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梦蝶---人生如梦亦珍惜

合集下载

庄周梦蝶的故事寓意

庄周梦蝶的故事寓意

庄周梦蝶的故事寓意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中有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庄周梦蝶”。

这个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子这个人。

当他醒来后,他开始思考自己是谁,是庄子还是蝴蝶?这个故事虽然简短,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寓意。

庄周梦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一切皆虚。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子这个人。

这个情节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人生的真实性和虚幻性。

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可能只是一场梦境,而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可能只是一个虚幻的幻象。

因此,我们不能轻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官和经验。

同时,庄周梦蝶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在梦中,庄子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子这个人,而变成了一只蝴蝶。

这个情节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所能够认识和理解的世界,只是一个局部和片面的,而真实的世界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认识能力。

因此,我们要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

此外,庄周梦蝶的故事还告诉我们,人的身份和本质是可以变化的。

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子这个人。

这个情节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人的身份和本质是可以变化的。

我们所认为的自己,可能只是一个偶然的产物,而我们的身份和本质,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要固执己见,不要将自己局限在某种身份和本质之中,要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适应社会和环境的变化。

总之,庄周梦蝶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寓意,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深刻的启示。

人生如梦,一切皆虚;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的身份和本质是可以变化的。

我们要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自己的感官和经验;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边界,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不要固执己见,不要将自己局限在某种身份和本质之中。

关于梦 的故事

关于梦 的故事

关于梦的故事
关于梦的故事有很多种,比如经典的“黄粱一梦”、“庄周梦蝶”等,都是与梦境相关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黄粱一梦”的故事中,有一个书生在梦中过了一生,经历了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生老病死等人生百态。

然而,当梦醒之后,他发现自己还躺在破旧的草席上,感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如梦,要珍惜当下,不要贪图虚幻的享受,要追求真实的人生价值。

在“庄周梦蝶”的故事中,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蝴蝶,自由自在地飞翔。

然而,当他醒来后,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庄子还是一只蝴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人生如梦,要学会放下执着,享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除了这些经典的故事,现代的人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诠释梦境的意义。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人的内心潜意识的一种反映,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的一种表现。

而其他科学家和研究者则认为,梦境是大脑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神经活动,是一种信息处理和记忆整理的过程。

总之,关于梦的故事和理论很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每一个梦境和现实中的每一个瞬间,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庄周梦蝶

庄周梦蝶

殷鲜血 的世界是真实 的 ,还是所 思所 欲的那个世
人 总 是 忙 于 地 上 的 事 情 ,忘 了 抬 头 望 一 下
界 是真实的?或者用更专业 的表达 :我们凭感官 天空 ,忘了思考地上 的事儿 的意义。你上学 、工 感 知到的这个现象世界究竟是否 真的存在着?这 作 、娶妻 、生子 ,每一步都有 确实的收获和确实 许多 问题都 汇成庄子那形象 的一 问 ,困扰着世世 的人 陪伴 。如果 这 结 实的环 环 相扣 中有 一环 脱 代代不愿糊涂过生活 的人。 落 了 ,比如错 失了一个深爱 的人 ,你们 各 自的生 有位朋友让我 推荐 哲学的入 门书籍 ,兜兜转 命 轨 迹 短 暂 的交 汇 后 沿 着 不 可 能 再 相 交 的 方 向 延
图去 回答 ,用繁复 的概 念或简单 的直觉 。人 能说 疑过这个世界 ,你 不应该想都不想就 否定 这个 世
得 清 现 实 到哪 儿 为 止 、虚 幻 从 哪 儿 开 始 吗 ?人 能 界另有真实 ,用你 那单薄的人生经验 和惯 性思维 摸 得 准 哪 儿 是 梦 哪 儿 是 醒 吗 ? 一 针 下 去 能 扎 出殷 否定 无 数 先 哲毕 生 的 苦苦 思 索 。
惑 与 发 问 ,他 便 已然 进 入 哲 学 王 国 。 我 又 能 如 何 真呢?有什么 比你 的信更 真呢?”他一定是被这 回答 呢 ,我 只 能 小 心 翼 翼 的说 : “ 唯 物 ,只 是 哲 个 问题 折磨 ,才决定写一部 听名 字就知道倾 向的
学 的一 种 。 ”
小说—— 《 务虚笔记 》。世人多 务 “ 实” ,哲学


庄周梦蝶
蝴蝶翩翩飞舞 ,多逍遥 ,想必不情愿人梦为人不得 自由吧。
压 1 ▲ 蝶 子 睡 , 翩 了 一 翩 觉 飞 舞 , 梦 , 见 不 亦 自 乐 己 变 乎 成 。 了 梦 一 总 是 只 要 蝴

浅析庄子的蝴蝶梦全稿

浅析庄子的蝴蝶梦全稿

浅析庄子的蝴蝶梦——超越现实的梦境“庄周梦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老庄哲学中的精髓,引发了无数文人的遐想,他们或借《庄周梦蝶》的故事抒发人生如幻,变化无常,时光易逝,富贵不可求的惆怅与感叹;或借《庄周梦蝶》的故事来吊古怀今,悲今伤古,咏叹人生;或借《庄周梦蝶》寄托着文人才子们对故国、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这都源自于庄子的独到思想,梦作为一种独特的意境加之蝴蝶这一浪漫的意象,在人的脑海中编织出了一幅瑰丽的画面,在感性的认识中蕴藏着理性的哲学思维,不仅使人感叹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思想之深邃。

即使在物质生活快速发展的今天,庄子的思想对现实中的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矫正有着深刻的实际意义,并对人们的人生态度、行为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梦——心灵的出口。

庄子是战国中期人,那是一个天下大乱的年代,群雄鼎立,民不聊生。

他在宋国的蒙县做地方官员,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基层干部,后来,他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就辞职了。

回家后靠编草鞋为生。

可以说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

1.梦的产生:人为什么会做梦?西方有一则寓言,说一个牧童白天工作劳累不堪,但是一睡着就梦到自己变成国王,乐不思蜀。

相对于此,一个国王白天享受荣华富贵,一睡着就梦到自己变成牧童,苦不堪言。

庄子并没有梦见自己发财,而是梦到了蝴蝶。

他所向往的不是物质生活的富裕,而是心灵可以摆脱世俗的牵绊,自由地与万物往还。

人的生命是落在一个时空里面,你不能选择生在什么时代,也不能选择你的出身,做梦往往是心灵的出口。

有的人在小时候生活很穷困被压抑,他压抑的欲望在做梦时显示出来,只能在梦境中寻找解脱。

这样就形成了人的潜意识。

在幼年时所有受挫的念头与欲望,由于压抑而埋藏在内心深处,这些东西构成了潜意识的主要内容。

弗罗伊德的《梦的解析》中,指出:人会做梦,是因为潜意识的作用。

所谓潜意识,是指我们平常清醒时无法意识到的部分,这一部分潜藏于心中,有如冰山在水面下的六分之五的体积,其庞大复杂的内容远非我们所能想象。

李商隐《锦瑟》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锦瑟》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锦瑟》译文及注释《锦瑟》朝代:唐代作者:原文: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诗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

(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

(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

(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

(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

(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

(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平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

(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注释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

”《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

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

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

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

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

“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商隐此引庄周梦蝶,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

庄周梦蝶的哲学指归

庄周梦蝶的哲学指归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庄周梦蝶的哲学指归靳文娟 哈尔滨师范的大学摘 要:“庄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旨,对人生豁达的生死观,忘我物化的境界使庄周超越现实,超越心灵,通向人的灵魂存在。

关键词:庄周梦蝶;原因;哲学指归作者简介:靳文娟(1993.4-),女,汉,山西省晋城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9-090-01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如蝴蝶一样,到处遨游,自在极了,根本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忽然醒来,才知道自己是庄周,庄周就此提出疑问,他说:“到底是庄周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庄周?”这个问题谁能作出回答,这个是非谁又能辨别清楚呢?这就是说,物和我是分不清的,这就叫作物的变化,即“物化”。

按照庄子的观点,这即是 “道”时而化庄周,时而化蝴蝶,万物齐一的物化现象。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

庄子所提倡的物化最根本的就是物我两化,即主客体合二为一的忘我的精神境界。

庄周梦蝶是庄子物化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对外物的深切凝虑中达到了审美忘我的境界。

庄周忘却的不仅是自己,更淡泊了名与利,看清了人生如梦,更可以说庄周超越了心灵。

一、“庄周梦蝶”的原因(一)庄子所处的历史环境春秋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而统治者却荒淫无道,残酷压榨百姓,阶级对立异常严重。

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

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的诸侯卿大夫养士之风,到战国时期更加盛行,大批文人墨客汇聚到各国都城,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

与此同时战争使得奴隶大量逃亡,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

庄周就正处在奴隶制度瓦解,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

当时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冶铁,炼钢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新的工具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由此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庄子的蝴蝶梦-- 浅谈庄子的文化人格庄子

庄子的蝴蝶梦-- 浅谈庄子的文化人格庄子

庄子的蝴蝶梦-- 浅谈庄子的文化人格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随着《庄子》文本注疏的踵增,庄子的思想也逐渐流布广远,成为中国传统哲学、宗教、文学的源头活水;而庄子志尚高洁的品行、恣肆汪洋的文风和逍遥自在的心灵追求,也深深的影响了传统时代的贤者士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座宏伟人格坐标,我们从“庄周梦蝶”入手,窥视一下在梦蝶背后庄子的悲剧性人格。

庄周那时还是漆园吏,没事时就在家中空想。

一日睡觉时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于是庄子就开始思考,最终成就了一本「逍遥游」。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当庄子以“庄周梦蝶”的方式来思考存在时,当其在“人生如梦”的虚幻中迷失自我时,他便有了一种失落的哀愁。

叶朗讲,“闻一多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

所以《庄子》是哲学,因为凡大哲学家都寻求人类的精神家园;”从“庄周梦蝶”中确能味出神圣的客愁与深深的惆怅,而且整部《庄子》似乎都有那种失落精神家园的“无家可归”,“庄周梦蝶”中的迷失也就带有了一种浓厚的哲理意味——“看到人类的盲目和可悲,仰望着全宇宙的沉默,人类被遗弃给自己一个人而没有任何光明,就像是迷失在宇宙的一角,而不知道是谁把他安置在这里的,他是来做什么的,死后他又会变成什么,他也不可能有任何知识。

”人类整体的存在与追求似乎失去根本性的意义与价值依据,这是悲剧性的,反映在“庄周梦蝶”中便是追寻精神与失落情绪的并存。

而且认识的局限也就造成人的“有待”和限制了人行动的自由。

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庄子会有这样的思考与惆怅呢?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源,首先就是社会及个人原因,庄子生活的时代,战争频繁,社会混乱,生命易逝,庄子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方面,对于社会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道义感,希望可以对社会负责,规范社会行为,但是另一方面在庄子看来,他所处的正是一个“处昏上乱相之间”,“士有道德不能行”的社会,这就是庄子的现实境域。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文赏析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文赏析

庄生晓梦迷蝴蝶全文赏析庄生晓梦迷蝴蝶全文赏析庄生晓梦迷蝴蝶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常享盛名。

以下内容是店铺为你整理搜集的关于庄生晓梦迷蝴蝶全文赏析,希望大家喜欢!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赏析: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

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学者周汝昌认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

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

其实不然。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

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

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溪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

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

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

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

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

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要想欣赏玉溪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

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在庄周梦蝶的寓言中,庄子用“自喻适志”的蝴蝶描绘出一种“物化”的境界。

它一方面反映出生命本身的虚幻性,一方面又指出,人生即使是虚幻的,也总有生命的美感存在。

即便是人生如梦,我们也应该好好珍惜,使这份“梦中”的生命更精彩缤纷,更充实多姿……
关键词:庄周蝴蝶人生如梦生命回忆美感珍惜
一、庄周梦蝶
“人生如梦”,是中国一句说烂了、却仍然不断被人们重复的说着的老话。

追溯起源,它来自《庄子•齐物论》[1]的结尾:“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那时它就是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

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

他翻来覆去的想,却始终不能确定,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两者中,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存在呢?
在这个故事中,庄子首先告诉人们:你白天自以为真实的生活经验,与你夜里在梦中所经历、现在认为是虚幻的故事,是不能够相互否定的,具有完全相等的逻辑价值。

因为当其“在”时,都是真实的
“在”,当其不在时,都已变为虚幻。

更进一步,庄子还认为,整个人生,也可以看作一场大梦。

一般人认为是真实的,只因为他还在梦中罢了。

犹如那蝴蝶不知自己是庄周所化,必须等到醒来之后,才能知道这是一场大梦。

二、人生如梦
《齐物论》的宗旨是取消一切对立的观念:不但是非的对立是虚妄的,连梦与觉、生与死的对立,也是虚妄的[2]。

他的这种观念的对错,我们暂且不去也不能判断,但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人生,去感悟人生。

庄子生活在一个混乱而痛苦的年代,说“人生如梦”,有时自然带着某种厌世的情绪。

而后世的人们,常因自己所珍惜事物的毁灭说“人生如梦”,也会带着些厌世的情绪。

然而,从根本上说,庄子不是个厌世的人,庄周梦蝶的故事,也不表示厌世的意味。

事实上,它倒有一些珍惜生命、具有美感的人生态度。

由蝴蝶而联想到人生,那种翩翩起舞、美丽又自得的姿态,寄托着人生的期望,从古自今有着一个个例子。

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广为流传。

当他们为反抗压迫,双双化为蝴蝶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解脱、超升的快感。

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诗人谷口芜村有一句优美的绯句:悄然萋古钟,沉沉睡蝴蝶。

蝴蝶累了,就在古钟上休息,没有抗拒什么,也没有拒绝什么;当它感受到古钟的震动,就无牵无挂的飞走了,没有烦闷疑惑等精神枷锁。

虽然笛卡尔认为,人通过意识感知世界,世界万物都是间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假的[3]。

然而,不管怎样,人都是通过意识来生活的。

所以世界真实与否,其实对我们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

即便是“人生如梦”,我们都在梦中时,也就是真实的了,是真是梦又有什么区别呢?
人生如梦,那我们就能不去做些什么、懒懒散散的吗?当然不。

否则这个梦也是一个悲哀的梦,一个荒谬的梦。

只不过,它提醒我们遇事别太爱钻牛角尖,提醒我们退一步海阔天空罢了。

虽然不能说教导我们去忽视这副臭皮囊、去忽视生不带来是不带去的物质生活,至少能让我们在焦头烂额的时候静一静、歇一歇,去思考一下有些东西是不是值得付出那些代价去追寻……
三、亦当珍惜
其实,未必要像庄子想得那么远、那么玄虚,人生的梦幻感,差不多每个人都能感受到。

少年时的怀想憧憬,青春时的热情浪漫,壮年时的凌云壮志,等等等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流水一一逝去,最终只留下如烟似梦的回忆。

这岂不是一场大梦吗?但是,拥有一份回忆总是美的,总好过空空度日一无所有。

正如唐代大诗人李商隐那首《锦瑟》[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年已惘然。

这首诗的背景引起了历代注释家的极大争论,但即使有什么背景也已无法证明——甚至它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毫无事实之作。

尽管如此,我们仍旧很欣赏它:那已然逝去的年华,有过多少美丽而伤感的故事,回首相望,却如虚渺之梦,似月色珠华,若有若无,不可捉摸。

这也是一种蝴蝶梦,那里透出的是人生中点点忧伤的美感。

更何况,正因为那些回忆,才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的意义。

人生如梦亦当珍惜!生命的虚幻与否,我们不好把握,但是我们的存在终究是我们所能感受的,我们的生活终究终究是我们所要经历的。

用心生活,享受生活,回味生活,总是好过碌碌无为、空虚度日。

等到年华终老,当我们躺在椅子上看着夕阳余晖时,如果能回忆起逝去的种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脸上荡漾起或是感慨、或是释然、或是满足的笑容,那么,此生当无憾矣…
参考文献:
[1]庄子,《齐物论》
[2]骆玉明,《老庄随谈》
[3]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
[4]李商隐,《锦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