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综述_刘岩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综述_刘岩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综述_刘岩

环境监测知识点概括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空白试验;校准曲线核查;仪器设备的定期标定;平行样分析;加标样分析;密码样品分析;编制质量控制图。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分析标准样品以进行实验室之间的评价和分析测量系统的现场评价等。 由以上可知,误差和偏差具有不同的含义:

误差以真值为标准,而偏差以多次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标准。但在实际分析中,真值所以,并不强调误差和偏差的严格区别,而往往将两者一般地称为“误差。 一个工业区布置9个空气采样点,某天测得各点上TSP 日平均浓度为:1.85,1.86, 1.93, 2.01,2.03,2.05,2.07,2.12,2.15mg/m3。当α=0.01时,求该区那天TSP 浓度变化的置信区间(设已知该地TSP 浓度呈正态分布)。 解:

自由度 f = n-1 = 8 显著性水平 α = 0.01 = 1% 查表得 t0.01,(8)= 3.36 将数据代入公式,得置信区间为 [1.89,2.31] 则 1.89≤μ ≤ 2.31 也即,有99%的把握推断该地区那天的 TSP 浓度变化范围在1.89至2.13之间。 某种方法经过改进,其精密度是否有变化; 相同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法所测得均数是否有差异;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差别; 以上问题,均可用“t 检验”,即“显著性检验”来加以检验。 [例] 某含铁标准物质,已知铁的保证值为1.05%,对其10次测定的平均值为1.054%,标准偏差为0.009。检验测定结果与保证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解] [ (1) =-2.11 (2)给定 α =0.05, =9, 查得 = 2.26 1-=n f ) 9(05.0t

环境监测第四版复习资料_完整版教材

第一张绪论 1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订→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 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 4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分类有三种 监视性检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检测) 根据特定目的环境监测可分为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 监测数据的五性:(P498) 1)、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 2)、精密度:均一样品重复测定多次的符合程度; 3)、完整性:取得有效监测数据的总数满足预期计划要求的程度; 4)、代表性:检测样品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代表程度;5)、可比性:检测方法、环境条件、数据表达方式等可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一致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可疑数据的取舍方法及适用条件: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1.Dixion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②根据测定次数计算Q 值 ③查表Q α(n ) ④判断Q ≦Q0。05 正常;Qo 。05Q0.01离群值,舍去. 2.Qrubbs 检验法 步骤: ①将一组测量数据由小到大有序排列,求x ,s ②计算统计量 s x x T min -= 或s x x T -=max ③查表)(n T α ④判断:若T ≦T0。05正常离群值;T0。05T0.01离群值,应舍去; ⑤在第一异常数据剔除后,可重新检验新的离群数据。 t 检验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四)均数置信区间和“t ”值,置信区间表示以样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t 值是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国海环字[2012]16号 【发布部门】国家海洋局 【发布日期】2012.01.18 【实施日期】2012.0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 通知 (国海环字〔2012〕16号)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局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和重大部署,指导和引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的创新发展和提升,我局组织编制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于2011年12月31日经第48次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各单位要依据职责,提高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基础性、长期性、连续性、前瞻性”的认识,从科学监测、科学评价的角度出发,不断深化和拓展海洋环境监测与

评价业务领域,提高对海洋环境规律性的认识。 二、各单位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对整个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健全人才科学使用和管理机制,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人才使用为根本,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推行人才资质管理制度,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的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 三、各单位要以服务海洋产业宏观调控、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以“五个服务”为目标,构建“支撑决策、面向管理、服务公众”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提高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信息产品的服务水平。 四、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所属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综合能力,充分履行管辖海域海洋环境保护的责任,并对省-地市-县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行整体部署。 各单位应根据《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有关精神,制定本单位细化落实方案并于2012年3月1日前报局备案。 国家海洋局 二○一二年一月十八日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局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指导和推进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业务体系系统发展,全面提升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综合服务效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路线

固体废物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采用现代毒性鉴别试验与分析测试技术,以危险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厂、焚烧厂等重点处理处置设施的在线自动监测为主导,以重点污染源排放的固体废物的人工采样-实验室常规监测分析为基础,逐步建立并形成我国完整的固体废物毒性试验与监测分析的技术体系,使我国环境监测系统具备全面执行固体废物相关法规和标准的监测技术支撑能力。 2、监测内容 2.1 危险废物的毒性试验鉴别 危险特性的必测项目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放射性。选测项目为:爆炸性、生物蓄积性、刺激性、感染性、遗传变异性、水生生物毒性。 2.2 固体废物的监测分析 必测项目包括:As、Be、Bi、Cd、Co、Cr、Cr(VI)、Cu、Hg、Mn、Ni、Pb、Sb、Se、Sn、Tl、V、Zn、氯化物、氰化物、氟化物、硝酸盐、硫化物、硫酸盐、油分、pH;卤代挥发性有机物、非卤代挥发性有机物、芳香族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1,2-二溴乙烷/1,2-二溴-3-氯丙烷、丙烯醛/丙烯腈、酚类、酞酸酯类、亚硝胺类、有机氯农药及PCBs、硝基芳烃类和环酮类、多环芳烃类、卤代醚、有机磷农药类、有机磷化合物、氯代除草剂、二恶英类。 3、监测频次 固体废物的常规监测频次为2次/年。特殊目的监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监测频次。 4、监测分析方法 4.1 无机污染成分 无机污染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分光光度分析技术(SP)、

离子色谱法(IC)、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FLAAS)、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GFAAS)、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技术(HGAAS)、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技术(HGAFS)、ICP发射光谱技术(ICP)和ICP-MS技术。分析溶液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高压釜酸分解技术和微波辅助酸溶解技术,试液主要采用单酸或混酸消解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其他分离富集技术来获得。 4.2 有机污染物成分 有机污染成分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气相色谱技术(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有机污染成分的提取方法主要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或微波辅助溶剂萃取技术;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富集方法主要采用精制硅藻土柱色谱净化法、Florisil柱色谱净化法和薄层色谱分离法;待测试液的进样主要采用吹扫-捕集技术(PT)、顶空技术(HS)和热脱附等技术。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过程中的污染控制分析 5.1 与焚烧设施有关的分析 排气分析的技术手段:(a)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系统(CEMS)的分析项目为烟粉尘、SO2、NOx、HX、CO;(b)自动采样-实验室分析的分析项目为重金属、二恶英等。 排水分析的技术手段:执行污水监测技术路线。 焚烧残余物分析的技术手段:人工采样-实验室分析的项目为灰分(%)、烧失量(%)等,其它项与固体废物分析相同(参考第3~第5节)。 5.2 与填埋设施有关的分析 填埋场排气分析的技术手段:在线连续自动分析的分析项目为CH4、CO2、恶臭、VOCs等。 渗滤液及其处理排水分析:渗滤液执行污水监测技术路线,处理后的排水采用污水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技术路线,主要分析项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刘雅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同时出现的一弊便是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恶化,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在线监测技术应运而生,也逐渐成为了科学家们非常重视的课题。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准备、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我国的在线监测技术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同时探讨了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现状 引言:近年来,环境与资源约束瓶颈加大,环境污染呈加剧蔓延趋势,新污染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逐步显现,生态与环境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环境风险更加巨大,环境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而环境自动在线监测技术的出现也为良好的保护环境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这项技术在全国各地区普遍推广的同时,也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每位热爱环保,从事环境工作的人们去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 我国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覆盖区域也十分广阔。自从 20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后,其它类型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也在我国陆续推广应用。此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大大的推动了城市空气质量提高进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其他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目前地下水自动监测技术、噪声控制自动监测技术、水污染自动监测技术等各种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并且发展势头相当猛烈,对治理环境污染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科技发达化,信息技术化、成为推进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水平全面提高的催化剂。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包括自动采样系统、自动监测仪表、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中心站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四大部分。随着我国环境自动监测技术的进步、仪表智能化发展及网络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 新建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现已趋于日益完善的状态。 一、我国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1.1我国环境监测设备在品种、数量、性能、质量上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需要。全国大部分监测站的仪器装备技术含量很低,功能单一,稳定性和可靠性差,亟待更新换代。有关专家认为,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生产企业将向两个方向分化,一类是大型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性企业,一类是一批极其专业化的中小型企业,主要擅长某类技术或精于某种产品或服务,其特点是规模小、人员专、富于经验。一大批生产企业迅速发展,开始改变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只靠进口仪器的现状。同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金融、市场中介实现沟通与互动,促进规模化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市场的形成。 1.2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产品,技术水平一般,产品种类少,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这样使得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不能及时反映排污状况,既影响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和执法的严肃性,又易挫伤企业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如各种污染源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对高温、高湿、高颗粒物含量等带来的测量问题都没有很好地解决,烟尘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我国基本上还是空白,这极大地限制了烟尘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研究开发能力较低,在线监测仪器的系统配套生产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8×4’=32’)、简答题(4×7’=28’)、论述题(2×20’=40’) 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 其变化趋势。 海洋环境监测:用科学的方法检测代表海洋环境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2.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 为优先污染物。 3.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4.环境标准:是为了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中需要统 一的各项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所做的规定。 5.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使 污染物浓度降低、性质发生变化,水体自然地恢复原样的过程。 6.瞬时水样: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一水样。 7.混合水样: ①等时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 合后的水样。 ②等比例混合水样: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 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 8.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9.真色(euchroic):去除悬浮物后水的颜色。 10.表色(allochromatic color):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 11.浊度: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12.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和强酸弱 碱盐。 13.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包括强碱、弱碱、强碱弱酸盐。 14.pH:指示水酸碱性的强弱。 15.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16.盐度:1千克海水中所有的溴化物和碘化物被等摩尔的氯化物所取代,所有的碳酸盐全 部转化为氧化物后所含的固体物质的总克数。 17.矿化度: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 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18.电导率: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指相距1cm两平行电极 间充以1cm溶液所具有的电导。 19.沉积物(底质):指水体底部表层的沉积物,它是矿物、岩石、土壤和自然侵蚀和废(污) 水排出物沉积,以及生物活动,物质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等过程的产物。 20.四分法:用分样板先将样品混合均匀,接着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的过程。 21.浮游生物(Plankton):体型微小悬浮于水层中,无或仅有微弱游泳能力随水流移动的水 生生物。 22.大型底栖动物(Macrobenthos):底栖生物的一类,不能通过0.5mm孔径网筛的底栖生 物。

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方案-国家海洋局

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赋予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海洋环境信息为沿海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公开目的和基本原则 (一)公开目的 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海洋环境监测信息,保障公众的海洋环境知情权,促进社会力量共同保护和改善我国海洋生态环境。 (二)基本原则 各级海洋主管部门遵循合法、及时、准确和便民原则,分级负责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工作,确保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公开的规范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国家海洋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

三、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海水水质状况、陆源入海排污口及邻近海域水质状况、入海河流水质状况、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度假区环境状况等监测信息公开。本方案不适用于突发性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信息公开工作。 四、公开内容 (一)信息公开主体 信息公开主体为国家海洋局,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各分局。 (二)信息公开内容及时间 1.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每年“世界海洋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上年度《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国家海洋局各分局发布本辖区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2.海水水质状况 每年“世界海洋日”前,国家海洋局公开上年度国控监测站位海水水质监测信息;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公开所辖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信息。信息公开内容和参考格式见表1。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一、空气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 2、监测项目与频次 空气例行监测项目表 ★:规定的监测项目; ▲: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系统满足实时监控的数据采集要求;连续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要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度统计的数据有效性的规定。被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每周、每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

3、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表 二、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

2、项目与频次 1)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项目分别按表1和表2执行。自动监测项目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的仪器确定,自动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应保证必测项目所需的监测仪器。 2)监测频次 自动监测既可实时在线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各项目的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的频次见表3。 3、监测方法 1)自动监测: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EPA(USA)和EU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2)常规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4、表5和表6)中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 表1 自动监测方式测定项目 表2 地表水体常规监测项目

海洋环境监测重点

环境监测 第一章 1.环境监测:通过获得反应环境质量要素的代表值,评价环境质量,确定环境发展变化趋势。 环境监测对象:反映环境质量的各种要素、对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类活动因素、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各类污染源。 2环境监测的分类: (1)按监测目的:监视性检测(例行监测)、特定目的监测、研究性监测 (2)按检测介质对象:水、大气、土壤、生物、固体废物、噪声、放射性卫生 (3)按专业部门:气象、资源、卫生 ●监视性检测(例行监测):对污染源的监测(污染物浓度、排放总量、污染趋势),对环境质量的监测(环境介质、监测对象)●特定目的监测:应急(方向、速度、范围),仲裁(法律责任),考核(人员、方法、项目),咨询(政府、科研、生产)。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环境本底值(背景值、变化,即区域承载力),健康影响(环境毒理学),监测科研(标准化质量标 准) 3.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含量的阈值、环境污染综合效应、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 4.优先污染物:制定一个筛选原则,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 监测和控制的对象,即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5.环境标准:是标准中一类,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 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例如:有害成分含量及其排放源规定的限量阈值和技术规范)所做的规定。 6..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分类:核心支持系统(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体系基础(环境基 础标准) ●分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水体污染类型:化学型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型污染 2.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我国环保部将现行方法分为三类) A类为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方法,是评价其它监测方法的基准方法,也是环境纠纷法定的仲裁方法; B类为统一方法,被实验验证是成熟的方法; C类为试用方法,少数人研究和应用,或直接从国外引进,供监测科研人员试用。 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⑴布置原则 ①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 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 ②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处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 入国境线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监测断面。 ③饮用水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 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④监测断面的位置应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流。 ⑤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重合;要求有明显岸边标志。 ⑵河流监测断面需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为特定的环境管理还可设管理断面。河流只设一个背景断面。 ⑶湖泊、水库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 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考河流的有关规定。 ①在湖(库)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深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②湖(库)若无明显功能区 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库)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及入湖(库)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 ⑷海洋 用统计方法将监测海域分为污染区、过渡区和对照区 ⑸采样点位的确定 小结: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河流上——先选取采样断面;(类型、位置)

最新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1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2 3 4 一、空气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5 6 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7 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 8 2、监测项目与频次 9 10 空气例行监测项目表

★ :规定的监测项目; 11 ▲: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 12 13 自动监测系统满足实时监控的数据采集要求;连续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要14 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15 度统计的数据有效性的规定。被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16 采取每周、每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 17 18 3、监测分析方法 19 20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表 21

22 23 二、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 24 1、技术路线 25 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 26 以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27 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 28 2、项目与频次 29 1)监测项目 30 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项目分别按表1和表2执行。自动监测项目根据水质自动监31 测站配备的仪器确定,自动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应保证必测项目所需的监测仪器。 32 2)监测频次 33 自动监测既可实时在线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各项目的监测频次。 34 常规监测的频次见表3。 35 3、监测方法 36 1)自动监测: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EPA(USA)和EU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37 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38 2)常规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4、表5和表6)中规39 定的标准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一、空气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 2、监测项目与频次 空气例行监测项目表

★:规定的监测项目; ▲: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系统满足实时监控的数据采集要求;连续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要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度统计的数据有效性的规定。被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每周、每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 1 3、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表

-9GB9801-89FIFI法 二、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

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 2 2、项目与频次 1)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项目分别按表1和表2执行。自动监测项目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的仪器确定,自动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应保证必测项目所需的监测仪器。 2)监测频次 自动监测既可实时在线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各项目的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的频次见表3。 3、监测方法 1)自动监测: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EPA(USA)和EU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进行。 2)常规监测: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4、表5和表6)中规定的标准分析方法。 表1 自动监测方式测定项目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环境监测实习目的 1.2环境监测实习内容 第二章水污染监测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水污染监测的对象 2.2.1 水温、PH、浊度的测定 2.2.2 水中悬浮物的测定 2.2.3 水中溶解氧的测定 2.2.4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2.2.5 水中氨氮的测定 水质质量报告 第三章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的采集与保存 大气污染监测对象 3.2.1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得测定 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3.2.3 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 大气质量报告

第四章物理性污染监测 物理性污染监测对象 4.1.1 环境噪声监测 4.1.2 电磁辐射监测 4.1.3 室内空气中氡的测量 物理性污染报告 第五章心得体会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实验支撑材料

第一章概述 环境监测实习目的 监测实习是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加强同学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及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结合我国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环境点布设的实际情况,熟悉环境监测中水、大气、噪声等项目的布点、取样的原则与技术方法;通过实习观察进一步深化对各种仪器的认识。 环境监测实习内容 (一)实习时间:六天 (二)实习地点:校内及周边地区,实验室分析项目主要在文永楼实验室内完成。 (三)时间分配: 第1-3天,水质监测:第一天采样和实验室配药品及实验室分析相关工 作,第二、三天实验室分析和撰写水质监测部分实习报告;监测项目: 水温、pH、电导率、浊度(前四种现场测定)、溶解氧、悬浮物、化学 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后五种实验室分析测定);布点:校北门 南湖边、校内环湖公寓南湖边、晓南湖、无名湖; 第4-5天:大气监测:第一天采样和实验室配药品及实验室分析相关工 作,第二天实验室分析和撰写大气监测部分实习报告;监测项目:TSP、 SO2、NO2;布点:校东门外、校内环湖公寓、津发小区、文永楼、文治 楼、校北门外; 物理性污染监测实习在穿插这5天的空闲时间在校外现场进行。监测项 目:噪声检测、电磁辐射与氡气检测;布点:津发小区前铁路边、民院 路与三环交汇处、校北门市场、文治楼、津发小区、南苑市场。

环境监测发展成果

三十年中国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硕果累累谱华章 ◆中国环境报记者黄勇杨立群岳跃国曹俊 三十而立,中国的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 30年前,木板房里的先行者用服务人民的热情,开启了艰苦的创业历程,环境监测事业应运而生。 30年来,数次搬家的创业者以干事创业的激情,圆满完成了无数次监测任务,环境监测业务不断拓展,技术不断完善,装备能力不断提高,人才队伍不断优化。 30年后,监测大楼里的开拓者靠探索新路的豪情,开始酝酿监测事业的转型,环境监测前景无限光明。 ”显成效 三个说清” 业务“三个说清 30年来,环境监测业务由弱到强,国家监测网络的点位布设较为科学、流域区域基本覆盖、要素领域不断健全、监测信息产品日益丰富。 30年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环境监测业务不断拓展,国家环境监测网络是其最直接的体现。环境监测网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监测网络节点已由原来的各级监测站,扩展至现在不断发展的自动监测站点。起初的监测网络是以城市(主要是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重点城市)为中心,现在则是以地市级环境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点为中心。 随着环境监测网路的发展,环境监测事业的工作成效也日渐突出,在支撑宏观决策、服务污染减排、维护人民健康、满足知情需求和支持环境履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环境监测事业始终坚定服务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发展方向,把加强环境监测信息产品的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科学性,提升其决策参考价值作为第一要务。1998年,总站专门设立环境统计室,作为全国环境统计工作的技术支持单位。 总站把服务污染减排作为重要职能之一,做了大量工作:对国控重点监控企业按季度开展监督性监测,对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开展实验室比对监测,并协助环境保护部及时发布国控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 据2008年总站对全国省级和环保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地表水监测能力(109项)调查的结果,江苏、浙江、上海、重庆4个省级和广州、连云港、南京、杭州、宁波5个重点城市监测中心(站)具备109项指标监测能力,北京市和四川省监测中心站基本具备全分析监测能力,其他省级和重点城市监测中心依靠实验室间相互合作也可完成。 同时,各级环保部门致力于建立和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综合性环境质量状况报告和重大环境监测信息,定期公布重点流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状况,以保障公众的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 工作管理办法(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规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行为,推动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具有法人资格的海洋环境监测单位从事公益性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经本办法所规定的考评(含考试和考核认定)合格,获得《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证书》的人员,方可从事公益性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 第四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证书分为A 、B、C、D 四个等级,A 级为最高等级。 第五条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2 次。 第二章考评管理 第六条国家海洋局设立考评办公室,具体负责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考评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第七条考评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和发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大纲》。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盗用考评办公室的名义编写、出版与考评有关的考试用书和复习资料。 第八条考评办公室统筹规划相关培训工作。承担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培训工作的机构,应具备必要的场地、设施

及师资等条件。 培训工作按照培训与考试分开、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第九条考务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考试工作的有关规章和制度,遵守保密规定,严防泄密。 加强对考试工作的组织管理,严肃考试工作纪律和考场纪律。对弄虚作假等违反考试有关规定者,5 年内不得参加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等级考试。 第三章考试报名 第十条考试报名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由所在单位统一组织,并将报名材料提交考评办公室。考评办公室审查合格后,向申请人核发准考证。 第十一条凡职业行为良好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A 级考试: (一)初中、中专或高中毕业,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15 年以上; (二)取得大专或本科学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10 年以上; (三)取得硕士学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 工作8 年以上; (四)取得博士学位,从事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或相关工作5 年以上。 第十二条凡职业行为良好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B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问题研究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问题研究 摘要:海洋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重要的资源,其不仅蕴含丰富的水资源、水产资源、石油矿产资源,而且也包括医药、化工等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随着近年来陆地资源的频繁开发,陆地资源已走向枯竭。为了实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开源和节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海洋首当其冲成为开源的考虑对象。而随着海洋开发的逐步深入,如何运用现代化监测技术,控制好海洋环境污染,成为海洋环境监测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污染 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分类 常规监测。常规监测也称例行监测,是海洋环境监测最为基本的工作之一。常规监测的一般工作流程为:按照具体的要求制定计划,定时、定点对需要监测污染源进行检查测定。如果测定污染物出现超标情况时,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质量评价,预测未来时间变化趋势并加以验证,从而为海洋污染防治有效的参考资料。 调查性监测。调查性监测的实施目的为了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状况监测,通过国家或地方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或者综合性调查。调查性监测可以深入到现场了解污染的实际情况,从而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提供必需的参考资料,继而为海洋环境保护做出科学的评价。研究性监测。研究性监测亦称专题监测,其含义为为了明确污染物对周围海域的污染情况(例如:污染范围、污染危害程度、污染强度)而进行一系列的监测研究工作。 应急监测。应急监测是指当发生赤潮、溢油、渔业污染等突发性事故或者污染时,对所污染的海域进行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污染源的性质、受污染的程度、所波及的范围、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最终污染的后果等等。通过应急监测,可以为海洋污染收集必备的资料,

海洋环境监测站有几个监测项目

海洋环境监测站有几个监测项目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是国家海洋局直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的业务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海域使用管理技术支持。 (一)拟订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生态监测规划、计划及监测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技术管理政策和规章制度;对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实施业务指导与协调。 (二)负责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的组织管理、技术管理和信息管理,承担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办公室的工作;负责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工作,编制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三)负责海洋环境监测、污染监测、生态监测及陆源入海污染物监测等的业务组织、管理和技木支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海洋环境调查项目和业务化监测试点工作。 (四)研究拟订全国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规

划和海洋环境标准;拟订全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标准和实施方案、全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重大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海洋倾废评价程序和标准;开展赤潮、海冰等灾害的监测与评估。 (五)承担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的技术支撑;承担编制全国海洋功能区划与海洋开发规划有关内容;拟订海域使用技术规范、标准,提供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咨询与服务。 (六)建立并管理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对监测数据资料进行审核与管理;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纳入国家海洋综合信息业务系统)。 (七)负责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监视、执法监察的技术支持、溢油指纹库和污损事件数据资料库的管理;承担重大海洋污损事件监测调查工作,编制重大海洋污损事件技术报告,为海洋污损事件的仲裁提供科学依据。 (八)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监测和海域开发使用等方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海上溢油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环境科学王刚0918005 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接踵而来的海洋水体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危害。海洋污染科学研究组的调查和评估表明,石油是海洋环境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1】, 其中,在海洋运输的油污染中,由油轮事故引起的污染最为严重【1,3】。据统计,每年因突发性溢油事故而流入江河、海洋的石油约为300—500×104 t【2】。目前我国海上的石油运输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呈上升趋势,面临的海上防油污形势日趋严峻。由此看见,解决溢油污染的问题已刻不容缓。 1.溢油污染的危害 1.1 海上溢油危害产生的直接后果 石油进入海洋后造成的污染对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一起大规模溢油污染事故能引起大面积海域严重缺氧, 使大量鱼虾、海鸟死亡浮油被海浪冲到海岸, 粘污海滩,造成海滩荒芜, 破坏海产养殖和盐田生产, 污染、毁坏滨海旅游区; 若清理不及时,还易发生爆炸和火灾,酿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这些都是海上溢油危害产生的直接后果。 1.2 海上溢油危害的长期影响 海上溢油的油膜会大大降低海水与大气的氧气交换速度, 从而降低海洋生产力,破坏海洋的生态平衡; 石油中的芳香烃化合物极易进入水中并且停留很长时间, 在生物体内长期积累, 最终必将危害人体健康; 溢油沉降到海底后, 会危及底栖生物和甲壳类生物的正常发育; 而且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经微生物分解后, 密度变小, 会重新浮到海面。因此, 一次大的溢油事故造成的影响会延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2 污染防治措施 要保护好海洋环境, 应加强海洋石油开发和海上运输的管理, 减少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海上溢油情况的监测,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治理能力。 2.1 预防泄漏的措施 a 防止人为失误的措施。海上溢油事故统计表明, 60%~80%的事故是人为失误导致。防止人为失误的措施主要是加强训练, 增强配合协调性; 制定合理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表, 以减少疲劳的影响;认真按操作规程操作; 提高设备自动化水平等。 b 海上( 或临海) 设施和管线的设计、检查和监控。大部分海上设施的大规模泄漏是由管线引起的, 且大部分是由外部损害、管线系统的老化引起的。因此海上设施和管线的设计、检查、监控是预防溢油事故的重要措施, 包括应用先进的检验、检测、维修、泄漏探测及控制技术, 提高监控能力,预防泄漏事故的发生。 c 提高油轮事故预防能力。根据事故统计分析, 40%的重大泄漏(1978- 1992 年)是由油轮触礁或碰撞引起, 提高油轮的防碰撞能力可以减少油的泄漏。例如: 设计双壳层油轮; 对船设计从预防泄漏的角度进行评估; 进行模型试验以评估油轮抵抗触礁和碰撞的能力等。;某些海域溢油污染的危害性可持续多年,对海洋生物进食规律及生殖规律等造成严重影响。此外,油污染还会破坏海滩休养地,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环办[2003]49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文件 环办[2003]49号 关于印发《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局(厅)、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引导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方向,我局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了《环境监测技术路线》,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附件:《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二○○三年六月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规划监测通知 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监测站,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环境监测技术路线 一、空气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空气监测采用以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为主导,以自动采样和被动式吸收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可移动自动监测技术为辅助的技术路线。 2、监测项目与频次 空气例行监测项目表

★:规定的监测项目; ▲:根据情况和区域特性选择的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系统满足实时监控的数据采集要求;连续采样—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要满足《环境空气监测技术规范》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对长期、短期浓度统计的数据有效性的规定。被动式吸收监测方式可根据被监测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每周、每月或数月一次的频次。 3、监测分析方法 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监测分析方法表

二、地表水监测技术路线 1、技术路线 地表水监测采用以流域为单元,优化断面为基础,连续自动监测分析技术为先导;以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技术为主体;以移动式现场快速应急监测技术为辅助手段的自动监测、常规监测与应急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技术路线。 2、项目与频次 1)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和常规监测项目分别按表1和表2执行。自动监测项目根据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的仪器确定,自动监测站的基本配置应保证必测项目所需的监测仪器。 2)监测频次 自动监测既可实时在线监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各项目的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的频次见表3。 3、监测方法 1)自动监测: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EPA(USA)和EU认可的仪器分析方法,并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的水质自动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王录剑

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王录剑 发表时间:2019-02-26T11:13:44.2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作者:王录剑[导读] 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南省海口市 570100 摘要:海洋环境监测作为科学、全面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基础性、支撑性、公益性业务工作,其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问题;发展对策 引言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工作,积极鼓励合理开发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视。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科学预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依然相对滞后。基于近些年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的现状。 1.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不断创新发展,监测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为海洋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效能不断提高。 1.1监测机构建设稳步推进 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 235个,沿海11个省(区、市)、 5个计划单列市、44个地级市,41%的县均已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其中,海洋局直属监测机构 94个,地方监测机构141个。山东、浙江等沿海海洋强省均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体系,其中,山东省县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覆盖率达90%以上。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通过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初步构建了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共拥有监测评价专业人才约3400人。 1.2海洋环境监测业务逐步深化拓展 监测范围基本上包括我国管辖范围内的海域。对渤海、典型海湾等重点海域进行了专项监测,并将其推广到与我国海洋环境权益和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国际公共水域。监测内容越来越全面,监测手段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由岸基台站、船舶、浮标、雷达、飞机和卫星组成的三维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在一些重点海域实现了多手段监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2.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现状与主要问题 2.1涉海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1)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混乱。各部门职权交叉问题严重,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环境监测工作机构的建立、任务实施和网络布局的重复、权力和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海洋保护的不统一和协调。(2)海洋环境保护信息在各部门之间不共享和交换,造成环境信息不完整、不完整甚至相互矛盾,严重损害了海洋相关部门的信誉,制约了相关部门的发展。(3)缺乏统一的应急机制。面对严重的海洋突发事件,各部门只注重个人行动,而不是合理分工,共同解决问题,使工作效率低下。 2.2海洋环境监测评价分级责任制落实不足 目前有少数政府部门在海洋环境监测责任制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对涉海相关部门没有系统的分级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考核体系。考试机制缺失项目严重,不能满足正常的监测和管理需要。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机制滞后。 2.3监测网络体系仍有待完善 基层监测机构缺乏人员和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的短缺,严重影响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除了人员短缺外,监测机构的硬件能力也很薄弱。大型、紧凑的分析仪器数量少,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省市单位,基层单位几乎没有使用先进的设备。正常的海洋监测工作很难进行。 3.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对策 3.1坚持依法治国方针,推动海洋环境监测制度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海洋环境监测制度。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等海洋管理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从源头入手,通过立法,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依法顺利开展。要依法明确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能和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各项原则、政策、方法和措施。依法规范海洋环境监测,确保海洋环境监测协调有序进行。要建立国家海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统一管理各地区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监督、指导和协调,各区域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管理单位要在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调度管理下积极配合,协调运作,共同努力。为了提高海洋环境监测的效率,避免工作重复、资源浪费或监测缺失的情况,建立和谐的海洋环境监测秩序。具体而言,要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如海洋监测报告制度、海洋监测人员认证制度、海洋环境监测补偿服务制度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科学有效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 3.2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海洋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鉴于海洋环境监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队伍稳定性差,应大力做好监测人员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加强对现有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根据监测工作的具体需要,系统地开展相关学科的培训和教育。同时,通过一系列吸引人的措施,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梯队,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队伍的良性发展。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队伍之间的横向沟通和研究,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实现互补,提高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