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

《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历史一、教学论发展的历史通过查阅资料和我的理解,我将教学论的发展分为“教学论的萌芽期”、“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发展期”、“教学论的繁荣期”四个时期,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各个时期教学论的发展!状况。
(一) 教学论的萌芽期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自从产生教育活动以来,就开始形成了各种教学思想。
孔子主张以培养“修己安人”的“君子”、“成,人”为目的,明确提出教学任务在于养成“君子”、“成人”的理想人格和各种才能;孔子提出了“六经”(即《诗》、《书》、《礼》孔子的教育思想《乐》、《易》、《春秋》六种典籍)和“六艺”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孔子提出了启发教学、。
因材施教、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等。
孔子的这些思想对后来我国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些思想(如启发教学、因材施教等)在今天还在沿用《学记》出自《礼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虽然篇幅不长,但涉及到一系列的课程与教《学记》(2000多年前) 学问题。
在教学目的上,《学记》明确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提出“教学相长”;…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预防、及时、循序、观摩。
苏格拉底提出“知识产婆术”,成为西方启发式教学的渊源。
他主张,在教学中,教师就像产婆帮助产妇生产婴儿一样,重在引导和旁敲侧击,帮助学生获得问题的结论,而不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苏格拉底、昆体良昆体良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提出通过实践、演练、观察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论的形成期教学论的形成期德国教育家拉特克是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他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奏书《教学论或教授术》,提出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如何使所有的拉特克(德国,1612) 》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教养这一方法上的问题。
夸麦纽斯(J. A. Comenius, 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理论化、系统化教学论的创立者。
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发展

三、专门学科时期——课程科学化运动(人物线索)
1、1918年,博比特(F.Bobbitt)的《课程》问世,这是第 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 域的诞生 博比特认为,课程的目的是要列出每门学科的重要知 识,然后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训练学习者以促进其 表现,开发课程的“活动分析法”
一、原始萌芽(前科学)时期(国别线索)
7、特点 (1)处于孕育于萌芽阶段,无科学的概念及系统的 理论体系
(2)交织在哲学、伦理与政治等的论述中
(3)对课程的相关研究,仅仅停留在描述、规定或 记载上,并没有把“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
二、课程论发展的系统理论时期
国外(人物线索) 1、洛克——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提出了一个包含德、 智、体三育的教育体系。代表作《教育漫话》 2、斯宾塞 ——《什么知识最有价值》1859首次鲜明 而科学地表达了“智育、体育、德育”三个教育学 的基本范畴,制定了注重科学的课程体系。但重自 然轻人文,课程的功利色彩浓厚 3、夸美纽斯——提出建立统一的学年制度;提出并 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度 4、裴斯泰洛奇——要素教育理论 5、赫尔巴特——关于经验兴趣与课程;统觉与课程 ;儿童发展与课程
(一)教学理论的奠基阶段
1、拉特克的教学论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
拉特克的教学论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以教学的方法技术问题为教学研究的中心。 (2)教学方法和技术既依赖于儿童的心理,又依 赖于学科知识的性质。
(3)确立了“自然教学法”。
(4)如何教授语言和科学是教学论的重要课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四、课程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5、概念重建主义课程理论 派纳 《理解课程》1995 对传统课程理论的批判 学校教育的失败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意识 受到抑制,学校教育应以“个人”(尤其是学生)为 教学的核心。 课程的着眼点不在于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而在于 对种种课程与课程事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之意义 的理解。
中外教育发展史思维导图

设置战区教育部指导委员会 第一个以法制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教育改革的构想
壬子·癸丑学制
从横向看,学制分为三个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实业教育)
教育制度改革
纵向看年龄,横向看类别
壬戌学制
北洋政府时期
复古主义教育
袁世凯,尊孔读经 教育宗旨: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
陈独秀,李大钊
兴办太学重视选举,选贤举能察举制是科举制的萌芽学校教育
汉代
鸿都门学(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所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
经学教育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 (官学改革)
九品中正制 《颜氏家训》
背景:士族集团内部分配政治权利 局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颜之推,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经典家教名著
隋唐时期
庶-富-教(个体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社会作用) 先天决定论-局限
对象-有教无类
目的-学而优则仕(平民,科举制)
孔子
内容-文、行、忠、信
科目:六艺 教材: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成套教材
因材施教(谈话法,观察法)
先秦时期
教育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苏格拉底-产婆术 (西方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意大利
弗吉里奥
通才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 (世俗,人)
维多里诺
创办了快乐之家贵族宫廷学校
继承意大利文艺复兴中对人性回归的重视, 注重关心世俗人的政治生活和信仰自由。宗教,道德,政治性。
北欧
伊拉斯谟,主张人文主义与宗教结合 《愚人颂》《关于正确的教育方法》《论儿童的文雅教育》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社会,国家,民族化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1. 引言外国教育史是指研究各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和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对外国教育史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教育发展的特点,从而为今天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概述的方式,介绍几个重要的外国教育史阶段及其特点。
2. 古代教育时期古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起始阶段,各国古代教育制度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例如,古希腊的教育以体育、音乐和哲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古罗马的教育则侧重于军事训练和实用技能的培养。
此外,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等国的教育也各有千秋,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中世纪教育时期中世纪教育时期是欧洲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欧洲的教育由教堂主导,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修道院学校和大学成为培养神职人员和士人的中心,教堂把握着教育权力。
此时的教育注重神学和经院哲学的学习,而且只有少数富裕家庭能够接受教育。
中世纪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为后来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4.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是中世纪与现代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的热衷和对新知识的追求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罗马的重建和印刷术的发明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注重人文主义的培养,强调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工业革命时期教育工业革命是近代外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工业化的兴起,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技术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时期的教育变得普及而实用,普通工人和贫困人口也能够接受教育。
工业革命时期的教育注重对劳动人民的培养,鼓励实践和创新,为工业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6. 现代教育时期现代教育时期是外国教育史的最后阶段,也是我们所处的时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教育更加注重个体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教育制度和方法不断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 第二节 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19世纪教学论的发展:赫尔巴特的教学论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 1、观念心理学
他认为,心理学是围绕着“观念”、“统觉”、“观念团”、 “思想之环”几个概念展开 的。 “观念”是他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是指事物呈现于感官, 在意识中留下的感觉印象,因 而“观念”又可称为“表象”。 “统觉”是指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旧观念所同化或吸收的过程。 “观念团”是指观 念一般都不是单个地保存在下意识领域, 而总是作为一个集团——“观念团”的形式而存在。 “思想之环”是指观念团随着统觉作用而不断扩大、不断完善, 最后形成“思想之环”。
二、启蒙时期教学论的发展: 卢梭与裴斯洛齐的贡献
(一)卢梭的教学论 卢梭是启蒙时期法国著名思想家、社会哲学家、教育理论家。他的旷世 教育名著《爱弥儿》 被认为是继柏拉图《理想国》之后西方最完整、 最系统的教育论著,影响深远。 1、自然教育论 1)他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 变坏了。人性本 善,人之所以堕落是由于社会的污染。他主张自然教育:使儿童从社会因袭的束缚与压抑 下解放出来,回归人的自然状态 ,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儿童自由成长。 2、发现教学论 1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他提倡的发现感和探究欲望是基于人天然的兴 趣、天然的好奇心 的。天然的需要是好奇心的“第一本原”。 2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贯穿卢梭教学论的一个中心思想 是:问题不在于告 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
C、活动原理:强调活动的首要性:凡是应当做的都必须从实践去学习。 D、直观原理:他视直观原理为教师教学的“金科玉律”。 认为教学不应从事物的语言说明开始,而应从事物的观察开始。
他第一次确立起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大教学论》也因而成为 现代教学研究的奠 基之作。他在360年以前就对教学规律有了如此深 刻的认识,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壮举。
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 卢梭
应当把成人看做成人,把孩子看成孩 子。”
J.J.Rousseau (1712--1778)
2.发现教学论 卢梭的自然教学论、儿童中心论在教学观上具体表现
为发现教学论。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发现是人的基本冲动 第二,发现教学的基本因素是兴趣与方法 第三,活动教学与实物教学是发现教学的基本形式 第四,发现教学指向培养自主的、理性的人格
与教育》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的代表作,它是现代世界中理论体
系相当完整和系统的教育巨著。
杜威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心
理学作为武器,在批判传统学校教
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
“从做中学”等观点。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
(一)传统教学论的批判
二、西方古代的教学思想
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倡立 了一种独特的问答式教学方法,他称这种方 法为:“产婆术”。
• 昆体良就是古罗马教育中的典型代表。他 写的《修辞术规范》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
三、 西方国家近代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 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与发展
公元前5世纪末-14世纪初是欧洲封建社会 形成和发展时期,教会垄断学校。 14世纪-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 多人文主义教育家。
2、教育方法论 在赫尔巴特的教育方法 论中包含了克服形式训练说的卓越的教学 论见解与分析。在此,赫不是把知识单纯 地作为知识,而是经使知识转化为意志和 态度,因而教学要具有形成德性的教育意 义,成为教育性76-1841)
他对教学论的贡献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建立了以统觉论为基础的教学理论。使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2

第一章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标志:“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这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它的诞生受美国发生的社会效率运动的影响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20世纪初~1950s):(1)教育的本质 第一,教育是为成人生活作准备。
第二,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
第三,教育即生产。
(2)课程的本质 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而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
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分七个步骤,思想与博比特大致相似。
(1)通过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人类生活,确定教育的主要目标;(2)把这些目标分析成各种理想和活动,然后再继续把他们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层次;(3)将分析成教学工作单元的理想与活动按其重要性的程度排列顺序(4)把对儿童有很大价值,对成人价值不大的理想和活动提到较高的位置;(5)删除在校外学得更好的理想与活动,然后确定在学校教育期间能够完成的最重要的理想与活动;(6)收集处理这些理想与活动的最佳实践措施。
(7)根据儿童心理特征安排这些理想与活动,以便用一种适当的教学顺序获得他们。
博比特与查特斯课程开发理论的区别:(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有机构成。
(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更强调人类所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
(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而查斯特为"活动分析"。
"工作分析"主要是对人类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而且包括非职业领域。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贡献:开创性:(1)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
外国教育史

卢梭: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西方社会发展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自然主义教育观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和《社会契约论》等。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归于自然”,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食物的教育三者的统一。
热为自然教育就是要培养“自然人”,他把教育分为婴儿期(0-2)、儿童期(2-12)、青年期(12-15)、青春期(15-20)四个阶段;婴儿期和儿童期主要以儿童身体的养育为主,从青年期开始儿童开始学习文化知识。
自然教育的主要原则就是要正确的看待儿童,要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主张尊重儿童的天性。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整个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以后的裵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福禄贝尔、杜威等一批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代表作,出版于1632年。
在书中,夸美纽斯论述了人生的目的、教育目的、普及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对体育和道德教育做了系统论述,提出了直观性、循序渐进性、巩固性和系统性的教学原则,并且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指出教育的基本规律就是要适应自然。
它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爱弥儿》:1762年,卢梭长篇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问世。
卢梭在这部构思20年,撰写3年,精思熟虑的杰作中,对当时法国腐朽的政治、宗教特别是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
在书中,卢梭集中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全书共四卷,前四卷卢梭以爱弥儿为主人公,分别论述了爱弥儿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和青春期,第五卷卢梭介绍了苏菲的教育,即女性教育。
他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主义教育,疾之如仇,无情的揭露了其压抑儿童个性的种种弊端,要求加以根本改造。
他提出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新人的构想,描绘了一副培养新人的蓝图。
《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颁布《初等教育法》,也称《福斯特教育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8
3、兴趣与自发原理
对于儿童来说,求知的欲望是很自然的, 应当使教学成为一种轻松的事情。应当采 取一切可能的方法来激发儿童对知识和学 习的强烈愿望。进而主张,学习应当符合 年龄特点与理解力的发展阶段(适应性原 理);知识的教学是基础工程,应当按照 一定的顺序一步步地形成(顺序性原理)。
4
《大教学论》《分析性教学论》
夸美纽斯指出写《大教学论》的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 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 学校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 实的进步;……”
《大教学论》不仅仅是论述改革教学方法的著作,是指 “教学的艺术”,即“把一切 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 艺术”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6
新的教学法原理:
1、直观原理
“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 地放到感官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 该放到视官的跟前。气味应当放到嗅官的 跟前,尝得出和触得着的东西应当分别放 到味官和触觉器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 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 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
第一章 国外教学论发展史
一、拉特克 W.Ratke
二、夸美纽斯 enius
三、J.J.Rousseau
四、裴斯泰洛齐 Pestalozzi
五、 J.F.Herbart
六、第斯多惠
F.A.W.Diesterweg
七、奥托·维尔曼
Otto Willmann
教育性教学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20/8/18Fra bibliotek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2
1、0——5岁的教育 反对用襁褓束缚儿童,囚禁于 斗室的陋习,在儿童尚未明白什么是坏,不能理解为 什么受罚时就加以处罚。强调借助锻练和自由运动, 练成强健的体魄; 2、5——12岁的教育 反对教育。认为真正的智育 应当延伸到12岁之后。向儿童灌输一切种类的概念, 压抑、强制儿童心灵的做法应一概避免。不得进行书 本知识的教育。因为12岁之前不知书为何物。此时的 教育只局限于感官训练和关于周围事物,特别是自然 现象的表象的积蓄,尽可能地让精神休息; 3、12——15岁的教育 是学生一生中处于体力的增长 超过其欲望的发展,相对地具有最大精力的时期。重 点应放在工作和学习上,将剩余的精力贮蓄在手臂和 头脑中,为将来作准备。
1
拉特克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
1612年向法兰克福诸侯呈交的学校改革的 奏书《教学论或教授术》
只研究如何教的问题——重点在于探讨如 何使所有的人最容易、最有效地获得知识 和教养这一方法上的问题。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
夸美纽斯
(Johann.Amos.Co menius,1592— 1670), 17世纪捷克 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教育家。
11
顺应自然的教育学
为反对封建社会的违反人类自然的“人为”社会 体制,卢梭主张建立自然的合乎人类本性的自由、 平等的资产阶级社会秩序。为此,《爱弥尔》中, 卢梭反对书本主义、脱离生活、儿童行为受束缚 等,主张顺应自然的教育,使儿童从旧社会的束 缚中解放出来,遵循人的自然倾向,使之能够自 由地成长 。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3
Rousseau并不追求系统地让儿童学习人类文化 知识,强调的只是儿童的发展阶段、兴趣与要求, 主张儿童时期只应传授对儿童有用的知识。他过 高地评价了儿童的个人经验,陷于极端的儿童中 心主义。这是不足的;
但他发现并强调儿童的自发性、积极性、活动性, 对于儿童发展有重要意义。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4
裴斯泰洛齐
约翰·海恩利希·裴斯 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 瑞士伟大 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3
夸美纽斯的各类著作共有265种。
《大教学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 完整的教育学著作,它全面论述了人的价 值、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旧教育的弊病、 改革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制、教学 法、体育、德育、宗教教育、学校管理等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9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让·雅克·卢梭,(1712.6.28— —1778.7.2)是法国著名启蒙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 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 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 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 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社会契约论》、《爱 弥儿》、《新爱洛伊丝》、 《忏悔录》等。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10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 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 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 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 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 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7
”2、活动原理
“各种活动全部应当凭借实际地采取行动 来进行学习。手艺人不是通过长篇大论的 说教,而是从一开始就在从事实际的工作 中来学习的。这样,他们从冶炼场去学冶 炼,从雕刻去学雕刻,从画图去学画图, 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 理去学推理。因此,学校是准备从事出色 工作的工场。
本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2020/8/18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钱旭升
5
从全书论述的内容看,又具有普通教育学的性质。
全书共有32章,其中1-9章概述人生和教育目的,教育在 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0-14章说明改革旧教育的必要性、 可能性,设立新学校的基本原理;15-19章阐述教学理论, 提出教与学的一般原则;20-25章分述自各科教学法; 26章讲学校纪律;27-32章论述制定统一的学校制度及 各级学校的基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