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酵工程09试卷含答案-
(完整版)发酵工程_题库及答案.doc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及其产生菌的特点?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 ,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C.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D.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E.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F.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4、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遗传信息作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代谢的自动调节。
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
一旦特定物质的合成达到足够的量,与这些物关系支持细胞自身的增殖(生产细胞),不支持(人的)目的产物的过量生产(生产特定的初级代谢产物)。
而工业化生产要求特定表达某种或某类物质,只有正常代谢被打破,代谢协调失常的微生物才能达到要求5、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6、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发酵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发酵工程是指通过什么技术手段促使微生物发酵?A. 高温加热B. 低温冷藏C. 化学合成D. 手工搅拌答案:C. 化学合成2. 下面哪个条件对于发酵过程是必需的?A. 光照条件B. 高氧浓度C. 适宜温度D. 高湿度答案:C. 适宜温度3. 发酵酵母菌在酵母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生什么?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D. 氮气答案:A. 二氧化碳4. 下面哪个因素对酵母发酵效果影响最大?A. 初始菌种浓度B. 发酵温度C. 发酵pH值D. 发酵时间答案:B. 发酵温度5. 发酵工程中的底物指的是什么?A. 微生物种类B. 发酵槽C. 发酵产物D. 发酵过程中的原料答案:D. 发酵过程中的原料二、填空题1. 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2.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酒精、醋酸等。
3. 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范围能够提高微生物代谢速度。
4. 发酵工程中,控制pH值是为了保持适宜的微生物活性。
5. 发酵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代谢所必需的。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答: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来生产有用物质的过程。
它通过控制底物、温度、酸碱度、氧气供应等因素,促使微生物正常生长和代谢,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所需的产品。
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生产出的产品包括酒精、乳酸、抗生素等。
2. 发酵工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发酵工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微生物代谢速度,促进产物的生成;控制适宜的pH值有利于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满足微生物的呼吸代谢需求,提高发酵效率。
3. 发酵过程中的菌种选择对发酵效果有何影响?答:菌种选择是发酵工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不同的菌种对底物的利用能力不同,产物的种类和产量也会有所差异。
发酵工程试卷09A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A卷4分,共20分)临界氧浓度:2.DE值3.绝对过滤4. 分批培养 5. 空消2分,共10分)纯培养技术的确立是发酵技术进步的第( )个转折A.一 B .二 C.三 D. 四)在20世纪20年代发现的。
C. 巴斯德D. 弗莱明(),以便选择性地筛选目的C. 酪蛋白D.氯化钠)。
B .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D.气态氧和溶解氧都可以利用( )C. 蛋白质D. 糖蜜(正确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7. 气升式发酵罐中没有机械搅拌装置。
( )8. 发酵原料除杂时可以用人工筛选、风选和磁选等方法。
( )9.酒精发酵是厌氧发酵,可以使用通用搅拌式发酵罐进行发酵。
( )10.泡沫形成过多对发酵不利,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消除泡沫。
( )四、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发酵过程中污染杂菌的途径有( )。
A. 种子带菌B. 操作不当C.培养基灭菌不彻底D. 设备渗漏2.灭菌方法主要有( )。
A .干热灭菌B . 防腐C . 化学药品灭菌D . 湿热灭菌3.液态深层好氧发酵基本操作的控制点包括 ( )A. 泡沫控制B.温度控制 C . pH 控制 D.补料控制4. 糖蜜的种类有( )。
A .甘蔗糖蜜 B. 甜菜糖蜜C. 葡萄糖蜜D. 精制糖蜜5.微生物菌种的分离一般方法有( )。
A.划线分离法B.电泳法C. 层析法D.离心法6.发酵过程已经实现在线测量和控制的参数有( )。
A .温度B . pH 值C .空气流量D .压力7.分批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阶段包括 ( )。
A .对数期B .延迟期C .稳定期D .产物形成期8.能影响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因素是( )。
A .生物热B .搅拌热C .蒸发热D .辐射热9.补料有利于控制微生物的中间代谢, 补料的内容有( )。
A .碳源B .氮源C .酸D .消泡剂10.按微生物发酵产品的性质,现代发酵工业涉及的产物包括 ( )。
发酵工程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葡萄糖效应:1942年Monod在研究大肠杆菌利用混合碳源生长时,发现葡萄糖会抑制其它碳源的利用,例如大肠杆菌在含乳糖和葡萄糖的培养基中,优先利用葡萄糖,并只有当葡萄糖耗尽后才开始利用乳糖,这就形成了在两个对数生长期中间的第二个生长停滞期,即出现了“二次生长现象”,用山梨醇或乙酸代替乳糖,也有类似的结果。
2、次级代谢: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提物质,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
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3、组成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不管有无诱导物,能合成的酶。
如参与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酶类。
4、微囊化:是固定化的一种,通常用一层亲水性的半透膜将酶、辅酶、蛋白质或细胞包围在微珠状的微囊内,实现固定化的目的。
5、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产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并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灭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有机物。
6、实罐灭菌:将培养基置于发酵罐中用蒸汽加热,达到预定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再冷却到发酵温度,然后接种发酵,这叫做实罐灭菌,又称分批灭菌。
7、单细胞蛋白:主要指酵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蛋白质资源。
是具有应用前景的蛋白质新资源之一。
8、协同反馈抑制: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抑制反馈调节方式。
例如多粘芽孢杆菌在合成天门冬氨酸族氨基酸时,天门冬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反馈抑制。
如果仅是苏氨酸或赖氨酸过量,并不能引起抑制作用。
9、固体发酵:是利用各种植物性原料,按生产的要求和菌种的特性进行适当的配比,经过灭菌接入预先培养好的菌种,在曲室或发酵池进行发酵。
10、恒化培养保持培养液的流速不变,使培养罐内的营养物质浓度基本恒定,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度的条件下进行繁殖,这种连续培养方式称为恒化培养。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可将发酵分成三种主要类型,有分批发酵、连续发酵和半连续发酵。
(整理)微生物发酵工程试卷及答案3套

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一类单细胞有分枝的丝状微生物,以孢子繁殖,分布广泛大多是腐生菌,少数是动植物寄生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2/3以上抗生素由该类菌产生。
这类微生物是:A.细菌B.霉菌C.放线菌D.酵母菌2.分离放线菌时为了抑制霉菌的生长往往加入A.氯化钠B.丁酸钠C.丙酸钠D.硫酸钠3.用液氮长期保藏菌种是因为液氮温度可达(),远远低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停止的温度。
A.-180 0C B.-170 0CC.-160 0C D.-196 0C4.在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利用乳酸杆菌生产乳酸的发酵属于()。
A.好气性发酵B.厌气性发酵C.兼性发酵D.好厌间歇发酵5.配料较粗,营养丰富,完全,C/N合适,原料来源充足,质优价廉,成本低,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
这些是()的一般特点。
A.选择培养基B.保藏培养基C.种子培养基D.发酵培养基6.( ) 是一类微生物维持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A.生长因素B.碳源C.氮源D.微量元素7.生物反应器间歇操作,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通气(好氧发酵)和为调节发酵液的pH而加入酸碱溶液外, 与外界没有其它物料交换。
这种培养方式操作简单, 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式, 称之为()。
A.连续发酵B.半连续发酵C.补料分批发酵D.分批发酵8.要求发酵设备现代化程度高、体系内营养物浓度和产物浓度始终一致、菌种容易发生变异的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发酵方式是()。
A.连续发酵B.分批发酵C.补料分批发酵D.半连续发酵9.厌氧发酵罐一般为立式圆柱形,装料系数为()。
A.0.8-0.9 B.0.6-0.8C.0.5-0.8 D.0.5-0.910.菌体的倍增时间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A.细胞质量B.菌体浓度C.菌体种类D.呼吸强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
发酵工程试题与答案

1.名词解释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于现代的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集合并发展起来的发酵技术。
种子扩大培养: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同步培养:指使细胞的分裂周期为同步的培养方法。
同步化方法的原理是在使所有细胞都处于大体相同的分裂周期的处理后,才使增殖同时开始进行。
摄氧率:摄氧率即单位体积培养液每小时消耗的氧量基因重组:是由于不同DNA链的断裂和连接而产生DNA片段的交换和重新组合,形成新DNA分子的过程基因的直接进化:在分子水平上,对目标基因直接处理,然后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方法,提高目标蛋白的性能。
絮凝: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溶液中的较小胶粒聚合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分批发酵:在发酵中,营养物和菌种一次加入进行培养,直到结束放出,中间除了空气进入和尾气排出外,与外部没有物料交换。
补料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养系统不加一定物料的培养技术。
搅拌热:在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中,由于机械搅拌带动发酵液作机械运动,造成液体之间,液体与搅拌器等设备之间的摩擦,产生可观的热量。
搅拌热与搅拌轴功率有关。
分批培养:简单的过程,培养基中接入菌种以后,没有物料的加入和取出,除了空气的通入和排气。
整个过程中菌的浓度、营养成分的浓度和产物浓度等参数都随时间变化。
2.简答题1.工业化菌种要求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D.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E.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F.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2.什么是半连续培养?优缺点答: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
微生物发酵工程试题(卷)与答案解析3套

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10分)1.一类单细胞有分枝的丝状微生物,以孢子繁殖,分布广泛大多是腐生菌,少数是动植物寄生菌,是抗生素的主要产生菌,2/3以上抗生素由该类菌产生。
这类微生物是:A.细菌B.霉菌C.放线菌D.酵母菌3.用液氮长期保藏菌种是因为液氮温度可达(),远远低于微生物新陈代谢作用停止的温度。
A.-180 0C B.-170 0CC.-160 0C D.-196 0C4.在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利用乳酸杆菌生产乳酸的发酵属于()。
A.好气性发酵B.厌气性发酵C.兼性发酵D.好厌间歇发酵5.配料较粗,营养丰富,完全,C/N合适,原料来源充足,质优价廉,成本低,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
这些是()的一般特点。
A.选择培养基B.保藏培养基C.种子培养基D.发酵培养基6.( ) 是一类微生物维持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但自身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化合物。
A.生长因素B.碳源C.氮源D.微量元素7.生物反应器间歇操作, 在发酵过程中,不断进行通气(好氧发酵)和为调节发酵液的pH而加入酸碱溶液外, 与外界没有其它物料交换。
这种培养方式操作简单, 是一种最为广泛使用的方式, 称之为()。
A.连续发酵B.半连续发酵C.补料分批发酵D.分批发酵8.要求发酵设备现代化程度高、体系内营养物浓度和产物浓度始终一致、菌种容易发生变异的问题无法解决这种发酵方式是()。
A.连续发酵B.分批发酵C.补料分批发酵D.半连续发酵10.菌体的倍增时间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A.细胞质量B.菌体浓度C.菌体种类D.呼吸强度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在题干上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本大题共20分)11.发酵工程的前提条件是指具有()和()条件A.具有合适的生产菌种B.具备控制微生物生长代谢的工艺C.菌种筛选技术D.产物分离工艺E.发酵设备12.采用微生物发酵工程可以生产许多有用物质,主要包括:A.抗菌素B.维生素C.氨基酸D.蛋白酶E.生理盐水13.微生物发酵工程发酵产物的类型主要包括:A.产物是微生物菌体本身B.产品是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C.产品是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D.产品是微生物代谢的转化产物E.产品是微生物产生的色素14.引起发酵液中pH下降的因素有:A.碳源不足B.碳、氮比例不当C.消泡剂加得过多D.生理酸性物质的存在E.碳源较多15.发酵培养基中营养基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包括:A.构成菌体原生质的成分B.作为酶的组分或维持酶活性C.调节细胞渗透压D.缓冲pH值E.参与产物的生物合成17.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直接关系到生产过程的成败, 灭菌失败主要不良后果包括:A.杂菌污染造成生产能力的下降B.杂菌产物使目的产物的提取和分离变得非常困难C.菌种发生遗传变异D.改变反应介质的pH值, 使生物反应发生异常变化E.杂菌可能会分解产物, 使生产过程失败18.过滤除菌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把吸气口吸入的空气先进行压缩前过滤进入空气压缩机B.从空气压缩机出来的空气(> 0.2MPa,温度120~150ºC),冷却至适当温度(20~25ºC)C.除去油和水,再加热至30~35ºC,D.最后通过总空气过滤器和分过滤器除菌E.获得洁净度、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工艺要求的灭菌空气。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发酵工程》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果胶酶可从黑曲霉中提取,下列适于黑曲霉扩大培养的培养基是()A.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培养基B.尿素固体培养基C.MS培养基D.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培养基2.下列关于培养基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适的培养基可实现分离、鉴定微生物等不同目的B.固体培养基中加入的琼脂能提供额外的碳源和氮源C.对有特殊生长条件需求的微生物要对培养基做调整D.无论是固体培养基还是液体培养基,配置时都要加水3.如图是探究果酒与果醋发酵的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果酒发酵时,需密封气体入口B.进行果酒发酵时,培养基装量需预留约 1/3 空间C.进行果醋发酵时,最好在气体入口处塞脱脂棉球D.进行果醋发酵时,加入的酒-水混合物需调 pH 至 8.04.常用于培养酵母菌的培养基是()A.肉汤培养基B.查氏培养基C.LB培养基D.麦芽汁琼脂培养基5.唐代苏敬的《新修本草》云:凡作酒醴须曲,而蒲桃(即葡萄)、蜜等酒独不用曲。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密闭发酵过程中,酒精度的变化是先增加后趋于稳定B.“蒲桃、蜜等酒独不用曲”说明葡萄酒的酿制不需要微生物C.酿酒中期起泡现象是微生物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释放形成的D.工业发酵中为降低杂菌污染,发酵前需要对器具、原料等进行灭菌6.下列关于发酵技术的应用,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将葡萄汁煮沸冷却后灌入发酵瓶,密闭发酵即可自制葡萄酒B.家庭制作果醋时,在液体的表面能形成单菌落C.从传统作坊中分离和筛选优良菌种可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泡菜D.制作酸奶过程中,先通气培养,后密封发酵7.下图表示探究高效耐低温原油降解菌YF28-1(8)降解原油的最适温度实验的结果,5组实验中的温度t1~t5逐渐递增。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对本实验中使用的接种工具——接种环采用灼烧灭菌法灭菌B.实验中应注意控制温度、接种的菌液量等无关变量C.温度为t1的培养皿为对照组,其他4组均为实验组D.若要确定更精确的最适温度,应在t2~t4内设置更小的温度梯度8.如图为腐乳制作过程的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胶条密封瓶口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B.毛霉为需氧型真菌,为避免其无氧呼吸,放置豆腐时要留出一定缝隙C.加卤汤、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的酶,分解蛋白质D.加盐腌制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9.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B.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C.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D.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10.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人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二、综合题11.发酵工程填空(1)分离微生物的方法_______,_______;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淀粉水解方法有酸法、酶法和酸酶结合法。
2、根据微生物生长速度与产物合成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发酵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生长偶联型、非生长偶联型和混合生长偶联型。
3、呼吸抑制发酵的现象叫巴斯德效应。
4、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失活。
5、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对流加热干燥、接触加热干燥和冷冻升华干燥等。
6、发酵醪中菌体分离可采用离心分离和过滤分离方法。
7、发酵热包括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和辐射热。
8、发酵过程中,调节PH值常用方法有添加CaCO3法、流加尿素、
加缓冲剂法等。
二、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分解代谢物阻遏
当菌体利用葡萄糖作C源进行生长时(1分),葡萄糖分解产物能阻遏参与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的酶系生成(1分),从而影响次生代谢物的合成(1分)。
2、对数残留定律
在高温灭菌时,菌的死亡速率与任一瞬间残留的活菌数N成正比(3分)。
3、反馈抑制
酶促反应的终产物(1分)抑制代谢途径第一个酶的活性(2分),这称反馈抑制。
4、限制性基质
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底物浓度有一定的依赖关系(1分),当底物浓度很小(1分),微生物生长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此时基质叫限制
性基质(1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5、次级代谢产物
从初级代谢途径中形成分枝代谢途径(1分),并用初级代谢产物生成与菌体生长繁殖无关的物质或功能还未明的化合物(2分),这个过程称次级代谢。
二、判断题(对的在下面的表格中打“√”,错的打“Χ”,10分)
1、柠檬酸发酵主要防止前期染菌。
2、疫苗深层培养,如果中期染菌不严重,考虑继续发酵。
3、介质过滤除菌,必须保证介质之间的孔径小于细菌直径,才能达到除菌目的。
4、发酵醪需先进行菌、液的分离,才能进行后续的提取和精制过程。
5、谷氨酸发酵中,加速DCA循环有利于产物积累。
6、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需要供氧。
7、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通气量的提高,溶氧系数也增大。
8、为了提高发酵效率及便于控制,在整个发酵期内,我们要选定一个最适温度,控制发酵在该温度下进行。
9、一般来说,种子培养基的碳氮比低于发酵培养基的碳氮比。
10、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要求,而灭菌则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分1每题四、简答:(40分,每题5分)
1、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答:1.自然发酵时期(1分)
2.纯培养技术的建立(1分)
3.通气搅拌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建立(1分)
4.人工诱变育种与代谢调控发酵工程技术的建立(1分)
5.发酵动力学、发酵的连续化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建立
6.基因工程阶段。
或答微生物酶反应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反应相结合工程技术建立。
(1分)
2、谷氨酸生产如何防止噬菌体污染?
答:注意环境卫生(1分),防止菌种流到发酵罐等设备以外(1分),发酵液必
须经灭菌等处理措施才能排放(1分),选育抗噬菌体菌株,将不同生产菌轮流使用(1分),定期进行菌种复壮,注意检查溶原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糖蜜原料有何特点?糖蜜预处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糖蜜原料特点:
1.糖蜜中含干物80%,其中含糖50%,不稀释,渗透压大,不能发酵(1分)
2.含5-12%的胶体物质,果胶、焦糖会产生泡沫(1分)分)1-16%管道阻塞,设备积垢(
3.含灰份5糖蜜预处理常用方法有:加酸通风沉淀法,热酸处理法,加絮凝剂沉淀法等(2分,回答合理的方法两种以上即可)。
4、发酵过程杂菌污染的途径有哪些?如出现杂菌污染,应如何处理?
答:发酵过程杂菌污染的途径有1.种子带菌,2.培养基及设备消毒不够,3.设备破损,4.空气系统,5.操作不当(取样、补料、消泡、控制)等。
(2分)
如出现杂菌污染,应对染菌时间、种类、染菌规模进行分析根据具分)如:1体情况处理,(1.种子带杂菌——灭菌,排掉。
(0.5分)
2.发酵前期——严重:实消后补种、料。
不严重:运转并观察。
(0.5分)
3.发酵中期——分析微生物数量、种类、物料性质,再做处理。
(0.5分)
4.发酵后期——同中期,并考虑产率与成本关系,考虑放罐。
(0.5分)
5、连续发酵有何优缺点?
答:(1)、设备生产能力大、利用率高、没有中间清洗杀菌、没有发酵适应期。
(1分)
(2)、连续化、自动化、人平生产率高、成本降低。
(1分)
(3)、发酵稳定、便于管理。
(1分)
缺点:营养利用率略低、控制要求高。
(2分)
6、泡沫对发酵有何影响?常用的消泡方法有何优缺点?
答:泡沫对发酵的影响有:(1)泡沫持久存在,妨碍CO2的排除,影响微生物对氧的吸收,破坏正常生理代谢,不利发酵和生物合成。
(2)泡沫大量产生,使发酵罐有效容积大大减少,影响设备利用率。
(3)泡沫过多,控制不好,会引起大量跑料,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4)泡沫升到灌顶,可能从轴封渗出,增加染菌机会(5)泡沫过多也会影响氧传递、通风与搅拌效果。
(3分,答出3点以上
即可)?
化学消泡优点:化学消泡剂来源广泛,消泡效果好作用迅速可靠,用量少,不需
改造设备,大小规模适用,易实现自动控制。
缺点:消泡剂对微生物生长有毒性。
(1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物理消泡优点:不用在发酵液中加其他物质,节省原料,减少由于加消泡剂引起的污染机会。
缺点:不如化学消泡迅速、可靠,需一定设备及消耗动力,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引起稳定泡沫的因素。
(1分)
8、细胞内代谢调节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发酵工业中突破代谢调节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细胞内代谢调节的主要类型有:酶的活性调节,(1分)
酶的合成调节(1分)发酵工业中突破代谢调节的常用方法有1、应用营养缺陷型菌株,(1分)2、应用抗反馈调节突变株,(1分)3、改变细胞膜通透性。
(1分)
7、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有哪些?
答:(1)选择生物素缺陷型限制生物素用量,(2)生物素过量时采用油酸缺陷型菌株,限制油酸用量,(3)添加含高级脂肪酸的表面活性剂,拮抗脂肪酸的合成,(4)选育甘油缺陷型,限制甘油含量,(5)添加青霉素控制细胞壁后期合成。
(每点1分)
五、分析问答题:(15分)
1、在某菌种发酵生产中,最近发现发酵过程中糖氮的消耗减慢了,发酵周期延长了,产品得率下降,试分析可能的原因,并进一步验证和提出解决的办法。
答:经分析很可能发生了菌种衰退。
(3分,写出分析的根据)
验证方法:1、显微镜镜检,观察菌种形态上有无发生变异,2、平板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摇瓶培养,测定相关生理指标。
换过菌种或进行菌种复壮,看上述现象是否消失。
(5分)
要解决好菌种衰退问题要做到:
(1)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5分,回答5点以上即可,每点给1分)
A、使菌种在保藏中处于休眠状态,孢子、芽孢。
低温、干燥、缺氧、营养缺乏、代谢活动下降。
B、要纯粹,要作无菌检查
C、新鲜的斜面,生长要丰满,取幼龄菌接种
D、接种量要适当,斜面生长不过密
E、保藏培养基,C源比例少,营养贫乏一些,否则产酸,产生代谢产物,引起变异。
保藏培养基不加或少加葡萄糖,活化用0.1%葡萄糖
F、尽量减少传代次数
G、培养条件中,营养、温度、水分要合适,稳定。
活化使用培养基要与保藏使用培养基基本相同
(2)定期进行菌种选育工作(2分)
通过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的方法,选育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