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植物概述.
海大浮游生物总结讲解

海洋浮游植物:硅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黄藻门、隐藻门海洋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枝角类海洋浮游植物(Marine phytoplankton):海洋中营浮游生活,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海洋的食物生产者(初级生产者)。
海洋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浮游植物固定有机物的能力(300-400mg C/m2·d)。
海洋浮游生物(Marine plankton):海洋中很弱或无游动能力的微小生物,包括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动物的食物基础。
海洋浮游藻类概述1、细胞壁藻类大多数种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有周质体。
有些具有囊壳。
硅藻门:由两个U形节片套合而成,主要由硅质组成,外层二氧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甲藻门: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
2、细胞核3、色素: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胆素(phycobelin)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4、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的则无鞘。
可以作为分类依据。
5、贮存物质绿藻:甲藻:淀粉硅藻:脂肪金藻:白糖素蓝藻:蓝藻淀粉裸藻:副淀粉6、与运动有关: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
桔红色,球形、椭球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
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7、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8、囊壳: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色甚至棕红色。
9、繁殖: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的接合生殖。
10、微微型浮游生物:0.2um~2.0um 需要荧光染色微型浮游生物: 2.0um~20um小型浮游生物:20um~200um大型浮游生物:200um以上11、藻类与人类的关系:饵料,药用与食用,水污染的指示生物一、硅藻门特征:主要特征(1-3)1、细胞壁:外层硅质,内层果胶质,壁上具有排列规则的花纹(点纹、线纹、孔纹、肋纹),无色透明。
浮游植物概述

色素体
•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 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 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 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板 状 色 素 体
杯 状 色 素 体
↓ 片 状 色 素 体 ↓
↑ 螺旋带状↑ 星 状 色 素 体 盘状色素体↓ ↑
四、繁殖及生活周期
• 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 的接合生殖。 • 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不通过 生殖细胞的繁殖方式,如出牙繁殖和群体破裂 • 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通过产生孢子 进行繁殖,孢子不需结合。 • 有性生殖(sexual propagation):配子两两结合 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同配、异配、卵式 • 接合生殖:由营养细胞形成不具鞭毛的可变形的 配子相结合。产生接合孢子(合子)
分门检索表
• 1(2)细胞无色素体,色素分散在原生质中。贮存物 质以蓝藻淀粉为主--------------蓝藻门 • 2(1)细胞具色素体。贮存物质为淀粉或脂肪或其它 物质。 • 3(4)细胞壁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套合组成。壳面具有 辐射排列或左右对称排列的花纹---------------------------------------------硅藻门 • 4(3)细胞壁不由上下两个硅质壳合成。 • 5(8)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横沟和纵构,或仅具纵沟。 • 6(7)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目的纤维质板片组 成--------------------------甲藻门
分门检索表
• 7(6)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不具纤维质板---------隐藻门 • 8(5)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 • 9(14)色素体绿色,罕见灰色或无色。贮存物质为 淀粉或副淀粉。 • 10(11)植物体大型,分枝,规则地分化成节和节 间----------------------------------轮 藻门 • 11(10)植物体为单细胞、群体、多细胞的丝状体 或叶状体,无节和节间的分化。 • 12(13)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游动细 胞顶端具1、2或则3条鞭毛。有时无色。贮存物质为 裸藻(副)淀粉------------裸藻门
第2周-藻类综述

孢子类型有以下几种:
1 不动孢子:具有明 显的细胞壁,无鞭毛, 不能运动。 2 动孢子:细胞裸露, 有鞭毛,能运动。 3 厚壁孢子:具厚壁 的不动孢子。
4 休眠孢子:营养细胞增大,细胞贮存物质增 加,与母细胞壁融合成极厚的附加细胞壁, 抵抗不良环境。
5 似亲孢子:似不动孢子,当它形成后还在母 细胞壁内,有与母细胞相同的形态,而大小 不同。
浮游植物—认识金藻(水生生物学课件)

白糖体圆球形,位于细胞后 端。
为池塘、湖泊中的浮游种类。 常见有具尾鱼鳞藻、延长鱼
鳞藻、伸长鱼鳞藻等。
棕鞭金藻科
• 棕鞭金藻科 棕鞭金藻科,单细胞或定形 群体。 鞭毛2条,不等长。 细胞有的棵露,有的外具囊 壳。
• 棕鞭藻属(赭球藻属) 细胞裸露,不具囊壳。 多数表质柔软、平滑,少数 表质硬,具瘤状突起。 单细胞,有的形成疏松的暂 时性群体。。
程中产生鞭毛,另一些种则在运动后产生鞭毛 • 在某些属中,原生质体在孢壁内经分裂,产生2~4个或多个游孢子
,然后再从孢壁中逸出,发育成新藻体。
硅鞭金藻科
硅鞭金藻科,细胞具1~2个 以上硅质骨架。
细胞外有骨骼基环,其形状 多样,为环状、椭圆形、三 角形、四角形或多角形。
基环的角上有辐射刺。 有时还有一个顶端器。
金藻的形态结构
一、体制和体形
• 本门约1000种,多分布于淡水中。 • 单细胞:圆形、椭圆形(单鞭金藻属、等鞭金藻属等) • 群体:球形、树枝状(黄群藻属、囊锥藻属等) • 丝状体:少数分枝(金枝藻属等)
二、形态构造
1、细胞壁 •(1)具壁:不能运动的种类,以果胶质为主 •(2)无壁:能运动的种类,裸露,有些种类的表质上有硅质化和 钙质鳞片、囊壳或小刺
• 单鞭金藻属 细胞球形至纺锤形,裸露, 多少能变形。 色素体片状,1~2个,有2 个色素体的种类,色素体位 于细胞两侧。
细胞核1个,其位置可在细 胞前端、中部或后端。
有的具1个红色眼点。 细胞后端常有一大的白糖体。
• 繁殖为细胞纵分裂,也有的产 生内生孢子。
• 生活于沼泽、湖泊或海洋中, 可人工培养,作为海产动物幼 体的饵料。
小三毛金藻为一种害藻,能产生鱼毒素,引起鱼类大量死亡,在我国分布广 泛。此外,在海洋中也可形成赤潮,给渔业造成危害。
收藏水里常见微生物合集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浮游植物1.蓝藻:介绍蓝藻的形态、分类以及生态功能,包括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等。
2.绿藻:详细介绍绿藻的多样性、生态特征,以及对水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3.硅藻:介绍硅藻的种类、分布和生态学意义,包括它们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甲藻:详细介绍甲藻的形态特征、功能和生态环境,包括它们的毒素产生和藻华现象。
5.水华:探讨水华的成因、影响和对水环境的威胁,以及水华的监测和治理方法。
二、细菌1.核糖体RNA:介绍核糖体RNA在细菌分类和进化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嗜热菌:详细介绍嗜热菌的生态特征、分类以及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3.好氧菌与厌氧菌:探讨好氧菌和厌氧菌的生理特征和生态功能,以及它们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4.腐生菌:介绍腐生菌的分类、代谢方式和对水体有机物分解的重要性。
5.病原菌:详细阐述水中病原菌的种类、传播途径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肠道病菌和呼吸道感染菌等。
三、浮游动物1.海洋浮游动物:介绍海洋浮游动物的分类、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包括浮游动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2.淡水浮游动物:详细介绍淡水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生活习性以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拟水蚤:探讨拟水蚤的特征、分类和对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作用。
4.浮游幼虫:介绍浮游幼虫的形态特征、分类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5.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详细阐述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水环境质量评估的意义,以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四、真菌1.水生真菌:介绍水生真菌的特征、分类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包括分解有机物、寄生和共生等。
2.毛霉菌:详细介绍毛霉菌的分类、形态特征和在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3.毛霉菌生物膜:探讨毛霉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生物学意义和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4.黄色真菌:介绍黄色真菌的分类、生态环境和对水环境的影响。
5.青霉菌:详细阐述青霉菌的分布、生态功能和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五、病毒1.水中病毒:介绍水中病毒的种类、传播方式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海洋浮游生物学概述

中型(Meso-plankton)
大型(Macro-plankton) 巨型(Mega-plankton)
200- 2000
> 10000
小型水母、桡足类、枝角类、介型类
大型水母、大型甲壳类、大型被囊类
2000- 10000 水母、大型桡足类、磷虾、樱虾、被囊类
2、浮游动物
类别 小型浮游动物 小的中型浮游动物 大的中型浮游动物 大型浮游动物 大小 < 200 微米 200 微米- 10 毫米 1- 20 毫米 2- 10 厘米
海洋浮游生物学概述
主要教材:
1、Zheng Zhong, Li Shaojing, Xu Zhenzu 1989 《MARINE PLANKTOLOGY》 China Ocean Press & Springer Verlag 2、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1984《海洋浮游生物 学》海洋出版社 3、郑重,李少菁,许振祖 1992《海洋浮游生物 学》台湾水产出版社(繁体字版) 1996《海洋浮游生物学》台湾水产出版社(修订再 版) 4、金德祥 1991《海洋硅藻学》厦门大学出版社
一方面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及其与海洋理化环境 的相互关系,包括海流、水团的生物性指标、海底沉积过程的生物作用、 海-气界面的生物过程以及海洋环境中的营养动力学过程,属于生物海 洋学范畴。 另一方面研究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鉴定、形态构造、化学组成、生命 活动(包括生理机能、质能代谢、渗透调节等),属于海洋生物学范畴。
本章重点:
※ 浮游生物的概念及其特点
※ 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 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浮游生物(Plankton)
什么是水生生物?有哪些类型?
浮游植物—黄藻的分类

绿胞藻纲
植物体为单细胞的鞭毛藻类。 无真正的细胞壁,外层只有 柔嫩的周质,因此能变形。
细胞常为背腹侧扁,背侧隆 起,腹侧平直,具1条纵沟。
鞭毛2条,游泳鞭毛向前, 拖曳鞭毛向后。
无眼点。
细胞前端具1个大的储蓄泡, 储蓄泡前端与胞咽相连,胞 咽开口于细胞顶端凹入处。
伸缩泡1~2个,位于储蓄泡 侧边。
中。
扁形膝口藻在我国较常见,常在温暖季节出现于肥水鱼池中。 大量繁殖时,形成云彩状水华,水色呈黄绿色,为鲢鳙的良
好饵料。
赤潮异弯藻
• 藻体单细胞 藻体单细胞,细胞裸露,易 变形,略呈椭圆形,长 8~25μm,宽6~15μm。 细胞腹部略凹,从此处伸出 2条不等长鞭毛,长者约为 细胞长的1.3倍,短者为细 胞长的0.7~0.8倍。
三、常见黄藻门植物
1.拟气球藻属
• 单细胞、球形、细胞壁薄,无“∪”形节片构造。
• 个体大小相差很大,大的细胞中央具1大而明显的液 泡。
• 幼细胞具1~2色素体,成熟后色素体为多数,椭圆 形、多角形或盘状,周生。
• 拟气球藻:浮游生活或潮湿土壤表面,动孢子具2条 不等长鞭毛。
2.海球藻属
• 细胞球形、个体大,直径大于500µm • 细胞壁由相等的两瓣组成,以边缘相连 • 色素体多个,侧生。 • 细胞的叶绿体常由原生质线连成网状 • 本种为暖水种,有时可大量分布于我国近海
我国南海、黄海、渤 海等有分布。
01 认识浮游植物
一、藻类的概述 二、认识蓝藻 三、认识硅藻 四、认识金藻 五、认识甲藻 六、认识裸藻 七、认识绿藻 八、认识黄藻 九、认识隐藻
02 认识浮游动物 03 认识底栖动物 04 认识大型水生植物
黄藻门的分类
一、分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方法

• 枝角类是指节肢动物门甲壳纲鳃足亚纲双甲目枝角亚目的 动物,通称水蚤或溞,是许多鱼类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饵料。 枝角类摄食大量的细菌和腐质,对水体自净起重要作用; 枝角类对毒物十分敏感,是污水毒物试验的合适动物,同 时可作污染水体的监测生物。 • 桡足类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桡足亚纲的动物,是小型低等 的甲壳动物。它们摄食浮游植物,同时也是鱼类和其他动 物良好的天然饵料。某些桡足类与海流密切相关,因此可 作为海流、水团的指示生物。
浮游性绿藻主要是团藻目、四胞藻目、绿球藻目和接合藻纲中的 鼓藻目的种类,这几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如下: ( A )团藻目——植物体为单细胞或群体。有鞭毛的种类除休眠期 外,始终具有鞭毛,能游泳 (B)四胞藻目——单细胞球形,以2-4个为一组分散在群体胶被四 周。每个细胞具有 2-4 条鞭毛,但因鞭毛全部埋在胶被中,不能 运动故称假鞭毛 (C)绿球藻目——单细胞、群体、集结体或由集结体组成的群体。 无细胞分裂,常见的生殖方式为似亲孢子,不具鞭毛 ( D )鼓藻目——单细胞或群体,群体球状或丝状。绝大多数种类 的细胞均分为两个半细胞,半细胞内各具一个或罕为数个同形的 色素体,主要繁殖方式是接合生殖
• 原生动物是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 或其形成的简单群体。 • 水体环境对原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 原生动物在自然水体中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并且应 用于水质分类的污水生物系统中。水体污染程度范围从未 污染的区域到严重污染的区域可分为污染外带、寡污性水 体、β -中污性带、α -中污性带、多污性带。不同程度污 染的水体中原生动物种群一般是不一样的。如多污性水体 发现的原生动物主要为施氏肾形虫、梨形四膜虫、小口钟 虫等;α -中污性带水体中主要为鞭毛虫、僧帽斜管虫等。
浮游生物概述、生态意义及分类鉴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藻类的生活周期
• 生活史:某种生物整个发育阶段中,有一个或几 个同形或不同形的个体前后相连续,形成一个有 规律的循环。
• • • • 生活史中仅营养繁殖,无有性生殖和减数分裂。 生活史中仅一个单倍体的藻体,有性或无性繁殖。 生活史中仅一个双倍体的藻体,只行有性繁殖 生活史中有世代交替现象,有两三个藻体。
色素
• 各门藻类几乎各具特殊的色素。色素成 分的组成极为复杂,可分为4大类,即 叶绿素(chlorophyll)、胡萝卜素 (carotene)、叶黄素(lutein)和藻 胆素(phycobelin)。各门藻类因所含 色素不同,因此藻体呈现的颜色也不同, 如绿藻门为鲜绿色、金藻门呈金黄色、 蓝藻门多为蓝绿色等。
裸藻
囊壳
• 是某些藻类具有的特殊细胞壁状的构造,无纤维 质,但常有钙或铁化合物的沉积,常呈黄色、棕 色甚至棕红色。囊壳形状一般并不与原生质体一 致,囊壳的内壁并不紧贴在原生质体的表面,中 间有较大的空隙,其中有水充塞,因此原生质体 在囊壳中常可自由伸展和收缩,或向四周作螺旋 绕转。
三、体制
• • • • • • • • 单细胞类型 群体类型 链状体类型 丝状体类型 异丝体类型 管状体类型 膜状体类型 假薄壁组织类型
与运动有关的胞器
• 鞭毛:除蓝藻和红藻外,各门藻生殖期动孢子、配 子具鞭毛或营养细胞具鞭毛。 • 眼点:运动藻体上常有一个。桔红色,球形、椭球 形,多位于细胞前端侧面,具有感光作用。 • 伸缩泡:调节细胞中水分。在细胞一端或两端。
周质体
• 周质体——周质体是藻体细胞质表层特化成 的一层坚韧有弹性的构造,藻体形态较稳定。 周质体表面平滑或具纵走条纹或具螺旋绕转 的隆起,或附有硅质或钙质小板,有的硅质 板上还有刺。 • 有的藻无周质体,体全裸露,细胞可变形。
色素体
• 除蓝藻和原绿藻外,色素均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是藻类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多样, 有杯状、盘状、星状、片状、板状和螺旋带 状等。色素体位于细胞中心(称轴生)或位 于周边,靠近周质或细胞壁(称周生)。
板 状 色 素 体
杯 状 色 素 体
↓ 片 状 色 素 体 ↓
↑ 螺旋带状↑ 星 状 色 素 体 盘状色素体↓ ↑
• 海洋浮游植物是无胚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 体孢子植物(不能产生种子)。
二、藻类的形态构造
• 藻类体型多样,但细胞具有趋同的球形或近 似球形,是有利于浮游生活的适应。藻体细 胞结构都可分化为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 • (1)细胞壁(cell wall)(2)细胞核(nucleus) (3)色素(Pigment)和色素体 (chromoplast)(4)蛋白核(pyrenoid) (5)贮存物质 (6)胞器(7)周质体和囊 壳
海洋浮游植物 ≈ 藻 类
(Algae) 概 述(7-14页)
植物界分类
• 植物界按其进化系统分为低等和高等植物两大 类。 • 低等的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 体植物。雌性生植器官为单细胞,无胚,包括 藻类、细菌、粘菌、真菌、地衣。 • 高等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故又称茎叶体植物。 此类植物雌雄生植器官为多细胞组成。包括苔 藓、蕨类和种子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具有根、 茎、叶的分化,且有维管束组织,故又称维管 束植物。 • 生活在水中的植物称为水生植物,包括从低等 的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 • 浮游植物≈生活在水中的藻类=浮游在水中的 藻类。
一、海洋浮游植物的基本特征
• 海洋浮游植物是低等植物,分布甚广,绝大多数生 活于水中. • 海洋浮游植物具有叶绿素(chlorophyll),整个藻体 都有吸收营养,进行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 因此一般均能自养生活。 •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殖单位是单细胞的孢子(spore) 或合子(zygote)。 •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活史中没有在母体内孕育着具有 藻体雏形胚的过程。不开花结实。
细胞壁
• 细胞壁为原生质体的分泌物,坚韧而具 一定的形状,表面平滑或具有各种纹饰、 突起、棘、刺等,这些突起物对藻体营 浮游生活具有特殊意义。藻类大多数种 类都有细胞壁,少数种类没有细胞壁而 有周质体。有些具有囊壳。
各门藻类细胞壁不同
• 可作为分类上的参考。 • 大多数藻类(如绿藻)的细胞壁主要是由外层 的果胶质和内层的纤维质组成。 • 硅藻门的细胞壁主要硅质组成,即外层为二氧 化硅,内层为果胶质。 • 硅藻细胞壁为两个“∪”形节片套合而成, • 黄藻常为两个“H”形节片组合而成, • 甲藻的细胞壁则是由许多小板片拼合组成的。
蛋白核
• 蛋白核是绿藻、隐藻等藻类中常有一种细胞器,通常 由蛋白质核心和淀粉鞘(starch sheath)组成,有 的则无鞘。蛋白核与淀粉形成有关,因而又称之为淀 粉核, 其构造、形状、数目以及存在于色素体或细胞 质中的位置等,因种类而异。绿藻门色素体上大多具 有一个或多个蛋白核。
贮存物质
根据色素成分和比例不同,贮存物质也不同。 • 绿藻、甲藻:淀粉 • 硅藻:脂肪 • 金藻:白糖素 • 蓝藻:蓝藻淀粉 • 裸藻:副淀粉
细胞核
• 除蓝藻细胞无典型的细胞核外,其余各 门藻类的细胞大多具有一个细胞核,少 数种类具有多个细胞核。 • 细胞核具有核膜(nuclear membrane), 内含核仁(nucleolus)和染色质 (chromatin),这种细胞核叫真核 (eukarya)。这类生物因而被称为真核 生物(eukaryote)。
四、繁殖及生活周期
• 藻类繁殖方式基本上有以下三种:营养繁殖、无 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此外,还有绿藻门接合藻纲 的接合生殖。 • 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不通过 生殖细胞的繁殖方式,如出牙繁殖和群体破裂 • 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通过产生孢子 进行繁殖,孢子不需结合。 • 有性生殖(sexual propagation):配子两两结合 产生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同配、异配、卵式 • 接合生殖:由营养细胞形成不具鞭毛的可变形的 配子相结合。产生接合孢子(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