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林徽因传读书心得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4)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4)
第四篇:
《林徽因传》是一部让人由衷感动的传记作品。
该书清晰地介绍了林徽因的成长历程,从小受到的文艺教育、考上大学的时刻、交流学习的经历,直到她最后的定居生活,无不体现出林徽因顽强的毅力与勇气,充满了激情与希望。
林徽因的故事接近于每个人的生活,她的励志故事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正能量。
林徽因不畏艰险,追求自己的理想,从不放弃,坚持不懈,以善良和勇气为武器,以自我为宗旨,以对爱国事业的热爱为动力,努力奋斗,实践自我,把自己的梦想实现,将精神特性弘扬至千里之外。
读《林徽因传》,让人受益匪浅。
这本书不但让人激发起热烈的爱国之情,也告诉了人们,只要有梦想,就可以使它变成现实,并且只有勇敢去做,追求自我的理想,才能够得到满足和成功。
希望林徽因的故事,可以永远被记住!。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

读《林徽因传》心得5篇1.《林徽因传》是一本难以忘怀的悲剧史料。
书中描述了林徽因从小顽皮到成为女性文艺大家的经历,以及她在前南京大学建校时的奋斗历程。
这本书不仅深深描绘出了林徽因对无穷尽弃、对非常规性思考、对中国旧文化、对国际文化和对美学之间的差异的精神追求,更重要的是,它令人深深叹服,把握着林徽因的决定性的最后一步,并试图从内心深处研究背后的原因,结合她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 这本书也展示了林徽因的绝佳求学精神,她充满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知识的追求,她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困难,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环境,从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学习之路。
林徽因虽然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她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坚信自己生命的完整性,让自己的心灵收获到真正的教育。
3. 《林徽因传》还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让读者回顾林徽因及其他文艺家的历史。
通过真实的历史记录,它描绘了林徽因一生的精彩,也为南京大学建校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称赞。
林徽因虽然无法在大学里完成学业获得学位,但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浪漫,将南京大学点燃了激情,奠定美丽梦想的基础。
4. 《林徽因传》也记录了关于林徽因令人遗憾的命运。
林徽因曾有过多次被谴责和逼迫,受到m恶意攻击的痛苦经历,但她依然在困境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以感人的姿态抗争,甚至自己去面对现实,面向死亡。
最后,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字和荣誉,林徽因在极端动荡时期在团结友谊中以愤慨情绪离开大家,用自己的灵魂点燃了一束明火,照亮了成千上万的文艺学生的梦想,让他们在深厚的知识底蕴中发掘自我的真实价值。
5. 林徽因的传记让我深深反思,突然意识到,人生可以有多重可能性,只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切都不是不可能的。
林徽因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拥有真正的知识,就可以突破迷雾,真正走向明亮。
只要坚持追求,跟随自己的内心,就可以收获美好,让自己拥有自由,实现真正的人生。
林徽因传读后感8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读后感(一):偶然翻到林徽因转,阅读完,心里不禁惆怅,她的评价十分多,有人说她是多情之人,破坏了徐志摩的婚姻,却又与梁思成结为夫妻,还是负了金岳霖,让他终生未娶,守护了她一身。
有人说她对感情的专一,她对徐志摩的感情至死保留,念了一生关于林徽因的感情每个人理解不同,我并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只是作者的文笔和主人翁颇感兴趣,竟让我有落泪的冲动,竟有些许羡慕,也有些许惋惜!好奇竟然有这样一位女子让三个男人都为其倾情一生,寻找到她的照片,果然很美,由内而外的散发一股白莲的幽静,像水一样的女子是如此的吸引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这句话第一次是在哪儿看到的已经记不得有到底是谁的原创更加无从得知。
相信如果这句话人心中都会出几许暖意,像是对某个远方故人的祝福,有好似对所爱之人的一声温和的叮咛。
仿佛只要对方幸福,那么这个世界从此就不再下雨,只有晴天。
大家都在忘记自己的承诺,忘记了过往那一场有一场筵席。
谁一生没有许下承诺,但是谁又能够说自己承诺过的必须能够做到,路到尽头的时候,又要怎样还会去在意当年的选取是对是错。
一程山水、一个路人、一段故事、离去之时,谁也不比必给谁交代,既是注定要分开,那么天涯的你我,各自安好,是否晴天,已不重要。
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
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林徽因传读后感(二):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
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
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
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
《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

《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林微因传》读后感(精选18篇)《林微因传》读后感篇1在图书室偶然看到一本张清平著的《林徽因传》,仔细阅读之后,惊叹世间竟有这样的女人,集美丽、才华、骄傲,也集热爱与事业于一体。
林徽因,这位出身名门,兼具文学家的敏锐与建筑学家的缜密,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建筑史上都颇有建树的才女,是一个站在塔尖上的女人,是一个用一生追求自由、双脚一直在行走的女人。
林徽因的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活了五十一岁。
然而她的生命又是灿烂的、夺目的。
她不仅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散文、小说和戏剧作品,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且作为女建筑学家,她亲自主持并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对保护中国的古建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她的美丽有目共睹,众人称羡;她才思敏捷,分析、评论头头是道,这一点令许多男士自叹弗如。
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她的丈夫梁思成曾说过:“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
她又是骄傲的,她不流俗,不惧权贵,有着知识分子的高贵的灵魂。
民国初年,乱世纷争,却有这么一位才女横空出世。
我欣赏的林徽因,不做作、不娇情,尽管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没有丝毫贵族习气,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和任何人都能相处融洽。
她不追求浮华,也没有去走捷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在人生道路上跋涉着。
否则以她的才学和美貌,她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
八年抗战她一直在颠沛流离中度过,贫困与疾病始终困绕着她,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坚强地乐观地面对生活,孜孜不倦地钻研着她的学问。
为了考察古建筑,她和梁思成深入荒野山乡,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和弘扬中国的古建筑尽了心血,以至于五十一岁便因肺病离开了。
世上有一种美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纵然已被时光覆盖,当你再一次翻开它的时候,仍然掩不住它的烁烁光华,让后人为之赞叹,而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人,她就是拥有着这样美丽光华的人。
《林微因传》读后感篇2林徽因:民族:汉,福建闽候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500字六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范文500字六篇1.《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传记,读后我被林徽因那坚定、自由、强大的个性所打动。
她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意义的人。
她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敢于挑战世俗观念,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她在面对命运的动荡时,不屈不挠,永远保持自己人格的清醒和自由强大的力量。
林徽因坚信自己的价值,不受他人意见的影响。
她选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始终坚定并不屈服。
即使在婚姻失败和流浪生活中,她没有颓废,始终坚持自己的追求。
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挫折,却能在这些挫折中不断成长,在痛苦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另外,林徽因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
她任何时候都不愿受传统思想和现有规则的限制。
她通过研究和尝试,积极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了她的目标和理想。
总之,林徽因是一个勇敢、自信、独立、充满自由和创意的女性。
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挑战与创新,余音绕梁,令人难忘。
2.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是一个女性,在她那个时代,女性是很难获得应有的权利的,不过,她却是个例外。
她的守护者是她的母亲,她们的关系充满了母爱的细腻和深厚。
她那么聪明,那么有才华,那么有思想,她真的很特别。
她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爱好,她不满足于安分守己,而是要追求更多的出发点。
这点在她后来的学术领域中表现出来。
她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她的思想很独特,她的诗歌也是这样。
她更是一个坚强的人,她经历了很多困难,却从未放弃,这种勇敢坚强的精神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还有她的思想。
她的思想是非常独立的,她敢于挑战传统,敢于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她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坚持现代、科学的理念,这也是她在这个时代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
总之,林徽因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思想和精神,对我们有很多启示和指引。
这本书值得我们去反思。
她不仅是文学,甚至是人类文明的宝库。
3. 《林徽因传》读后感《林徽因传》是林徽因的传记,作者通过对林徽因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的描述,展示出这位女性追求自由、拒绝束缚的人生态度。
《林徽因传》读书心得5篇

《林徽因传》读书心得5篇《林徽因传》读书心得1人生在世,人事之外,每个人内心深处总会迷恋一些物件或情事,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首曲、一帘梦……时光微凉,那一场远去的往事被春水浸泡,秋风吹拂,早已洗去铅华,清绝明净。
以为历经人生匆匆聚散,尝过尘世种种烟火,便就应承担岁月带给我们的沧桑。
可似水流年分明安然无恙,山石草木依旧毫发无伤。
林徽因,生于一百一十年前杭州城莲花盛放的夏季,一个温柔聪慧的女子。
她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考中进士,历官浙江金华、孝丰等地;其祖母典雅高贵,是一位端庄贤淑的美丽女子;其父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擅诗文、工书法。
林徽因身上沿袭了他们儒雅优秀的血统,所以一生拥有斐然才情与绝代容貌。
也许这一切只是偶然不是必然,但她注定会成为那个风云时代的倾城才女。
一座原本就韵味天然的城,被秋月春风的情怀滋养,又被诗酒年华的故事填满。
这座诗意含蓄的城,因为她的到来从此更加风姿万种。
一个女子,究竟要以何种姿态行走于世间,才能够做到不被人忘记一个男子爱一个女子,爱的是她青春的朝气,是她美丽的容颜,是她独有的聪慧。
多少人会爱上岁月留在她脸上的印记爱上她那颗被生活宰割得累累伤痕的心林徽因似乎做到了,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地等待一场旧梦能够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我不得不承认,林徽因是一个能够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的女子,仿佛只有她能够在滔滔不尽的尘世里淡定自若,能够令徐志摩为她写下最美丽的诗篇,令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位才华横溢的男子相安无事地甘于为她守护一生。
都说人如其人、其性、其心,读她的文字,永远都没有疼痛之感,永远都是那般清新完美。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她如莲的一生,纯净、柔美、优雅。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世间许多女子都有过这份安静素然的优雅,也曾令人心动,让人有一种不敢轻触的完美。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样本《林徽因传》是由陈映之所著的一部传记作品,讲述了中国现代女性早期学者、作家及建筑师林徽因的一生。
通过对林徽因事迹的梳理和回顾,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独立、坚强、有才华的现代女性形象。
读完《林徽因传》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首先,林徽因的独立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品质给了我很大的教育意义。
林徽因在一个传统家庭中长大,但她却不甘于被束缚。
她反对传统观念的束缚,坚持自己追求的理想和事业。
她勇于挑战社会的偏见和不公平,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女性可以在男权社会中取得自己应有的成就,为后来的女性树立了典范。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现实框架所限制,要有追求卓越的勇气和毅力。
其次,林徽因的创作才华和对艺术的热爱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林徽因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艺术家,她的作品涵盖了诗歌、小说、评论等多种形式,而且每一篇作品都独具风格和内涵。
她对艺术的敏感和热爱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看到林徽因用笔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独特视角,我也被激发出了对艺术的热情和追求。
这让我明白,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才华和努力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与灵感和天赋相比,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的热爱和坚持。
另外,林徽因对建筑事业的热忱和坚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建筑事业的先驱,她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敏锐的审美眼光在建筑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她不仅是一位建筑师,更是一个执着的探索者和创新者。
通过对林徽因与建筑的关系的描写,我感受到了她对建筑事业的无限热情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这让我深思,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忱和坚持不懈的追求,才能在其中取得真正的成就。
最后,我还从《林徽因传》中体会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的关怀。
林徽因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她对自然、人性和文化等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她像一位旅行者一样游走在世界各地,感受不同地域的风景和人文气息,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反思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

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第1篇: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林徽因就是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的才女。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林徽因传读后感3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生命里有多少的无奈和惋惜,又有多少的愁苦和伤感。
华灯初上,时光流转,他与她的曾经留下不可抹灭的痕迹。
那些无处安放的曾经,破碎的让人心疼,他推开了所有的人,唯一把她放在心上。
他想应该守候,继续这么守候着。
有人曾说“如果一百个人来问我完美女子的标准,那么我一百次都会回答说是林徽因,”是的,她已经是个传奇,是只能仰望的女子。
她早已隔着如许烟波岁月,隔着那些男子的深情,美成书页中的一个剪影。
所有人都知道她和徐志摩的故事。
他为她写下那样的美的诗,可是最后她还是没有选择他。
可是,比起徐志摩那样激烈的爱,金岳霖的脉脉深情更令人动情。
若不是情到深处难自禁,又怎会百转柔肠冷如霜。
爱有很多种方式和理由,这里无意责怪谁,可是金岳霖的故事听起来更加撼天泣地。
真正的爱情不是利己,而应该是利她的,他为了她终生未娶,因在他心中,世界上已无人可取代她。
对他来说,春风再美也比不上她的笑。
是否女人,永远不必多问,她最好永远天真,为他所爱的人。
把人生看做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创作,便不会频频回首,你会不会忽然地出现,在旧时光的风景里,成为珍藏一生的美丽。
也许会看到别的风景,可是回头看,仍然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林徽因传》读后感三篇《林徽因传》读后感(一)她叫林徽因,是许多人梦中的白莲,徐志摩为她徜徉在康桥,深情的等待一场旧梦可以归来;梁思成与她携手走过千山万水,为完成使命而相约白头;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痴心不改地守候一世。
世人因为爱情的缠绵悱恻而记住了这个浪漫迤逦的女子,却也因这无端的浪漫遐想而忽略了她治学严谨,艰苦探索,傲骨博学的大家风范。
再一次重温她的一生,似乎她教会我更多的是女人的一生应这样走过。
童年的林徽因是我羡慕的,随父母迁居至一座老宅,在这个诗意含蓄的古城中,小徽因第一次在姑母的引导下接触到文学的奇妙,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古典文学的诗情画意、锦词丽句加深了她的文学修养,为她将来成为一代才女种下美好的前因,后来随父迁移*、上海、天津以及雾都伦敦的人土风俗,异国风情增加了她的人生阅历,再次谱写的诗词歌赋除了辞藻的淡雅娴静更多了些人情冷暖,就像徐志摩评价的:徽因的诗,佳句天成,妙手得之,是自然与心灵的契合,又能让人读出人生的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林徽因传》读书心得
八小时忙碌工作结束后,回到家中总想为自己寻一份心灵的净土。
读书就成了我净化心灵的工具,临睡前,盖一床薄被,隔离白天的忙碌与纷扰,带着一份疲倦懈怠,借着朦胧的灯光融入书的世界。
这些天,张清平的《林徽因传》伴我走过了一段宁静以致远的日子。
这本书以读过多遍,每次读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正像这本书的作者张清平所说这本书不仅写出了林徽因的生命历程,还勾勒了知识分子群体高雅的志趣多彩的生活经历,为中国女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人生范式,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积极的人生启示。
老师为学生示范着人生的典范,竖立并修正自己的人生坐标是示范的前提。
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要多看书特别是人物传记。
《林徽因传》从多方面诠释了林徽因的精神气质,她的高傲纯正,细腻敏感,睿智犀利,坚韧不拔,为新时代的女性的楷模。
许多影视作品中林徽因总与别人捆绑在一起,或是作为徐志摩热恋的对象闪闪烁烁的令人无限猜测,或是作为其夫梁思成的陪衬。
张清平的《林徽因传》还原了历史的真相,让我们领悟到她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诗人的林徽因和建筑家的林徽因是浑然一体的精灵。
诗情漾开了她生命浓夏潋滟的波光。
读她的诗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虽然读书万卷但她总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抒发对生活的美,她的诗完全是灵性的交响曲。
作为建筑家的林徽因,用瘦弱的肩膀与梁思成一起扛起了科研的大旗。
他们在西南李庄简陋的工作室里,在昏黄的菜油灯光下,在半饥饿状态中,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写作。
使处在二战中的科学界不得不对中国的前沿科学刮目相看。
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主持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总是用笑
声和对新生活的向往掩饰病痛和体力不支。
作为一名纯正的知识分子,她用无所畏惧的勇气捍卫科学的永恒真实。
虽已受到政治势力的迫害,这个已躺在病榻上的女子却发出了呼喊为什么经历了百年战乱和沧桑,在解放前夕还能从炮口下抢救出来的古城,反而在新中国和平建设中要被毁弃呢?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同时却把保存完好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建筑拆的片瓦不留呢?面对被开除党籍的威胁,他们沉痛感叹五十年后,你们一定后悔。
人生之树的摇曳多姿,要有冬的银装素裹,更要有春的繁华似锦。
林徽因人生之树中因为有朋友的眷顾,因为有学术的存在而繁盛。
读《林徽因》,我感受到了一个奇女子对生命和事业涓涓如注的爱,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苦短。
战火中的奔波展转负累了她的身心。
硝烟甚至夺去了她弟弟的生命。
再芳华的女人也逐渐憔悴损了。
精神可以是永恒的,甚至可以从最单薄最垂危的躯体中迸发出来,却始终难逃撒手人寰灰飞烟灭的一日。
她又是幸运的,她的生命轨迹中布满了知己,有几十年相濡以沐的丈夫,有才俊深情的诗人志摩,有以高尚的克制和隐忍恋她一生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泰斗金岳霖,有充满湘西质朴情怀命途多舛的文人沈从文,有来自大洋彼岸狂恋中国文化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她的人生是一樽微苦的琥珀酒。
高洁如菊,恬淡如兰,清素如莲,傲岸如梅。
她是暖,是爱,是万古人间四月天。
在这样如水的凉秋中,《林徽因》带给了我剥去寒风的暖阳。
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