者,然而良好的品德操行对我们同样不可或缺。
没有大才我们可能是平凡的,但没有基本的道德,将会被他人厌恶憎恨,寸步难行。
言必信,行必果,待人以诚,心存善念,做不到的不承诺,做得到的不推诿,让嘉言懿行成为一种习惯。
【大学之道】清明时节,让人不禁感伤而又深思:我们都是人生过客,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
其实,那落下的夕阳在地球的另一边,正是一轮初升的太阳!【大学之道】张兵在其所著的《销售中的心理学诡计》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你想钓到鱼,就得像鱼而不是渔夫那样思考。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和事进行思考,并加入众多理想化的成分,由于缺乏必要的正确认知,实际操作中免不了困难重重。
所以不妨学着换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场,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周围,或许很多事会变得更加透彻明晰!【大学之道】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在其著名的酸柠檬效应讲解中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悲观消极的人拿到一个酸柠檬时,往往会说“我真是太倒霉了,别人能拿一个苹果,为什么就给我一个破柠檬?”他认为这个柠檬没有任何价值,因此随手就扔掉了。
其实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从享乐中得到的,坦然接受你现有的条件,不要沉迷在悲观情绪中无法自拔,要在征服困难中享受快乐,学会成长!【大学之道】善于思考的人总能从生活的细枝末节处看出玄机,从而有所悟、有所为。
周立波的微博中有这样一段话:做人要像走路,后脚抬,前脚放;做人要像走路,能前行,能退让;做人要像走路,能疾步如飞,能戛然而止。
走路本是件极其平常的事,但一些哲思敏捷的人却从中获得了非同寻常的体会,在日后的为人处世中变得更加得体、通达,也更加从容。
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努力做个会思考的人!【大学之道】建立人脉的提示:1.学会换位思考;2.学会适应环境;3.学会大方;4.学会低调;5.有礼貌;6.言多必失;7.学会感恩;8.遵守时间;9.守信;10.学会忍耐;11.有一颗平常心;12.学会赞扬别人;13.待上以敬,待下以宽;14.经常自省。
【大学之道】善意和美的感动其实是在一起的,善意的人明白生命的珍贵,舍不得践踏美的一切。
一朵花开,他们看到的不仅是花的美丽,还有花从落籽到绽放所经历的时光。
【大学之道】《傅雷家书》中用“化”字定位求学的目的。
傅雷说:“求学的目的应该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识,变成字典或书架,我最讨厌有些专家,除了他本身学科以外,一窍不通,更谈不到阔大的胸襟,高远的理想,也有科学家在实际生活中毫不科学,也有文学家艺术家骨子里俗不可耐。
这都是读书不化,知识是知识,我是我,两不相关之故。
”我们应时刻警惕,切勿成为傅雷口中的“有些专家”一类人。
【大学之道】看到别人做得不好,有些人会暗自得意,心想:“要是我,一定比他强。
”但真正强大的人,总是在观察别人为什么做不好,然后引以为戒,自己尽量不犯同样的错误。
那些爱看热闹喝倒彩的人,从来都只把自己当做观众。
而那些时刻警惕的人,则一直蓄势待发。
学着用一个参与者的角色来要求自身,有时候“局外人”做久了不再是“得之欣然,失之淡然”的旷达,它意味着被边缘化,意味着与“真知真行”渐行渐远。
【大学之道】《弟子规》开篇即有“首孝悌”、“泛爱众,而亲仁”的论道,只要保持着对人、对社会的一份诚心,一定能够做出有益于他人的事。
爱心的原点在于孝心,孝悌养成以后,就能够广泛地仁爱社会大众。
真正成圣成贤之道也是爱心的成就。
正如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能够对父母尽孝的,在家里行孝悌之道的,也能够对社会大众、百姓有一种仁爱之心,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之道】每一个日子,每一个季节,都值得以微笑迎接,以微笑包容,以微笑送别,以微笑纪念和珍藏;用微笑诠释生活,以温润体味人生。
澡雪而精神,便有了从容前行的潇洒步履。
生活不止于脚下方寸,还有梦想,还有远方,还有希望,它们让我们的悲喜有所依凭,让我们的艰辛付出有了坚持、坚守、坚忍的力量。
【大学之道】禅故事分享:和尚与徒弟云游,徒弟背负包袱,言重不止,和尚不语。
路经一村,和尚摸村妇手,村人喊打,两人疾跑。
和尚问:还重吗?徒弟答:刚才只想到逃命,没想到重。
◇两和尚外出,途中一和尚背了一个女子过河。
另一个和尚一路责备不止。
背过女子的和尚回问:师兄,我早已把她放下了,怎么你还背着,放不下呢?【大学之道】在公交车上让座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普遍公德,它是一个人道德高尚、有爱心的表现。
年轻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行为。
在车上主动让座,不仅会使自己感到坦然和愉快,更能影响、带动周围的人一起来参与这样的行为,这种和谐谦让的气氛会在“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你我他中不断延展,把我们对社会、老人和孩子的爱,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展现出来。
【大学之道】古往今来,许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的大德名士,无一不是惜时如金的典范。
他们在珍惜时间方面也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墨至宝,以警后世学子不要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
像《明日歌》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和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名言佳句都是在勉励自己,并劝诫他人要好好珍惜时光。
【大学之道】禅之智慧:1.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财富。
2.当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欺骗得了你。
3.世上的人多知道对法律负责,却少有人知道对因果负责。
4.把自己压低,才是真正的尊贵。
5.良心是每个人一生最公正的审判官。
因此,对自己好一点,因为这辈子并不很长;对身边人好一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
【大学之道】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相信呢?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论瞪大了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是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自己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有所悟:我们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大学之道】一样的事情,有的人可以胜任,有的人却难以驾驭;聪明的人会从中挖掘出宝贵经验为以后所用,肤浅的人只会为自己找出若干理由。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本来要输却又输不起。
只看到别人的成就,而不知人家背后成功的原因。
已输了一半,若还不知检讨,只知嫉妒或自怨自艾,那就输定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生活的强者要勇于面对自己的“输”,淡定认识别人的“赢”。
【大学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就如物理现象中的“作用与反作用”一样。
若你想着别人的优点,想着他平日待你的种种好,抱着爱的情绪去与他交谈,你同样会感觉到他对你的喜爱;但如果你心里对某人有了成见,尽管你没有说出口,但你的脸部表情、身体语言、说话的口气,已将你心中的愤懑暴露无遗,你也就不可能得到对方热情的笑脸。
因此,要想得到友谊,必须先善待他人。
【大学之道】成语“三缄其口”出自西汉刘向《说苑·敬慎》,其中“三”现在往往理解为“多”。
其实,真正的意思可能是来源于周太庙前用布绕嘴三周的“金人”形象。
这曾给崇尚周礼的孔子以极大的震撼和启发。
所以,孔子在教诲弟子时,总是十分强调“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大学之道】春风拂过原野,惊起一层漫漫绿色。
明天是五一劳动节,是劳动,建成了到处耸立的万丈高楼;是劳动,造就了现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是劳动,使浩瀚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
劳动是神奇的、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大学之道】有得必有失。
世上少有绝对的事情,许多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
得到的同时也是失去:你得到爱情,就失去了自由;你得到金钱,就失去了淳朴的快乐;同样,失去的同时也是得到,你失去爱情,就得到恋爱的经验;你失去金钱,就得到教训,金钱有价,教训无价。
所以,对得失还是超然一点好。
【大学之道】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是青年人共同的节日。
一代伟人毛泽东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诚然,社稷之根本在青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就是未来,青年就是希望。
“青年节”快乐,青春万岁!【大学之道】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夏是夏季的开始。
但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说明在这个时节,蚯蚓也在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清晨,迎着初夏的阳光,漫步于乡村田野、海边沙滩,你会从温和的阳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大学之道】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
”在人的一生中,立身两件大事: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
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和成就自己人生之道的便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会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务实。
而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还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
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目标,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大学之道】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人生在世,不只是为了吃饭睡觉,人活着还应有更高的追求:人需要建功立业,需要得到肯定,需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成功,每个人都能对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
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各人的修养高低不同,超越个人形体的渺小和意志的懦弱,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是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
【高校通】【大学之道】人生多舛,世事艰难。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逆境虽然使人痛苦,使人压抑,但对一个有作为、有修养的人来说,各种各样的逆境会锻炼人的意志,使人获得智慧。
没有人永远走霉运,否极泰来,时机到了,自然会由逆向顺。
如果你想取得人生的成功,就得突破人生的逆境,忍受人生的挫折,走过人生的坎坷。
【大学之道】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人之于世,离不开吃饭穿衣这些生物的需要,然而,人又不能只停留在这些生物需要上,毕竟人还有文化,还有文明,而文明中最重要的力量就是善的力量。
其实,任何事情都是相互的,当你善待万物时,万物必将善待你,善的力量随处可见,把它运用到人生中,将使人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大学之道】《圣经》上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慈恩给谦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