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十首

合集下载

采桑子原文(汇总5篇)

采桑子原文(汇总5篇)

采桑子原文(汇总5篇)1.采桑子原文第1篇原文:拨灯书尽红笺也,依旧无聊。

玉漏迢迢,梦里寒花隔玉箫。

几竿修竹三更雨,叶叶萧萧。

分付秋潮,莫误双鱼到谢桥。

译文夜深,把油灯拨亮,在红笺上写满思念,却依然感到空虚无聊。

长夜雨雨,时钟滴答作响,即使在梦中与爱人相会也总有所阻隔。

三更了,窗外的雨打在修竹上,一片风雨之声。

将我的`思念交付给秋潮,千万不要误了双鱼到谢桥之期。

注释采桑子:词红名,又名“丑奴儿令”“丑奴儿”“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

另有四十八上下片各四句两平韵一叠韵;五十四字上片五句四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的变体。

红笺(jiān):一种制做精美的小幅红纸,常作为题写诗词、请柬等用。

玉漏:玉制的计时器,即漏壶。

苏味道《王月十五日》:“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寒花:寒冷时节所开的花,一般多指菊花。

分付秋潮:谓将这孤独寂寞的苦情都付与此时的秋声秋雨中。

双鱼:代指书信。

谢桥:谢娘桥,借指情人所居之处。

赏析:该词的具体创作年份未知。

这首词到底是写给谁的已难以确知。

从词意看,像是对某一恋人而发。

2.采桑子原文第2篇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朝代:清代作者:纳兰性德原文: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

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

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注释①土花二句:谓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了苔藓。

土花,苔藓。

铅泪,指晶莹之泪。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 ②清韵二句:谓清韵声声,那不是谁敲击乐器,而是她的凤翘触动了青竹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清韵,清雅和谐的声响,指竹林晃。

动发出的声响。

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风竹散清韵,烟槐凝绿姿。

”犀椎,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凤翘,古代女子的首饰,形如凤,故称。

此处代指所恋之女子。

③只应二句:意谓应将这秋色秋意写作诗篇。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

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

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

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

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

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

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

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

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

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

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

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

这组《采桑子》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水深莫测, 广袤相齐” ( 《正德颍州志》 卷一) 的西湖美景, 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采桑最出名十首诗

采桑最出名十首诗

采桑子最出名十首诗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北宋·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公元1071年六月,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到颍州居住。

暮春时节,他来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创作了《采桑子》十首,这是其中最出名的一首。

暮春之际,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然而词人不但不感伤,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

二、《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北宋·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说是“恨君”,实是“思君”,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富有民歌风味,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从江楼月联想到人生的聚散离合,月的阴晴圆缺,却又不分南北东西,而与人相随;词人取喻新巧,正反成理,通俗易懂。

三、《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北宋·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由于离别后音信难得,由此产生离别之思,同时,词作又把这种别思与时光无情、年华渐老联系起来,形成了双重的无奈和感伤。

全词感情悲凉而不凄厉,风格清丽中带点哀怨,写意自然贴切,是晏殊词作中的名篇。

四、《采桑子·当时错》(清·纳兰性德)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公元1684年,在朋友顾贞观的介绍下,纳兰性德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俩人虽一见如故,但沈宛是一风尘女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是不能成婚的。

在经过长时间的煎熬之后,沈宛提出了分手,纳兰性德极力挽留,却未能留住,有感于此,他创作了这首词。

五、《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五代·冯延巳)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采桑子欧阳修(共10篇)

采桑子欧阳修(共10篇)

采桑子欧阳修(共10篇)采桑子欧阳修(一): 采桑子欧阳修的译文采桑子(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编辑本段注解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垂柳纵横交错依然翠绿,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一阵东风吹来春雨,回到居室放下窗帘,细雨朦胧中,檐下那对燕子已双双归来,正呢喃软语,梳理羽绒.赏析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上片写颖州暮春之景,层层皴染出一幅“残春图”.作者却又以“西湖好”的赞语统摄全词,一反南唐诗人的低沉情调,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在这寂静中诗人蓦然发现:暮春也有“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天然之美,闲静之境,也有陶渊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退隐田园之情韵.“双燕归来”则是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全词既写繁华美景的失落,也写空静美景的发现,虽有惆怅,更多的是旷达,有“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高旷情致,充分展现了欧阳修寄情山水的旷达胸怀.注释1.群芳:百花.2.帘拢:窗帘.(二)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里,随船所向,都会听到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这些乐曲处处随着词人的船,仿佛是为着词人而歌唱.廖廖数笔,就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下片着重描写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景色.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此句与王维笔下的“空山不见人,但闻鸟鸣声”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注释:1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2 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3 涟漪:水的波纹.译文: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三)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听,犹似当年醉里声.赏析此词开头是回忆十年前,他曾出守滁州,徜徉山水之间,写过著名的《醉翁亭记》.后移守扬州,又常到竹西、昆冈、大明寺、无双亭等处嘲风咏月、品泉赏花;特别是在仁宗嘉佑中,很顺利的由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迁参知政事,加上柱国的荣誉称号.这期间,多少人生况味,他只以“月白风清”四字概括.“月白风清”四字,色调明朗,既象征出境的顺利,也反映心情的愉悦,个人的感觉是美好、广阔的.至“忧患凋零”四字,猛一跌宕,展现十年后的生活.这一期间,他的好友梅尧臣、苏舜钦相继辞世.英宗治平二年,他又患了消渴疾.老弱病残,更增添他的悲慨.神宗即位,他被蒋之奇诬陷为“帷薄不修”,有因为对新法持有异议,收到王安石的弹劾.可谓种种不幸,接踵而至.他仅以“忧患凋零”四字概之,以虚代实,更有千钧之力.接着以"老去光阴速可惊“,作上片之结,语言朴实无华,斩截有力.此词下片成上片意脉,但感情上骤然转折,又似异军突起.时光的流逝、不幸的降临,使得词人逐渐变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他把一腔忧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语言虽豪迈感情却沉抑.词人一纵酒寻欢来慰藉余生,其中渗透着人生的无常、及时行乐的思想感情.词中接下去就说""试把金觥”.(金觥:大酒杯)本来就有销愁的意思,但此词着一”把“字,更突出豪迈的气概.结尾二句紧承前句.词人手把酒杯,耳听旧曲,似乎自己仍陶醉在往日的豪情盛慨里.这里,”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便补足了前面的意思,首尾呼应,便构成了统一的艺术整体.曲既旧矣,又复重听,一个”旧“字,一个”重“字,便把此人的感情和读者的想象带到十年以前的环境里.采桑子欧阳修(二): 欧阳修的采桑子一共有几首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采桑子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一共十首.每首首句都以西湖好收.采桑子欧阳修(三): 赏析欧阳修的《采桑子》采桑子欧阳修(八): 欧阳修采桑子扩写400字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栏杆外边的垂柳依然翠绿,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一阵东风吹来春雨,回到居室放下窗帘,细雨朦胧中,檐下那对燕子已双双归来,正呢喃软语,梳理羽绒【采桑子欧阳修】采桑子欧阳修(九): 采桑子 (欧阳修)诗词解释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全诗详解原文: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1]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2].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注释:⑴云物:云彩、风物.⑵琼田:传说中的玉田.译文:山清水秀西湖好,水映青山,水中白云飘.天蓝云白山青秀,天地云物共清鲜. 丝竹管弦歌声传,鸥鹭岸边仍闲眠,应是听惯管声,歌声已不惊.风轻水静月皎洁,此夜最易泛画船.皎洁月光映湖面,好似琼玉田一片.如此美景人陶醉,谁还羡,乘鸾升天的神仙.泛舟湖上似仙界,人在舟中是神仙.词牌:【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词谱》以五代和凝词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另有在两结句各添二字,变为前四字后五字的两句.另有双调五十四字体,前段五句四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格律:(○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赏析:1、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景,抓住西湖的特点,对西湖作了描写.开始写道:“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首先,词人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天容水色”描写出了水天一色的景象,突出了西湖水之清澈.“云物俱鲜”就是说天上的云和地下的物都是清新鲜艳的.突出了词句中的“好”.接着写道:“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湖上的“鸥鹭闲眠”中的“眠”表明已经是夜晚.一个“闲”字,表明鸥鹭悠闲自得.“应惯寻常听管弦.”在古代,士大夫们闲游,往往会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特别是词人对西湖的鸥鹭的描写,是一个细节表现,不但表明西湖鸥鹭与人的和谐,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而且暗示出了词人此时的心如同鸥鹭一样“闲适”,也就是说,鸥鹭“闲”,其实就是词人的“心闲”.总之,上片不但表现出词人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而且也间接表现了词人退隐之后悠闲自得的心情.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首先写道:“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虽然西湖之美很多,但词人更感觉夜晚西湖更具魅力.“风清月白偏宜夜”中的“月”就表明了是夜晚了.“白”自然是说月亮很明.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在宽广无际的湖上看去,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词人用此指月光照映下莹莹闪烁的湖水.在这样的境界中,身处其中的人心情自然是心旷神怡,特别有远离尘嚣的轻松之感——一切是那么宁静,一切是那么惬意!所以,词人写道:“谁羡骖鸾,人舟中便是仙.”“ 骖鸾”,《文选·江淹》:“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吕向注:“御鸾鹤而升天汉.” 唐·薛逢《汉武宫词》:“绛节几时还入梦,碧桃何处更骖鸾.” 宋·邓肃《西江月》:“我欲骖鸾归去.”也就是说,“骖鸾”即驾驭鸾鸟云游(往往指仙人).面对此时此境,身在此景之中的词人,自然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奇思妙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谁还会羡慕驾驭鸾鸟云游人在这西湖舟中已经是过着神仙般的生活了.可以说,这两句在此是词眼,它不但是词人借此表达了对西湖夜晚之景的喜爱,突出了“西湖好”,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词人旷达情怀,极力追求闲情逸致的现实生活及其洒脱、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艺术上,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含蓄地表现出词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在手法上,用典精到,使词意蕴深刻含蓄.同时,在的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有很高的审美艺术性.2、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词的下片写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月光皎洁,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舟中便是仙”的妙想.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倾,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同此境界,同此会心.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采桑子欧阳修(十): 采桑子欧阳修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清.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是这一首!不是内首我要翻译!西湖风光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风平浪静,缓缓前进的船儿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采桑子欧阳修赏析相见欢。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采桑子》由我国宋代诗人欧阳修所作,整首词通过朱轮钿车争道、游人簪花而归的特写镜头,形象描绘了一幅颍州西湖清明上巳时期的风情画。

这首《采桑子》写得人欢景艳,别具一格,不乏动人之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采桑子》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西湖风光很好。

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

游人在日暮时分相随归去。

醒的醒,醉的醉,相互招呼,喧哗不已。

从西湖弯斜的堤岸一直到城头,沿途都是开放的鲜花。

注释上巳:节日名,古时以阴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人们多到水边嘻游,以消除不祥。

争道:游人车辆争先而行。

朱轮:漆着红色的轮子。

汉制,太守所乘之车,以红漆涂轮。

钿车:嵌上金丝花纹作为装饰的车子。

这句是说装着朱轮的钿车在绿柳之下驶过。

相将:相随,相携,即手牵手。

醉醒:醉酒的人和酒醒的人鉴赏这首词是写清明时节西湖游春的热闹繁华景象,从侧面来写西湖之美,着意描绘游春的欢乐气氛。

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这一天历来有到水滨踏青的习俗。

《梦梁录》卷二载:“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

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亦是此意。

”《东京梦华录》也记载:“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

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这就可以看出是郊外人们游春的盛况。

西湖景色迷人,是游人的最佳去处。

看绿柳丛中,车如流水马如龙,争相抢道,西湖岸上,游人如织,各色人等都在享受欣赏着大好春光。

词人自己也乘着朱轮钿车加入了这欢乐春游的队伍。

词上片描绘的是一幅白天西湖春游图。

下片写游人返归的景象。

日暮时分,酒醒了的、还在醉着的,前后相将归家。

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五首】

优秀采桑子古诗词赏析【五首】

【导语】采桑⼦,词牌名,⼜名“丑奴⼉令”、“丑奴⼉”、“罗敷媚歌”、“罗敷媚”等。

下⾯是分享的优秀采桑⼦古诗词赏析【五⾸】。

欢迎阅读参考!【篇⼀】优秀采桑⼦古诗词赏析精选 采桑⼦·群芳过后西湖好 欧阳修〔宋代〕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

垂柳阑⼲尽⽇风。

笙歌散尽游⼈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中。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采桑⼦》中的第四⾸,抒写了作者寄情湖⼭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却⽆伤春之感,⽽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词⼈的安闲⾃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纯⽤⽩描,却颇耐寻味。

这⾸词是欧阳修晚年居住的颍州西湖的暮春景象,从⽽表现了作者异常的、幽微的⼼理状态。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尽⽇风。

”这⾸词上阕是说,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丽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柳絮飘舞,柳枝在和风中随风飘荡,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得,整⽇轻拂着湖⽔。

西湖花时过后,残红狼籍,常⼈对此,当是⽆限惋惜,⽽作者却赞赏说“好”,确是异乎寻常的。

⾸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湖上⼀⽚实景,笼罩在这篇实景上的是寂寞空虚的⽓氛。

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使⼈感觉春事已了。

“垂柳阑⼲尽⽇风”与上⼆句相联系,写出了栏畔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单是这风中垂柳的姿态,本来是够⽣动优美的,然⽽著以“尽⽇”⼆字,联系⽩居易《杨柳枝》“永丰西⾓荒园⾥,尽⽇⽆⼈属阿谁”来体会,整幅画⾯上⼀切悄然,只有柳条竟⽇在风中飘动,其境地之寂静可以想见。

在词的上阕⾥所接触到的,只是物象,没有出现任何⼈的活动。

眼前的是⾃然界,显得多么令⼈意兴索然。

“笙歌散尽游⼈去,始觉春空。

”下阕前两句是说,游⼈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空寂,⼜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

采桑子欧阳修原文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是《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描写四季风景是 欧阳修《采桑子》组词的重要内容。这首名列第一,描述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风 景与心情,动感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 景。《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述了泛舟颍州西湖时所 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但心情的愉悦是一 以贯之的。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词的下阕的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无风”二 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 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 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 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视点也因此由近到远,再向高 处延伸,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 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 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

采桑子欧阳修词语及翻译《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采桑子·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隐娘说: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

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

看,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采桑子·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

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隐娘说:春光深浓,雨过天晴,西湖景色更显美好。

百花百草争奇斗艳,蝴蝶蜜蜂纷飞喧闹,晴朗的阳光照耀花儿暖热得像要燃烧一样。

木兰做的船桨划着画舸悠然离去,就好像是天上神仙的光辉返照湖上碧波,水面辽阔,风高气爽,船上的人悠扬地奏起了管弦。

《采桑子·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

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隐娘说:西湖风光真好,乘画船载着酒肴在湖中游赏,急促繁喧的乐声中,不停地传着酒杯。

* ,缓缓前进的船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视湖中,白云在船下浮动,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无物。

仰视蓝天,俯视湖面,水天相映,不禁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个世界。

《采桑子·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隐娘说: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的柳絮狂乱飞舞,迷迷蒙蒙,垂柳轻拂着栏杆,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我才顿然发觉西湖之春的空静,心中感到很失落,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二)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三)
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四)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流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五)采桑子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六)采桑子
清明上已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七)采桑子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八)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九)采桑子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十)采桑子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