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水——压力教案

合集下载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神奇的水》大班教案1活动目标:1、在玩的过程中积累对水的认识,直观地感知水的毛细作用,发现水的张力。

2、能够大胆猜想,细心观察,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尊重事实。

3、初步感知和经历科学探索的方法及趣味,激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玩过水,知道水的一些基本特点及与人们的关系。

2、物质准备:幼儿方面:一次性杯子(有大半杯水)人手一个;托盘4个(每组一个),内放装了蜡笔的小碗、放了餐巾纸的小碗、抹布;四小碗回形针。

教师方面:装了一半水的杯子一个,装餐巾纸、回形针的小篮一个,装满水的大雪碧瓶两个。

3、环境准备:置放好桌面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一、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小朋友们好,以前老师带你们玩过水吗?(玩过)那你们发现水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水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能让我们知道一些道理,想不想再来玩?(想)看,老师请来了谁和我们一起玩?(取出餐巾纸并折叠)餐巾纸说:“我想把脚伸到水里玩一会儿,就伸到这里吧,画个记号清楚点。

你们猜猜,餐巾纸放进去后会发生什么事。

(要烂的)(要吸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怎样才能知道你们猜得对还是不对?二、通过操作,发现水的毛细现象和张力现象1、发现水会顺着纸往上“爬”这个特性(即水的毛细现象)。

①幼儿操作。

瞧,餐巾纸朋友已经在你们桌上了,轻轻拿起来,每人一张,可以用老师的方法,让水浸到有记号的地方,看看能发现什么,和你猜的是不是一样。

提问:谁来把发现告诉大家?(水是自己上去的还是你把纸都浸下去了?和你猜的一样吗?)看来,有时候猜想的和事实是不一样的,需要实验来证明。

②、教师验证。

老师也来试一试:我放到有记号的地方,看,水怎么样了?(爬上去了)太有趣了。

我们知道,水是往低处流的,怎么会往上爬呢?:原来,餐巾纸上有很多细小的毛孔,水会顺着毛孔往上爬。

这是水的一个本领。

想不想知道这个本领的名字呀?科学家把水的这个本领叫“水的毛细现象”。

拓展思维:请小朋友想一想,水碰到哪些东西也有可能会爬。

教学方案设计之神奇的水

教学方案设计之神奇的水

教学方案设计之神奇的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神奇的水展开,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密度、水的表面张力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者小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展示一片水滴翻滚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水的神奇之处。

2.实验一:三态变化(30分钟)将三个小组分别安排为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固态小组:给每个学生一小块冰块,观察冰块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液态小组:给每个学生一杯水,让学生观察水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气态小组:给每个学生一小片湿的毛巾,让学生将其挥舞起来观察水的汽化过程。

每个小组进行观察后,将结果进行简单汇报,让学生对三态变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实验二:水的密度(30分钟)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10名学生组成。

小组一:给每个学生一瓶矿泉水,让学生观察矿泉水的特点。

小组二:给每个学生一瓶可乐,让学生观察可乐的特点。

让学生合作观察两种液体的密度,并提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例如可以提供不同容积的容器,观察同样容积的矿泉水和可乐的质量差异。

4.实验三:水的表面张力(40分钟)将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由6-7名学生组成。

小组一:给每个学生一张纸,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纸上的行为。

小组二:给每个学生一张硬纸板,让学生观察水滴在纸板上的行为。

小组三:给每个学生一张毛巾,让学生观察水滴在毛巾上的行为。

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材质表面的水滴行为,引导学生提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并进行讨论。

5.总结与展示(20分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总结水的重要性和作用,并通过展示实验结果和成果,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实验记录和报告撰写;2.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3.学生的总结与展示。

《水的压力》说课稿

《水的压力》说课稿

《水的压力》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内江市威远县河北街小学的科学教师曾丽。

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神奇的水”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水的压力》,是在了解了水的毛细现象、表面张力和浮力后,对水的更深层的探知。

本节课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感受到水有压力。

第二部分观察水的压力方向。

第三部分探知认识水的压力与水的深度的关系。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的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天性好玩,注意力不够集中,理解能力不够强,目的性不够明确,刚接触科学课,所以对“实验”这个概念不太清楚,孩子们更多观注的是“玩”。

所以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我将这节课设计成孩子玩的课,让孩子们在玩中体会感受,在玩中学会实验,在玩中探索新知,体会学习的快乐。

实验器材也根据孩子们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尽量选择平时生活中常见的,适合孩子们的。

让他们对科学产生亲切感,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三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水有压力,观察水压力的方向,探究水越深压力越大。

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对科学的兴趣及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水的压力的方向;难点是探究水的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本节课采用了演示法、引导-探究法、自主设计探究法等。

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了掌握知识的技能。

五、教学准备:塑料瓶5组,每组1个大口径和1个小口径塑料瓶;胶带、水槽、烧杯、抹布、漏斗、塑料袋等。

六、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八个环节:1. 童话导入,激发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神奇的水》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内容涉及水的特性、水的用途、节约用水等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浮力现象、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转换。

2. 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水的浮力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增强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浮力现象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浮力实验器材、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笔、画纸、实验器材、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观察冰块,让幼儿触摸并描述感受。

(2)将冰块放入热水,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结合图片和视频,使幼儿更加直观地理解。

(2)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浮力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做浮力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浮沉情况。

(2)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从小事做起。

5. 课堂延伸(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救生圈等。

(2)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水资源的珍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浮力现象:轻物体浮在水面上,重物体沉入水底(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三态变化。

(2)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浮力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1)水的三态变化:冰块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

(2)浮力现象:船只在水面上行驶,救生圈能让人浮在水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浮力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重要性,学会保护水资源。

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水杯、滴管、色素、小石子、树叶等。

学具:画纸、彩笔、调色盘、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杯,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让他们认识到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介绍水的性质,如流动、溶解等。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水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加入色素等。

(3)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用水。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滴管将水从一个水杯转移到另一个水杯,观察水流动的现象。

(2)让幼儿将小石子、树叶放入水杯,观察水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流动、溶解等特性。

(2)水的用途:日常生活、农业、工业等。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眼中的水要求: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水,并简单描述水的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家庭用水调查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水的性质、用途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引导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可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节约用水,从我做起”,让幼儿在实际行动中深化对水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究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用途。

2. 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幼儿观察、实验、表达等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的性质、用途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理解水的性质并学会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浮力球、课件等。

学具:水、玻璃杯、色素、滴管、小船、浮力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小鱼缸,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缸中的水,激发幼儿对水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透明等。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水的用途。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滴管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滴在玻璃杯中的现象。

(2)教师讲解水的浮力现象,如小船、浮力球在水中的表现。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教师强调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发放作业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浮力等。

(2)水的用途: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节约用水:关紧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与家长一起调查家里一天的用水情况,并记录下来。

(2)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并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用水情况记录表。

(2)节约用水的方法,如:洗澡时关闭水龙头,洗菜水用来浇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水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节约用水意识的培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水》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神奇的水》。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学会节约用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杯子、色素、盐、糖、滴管、计时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水、杯子、色素、盐、糖、滴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水龙头、水池等,让幼儿谈论自己对水的认识。

2. 讲解水的性质(10分钟)(1)教师展示水,让幼儿观察、描述水的颜色、味道、透明度。

(2)教师通过实验,展示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可以流动?”(2)教师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流动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色素、盐、糖分别加入水中,观察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2)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性和溶解性。

2. 节约用水方法: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画一幅关于节约用水的画。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污水处理厂,让幼儿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流动性和溶解性的理解。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理解水的性质,特别是流动性和溶解性。

幼儿园科学奇妙之旅:水的压力实验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学奇妙之旅:水的压力实验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学奇妙之旅:水的压力实验教育教案】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水的压力实验是一项非常有趣和直观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水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就水的压力实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实施方法以及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进行这一科学实验。

1. 水的压力实验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水的压力实验是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物理世界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幼儿可以感受到水的压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水的压力实验还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水的压力实验的实施方法要在幼儿园进行水的压力实验,首先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比如一个透明的塑料瓶、一些有颜色的水、一根吸管和一些小玩具。

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幼儿们介绍水的压力概念,并请他们观察实验现象。

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将瓶子填满有颜色的水,并将小玩具放入瓶中;- 第二,用吸管轻轻地往瓶中加水,观察小玩具的变化;- 第三,引导幼儿们探讨水的压力是如何作用在小玩具上的,听取他们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通过这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幼儿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水的压力对物体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

3. 水的压力实验的教学目标水的压力实验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和实践感受水的压力;-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帮助幼儿建立对物理世界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为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合理地组织实验活动,引导幼儿们全面、深刻地理解水的压力实验中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奇的水——压力教案
《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双塔北路小学张晶
教学目标1.了解水有压力,压力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水有浮力,浮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2. 能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做水的压力和浮力实验,并做到细心观察、
用语言文字和图画形式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对结果用自己擅长的方式
进行交流。

3. 能指认日常生活中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4.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科学验
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教学难点能大胆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验证水的压力和浮力现象。

教学准备大可乐瓶、钉子、宽胶带、盆、水槽、带刻度的大小烧杯、橡皮泥、水、砝码、记录笔、实验记录单、ppt。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制定与设计
意图教学资源及材料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视频:边放视频,
边解说,问:“你发
现了什么?这是什
么现象?”
2、揭题:水有压力,
这是水的神奇之
处。

(板书:神奇的
水水的压力):
学生观看视
频。

生1:水把砝
码顶起来啦;
生2:水有压
力。

目标制定
1、学生从视频
资料中发现
水的神奇之
处——把砝
码顶起来。

2、根据图示,引
出课题。

设计意图::1、
选取生活中见到
的现象引入,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

2、利用视频
引出本节课所学
习的内容。

视频
汇报、交流:生1:水从小孔里流出来了。

生2:小孔越低,水流得越远。

学生交流:在孔的上面聚着很多水,下面有空水就会流下来。

生观察交流:孔低上面的水深,压力大流得远;孔高上面的水浅,压力小流得近。

学生讨论交流。

三、认识会“托举”的水——水的浮力现象过渡:水除了压力
外还有浮力。

(板
书:水的浮力)下面
我们用一个实验来
验证。

出示:烧杯
(大、小)、砝码、
水、橡皮泥
1、提问:如何做这
个实验呢?
2、师生讨论。

3、出示实验
步骤:
(1)在500ml的大
烧杯中加入300ml
杯水。

(2)在250ml的小
烧杯底部粘一块橡
皮泥。

(3)将小烧杯放进
装有300ml的大烧
杯中,同时记下大
烧杯中水位的刻
度。

(4)将一个20g
砝码轻轻放入小烧
杯中,观察大烧杯
中水位有什么变
化?
(5)如果再加一个
20g重砝码,水位
学生讨论。

会有什么变化?
4、出示注意事项:(1)放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2)放砝码前后,记录刻度。

(用彩笔做好记录)。

5、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6、提问:是谁托着烧杯浮在水面上?
7、小结:科学上把这种托举的力叫做水的浮力现象。

8、提问:那加入砝码的重量和水位变化有什么关系?
9、小结:加入多重的物体,水位就会上升多少毫升。

我们用实验证明了水汇报交流:哪个组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烧杯浮在水面上。

生2:一个20g砝码放入小烧杯后,大烧杯中水位上升
20ml。

生:水。

生说,相应板
中的物体受到了水
的浮力。

10、提问:生活中
还有哪些水的浮力
现象呢?
画:)
生:救生圈、
文彦博取球
四、总结拓展1、孩子们,大家今天做得很棒,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其实历史上也有人做过类似的活动——曹冲称象。

它与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有什么相似之处?
3、生活中还有很多水的压力、浮力的现象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水的更多奥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