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度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划船》教案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划船》教案一. 教材分析《划船》这首歌是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的一首教学曲目,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易于学生记忆。
歌曲以划船为主题,描绘了在湖上划船的美好景色,歌曲节奏轻快,富有活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能了解到划船这一体育活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
同时,学生们在音乐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如基本的音高、节奏感知等。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划船这一主题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划船》的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划船这一体育活动,感受划船的美好景色。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引导学生体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歌曲《划船》的演唱,划船主题的理解。
2.难点:歌曲中的音高、节奏把握,对划船场景的想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划船的美好。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小组合作教学法:分组进行演唱、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教材、录音机、音响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3.教学场地:教室、户外活动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划船》歌曲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堂。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划船吗?知道划船是什么样的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完整呈现歌曲《划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节奏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讲解歌曲中的划船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奏)闪烁的小星》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奏)闪烁的小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闪烁的小星》是一首一年级音乐下册的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简洁明快的旋律和富有想象力的歌词,展现了小星星闪烁的美丽画面。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还不够扎实,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较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闪烁的小星》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闪烁的小星》的旋律较为简单,但其中的节奏变化较多,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节奏。
2.歌词中的抽象描述需要学生通过音乐来理解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互动法: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歌曲《闪烁的小星》的相关课件,包括歌曲旋律、歌词、图片等。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
3.教学场地:布置一个宽敞的音乐教室,以便学生进行音乐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引导学生跟随节奏拍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让学生跟随模仿,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演唱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呼吸和发音。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锻炼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湘艺版)

第一课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教学内容:歌表演《勇敢的鄂伦春》教学目标:1、用自豪、爽朗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加入打击乐器及舞蹈,丰富歌曲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初步了解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重、难点:1、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2、用打击乐器演奏时乐器间的相互合作。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发兴趣1、导入新课内容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团结,亲如一家,除了音乐书中我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你能不能唱一唱这些少数民族的歌曲或跳一跳他们的舞蹈呢?(学生发言,表现)师:(出示中国地图,边说边指)在我国北方黑龙江省的黑河、大兴安岭、伊春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等地居住着这样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不惧严寒、不怕困难,世世代代以打猎为生,靠着一杆枪,一匹马巡逻在祖国的茫茫林海中,用自己的朴实与忠诚,无私地保卫着祖国的财产。
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在大兴安岭处,贴上鄂伦春族的字条和画有鄂伦春族人的图片)师:今天老师要教给同学们一首鄂伦春族的民歌《勇敢的鄂伦春》。
2、学生欣赏歌曲范唱师:表达了鄂伦春人在巡逻时怎样的心情呢?(播放《勇敢的鄂伦春》音频)二、学唱歌曲1.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听范唱,小声随音乐唱歌曲,教师指谱。
3.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歌词。
4.学生可能出现以下节奏错误,教师要加以纠正(1)正确的 X X X 错误的 X X X森林里森林里(2)正确的 X X X X X | X — | 错误的 X X X X X | X — | 勇敢的鄂伦春勇敢的鄂伦春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地并准确的演唱歌曲。
6. 教师采用各种演唱方法帮助学生熟练歌曲。
(男女分唱、分小组唱、分排唱、单独演唱、想为同学们演唱的同学唱、学会歌曲的同学唱,这样也可以从这个方面了解有多少学生学会了这首歌曲)7. 理解歌曲情绪再唱歌曲,教师伴奏。
2018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1课小雨沙沙教案2

《小雨沙沙》教案教学目标:一、能够感受歌曲《小雨沙沙》活泼天真的情绪,体会春天朝气蓬勃的情景。
二、通过视觉效果与舞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春天美好的意境,并运用“听唱法”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有节拍地仿照小雨沙沙的声音,潜移默化进行节拍感练习。
3、学生能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并知道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一、学生能用活泼的歌声来演唱歌曲,注重歌曲中强弱的对比,以情带声的演唱。
二、按照学生的不同能力,创设歌曲的意境来演唱歌曲。
教学预备:多媒体,钢琴,头饰,小乐器教学进程:一、常规教学。
一、听音入室。
边听音乐边作动作进音乐教室。
二、师生问好。
3、练声。
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仿照能力较强,让学生通过仿照公鸡,火车发动时的声音进行声音练习。
二、新授歌曲《小雨沙沙》,并进行歌演出。
一、情景导入——感受春天。
(1)律动。
师生采用舞蹈的形式,演出歌曲《嘀哩嘀哩》,感受春天与音乐的美好,培育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游戏——播各种子。
(a)问题引入。
让学生试探并回答,种子生根发芽所需要的条件,养分。
(b)出示课件。
动态式游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种子所需的养分,和种子发芽的进程。
二、学唱歌曲。
引导学生为歌曲取一个适合的名称,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小雨沙沙》。
仿照雨声,感受小雨沙沙的声音,感受歌曲前面说白的节拍。
初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旋律。
再次听范唱《小雨沙沙》带着问题去听。
回答问题。
温习音的“强,弱”将“强,弱”带进歌曲中,引领学生“有强有弱”地朗诵歌词,增强“强弱”的意识。
运用小乐器为歌曲《小雨沙沙》伴奏,用小乐器体验歌曲的情绪与强弱。
教师范唱,学生观看歌词,轻声地在下面随着老师学唱。
(1)学生随琴用“噜”逐句哼唱歌曲的旋律。
(2)学生随琴完整地用“噜”哼唱歌曲的旋律。
(3)填词。
师生合作学习,第一段,老师唱前一句,扮演小雨,学生唱后一句,扮演种子,唱错或难点的地方及时纠正。
第二遍,学生唱前一句,师唱后一句,老师纠正难点与错误的地方。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三课 闪烁的小星星》湘艺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三课闪烁的小星星》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闪烁的小星星》是一首一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简单的旋律和朗朗上口的歌词,介绍了星星闪烁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了解星星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歌唱技巧还在初级阶段,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细致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星星闪烁的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地唱出《闪烁的小星星》这首歌,掌握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2.教学难点:理解星星闪烁的原因,以及如何在唱歌过程中表达出歌曲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闪烁的小星星》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星星的图片和视频,用于讲解星星闪烁的原因。
3.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星星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星星有直观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星星的了解和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歌曲《闪烁的小星星》,让学生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美妙。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唱这首歌,让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段教唱歌曲,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熟练地唱出每一段歌词。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歌唱姿势,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地唱出歌曲。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唱比赛,看谁唱得最好。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歌唱水平。
5.拓展(5分钟)教师讲解星星闪烁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星星在夜空中的变化。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星星对人类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星星。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 第3课《(演奏)闪烁的小星》教学设计

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演奏)闪烁的小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节拍和音高的概念,通过演奏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通过演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训练学生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力。
4.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乐器的演奏声音和特点。
5.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材料湘艺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第3课,钢琴、小提琴、吉他等乐器。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本课教学计划。
2.教师充分准备音乐教材和演奏乐器。
3.安排带班同学准备好所需的乐器。
3.2 课堂教学3.2.1 热身1.教师先放一首轻松愉悦的音乐,让学生进行听、拍、唱、跟的练习,放松身心,为下面的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3.2.2 演奏1.教师让学生观看演奏视频,介绍小提琴、钢琴、吉他等乐器。
2.教师分组让学生自由选择乐器,组成小组,进行演奏练习。
3.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调整演奏的速度、节奏和音高等。
4.尝试互换乐器,让学生体验不同乐器的特点和演奏难度,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性。
3.2.3 集体演奏1.掌握好各自的乐器演奏技巧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协商好节拍、速度、节奏和音高等问题,进行集体演奏。
2.每个小组可以来一段独奏或重奏,其他小组进行伴奏,增加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掌控能力。
3.在演奏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演奏情况,及时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3.2.4 评价1.教师评估学生的演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通过评论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3 课后作业1.带班同学整理好乐器,并做好保养工作。
2.家长协助练习,鼓励学生继续兴趣爱好,并整理好反馈给教师。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演奏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乐器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更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018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1课小雨沙沙教案3

《小雨沙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学生能完整演唱本课歌曲。
二、学生指出哪两个乐句完全相同,培育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力。
3、能说出沙锤的名称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力度来演奏的方式。
进程与方式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激发和培育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二、在活动中培育学生酷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能完整的演唱歌曲,在学唱歌曲中培育学生对歌曲旋律的感知力。
教学难点:1.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
2.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伴奏时,强弱力度不易控制。
教学方式:听唱法、欣赏法、感受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利用:钢琴沙球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引入课题。
一、师生问好。
二、听音乐《小雨沙沙》,老师和学生一路做律动。
3、适才播放的这首歌曲就是咱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首新歌《小雨沙沙》(出示课题贴在黑板上)请同窗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认认真真的听一听、看一看,然后告知大家:“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二、新歌教学。
(一)第一段歌曲教学。
一、播放歌曲动画,初步感受音乐。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过渡语:大家可真细心,春雨来到了咱们身旁,听,下小雨了!二、教师范唱歌曲第一段,下小雨时发出什么声音?(学生回答)3、用“沙沙沙沙”来模唱歌曲。
(用琴伴奏)4、细心的你再来听一听,小雨落到了什么地方,谁乐得张开了小嘴巴?五、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回答歌词内容)六、教师有节拍的朗诵歌词。
7、学生有节拍的朗诵歌词。
八、听,花儿又乐的唱了起来,咱们大家在心里唱,为花儿对口型,好吗?九、学生默唱为歌曲第一段对口型。
(课件)10、学生齐唱歌曲第一段。
(教师指导难点句)1一、你感觉你哪一句唱得最好,给大家唱一唱。
(其余学生学唱这句)1二、假设你是一朵小花,在你口渴的时候你最想什?你的心情怎么样?把你们高兴的心情给唱出来吧?(琴伴奏)(二)第二、三段歌曲教学:一、小雨除落在花园里,它还会去哪里?咱们来听听。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音乐知识)打击乐器碰铃声沙锤》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音乐知识)打击乐器碰铃声沙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打击乐器碰铃声沙锤》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打击乐器中的碰铃和沙锤,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并能够运用到音乐实践中。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介绍了碰铃和沙锤的特点、演奏方法以及基本节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但他们对打击乐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演奏技巧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童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打击乐器中的碰铃和沙锤,知道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碰铃和沙锤的演奏方法,能够正确地演奏简单的节奏。
2.教学难点:碰铃和沙锤的演奏技巧,以及简单节奏的编排和演奏。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碰铃和沙锤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演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游戏教学法: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碰铃和沙锤等打击乐器。
2.制作课件,内容包括碰铃和沙锤的图片、文字介绍、演奏方法等。
3.准备音乐素材,用于教学实践和欣赏。
4.准备音乐教室,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碰铃和沙锤的特点、演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碰铃和沙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外观和演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种乐器进行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竹马》教材分析这是一首F调五声音阶的一段体儿童歌曲。
全曲共有四个乐句。
每个乐句有规整的四小节旋律组成。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流畅上口,以三度小跳进行为主,结尾处主音的重复出现,形象的表现了儿童们在做竹马游戏时神气十足的样子。
教学目标:1、认识简单的拍子,学会本首儿歌。
2、能够在乐曲中简单的进行跟节奏比划动作3、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大胆表现,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能与同伴共同分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重点:聆听音乐,感受律动教学难点:感受音乐,培养能力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教学过程:一、愉快导入从生活感受音乐1、让同学们说说生活中常听见的声音,教师从中找出音的长短规律让学生体验!这个过程让学生大胆发言,以鼓励为主!2、简单认识简谱1 2 3 4 5 ,用简单的1 2 3 4 |5 - | 5 -|4 3 2 1|的音阶以模仿(喵、汪、呱等)及问候的形式进行练声。
二、直接引出课题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教学用图,模仿出动作,可引导学生想象骑竹马,同时可以加入一些简单动作,如挥鞭、开枪、看望眼镜等。
三、歌曲教学1、首先带领学生朗读歌词,让学生对歌词有所了解。
2、听音乐,并试着跟唱,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做骑马的动作,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3、教师以清唱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个阶段教师应该逐字逐句的来教学。
启发学生像小骑士一样神气的演唱歌曲,教师必要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谱带唱。
4、教师采用教具伴奏,学生演唱。
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小队,由“队长”带领同学们在音乐中走队形,也可以自己边唱边表演。
5、再次感受律动,音乐再次响起,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摆踏步前进,适当加入其他动作,如挥鞭开枪或用望眼镜望远等。
四、小结表演展示。
师:欢迎大家来到“快乐大比拼”!学生们尽情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遨游在音乐王国。
听音乐做动作。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几个节奏,如:“ΧΧΧΧΧΧ”,指导学生边读边拍会这个节奏,速度可以逐渐加快,来表现骑马时快乐的情绪。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
探究式学习方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自我感觉也为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表现欲和创造欲。
有了成功的体验,就能极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音乐学习的兴趣,则更能终身享受音乐。
教学反思:《躲猫猫》教学目标通过听《捉迷藏》,唱《躲猫猫》等音乐活动,表达自己童年生活幸福欢乐的情绪。
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歌曲。
并通过歌曲的游戏,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会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
2.正确运用节奏。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找与游戏有关的歌谣、歌曲、乐曲(如:歌曲《找朋友》、《跳绳》等)教学器材:钢琴、录音机、歌曲、欣赏曲的录音带、电脑课件、摄像机、钢琴曲《骑竹马》片段、伴奏带《哦,十分钟》、歌曲《找朋友》、乐曲《苗岭的早晨》、表现《骑竹马》、《捉迷藏》意境的图片教学课件:人音版课改实验音乐教材配套光盘《捉迷藏》、《躲猫猫》自制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阶段目标:以听觉为先导,以游戏为激趣点,师生共同参与《找朋友》的音乐活动,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共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师:“同学们,我很想做你们的朋友,行吗?就让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
”对比欣赏阶段目标:以猜谜的形式设下悬念,通过对比欣赏《捉迷藏》和《骑竹马》两首乐曲,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发现,感受作品中不同的游戏情景、不同的音乐情绪,分辨相同的乐器音色,培养学生倾听音乐、动脑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为音乐选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主体意识,丰富音乐情感体验。
师:“在我童年的时候,有两个游戏同学们最爱玩,一个是“捉迷藏”,一个是“骑竹马”,你们知道什么是“骑竹马”吗?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给下面的两段音乐选名字。
三.情感导入阶段目标:教师动情的歌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作品情感的关键,再加上漂亮的苗族服饰的陪衬,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歌曲旋律及苗族小朋友的生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师完整、投入的演唱,可以使学生对作品产生更好的整体体验效果。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吗?苗族。
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玩一个苗族游戏‘捉迷藏’。
在玩之前,老师先把歌曲唱给大家听,请大家欣赏。
”四.快乐节奏阶段目标:通过模仿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启发学生用动作体验、感受音乐,培养音乐的听觉、记忆能力,及肢体的协调能力,增强音乐体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
师:“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听着音乐动起来吧。
”五.趣味歌词阶段目标:教师以介绍游戏规则的方式,指导学生按节奏、高位朗读歌词,规范发声状态,培养歌唱习惯,并通过动作体验你捉我躲的游戏情景。
通过学生下座位互帮互助的学习,减少困难学生学习的压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合作精神师:“每个游戏都有规则,请大家和我一起朗读‘躲猫猫’这个游戏的规则。
”六.歌曲学唱阶段目标:运用现代化的视听手段,请学生看光盘学唱歌曲,可以增强歌曲的整体体验。
通过听琴模唱,记忆歌曲的旋律,帮助学生找准音高。
通过竞赛激励学生完整、优美的表现歌曲情感,并用苗族音乐《苗岭的早晨》第二段旋律为学生喝彩,为学生找到自信。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唱起来吧。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吗?需要我帮助吗?下面,我们就来个小组大比拼,谁唱的好,电脑就会为谁奏响苗族音乐向你祝贺。
”七.情境表演阶段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教师提供的道具,合作设计歌曲情境(小山、大树、怪石),通过学生的演唱、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再通过教师现场摄像,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演唱、表演水平,学会反思,学会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参与音乐游戏,设计游戏方法。
师:“游戏现在开始,同学们可以运用老师这的道具设计游戏情景。
我们分成四个组(演唱组、道具组、表演组、裁判组)进行表演,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小组参加。
”八.歌词创编阶段目标: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观看了自己的表演之后,经教师介绍苗族小朋友游戏的方法,游戏更有趣味性。
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游戏创编新歌词,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扩展性、创造性、挑战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对创编歌词消除惧怕心理,产生兴趣,使信息资源得到灵活运用。
师:“你们玩的越来越好,从现在开始,被捉住的组要演个节目。
用歌曲的旋律,加入创编的新歌词唱一唱,歌词唱的必须是大家平时玩的游戏。
”九.情感升华阶段目标:歌曲的学习不仅限于课上,更要注意延伸性。
教师用真情为学生送上歌曲,邀请学生到室外一起参加课间游戏活动,再一次使师生情感的交流得到升华,歌曲的情感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审美教育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美留在学生心中。
师:“老师为你们的精彩表演而骄傲,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间十分钟,快乐的唱起来,幸福的玩起来吧。
”教学反思:《萤火虫》教学目标:1.学会《萤火虫》的歌词和歌谱。
2.能积极地参与并与他人配合进行集体歌舞表演。
3.能熟练准确地唱唱名,对音的高低及组成的旋律有感受和体验。
4.能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1.创编优美的动作进行歌表演;2.熟悉、掌握唱名,体验音的高低。
教具准备:音乐课件、钢琴、打击乐器、写着唱名的小灯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己学歌曲《小小的船》《我和星星打电话》要求:能够完整背唱两首歌曲。
二、歌表演《萤火虫》(一)导入新课教师用谜语导入:小飞虫,尾巴明,黑夜闪闪像盏灯,古代有人曾借用,刻苦读书当明灯。
(二)揭示课题:《萤火虫》(出示课件)出示萤火虫图片,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萤火虫的知识。
(三)教师总结介绍有关萤火虫的知识(配合深件)1.萤火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萤火虫的客家话叫做“火焰虫”,台湾话叫做“火金姑”。
一般的萤火虫仅有两年的寿命,它们以土壤中的小虫子为食,而其真正的成虫期仅有两周时间,十四个夜晚的光彩飞舞之后它们就会寿终正寝。
对于小小的茧火虫来说生命是短暂的,然而它们带来的色彩却是夏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氧化氮是董火虫控制光线的关键。
氧化氮同时也是人类控制心跳和记忆的化学物质。
萤火虫通过自己的呼吸细胞产生这种化学物质,然后通过大脑释放出来,对自身发出的光线加以控制,光线的切换在几毫秒之间就完成了……3.萤火虫科学价值,对人类的贡献。
科学家受到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了特别省电的荧光灯;萤火虫基因可测癌细胞;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遗传基因转移到玉米中,科学家们就能够较快地培育出新的具有抗病虫害和抗农药能力的玉米新品系;保护庄稼吃害虫,还能杀死鲨鱼……4,介绍赞美萤火虫的诗词。
“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
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余光照水飞。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5.有关于萤火虫的小故事。
《三字经》中“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四)学习歌曲《萤火虫》1.教师范唱一遍,展示歌曲曲谱,讲解歌曲情绪;2.学生自读歌词,要求读熟;3.聆听磁带范唱,要求闭上眼睛想象夏天晚上萤火虫轻盈翩飞的情景;4.教师弹奏伴奏,学生轻声跟琴唱;5.跟随磁带演唱,教师展示几个舞蹈动作。
(五)歌表演1.分组讨论创编:建议每组都有一部分学生随音乐舞蹈,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学生演唱。
要求:舞蹈动作优美大方,表情自然愉快;能合上(三拍子)节拍。
器乐要选择符合歌曲情绪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演唱要节奏准确、强弱分明。
三组同学配合默契。
2.创编展示:各组上台进行表演,师生共同评价。
要求:学生们对每个组的表现进行自评或互评,说出表演得好与不好的原因。
最后老师再对歌表演进行总结性评价。
(六)拓展1.教师演唱另外一首倡议给予贫困小朋友帮助的歌曲《萤火虫》,会的学生可以跟唱。
小小的萤火虫无私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光,教育学生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2.闪闪亮光的萤火虫总能为美丽的夏夜增添无数的诗情画意,小小的萤火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用自己微弱的光亮照亮夜空,用自己短暂的生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都很喜欢它,可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萤火虫了?(环境污染和人们喷洒农药致使萤火虫的生长受到影响,台湾有专门保护萤火虫的协会,呼吁环保。
)3.老师给你讲了车胤“囊萤夜读”的成语故事。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刻苦读书的精神。
在我国历史上有关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还有许多。
你还知道其他的吗?(悬梁刺股、凿壁偷光……教师稍作提示,如学生不懂可以课外再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