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六章人力资源
合集下载
(大纲版)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PPT文档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发展经济学教程
彭刚 黄卫平 主编
发展经济学
1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第一节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第二节知识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 知识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
2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发展经济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对策措施 所谓的知识差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穷人和富人之间在知识方面 的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措施
(一)从国外获取知识 • 国际贸易 • 外国直接投资 • 技术许可制
发展经济学 15
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 用于保健方面的投资 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 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
发展经济学
8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动态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发展经济学
9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
相关概念
所谓人才,是指那些能够运用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在学 术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卓有贡献的专业人员。
人才浪费是指这些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和利用,或者大材小用,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才流失是指当人才形成后不能为本国或本民族所运 用,通常是流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发展经济学
5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贝克尔的理论
• 贝克尔于1962年和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 理论与经验分析》,后者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 最终确立标志。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对人力 资本的微观分析上。
发展经济学教程
彭刚 黄卫平 主编
发展经济学
1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第一节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第二节知识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 知识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
2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发展经济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对策措施 所谓的知识差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穷人和富人之间在知识方面 的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措施
(一)从国外获取知识 • 国际贸易 • 外国直接投资 • 技术许可制
发展经济学 15
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 用于保健方面的投资 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 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
发展经济学
8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动态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发展经济学
9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
相关概念
所谓人才,是指那些能够运用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在学 术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卓有贡献的专业人员。
人才浪费是指这些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和利用,或者大材小用,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才流失是指当人才形成后不能为本国或本民族所运 用,通常是流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发展经济学
5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贝克尔的理论
• 贝克尔于1962年和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 理论与经验分析》,后者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 最终确立标志。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对人力 资本的微观分析上。
人力资源(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韩纪江)

许多企业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导致 员工技能无法得到提升,影响企业的长期 发展。
激励机制不完善
文化冲突
一些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员工的工 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无法得到充分的激发。
随着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 之间的文化冲突也日益突出。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建议和措施
加强人才引进与保留
企业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人才引进和保留政策,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 酬和福利,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提升国家竞争力
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培 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
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经 济、社会、环境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教育与培训
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训,包括基础教 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
人才引进与培养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培养本国 人才,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薪酬福利管理
定义
薪酬福利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绩效和工 作表现,给予相应的薪酬和福利,以激励员 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留住人才。
目的
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 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内容
包括薪酬体系设计、福利计划制定、薪酬调 整和福利管理等。
劳动关系管理
定义
劳动关系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和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员 工的权益和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稳定。
发展
随着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竞 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管理逐渐向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更加注 重员工的培训、绩效管理和组织
文化建设等方面。
未来趋势
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数 字化转型、人才管理创新和跨文 化管理等方面,以适应经济全球
发展经济学(山西财经大学) 第6章 人力资源

• 世界每年新增人口约8700万。其中发展中国家新增约 7800万。
人 口 10 亿
10 8 6 4 2
1800 1850
世界 总体
发达 地区
1900 1950
2000
2050
二、人口转变
1、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一、失业与劳动力利用问题
1、劳动力闲臵 • 自愿失业:提前退休、沮丧的劳动者、隐蔽性失业 • 非自愿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2、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 打零工:并非每天工作 • 季节性工人:只有一定的季节才有工作 • 低度就业:形式全日制工作,其实只做半天工作 3、劳动力的低效利用 • 多余劳动力 • 学非所用
2、哈尼斯—托达罗模型
——解释城市失业和农村人口进城市的矛盾现象
(1)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动机分析——预期
• 无论是现实流动人口,还是预备流动人口,都是 把农村的现期收入与进城后的预期收入作比较, 决定其行为。 • 影响他们预期的因素有二: 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距 二是在城市谋得工作机会的概率
• 例:设一个农村劳动者,在农村年收入50元,进城年 收入100元,则城乡现实工资差距为50元。 若进城找到工作的概率为20%,则不进城 若进城找到工作的概率为60%,则进城
第六章 人口、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最后可能是世 界如何对待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
一、基本问题: 迅速的人口增长是否会对全人类的福利带来 严重后果。 包括:
• • • • • 人口的社会服务质量 就业 食物与营养 贫困 尊严与选择的自由
人 口 10 亿
10 8 6 4 2
1800 1850
世界 总体
发达 地区
1900 1950
2000
2050
二、人口转变
1、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一、失业与劳动力利用问题
1、劳动力闲臵 • 自愿失业:提前退休、沮丧的劳动者、隐蔽性失业 • 非自愿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2、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 打零工:并非每天工作 • 季节性工人:只有一定的季节才有工作 • 低度就业:形式全日制工作,其实只做半天工作 3、劳动力的低效利用 • 多余劳动力 • 学非所用
2、哈尼斯—托达罗模型
——解释城市失业和农村人口进城市的矛盾现象
(1)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动机分析——预期
• 无论是现实流动人口,还是预备流动人口,都是 把农村的现期收入与进城后的预期收入作比较, 决定其行为。 • 影响他们预期的因素有二: 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距 二是在城市谋得工作机会的概率
• 例:设一个农村劳动者,在农村年收入50元,进城年 收入100元,则城乡现实工资差距为50元。 若进城找到工作的概率为20%,则不进城 若进城找到工作的概率为60%,则进城
第六章 人口、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最后可能是世 界如何对待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
一、基本问题: 迅速的人口增长是否会对全人类的福利带来 严重后果。 包括:
• • • • • 人口的社会服务质量 就业 食物与营养 贫困 尊严与选择的自由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六章人力资源

3.2.2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大量闲置
1960-1990年发展中国家的就业与失业
1960 1970 1973 1980 1990
就业(百万)
507
617
658
773
991
失业
36.4
(百万)
失业率
6.7
(%)
失业加就业不足 25 (%)
48.8 54.1 65.6 88.7
7.4
7.6
7.8
8.2
大专院校所占经费比重大,中小学比重小。 不同教育程度的人均相对收入差别远远低
于人均教育费用
教育结构不合理
完整的教育体系应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 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
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往往过于重视基础教 育和高等教育
在高等教育中,往往又忽视对工程、技术 和实用技能的教育
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额
婴儿死亡率infant death rate:每千个成活婴 儿中第一年的死亡人数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在按年龄死亡率保 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既定年龄的正常人将要 生存的追加年下。出生时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at birth运用得最为普遍
1.2 人口增长的一般趋势
2.2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1960s以来,发展经济学从以下四个方面 考察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 经济绩效的不同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结论
1〉.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 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源投入(劳动和资本)增长率之差 丹尼森(1983)估计美国1948-1981
年的经济增长中,TFP占66%,而其中人 力资源因素(教育、医疗卫生、知识、技 术与经验积累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 贡献率为60%
发展经济学第六讲 人力因素与经济发展

(三)就业与经济发展
就业是指劳动者有工作的状态。经济学所分 析的就业是指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 没有非自愿失业或只有少量的非自愿失业的 就业水平。西方的就业概念是指适龄劳动人 口在调查周内正在从事有报酬工作的人,以 及有职业但由于生病、休假、罢工等原因而 没有工作的人。
我国把就业人口定义为:16岁及以上具有 劳动能力的人,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 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国家统计局 人口调查中的就业人口定义是指16岁及以 上常住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从事了 一小时及以上有收入的社会劳动的人(包 括在职休假、培训、季节性歇业未工作)。
4、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
02 教育内容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的要
求 04 智力外流
06 “数字鸿沟‘使 发展中国家的教 育面临更大压力
01 教育反映并加剧 了社会的不平等
03 教育结构不合理
05 教育的性别差异
(五)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
实施营养方案 和增进人体健 康
提高教育投资 的效率
减少知识失业 和智力外流
01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 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 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 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 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 是一个难解之谜。
02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 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 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 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 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 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 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 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 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经济领域的 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2、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认为人 口增长会约
发展经济学课件人力资源、教育与经济发展

人的知识、能力和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是经 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长的源泉,而且是重要的源泉
• 验证或证明:
舒尔茨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在1957年,美 国物质资本投资额增加了4.5倍,同期物质资本的收益增加 了3.5倍,而人力资本投资额增加了3.5倍,但其带来的收益 却增加了17.5倍。
他对1900-1957年物质资本的收益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进 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结论。
附:当前中国教育问题
一、教育的三种形式
• 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 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 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 第2版,P572)。
• 广义上的教育:学习(主体不同) • 学校正规教育:学校* • 非学校正规教育:有组织的项目* • 不正规教育:家中、工作中、社会上* • 狭义的教育只包括学校正规教育
投资者可以是社会、企业、个人中任何单独一方,但往往 是三方受益:首先是员工受益,然后是企业有受益,最终是社 会受益。
五、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 • 数量方面,增长过快大量闲置 • 质量方面,素质较低,有待提高
如何改进?须研究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 教育
• 教育的形式 •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一部分 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
• 人力资本含义 • 从数量看,人力资本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地区)
在一定时点上的劳动力人数; • 从质量看,它以劳动者的素质或工作能力、技术
水准和熟练程度来衡量。
• 又称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 是知识、技能、体力等因素之和
• 验证或证明:
舒尔茨用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研究发现,在1957年,美 国物质资本投资额增加了4.5倍,同期物质资本的收益增加 了3.5倍,而人力资本投资额增加了3.5倍,但其带来的收益 却增加了17.5倍。
他对1900-1957年物质资本的收益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进 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结论。
附:当前中国教育问题
一、教育的三种形式
• 教育: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 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 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1月 第2版,P572)。
• 广义上的教育:学习(主体不同) • 学校正规教育:学校* • 非学校正规教育:有组织的项目* • 不正规教育:家中、工作中、社会上* • 狭义的教育只包括学校正规教育
投资者可以是社会、企业、个人中任何单独一方,但往往 是三方受益:首先是员工受益,然后是企业有受益,最终是社 会受益。
五、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主要问题 • 数量方面,增长过快大量闲置 • 质量方面,素质较低,有待提高
如何改进?须研究教育问题
第二部分 教育
• 教育的形式 •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 发展中国家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战略
人力资源、教育与经济发展
第一部分 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
• 人力资本含义 • 从数量看,人力资本大体相当于一个国家(地区)
在一定时点上的劳动力人数; • 从质量看,它以劳动者的素质或工作能力、技术
水准和熟练程度来衡量。
• 又称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 是知识、技能、体力等因素之和
人力资源发展经济学课件

Chicago, IL, USA • 1902 - 1998
PPT学习交流
2
1. 人力资本
•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 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 舒尔茨(Schultz,T.)认为,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于物质资本 而言,尤其应当对人力资本予以高度的重视。
• 结果是每一次教育的扩大,不是缓和了劳动者的就业矛盾, 而是导致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的失业。这种由于教育的扩 张超过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受教育者的失业就称为“知识 失业”。
PPT学习交流
5
4.教育投资
• 教育不是消费活动和福利开支。
• 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投资,显然增加了无形的 积累。
•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各国人口的先天能力是趋于平衡的、相 近的,但后天获得的能力,各国却大不一样。各国人口质量的不同, 主要取决于后天的能力,是教育的结果。
• 舒尔茨指出,当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正是人力资本量 不断增加的结果。从长期看,教育投资比物质投资会获得 更多的的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的积
累。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是递减的,只有人力资本的边
际收益率是递增的,教育投资比物质资本收益率高的情况
PPT学习交流
6
5 . 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 计算某一阶段教育的收益率,其具体方法是:先 测定不同学历的毕业生所得收入之差,算出各教 育阶段的毕业生的收入差额,这一差额与该阶段 的教育费之间的比率,即是该阶段的教育收益率。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
•从量上说是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从质上说是劳动者的素质差,高素质劳动力的短 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PPT学习交流
2
1. 人力资本
•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 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质资本。
• 舒尔茨(Schultz,T.)认为,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具有 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相对于物质资本 而言,尤其应当对人力资本予以高度的重视。
• 结果是每一次教育的扩大,不是缓和了劳动者的就业矛盾, 而是导致了新的一批受教育者的失业。这种由于教育的扩 张超过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受教育者的失业就称为“知识 失业”。
PPT学习交流
5
4.教育投资
• 教育不是消费活动和福利开支。
• 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投资,显然增加了无形的 积累。
• 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各国人口的先天能力是趋于平衡的、相 近的,但后天获得的能力,各国却大不一样。各国人口质量的不同, 主要取决于后天的能力,是教育的结果。
• 舒尔茨指出,当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正是人力资本量 不断增加的结果。从长期看,教育投资比物质投资会获得 更多的的积累转向人力资本的积
累。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是递减的,只有人力资本的边
际收益率是递增的,教育投资比物质资本收益率高的情况
PPT学习交流
6
5 . 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
• 计算某一阶段教育的收益率,其具体方法是:先 测定不同学历的毕业生所得收入之差,算出各教 育阶段的毕业生的收入差额,这一差额与该阶段 的教育费之间的比率,即是该阶段的教育收益率。
第一节 人力资源开发
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
•从量上说是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从质上说是劳动者的素质差,高素质劳动力的短 缺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本

SSB Adjusted-Zhou Regression
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四、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的原因
死亡率降低的原因
奇妙的性别平衡机制:104-107 人为选择性别与性别比失调
中国:missing girls
2000Ä ê Ö Ð ¹ ú È Ë ¿ Ú Ð Ô ± ð ± È
140
80 60 40 20 0
È ±± Ô ð Ð
120 100
ê Á Ä ä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
2、老龄化、抚养系数
重要的年龄分组:0-14/15-64/65+ 老龄化:65岁以上>7% 中国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和抚养系
数比上升 ( 从 1964 年的 6.3% 逐渐上升到 2000 年的 10.1% ), 2025年左右达到14% 抚养系数:
少儿抚养系数: 0-14/15-64
第六章 人口、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最后可能是世界如 何对待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SIAS UNIVERSITY 发展经济学
本章内容
人口与生活质量 中国人口问题 教育与人力资本 中国的教育状况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中国劳动力就业状况
SIAS UNIVERSTY 发展经济学
2000Ä ê Ö Ð ¹ ú È Ë ¿ Ú Ä ê Á ä ½ ð × Ö Ë 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唯一的途径是降低人口出生率 * ? 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
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
? 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 提高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用
* ? 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 ? 提高婴儿存活率 * ? 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 *
三、就业与经济发展
σ为学习效率参数
5〉. 结论
? 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 但1960s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 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 的甚至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已给经济发展造 成了阻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发展 中国家主要的人口战略
2.2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1960s以来,发展经济学从以下四个方面 考察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 经济绩效的不同
?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结论
1〉.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 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 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压力 ——《谁来养活中国》 ? 赡养负担沉重,耗费了大量的可用于发展的资源。
? 赡养比率:儿童(15岁以下)和老人(65岁以上) 占工作年龄人口的比重
? 加剧环境恶化 ? 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 不仅导致人力资源闲置,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源
的质量
1.5 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
1.2 人口增长的一般趋势
? 西方学者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把发 达国家近现代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四个阶段
? 19世纪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 20世纪初,经济和医学发展 ? 20世纪初到5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
妇女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参与率高 ? 20世纪50年பைடு நூலகம்以后
1.3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 1940-1960s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 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
? 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 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保 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所以 外资利用效果不同 *
2〉.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 余值增长率及其细分研究 * ? 余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
?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重点) ?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重点) ?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重点)
3.1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尤其是资 本积累能自行解决就业问题。但事实证明 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 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 ? 实施适当的就业政策的必要性 *
? 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家 庭生育决策进行分析,说明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在人口增长率上的差别
? 子女的“价格”,指父母养育子女所花费 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 母带来的预期收入后的差额,即养育子女 的净价格或净成本
Q:分析角度
? 家庭收入上升 ? 子女价格上升 ? 妇女的就业机会增加
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额
? 婴儿死亡率infant death rate:每千个成活婴 儿中第一年的死亡人数
?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在按年龄死亡率保 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既定年龄的正常人将要 生存的追加年下。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运用得最为普遍
? 如果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 水平,于是可以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
? 同时,教育除了私人收益以外还有社会效 益,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 *
4〉.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卢卡斯生产函数
yt ? Akt? (ut ht )1? ?
?
ht ? ? (1? ut )ht
? h t 为人力资本,u t 为人们用于工作的时 间, (1-u t )为人们用于学习的时间,
?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重点)
2.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包括 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 人力资本指由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仅强调人力 资源的一个方面
?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数量 上,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利用不充分状态;质量 上,人力资源素质低下(教育、健康)
第六章 人力资源
内容
? 人口增长 ? 人口与经济发展 ? 就业与经济发展 ?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增长
? 人口统计术语(重点) ? 人口增长的一般趋势 ?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重点) ? 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 ? 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重点)
1.1 人口统计术语
? 出生率birthrate:指每千人的出生人数 ? 自然增长率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指出生
? 控制出生率的关键 ——采取措施提高抚养 子女的成本
? 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 会
? 适当提高各级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 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
?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 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 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
婴儿存活率。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
源投入(劳动和资本)增长率之差 ? 丹尼森(1983)估计美国1948-1981
年的经济增长中, TFP占66%,而其中人 力资源因素(教育、医疗卫生、知识、技 术与经验积累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 贡献率为60%
3〉.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 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比 (人群间的比较) *
具体分析
? 家庭收入的上升能使得家庭通过消费更多 的商品和生育更多的子女而得到最大的满 足。须具备前提:子女的价格不变;父母 的生育观念不变(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变) 等
? 子女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家庭用商品代替子 女
? 假设妇女的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和子 女价格会同时上升
1.4 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
3.2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 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 ? 劳动力供给已经远远超过解决创造就业的
具体的降低人口出生率的措施
? 扩大妇女受教育和就业的机会 *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 提高教育、住房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费用
* ? 实行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 ? 提高婴儿存活率 * ? 加强现代家庭和生育观念的宣传 *
三、就业与经济发展
σ为学习效率参数
5〉. 结论
? 早期的经济发展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在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 但1960s以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认识 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作用,有 的甚至将其视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 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已给经济发展造 成了阻碍,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发展 中国家主要的人口战略
2.2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1960s以来,发展经济学从以下四个方面 考察了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 经济绩效的不同
?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结论
1〉. 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国家在吸收利用外 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 对粮食供给产生了重大压力 ——《谁来养活中国》 ? 赡养负担沉重,耗费了大量的可用于发展的资源。
? 赡养比率:儿童(15岁以下)和老人(65岁以上) 占工作年龄人口的比重
? 加剧环境恶化 ? 使失业问题更为严重 ? 不仅导致人力资源闲置,同时也降低了人力资源
的质量
1.5 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
1.2 人口增长的一般趋势
? 西方学者按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把发 达国家近现代的人口增长划分为四个阶段
? 19世纪前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变动情况 ? 20世纪初,经济和医学发展 ? 20世纪初到50年代,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
妇女文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参与率高 ? 20世纪50年பைடு நூலகம்以后
1.3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
? 1940-1960s期间日本和西欧与发展中 国家在吸收利用外资方面经济绩效的不同 *
? 舒尔茨认为主要原因在人力资源的差异, 日本和西欧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在战争中保 存,而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素质低,所以 外资利用效果不同 *
2〉. 余值增长率的分析
? 余值增长率及其细分研究 * ? 余值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
?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 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利用不足的种类(重点) ?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重点) ?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重点)
3.1 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 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尤其是资 本积累能自行解决就业问题。但事实证明 这一观点站不住脚
? 充分就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途径 ? 实施适当的就业政策的必要性 *
? 运用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家 庭生育决策进行分析,说明发达国家和发 展中国家在人口增长率上的差别
? 子女的“价格”,指父母养育子女所花费 的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之和减去子女为父 母带来的预期收入后的差额,即养育子女 的净价格或净成本
Q:分析角度
? 家庭收入上升 ? 子女价格上升 ? 妇女的就业机会增加
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额
? 婴儿死亡率infant death rate:每千个成活婴 儿中第一年的死亡人数
? 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在按年龄死亡率保 持不变的情况下,一个既定年龄的正常人将要 生存的追加年下。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life expectancy at birth运用得最为普遍
? 如果收入水平基本上可以反映劳动生产率 水平,于是可以建立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 系*
? 同时,教育除了私人收益以外还有社会效 益,也会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 *
4〉.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 卢卡斯生产函数
yt ? Akt? (ut ht )1? ?
?
ht ? ? (1? ut )ht
? h t 为人力资本,u t 为人们用于工作的时 间, (1-u t )为人们用于学习的时间,
?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战略 (重点)
2.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
? 人力资源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包括 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 人力资本指由后天获得的生产能力,仅强调人力 资源的一个方面
? 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数量 上,大量的人力资源处于利用不充分状态;质量 上,人力资源素质低下(教育、健康)
第六章 人力资源
内容
? 人口增长 ? 人口与经济发展 ? 就业与经济发展 ?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人口增长
? 人口统计术语(重点) ? 人口增长的一般趋势 ? 生育的微观经济分析(重点) ? 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 ? 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措施(重点)
1.1 人口统计术语
? 出生率birthrate:指每千人的出生人数 ? 自然增长率rate of natural increase :指出生
? 控制出生率的关键 ——采取措施提高抚养 子女的成本
? 实行特殊优惠政策扩大妇女的受教育和就业机 会
? 适当提高各级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人学习费用, 特别是大学教育的私人费用
?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 建立一套计划生育的奖惩制度 ? 改善公共卫生医疗条件和儿童营养状况,提高
婴儿存活率。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
源投入(劳动和资本)增长率之差 ? 丹尼森(1983)估计美国1948-1981
年的经济增长中, TFP占66%,而其中人 力资源因素(教育、医疗卫生、知识、技 术与经验积累等)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 贡献率为60%
3〉. 教育水平与收入水平的关系
? 一个人的收入与他所受的教育程度呈正比 (人群间的比较) *
具体分析
? 家庭收入的上升能使得家庭通过消费更多 的商品和生育更多的子女而得到最大的满 足。须具备前提:子女的价格不变;父母 的生育观念不变(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不变) 等
? 子女价格的上升会引起家庭用商品代替子 女
? 假设妇女的就业机会增加,家庭收入和子 女价格会同时上升
1.4 人口过快增长的危害
3.2 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状况
? 劳动力供给迅速增长 ? 劳动力供给已经远远超过解决创造就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