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点加密测量方案.
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内容一、施工测量的目的施工测量指的是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的测量工作,是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
包括施工控制网的建立、建筑物的放样、竣工测量和施工期间的变形观测等。
施工测量是直接为工程施工服务的,它既是施工的先导,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
目的是将图纸上设计的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形状和高程标定在施工现场的地面上,并在施工过程中指导施工,使工程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
从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定位、基础施工,到墙体施工、建(构)筑物构件安装等工序,都需要进行施工测量,才能使建(构)筑物各部分的尺寸、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大中型工程的施工测量,要先在施工区域内布设施工控制网,而且要求布设成两级,即首级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
首级控制点相对固定,布设在施工场地周围不受施工干扰,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
加密控制点直接用于测设建筑物的轴线和细部点。
不论是平面控制还是高程控制,在测设细部点时要求一站到位,减少误差的累计。
二、施工测量的原则在测量布局上,应遵循“由整体到局部”的原则;在测量精度上,应遵循“由高级到低级”的原则;在测量次序上应遵循“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在测量方向上,应遵循“长方向定短方向”的原则;在测量过程中应遵循“随时检查,杜绝错误”,“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原则。
三、施工测量工作阶段的划分施工测量工作分三个阶段,即开工准备阶段测量、施工阶段测量和竣工阶段测量。
开工准备阶段测量包括:交接桩及复核,做好坐标控制点,高程原点、资料的交接工作;设计控制桩贯通复测;施工控制网建立;地形地貌复核测量。
施工阶段测量包括:施工放样测量;工序检查测量;施工控制网复测;沉降位移变形观测及安全监控测量。
竣工阶段测量包括:竣工贯通测量和工点竣工测量。
四、施工测量工作控制程序`五、施工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业建筑,工艺设备安装需要的测量放线工作,必须按规范执行。
施工单位要成立测量工作小组,使用全站仪及S 2水准仪等设备,从标高百格网中引出坐标到每个基础的轴线、标高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工程中交顺利实现。
测量控制点校核与方法

测量控制点校核与方法1、测量控制点、线检核1)建立维护制度①首先要建立对高程点、平面控制基点的定期检查、维护制度,划分维护职责。
基线点、主控制点由各施工区域做检核,施工初期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如无变化则可延长至二个月检查一次。
如有特殊情况则应随时检查处理。
首级高程点施工前期应每一个月检查一次,后期可适当延长。
如有特殊情况则应随时检查处理。
维护检查时间要求至结构施工完成为止。
②在埋点(平面点、高程点)周边严禁随意开挖坑槽,避开汽车行驶路线,周边架设防护栏和做好警示标志,以避免人为破坏。
2)点位破坏后的处置如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平面、高程点有已被破坏或变形位移情况,立即对所测量记录情况进行使用追溯,以确定对工程施工部位的影响,及时发现错误和偏移情况,立即调整处理,并按相关职责立即尽快恢复该施工控制点位。
2、专项测量方法根据各工程部位的专项测量要求,在施工中编制相应的专门测量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专项问题,主动理解配合完成设计意图,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1)控制网的控制和测量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先对全线控制点进行复核闭合。
复核的结果报现场监理验收认可,并按照施工需要加密控制网。
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将把所有的控制点都选定在施工作业范围以外的适当位置,并且确保各控制点的通视性良好,符合施工需要,应选在附近的山体上。
控制点选定后,通过实测和导线闭合运用平差计算把整个工程范围内的控制点坐标定下来。
然后对各需测项目进行详细计算并编制计算表,报监理核验。
控制网的复核和布置,均采用电子全站仪测设,距离精度为2毫米,最小显示单位1毫米,角度精确度为5”,最小显示单位为1”。
放样时采用坐标放样控制,担任本工程的测量人员经过业务培训测量经验丰富,并有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
2)下部结构的测量本桥的桩基、桥台承台、桥台台身、桥台台帽等均采用坐标法测定。
为了确保下部结构的测量精度,我们尽量从控制点直接测设,只要控制点直接能通视放样的位置,我们不设中间点,即宁可计算时多算几个点,那么在放样时就减少了需要转点来测设桥台位置的出现频率。
施工测量方案

施工测量方案一、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施工控制网,后以施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点的定位放线。
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
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
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做风。
二、准备工作1、学习设计文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审核图纸。
2、施测人员能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构筑物的位置及坐标,其次了解现场测量坐标与结构物的关系,水准点的位置和高程。
根据设计要求的施工精度,在了解总图后认真学习道路施工图,及时校对道路及附属结构的平面位置,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
3、测量放线之前,测量人员首先熟悉总体布置图,细部结构设计图。
根据整体到局部的原则,以控制网作为放样依据,找出主要轴线和主要点的设计位置,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几何关系,再结合现场条件和控制点的分布,采取适宜的放样方法。
施工测量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一个方面。
三、施工测量规定1、一般放样工作开始之前应详细查阅工程设计图纸,了解设计要求,根据精度指标选择放样方法。
2、对于设计图纸中有数据和几何尺寸的,应认真进行检定审核,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
3、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和文件(包括修改通知)进行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或未经批准的草图放样。
4、所有放样点均应有检核条件,现场取得的放样及检查验收资料必须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能交付使用。
5、放样结束后,应向使用单位提供书面的放样成果单。
四、放样数据准备1、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样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校核。
加密重力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加密重力测量规范GB/T 17944——2000本标准是在国家测绘局1975年3月发布的《大地重力测量细则》(修订本)和CH/T2003-1999《国家一等重力测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科研和生产成果制定的。
本标准从2000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耀民、戴其潮、杨振岱、王忠良。
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在陆地上进行加密重力测量的布测原则、精度要求、施测方法等。
1.2 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加密重力测量,其他区域性的均匀重力测量可参考执行。
2 引用标准GB12897—19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7942—2000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 17943—2000 大地天文测量规范 CH 1001—1991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 1002—1995 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1995 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H/T 1004—1999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 2001—1992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 CH/T 2003—1999 国家一等重力测量规范CH 8016—1995 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 3 布测原则 3.1 目的与任务3.1.1 加密重力测量是为各种科学目的对有关区域在各级重力控制点的基础上加密一定的重力点所进行的重力测量。
3.1.2 加密重力测量主要用于测定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为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海洋学和空间技术等领域所需的重力异常、垂线偏差、高程异常和空间扰动引力场等提供地球重力场数据。
3.1.3 国家加密重力测量得到主要任务是:a )为在全国建立55''⨯的国家基本格网(对于个别大片重力测量空间区域的困难地区可以建立30'30'⨯格网)的数字化平均重力异常模型而进行的全面重力测量;b )为精化大地水准面,采用天文、重力、GPS 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全国范围的高程异常值而进行的加密重力测量;c )为内插大地点的天文大地垂线偏差而进行的局部加密重力测量;d )为精密水准测量正常高系统改正而进行的局部重力测量。
导线点布设及施工测量方案

导线控制网的布设及施工测量一、准备工作1、熟悉图纸及图纸复核。
2、仪器标定及校核.3、工地现场实地考察,熟悉现场地形。
二、导线控制点的布设1、导线点应选择在通视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2、用混凝土浇筑成方桩,中间预埋带有“+"钢筋,方桩埋深50-60cm.3、对控制点用红漆做好标识,并做好保护措施.4、导线点每月应复核一次,防止发生位移导致施工测量发生偏差.三、导线控制网的外业测量1、导线的测量应选择在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2、测量的内容:角度和距离3、角度:水平角度;距离:水平距离。
四、平面控制网的内业计算1、计算测量角度及测量的各个相邻导线点间的平均距离。
2、角度平差平差是内业计算主要工作,我们外业测量的结果应符合相应的理论值,当不符合时,我们就要平差.桥梁的平面控制网一般都用闭合导线,道路一般都用附和导线.常用平面控制网测量等级,对于小于500米大中桥应采用二级小三角,一级小三角适用于500m~1000m特大桥,DYA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fβ=∑β测—(n—2)×180°当fβ〉fβ容时,应重新测量。
当fβ≤fβ容时,才可以进行平差。
平差就是把当fβ按各测量角度大小进行分配,进行修正观测角β值,用修正后观测角β值,计算出各个边的坐标方位角θ.3、距离平差计算坐标增量△x=L×cosθ;△y= L×sinθ。
理论上,Σ△x=0,Σ△y=0。
当Σ△x≠0,Σ△y≠0时,应把Σ△x,Σ△y的值按边长进行分配。
把改正后的△x',△y’加上A点坐标就得出B点坐标。
X B=X A+△x = XA+L×cosθ,Y B=YA+△y=YA+L×sinθ依次类推就可依次计算出C、D、E点的坐标。
五、施工测量方法1、坐标放样法e BA dy在大桥施工测量中,一般采用坐标法进行墩、台、桩的定位。
如上图所示,设仪器置于导线点A,以导线点B为后视点,欲测量轴线上H点,只要知道夹角β和距离L AH即可.A、B、H三点坐标已知,则可以计算出:后视方位角:θAB=arc tan(Y B—YA)/(XB—XA)前视方位角:θAH=arc tan(Y H-Y A)/( XH—X A) 夹角β=θAH-θAB前视距离L AH=√( X H-X A)2+(YH-Y A)2这样就可以放出H点。
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的规范测量及注意事项(讨论稿)郭波

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的规范测量及注意事项(讨论稿)前言为了保证工程施工测量质量,规范施工现场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的测量,提高转点的可靠性,避免测量放样出现问题,特编制本测量规程。
1 术语(定义)1.1 加密控制点加密控制点是为满足现场施工测量的要求,采用原控制网精度等级或低一等级的测量方法或手段在原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的测量控制点,作为工程施工的控制基准。
(加密点是和设计交桩同等要求,是相对永久性的控制点。
对点位稳定性、埋深等须严格要求)。
1.2 临时转点临时转点是指为了某个测量目的,控制点不能直接用于测量放样时,而采用满足测量精度的方法或手段测设的临时设站点,一般情况下只使用一次(临时转点原则上不重复使用)。
2 增加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2.1增加加密控制点a、在工程施工前原工程控制网复测时增加测量控制点;(一般在工程前期或特定阶段会对工程控制网进行加密,加密点设置(点的密度、边长等)会直接影响测量工作的精度、工作效率,以及增加临时转点的数量)。
b、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增加测量控制点;(即在工程控制网复测以后根据现场需求而增加的控制点)。
2.2 临时转点在施工过程中增加的临时使用的测量点;(为了满足现场某个测量放样工作的需要而测设的临时测量点)。
3 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的测量方法3.1 加密控制点的测量方法:a、采用GPS静态测量;b、采用全站仪导线或交会测量;3.2临时转点的测量方法a、采用全站仪支导线、极坐标或交会测量等;b、采用GNSS-RTK测量;(仅适用于路基,地形,横断面等精度要求较低时)4 对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测量的要求4.1 加密控制点要求与原工程控制网同等级或低一级;4.2 临时转点a、必须有多余观测条件;b、必须满足施工部位的精度要求。
5 对加密控制点和临时转点的选点要求5.1加密控制点选点要求a、收集与工程有关的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网的图上设计。
(收集的资料包括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工程的具体特点和性质、测量的技术设计书、须遵循的规范和规程、测区原有的地形图、平面控制网图、水准线路图、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b、控制点的布设应采用野外踏勘和图上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GPS静态闭合、水准点复测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 (3)四、复测方案:1、坐标控制点静态复核 (4)2、水准高程闭合测量 (6)五、测量控制措施 (11)六、静态平差报告及结论 (12)七、水准测量记录表及平差报告 (23)上海市闵行区xx路新建道路工程导线点、水准点复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上海闵行区,南起双柏路,北至华济路,分为南、北两段,线路全长约2446 米。
其中南段南起双柏路(K0+000),北至关港(K1+561.957),规划红线宽度 40m;北段南起银都路北侧区界(K1+888.60),北至华济路(K2+765.014),规划红线宽度 32m。
xx路规划为城市次干路。
K1+561.957~K1+888.60 为徐汇区地段,不属于本工程范围。
根据图纸控制点交桩情况,平面控制系统采用上海城市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20,投影高程为300米),水准高程采用吴淞高程基准。
本工程地段线路无法通视,车流量及周边生活环境对导线测量影响很大,无法使用全站仪导线复测,故采用三台GNSS仪器进行静态闭合。
水准闭合采用红黑尺单线路水准闭合。
二、复测方案编制依据本工程涉及的有关测量规程规范和标准《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JTJ/T066-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三、测量仪器及测设人员(1)仪器名称及型号(2)测量人员组织四、复测方案本合同段内共有设计院提供的D级控制点共8个,经我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讨论针对现场地形及导线点的分布情况,研究讨论决定主线控制点采用GPS相对静态定位模式进行复测、并增设控制点。
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加密点为E级,采用苏州一光 GSNN双频GPS接收机三台同步观测,因地形特点及GPS平差三角网构建情况,故采用边连式测量,每站观测1个时段,每时段观测时间为40至60分钟不等。
控制网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天津滨海新区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总投资的大港地产开发公司溪谷林苑住宅小区(一区)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2440.14平方米,由45号楼、46号楼、57号楼、58号楼、67号楼、68号楼、75号楼、76号楼组成。
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576.1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3863.97平方米,具体如下:分号项目名称单位面积(㎡)栋数结构形式层数建筑高度(m)占地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01 45#楼502.61 558.49 1225.97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2 46#楼575.73 575.73 1270.03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3 5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4 5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5 67#楼422.92 468.31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6 68#楼422.92 469.48 1028.17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7 75#楼399.59 429.79 983.74 1 异型柱结构3 14.7008 76#楼399.59 424.39 983.74 1 异型柱结构3 14.70合计3569.2 3863.97 8576.16 8本方案为工程测量专项方案,主要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构件安装测量,沉降观测。
二、测量仪器的选用(1)测量中所用的仪器和钢尺等器具,根据有关规定,送到具有检验资质的检测厂家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现场测量仪器一览表序号器具名称型号单位数量量测精度1 索佳全站仪Set2 130R 台 1 2" 2+2ppm2 经纬仪J2 台 1 2"3 水准仪DS32 台 1 2mm/km4 水准尺5米塔尺把 25 钢尺50m签定钢卷尺把 26 对讲机Telt 台 4 3km7 电脑惠普台 1测量需要的辅助工具和材料:8磅锤1把,红油漆3桶,毛笔10支,HB铅笔10支,15mm水泥钉1盒,铁锹1把,木桩若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中铁隆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地铁五号第五总承包管理部
控制桩加密测量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中铁隆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地铁五号
2010年5月
15日
主要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测量仪器及人员组成
1、测量仪器
2、人员组成
四、加密控制点的布置
1、加密控制桩的布置
2、加密控制桩的埋设
五、加密控制点施测技术要求
1、平面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2、高程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六、记录格式及平差方法
1、记录格式
2、平差方法
七、注意事项
八、测量人员上岗证书
九、测量仪器检定证书
大连地铁五号线控制桩加密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为大连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05标,由2站2区间组
成,即梭鱼湾~甘井子区间(以下文字简称梭~甘区间)、甘井子站、甘井子站~山花街区间(以下文字简称甘~山区间)、山花街站。
标段总长2125.93m,起止里程:K14+463.189~K16+589.119。
区间主线长度1050.102米停车线:左线明挖顺做+暗挖法(双侧壁导坑法)共317.859m。
甘井子站中心里程为K15+647.380,车站长度203.86m。
设计院交桩平面控制点CPⅠ8个,CPⅡ29个;高程控制点共计27个,深埋水准点BM25、BM26计2个,我工区共埋设加密控制桩50个,标石埋设符合《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对CPⅡ的埋设要求,本段最大冻土深度为1.2m故加密桩均埋设在冻土线以下50CM,保证稳定牢固。
二、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3、《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复测成果书》
4、《兰新第二双线工程测量人员培训讲义》
三、测量仪器及人员组成
1、测量仪器
角度及距离测量采用瑞士产徕卡TCR1201+全站仪及配套的脚架、棱镜、对中器等。
仪器一测回方向中误差1〞,测距标称精度2mm+1ppm ,该仪器于2010年05月13日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检定合格,可以用于四等导线测量。
高程测量采用天宝DAN03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铟瓦条码尺,该
仪器于2009年10月12日经北京金华大地光电仪器校准中心检定合格,可以用于二等水准测量。
测量仪器一览表
2、人员组成
测量人员共有7人组成,其中高级测量工2人,中级测量工5人,技术员1人。
四、加密控制点的布置及埋设
1、加密控制桩的布置
加密控制桩沿线路方向200m ~400m布设一个,距主线距离为50m~100m范围内,点与点之间均可通视,并且均选在地形开阔、
远离树木、高压线、便于施工放样和保护的地方。
2、加密控制桩的埋设
按《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中对CPⅡ的要求埋设,为便于长期保存,避免锈蚀,均按要求采用不锈钢桩头,埋设深度均大于1m, 预制标石面规格为15cm×15cm,现场采用C20砼一次浇筑成功,埋石均低于原地面20cm且用方砖围护,顶面加盖水泥板。
见附图:
注: 1--盖; 2--土面; 3--砖; 4--素混凝土; 单位:cm
五、加密控制点施测技术要求
施测前熟悉所有导线点、水准点的位置,掌握所用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熟悉各种测量限差及精度要求,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应经计量鉴定部门监定合格后才能使用,所有测量人员应听从指挥。
1、平面加密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平面控制网按四等导线精度要求进行加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2″,测距精度不低于2mm+2ppm的全站仪进行施测,起闭于CPⅠ控制点,中间经过CPⅡ点。
角度观测采用方向观测法,每个测回按要
求配置度盘起始读数;角度按奇、偶测回分别观测导线的左、右角,取中数计算圆周角闭合差,限差应符合四等导线要求。
距离测量采用向仪器输入气象参数自行改正,往返各观测4测回,读数至毫米,符合限差后取往返平均值。
对中采用徕卡全站仪配套的棱镜和觇牌、光学对中器强制对中,对中误差小于1mm。
所用的气压计、温度计与周围环境一致后再记录数据,角度和距离观测在大气稳定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距离和竖直角观测限差
圆周角闭合差限差
线路控制网(CPⅡ)复测限差要求
2、高程加密控制点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
高程控制测量按二等水准要求施测,仪器采用天宝Dini03精密电子水准仪及配套的2M铟瓦条码尺、尺垫。
仪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查,确保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不超过15〞。
观测时采用往返观测,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安置仪器应选在坚硬的地方,避免仪器安置在易受震动的地方;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的三个位置应尽量接近一条直线。
为保证前后视距相等,用皮尺丈量前后视的距离,尺垫的重量应不小于2.5Kg,安放尺垫时必须选择坚硬的地方,用脚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水准尺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上下两个气泡居中使水准尺保持垂直。
水准测量观测限差(mm)
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
二等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六、记录格式及平差方法
1、记录格式
导线测量的角度、距离观测数据采用人工记录;水准测量数据采用电子记录格式并配合电子记录观测手薄。
现场记录应准确无误,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测站的测量工作。
2、平差方法
平面测量外业工作完成后,经计算导线方位角闭合差及导线全长
闭合差满足要求后,采用附和导线严密平差要求进行平差计算,计算结果取位至0.1mm 。
高程测量采用电子记录格式,外业工作完成后,先打印出原始记录,经复核满足规范要求后,采用徕卡精密水准仪自带的处理软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取位至0.1mm 。
七、注意事项
1、仪器架设应稳固,三脚架应踩实,防止仪器下沉。
2、仪器操作过程中,司镜人员应随时注意气泡是否居中。
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
3、记录人员记录时必须口述,防止听错、记错;记录须认真填写、严禁涂改;做到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
4、一个测站工作结束,应检查仪器气泡是否居中、计算、记录的数据是否超限,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后方可搬站。
5、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略微关住,使仪器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
6、各种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检校,经常做好保养和维护。
7、如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仪器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时,应停止工作。
8、在公路、铁路立交等处进行测量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