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钢铁行业概况
钢铁行业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评析

钢铁行业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评析2013年5月目录一、利润表:12 年亏损144 亿,13 年一季度扭亏 (3)1、2012年行业大幅亏损 (3)2、营业外收益难以对冲盈利下滑 (4)3、受益原料价格下降差异明显 (4)4、一季度盈利环比持续下滑,行业复苏反复 (6)二、负债表:钢厂存货压力偏大 (9)1、一季度钢材库存压力再次加大 (9)2、资金面并未改善,行业信用风险有所加剧 (10)3、借贷结构短期化,行业财务费用压力并未缓解 (11)三、现金流:经营性现金流逐步改善 (12)1、经营性现金流:逐步改善 (12)2、投资现金流:投资季节性回升 (13)3、筹资现金流:10年来首次筹资净流出 (13)四、投资建议 (16)我们从现金流、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对行业12 年报和13 年一季报进行总结。
12 年行业持续的大量营业外收益仍难以避免全行业亏损。
盈利情况从12 年四季度开始逐步好转,但复苏的延续性并不强。
13 年一季度单月盈利情况逐步下滑。
生产端的持续放量和钢厂产成品库存的大量积累对行业盈利恢复带来较大压力。
12 年原材料价格下滑明显但行业内大部分公司成本降幅偏小,表明行业总体成本控制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现金流方面12 年四季度和13 年一季度贸易商的补库存带动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回升,但在财务费用压力较大情况下,行业四季度现金流改善后的首要述求是通过偿还银行贷款来降低财务费用。
一、利润表:12 年亏损144 亿,13 年一季度扭亏1、2012 年行业大幅亏损12 年行业营业收入1.29 万亿同比下滑10%,净利润-76 亿同比下滑147%。
其中宝钢由于出售特钢和不锈钢资产获益68 亿,剔除该因素影响后,12 年行业净利润为-144 亿。
13 年一季度行业营业收入3182 亿环比下滑2%,净利润22.9 亿,同比提高236%。
行业盈利从12 年下半年缓慢恢复。
12 年行业盈利大幅下滑,行业2010 年毛利率为8.52%,11 年下滑到7.22%,10 年继续下滑到5.3%。
2012年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特点和后期走势分析_屈秀丽

材价格仍难有大的提高。
4.成本仍呈上升趋势,提高经济效益任务艰巨。 我国矿石
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外矿山企业垄断性强,进口铁矿石价格
难以进一步下降。 近期美国、欧洲和日本又陆续推出了量化
宽松货币政策, 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新一轮上涨,进
库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5.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风险。 2013年,钢铁行业
面临的资金形势将更为严峻:一是行业处于高成本、低效益的
状况,资金流量有所减少;二是银行系统加大对钢铁行业的监
控和关注,银行借款会更加困难。钢铁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资金
管理,有效压缩库存,严格控制应收账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
只能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3.钢材市场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钢材市场供大
于求是造成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升的重要因素。 2012年,钢
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达到5000亿元左右,2013年
的粗钢产能还会进一步增加,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
一步加剧。 由于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低、品种间同质化程度
会议强调,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013年,我国
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钢铁行业面临的市场环
境会有所改善,特别是中央提出的推进城镇化建设、支持实
体经济发展,都将有利于钢铁行业的发展。 但受世界经济复
苏缓慢和我国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结构调整的影响,钢铁行业
52013 年第 2 期
Metallurgical Financial Accounting
2012年以来钢铁行业经济运行状况及对策

() 2出口保持增长, 口略有下降。1 月份, 进 -7 随着
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外价差的拉动, 国钢铁产品 我
出口保持增长 , 出口钢材315 共 5 万吨, 同比增长 9 %。 . 7 受国内需求减弱和价格下跌的影响, 口钢材略有下降, 进 共进 口钢材 81 1万吨 , 同比下降 1. 进 口钢坯 2 万 2 %; 5 2 吨, 同比下降 3. 0 %。折粗钢净 出口2 7万吨 , 6 2 4 同比增
( 本文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 原国家冶金工
业部副部长吴溪淳21 年 9 日在“ 02 月1 中国钢铁技 术经 济高端论坛” 上的发言, 北京10 1) 071
一
7
一
21年第5 02 期 1. 41 %。从品种结构看 , 长材产量增幅较大, 板带材产量
二、 钢铁行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铁行业新建和扩建增加的 炼钢能力为3 2 7 . 8 亿吨, 5 钢铁
产业布局结构更加不合理 , 丧失了布局结构调整的时间。
目前, 我国钢铁企业实际税负差别很大 , 各地对国有 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税收制度执行混乱 , 吨钢实际上缴 除所得税外的税金差别很大。2 1年 , 0 鞍钢集团( 1 不含 攀钢 、 本钢) 吨钢上交除所得税外税金2 5 3 而河北 7. 元, 4
加40 3 万吨; 共进口铁矿石4 5 2 7 万吨, 3 同比增长91 . %。
的那么强劲, 欧元区的经济出现紧缩 , 新兴市场经济体的 增长势头也有 所放缓 。报告 下调全球经济增长率 至
3 %, . 略低于2 1 年 4 5 02 月份 的预测 (. , 3 %)其中发达经 6
济体增长 1 %, . 发展中国家增长 5 %, 4 . 中国增长8 %。 6 . 0
钢材贸易行业现状分析

前言我国钢贸企业众多,据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营钢贸的企业有20 万家,各类钢材交易市场1500家左右。
目前钢贸企业集中度低且多数规模偏小,国内年销售量能够达到500 万吨以上的只有4 家,100 万吨以上的只有6 家,而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2012 年每个季度中国钢铁业都在亏损,这也是该行业史上首次全年亏损。
我司本年项目审查中钢贸企业无一通过,作为担保业务中还会接触到的行业,有对其进行深度研究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钢材品种依照用途可以分为建筑及工程用钢、结构钢(机械制造用钢、弹簧钢、轴承钢)、工具钢、特殊性能钢、专业用钢(桥梁、船舶、锅炉、压力容器、农机)。
与钢贸相关的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钢材用量占钢材总消费量的77.3% ,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用钢量超过50%,钢贸企业作为销售环节与上述信息有关联。
钢贸行业具有下列特点①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实力偏弱。
②功能相对比较单一。
③缺乏避险机制,钢价大起大落风险较大。
④定价机制是以供应商为主,话语权不足。
⑤经营模式固定、资金需求量大。
钢贸企业未来发展应在于①争夺话语权,与钢厂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②优化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钢材品种规格,定需定量的同时拓展市场占有率。
③实施规模经营,通过重组并购产生年销售量超过100 万吨的大型钢贸企业。
我们认为作为钢贸企业上游的钢铁业多次提速进行跨越式发展,而全国钢材消费量受国际金融危机、房地产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减少等原因增速明显低于产量,2003 年以来产量与消费量缺口明显拉大,2011 年实际产能已达6.6 亿吨。
由此造成短期内钢铁生产企业大面积亏损。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的2012 年1至5 月我国钢铁生产企业利润分析2012 年1 至5 月份,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了56.9% ,1至4月份钢铁企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49.5%,5月份中国大中型钢企利润较4 月份下降21.7%。
2012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

2012年钢铁行业分析报告2012年8月目录一、全球钢铁行业步入低谷 (3)1、国际钢价回落、粗钢增速下降 (3)2、国际钢企业绩下滑 (4)二、下游需求下降、国内钢铁行业步履维艰 (5)1、上游需求下降、钢材供应过剩 (5)2、产业链整体疲弱、钢企业绩下滑 (6)三、跨国并购将会在国内加速发展 (9)1、钢铁行业并购将会重演 (9)2、细分市场产品企业将会有效扩张 (11)3、国内钢铁并购将会持续 (14)4、跨国并购在中国将会加速 (15)四、跨国并购带来投资机会 (18)1、高端钢铁产品的公司将会成为并购主体 (18)2、推荐公司 (19)(1)宝钢股份 (19)(2)武钢股份 (19)(3)南钢股份 (20)(4)华菱钢铁 (20)(5)本钢板材 (20)(6)沙钢股份 (21)一、全球钢铁行业步入低谷1、国际钢价回落、粗钢增速下降由于欧债危机以及中国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影响,全球钢铁行业景气度日渐下行。
2012年上半年全球粗钢产量7.66亿吨,同比增长0.69%,增速回落至2001年水平。
虽然2012年上半年单月粗钢产量维持在1.3亿吨左右,不过单月增速在6月回落至0.18%。
在钢材需求下降,产量在高位运行的情况中,国际钢材价格近期也相应步入下行通道。
国际钢材价格指数从5月199.9点回落至177.6点,降幅为11.16%。
其中北美跌幅最大,从196跌至159.5,跌幅一度达到18.62%,近期有所回升,跌幅缩小到14.23%。
亚洲跌幅次之,跌幅为13.85%,欧洲跌幅相对较小,为9.85%。
从钢材品种看,扁平材跌幅较大,近期回落11.63%。
长材跌幅相对较小,为10.57%。
2、国际钢企业绩下滑受钢材市场疲弱影响,全球大型钢铁公司业绩快速下滑。
2012年2季度。
国外前八大钢铁公司中除住友金属外,其他7家营业收入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米塔尔、浦项和蒂森克虏伯降幅均超过了10%。
前八大钢铁公司除JFE外,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新日铁和住友金属分别亏损10.93亿美元和2.5亿美元,米塔尔、浦项、蒂森克虏伯和美国钢铁分别下降了37.3%、46.89%、93%和54.5%。
钢铁行业风险分析

2012年钢铁行业风险分析2011年,钢铁行业依然处于“高产量、高成本、低效益”的发展态势。
这一态势预计在短期内还难以立即转变。
在国内外经济增速下滑,国内钢铁生产逐渐接近顶峰的情况下,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处于钢材高消费、低增长的阶段。
预计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的产销增速回落,原有粗放式增长的发展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产品升级是钢铁行业由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2012年,钢铁行业处于一个发展环境复杂,自身发展方式逐渐转变的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艰巨。
2012年,钢铁行业的发展形势是:产品生产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但仍是拉动消费的主导因素;下游行业的需求分化,特殊性能产品的需求增长,特殊钢成为增长亮点;国际经济环境的复苏还需时间,出口市场保持相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上升成为常态;国内钢材市场起伏波动运行成为市场主流,整体价格略有下降;铁矿石的供需逐渐有利于钢铁企业,但短期内效果不会明显;产品升级是决定钢铁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结构调整、兼并重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转变发展方式是行业发展的主题。
2012年,钢铁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变化具有复杂性,风险因素有增无减。
钢铁行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有: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产业政策的风险;供大于求、供需不平衡的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化的风险;需求减弱的风险;出口市场不景气的风险;人民币汇率上升的风险;行业整合的风险;结构性产能过剩和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风险等。
2012年,从整体上看,维持钢铁行业的风险评级是中级,机会与风险并存,风险相对较大,可选择性择优介入。
钢铁行业整体是属于维持类行业,并有选择性的择优支持类行业,主要原因是: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展机会较多。
钢铁工业在今后10年间,仍面临着以调整结构、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为主导的发展机遇。
2012国内钢材市场行情走势

钢企进入去库存化国内钢材市场洗牌在即今年的钢材行业市场犹如天气一般,虽立春已久但仍然寒气逼人,打破了以往春节后钢材“小阳春”的市场行情,有人戏称:“一公斤钢材的价格抵不上四两猪肉。
”相关分析人士认为,结合今年“两会”后下游产业房地产、家电、铁路的政策规划,基本判断钢材市场将迎来一个艰难的洗牌时期。
钢企进入去库存化据中钢协统计,2012年1月纳入钢铁统计的77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产值为2466.91亿元,同比下降4.57%,销售收入为2603.53亿元,同比下降8.47%。
钢铁行业利润和利润率首度呈现“双负数”:1月份以来,产钢500万吨以上29家企业中有12家亏损,亏损面达41.38%,盈亏相抵后为净亏21.7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也进一步下滑至-0.89%。
2月上中旬,全国粗钢日均产量为169.75万吨,预计2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将在170万吨左右。
这已是日均产量连续4个月处于170万吨以下的低位,后期国内钢铁产量增速或将继续放缓。
而进入3月份,钢市进入传统的去库存化阶段,下游需求亦逐步恢复,加之,产量紧缩,钢材价格有望维稳。
房地产建设和钢材市场关联紧密,30%以上的钢材产量被用于商品房建设。
在商品房供应过剩、价格高企的环境下,房地产建设放缓是中国钢材消费面临的最大风险。
据估计,商品房建设要缩减25%以上,才能实现市场供需平衡,而政府似乎最早要到2012年四季度才会放宽商品房紧缩政策。
保障房或将填补商品房市场的部分失地。
价格倒挂成诱因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被视为钢材市场规模变化的风向标。
2012年铁道部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50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000亿元,相比2011年的4690亿元略有下降。
另外,近日有部分省市的消息显示家电行业的下乡销售政策又将继续,这无疑对钢材需求起到拉动作用。
虽然家电下乡等政策在多个省市已经到期,但是,按照原先家电下乡执行四年的计划,后续还将有14个省市区在今年11月底政策到期,全国其余地区则将在2013年1月底到期。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

钢铁行业周期规律演变分析及企业应对举措建议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这种周期波动整体呈现出一定规律性。
文章回顾了钢铁周期波动下的产业链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周期与钢铁周期关系,探讨钢铁周期成因。
钢铁周期的影响因素相对复杂多样,机会与挑战并存,部分钢铁企业在洞察周期规律的基础上,成功开展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主动驾驭行业周期的行为值得广大钢铁企业学习借鉴。
最后,结合历史周期的相关规律与研判,对钢铁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长期以来钢铁周期演变规律1、钢铁周期波动情况总结从2000年至今,中国钢铁行业已经经历了五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5年是第一次周期性波动。
2000年至2002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2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
2002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了此轮周期上行的节点;2003年,中国政府发布了《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旨在推动钢铁行业结构调整;2005年国家开始取消出口退税并加强了对钢铁产能的调控,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5年至2008年是第二次周期性波动。
2005年至2006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2006年国家出台了价格调控政策。
2006年至2008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7年政府发布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政策》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目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08年至2011年是第三次周期性波动。
2008年至2009年是此轮波动的下行周期,此轮下行核心受国际贸易萎缩、国内外需求下降的影响。
2009年至2011年是此轮波动的上行周期,2009年政府发布了《新一轮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周期为2009年至2011年;同时2009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生效,需求开始回升。
2011年,铁矿石价格大幅波动,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下游需求疲软,此轮上行周期结束。
2011年至2018年是第四次周期性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网2月9日讯,中国工信部8日发布2012年钢铁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和2013年运行展望指出,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98.2%,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只有0.04%)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和财务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再次陷入低迷,钢铁工业进入转型升级的“阵痛期”。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一)粗钢产量小幅增长,区域发展不均衡。
2012年,全国累计生产粗钢71654万吨,同比增长3.1%;产生铁65791万吨,增长3.7%;产钢材(含重复材)95186万吨,增长7.7%,同比增速分别回落4.2、4.7和2.2个百分点。
从各地区看,新疆、贵州、福建、吉林、云南、广西等地粗钢产量增速超10%;山西、江苏、河北等省粗钢产量同比分别增长9.4%、8%和6.2%,高于全国平均增速;而天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及重庆、湖南等产能集中度较高省市产量下降超过7%。
(二)钢材净出口增速平稳,铁矿石价格近期快速反弹。
2012年,我国累计出口钢材5573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钢材1366万吨,下降12.3%;进口钢坯36万吨,下降43.3%;坯材合计折合净出口粗钢4207万吨,同比增长26.3%,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2年全国累计进口铁矿石74355万吨,同比增长8.4%,进口均价128.6美元/吨,同比下降35.4美元/吨。
月均矿价在10月份跌至年度低点104.9美元/吨后开始回升,特别是近1个多月来,矿价快速反弹,到2013年1月份成交价迅速攀升至150美元/吨以上。
(三)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长材价格跌幅明显。
2012年钢材价格水平总体低于上年。
尤其是从4月中旬开始,市场出现连续大幅下跌,价格一度跌至1994年水平,12月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5.3点,较年初下降15.2个点,下降12.6%。
从产品结构来看,长材(螺纹钢、线材等)价格跌幅大于板材(薄板、中厚板等),长期的“长强板弱”态势有所转变。
截止2012年末,三级螺纹钢全国均价为3808元/吨,较上年同期下跌672元/吨;3.0mm 热轧均价为4081元/吨,下跌273元/吨。
(四)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降,钢铁企业库存压力大增。
2012年国内钢材社会库存呈持续下降趋势,从2月份开始连续9个月环比下降,至12月末,全国主要钢材市场社会库存1188万吨,比年内最高点下降706万吨,比上年同期也减少了102万吨。
钢材社会库存持续下滑将市场供需矛盾压力传导至生产企业,去年钢铁企业钢材库存一直处于高位,其中7月份达到历史最高点1232万吨,截止2012年11月中旬,钢铁企业库存1064万吨,较2011年同期上升6.1%。
(五)企业效益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
2012年80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5441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利润15.8亿元,同比下降98.2%,销售利润率几乎为零(只有0.04%)。
2012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6584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5055亿元,同比下降2%,增速明显回落。
二、钢铁工业运行存在问题(一)下游消费需求增幅回落,产能过剩进一步凸显。
201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名义增长16.2%,增速同比回落11.9个百分点;机械、汽车、家电行业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增幅也有较大回落,钢铁市场需求疲软的态势一直延续,粗钢产能利用率仅达到72%。
(二)矿价走势强于钢价,钢企处于被动地位。
2012年9月份进口铁矿石价格较上年同期下跌43美元/吨,折合吨材成本下降450元左右,而同期钢材价格跌幅在1200元/吨左右。
2012年9月至12月市场回升时,除热轧板、中板涨幅在500元/吨左右外,多数钢材品种涨幅在200元/吨左右,而同期进口铁矿石价格涨幅在50美元/吨左右,仅铁矿石就使吨材成本增加500元左右。
矿价大幅波动使很多企业损失严重,2012年前11个月,首钢集团因产品下跌减利107亿元,原燃料降价仅增利70亿元,合并减利达37亿元。
(三)产业集中度降低,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速不减。
2012年以来多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受市场低迷影响采取了减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供需关系,但一些非重点企业却借助低成本优势增产。
如前11个月,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下降0.6%,非重点企业增长23.3%,前十名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也由48.3%降低到46.1%。
在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投资同比降低27.8%情况下,非重点企业投资增长17.4%。
非重点企业占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83.6%,远超重点大中型企业。
三、钢铁行业积极应对挑战面对行业困境,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支持引导行业克服困难,行业协会加强组织协调为企业排忧解难,钢铁企业也积极主动采取措施应对市场变化,有力保障了钢铁工业平稳运行。
(一)坚持以销定产,有效控制产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生产组织。
包钢、攀钢通过优先保障重轨等市场销售好、盈利能力高的产品生产,压减中厚板等市场销售不畅的产品,保障生产稳定运行。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会员企业采取控产措施,2012年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6%,对平稳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推进挖潜降本增效。
钢铁企业推进经营与生产的无缝对接,全力压降原辅料库存和成品库存,提高资金周转率,增强企业市场适应能力。
2012年河北钢铁集团压减各类原辅料库存85万吨,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保障了企业的稳定灵活运营。
与此同时,从采购、生产、工艺技术、库存、销售等方面开展全流程挖潜、全系统降本活动。
宝钢集团宁波钢铁通过对标挖潜和成本倒逼,使铁水成本连续9个月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推进产品升级,不断开拓市场。
部分地方政府和钢铁企业瞄准下游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加大投入,积极拓展市场。
辽宁省通过组织产需对接活动,为重点钢铁企业和下游用户搭建平台,扩大钢材消费需求;兴澄特钢开发的大规格连铸圆管坯、弹簧钢、帘线钢等一批产品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武钢通过拓展市场获得33台大型变压器用钢供货权,高磁感取向硅钢首次进入超高压及直流换流变压器制造领域,汽车板首次供货上海大众等高端汽车厂。
(四)狠抓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和潜力。
河北、山西等地鼓励钢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等领域实施技术改造,优化生产流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部分企业围绕钢铁主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提高效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沙钢集团通过参股合资等多种方式推进沙钢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钢铁贸易、剪切加工企业集聚入园的步伐。
四、2013年重点工作2013年预计我国粗钢产量在7.5亿吨左右,粗钢表观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接近《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的粗钢需求峰值弧顶区(7.7~8.2亿吨),粗钢消费需求增长将趋于平稳。
在下游需求未现好转和产能过剩矛盾初步化解前,钢铁企业微利局面难以有效改善。
但随着我国矿石需求趋于稳定,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形势将逐渐凸显,铁矿石价格总体将呈现震荡下行的态势。
为保障钢铁工业平稳运行,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加强调研,及时部署,为国家改善宏观调控、制定出台政策提供支持。
一是着力加强规划落实和规范管理。
继续推动落实《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项工作,并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提出下步工作意见建议;稳步推进钢铁企业规范工作,争取2013年公告1-2批符合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
二是着力化解钢铁工业产能过剩矛盾。
推进山东、河北、云南、江苏等地开展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扶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
适时调整行业准入门槛,逐步将淘汰落后设备及生产线转向淘汰落后企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
创造和扩大国内钢材需求,消化一批过剩产能。
研究适合我国钢铁产能转移的境外投资重点区域,鼓励国内有实力钢铁企业“走出去”,转移一批过剩产能。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
支持钢铁企业及科研机构开展高效生产、节能环保、新材料技术开发协同创新。
委托行业协会对重点工艺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较为成熟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培训和辅导,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加强企业产品升级技术改造。
突破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钢材强韧化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
围绕产品升级、重点工业技术改善、节能减排和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力度,推进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等工作。
四是着力推进高性能钢材推广应用。
会同住建部继续加大高强钢筋的推广应用范围,在示范城市和条件成熟的地区推广500MPa及以上高强钢筋,加快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修订,协调推进钢筋生产许可证换发,巩固推广应用成果。
积极开展电工钢、船舶用钢上下游合作,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启动推广应用试点示范,协调推动标准规范制修订。
五是着力提升铁矿石资源保障能力和水平。
加强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建设,为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引导国内企业和海外矿石企业积极参与平台交易。
进一步规范铁矿石流通秩序,逐步将钢铁行业规范企业与进口铁矿石流向挂钩,优化铁矿石资源配置。
加强铁矿石预警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健全信息监测、咨询、组织网络等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