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阅读练习及答案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

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采桑子阅读答案(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桑子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桑子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宋词,回答下列题目(6分)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3分)(2)有人说“稳泛平波任醉眠”中的“任”字用得好,你同意吗?为什么?(3分)参考答案:(1)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音乐助兴,美酒作陪,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白云朵朵,蓝天悠悠,这一切倒影在水中,船在行走,云也在游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飞。
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西湖泛舟图。
(2分)(此题关键是抓住意象分析即可,关键意象有“画船”“急管”“玉盏”“酒”“空水澄澈”。
如果只罗列意象,没有归纳画面特点,只给1分)表达了作者泛舟江上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1分)(2)用得好(“同意”也可)(1分)。
“任”字即“任意”“随意”“任凭”之意,形象的描绘出西湖风平浪静的美酒,作者徜徉在湖面,喝酒尽兴后安心躺在船上睡觉,任凭小船平稳的在水上自由漂行的画面。
表现了作者恬适,自在的心情。
(2分)(此题答出观点1分,解释含义,描绘画面1分,作者心情1分)采桑子阅读答案2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
③轩槛:长廊的栏杆。
④芰:指菱。
(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题)五、诗歌鉴赏(6分)阅读《采桑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①西湖:颍州西湖,欧阳修曾任颖州知州,晚年辞官退隐后便定居此地23. 这首小令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境?24. 这首词在描写景物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实例分析。
【答案】23. 这首小令写了春季的景色,表达了词人游西湖时愉悦的心境。
24.示例一: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手法。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示例二:下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动,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动静相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一句的意象“绿水”“芳草”“长堤”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景色,明显带有春季特征,所以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轻舟短棹西湖好”一句,“西湖好”已点明西湖景色美好的特点,“轻舟短棹”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所以词人的心境必是愉悦的。
【24题详解】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示例一: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上阙“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写词人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清丽、恬静、淡远的景色。
示例一:动静结合。
下阙“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以动衬静更显示了西湖幽静的特点,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①好,狼籍残红②,飞絮濛濛③。
垂柳阑干④尽日风。
笙歌⑤散⑥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⑦,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西北。
②狼藉残红:残花纵横散乱的样子。
狼籍,同“狼藉”,散乱的样子。
③濛濛:今写为“蒙蒙”,指细雨迷蒙的样子,以此形容飞扬的柳絮。
④阑干:横斜,纵横交错。
⑤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
⑥散:消失,此指曲乐声停止。
⑦帘栊:窗帘和窗棂,泛指门窗的帘子。
1. 下列对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清幽淡远的暮春图。
B.词的下片表现出游人去后环境之静谧,反衬此前湖上游乐的盛况。
C.此词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D.词中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D【解析】“辞藻华丽,多用修辞,采用细节描写”有误,全词辞藻清新自然,少用修辞,也主要使用白描的手法。
(2分)
2.全词将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现得优美可爱,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眷恋和赞美之情。
(2分)。
《采桑子》鉴赏练习与答案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写法应是以动衬静,下阙动静结合,不是以静衬动写。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句“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琉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的一项是(C,三、四句动写静,写出了西湖的静态美。
)A.上阙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错在“定点观察”,应该是移步换景;“秋日美景”错误,应是春日美景。
)A.“短棹”二字委婉写出轻舟的缓慢,暗示词人游览西湖时的从容自得。
B.上片分别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描绘出西湖的无线美好的风光。
C.下片动静结合,表现了词人追求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D.全词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绘了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明快的秋日美景。
4.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本词表达了词人对颍州西湖美好春景的喜爱及流连山水的愉悦之情,没有挂冠退隐后惆怅孤独的心理。
)A.整首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欧阳修《采桑子》中考古诗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1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1~12题。
(4分)
采桑子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①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②。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①西湖:这里指颍州西湖。
②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这里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11.词的上片通过________、云物俱鲜、________表现“西湖好”。
(2分)
12.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
11、天容水色鸥鹭闲眠
12.赞美、心旷神怡(愉悦、安闲、闲适)。
《采桑子》欧阳修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采桑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下列对《采桑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掉,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二、赏析简答题:1、这首词的诗眼是这一短语。
2、词的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阙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3、词的下阙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一」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苏轼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
樽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
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熙宁七年(1074)十月,苏轼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与朋友孙巨源王正仲同登多景楼,座中还有官妓胡琴弹曲助酒。
孙巨源对苏轼说:“残霞晚照,非奇才不尽。
”苏轼欣然命笔,做成此词。
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哪句相照应?两句联系起来的大意是什么?(5分)2.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试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乐事回头一笑空”与前面的“多情多感仍多病”相照应),(2分因为这次与朋友在多景楼集会确是一大乐事,但它不能长久,“一笑”之后,回头看,眼前的乐事就会消失而一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留在心头。
(3分)2.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
“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句)。
“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
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欧阳修《采桑子》的阅读答案及赏析「篇二」采桑子①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②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这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汇编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一、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答案:8.答案: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3分)9.答案: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2分)二、8.这首词上片出现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9.首词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8、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4分,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9、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
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4分,每点2分,答“动静结合”“衬托”“反衬”亦可)三、(1)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分)(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参考答案:14.(1)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2)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
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
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4分。
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3分。
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
意思对即可。
]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
(4分。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4分。
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
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
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
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
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