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matlab题目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2)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3)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2)具备分析通信系统性能和优化通信系统参数的能力;(3)学会撰写实验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增强学生对通信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Matlab仿真方法和实际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和调制解调技术。

2.Matlab仿真方法:介绍Matlab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如信号处理、调制解调、信道建模等。

3.实际应用:分析通信系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移动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Matlab仿真方法;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应用;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通信系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通信原理》等权威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2.参考书:提供《Matlab通信系统仿真》等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掌握Matlab仿真方法;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4.实验设备:配置通信系统仿真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2ASK、2FSK、2PSK、2DPSK调制 解调matlab仿真
姓 名: 专 业:

一、设计要求
二、基本原理 (1)2ASK (3)2PSK 三、源代码 (1)MENU

(2)2FSK (4)2DPSK (2)调制解调
四、MATLAB仿真现象 (1)2ASK (3)2FSK
跳过程序到仿真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ure(1); subplot(K,1,1);plot(bita,'LineWidth',1.5),title('基带信号'),grid on;axis([0,N*length(a),-2.5,2.5]); tz=bita*6.*sl; subplot(K,1,2);plot(tz,'LineWidth',1.5);title('ASK调制后信号');grid on; signal=awgn(tz,80,'measured'); subplot(K,1,3);plot(signal,'LineWidth',1.5),grid on;title('信号+噪声') Fs=3e3; [b,a]=ellip(4,0.1,40,[999.9,1000.1]*2/Fs);%设计IIR带通滤波器,阶数为4,通带纹波0.1,阻带衰减40DB sf=filter(b,a,signal);%信号通过该滤波器 figure(2); K1=4; subplot(K1,1,1);plot(sf,'LineWidth',1.5),grid on;title('BPF') signal2=abs(sf); %乘同频同相sin subplot(K1,1,2);plot(signal2,'LineWidth',1.5),grid on;title('全波整流器'); Fs=3e3;%抽样频率400HZ [b,a]=ellip(4,0.1,40,[50]*2/Fs);%设计IIR低通滤波器 sf1=filter(b,a,signal2);%信号通过该滤波器,输出信号sf subplot(K1,1,3);plot(sf1,'LineWidth',1.5),grid on;title('LPF'); sf2=[]; LL=fc/bitRate*N; i=LL/2; bitb=[]; while (i<=length(sf1)) %判决 sf2=[sf2,sf1(i)>=0.001]; i=i+LL; end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matlab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matlab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matlab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工程中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理解Matlab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场景,掌握Matlab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以及熟悉通信系统的仿真流程。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熟练使用Matlab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该培养对通信工程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通信系统的仿真原理和实例演示。

首先,我们将介绍Matlab的界面布局和基本语法,让学生能够快速上手。

然后,我们将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

最后,我们将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一些简单的通信系统仿真实验,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首先,我们将采用讲授法,为学生讲解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通信系统的原理。

然后,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仿真过程。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首先,我们将使用教材《通信工程导论》作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

其次,我们将提供一些参考书籍,如《Matlab入门与提高》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此外,我们还将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资料,如PPT演示文稿和视频教程,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最后,我们将准备实验设备,如计算机和通信实验箱,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matlab课程设计报告目录一.问题描述-----------------------------------------3 二.实验原理-----------------------------------------4 三.源程序-------------------------------------------6 四.数据测试----------------------------------------16 五.调试分析----------------------------------------22 六.用户使用手册------------------------------------23 七.心得体会----------------------------------------24一、问题描述1 使用编程完成3的编码与解码2 课程设计需要运用编程实现222,2调制解调过程,并且输出其源码,调制后码元以及解1调后码元的波形二、实验原理编码解码原理3码: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3码与二进制序列的关系:(1)二进制信号序列中的“0”码在3码中仍编为“0”码,二进制信号中“1”码,在3码中应交替地成+1和-1码,但序列中出现四个连“0”码时应按特殊规律编码;2(2)二进制序列中四个连“0”按以下规则编码:信码中出现四个连“0”码时,要将这四个连“0”码用V或B00V取代节来代替(B和V也是“1”码,可正、可负)这两个取代节选取原则是,使任意两个相邻v脉冲间的传号数为奇数时选用V取代节,偶数时则选用B00V取代节 2二进制数字调制技术原理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基带传输和带通传输,在实际应用中,大多数信道具有带通特性而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为了使数字信号在带通信道中传输,必须使用数字基带信号对载波进行调制,以使信号与信道的特性相匹配这种用数字基带信号控制载波,把数字基带信号变换为数字带通信号的过程称为数字调制通常使用键控法来实现数字调制,比如对载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进行键控(1)2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和键控法解调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P=1时f(t)=;p=0时f(t)=0;其功率谱密度是基带信号功率谱的线性搬移(2) 一个2信号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载波的2信号的叠加其解调和解调方法和差不多2信号的频谱可以看成是f1和f2的两个2频谱的组合(3) 2以载波的相位变化作为参考基准的,当基带信号为0时相位相对于初始相位为0,当基带信号为1时相对于初始相位为° (4) 2调制原理方框图如下图S(t)载波A(t)移相码变换间接法信号调制器原理方框图2信号的解调,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相位比较法和相干解调法相干解调法原理方框图如下图:带通滤相乘低通滤波抽样判决逆码变换本地载波提取3相干解调法原理方框图三、源程序a=20; %a数如r=(21a-1); %a-1个rn=r-1; %rn=[1rn]; %表示元素个数,可以修改码元为任意个随机产生离散均匀二值分布,共每个元素减1变为二值随机数列跟书上一致,从1开始随机产生离散均4匀二值分布,共a个=rn; %将原序列保存起来,便于后面解码后比较l=1; k=1:a-3(rn(k))==1m=rn(k); %m记录可能存在的连续4个0前面非零码元的符号rn(k)==0rn(k+1)==0 rn(k+2)==0rn(k+3)==0 %检测是否连续4个码元都是0 rn(k+3)=2*m; %用2表示书上的V rn ; %插入V(2)后l=1; %l=1表示两个V之间有偶数个非零码,0是偶数,所以初始为1,l=-1表示两个V之间有奇数个非零码 s=1:a(rn(s))==2 d=s+1:a (rn(d))==1 %V之间的非零码只有+1,-1遇到一个一使l变一次号,表示偶数或奇数 l=-l;(rn(d))==2 l~=1l=1; %不需要插入B时若检测到V也应把计数器清零%最初版本的升级处1 %检测到下一个V时,若为偶数个,则插入Brn(d-3)=3*(-(rn(d-4))/((rn(d-4)))); %3代表B插入不带符号的Brn(d:a)=-rn(d:a);%V后的符号再交替5rn %到此处完成了插入不带符号的 B % s=1:a% (rn(s))==3 %找到B%rn(s)=rn(s)*(-(rn(s-1))/((rn(s-1)))); %B与前一个位置的带符号的归一值相乘再取反,实现符号B(3)的极性与前一非符号的相反%B后面第三个就是接下来的V从它开始非零码正负号交替变化 % %=rn; %给B(3)添加了符号,并且实现了V 后的符号再交替%以上便实现了3的编码%下面进行解码 k=1:a(rn(k))==2rn(k-3)=0;rn(k)=0; %每个V都变成0,V前面第三个有可能是B(3)有可能是0也恢复为0(rn(k))==1 rn(k)=1;rn %解码后的恢复序列rn- %解码与原码比较全为0则解码正确s=('通信原理''2''2''2''2') s1='2'; n=8;N=;K=4; a=(1n); =[];sl=[];=1e3;fc=1e3;%载频1 t=(01/N); i=1:(a)6a(i)==01=(1N);1=(1N);=[1]; c=(2*pi*t*fc); sl=[sl c];(1);(K11);('')('基带信号') ;([0N*(a)-]);tz=*6*sl;(K12);(tz'');('调制后信号'); ;=(tz80'');(K13);('') ;('信号+噪声')Fs=3e3;[ba]=(440[]*2/Fs);%设计带通滤波器,阶数为4,通带纹波,阻带衰减40DBsf=(ba);%信号通过该滤波器 (2); K1=4;(K111);(sf'') ;('')2=(sf); %乘同频同相(K112);(2'') ;('全波整流器');Fs=3e3;%抽样频率HZ[ba]=(440[50]*2/Fs);%设计低通滤波器 sf1=(ba2);%信号通过该滤波器,输出信号sf (K113);(sf1'') ;('');sf2=[];LL=fc/*N; i=LL/2; =[];(i<=(sf1)) %判决 sf2=[sf2sf1(i)>=];7i=i+LL;i=1:(sf2) sf2(i)==01=(1N);1=(1N);=[1];(1);(K14); ('') ;('解调后信号'); ([0N*(sf2)-]);2='2';l=(0pi50);% 数据初始化 t=(09*pi); b=1:1:9;=1:1:; f=1:1:; g=1:1:;w1=2 %正弦波f1的频率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频率在此改写 %正弦波f2的频率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频率在此改写 f1=(w1*l); (1);f2=(w1*l+pi); (1);(211)(lf1)([0 pi - ])('t')('f1');%画出f1信号波形(212)(lf2)([0 pi - ])('t')('f2');%画出f2信号波形 a=[0 1 0 0 0 1 1 0 1]i=1:9 %2编码 a(i)==0k=1:50 %如果二进制原码为0则输出f1波形 (k+50*(i-1))=f1(k);j=1:50(j+50*(i-1))=f2(j); %r如果二进制原码为1则输出f2波形8i=1:9 %2解码 n=0;m=0; j=1:50(j+50*(i-1))-f1(j)==0 n=n+1;(j+50*(i-1))-f2(j)==0 m=m+1; n>mb(i)=0; b(i)=1; bi=1:9 %画出解码后的波形包括原码和解码出的码进行对比 j=1+50*(i-1):50*i f(j)=a(i); g(j)=b(i);(2);(311)(tf)([0 9*pi - ])('t')('数字基带调制原码');(312)(t)([0 9*pi - ])('t')('调制好的波形');(313)(tg)([0 9*pi - ])('t')('解码得到的码');[]=(fg)3='2';%==生成随机码元、基带信号、调制================% n=8;%随机码元个数N=;%模拟一个码元的点数 K=4;%1画四个小图 a=(1n)%码元生成=[];%定义空数组,存放基带信号 i=1:(a) a(i)==01=(1N);1=(1N);9=[1];%基带信号(1);(K11);('')('基带信号') ;([0N*(a)-]);=1e3;%每一个码元中采样点的间隔宽度 fc=1e3;%载频1t=(01/N); tz=[];c1=(2*pi*t*fc);%载波c2=(2*pi*t*fc*2);%载波i=1:(a) a(i)==1 tz=[tzc1];tz=[tzc2];(K12);(tz'');('2已调信号'); ;=(tz20'');%加噪(K13);('') ;('信号+噪声')%===========解调============% Fs=5e3;%采样频率[b1a1]=(440[]*2/Fs);%设计带通滤波器,阶数为4,通带纹波,阻带衰减40DB[b2a2]=(440[]*2/Fs); sa=(b1a1);%信号通过该滤波器 sb=(b2a2); (2);K1=3;%2画输出数据出错错误:有时运行程序,在产生随机二进制码时由于程序的不稳定,在产生1的时候却产生了2,进行程序修改之后是之变得稳定输出提示语句未显示错误:提示语与程序中设置显示语言发生冲突使用模块时未能成功连接错误:连接语使用不一致21六、用户使用手册《通信原理》樊昌信曹丽娜编国防工业出版社《程序设计与应用》刘卫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2七、心得体会通过这两周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我复习了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语法、语义和数据类型的使用特点,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了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因为这是我们第二次接触编程语言,在编写程序以及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我通过去图书馆查找资料,请教同学老师,再自己一点点改善程序,最终编写出一个比较完善的程序,实现了所有要求功能,这是最值得我欣慰的一点以下是我的几点切身感受:编写程序需要一个清醒的头脑,明确的思路,同时也要有耐心毅力刚拿到程序设计课题时,我感觉一片茫然,因为在之前的信号处理学习中,只是在一些例题中接触过语言,甚至没有看过一些基础的书籍,更没有上过课,所以初次遇到一个实际问题,感觉无从下手这是由于自己对的模块设计不够理解,同时对的基本语句一无所知,不过通过请教老师懂得了首先要设计目录,再根据用户输入执行语句,在每个后调用一个函数,来实现要求的功能,这样一下子豁然开朗,掌握了基本设计思路之后,后面的编程就顺利多了至此,我真真体会到清晰地思路对成功编写一个程序的重要性当然成功编写一个程序绝非易事,之前,我总以为程序能够正常运行,就代表着编程成功,后来我才发现我大错特错了我用了三天时间,完成了程序的编写、改错,但我立刻发现尽管程序能够正常运行,部分功能却不完善,甚至不能实现经过一次又一次调试、修改又修改,一点一点发现问题并改正,我才真正发现编程远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它需要的不仅是清晰地编程思路、编程技巧,还需要有耐心有毅力,不要放弃我们在大学需要学习的不仅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学习能力正如老师所说学习是终生的,因此学习能力也就能让我们受益终生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课程只能靠我们自学,然而画图功能我们必须用到,因此只能通过自习,实践也证明我们是有自学的潜能的,通过自学课本,不理解的知识,通过查找资料,请教老师,最终掌握知识,因此,这次课程设计时间培养了我们的自学能力。

通信原理MATLAB仿真课程设计剖析

通信原理MATLAB仿真课程设计剖析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报告书课题名称 Rayleigh 无线衰落信道的MATLAB仿真姓 名 伍伟学 号 1312402-02 学 院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专 业 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肖湘2015年 12月19日※※※※※※※※※ ※※ ※※※※ ※※※※※※※※※2013级学生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设计Rayleigh 无线衰落信道的MATLAB 仿真1 设计目的(1) 对瑞利信道的数学分析,得出瑞利信道的数学模型。

(2) 利用MATLAB 对瑞利无线衰落信道进行编程。

(3) 针对服从瑞利分布的多径信道进行仿真,加深对多径信道特性的了解。

(4) 对仿真后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瑞利无线衰落信道的特性。

2 设计要求(1) 设计一个瑞利无线衰落信道;(2) 进一步地了解瑞利无线衰落信道对信号的影响; (3) 在设计无线多径信道时,对路径的多少一定要选择合理。

3 设计思路(1) 分析出无线信道符合瑞利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写出数学表达式。

(2) 建立多径衰落信道的基本模型。

(3) 对符合瑞利信道的路径衰落进行分析,并利用MATLAB 进行仿真。

4 设计内容4.1 理论分析及数学推导无线信道大体可以分为4种:慢变瑞利衰落信道、快变瑞利衰落信道、慢变频率选择性信道、快变频率选择性信道。

在N 条路径的情况下,信道的输出为1()()[()]Nnnn y t a t x t t =τ=-∑ (4.1.1)式中,()n a t 和()n t τ表示与第N 条多径分量相关的衰落和传播延迟,延迟和衰减都表示为时间的函数。

由于大量散射分量导致接收机输入信号的复包络是一个复高斯过程。

在该过程均值为0的情况下,幅度满足瑞利分布。

如果存在直射路径,幅度则变为莱斯分布。

现在来确定介绍信号的复包络。

假定信道的输入是一个经过调制的信号,其形式为()()cos[2]()c x t A t f t x t π=+φ()t(4.1.2)通常采用低通等效信号来完成波形仿真,所以,下面确定()x t 和()y t 的低通复包络。

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

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标题: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引言: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和电子工程等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通信原理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第一部分:通信原理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通信原理中的基础知识,包括信号与系统、调制与解调、多路复用等内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介绍,读者将对通信原理的基本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二部分:MATLAB在通信原理中的应用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MATLAB来实现通信原理中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MATLAB中信号与系统的建模和仿真、调制与解调算法的实现以及多路复用技术的模拟等。

通过这些实例,读者将学会如何使用MATLAB来进行通信原理的实际操作,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部分: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我们将选择一个特定的通信原理主题,例如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等,并明确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如何利用MATLAB对所选主题进行建模和仿真,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理论和算法。

我们将提供一些常见问题的解答和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该课程设计。

第四部分:总结与回顾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和回顾。

我们将重点强调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基于MATLAB的实践操作对于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的作用。

我们将强调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以及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分析和评估。

观点和理解:基于MATLAB的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MATLAB进行模拟和仿真,并掌握通信原理中的关键算法和技术。

通讯原理课程设计MATLAB

通讯原理课程设计MATLAB

通讯原理课程设计MATLAB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讯原理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MATLAB进行通讯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熟练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

3.熟悉MATLAB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使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通信方案和算法。

3.能够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其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原理,以及MATLAB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

2.模拟通信原理: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的原理及其应用。

3.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的原理及其应用。

4.MATLAB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介绍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利用MATLAB进行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MATLAB的基本使用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原理和MATLAB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通信原理》和《MATLAB教程》。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基于MATLAB的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课程设计报告院(部、中心)姓名学号专业通信工程班级同组人员课程名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名称常规AM方法调制起止时间——2011.6.17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基于MATLAB的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摘要: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发达,科学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在信号和模拟电路里面经常要用到调制与解调,而AM的调制与解调是最基本的,也是经常用到的。

用AM调制与解调可以在电路里面实现很多功能,制造出很多有用又实惠的电子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收音机也是采用了AM调制方式,而且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了解AM信号的数学模型及调制方式以及其解调的方法。

不同的解调方法在不同的信噪比情况下的解调结果,那种方法更好,作出比较。

要求是进行双音及以上的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

先从AM的调制研究,研究它的功能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其次研究AM的解调,以及一些有关的知识点,以及通过它在通信方面的运用更加深入的了解它。

从单音AM信号的数学模型及调制解调方式出发,得出双音AM信号的数学模型及其调制与解调的框图和调制解调波形。

利用MA TLAB编程语言实现对双音A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给出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解调结果对比。

关键词:AM信号,调制,解调,信噪比,MATLAB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AM signalbased on MATLABAbstract: Society becomes more developed n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update, in which signal and analog circuits often used in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d A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is the most basic, is also frequently u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ch artificial methods, the ruling includes subjective factors, will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can identify the type of modulation is very limited. Automatic modulation recognition technology can be overcome not only to participate in recognition of artificial difficulties, and the center frequency and bandwidth of the estimation error, adjacent channel crosstalk, noise and interference factors such as the decline of effect is relatively robust. Using AM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circuit which can achieve a lot of features, creating a lot of useful and affordable electronic product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our lives. Used in our daily lives is the use of AM radio modulation, but also in the field of military and civilian research topics are very important.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AM signal and the modulation and the demodulation method. Demodulation different methods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demodulation signal to noise ratio the results of methods that better, to make the comparison. Requirement is more than double the sound and the AM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M modulation first study of its function and in real life use. AM demodulation followed by research, as well as some related knowledge, as well as through its use of communications mo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it. AM signal from the tone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methods, the two-tone AM signal to draw a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block diagram of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and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waveforms. MATLAB programming language to use to achieve the two-tone AM signal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given th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of the demodulation signal to noise ratio compared the results.Keyword: AM signal, Modulation, Demodulation, Noise ratio signal, MATLAB一. 课题要求1.1 课程题目已知消息信号m(t)定义为:00010()23230tt t m t t t t ≤<⎧⎪=-≤<⎨⎪⎩其余 用常规AM 方法调制载波, ()cos(2)c c t f t π=,假设f c =250Hz ,t 0=0.15s ,调制指数0.85α=,(1) 导出已调信号的表达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2DPSK是利用前后相邻码元的载波相对相位变化传递数字
信息,所以又称相对相移键控。
三、MENU源代码
• • • • • • • • • • • • • • • • • • s=menu('通信原理','2ASK','2PSK','2FSK','2DPSK') switch s case 1,scolor='2ASK'; n=8;N=100;K=4; a=rand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1,n); bita=[];sl=[]; bitRate=1e3;fc=1e3;%载频1KHZ t=linspace(0,1/bitRate,N); for i=1:length(a) if a(i)==0 bit1=zeros(1,N); else bit1=ones(1,N); end bita=[bita,bit1]; c=sin(2*pi*t*fc); sl=[sl c]; end
(1)2ASK信号的产生方法通常有两种:模拟调制和键 控法。解调有相干解调和非相干解调。
(2) 一个2FSK信号可以看成是两个不同载波的2ASK信号的叠加。其解调 和解调方法和ASK差不多。2FSK信号的频谱可以看成是f1和f2的两个 2ASK频谱的组合。
(3) 2PSK以载波的相位变化作为参考基准的,当基带信号为0时相位相对于 初始相位为0, 当基带信号为1时相对于初始相位为180°。 2DPSK信号的 解调,主要有两种方法,即相位比较法和相干解调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乘器=============% t=linspace(0,1/bitRate,N); c1=sin(2*pi*t*fc); c2=sin(2*pi*t*fc*2); sia=[]; sib=[]; for i=1:n sia=[sia,c1]; sib=[sib,c2]; end siga=sa.*sia;%乘同频同相sia sigb=sb.*sib;%乘同频同相sib subplot(K1,2,3);plot(siga,'LineWidth',1.5),grid on;title('相乘器'); subplot(K1,2,4);plot(sigb,'LineWidth',1.5),grid on;title('相乘器'); %========LPF================% Fs=5e3;%抽样频率400HZ [b1,a1]=ellip(4,0.1,40,[50]*2/Fs);%设计IIR低通滤波器 [b2,a2]=ellip(4,0.1,40,[50]*2/Fs);%设计IIR低通滤波器 sfa=filter(b1,a1,siga);%信号通过该滤波器,输出信号sfa sfb=filter(b2,a2,sigb);%信号通过该滤波器,输出信号sfb subplot(K1,2,5);plot(sfa,'LineWidth',1.5),grid on;title('LPF'); subplot(K1,2,6);plot(sfb,'LineWidth',1.5),grid on;title('LPF'); %===========抽样判决==================% s2a=[];s2b=[]; LL=fc/bitRate*N; i1=LL/2;i2=LL; bitb=[]; while (i1<=length(sfa)) %判决过程 s2a=[s2a,sfa(i1)>=0]; i1=i1+LL; end while (i2<=length(sfb)) s2b=[s2b,sfb(i2)<=0]; i2=i2+LL; e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or i=1:length(sf2) if sf2(i)==0 bit1=zeros(1,N); else bit1=ones(1,N); end bitb=[bitb,bit1]; end figure(1); subplot(K,1,4); plot(bitb,'LineWidth',1.5),grid on;title('解调后信号'); axis([0,N*length(sf2),-2.5,2.5]); case 2,scolor='2PSK'; l=linspace(0,pi,50);% 数据初始化 t=linspace(0,9*pi,450); b=1:1:9; out=1:1:450; f=1:1:450; g=1:1:450; w1=2 %正弦波f1的频率,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频率在此改写 %正弦波f2的频率,可以根据自己想要的频率在此改写 f1=sin(w1*l); figure(1); f2=sin(w1*l+pi); figure(1); subplot(2,1,1),plot(l,f1),axis([0 pi -1.2 1.2]),xlabel('t'),ylabel('f1');%画出f1信号波形 subplot(2,1,2),plot(l,f2),axis([0 pi -1.2 1.2]),xlabel('t'),ylabel('f2');%画出f2信号波形 a=[0 1 0 0 0 1 1 0 1] for i=1:9 %2pSK编码 if a(i)==0 for k=1:50 %如果二进制原码为0则输出f1波形 out(k+50*(i-1))=f1(k); en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lse for j=1:50 out(j+50*(i-1))=f2(j); %r如果二进制原码为1则输出f2波形 end end end for i=1:9 %2PSK解码 n=0;m=0; for j=1:50 if out(j+50*(i-1))-f1(j)==0 n=n+1; else if out(j+50*(i-1))-f2(j)==0 m=m+1; end end end if n>m b(i)=0; else b(i)=1; end end b for i=1:9 %画出解码后的波形 ,包括原码和解码出的码,进行对比 for j=1+50*(i-1):50*i f(j)=a(i); g(j)=b(i); end end figure(2); subplot(3,1,1),plot(t,f),axis([0 9*pi -0.2 1.2]),xlabel('t'),ylabel('数字基带调制原码'); subplot(3,1,2),plot(t,out),axis([0 9*pi -1.2 1.2]),xlabel('t'),ylabel('调制好的波形'); subplot(3,1,3),plot(t,g),axis([0 9*pi -0.2 1.2]),xlabel('t'),ylabel('解码得到的码'); [Num,Rat]=biterr(f,g)
跳过程序到仿真现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gure(1); subplot(K,1,1);plot(bita,'LineWidth',1.5),title('基带信号'),grid on;axis([0,N*length(a),-2.5,2.5]); tz=bita*6.*sl; subplot(K,1,2);plot(tz,'LineWidth',1.5);title('ASK调制后信号');grid on; signal=awgn(tz,80,'measured'); subplot(K,1,3);plot(signal,'LineWidth',1.5),grid on;title('信号+噪声') Fs=3e3; [b,a]=ellip(4,0.1,40,[999.9,1000.1]*2/Fs);%设计IIR带通滤波器,阶数为4,通带纹波0.1,阻带衰减40DB sf=filter(b,a,signal);%信号通过该滤波器 figure(2); K1=4; subplot(K1,1,1);plot(sf,'LineWidth',1.5),grid on;title('BPF') signal2=abs(sf); %乘同频同相sin subplot(K1,1,2);plot(signal2,'LineWidth',1.5),grid on;title('全波整流器'); Fs=3e3;%抽样频率400HZ [b,a]=ellip(4,0.1,40,[50]*2/Fs);%设计IIR低通滤波器 sf1=filter(b,a,signal2);%信号通过该滤波器,输出信号sf subplot(K1,1,3);plot(sf1,'LineWidth',1.5),grid on;title('LPF'); sf2=[]; LL=fc/bitRate*N; i=LL/2; bitb=[]; while (i<=length(sf1)) %判决 sf2=[sf2,sf1(i)>=0.001]; i=i+LL; 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