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技术,用于织物、纺织品、纸张等材料的染色。
活性染料通常呈现出强烈的可溶性、高色牢度和良好的亲和力。
其染色原理是在染色过程中,染料分子通过共价键或氢键与被染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染料牢固地结合在材料纤维或纸张上。
活性染料具有多种活化基团,如亚胺基、酯基、酰胺基、硫酸基、游离酮基等。
这些活化基团可以通过与纤维上的羟基、胺基等官能团发生反应,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结合。
活性染料分子结构复杂,一般含有芳香环、杂环和侧链等多个部分。
这些结构部分可以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纤维发生相互作用,增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
染色过程中,活性染料分子首先通过化学反应与纤维表面结合,形成一个暂时的结合物。
然后,在染料经历搅拌、加热等步骤后,结合物中的活化基团与纤维官能团发生热反应,形成更稳定的共价键连接,从而确保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的染色过程还可能涉及到还原和氧化反应。
染色前,染料分子通常是氧化态,无法与纤维结合。
而在染色过程中,还原剂的作用下,染料分子被还原为可与纤维结合的形式。
染色结束后,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染料分子重新氧化,使染料变得不溶于水,提高染色后织物的色牢度。
与其它染色技术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活性染料具有极好的颜色鲜艳度,在染色过程中可以发生多种化学反应,使得染料颜色鲜艳且牢固。
其次,活性染料对许多纤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特别是对于天然纤维,如棉纤维。
最后,活性染料具有良好的耐洗度和耐光度,可在多次清洗和日晒后仍保持良好的颜色质量。
总之,活性染料染色是一种重要的染色技术,通过染料分子与纤维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染料与纤维的牢固结合。
活性染料染色具有良好的亲和力、色牢度和耐洗度,广泛应用于织物、纺织品和纸张等材料的染色。
随着科技的进步,活性染料染色技术不断发展,为纺织品印染行业带来更多的颜色选择和实现更高的染色质量。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方法。
3.观察和分析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槽等。
2.试剂:活性染料、棉布、水、乙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布切成相同大小的样品,并用水洗净晾干。
2.制备活性染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活性染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
3.染色过程:(1)实验组:将棉布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活性染料溶液中,温度为5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
(2)对照组:将一块棉布样品浸泡在清水中,温度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4.洗涤:(1)实验组: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2)对照组:将清水浸泡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5.观察和比较: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和对照棉布样品取出,观察比较染色效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颜色明显变化,比对照组更加饱和。
2.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染色效果均匀,没有出现斑块现象。
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布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流失较少,颜色保持较稳定。
五、结果分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亲染性和亲水性,可以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因此染色效果更加饱和均匀。
同时,活性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染料流失较少,说明其有较好的牢固性,不易褪色。
活性染料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性染料染色的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性染料染色效果饱和、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染色后的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染料流失情况。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染色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七、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料的牢固性,可以尝试调整染色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寻找最佳的染色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比较它们的染色效果差异,寻找适用性更广的染料。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4~5级
注:酸性水解条件:HAc pH值3.5,40℃,1h; 碱性水解条件:纯碱pH 值11.5,90℃,1h, 最后用褪色卡平级
常用各类活性染料相对反应性强弱见图。 二氯均三嗪类
二氯喹恶啉类 甲砜代嘧啶 乙烯砜类(雷玛素) 一氯均三嗪 氯化嘧啶类 丙烯酰胺类
小
反应性
大
4、膦酸基型活性染料(国产P型活性染料)
4、染料在水中会发生水解,染料-纤维键稳定性较差,会发生断裂, 因此利用率低,难以染深色,需固色。
5、适用范围: 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聚酰胺纤维,还常用于印花 。
6、耐氯牢度差, 耐气候、烟熏牢度差。
二、活性染料的类型
化学结构式: S ----- D --- B --- Re
|| | |
染连活
制备氯代均三嗪活性染料的重要原料是三聚氰氯:
HO NH2 +
NaO3S
SO3Na
Cl
N N Na2CO3 Cl N Cl 0℃~5℃
HO NaO3S
Cl NN NH
N Cl
SO3Na
①一氯均三嗪活性染料(国产K型活性染料)
一氯均三嗪染料反应性较弱,稳定性好,80℃以上水溶解, 染料-纤维键较稳定,固色率在80%以上。
活性基是 β–硫酸酯乙烯砜,通式为D-SO2CH2CH2OSO3Na
染色时碱性介质中先脱去硫酸酯基,形成乙烯砜基后再和纤维反应。
NaOH
D—SO2CH2CH2OSO3Na → D—SO2CH=CH2
D—SO2CH2CHOSO3Na OH
D—SO2CH=CH2 +纤维素—O + H D—SO2CH2CH2—O—纤维素
1.3×10-5 1.2×10-7 1.1×10-6 1.4×10-4 1.1×10-6 1.2×10-7
常用染料染色方法

常用染料染色方法
一、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是指在未经电化学处理的基础上,通过化学(酸/碱)反
应与待染物质结合形成染色分子,从而使染料进入物质内部染色的方法。
活性染料染色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染料染色,另一种是溶剂染料
染色。
1、水溶性染料染色
水溶性染料染色是指在水性溶液中直接溶解染料分子,然后将染料分
子和待染物质中的官能团结合,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
水溶性染料染色常
被用于纤维或有机物的染色,例如可以用苯胺类、偶氮类及芴胺类染料来
染色纤维,也可以用芴胺类染料染色树脂。
2、溶剂染料染色
溶剂染料染色是指在溶剂中溶解染料分子,然后将染料分子和待染物
质中的官能团结合,并将其固定在物质表面,以达到染色的效果。
溶剂染
料染色常用来染色金属、玻璃、塑料等,如芴胺类染料可用于镀锌、镀铝,苯胺类染料用于染色橡胶,芴胺类染料用于染色塑料。
二、电化学染料染色
电化学染料染色是指在物质表面先进行电化学处理,然后将染料分子
和待染物质中的官能团结合,并将其固定在物质表面,以达到染色的效果。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活性染料及染色12
请撰写
活性染料
活性染料,也称为光敏染料或光催化染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染料,
它能够通过光的侵入而实现染料的转化。
当光线束入它们的结构当中,就
会出现光化学反应,从而使其颜色发生变化。
活性染料的作用
活性染料的成分非常复杂,它把多种颜料结合融合在一起,使其在光
的照射下有不同的可视效果。
有些活性染料能够通过光线的变化而藉其独
特的光谱特性来赋予产品更多的颜色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不同的视觉美
感效果。
活性染料也能够有效地改变任何表面的外观,有助于人们更加关
注把定制属于自己品牌的外观特性。
活性染料的特性
活性染料在特定的光谱下呈现的色彩与普通有机染料完全不同,并且
活性染料具有高效率、稳定性、耐海水、耐污染物和耐磨损等特点。
它能
够有效地提升产品的表面外观,使其外观更加醒目。
活性染料的应用
活性染料可以用于各种表面涂装,如汽车、家具、建筑等表面涂装;
广泛应用于合成衣料、鞋底、皮革、包袋、帽子等纺织品表面涂装;在汽
车内饰表面涂装,用于仪器仪表表面涂装;用于医疗、药物、饮料、食品、化妆品等表面涂装等。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是一类在纤维材料上进行染色的染料,其分子中含有与纤维材料分子结构相似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材料发生共价键结合,并通过共价键稳定地附着在纤维上。
活性染料染色具有颜色鲜艳、染色均匀、耐洗、耐光、耐热、耐摩擦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首先,物理吸附是活性染料附着在纤维表面的一种吸附现象。
纤维材料表面通常带有一定的电荷,而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通过静电吸引力与纤维表面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物理吸附。
这种吸附是可逆的,容易受到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其次,离子键是活性染料与纤维材料结合的一种化学键。
活性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表面的官能团结合,形成离子键。
这种键结合强度较高,不容易受到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是,离子键只能在纤维表面形成,无法深入到纤维内部,因此染色效果较浅。
最后,共价键是活性染料与纤维材料结合的一种化学键。
在活性染料中,含有与纤维表面官能团相似的活性基团,能够与纤维表面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
这种键结合非常稳定,不容易受到洗涤、摩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共价键的形成使活性染料能够深入到纤维内部,染色效果较为明显。
总之,活性染料的染色原理可以通过物理吸附、离子键和共价键来解释。
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具有不同的染色原理,选择适合的活性染料对于实现理想的染色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活性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染色机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染料溶液、棉织物样品、染色槽、盐酸、氢氧化钠、酒精、蒸馏水等。
方法:1. 准备染色槽:将染色槽清洗干净,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2. 准备染料溶液: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染色操作:将棉织物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4. 染色后处理:将染色后的样品用盐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酒精进行漂洗。
5.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样品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均匀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活性染料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溶液浓度的增加,染色效果逐渐增强,颜色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浓度越高,染料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染色效果也越好。
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酸洗和碱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酸洗可以去除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未结合的染料,使染色结果更加纯净。
碱洗则可以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恢复织物的中性环境,避免对织物产生损害。
此外,漂洗过程也是染色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漂洗可以去除酸洗和碱洗过程中的残留物,保证染色后的织物干净无杂质。
酒精漂洗是常用的漂洗方法之一,因为酒精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性的杂质。
通过染色效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颜色亮度高、饱和度好、均匀度较高。
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分子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亲和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织物纤维上,使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染料的染色实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了染色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适当的浓度下,能够实现对棉织物的均匀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亮度高、饱和度好。
同时,染色后处理过程中的酸洗、碱洗和漂洗对染色结果的纯净度和均匀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活性染料染色

或 D NH CO C CH2
X
国产PW型、国外Lanasol染料
特点:
(1)水解速率低,染色牢度好。
(2)反应性强
活性基由C=C双键和卤素 两个活性基组成
(3)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
三、活性染料的母体类型
要求:
色泽鲜艳、牢度优良、扩散性好,亲和力低
染料母体分子不能太大
通常有:偶氮类,蒽醌类,金属可络合类和酞菁类
(2)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性增加,直接性降低,固色率降低。
图5-3 温度与直接性和反应性的关系 1-直接性 2-反应性
温度升高
V反应 增加 ;但V水解 增加更快
平衡上染百分率
染料直接性下降
固色率
反应性高的,温度低些;反应性低的,温度高些
(3)染色时间
上染时间 +
延 长
利于匀染
固色时间
延 长
第四节 活性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染色
★ 染色方法
浸染 卷染 轧染 冷轧堆
★ 染色方法的选择
注意:以下选择不是绝 对的,只是质量要好些
根据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及厚薄而定。
紧密、厚重织物
不宜用绳状浸染、而 用卷染、冷轧堆染色
高支高密的织物 稀薄及弹力织物
不能采用轧染,易产 生皱条、擦伤疵病。
采用浸染法
0.5~1.5 1:(10~12) 视染料类别而定,85~95
10~25,10~25,10~15 9~11
工艺要点:
(1)染料的溶解 X型染料 冷水调成薄浆
其它染料 40~50 ℃调浆
溶解宜用软水
加冷水或30~35℃ 温水至规定量。
K型用70~80 ℃ 热水
KN、M型用60~ 70 ℃热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
姓名:商倪锋学号:08139126 班级:轻化工程081班
同组者:史千千
摘要:本实验采用活性艳蓝K--GR对全棉植物进行染色,染色后对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和吸尽率的测定。
关键词:
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固色率吸尽率
Dyeing of cotton with active dyes
Abstracts:in this paper,we use ReactivebrilliantblueK-GR dyeing cotton, after dyeing we use equipment to evaluate the fixation and exhaustion rate. The result show that reactive dyes on cotton fabric has not a higher exhaustion .fixation and low luster . .
前言:
棉织物是目前纺织市场应用最多的纤维之一,染棉织物可以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进行染色,用直接染料染色后水洗牢度较差,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同时在染色的过程中对染料的浪费也比较严重,吸尽率和固色率都比较低,本实验以活性艳蓝K--GR为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同时来测定活性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
一、实验目的
1、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
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本实验所用的一氯均三嗪型活性艳蓝K—GR,其分子式为C29H20ClN7O11S3,分子结构如图一
图一
2、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水解染料的存在,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但不够大,它会染着于纤维上,皂煮时不能完全煮下来,有时还会污染到其它纤维,特别是KN型染料耐碱牢度不高,易造成污染现象。
水解染料的存在也是湿摩牢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3、加盐促染原理:
在溶液中纤维和染料都带负电荷,之间产生排斥力,在染浴中加入中性电解质的盐后,盐电离出的阳离子吸附在纤维表面纤维被包裹,染料阴离子接近纤维表面的所受的排斥力便大大减弱,染浴中家有适量的食盐会降低由于库伦力而产生的能阻,提高染料的上染率。
三、给定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丝光漂白棉布(各2g、8块)
药品:活性艳蓝K--GR,无水硫酸钠、碳酸钠、净洗剂EL-C
仪器:721分光光度计 .4型数显式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烘箱、锥形瓶250mL、移液管10ml、5ml,滴管、小吸球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染色工艺的设计
活性艳蓝K—GR 1%(owf)
无水硫酸钠30g/l
纯碱15g/L
吸附温度50℃
固色温度90℃
浴比20;1
净洗剂EL-C 20;1
(三)皂洗工艺:
•皂洗目的——除去未经固着的染料、盐及碱,使染色织物的pH接近中性。
•工艺流程:皂煮洗(加入净洗剂EL-C,90 ℃,10min )——皂洗——热水洗——冷水洗。
(四)操作步骤:
1、称取织物小样2.0±0.1g;
2、选择活性染料活性艳蓝K—GR
3、准确称取染色工艺中的各种材料
4、准备5个锥形瓶,2个放40ml的标准染液(注:与染色的放入同样的盐和同样的碱用来做对比。
)一个40ml的染液准备染色,一个放40ml标准的皂液,一个放40ml准备洗的皂液(注:用来做对比)5个瓶放置在同一个水浴锅中
5、染色工艺曲线的步骤进行染色。
6、测出该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2
7、吸色率的计算:
(1)标准染液(A)的光密度计算:
将标准染液用250ml的容量瓶定容,再从中用滴定管取25ml染液滴定50ml的容量瓶、测光密度(注;在定容过程中要反复地把原锥形瓶中的残液到250ml的锥形瓶中)A=0.436*250/40*2=5.45
(2)残液(B)的光密度计算:
将染色残液用250ml的容量瓶定容(注;在定容过程中要反复地把原锥形瓶中的残液到250ml的锥形瓶中)
B=0.454*250/40=2.8375
(3)吸色率(E)的计算
E=100-B/A*100 (1-1)
X= B/A*n*100% (1-2)
式中:
E-----------------------------吸尽率
A------------------------------标准染液的吸光度染料的量
B-----------------------------------染色残液的吸光度
n-----------------------------标准溶液与染色残液的测试浓度的倍数
E=53
8、固色率的计算:
(1)将染好的的布(从染液中取出布,要尽量的把染液拧回瓶中)用浓度为1.5g/l 的净洗剂EL-C在水浴锅中皂洗煮10min(皂液温度93℃到95℃)。
浴比1:20到时间后,冷却到室温。
在最大吸收波长出测吸光度C=0.432
(2)将标准皂液加入到另一个也经染色过程的标准染液中进行皂煮10min(皂液温度93℃到95℃)。
浴比1:20到时间后,冷却到室温。
(3)收集整个过程中的洗涤液和残液
(4) 将上述洗涤液和残液混合,稀释到100毫升的容量瓶在最大吸收波长测吸光度D=0.316
(5)按下式计算固色率(F);
F=E-Y (1-3)
Y= D/C*n*100% (1-4)
式中:
E-----------------------------吸尽率
Y------------------------------皂煮条件下未固色的的染料的量
C-----------------------------------标准染液的吸光度
D---------------------------皂煮洗涤残液的吸光度
n-----------------------------标准溶液与皂煮洗涤残液的测试浓度的倍数
F=37
五、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结果:从实验结果来看染料活性艳蓝K—GR对棉织物的吸尽率为53,在查文献中活性艳蓝活性艳蓝K-GR 可用于棉、黏胶纤维的染色,亲和力较低,匀染性较好,染深性差,宜染浅蓝色。
主要用于棉、黏胶纤维织物的直接印花,由于亲和力低,未固着染料的易洗涤性较好。
本实验做出的结果与差的资料大致一样
分析:
(1)由于该染料的的对纤维的亲和力不高,。
(2)盐加的不够多
(3)人为的误差
六、注意事项
(1)务必保证分光光度计的测试数据在0.4-0.7之间
(2)验过程繁琐,染色残液、洗涤液、皂煮液、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有所损失,否则测试结果不准。
(3)注意对织物、浴比等单位.
(4)用移液管移去染液时,一定要先将染液摇匀后才能使用。
(5)染色前,先将织物润湿、挤干后,才能使用。
(6)盐、碱是,应先将织物取出,戴加好后,再放入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