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
七年级写人作文-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

七年级写人作文:评价历史人物——千古一帝——秦皇赢政秦始皇是中国历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
但古往今来,人们对他的争论不断,褒贬不一。
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无道的暴君。
人们可以众说纷纭,百家争鸣,但面对历史我们必须还以尊重和客观的态度。
我认为秦始皇有对有错,有功有过,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时代功大于过。
在连绵不绝的900年春秋战国之乱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仅用短短的九年时间,横扫天下,因而,我国第一位前无古人的皇帝横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赢政,也是他首创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之先河。
军事上,“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长城——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征,2000多年过去了,她依然光彩夺目,岿然不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每一位中华炎黄子孙世代引为骄傲;依然是他——秦王赢政,政治上,“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从而,结束“烽火连三月”的无休止争战,开辟了天下一统的旷世新局面;还是他——秦王赢政,文化上,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不也是空前绝后,蔚为壮观吗?他所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哪一件不引以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不是吗?“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倍受伟大毛主席推崇的千古历史人物中,秦始皇首当其冲。
凡此种种,秦始皇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见一斑。
然而,辉煌一时的秦王朝大厦却只短短的14年便轰然瓦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是什么原因?“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天下已定,“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秦始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历史人物评说之秦始皇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知 人 善 任
• 秦灭六国,建立起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结束了诸侯长期混乱割 据的局面符合了广大人 民渴望统一的愿望。
国秦 统 一 六
战国七雄
咸阳
秦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经济统一
文化统一
秦朝疆域图 北至长城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南到南海
秦始皇的功绩之二
创建新制度
1.建立皇帝制度:赢政自以为功过『三皇』、德兼『五帝』,故兼采古代共主之 尊号而合为『皇帝』,用作天子之专称。从此中国历史上之君主便称为『皇帝』, 赢政则被叫做秦始皇。皇帝集一切国家最高政治、军事、司法大权于一身,正如 李斯所说“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此外,又用一系列专门名称来显示全国 最高统治者之至高无上权威,如皇帝自称『朕』,其命令叫『制』或『诏』,其 用印则曰『玺』。 2.官僚政治取代世袭政治:丞相等三公九卿各自向皇帝负责,一切听命於皇帝。 另废除世卿世禄制,自中央至地方官员均由皇帝任免,无权世袭。 3.推行郡县制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度。将六国故地划分为若干郡县,郡县 长官均由皇帝任命,防止分裂割据的出现。
严刑峻法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 城予以修缮,连贯起来。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这就是俗称的“万里长 城”。 秦修筑长城前后用了九年时间,动用了数十万民力,耗费巨大
孟姜女哭长城
中国历史人物评析稿3篇

中国历史人物评析稿3篇1. 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真名是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逝世于公元前210年。
他是秦国的国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六国的皇帝。
秦始皇的政策和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实施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包括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这些政策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秦始皇还修建了著名的万里长城,以保护国家的北部边疆。
这项巨大的工程不仅加强了国家的防御能力,也展示了秦始皇的决心和权力。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备受争议。
他实行了严苛的法律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他还进行了大规模的文化清洗,烧毁了许多古代文献和书籍。
总的来说,秦始皇是一位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他的统一和改革为中国历史带来了重要的变化,但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他的统治方式和对文化的打压引发了后世的许多讨论和评价。
2.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字是孔明,被誉为"卧龙"。
他生活在三国时期,是蜀汉的丞相,为刘备和刘禅提供了重要的智慧和指导。
诸葛亮以其智慧和忠诚而闻名于世。
他提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他的文学作品《出师表》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军事方面,诸葛亮以其奇策和智谋而著称。
他领导的北伐战争虽然未能取得最终胜利,但他的智慧和勇气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他的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了后世的座右铭。
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也备受赞誉。
他在蜀汉时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他的政治理念强调以德治国,注重民生和法治。
总的来说,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他的智慧、忠诚和政治才能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他的形象和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卧龙先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秦始皇

金字塔式的中央集权制度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 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 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 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 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 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④制定正确的统一方略(先弱后强,远交近攻)
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 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 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2,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 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 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
⑤交通上: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 建 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量:容积单位
衡:重量单位
度:长度单位
兴安灵渠
秦始皇为什么被称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奠基人?
原因: 秦始皇统一全国,第一次建立起 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 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采取了措 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他是统一 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历史人物评说的几点基本原则:
1、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史实,史实结合 ; 2、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 ,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 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 3、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
评论秦始皇200字左右

评论秦始皇200字左右The legacy of Qin Shi Huang,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is undoubtedly a complex and controversial one. On one hand, he is credited with unifying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bringing about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e realm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His ambitious project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writing and measurements, have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Chinese society.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his ruthless methods of governance, including the burning of books and persecution of scholars, have earned him a reputation as a tyrant in the eyes of many.秦始皇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而具有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他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个统一者,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带来了巨大成就。
他雄心勃勃的项目,如修建长城和统一文字和度量衡,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另一方面,他残忍的统治方法,包括焚书坑儒,使他在许多人眼中成为一个暴君。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Qin Shi Huang's ruthless quest for power and control can be seen as a reflection of the turbulent timesin which he lived.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characterized by chaos and conflict among rival states vying for supremacy, and it was against this backdrop that Qin Shi Huang rose to power. In his quest to unify China, he employed brutal tactics to suppress dissent and solidify his rule, viewing any opposition as a threat to his authority.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始皇对权力和控制的残酷追求可以看作是他所处时代动荡的一个反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史论共享)秦始皇的历史功过:1、统一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这是秦始皇重大的历史贡献。
2、秦始皇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他采取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的措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权机构,这是作为一个封建时代政治家的杰出之处。
3、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迷信法家,轻罪重刑,制定了严酷的刑法,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惟我独尊、专制暴虐的暴君,秦始皇的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
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史论共享)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1、唐太宗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2、而唐太宗一生的为君之道,特别是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帝范》,也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提供富有借鉴意义的思想。
3、唐太宗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史论共享)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康熙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增补: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影响)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史论共享)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思想,其思想内涵,经历代的损益,积淀下来,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之前的两千多年里,儒家思想不仅是官方的意识形态,而且在中国整个思想界中占有统治地位,影响着平民百姓的日常行为。
儒家成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秦始皇

①先灭弱韩:前230年; 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 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 ⑥完胜灭齐:前221年。
时间:前230-221年 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 施 政治 中央:皇权至尊、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思想 统一文字:小篆 文化 焚书坑儒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 交通 修筑驰道、直道、灵渠 影 响
四、评价秦始皇
……自上古以来不尝有,五帝所不及” 评价古代政治家的一般方法-----: 秦朝人
史实—— ------晋朝人 1、是否有利国家统一; “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 2、是否保持政治安定; 3、是否促进经济发展; 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裂),掀翻一个世 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4、是否促进文化繁荣; ------李贽 5、是否促进民族融合; 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粲然(明白)在中夏 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 (中国),其法式(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 代)。 ------章太炎 ……
3、大兴土木: ——民怨沸腾
4、刑法严酷:
5、赋税沉重:
具五刑【先黥(在人脸上刺字 )、劓(用刀割掉鼻子)、斩左右 · · · · · ·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 “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 ……力役三十倍于 趾(砍掉左右脚趾),笞杀之(用藤条 / 荆条将人抽打至死), 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五步 古,田租田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 枭其首(斩首并将首级示众),菹其骨(将尸骨捣烂)肉于市 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 见税什伍,故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 (在菜市场上把其肉卖掉以供食用),其诽谤詈诅者又先断其 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 舌(如果是诽谤辱骂诅咒的罪犯先把舌头割掉)】 高啄· · · · · · ——杜牧《阿房宫赋》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之秦始皇

秦始皇即位时年仅13岁,由吕不韦 辅政。他通过一系列政治斗争,逐 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战略部署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积极谋划统一六国的战争。
战争过程
经过长达10年的兼并战争,秦始皇先后灭掉其他六国,完成了对中国历史上首次的大一 统。
建立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 “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 皇帝”。
02
政治制度改革与创新
政治制度改革与创新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3
军事战略与对外关系
北击匈奴和南征百越
北击匈奴
秦始皇派遣蒙恬率30万大军北抗匈奴,收复河套地区,并修筑长城以抵御匈奴 的南下。此举有效地保障了秦朝北部的安全。
南征百越
秦始皇发动对南方百越的战争,派遣屠睢率领50万大军攻打百越,虽然战争过 程艰难,但最终秦朝成功将百越纳入版图,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发展科技事业,提高生产力水平
秦始皇重视科技事业的发展,采 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科技进步
和提高生产力水平。
他推行标准化生产,统一度量衡 和货币制度,修建了众多基础设
施如长城、灵渠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秦朝经济的发展 和繁荣,也为中国古代科技事业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秦始皇在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也注重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04
经济政策与民生改善
实行土地私有制,鼓励农业生产
废除井田制,推行土地私有制,允许 土地自由买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
兴修水利,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筑 长城; 南征岭南,修灵渠,设 四郡 修直道、驰道、五尺道, 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网
概念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 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 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 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 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 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 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 之大公哉! ——(明)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根据材料三和四,分别提炼柳宗元和王夫之的观点。
从评价的思维方法来看,柳宗元和王夫之值得肯定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说一说:
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命令
(军)
(政)
郡县长 官由皇 帝直接 任免
郡县制度
•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 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 秦始皇本纪》
北到长城
西西 至 陇
长城
海东 临 大 大海 南到南海
陇西
咸阳
南海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诏版 (咸阳宫遗址出土)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 秦
赵 秦 秦
前221年 定都咸阳
齐 秦
魏 秦
韩 秦
楚 秦
你发现秦王的策略了吗?
措施
影响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文化 方面 军事 方面 交通 方面
措施
影响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文化 方面 军事 方面
交通 方面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
一、秦始皇的主要活动:
1、顺应潮流,统一六国
2、加强集权,巩固统一
3、实行暴政,激化矛盾
燕 赵 齐
秦
魏
韩
楚
•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 城。 ——《孟子· 梁惠王上》 • 芟(shan)刈其禾稼,斩其树木,堕其城 郭,以湮其沟池,攘杀其牲牷(quan),燔 溃其祖庙,劲杀其万民,覆其老弱,迁其 重器。” ——《墨子· 非攻下》
——(汉初)贾谊《过秦论》
贾谊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 这一评价的背景和现实意义是什么?(为什么?)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 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 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 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 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唐)柳宗元《封建论》
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驰道等,巩 固了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对后世影响深远。 局限:但是,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沉重的徭役和赋 税等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 才能: 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勇于创新,善于用人 • 品质: 勤政,知错能改,坚韧与执著 刚愎、偏执、暴虐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蜂准、长(马)目、鸷鸟膺,豺 声,少恩而虎狼心„„。”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贼, 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 不及。 ——《史记· 秦始皇本纪》 遍览《史记》、《汉书》及秦人的著作,几乎看不到秦人指责 秦始皇的文字,凡是涉及秦始皇本人的各种记载,基本上都是称颂 之词。 ——梁向明《浅析秦人和汉人对秦始皇的评价》 今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秦朝琅琊台(位于今青岛)刻石上 有“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人迹所至,无不臣者。功盖五帝, 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宇。”的字样。
(1)一学生在探究“秦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时,收集到了上述三则资料,这位 同学应该可以得出怎么样的结论? (2)这些资料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3)秦人如此评价秦始皇的可能原因有哪 些?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 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 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hui),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 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度:长度单位
统一文字
字体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直道、驰道、运河
秦直道遗址 云南“五尺道”
秦驰道遗址
措施 政治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经济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影响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两 千多年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 商品生产,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进一步巩固统一,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 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扩大帝国疆域,巩固了统一,奠定了中国 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 一种进步的政治。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 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
——钱穆《国史大纲》
秦虽国祚短促,中央集权化体制却一直 被历代王朝所沿袭和发展。秦始皇开创了皇 帝制度及中央集权化体制,在历史上功不可 没。
——樊树志《国史概要》
作为当代史学大家,樊树志和钱穆在评价秦始皇的思维方法 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
• 毛泽东 :肯定他反对“以古非今”的决心 和魄力,肯定其“厚今薄古”的真知灼见, 但不肯定他在“焚书坑儒”事件中野蛮粗 暴的做法。
评价秦始治家、有作 为的皇帝。
进步性: 1、他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 集权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 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的暴行——秦朝速亡的原因
文化专制,焚书坑儒
激化阶级矛盾
滥用民力,修筑长城
大兴土木,徭役无度 严刑峻法,囚徒无数
引发农民起义
秦朝短命而亡
• 何兹全 :秦始皇焚书,是当时进步思想和 反动思想斗争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在政 治上代表进步的人对代表反动的人的打击。 •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秦始皇焚书坑 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 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
文化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军事 南征百越,北击
匈奴,筑长城;南 征岭南,修灵渠,设 四郡 交通 修直道、驰道、 促进了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巩固统一. 五尺道,以咸阳 为中心的水陆网
阿房宫复原图
秦兵马佣
郦山陵墓
秦长城
• 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法律规定,男子17 岁就需到官府登记,从此开始服徭役,直 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 有2000万,南戍五岭50余万,修建阿房宫、 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每 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