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
西游记管理学原理

西游记管理学原理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四大名著之一,以紧凑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虽然它是一部小说,但其中包含了许多管理学原理。
下面我将从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分析西游记中的管理学原理。
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基础,而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关系正是一种很好的人力资源管理示范。
师父唐僧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
师徒四人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了取经任务。
这表明合理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并能够将不同的能力和特长结合起来达成共同目标。
其次,领导力在西游记中也有显著体现。
师父唐僧的领导力通过慈祥的性格、高尚的品行和明确的目标而得到展现。
他能够以德服人,以身作则,赢得了师徒四人的尊重和信任。
正是因为他的领导力,整个团队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取经任务。
这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具备坚定的信念、高尚的品德和鼓舞人心的演讲能力,同时要善于倾听和沟通,以及激发团队成员的潜力,共同为组织的发展努力。
第三,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相互照顾。
他们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个团队的合作精神告诉我们,一个团队的力量远大于单个人的力量。
团队成员要学会相互信任、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共同追求团队目标。
只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决策制定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
在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面对各种危险和困难时,需要做出许多重要的决策。
唐僧作为领导者,往往要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拯救白龙公主时,唐僧决定继续救援,而不是退缩。
这个决策最终救了白龙公主,也推动了整个故事的发展。
这告诉我们,决策制定需要勇气和智慧,还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及预测可能的后果。
总之,西游记中蕴含许多管理学原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力、团队合作和决策制定等方面。
四大名著里的“管理之道”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doc

四大名著里的“管理之道”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doc
四大名著里的“管理之道”-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商务指南- 刘备的第一次破产
刘备的第一次破产虽然讨伐董卓未获得成功,且各路诸侯的力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但是曹、孙、刘三人卓而不群的英雄形象还是为最终的“天下惟有德人居之”埋下了伏笔。
如果说刘备在十八路诸侯中优异的表现如金庸小说中的一个武林晚辈在高手云集的武林大会上石破天惊一下挣够了印象分,从此名扬江湖,但是当朝各位名宦宿将在讨伐董卓的拙劣表现和自己同宗同源的天子
从王熙风身上看管理的品质
读《红楼梦》的人应该都对王熙风这个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我对她最感兴趣的关注是在书中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风协理宁国府”,故事说的是:宁国府的贾珍死了儿媳妇,可他夫人有病不能料理事物,因此为无人掌管丧事而发愁。
他的堂弟贾宝玉大力举荐王熙风担此重任,贾珍采纳了这个建议,聘请她料理内务。
王熙风上任后不负众望出手不凡,将整个丧事期间的内务料理红楼中的女强人王熙凤、贾探春、薛宝钗的管理艺术
在MBA铺天盖地的今天,《红楼梦》居然与《韦尔奇自传》一样引起管理界的重视。
例如,倪润峰就特别欣赏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同时也指出王熙凤存有权威性不足的弱点。
有的论为王熙凤封了一个“维持会会长”的头衔,认为王熙凤的权威管理是维持性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事实上,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塑造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权威:一是贪婪集权型
[2]。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智慧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智慧四大名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三国写的是心计;水浒讲的是义气;红楼看的是感情;西游谈的是理想。
也许是大道趋近,殊途同归,虽名目有别,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些作品在它们的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智慧,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亦有失败的教训,对我们今天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模式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这四部作品重点描写了六个组织的兴衰存亡史。
曹魏集团有点像垄断型国企。
曹操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他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垄断国家资源,依靠行政力量大规模兼并各类中小型企业,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而且曹魏集团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曹操作为领导人也以身作则,因此迅速发展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企业。
另外,曹操每次作重大决策前都会主动征求下属的建议,赤壁之战前接连打胜仗,就是因为听取了郭嘉的建议;而赤壁之战时由于没有采纳程昱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大败而归。
蜀汉集团像股份制企业,刘、关、张等人是创始股东,大股东刘备担任董事长,职业经理人诸葛亮则为首席执行官。
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对分离的体制,使诸葛亮能够放开手脚施展自己的才华,蜀汉集团也迅速从弱小走向强盛。
然而刘备虽把经营权下放给诸葛亮,但有时却又无端地收回,如关羽死后,刘备不听劝告,意气用兵,发动彝陵之战,结果导致损失惨重,险些把整个基业都赔了进去。
孙吴集团像典型的家族企业。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家族企业由于将企业的利益与整个家族的利益捆绑起来,因此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最主要的是任人唯亲。
但孙权却成功地克服了这一弊端,大胆实行分权制度,吸收并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非家族成员为集团效力,江东基业因此得以传承七代,为三国之最。
梁山集团采取的是合伙制,实行平均主义,按人头分红,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
这种体制最大的问题是产权不清晰,同时也缺乏科学的监管机制。
以致宋江上任后通过实行产权改革,不动声色地把集体财产变为了他自己的私有财产。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被视作中国古代神话和道家文化的杰作。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西游记》也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智慧和理念。
本文将从领导力、决策、团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领导力是组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素。
在《西游记》中,唐僧可以被视为一个卓越的领导者。
他有明确的目标,即西天取经;他有强烈的使命感,致力于救度众生;他懂得团结引导团队成员,通过自己的榜样和言传身教来影响和激励他们;此外,唐僧也展现出坚韧的毅力和正义的品质,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始终以及始终地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这些特质使得唐僧成为了一个值得信赖和关注的领导者。
其次,决策是管理中的一项关键任务。
在《西游记》中,团队成员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孙悟空需要思考如何战胜敌人,猪八戒需要思考如何克服自己的懒惰等等。
这些决策涉及到资源分配、风险评估和目标设定等方面。
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需要学会正确地评估当前形势,并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
当然,在做出决策时,管理者应该保持冷静和客观,不被个人情绪或利益所左右,以跳出狭隘的思维框架,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此外,团队建设是一种能力,也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共同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和考验,如妖魔鬼怪、天灾人祸等等。
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也包容对方的不足,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在管理实践中,团队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需要懂得如何培养和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优势,同时将各个成员的能力和意愿有效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关键在于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提供相应的激励和支持,以及定期的反馈和沟通。
最后,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组织的发展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西游记》中,唐僧的使命需要招募一支强大的团队,以护送自己安全地到达西天。
团队成员人才各异,有不同的技能和背景,但他们心向同一目标,各司其职,相互协作。
四大名著学管理

四大名著的管理之道西游记中的管理精髓毛泽东曾言道,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决定以后,关键是组织路线。
企业发展亦然!发展战略、管理理念决定以后,关键是笼络使用人才。
唐僧西天取经的战略决策是50年不变,100年不动摇。
但要完成这一使命,关键还是人才。
人才资源必须组织与配臵。
唐僧取经团队的人才配臵是一个典型的范式。
德者居上——对于大企业的领导人来说,要有意识地淡化自己的专业才能,用人为能,攻心为上。
锐圆曾言道,大老板只要求有两项本事:一是胸怀;二是眼光。
有胸怀就能容人,刘备胸襟小点,眼里就只有自己那两个把子兄弟,后来遂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之说;曹操雅量大点,地盘实力也就大点,到他儿子就有改组汉朝“董事会”的能力。
目光如炬,明察秋毫,洞若观火,高瞻远瞩,有眼光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
所以说,不会用人的领导累死活该,看不清方向盘的舵手,船翻了白搭。
你牛河炒得棒,最多开大排档,你能做满汉全席,官至厨师长就到头了。
技术型的人才做不大,事务型的人才做不好,而唐僧既非擒妖能手,又不会料理行程上的事务,只要坚持取经不动摇,嘴里会念紧箍咒,便一切OK,他是许多董事长、总经理的光辉榜样。
智者在侧——《封神演义》里有姜子牙、《三国演义》里有诸葛亮、《水浒》里有吴用……有如此深厚的历史积淀,如果说中国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军师的重要性,那真是冤枉他们了。
这年头,点子大师,策划大师,咨询专家多如过江之鲫、粪坑之蛆。
企业内部卖弄小聪明、上书献策的也不知道有多少,这些人的点子管用不管用,只有天知道。
但可以指出一点,从利益关系看,他们都是顺杆爬的,为一已之利投领导者所好势必难免。
中国企业里缺少猪八戒这样的新型智者。
好吃懒做的人爱动脑筋,说猪八戒是智者,却不仅因此,关键是以下两条理由:一、猪八戒之所以需要“八戒”,因为他从不掩饰自己的个人要求和欲望,对自己的权益十分看重,是一个自由主义的特立独行的猪。
他不会头脑发热,不会被“普渡众生”这样鲜亮的公共理想所煽动,他认为成佛远不如做高老庄的女婿潇洒,他的观点立场基于个体生命的真实感觉,没有专心取悦唐僧的动机;二、他从不忽视自己言论自由的权利,取经路上议论风生,而且多是反对意见——这是关键的关键,猪八戒是优秀的“反对党”。
古典四大名著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古典四大名著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夏岩(伊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伊春,153000)摘要:《管理学》是教育部制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大部分高校都将该课程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但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遇到理论抽象难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难题。
古典四大名著不但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其中蕴含的管理学之道更是值得师生探讨。
本文针对如何在《管理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古典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品读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学知识,提出个人见解。
力求寻找《管理学》理论教学难题的突破点。
关键词:古典四大名著管理学教学有效应用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355(2012)10—0242—01一、古典四大名著蕴含的管理学之道中国的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
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四大名著承载着的文化精髓,文化底蕴影响着历代炎黄子孙。
四大名著反映出的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处事令我们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其中对人物的塑造更是耐人寻味,品思良久。
四大名著每一部都涉及一个群体,最小的只有几个人,最大的成千上万人。
既然是群体,必然有管理、协调、组织、沟通、领导和控制。
因为四大名著中的群体与当代社会的群体有很多共性的特征,将其中的群体管理智慧与现代社会的管理之道进行联系,不但不牵强,而且颇为自然。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组织的管理哲学和市场竞争策略,美国的西点军校、日本企业界都非常重视其中的智慧。
《水浒传》可以看作一个独立企业(“梁山泊”集团公司)的管理案例。
讲的是组织的领导与激励、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核心价值观。
其中暗含了管理的几大难题,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西游记》讲的是一个团队从组建到发展,从执行到实现目标的全过程。
从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西游记总结

从管理学角度分析西游记1、战略管理:西天取经。
2、信念:不达目的誓不休。
3、知人善任:急先锋孙猴子;贴身侍卫沙僧;游兵八戒。
4、团队精神:不离不弃。
5、高尚品德:一心向佛。
1.1〓唐僧——现代企业的老总,依据现代企业管理,他所处的地位属于战略管理层次,该层次的管理只管方针大略——组织的目标方向。
1.2〓孙悟空——现代企业的执行经理,属于中层管理,中层管理的职责就是实现上级及组织的目标,其执行力的要求非常强。
1.3〓猪八戒——现代企业的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理应按照上级的指示做事。
1.4〓沙和尚——具体办事人员,这种角色必须老老实实做事,恪尽职守。
"管理"产生并作用于一个团体,人们常说一个团队需要核心骨,那么我想正是因为这个"核心骨"能够很好的管理,组织并且引领整个团队,不然团队将会是散乱没有凝聚力和竞争力的。
四大名着之一的西游记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取到真经,这定与师父唐僧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首先介绍唐僧,唐僧作为一个领导者具有以下的优良品质1、“崇高信念”第一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崇高信念”。
唐僧在自己的崇高信念面前,丢掉性命都不会眨眼,而孙悟空就不会了,他能力很强,但是他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多次打退堂鼓。
没有信念的人,就不能给别人以信心,就不能给别人以动力,遇到困难就容易退缩,领导者都胆怯了,退缩了,团队就会散掉;而信念不够崇高也不行,自私自利的信念,小富即安的信念,都让别人离你而去。
我们对比一下水浒里的宋江,一个没有崇高信念的人,最后被招安了,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这样,所以他就葬送了他的团队。
就像最近的三星集团中国区的公司,他本来是要做中国人民喜爱的企业的,但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的下场大家是有目共睹的2.“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第二个东西,唐僧有,而孙悟空没有的是“无能”。
“无能”也是一种领导者的财富!唐僧那么无能,于是他就会欣赏有本事的人,能够包容能人们的其他缺点,才能找到三个有本事的徒弟来保护自己。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处处体现着管理的思想。
对于管理不仅需要在表面和制度层次进行分析探讨,同样需要在更深层的文化领域进行分析。
对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名著,除了造就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的领域也占据一席之地。
当我们仔细地品味名著时,再结合管理的实际,发现管理是如此简单又是如此复杂。
下面就分析一下四大名著我所能总结出的管理思想。
一、《三国演义》与管理《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 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击败了曹操,又向孙权借的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赵云加盟,横扫千军。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名著中的管理学
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是艺术与科学的统一。
在生活中的点点
滴滴无不处处体现着管理的思想。
对于管理不仅需要在表面和制度层次进行
分析探讨,同样需要在更深层的文化领域进行分析。
对于体现了中国传统文
化的四大名著,除了造就其在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的领域也占据一席
之地。
当我们仔细地品味名著时,再结合管理的实际,发现管理是如此简单
又是如此复杂。
下面就分析一下四大名著我所能总结出的管理思想。
一、《三国演义》与管理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
期中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
东汉王朝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刘备以其刘后主的身份,将发展战略放在“人力资本”上,通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 CEO。
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
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 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
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
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击败了曹操,又向孙权借的荆州,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他放权充分,才尽其用,吸引了当时最优秀的赵云加盟,横扫千军。
构造“聚-守-攻”人力资本格局,刘备是一个典型的“聚”的角色,主持战略开拓、关系打造:聚天下之才,聚天下之气,聚天下之势。
孔明是一个攻守兼备的角色,作为创业团队的成员,必然要他能攻能守,实际上这样的综合型人才是很少的,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他是统帅,更多扮演一个“攻”的角色,但作为丞相,以及相对于关羽等人来说,他是一个“守”的角色:守业增值、经营管理。
五虎将就是“攻”的角色:攻城夺地,创造市场业绩。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做企业家,要爱护人才;赞美和尊重是最好的奖励;吸引人才的是环境;留住人才的是施展抱负等等。
二、《西游记》与管理团队
《西游记》中的四个人物,师徒四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好员工。
师徒四人,谁都有一堆缺点,但组成一个团队,却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西天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都不在话下,因为站对了位置,每个人都能成为好员工。
其中的唐僧,是个管理天才,非常适合高层的角色地位,有大唐皇室的友情赞助,让观音为他网罗精干部下,外交能力可见一斑。
他让三个颇有背景的徒弟认同“西天取经”这一共同的价值观,在打造企业文化上颇有一手。
最重要的是,他有无比坚定的成功信念,所以,虽然唐僧不会降妖除魔,但只有他能够管理好西行团队。
他虽然深沉,有计划,注意细节,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深切地关心别人,但做事、决策速度都较慢,在快节奏的同事看来,这种速度简直无法忍受,因为当今速度
制胜的年代,需要的是决战速度;孙悟空,是能力超强的业务骨干,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员工,上天入地,几乎无人能敌。
西行路上,他始终扮演着总监的角色,为取经目标的实现披肝沥胆。
他永远是一马当先、孤身深入,最终取得令人瞩目的工作绩效。
虽然他不太容易与人相处,但有着超一流的执行力,虽然他坚忍不拔,不屈不挠,坦率,自负,但恃才自傲,不善于与同事合作,缺乏人情味,有时候咄咄逼人;猪八戒这一好好先生,看上去没什么长处,其实他的存在大有必要,他性格开朗,能坦然接受批评,在团队中就像是“润滑油”,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他情商很高,会说俏皮话,拍马屁也很在行,所以深得师父偏爱,他虽然幽默风趣,嘴甜,有人情味,但意志薄弱,容易放任自己;沙和尚是老实本分的办事员,是实干派的典型代表。
他能力平庸、缺乏主见,但是任劳任怨,主动承担了“挑担”这种粗笨工作,默默地为唐氏企业的壮大贡献力量,他一直在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夹缝中生活,是最被忽视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说,沙和尚是大多数人的缩影。
内向,温和,勤恳踏实,纪律性强,但遇事易畏缩观望、逆来顺受。
从《西游记》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中团队需要的互补,明星般的团队往往很难产生合力和高的绩效,一只羊带领一群狮子比一只狮子带领一群羊厉害,当团队中只有十个人时,领导者应该站前面,当有一百人时,领导者应该站中间,当有一千人时,领导者应该占后面,团队需要领导魅力与艺术,需要协作与互补。
三、《红楼梦》与员工成败
在《红楼梦》里,众多丫鬟都难以摆脱“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命运,相比之下,袭人的命运要相对好些,虽然没有得到宝玉的心,也没举办成亲仪式,但实际已攀上侍妾的位置。
最终贾府败落时,她有幸嫁给了名伶蒋玉菡,而且是以妻的身份而不再是妾。
袭人的成功,在于她的为人,表面上一定要维持自己平和、敦厚的形象,不露锋芒,许多有碍这一形象的事全放到背地里去做,这样让上级觉得可靠,下级觉得信服。
当然,能够平衡两者之间关系往往很难,在工作中,不要过于算计,失去自己的真性情,需要权衡不同的关系和站在不同的立场来思考,跟对人,入对行非常重要。
如在一个公司里,甲和乙分别是两个营销团队的主管,能力差不多,业绩也不相上下。
甲的特点是特别善于和领导搞好关系,但和业务员的关系却很紧张;乙则同领导及业务员的关系都十分不错。
在平时,二人的工作都还进行得比较顺利。
不久,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公司效益下降,营销政策发生了变动,业务员的利益受到很大影响。
这时,因为与业务员的关系不佳,甲在给团队的业务员做政策变动解释工作时,大家充满抵触情绪,认为是甲和公司高层合起伙来“整治”大伙。
结果,核心业务员全部跳槽。
领导不得已,降了甲的职务。
而乙的工作却特别顺利。
他先说服核心业务员,支持公司的变革,同时再让他们去逐一说服团队其他业务员。
业务员的思想做通后,他便召集大家,制定出好新的营销策略,找到超额完成任务的办法,使大家的收入不受到影响。
结果,乙的团队很快渡过了难关。
到了年底,销售收入竟比上年翻了一番,乙自然得到了提升。
四、《水浒传》与人力资源管理
《水浒传》中人物众多,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异也比较大,上至皇族,下至贩夫走卒,而担任水波梁山头领的宋江既不是武艺最好的,也不是文才最好的,但他凭着义气、热情和独到的用人技巧,获得了众多梁山好汉的认可。
《水浒传》中的爱才、惜才、留才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如宋江人称“及时雨”,其中重要的
一点就是说他爱惜人才,乐于助人的表现。
在《水浒传》中,贯穿全书的经脉一直强调他为了救助朋友,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通风报信。
在带兵对敌时,遇见一员虎将,不惜亲自解鞍下马,解绑跪拜劝降。
就是有了这股礼贤下士的精神,梁山队伍才会人丁兴旺、兵强马壮。
这种与刘备“三顾茅庐”式的求贤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充分体现了宋江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精神;在吸引人才方面,自从水泊梁山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帜后,可以说,凭借着“替天行道”作为远景目标,许多能人志士纷纷投奔梁山。
这就是他吸引人才的最好办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让人才看到了自己的远景,即为之奋斗的坐标;在留住人才方面,水泊梁山,不仅有良好的机制,让大家各司其职,而且帮大家解除后顾之忧。
有生命之险的,大家会法场相救;有家眷的,不惜千里护送至水寨,使家人团聚;每次战场得胜,都能及时行令,论功行赏。
宋江不仅不嫉妒个人的能力,不担心别人会功高盖主,还合理的利用个人的特点,安排适当的岗位,各司其职,让人才得到充分的发挥。
“人高于一切”,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从根本上讲,无论什么形式的经济活动,都是人在起决定性的作用”,人不仅是成本,更是资本,不仅是有形的,更能发挥无形的价值。
所谓大企业做人,小企业做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设就变得十分关键。
在这方面,宋公明堪称天才。
四大名著中多体现的管理思想是值得我们当代人借鉴的,其中所体现的管理思想值得每一个管理者去认真思考和学习。
复杂的管理理念在名著中诠释的具体和形象。
每一个人去认真品读,相信会领略到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