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注意事项-任峰

合集下载

灌砂法检测压实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灌砂法检测压实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三、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措施 合理选择量砂。合理颗粒级配组成的量砂能够降低量砂下降的速度、重现 性以及密度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在每次现场检测时,都应当选择干燥洁 净且标准统一的量砂,也即是0.30-0.60mm或者0.25-0.50mm粒径的颗粒均匀 的量砂。
Page 11
三、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Page 8
三、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3 量砂颗粒级配组成的问题 不同粒径的量砂,其颗粒组成及密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量砂的颗粒级配
组成能够对压实度试验的重现性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如果在进行压实度检测 时所采用的量砂的颗粒级配组成差异过大,也即是颗粒不均匀,那么将会影响 到其最终检测结果
Page 10
措施 合理选择检测位置,为了让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在选择检测位置时,应
当在横向和纵向上均选取一定的检测点,并且应当尽量选择薄弱点或者边部点 等,同时应注意选择表面比较平整的点
Page 5
三、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2 储砂筒内砂面高度问题 在我国现行的试验规程中有着对储砂筒内砂面的高度、质量及总重的明确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SINOHYDRO BUREAU 11 CO.,LTD
Contents
目录
一 综述 二 灌砂法基本要求 三 试验过程中常见问题分析及措施 四 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综述
在 压实度检测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它 直接反应了路基路面的密实状态及强度与稳定性,如 何准确地检测压实度显得至为重要,而灌砂法又是当 前最为常用的方法.
4 试坑问题 试坑同样能够对灌砂法压实度检测产生影响,在开挖试坑时,如果开挖工
序不合理,或是开挖深度和内径不够,都可能会造成所测得的压实度结果偏大。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规程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规程

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实验规程1目的和适用范围1.1本试验法适用于在现场测定基层(或底基层)、砂石路面及路基土的各种材料压实层的密度和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有大孔洞或大孔隙的材料压实层的压实度检测。

1.2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2)当集料的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但不大于31.5mm, 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200mm时,应用力150mm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2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灌砂筒:有大小两种,根据需要采用。

型式和主要尺寸见图1及表1。

当尺寸与表中不一致,但不影响使用时,亦可使用。

储砂筒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下部装一倒置的圆锥形漏斗,漏斗上端面开口,直径与储砂筒底中心有一个圆孔,漏斗焊接在一块铁板上, 铁板中心有一圆孔与漏斗上开口相接。

在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设有开关。

开关为一薄铁板,一端与筒底及漏斗铁板铰接在一起,另一端伸出筒身外,开关铁板上也有一个相同直径的圆孔。

(2)金属标定罐: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罐,上端周围有一罐缘。

(3)基板:用薄铁板制作的金属方盘,盘的中心有一圆孔。

(4)玻璃板:边长约500--600mm 的方形板。

(5)试样盘:小筒挖出的试样可用饭盒存放。

大筒挖出的试样 可用300mmX500mmX400mm 的搪瓷盘存放。

(6)天平或台秤:称量10——15kg,感量不大于1g 。

用于含水 量测定的天平精度,对细粒土、中粒土、粗粒土宜分别为0.01g 、0.1g 、 1.0g 。

(7)含水量测定器具:如铝盒、烘箱等。

(8)量砂:粒径0.3〜0.6mm 清洁干燥的砂,约20 — 40kg,使 用前须洗净、烘干,并放置足够的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图1 灌砂筒和标定罐(尺寸单位:mm)衡。

(9)盛砂的容器:塑料桶等。

灌砂法检测评定路基压实度时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灌砂法检测评定路基压实度时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

灌砂法检测评定路基压实度时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大家好呀,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常见但又特别让人头疼的话题——路基压实度检测。

说白了,就是我们用一种叫做“灌砂法”的方式,来判断路基的压实程度。

听着是不是有点技术性十足?但别担心,咱们今天不搞那些晦涩的理论,咱就拿着茶杯,慢慢聊聊这事儿,保证你听得懂,且还能笑出声。

咱得说,灌砂法其实是一个很实用的检测手段。

它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往地基里灌砂,看砂子填满的程度,来判断路基的紧实度。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把一堆沙子倒进一个洞里,沙子倒得越多,说明土壤越松;反之,沙子不容易倒进洞里,说明土壤已经压得比较结实了。

这么一来,咱们就能知道路基到底是否达到了设计要求。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可做起来可没那么轻松啊!不过,大家要知道,灌砂法虽然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不少“坑”要避开。

比如,很多施工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了现场的环境因素。

你想啊,天气热的时候,土壤容易干裂,灌砂就不那么顺利;天气太湿,土壤又容易粘腻,这样砂子倒不进去,结果就不准。

所以,检测之前得先检查天气,千万别让“天公不作美”搞砸了。

而且有些人为了图省事,可能会忽略了对“灌砂深度”的精准测量。

你想,咱做这个检测,得严格按照规定的深度进行,不能随便凑合。

就像你做饭,火候不对,做出来的菜可就不好吃了,不能将就。

得记得定期清理砂筒,砂筒一脏,检测结果也会偏差,结果就会“假大空”。

所以,砂筒要保持干净,才能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再说了,操作时的精准度也不容忽视。

有些施工队可能为了追求“速度”,手上不够稳,结果砂子倒得不均匀,根本测不准。

你就想象一下,一个大大的瓶子里,倒进去的沙子不均匀,哪有准确的量?就像你在量米,手不稳,最后量出来的米总是少点多点,那做饭的结果就不靠谱了。

所以,灌砂的过程要轻手慢脚,测量时要心细如发。

再有就是,咱们还得注意数据的记录。

监理人员或者施工方会忽视了数据记录的细节,结果就是测量结果“各说各话”。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

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技术要点一、路基检测办法概述保证路基应有强度和稳定性的一项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是路基压实,而现场路基压实的品质通常用压实度来衡量。

路基压实度的检测有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等试验办法,而灌砂法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最常用的试验办法,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

灌砂法虽简单易学,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较多,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引起较大误差或错误。

如何保证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精度,作者结合近几年在几条公路上的实践经验对这地方开展了分析与探讨。

二、土的最大干密度的确定压实度就是土在压实后达到接近最大干密度的程度,施工压实度公式:K=Pd/PcXlOO式中:K——测设地点的施工压实度(%);试样的干密度(g/cm3);Pc ------ 由击实试验得到的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o试样最大干密度PC的值通过击实试验办法来确定,而且土质不一样它的值也不相同。

(-)击实试验办法的选取《公路工程品质检验评定标准》(JTGF80∕l∙2004)中明确规定,路基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

现在各国使用的击实试验办法分为轻型击实试验法和重型击实试验法,两种击实试验法的差别主要是击实功能的差别,重型击实试验法的企业击实功比轻型击实试验法要提高4.5倍,这样对同样的土质来讲,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法时其最大干密度提高(经试验一般可提高6%〜20%)。

但有的施工企业却仍使用轻型击实试验法,这样得出的最大干密度值比现实要小,导致计算得到的压实度值偏大。

(二)不一样类土最大干密度的确定不一样性质的土其最大干密度差别很大,因此应严格按规范中相关规定来确定不一样土类、不一样取土场的土的最大干密度。

有些施工企业及监理企业为了省事,施工段中仅用一个或极少数几个最大干密度值,当用土数量、土类发生变化和取土场更换时也不去重新做击实试验来确定该类土的最大干密度,而是仍采用过去的试验值,这样所选取的最大干密度已经没有了代表性,从而使计算得到的压实度不能真正反映现实压实品质。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

压实度检测的常规方法及注意点一、压实度检测原理压实度是控制土料、无机结合料、砂砾混合料及沥青混合料等压实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

压实度反应了现场压实后填筑材料的密实状况。

压实度越高,密度越大,材料整体性能越好。

例如:在道路施工中,对路基、路面结构层进行充分碾压后,才能保证其强度和刚度,投入使用后不致出现路面下沉、凹陷、裂缝。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使浇筑的地坪不致下沉出现开裂,对基础回填也有压实度要求。

所谓压实度是指在施工现场抽取的样土经烘干至恒重测得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所得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

例如:10%灰土层现场取样的干密度为1.61g/cm3,设计压实度指标为≥97%,标准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为1.67g/cm3取样的压实度为1.61/1.67=96.4%,不符合设计要求。

二、击实实验土样的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含水量密度随含水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当达到最大值时,随含水量的不断增大而减小。

标准击实试验就是获得土样的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然后求得最大干密度下的含水量即最佳含水量。

标准击实试验根据击实功的不同分为重型击实和轻型击实二种。

实验室试验一般是通过调整击实锤重量及落距、样土体积来转换轻型或重型试验。

选择何种试验方法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来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采用选择何种试验方法必须要明确。

因为二者由于击实功的不同,所得的干密度相差甚远,对以此为基准计算得出的压实度结果截然不同。

通常是道路、场地等按市政道路设计要求的应采用重型击实;一般的房屋建筑工程回填以轻型击实为多。

标准击实的作用:一是取得的最佳含水量可为实际施工中提供材料含水量的控制指标;二是为以后的压实度检测提供最大干密度标准值。

(一)、试样制备的注意点1、试样含水量的确定标准击实的试件一般制备6个,其中5个是用作正常实验,一个备用。

在制备试件时应注意控制试件的预估最佳含水量。

通常是土样的塑性指标,若不知塑性指标时可根据经验来确定。

浅谈灌砂法现场检测压实度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浅谈灌砂法现场检测压实度的运用及注意事项

浅谈灌砂法现场检测压实度的运用及注意事项【摘要】灌砂法适用于现场测定路基结构层、基层、底基层、砂石路面的压实度,用于判断和评定结构层的压实质量,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压实度检测方法,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具有大孔隙、大孔洞的压实度检测。

本文就灌砂法现场测压实度的运用及一些注意事项做浅要的分析与探讨,为提高试验检测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灌砂法压实度运用、注意事项前言压实质量是路基、路面施工的重要环节,压实质量的好坏与路基、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和平整度密切相关,压实度是压实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检验路基、路面压实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

只有确保压实质量,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才能保证路基、路面整体的强度、稳定性满足要求并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目前在道路工程中检测压实质量的方法主要有挖坑灌砂法、灌水法、环刀法、钻芯取样法、核子密度仪,无核密度仪、沉降差等方法,但均无一种方法能适用于所有结构层次的压实度检测,各种检测方法都有一定的限制。

本文就灌砂法测压实度的运用及需注意的一些细节,做简要的分析与探讨。

一、灌砂法现场测压实度原理、适用范围及罐砂筒的选择灌砂法测压实度是利用规定粒径(0.3~0.6mm)洁净、干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并已知量砂密度的标准砂,从规定的高度灌入并填满试坑,根据灌入试坑内砂的质量换算试坑的容积,并根据试坑内集料的含水率计算试坑材料的干密度,然后根据标准击实确定的最大干密度计算现场压实度。

因现场的开挖的试坑往往形状都不是很规整,采用直接法测量试坑的容积误差较大,因此采用标准砂置换试坑内集料,换算试坑体积。

试坑内集料质量称量就可得到,根据密度=质量/体积的公式就可得出试样的视密度,根据试样的含水率就可推算出试样的干密度,然后就可以根据现场实测的干密度计算现场压实度(压实度=实测干密度/试验室最大干密度)。

灌砂法适用于路基土、基层、底基层、沙石路面的压实度检测,但不适用于填石路堤等具有大孔洞、大孔隙材料的压实度检测,因此在检测压实度前,应根据工程实际判断是否能用灌砂法测压实度,若选择的方法与工程实际不适用,则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

灌砂法试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灌砂法试操作应注意的问题

灌砂法试操作应注意的问题[提要]针对进行灌砂法试时较普遍地存在不能按规范进行正确操作而产生误差甚至错误,影响质量控制的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了应注意的意见。

关键词灌砂法试验1前言灌砂法试验是野外用来测定路基和路面结构层密度的常用方法,即利用均匀颗粒的砂由一定高度下落到一规定容积的筒或洞内,按其单重不变的原理测定度洞的容积。

根据野外灌砂法试验时较普遍地存在不能严格按T0111—93试验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进行操作的问题,笔者归纳整理,分析了由此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应予注意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以使试验真正起到对质量的控制。

2合适仪器的选择目前,公路工程密度试验中ø100和ø150灌砂筒是最常见的两种。

在测定细粒土密度时,可采用ø100小型灌砂筒,要求试样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为保证测定结果的稳定并具有代表性,如粒径超过15mm,测应相应增大灌砂筒和标定罐的尺寸。

对粒径达40~60mm粗粒土,灌砂筒和现场试洞的直径则应改为150~200mm。

总之,针对试样的情况,试前应正确选择合适的灌砂筒规格。

用作灌砂法试验的量砂规格和密度直接影响试验的结果。

为此,“规程”要求量砂粒径为0.25~0.5mm,均匀并放置足够时间,清洁、干燥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

对这种规格的砂经试验证明密度变异性小,故野外试验必须采用这种规格的砂作为量砂。

由于这砂较细,易吸湿受潮,使密度发生变化,故“规程”要求放置足够时间,使达到与空气湿度平衡密度也趋势于稳定。

因此,在试验中,当空气湿度有变化时,应注意及时标定量砂的密度。

3正确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量砂的质量3.1称量灌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灌砂入试洞前,筒内砂的质量应保持与灌砂入标定罐前的质量相等。

“规程”要求灌砂筒中的砂面距筒顶不超过15mm。

装砂不能随意,否则造成装砂太多或太少。

太多,显然不合要求;太少,又会导致灌砂入试洞时,标定灌砂筒的下部圆锥休环能填满,使试验结果不准。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章编号:1008-3812(2003)02-0022-01灌砂法测定压实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延涛1刘 洋2赵晓芳3(1.辽宁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鲅鱼圈处)(2.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院)(3.彰武县公路工程公司) 摘 要 本文对现场灌砂法检测压实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论述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 灌砂法检测量砂压实度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B1 前言现行检测压实度的方法很多,有核子密度湿度仪法、重型动力触探法、夯击能量法、水袋法、灌砂法等,但是最基本的方法仍然是灌砂法。

灌砂法由于其工艺简单,并且能检测路基和中低级路面等多个部位的密度和压实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施工检测中。

此方法表面上看来十分简单,但是实际操作时常常掌握不好细节,引起结果产生较大误差。

更主要的是,它又是评定压实度的依据,所以经常是质量检测部门与施工单位之间发生矛盾或纠纷的重要环节。

因此检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规程,提高实验精度,使实验的结果更准确。

本人通过高速公路的建设认为实验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2 量砂的选择灌砂法实验所选择的量砂必须清洁干燥、颗粒均匀(或者是颗粒单一的),否则由于砂的颗粒组成不同将对实验的重复性产生严重影响,使量砂的标定密度存在明显的变化。

根据有关实验用不同粒径的量砂标定锥形漏斗的体积和量砂的密度,其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列在下表中。

量砂的粒径(mm )与平均值的最大偏差%锥形漏斗中标定罐中0.6—1.20.40.30.3—0.60.30.10.15—0.30.60.2小于0.150.70.2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粒径0.3mm -0.6mm 的砂的重复性最好,对锥形漏斗体积标定偏差最大只有0.3%,对标定罐中量砂密度的标定偏差最大仅有0.1%。

这里要特别说明选择量砂时要特别注重量砂的颗粒均匀,避免离析。

因此,在没有粒径0.3mm -0.6mm 的量砂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其他几种粒径的量砂,但关键是量砂粒径要均匀或者是粒径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灌砂法检测路基压实度的几点注意事项
任峰
(黑龙江省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灌砂法是目前公路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压实度检测方法,本人根据在大广高速大庆段建设过程中总结的实践经验,从标准击实试验、量砂标定、现场检测三个方面提出了灌砂法检测压实度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引起大家重视并在公路路基压实度检测中尽量避免。

关键词:灌砂法;压实度;注意事项
1标准击实试验注意事项
1.1试验室得出的最大干密度是压实度评定的基准值,它直接决定着路基压实结果的可靠性,因此,标准密度的室内试验确定要规范操作、数据真实,试验条件与实际压实条件相接近,同时要进行平行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

1.2不同土类最大干密度差别很大,要保证所选取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具有代表性。

因此应严格按规范、规程中相关规定来确定不同土类、不同范围的土的最大干密度。

当土类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做击实试验来确定该类土的最大干密度。

1.3工地上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图解法对击实试验数据进行处理。

但图解法在绘制曲线过程受试验人员的能力、经验等影响因素很大,曲线的峰值点位置不准确。

实践证明图解法所得到的最大干密度要小于或等于实际最大干密度。

为了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建议采用幂函数拟合曲线等数值方法分析曲线的分布规律,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2量砂标定注意事项
2.1灌砂法基本原理是用标准砂来置换试洞中的集料,利用试洞中的砂质量换算试洞体积。

砂密度偏大会造成试洞换算体积偏小,压实度偏大;砂密度偏小会造成试洞换算体积偏大,压实度偏小。

因此量砂密度标定准确与否直接影响路基压实度的检测精度。

砂的颗粒组成、储砂筒砂面高度、砂的总重、标定罐深度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砂的密度。

标定工作不容忽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2.2量砂必需采用洁净干燥的标准砂(粒径0.25~0.50或0.30~0.60mm)。

不同颗粒粒径组成的砂,其级配不同,密度也明显不同。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明确指出使用粒径0.3~0.6mm 砂的重现性最好。

每换一次量砂时都必须测定松方密度,同时漏斗中的余砂重量也要重新测定。

2.3要严格遵守《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中对储砂筒砂面高度和标定罐深度的要求。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原因是不同砂面高度的砂下落速度也不同,会导致标定罐内砂的密实程度也不同。

标定罐的深度对砂的密度有影响,标定罐的深度减2.5cm,砂的密度降低约1%。

因此,标定罐的深度应与现场试洞的深度一致。

此外,储砂筒内砂的质量准确至1g并在每次标定及试验中都维持不变。

因为只有砂总重相同,其下落速度才能保持一致,从而提高量砂使用的准确性。

2.4锥砂质量大小对现场试验精度有直接影响。

锥砂质量偏大,造成试洞中砂质量偏小,试洞换算体积相应偏小,压实度值偏大。

锥砂质量偏小,造成试洞
中砂质量偏大,试洞换算体积相应偏大,压实度相应偏小。

标定锥砂重必须在现场多次重复标定,取平均值,确保试验准确性。

3现场检测注意事项
3.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中规定压实度检验频率为双车道每200m每压实层测4处。

以报检1Km为例,需要检测20点,大约5小时,再加上监理抽检,整个检测过程耗时还是比较长的,因此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检测设备和人员,最好能做到自检与抽检同时进行。

3.2 现场测试时,储砂筒中砂面高度和质量应与室内标定时保持一致。

3.3 除非测点表面非常平坦,粗糙度不大,否则应使用基板测定粗糙表面消耗的量砂,消除不规则表面对计算试洞体积的影响。

现场测试完后,要检查灌砂筒底板、基板与地面之间是否有量砂漏出,如有要将其收集称重,计算密度时扣除这部分质量。

3.4试洞的深度要达到压实层底部。

按照《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要求,试洞的深度应该等于测定层的厚度,但不得有下层材料混入。

目前工地上普遍应用φ150mm的灌砂筒,它的测深为150mm,其所测压实度仅为这150mm的压实度。

随着目前压实设备性能的提高,压实层厚度往往在200mm左右。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中对压实度检测特别要求,灌砂法、灌水法的取土样的底面位置为每一压实层底部,因此应用φ150mm的灌砂筒检测厚度在200mm左右的压实层时应先清除表层50mm再挖洞检测。

3.5试洞形状要保持圆柱体,坑洞周壁应竖直,上下口直径相等,试洞深度应尽量等于标定时深度。

3.6灌砂时间要充分。

边缘处标准砂不再流动后还需要等十几秒钟再停止灌砂。

如果提前结束灌砂,势必导致灌入的标准砂质量偏少,从而导致测得的压实度值偏大。

3.7含水量试验最准确的方法是烘干法,但受现场检测条件限制,通常采用酒精法。

酒精法会由于将土壤中的有机质燃烧掉而产生误差,另外,潮湿的黏性土难于粉碎,也使酒精法的精度降低。

应通过烘干法与酒精法对比,如结果不超过1%可在现场采用酒精法。

但要注意所用酒精纯度必须要达到95%,劣质酒精燃烧不充分反而变成水份,影响检测结果。

路基表面往往含水量偏低,在做含水量时,应将试洞内取出的土壤迅速均匀搅拌,然后再测含水量。

在凿洞过程中,应随时将凿松的土取出装入塑料袋中,不使水分蒸发。

3.8 量砂重复使用时一定要处理一致,洗净、过筛,除掉杂技,重新烘干,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湿度与空气达到平衡后再用。

4结语
灌砂法是施工过程中最常用的试验方法之一。

此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时经常掌握不好,引起较大误差,应严格遵循试验规程的每个细节,以提高试验精度。

参考文献
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人民交通出版社.
2《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人民交通出版社第1版 (2008年8月1日)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人民交通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