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方案

合集下载

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与检修

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与检修

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与检修
一、水泵及附属设备的维护保养
(一)要定期更换或补充润滑油,各润滑部位要定期添加合适的润滑
脂。

(二)要按时完成定期作业计划,保持设备清洁。

(三)检查各阀门电动及手动开关灵活、润滑良好
(四)备用机组应每半月倒换一次。

(五)可能发生的故障及其解决方法(见表)
二、单级单吸离心泵的检修
(一)设备日常检修、年修(见表)
(二)检修工序
停电→关闭水泵进、出口手动蝶阀→泵体螺栓拆卸→吊出水泵转子总成→机封密封检查更换→叶轮检查更换→电机轴承检查、加油→泵回装→打开水泵进、出口手动蝶阀→送电→排气灌泵→试车→验收
(三)检修注意事项
1.拆出的各零件必须清洗,保证清洁,并做好保管。

2.各零件组装时必须检查,防止异物进入,损坏设备。

3.轴承温度不大于70℃。

4.水泵运行要求振动在规定范围之内、无异音、运行平稳,达到运
行技术参数要求。

5.点检员在水泵每次检修后,要详细记录检修安装检测数据,以及
更换的备品备件等。

6.作业区要积极配合检修工作,并做好试车、验收工作。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2篇)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2篇)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维护与检修是确保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程序。

本规程旨在指导操作人员进行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与检修工作。

以下是对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的详细规程:一、维护要点:1. 检查泵的密封性能,确保泵的密封部位无渗漏;2. 定期检查泵的各个连接部位,确保紧固件无松动;3. 定期检查泵体和叶轮的磨损情况,若发现磨损过大,应及时更换;4. 定期检查泵的轴承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或更换;5. 定期清洗泵的进口和出口,保持通畅;6. 定期对泵的电机进行维护,保持电机的良好工作状态;7. 定期清理泵的滤网,防止堵塞。

二、维护操作步骤:1. 关闭进口阀门,切断电源;2. 卸下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3. 拆卸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取下泵盖螺栓;4. 将泵盖从泵体上取下,拆卸叶轮和轴;5. 清洗泵体内部的污垢,检查泵的叶轮和轴承等零件的磨损情况;6. 若发现叶轮或轴承磨损过大,应及时更换;7. 清洗泵盖和叶轮,安装新的叶轮和轴承;8. 将泵盖安装到泵体上,并用螺栓将其固定;9. 安装进口法兰和出口法兰,紧固螺栓;10. 安装进口管道和出口管道;11. 开启进口阀门,检查泵的密封性能;12. 检查电机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

三、维护周期:1. 泵的日常维护工作应每天进行一次;2. 泵的定期维护工作应每月进行一次;3. 泵的大修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

四、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泵的密封部位渗漏:检查泵的密封件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2. 泵的各个连接部位松动:检查紧固件是否松动,如有松动应及时紧固;3. 泵的叶轮磨损:检查叶轮的磨损情况,如有磨损过大应及时更换;4. 泵的轴承故障:检查轴承是否损坏,如有损坏应及时维修或更换;5. 泵的进口和出口堵塞:定期清洗泵的进口和出口,防止堵塞;6. 泵的电机异常:检查电机的工作状态,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

以上就是对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的规程,通过遵守维护和检修程序,可以确保泵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泵的可靠性和效率。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范文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范文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范文一、维护规程1. 定期清洗泵体和排水管道,防止泥沙等杂质堵塞泵的进出口。

2. 定期检查泵的轴封和密封圈,如果有磨损或漏水现象,及时更换或修理。

3. 定期检查泵的轴承和润滑部件,如有损坏或过期,应及时更换和补充。

4. 定期检查泵的电机和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定期检查泵的各个部件,如轮盘、轴、叶轮等是否有裂纹或变形现象,如果有,应及时更换。

6. 定期检查流量计和压力表的准确度,如有偏差,应及时校准或更换。

7. 定期检查泵的工作效率和功率消耗,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调整或修理。

8. 定期检查泵的进口和出口阀门,确保其正常开启和关闭。

9. 定期检查泵的管道连接件,如螺纹、法兰等是否松动,如有,应及时紧固。

10. 定期对泵进行试运行,观察其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如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二、检修故障规程1. 泵无法启动故障现象:电机无响应,泵无法启动。

故障原因及处理:(1) 电源故障:检查电源是否正常,如异常,及时处理。

(2) 电机故障:检查电机是否损坏,如损坏,及时更换或修理。

(3) 开关故障:检查启动开关和保护开关是否正常,如异常,及时修理或更换。

2. 泵无法吸排水故障现象:泵无法吸取或排出水。

故障原因及处理:(1) 进口阀门关闭:检查进口阀门是否正常开启,如关闭,及时打开。

(2) 出口阀门关闭:检查出口阀门是否正常开启,如关闭,及时打开。

(3) 泵漏水:检查泵的轴封和密封圈是否损坏,如损坏,及时更换或修理。

3. 泵工作效率降低故障现象:泵工作效率降低,排水量减少。

故障原因及处理:(1) 泵部件磨损:检查泵的叶轮、轴承等部件是否磨损,如磨损,及时更换。

(2) 泵进口堵塞:检查泵的进口是否被堵塞,如堵塞,及时清理。

(3) 泵出口阻力增大:检查泵的出口是否有阻力,如有,及时处理。

4. 泵有异常声音或振动故障现象:泵工作时有异常声音或振动。

故障原因及处理:(1) 泵的轴承损坏:检查泵的轴承是否损坏,如损坏,及时更换。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

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1范围1.1本标准规定了动力分场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超滤循环泵、清洗水泵、清水提升泵、反冲洗泵等)维护与检修故障的技术条件和要求。

1.2本标准适用于平安高精铝业有限公司动力分场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超滤循环泵、清洗水泵、清水提升泵、反冲洗泵等)维护与检修。

内容2.1泵的维护2.1.1运行中的维护进口管道必须充满液体,禁止泵在汽蚀状态下运行。

定时检查电机电流值,不得超过电机额定电流。

泵进行长期运行后,由于机械磨损,可能使机组的噪音及振动增大、出现泄露,性能下降,这时应停车检查。

必要时可更换易损件(如轴承、机械密封、叶轮等),机组大修期一般为一年。

2.1.2机械密封维护机械密封润滑应清洁无固定颖粒。

严禁密封在干磨情况下工作。

起动前应先盘动泵(电机)几圈,以免突然起动造成石墨环断裂损坏。

密封泄露允差3滴/分,否则应检修。

在检修装配机械密封时,应避免接触油类物质,可采用肥皂水、洗涤剂之类来润滑减阻。

2.2注意事项不可将管路重量加在泵上,以免造成泵体变形损坏。

泵运行前必须将泵灌满液体,同时用手盘动泵使液体进人机械密封端面,防止机封端面烧损。

必须控制出口阀门,避免泵在超大流量下运行,损坏电机或造成汽蚀。

2.3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故障现象可能产生的原因故障解决方法a.进出口闷门未打开.进出管路阻塞;叶轮流道阻塞。

b.电机运转方向不对,电机缺相动作,转速很慢。

c吸人管漏气。

d泵内未灌满液体,泵腔内有空气。

e进口供水不足,吸程过高,底阀漏水。

f.管路阻力过大,泵选型不当。

a打开闷门,去除阻塞物。

b调整电机转向,紧固电机接线。

c拧紧各密封面螺母,排除空气。

d打开排气闷,排尽空气。

e停车检查、调整(并网自来水管和带吸程使用易出现此现象)。

f减少管弯头,重断选泵。

水泵流量不够a先按1原因检查。

b管道,泵叶轮流道部分阻塞、水垢沉积、同门开度不足。

c电压偏低。

d叶轮磨损。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方案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方案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方案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方案1 总则1.1.适用范围本本方案适应于神化煤制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包头煤化工分公司180万吨气化装置吸入口小于600mm,型号为IS 、IH、SH的单级单吸和单级双吸离心泵的检修,亦适用于国外其他型号的单级离心泵的检修。

1.2.结构简述单级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密封和托架等部件组成,有的还有衬板等。

单吸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水,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

双吸泵的泵体为水平剖分式,叶轮采用双吸式叶轮,由两端轴承支承。

吸入口与排出口均在泵体上,成水平方向与泵体垂直。

电机通过联轴节直接驱动泵。

1.3 技术性能(附后)2 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泵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4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

2.1.5 基础及底座完整、紧固。

2.2 运行性能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

2.2.2 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2.2.3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2.2.4 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2.3.1 有泵的总图或结构图,易损件图。

2.3.2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可靠,包括:a. 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b. 设备运行记录;c. 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d. 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2.4 设备及环境2.4.1 基础底座整洁2.4.2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

2.4.3 密封漏:a. 填料封:介质为水时,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钟不多于40滴。

其他液体每分钟不多于15滴。

b. 机械封:初期无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3 设备的维护3.1 日常维护3.1.1 严格按照泵的操作规程启动、运行及停车,并做好运行记录。

3.1.2 每班检查润滑部位的润滑油是否符合规定。

3.1.3 新换轴承后,工作100小时应清洗换油,以后每运行1000~1500小时换油一次,油脂每运行2000~2400小时换油。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一、总则1、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吸入口径小于600mm、型号为IS、IH、Sh型的单级单吸和单级双吸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

亦可用于BA型、F型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

其它相似类型的泵可作参考。

2、结构简述单级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和托架等部件组成。

单吸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水,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

双吸泵的泵体为水平剖分式,叶轮采用双吸式叶轮,由两端轴承支承、吸入口与排出口均在泵体上,成水平方向与泵体垂直。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泵。

3、技术性能3.1 IS型、IH型单级单吸离心泵主要性能见表1。

3.2 Sh型单级双吸离心泵主要性能见表2。

表2二、完好标准2.1 零、部件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2.1.3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

2.1.5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

2.1.6 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标志明显。

2.1.7 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

2.2 运行性能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2.2.3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2.2.4 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2.3.1 有泵的总图或结构图、易损件图。

2.3.2 有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2.3.3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3.4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可靠,包括:a.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b.设备运行记录;c.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d.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2.4 设备及环境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

2.4.2 基础及底座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 2.4.3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

2.4.4 轴封处泄漏a.填料密封:介质为水时,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钟不多于40滴;其他液体,每分钟不多于15滴;b.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

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

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维护与检修故障规程概述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泵类设备,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的输送和增压。

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及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和检修。

本文将详细介绍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规程。

维护常规维护1.定期清洗泵体和叶轮,清除泵体和吸口内的杂物。

2.检查并清洗泵的进出口阀门,保持其轻便开闭。

3.定期检查泵轴承,清除其周围的尘垢和杂物,并加注适量的润滑油。

4.检查电机轴承。

清除其周围的尘垢和杂物,并加注适量的润滑脂。

5.检查电机是否运行正常,如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

定期检修1.每500小时检查一次水封,并更换密封圈。

2.每1000小时更换一次轴承,尤其是电机轴承。

更换时应保持轴承处干燥。

3.每年检查一次电机保护器的性能,并进行清洗。

4.每年清洗驱动电机及泵壳的外表面污垢。

5.每5000小时对泵进行一次大修,清洗和更换轴承、机械密封等。

检修停机检修1.检查电源及电机是否正常。

2.检查泵内是否有杂物,如有应及时清除。

3.检查泵壳及吸出管道是否有漏水及严重积水。

开机前检修1.检查泵内是否填充足够的润滑油。

2.检查泵内水封与机械密封之间的压缩弹簧是否完好。

3.检查泵内的吸水管是否被完全填满,并打开进口阀门。

维修故障1.若泵转速降低,应检查是否有杂物影响泵内部的流量,如果是,则应清除。

2.若泵不能正常启动,应检查电源及电机是否正常,电机是否有异常声音。

3.若泵可以正常启动但不能正常输送液体,应检查泵体内是否有故障。

4.若泵有明显的异响,应及时停机检查,防止设备更大的故障。

总结KQW系列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对于不同的维护和检修工作,需根据要求和建议进行操作。

对于设备的故障,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排除和处理,以防止加大损失及危险。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专题规程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专题规程

单级离心泵维护检修规程一、合用范畴本规程合用为型号为IS旳单级单吸和单级双吸旳泵旳维护和检修。

亦可用于BA型、F型旳离心泵旳维护和检修。

其他相似类型旳泵可做参照。

二、构造简述单级离心泵重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和托架等部件构成。

单吸泵旳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水,排出口与泵旳轴线垂直。

双吸泵旳泵体为水平剖分式,叶轮采用双吸式叶轮,由两端轴承支撑,吸入口与排出口均在泵体上,成水平方向与泵体垂直。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泵。

三、设备卫生1.设备清洁,外表无灰尘、油垢。

2.基本及底座清洁,表面及周边无积水、废液,环境整洁、清洁。

3.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

4.轴封处泄露A.填料密封:介质为水时,初期每分钟不多于20滴,末期每分钟不多于40滴;其她液体每分钟不多于15滴。

B.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露,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四、设备旳维护1.严格按操作规程程序启动、运转与停车,并做好运营记录。

2.每班检查各润滑部位旳润滑状况。

3.新换轴承后,运营100小时应清洗换油;后来每运营1000-1500小时换油一次,油脂每-2400小时更换。

4.常常检查轴承温度,应不高于环境温度35℃;轴承旳最高温度:滚动轴承不得超过75℃,滑动轴承不得超过65℃。

5.常常观测泵旳压力和电机电流与否正常和稳定,设备运转有无异常声响或振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6.常常保持泵旳周边环境整洁,及时消除跑、冒、滴、漏。

密封符合规定。

7。

维修人员应定期上岗,检查设备并及时解决所发现旳问题。

8.在泵所处环境温度较低状况下,泵停用时应排尽剩液,以防冻裂机壳及零件。

五、紧急状况停车遇有下列状况之一者,应紧急停车解决:1.泵内发生异常旳声响;2.泵忽然发生剧烈振动;3.电机电流超过额定值持续不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
单级悬臂式离心泵检修方案
装置名称:
设备名称:
设备位号:
检修单位:
检修负责人:
编制单位:
编制人员:
编制日期:年月日
中海石油天野股份装置保运部
1 总则
1.1 适用围
本规程适用于化工企业吸入口径小于600mm、型号为IS、IH、型的单级单吸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

亦可用于BA型、F型离心泵的维护和检修。

其它相似类型的泵可作参考。

1.2 结构简述
单级离心泵主要由泵体、泵盖、叶轮、轴和托架等部件组成。

单吸泵的叶轮安装在轴端呈悬臂式,轴线端面进水,排出口与泵的轴线垂直。

电动机通过联轴器直接驱动泵。

1.3 技术性能
1.3.1 IS型单级单吸离心泵主要性能见表1。

2. 完好标准
2.1 零、部件
2.1.1 泵本体及各零、部件完整齐全。

2.1.2 基础螺栓及各连接螺栓齐全、紧固。

2.1.3 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稳固。

2.1.4 压力表、电流表等仪表齐全、灵敏,量程符合规定,并定期校验。

2.1.5 各部安装配合符合规定。

2.1.6 泵体及附属阀门、管件、管线油漆完整,标志明显。

2。

1.7 基础及底座完整、坚固。

2.2 运行性能
2.2.1 油路畅通,润滑良好,实行“五定”、“三级过滤”。

2.2.2 运转正常,无异常振动、杂音等现象。

2.2.3 压力、流量平稳,各部温度正常,电流稳定。

2.2.4 能达到铭牌出力或查定能力。

2.3 技术资料
2.3.1 有泵的总图或结构图、易损件图。

2.3.2 有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

2.3.3 操作规程、维护检修规程齐全。

2.3.4 设备档案齐全,数据准确可靠,包括:
a.安装及试车验收资料;
b.设备运行记录;
c.历次检修及验收记录;
d.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2.4 设备及环境
2.4.1 设备清洁,外表无尘灰、油垢。

2.4.2 基础及底座整洁,表面及周围无积水、废液,环境整齐、清洁.
2.4.3 进出口阀门、管口法兰、泵体等处接合面均无泄漏。

2.4.4 轴封处泄漏
a.机械密封:初期应无泄漏,末期每分钟不超过5滴。

4. 检修周期和检修容
4.1 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见表5。

4.2 检修容
4.2.1 小修
4.2.1.1 检修填料密封,更换填料。

4.2.1.2 检查与调整联轴器的同轴度及轴向间隙,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4.2.2.3 解体、检查各零部件的磨损、腐蚀和冲蚀程度,予以修复或更换。

4.2.2.4 检查轴的磨损、腐蚀和直线度,进行修复。

4.2.2.5 测定叶轮的静平衡及检查转子的晃动量。

4.2.2.6 检查轴承的磨损情况,刮研轴瓦、调整间隙,以及更换轴承。

4.2.2.7 检查与调整叶轮密封环、轴套、压盖、轴封等各部间隙。

4.2.2.8 检查或校验压力表。

4.2.2.9 检查、清扫以及修理电机。

4.2.3 大修
4.2.3.1 包括小修容。

4.2.3.2 更换叶轮。

4.2.3.3 更换泵轴。

4.2.3.4 泵体测厚、鉴定;作必要的修理。

4.2.3.5 测量及调整泵体的水平度。

4.2.3.6 除锈防腐。

5.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 泵体及底座
5.1.1 泵体及底座应无裂纹,泵体涡旋室及液体通道壁铸造表面应光滑,在不承受压力部位发现裂纹或其他可焊补的铸造缺陷时,按照JB/TQ369《泵用铸铁件焊补》进行修补。

5.1.2 双吸叶轮泵泵体与泵盖中分面的平面度,以一米长的平尺检查应不超过0.1mm,装配时垫以0.2~0.25mm的纸垫。

5.1.3 泵体安装的水平度:
a.单吸式离心泵:纵向(沿泵轴方向)0.05mm/m;
横向(垂直于泵轴方向)0.10mm/m。

b.双吸式离心泵:纵向及横向均为0.05m/m。

5.2 泵轴及轴套
5.2.1 泵轴不应有腐蚀、裂纹等缺陷,修理或更换泵轴必要时可作无损探伤,检测有无裂纹。

5.2.2 泵轴轴颈的表面粗糙度:安装叶轮、轴套及装配联轴器处3.2,装配滚动轴承处1.6,滑动轴承处0.8
5.2.3 以两轴承处轴颈为支点,用千分表检查装配叶轮、轴套以及联轴器等部位轴颈的径向圆跳动,应不大于0.03mm。

5.2.4 键槽中心对轴颈中心线的偏移量应不大于0.06mm,歪斜不大于0.03mm/100mm。

5.2.5 键槽磨损后,可根据磨损情况适当加大,但最大只可按标准尺寸增大一级,在结构和受力允许时,可在原键槽的900或1200方向另开键槽。

5.2.6 轴颈磨损后,可用电镀、喷镀或涂镀的方法修复。

5.2.7 轴套材料应符合图样;轴套不允许有裂纹,外圆表面不允许有砂眼、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

5.2.8 轴套与轴的配合用H8/h8或H9/h9。

5.3 叶轮
5.3.1 叶轮表面及液体流道壁应清理洁净,不能有粘砂、毛刺和污垢;流道入口加工面与非加工面衔接处应圆滑过渡。

5.3.2 叶轮与轴一般采用H7/h6配合。

5.3.3 新装的叶轮必须作过静平衡,作静平衡的不平衡重量应不大于表6数值;超过时
用去重法从叶轮两侧切削,切去的厚度应不超过叶轮原壁厚的1/3,切削部位应与未切削处平滑相接。

5.4 转子部分拆装
5.4.1 在拆卸轴套、叶轮螺母、滚动轴承等,如发现被锈蚀咬住,应用煤油或除锈剂浸泡后再拆,不要随意敲击。

5.4.2 装配后检查转子部件上叶轮的密封部位外圆及轴套外圆的径向圆跳动,应不超过表7规定。

5.4.3 叶轮密封部位外圆与密封环的直径间隙根据图样规定,若无资料,可按表8~表10 选取。

其中:表8适用于材料为铸铁和青铜的泵;表9适用于材料为碳钢、Crl3钢的泵;表10适用于材料为1Cr18N19或类似耐酸钢的泵。

四周间隙应保持均匀。

表9 mm
5.4.4 转子装于泵体,应使叶轮流道中线对准涡旋室中线。

对于双吸叶轮应用轴套螺母调整叶轮位置,使与两侧密封环端面间隙相等;并应测定转子的轴向总窜动量,转子定位时取总审动量的一半。

表10 mm
5.5 滚动轴承
5.5.1 滚动轴承的滚子与滚道应无坑疤、锈斑等缺陷,保持架完好,接触平滑,转动无杂音。

5.5.2 检查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轴颈和轴承座的尺寸,应符合图样规定。

5.5.3 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间间隙应不大于0.10mm;轴的膨胀侧轴承压盖与滚动轴承端面的间隙,应根据两轴承间轴的长度和介质温度确定,留出足够的间隙。

5.5.4 拆装滚动轴承应使用专用拆装工具或利用压力机,且方法要正确。

不得用锤直接敲击轴承。

装配后轴承圈端面应与轴肩靠紧。

5.5.5 用加热法将轴承装于轴颈时,应在油温不超过120℃的机油中加热或使用轴承加热器,严禁用直接火焰加热。

5.6 滑动轴承
5.6.1 轴承合金与瓦壳的结合应紧密牢固,表面无气孔和伤痕。

5.6,2 与轴颈接触角度在下瓦中部60°-90°围(转速>1000r/min取下限,转速〈1000 r/min取上限)。

接触均匀,用涂色法检查每平方厘米应有2—4个色点。

5.6.3 轴瓦顶间隙按表11选取。

5.7 密封装置
5.7.1填料密封
5.7.1.1 轴套(或轴)在填料函处的表面粗糙度不得超过
5.7.1.2 填料衬套和压盖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按表选取,四周间隙应均匀。

5.7.1.3 填料压盖与填料箱壁的配合采用H11/d11.
5.7.1.4 填料环与填料箱壁的直径间隙为0.15—0.20mm,填料环与轴套(或轴)的直径间隙应较表12中数值相应增大0.3—0.5mm。

5.7.1.5 压盖压入填料箱的深度应为0.5—1圈填料高度,最小不能小于5mm,压盖不得歪斜,松紧度要调节适当。

5.7.1.6 填料接口应成斜口对接,填料选用要合适。

5.7.1.7 注意填料环的环槽对准填料箱上的水封孔或略偏外侧,使水流畅通。

5.7.2 机械密封
5.7.2.1 安装机械密封部位对轴(或轴套)的要求:
a.径向圆跳动应符合表7规定;
b.表面粗糙度;
c.外径偏差不超过h6。

5.7.2.2 泵轴的轴向窜动应不超过±0.5mm。

5.7.2.3 动环与静环接触的密封端面平面度应符合要求,其表面粗糙度:金属材料密封环达,非金属材料密封环。

动环和静环与辅助密封圈接触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应为。

5.7.2.4 机械密封的拆装
a.拆装应仔细,避免磕碰,划伤动、静环密封面及辅助密封圈,绝对不允许用手锤或铁器敲击;
b.在安装时,必须将装配部位及机械密封清洗干净,防止任何杂质进入密封部位。

密封面在装配时可涂抹透平油或锭子油;’
c.弹簧的压缩量必须适当,使弹簧压缩后的长度为其工作长度。

5.8 联轴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