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光电效应

参考答案答案1:1.6 V答案2:1.7 V答案3:1.8 V答案4:1.9 V正确答案为: 3你做的答案为:1 (光电效应)汞灯光为;测量前让汞灯预热15-20分钟的原因。
答案1:单色光;保证汞灯光强的稳定答案2:单色光;保证通过汞灯的电流稳定答案3:复色光;保证汞灯光强的稳定答案4:复色光;保证通过汞灯的电流稳定正确答案为: 3你做的答案为:3 (光电效应)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光电流I与入射光强P成;当光强一定时,随着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增大,光电流。
答案1:正比;越大答案2:正比;趋于一个饱和答案3:反比;越大答案4:反比;趋于一个饱和正确答案为: 2你做的答案为:1 (光电效应)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当入射光频率、光强度一定时,光电流与正向电压。
答案1:频率成正比;成正比答案2:频率成正比;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但不成比例答案3:频率成反比;成正比答案4:频率成反比;正向电压越大,光电流越大,但不成比例正确答案为: 1你做的答案为:2 (光电效应)本实验要求测种特性曲线。
实际测量时加在光电管上的电压范围为V。
答案1:2;-3~30答案2:2;-30~3答案3:3;-3~30答案4:3;-30~3正确答案为: 3你做的答案为:3(光电效应)本实验要求测种特性曲线。
实际测量时加在光电管上的电压范围为V。
答案1:2;-3~30答案2:2;-30~3答案3:3;-3~30答案4:3;-30~3正确答案为:3你做的答案为:1 (光电效应)光电管能否让汞灯光直接照射?测量I-P特性(光电特性)曲线时,应装在光源(汞灯)出光口,应装在暗盒(光电管)光窗上。
答案1:可以;滤色片,减光片答案2:可以;减光片,滤色片答案3:不能;滤色片,减光片答案4:不能;减光片,滤色片正确答案为:3你做的答案为:2答案1:有;越小答案2:无;越小答案3:有;越大答案4:无;越大正确答案为:4你做的答案为:4答案1:答案2:答案3:答案4:正确答案为:3你做的答案为:3 (光电效应)在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当入射光频率、光强度一定时,光电流与正向电压。
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光电效应及其规律
(1)光电效应现象
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
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等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3)光电效应规律
①每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等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 s.
④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第1页共1页。
导学案:4_2 光电效应(解析版)

第2节光电效应【知识梳理与方法突破】一、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中的几组概念的理解两组对比概念说明光子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光子是光电效应的因,光电子是果光电子的初动能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子的能量全部被电子吸收,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可能向各个方向运动,需克服原子核和其他原子的阻碍而损失一部分能量,剩余部分为光电子的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才具有最大初动能。
光电子的初动能小于或等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光子的能量入射光的强度光子的能量即每个光子的能量,其值为ε=hν(ν为光子的频率),其大小由光的频率决定。
入射光的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入射光的强度等于单位时间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内光子能量与入射光子数的乘积光电流饱和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增大,但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光的强度饱和电流饱和光电流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的规律是对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而言的,对于不同频率的光,由于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同,饱和电流与入射光强度之间没有简单的正比关系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即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或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但最大初动能与频率不成正比。
(3)每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νc,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νc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频率低于νc的入射光,无论光的强度有多大,照射时间有多长,都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不同金属的截止频率不同。
光线效应实验讲义

光电效应【实验目的】1、通过测试光电效应基本特性曲线,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光的粒子性的认识。
2、通过对五种不同频率的反向遏止电压U S 的测定,由Us-ν直线图形,求出“红限”频率。
3、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方程,求普朗克常数h。
【实验原理】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上时,可以使电子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如下:(1)光电流I 与入射光强P成正比,当光强一定时,随着光电管两端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I M ,此时对应的电压称为饱和电压(如图1a、b);(2)光电效应存在一个阈频率ν0,当入射光的频率ν<ν0时,不论光的强度如何都没有光电子产生(图1c),且ν0的大小与光阴极材料有关;(3)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光强无关,但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图1d);(4)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一经光线照射,立刻产生光电子,响应时间为10-9S 。
对于这些实验事实,经典的波动理论无法给出圆满的解释。
1905年爱因斯坦受普朗克量子假设的启发,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用它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给出了有名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W mV hv +=2max 21(1) 式中:h—普朗克常数,公认值为6.62916×10-34J·S;v —入射光频率; 2max21mV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W—电子摆脱金属表面约束所需的逸出功。
根据这一理论,当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一个频率为ν的光子时,便获得这光子的全部能量h ν,如果这能量大于W,电子就会从金属中逸出。
由(1)式可见,只有当时,才会有光电子发射,我们把W hv ≥hW记作ν0即hWv =(2)这就是说ν0是能发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小频率,显然它的值随金属种类不同而不同,又称“红限”频率。
图2是光电效应实验的原理图。
当频率大于ν0的入射光射到阴极K时,会有光电子以某一初动能飞出。
为了测量最大动能2max21mV ,我们在阴极K与阳极A之间加上K高A低的可变电压来使光电子减速,设当电压加至Us时恰好有Us e mV =2max 21 (3) 此时将不会有再有光电子到达阳极。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为:
1. 光子能量和电子释放速度成正比。
光电子的能量取决于光子的能量(频率、波长),而电子的释放速度也与光子的能量有一定的关联性。
2. 光电效应只发生在光子的能量大于某一特定值时。
这个特定值称为逸出功,是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性质。
3. 光电效应中电子的发射方向与光子的入射方向相同。
这是由于光子在与原子的电子相互作用时只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并且电子被释放后只能沿着光子的传播方向逃逸。
4. 光电效应中光子的极性不影响电子的释放。
无论光子是横向极化还是纵向极化,电子的释放效应都是相同的。
5. 光电效应是一种瞬时的效应,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间非常短,通常只有几飞秒到几百飞秒的数量级。
高考物理光电效应

010.07-08学年清华大学附中高考模拟试题 7
7.a、b两种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某种介质射向真 空,光路如图所示,则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 B.a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大于b光在真空中的波长 C.a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于 b光在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 a D.如果a光能使某种金属 b 真空 发生光电效应,b光也一定能 介质
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065.08年南京一中第三次模拟13(2) 13. (2) (3-5模块 )( 3分)如图所示是使用光电管的 原理图。当频率为 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 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如果将变阻器的滑动端 P由A向 B滑动,通过电流表的电流强度将会 _______( 减小 填“增 加”、“减小”或“不变”)。当电流表电流刚减小 到零时,电压表的读数为 U ,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 eU 能为 ________(已知电子电量为e)。 如果不改变入射光的频率,而 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光电子 K G V 的最大初动能将_________( 填 不变 P “增加”、“减小”或“不变”) 。 B A S
光 电 效 应
1.光电效应现象 光照使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光电效应现象;所发射的 电子叫光电子;光电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 2. 光电效应现象的实验规律
( 1)对于任何一种金属,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某一 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低于这个极限频率,无论强 度如何,无论照射时间多长,也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2)在单位时间里从金属极板中发射出的光电子数 跟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 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4)只要入射光的频率高于金属极板的极限频率, 无论其强度如何,光电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不超 过10-9s.
光电效应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 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日 期 年 月 日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3.学习验证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实验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二、实验仪器光电效应(普朗克常数)实验仪(详见本实验附录A ),数据记录仪。
三、实验原理1.光电效应及其基本实验规律当一定频率的光照射到某些金属表面时,会有电子从金属表面即刻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由光子形成的电流叫光电流,使电子逸出某种金属表面所需的功称为该金属的逸出功。
研究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
GD 为光电管,它是一个抽成真空的玻璃管,管内有两个金属电极,K 为光电管阴极,A 为光电管阳极;G 为微电流计;V 为电压表;R 为滑线变阻器。
单色光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上时,有光电子从阴极K逸出,阴极释放出的光电子在电场的加速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形成光电流,由微电流计G 可以检测光电流的大小。
调节R 可使A 、K 之间获得连续变化的电压AK U ,改变AK U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测出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a)、(b)所示。
图2 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光电效应的基本实验规律如下:(1)对应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的AK -I U 关系如图2(a)所示。
从图中可见,对一定的频率,有一电压0U ,当AK 0U U ≤时,光电流为零,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压0U ,称为截止电压。
(2)当AK 0U U ≥后,I 迅速增加,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M I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P 成正比,如图2(b)所示。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如图2(a)所示。
(4)截止电压0U 与频率v 的关系如图2(c)所示。
0U 与ν成正比。
当入射光频率低于某极限值0v (随不同金属而异)时,无论光的强度如何,照射时间多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大物C实验-光电效应

××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成绩教师签名【实验题目】光电效应及普朗克常数的测定【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量子性与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2.理解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3.测定光电管的截止电压与伏安特性曲线4.测定普朗克常数【仪器用具】普朗克常数实验仪(有手动和自动两种。
仪器由汞灯及电源、滤色片、光阑、光电管,智能实验仪构成。
)【实验原理】1.光电效应现象在光的照射下,电子从金属表面即刻逸出的现象,叫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1)仅当V >V 0(截止频率)时才发生光电效应,截止频率与材料有关,但与入射光强无关。
(2)光电效应是瞬时效应。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几乎立即就有光电子逸出。
(3)同一频率,饱和光电流强度Im 正比于入射光强P(4)对于不同频率的光,其截止电压的值不同。
(5)作截止电压U0与频率V的关系图如图所示U0与V成正比关系。
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频率为V的光以hv为能量单位的形势一分一分的向外辐射。
光电效应是具有能量hv的一个光子作用于金属中的一个自由电子,并把它的全部能量都交给这个电子而造成的。
如果电子脱离金属表面耗费的能量为Ws的话,则由光电效出射电子的动能为k sE h Wν=-sWhm-=νυ221式中h为普克朗常数,V为入射光的频率,m为电子的质量,v为光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时的初速度,Ws为受光线照射的金属材料的逸出功(或功函数)。
5.普朗克常数测量原理sk WEh+=ν(1)交点法(零电流法)测截止电压(电子的动能) k0EeU=当阳极A与阴极K间加反向电压UAK时,光电子作减速运动。
若电压为U0时,电子刚好能达到阳极(2)截止频率测逸出功0KeU E=0()SoWh hUe e eννν=-=-K sh E Wν=+νhWS=斜率h/eV0斜率U02)测某条谱线在同一光阑,不同距离下的I ~UAK 和某条谱线在不同光阑,同一距离下的I ~UAK 与1)的方法类似,只是将改变滤光片改为改变距离或光阑,为避免数据溢出,需将“电流量程”适当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 2012-4-3 命题人:邓老师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在Ⅱ卷的答题栏中,本题共25小题)1. 已知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该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的值为( ) A.hcλ B.c h λC.λhD.λhc2. 在做光电效应实验中,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出了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实验图像可求出( ) A.该金属的逸出功 B.该金属的极限频率C.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D.普朗克恒量3. 某金属在一束绿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光电效应( ) A.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不变 B.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增加 C.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D.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一定增加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粒子性,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说明光有波动性B.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γ射线,波长最短的是无线电波C.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只具有粒子性,不具有波动性D.通常说光波是一种概率波,意思是光子在空间分布的概率是受波动规律支配的5. 表1给出了各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和频率,表2给出了几种金属的极限频率υ0和极限波长λ0,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表1A.用黄光和绿光照射金属钾表面时都能发生光电效应B.用绿光照射钾发射出的某光电子P 与用紫光照射钾发射出的某光电子Q 相比,P 的动能一定小于Q 的动能C.黄光能使表中的4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D.用蓝光照射铯和钾时,发射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1和E k2,E k 1一定大于E k 26. 一束细平行光经过玻璃三棱镜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三束光(如图所示),分别照射到相同的金属板a 、b 、c 上,如图所示,已知金属板b 有光电子放出,则可知( ) A.板a 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B.板a 一定放出光电子 C.板c 一定不放出光电子 D.板c 一定放出光电子7. 某单色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A.波长变长,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变小B.波长变长,速度变大,光量子能量不变C.波长变短,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不变D.波长变短,速度变小,光量子能量变大 8. 分别用波长为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板,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之比为1:2,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板的逸出功为( )a cbA.12hc λB.23hc λC.34hc λ D.45h cλ9. 图3是某金属在光的照射下,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v 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 )A.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EB.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 0C.入射光的频率为2v 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ED.入射光的频率为v 0/2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210. 下表给出了一些金属材料的逸出功(h=6.6×10-34J·s,c=3.00×108m/s)现用波长为400nm 的单色光照射上述材料,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最多有几种(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11. 用某一频率的绿光照射某金属时恰好能产生光电效应,则改用强度相同的蓝光和紫光分别照射该金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蓝光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比用紫光照射时小B.用蓝光和紫光照射时,在相同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相同C.用蓝光照射时,在同样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目较多D.用紫光照射时,在同样时间内逸出的电子数目较多12. 用图4示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光阴极K 与滑动变阻器的中心抽头c 相连,当滑动头P 从a 移到c 的过程中,光电流始终为零.为了产生光电流,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B.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C.把P 向a 移动 D.把P 从c 向b 移动13.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内的每个电子可以吸收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光子,当它积累的动能足够大时,就能逸出金属B.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小于金属表面的电子克服原子核的引力而逸出时所需做的最小功,便不能发生光电效应C.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光子的能量就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D.不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入射光的最低频率是相同的 14.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氢原子从n=4的状态跃迁到n=2的状态时,发射可见光B.β射线为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C.光电效应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而康普顿效应则反映了光的波动性D.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15. 联合国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例如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理论并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等。
关于光电效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几种不同金属表面,若均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不同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B.用不同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同一种金属表面,若均能发生光电效应,则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同C.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光照时间,则可能发生光电效应D.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光的亮度,则可能发生光电效应16. 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km E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ν为极限频率。
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逸出功与ν有关 B.km E 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ν<0ν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1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理论和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
下面有关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或学说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18. 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 )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19. 如图,当电键K 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eV 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 ,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电键,调节滑线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V 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 ) A.1.9eV B.0.6eVC.2.5eVD.3.1eV20. 在X 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 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 、普朗克常数h 、电子电量e 和光速c ,则可知该X 射线管发出的X 光的 ( ) A.最短波长为B.最长波长为C.最小频率为D.最大频率为21. 如图3所示,已知用光子能量为2.82eV 的紫光照射光电管中K 极板的金属涂层时,毫安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若将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头p 向右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毫安表的读数恰好减小到零时,电压表读数为1.00V ,则K 极板的金属涂层的逸出功约为( )A. 6.1×10-19JB. 4.5×10-19JC. 2.9×10-19JD. 1.6×10-19J22. 入射光照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减少;B .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C .从光照至金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增加;D .不发生光电效应。
23. 如图所示,一静电计与锌板相连,在A 处用一弧光灯照射锌板,关灯后,指针保持一定的偏角。
现用一带负电的金属小球接触验电器的小球,则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可能:( ) A.增大 B.减小C.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24. 如图所示,表示发生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那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是从K 极跑出来的B.灵敏电流计不显示读数,可能是因为入射光频率过低C.灵敏电流计不显示读数,可能是因为它的灵敏度过低D.如果把电池接反,一定不会发光光电效应了25. 两种单色光a 和b ,a 光照射某金属时有光电子逸出,b 光照射该金属时没有光电子逸出,则( )A.在真空中,a 光的传播速度较大B.在水中,a 光的波长较小C.在真空中,b 光光子的能量较大D.在水中,b 光的折射率较小光灯eUc heU c hheUheU图3A(2)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B D C D D B C B AB B AC B B A AB 16 17 181920 21 22 23 24 25 DAB CADA ADCBBAB CBD10. 解析:一个光子的能量19510chJ ελ-=≈⨯,所以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材料有3种.16. 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才会逸出光电子,C 错误;而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逸出功是由金属自身的性质决定,与入射光频率ν无关,A 错误;由光电效应方程:0km h w E ν=+,逸出光电子的初动能km E 决定于入射光的频率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 错误;图中直线的斜率0(1)kmE w h h νννν=-=-,斜率与普朗克常量h 有关,D 正确。
22. 根据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第2条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着入射光的频率增大而增大。
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显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选项A 错误。
根据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第4条是,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光电流的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减少,选项B 正确。
根据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的第3条是,入射光照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之间的时间间隔属表面到发射出光电子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