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真题及典型试题详解(第十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真题及典型试题详解(第十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考研真题及典型试题详解(第十二、十三章)【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青岛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的社会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不因基本生活受损而招致危险,并进一步达到社会的稳定。它与社会工作的区别是,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则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2.社会政策(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原则、方针,涉及社会保险政策、社会救助政策、就业促进政策、反贫困政策、医疗卫生政策、教育福利政策、住房福利政策、老年福利政策、儿童福利政策、残疾人福利政策、农民工福利政策等。在解决社会问题、矫正社会失调、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建设进程中,社会政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3.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不同子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在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价值目标包括终极目标和工具性日标。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实践的基本前提和操作指南。它不仅规范了社会工作的目标和意义,也规范了社会

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和态度。没有一定的价值体系的指导,社会工作也就不会存在,更不可能得到发展。

4.制度性的社会福利(中山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福利包括剩余性的社会福利(或残补性的社会福利)和制度性的社会福利。制度性的社会福利,是指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这种福利不需要通过家计调查来完成,没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它有利于公民之间实现社会平等,并消除社会差异。与剩余性社会福利不同,政府在福利方面扮演的是全面的而非边缘性角色。

5.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中山大学2013年研)

答:剩余主义福利模式是指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而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

6.社会救助(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研)

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社会成员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导致他们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由国家或社会按法定的标准而给予的物质帮助。社会救助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经常性的社会救助工作、紧急救助制度、临时性的救助、支持倡导开展社会互助活动。

二、简答题

1.简述几种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福利主要有哪三种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社会福利模式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福利的理念、政策与实践所表现出来的总体特性。在社会服务领域,根据各国社会福利发展状况,按照福利分配的基本原则与理念,当今社会福利模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如下三种:

(1)普惠主义模式

在这种福利模式下,福利分配采取涵盖所有公民的普惠主义原则,其目的主要是消除差别,建立公民之间的完全平等,从而促进社会正义和社会整合。在普惠主义模式下,国家干预社会福利的角色是主导的和控制性的,具有明显的家长制色彩。在这种模式下,社会服务惠及所有公民,社会福利服务涵盖所有社会生活领域,国家为公民尤其是有需要的困难人群提供了完备的社会保护。

在这种模式下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并不发达,政府在社会服务中承担着重要责任,社会政策的实施为在社会风险中的公民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减少了个人因风险和偶然事件造成的贫困与排斥,从而有利于社会平等与正义的实现。长期以来,普惠主义的福利国家在追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方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高税收和日益老化的人口结构也为其福利开支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针对福利改革的声音日益强烈。尤其是全球化与区域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不少北欧福利国家都开始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与社会政策,调整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国家的平稳发展与进步。

(2)剩余主义福利模式

在剩余主义福利模式下,国家只为公民承担最低限度的社会福利和相关社会服务,市场、非政府组织和就业者个人等则承担了主要的社会福利责任。公民与政府之间基本实现了一种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和以基本社会救助体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种福利制度下,政府实行了比较低的所得税政策,鼓励公民积极就业,为企业参与竞争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为了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政府为社会中的弱势人群提供了需

要家计调查的社会救助和相关社会服务。在实行剩余主义福利模式的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比较发达,专业服务在为弱势人群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

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则是上述两种模式的综合,它的社会政策路线是“中间道路”,其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公私混合的模式。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强调政府对公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又积极主张非政府部门、私营企业、社区和家庭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中发挥作用,在福利服务领域实行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合作伙伴关系。

在福利津贴和社会服务方面,混合的社会福利模式既采用剩余性的福利取向,为最弱势群体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同时也在一些领域(比如教育)推行普遍主义的社会服务,以确保公民的社会平等。这种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强调的是政府和市场在实施社会政策中的双重作用:①保证社会公平;②保证经济本身的效率,并试图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2.简述社会政策制定的过程。(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政策的制定,涉及从发现问题到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确认政策问题、建立政策议程、制定政策方案、政策方案选优、政策方案合法化等各个环节。在社会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1)确认政策问题

社会问题是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导致社会全体或相当一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乃至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某一问题能否变成政策问题,既取决于客观情势的性质或严重程度,也取决于社会权力机关确认政策问题的标准和程序。由此,确认政策问题的必要条件包括:

①在一种可以确认的客观情势中;

②出现了强烈的公众诉求;

③形成了明显的政策需要。

(2)建立政策议程

政策议程,是指将政策问题纳入政治机构的行动计划的过程。一个社会问题只有以一定的形式、经过一定的渠道被纳入政策议程,成为决策者和政策咨询人员的研究对象,才有可能通过政策途径得到解决或处理。

政策议程可划分为公共议程(或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或正式议程)两种类型。有些问题能够引起政府注意,并为之建立政策议程;有些则不能;有些暂时不被列入政策议程,待时机成熟再加以考虑。

(3)制定政策方案

制定政策方案,又称政策方案的设计,是一种决策过程,是指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途径和方法的选择活动,其目的在于提供各种有利于实现政策目标的备选方案。

确定政策目标是设计政策方案的第一步。政策方案的设计包含一系列具体步骤,大致可分为轮廓勾画和细节设计两个步骤。

(4)政策方案优选

政策方案选优,是指对已设计出来的各种政策方案进行评选,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的过程。

对各种不同的政策方案加以评估,对其做出优化选择,十分重要。在进行政策方案的评估时,应当坚持以下标准:

①应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

②消耗的资源应尽可能的少;

③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应尽可能的小;

④实施中产生的副作用应尽可能的小。

(5)政策合法化

政策方案通过一定程序获得合法地位的过程称为政策合法化。

不同的政策主体制定的政策,其合法化程序往往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社会政策的主体为政府及立法机关等。其中,立法机关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是使政策合法化的主要部门,但一般仅限于对一些比较重大(基本)的、带全局性的、相对成熟与需要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政策加以合法化;相对较低层次的、不太成熟、也不具有长期性的政策,一般由各级行政机关实施合法化过程即可。

3.社会工作的功能。(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助人活动,对于受助者及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贡献。

对受助者来说,社会工作具有助人功能。对社会来说,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有重大意义。

(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①助人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助人,帮助人摆脱困境是它的基本功能。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对于受助者,社会工作有救难、解困和促进人的发展等多种功能。

②救难

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涉及的是人的正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