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代园林教材
古典园林课程

古典园林课程
《中国古典园林》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旅游文化知识、旅游资源,培养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掌握中国古典园林体系,掌握不同类型园林发展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构景要素、造景手法等,理解“园因景胜,景因园异”,从而能依托具体的园林进行导游词创作和讲解,能将古典园林服务于现代生活。
该课程包含五个部分,分别是园林概述、园林构景要素、园林构景手法、园林类型和园林拓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园林的美学思想和发展历程,掌握园林的山水植物建筑四大构景要素,探究不同的构景手法在园林中的运用,走进不同类型的园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

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解密私家园林之美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教材解读: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教材中第7课《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选择片段教学内容为“中国传统园林——解密私家园林之美”。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
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
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江南私家园林,大多面积很小,且以围墙封闭,但它却能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表现了处理空间的极大灵活性。
很多园子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私家园林与皇家园林相比,规模比较小,因此它的设计手法更加精巧。
“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园冶》中所谓“因”,是指观察、利用地基、地形特点,对构成园景的树木、山石、泉流、建筑物,进行精心安排、调整,以达到“精而合宜”。
所谓“借”,指借景。
园林借景可以不受园林地域的限制,而将园外的晴峦秀山、凌空古寺,弃其庸俗者,取其精粹者,纳入园林视野范围,由此而达到“巧面得体”,如拙政园运用借景将苏州城内的北寺塔引入视线。
私家园林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古代传统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教学工具高一的学生从初中阶段跨入到高中阶段,在初中教材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学到了如何欣赏的方法,而《美术》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往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说课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人美版(2019)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第四单元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课题《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科目高中美术课型美术鉴赏课时 1 课时说课人一、说教材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 1 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生活,在问题的驱动下,将美术的学习方法与一般的探究方法相统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是美术学科素养本位课程中引发学习行为的根本动力。
培养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1、高中学段的学生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
2、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古典园林有所了解。
3、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4、根据学生情况,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1、图像识图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的妙趣,自我感受品析园林意境之美。
2、美术发现对于园林布局进行分析讲解,合作展示叠山理水小景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表现所感所想,创作视觉形象。
3、审美判断引导学生评价鉴赏“与谁同坐轩”建筑妙趣,分析花窗借景手法,体味意境之美。
4、创意实践赏析园林之美,运用创意思维和创作方法,尝试创作有意义的园林美术作品。
5、文化理解赏析园林之美,分析匾额楹联文化,感受造园家和园主人的精神追求,深入理解园林和文化的关系。
四、说教学重点重点: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艺术修养,从而奠定在现实生活中对传统园林进行判断、辨别和思考的审美素养。
五、说教学难点难点:理解传统园林中包含的自然观与意趣以及园林艺术背后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六、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法、任务驱动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中国有哪些古典园林著作

中国有哪些古典园林著作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今天店铺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中国古典园林著作一些,欢迎大家阅读!中国古典园林著作《园冶》《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明末造园家计成著,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成稿,崇祯七年刊行。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10篇。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书中既有实践的总结,也有他对园林艺术独创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并有园林建筑的插图二百三十五张。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同时,《园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定的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国古典园林史》是201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中所划分的五个时期,既分别作总的论述,也着重列举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分析评介,俾便于读者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个别的形象来加深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宏观的、整体的理解。
一些著名的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往往历经百年乃至数百年的一再改建、踵事增华,它们本身的变化即可以折射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的某一阶段上的演进情况。
前四个时期由于缺乏实物,只能依据文献和极少数遗址情况而或详或略。
最后一个时期有大量实物保留下来,因而选择了三十一个例子按园林的三大类型分别集中为三个专节加以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著作《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彭一刚。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9《苏州园林》课件

【留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建于明嘉靖年间
(1522— 1566),为太仆徐时泰私园。原有东、西两园,清嘉庆年间(1796—1820)就 东园遗址建成寒碧山庄,光绪年间(1875—1908)改称留园。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闻木 樨香轩、远翠阁、五峰仙馆、鸳鸯厅、冠云楼等。布局紧凑,富于变化,充分体现造园艺 术中分合、高深、曲直、虚实、明暗等对比手法,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杰作。
学习过程
活动三 体会说明方法及作用
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资料:“……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 的。” ④举例子:“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阶砌旁边栽 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廷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答题方法:(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 等表程度的词进行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 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 了。(4)××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周密性、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词在原句中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 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了××,删掉了“××”一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与实际不符;“××”词,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zhuó )着装
高中美术教案-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
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
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的: 1.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
2. 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
2. 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 1. 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2. 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
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

高中美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说课稿一、说教材教材是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因此我对教材做了以下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四单元主题二,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1课时,其主要内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并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在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我为主的个人表演,因此深入了解学情尤为重要。
高中学段的学生在感知、记忆和想象能力的发展都进入到最佳时期,能够联系一定的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对中国著名的古典园林有所了解,但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正确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念与哲学思想的关系。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和造型特点,学会从造景要素、功能、理念等几个角度鉴赏中国古典园林,并理解其背后的传承文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颐和园、拙政园等图片,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及其造景要素和功能的关系,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设计师的造园理念和园林艺术蕴含的文化思想,提高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开拓审美视野,体会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型美和设计师独到的造园理念,形成热爱和保护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要素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本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还准备了PPT课件辅助我的教学。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教学计划进度表

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1.1概论
1.2发展史
1.3分类
重点:园林发展及各时期代表
难点:各时期燕林的类型特点
讲授+案例分析
第 周
8
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
2.1建筑、山石、水体、植物
2.2造园特点
重点:构成要素的特点
难点:构成要素的组合形式
讲授+案例分析
第 周
8
第三章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
重点:造景手法
难点:造景手法的应用
讲授+案例分析
第 周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解析
重点:造园手法 空间对比
难点:造园手法的应用
讲授+案例分析
第 周
第五章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重点:案例构成要素的应用
难点:园林艺术的应用
讲授+案例分析
教研室主任(组长)签字: 教学单位盖章:
学年第学期 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表
课程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主讲教师:
教 材论课时:28, 实训实践课时:
校历
周次
授课学时
授课内容要点
(写明主题或章、节)
教学重点、难点
授课方式、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示范演示、实训实践、辅导答疑等)
作业布置
第 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
自然。如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 素的组合。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 律。如假山峰峦。) ❖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 分隔空间,其中最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 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 于自然,表现自然。如漏窗)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 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 (四)树林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园林不同,中国古代 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和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 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 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 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
(3)、岭南类型
❖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 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 是明清时期闽、粤地区发展起来的私家园林。 由于其发展历史较晚,曾师法北方园林与江 南园林,同时又受到近代西方构园方法的影 响,集三方造园手法之长,结合本地自然环 境的特点,风格独具。
❖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 晖园、东莞的可园等
第二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1、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2、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 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 动感为辅。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为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等休闲的园林。又称“府宅园林”,是建在 城市府邸宅院里的园林。 ❖ 私家园林的特点: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 假水,建筑小巧玲珑。 ❖ 现存的私家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 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 扬州的个园、何园,无锡的寄畅园等。
2、按地理位置划分
❖ (1)、北方类型 ❖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
❖ 从宋代至清代,园林中水 谢的基本形式是:水边架 起一个平台,平台一半伸 人水中,一半架立于岸边, 四周以低平的栏杆围绕, 在平台中部建一个木构的 单体建筑物,其平面形式 通常为长方形,临水的各 侧面或通透、或为落地门 窗,明亮、畅达、清爽。
二为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浮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 涉水点以步石。
三为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 犬牙交齿,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
❖ 3、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 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 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二讲色美;三讲味香。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 阁、馆、斋、轩、榭、舫、亭、廊、桥、墙等。
(1)、厅堂
❖ 厅堂是园林中的主体建筑,是园主人进行社交活动的 主要场所,一般都居于园林中最重要的位置。
(2)、楼阁
❖ 在古代把一座建筑底层空着,上层做主要用途的建筑 物叫阁。后来,将贮藏书画或供佛的多层殿堂也称的分类
❖ 1、按占有者身份划分 ❖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憩享乐的园
林。 ❖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
筑形式多样、功能齐全、体型高大,色彩以 红、绿为主,富丽堂皇。 ❖ 现存的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颐和园、北海 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 (2)、私家园林 ❖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
❖ 4、动物
中国古典园林重视饲养动物。园中动物可以观 赏娱乐,可以隐喻长寿,也可以借以扩大和 涤化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 想。
5、匾额、楹联与刻石
❖ 在中国园林中,每一建筑本身一般都要有匾 额、楹联或诗文,以便烘托出园林意境的主 题思想及其独特的情趣,进而启迪游人的想 象力,把物象景观升华到精神高度,使园林 意境得到更深的开拓。
❖ 楼则是一种“重屋”的建筑,上下两层全住人
(3)、馆斋
❖ 馆,一般是休息会客场所。建筑尺度不 大,入园后可便捷到达,往往又自成一 局,形成清幽、安静的环境氛围。
❖ 有时“馆”也成为北方皇家园林中帝王 看戏听曲、宴饮休息之所。
❖ 斋,一般是指书房性质的建筑物,供读 书、修身养性之用。
(4)、榭
❖ 临水或局部或全部建于水 上的建筑称为榭。用以休 憩或观赏水景。
❖ 匾额指悬置于门楣之上的题字牌,横置者称 “匾”,竖挂者称“额”。楹联指门两侧柱 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 6、建筑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 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 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另一方面起着点 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
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 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 园石和常绿树林都较少。 ❖ 风格粗犷,秀媚则显得不足。
❖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 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 江南园林 ❖ 由于江南人口较密,而江南园林又多在城市,
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 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 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 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 江南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 。
第七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 阿拉伯园林(十字交叉式) ❖ 欧洲园林(几何式) ❖ 东方园林(天人合一)
第一节 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特色与分类
一、中国古代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利用自然的山 泽、水泉、树木、鸟兽进行初期的造园活动。称为 囿。
春秋战国时期,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 土山又有池沼和台。而且还在园林中构亭营桥,种 植花木。园林的组成要素都已具备,自然山水园林 已经萌芽。 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唐宋,园林达到高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