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三姐妹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

1927年8月,宋庆龄出访苏联,以后旅居欧洲 4年, 宋庆龄是一个意志坚强,不懈追求 理想的女子,在生活的磨砺中变得 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几个主要的 越来越干练、能干,同时也有着温 资本主义大国,研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与流亡欧 婉、优雅,内心充实美好的形象, 洲的许多中国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国革命的核心问 是一个十分传奇的女性。她从一个 题--土地和农民问题 率真、热情充满理想的少女一步步 1949成长成了独立自主能干的女子,长 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宋庆龄当选为中 期活跃于政治舞台,却不是长袖善 舞的政客,她始终保持着一份率真, 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政 把个人的生活和人类的解放、国家 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宋庆龄,出身于既有厚
重的底蕴,又存在着在上帝面前 人人平等,充满亲情观念的家庭, 这里鼓励行为思想的独立,又注 重生活的乐趣。宋庆龄就在这样 的生活环境中,接受西式教育, 成长为一个少女,和姐姐一样, 先上私塾,随后赴美留学。正因 为这个阶段的教育,宋庆龄形成 了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对社 会的认识和思考都有了不同,美 国文化的熏陶使得她更习惯于西 式的思考视角,塑造了她今后的 性格。
1、 扬子晚报 2、《宋庆龄年谱》 3、《宋庆龄的故乡———文昌县》 4、《客家菁英》 5、《客家女儿永远的第一夫人宋美龄》 6、《宋霭龄全传》 7、《宋美龄传》
1
2
主讲:庄少斌 资料整理:刘会辉、范闪闪、汪丹琴 图片采集:徐秀珠、管鸿丹 动画效果:杜健 PPT制作:刘会辉、范闪闪、汪丹琴、 杜健、庄少斌 音频:庄少斌、刘会辉
三、宋氏三姐妹
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龄,宋家三姐
妹中的大姐。宋霭龄的性 格极其鲜明,由于是老大, 她的思想要相对实际一些。 宋氏三姐妹虽是同父同母 所生,但他们的少女时代 的生活不尽相同。霭龄出 生时,父亲宋耀如还是牧 师,月薪银洋15元,因印 行《圣经》,开始发财。 宋耀如并不满足,继而从 事各种工商业,导致霭龄 从小受此种一心想挣钱的 思想的影响。

读书笔记,宋氏三姐妹

读书笔记,宋氏三姐妹

从《宋氏三姐妹》中看宋庆龄宋庆龄是宋氏三姐妹中的老二,曾在美国留学,受到了美国式的教育。

父亲宋耀如早年漂泊在美国,中年回国办实业。

母亲也是近代社会较早受到教育的女性,拥有比较开明的思想,信奉基督教。

宋家整体家庭气氛和谐,家人相处融洽。

整个宋家开明西化,所以宋氏三姐妹都有机会受到教育并且赴美留学。

十六岁的宋庆龄携妹妹宋美龄一起先在新泽西州斯密特城私立学校学习英语,次年考入佐治亚洲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文学系。

十六岁的庆龄娇小而美丽,看起来比姐姐妹妹更庄重。

她是三姐妹中最好的学生:沉思、内向。

就她同年龄的孩子来说,她具备着非凡的洞察力。

但她也不总是严肃,她与同学相处友好,并且时时关注着国内的动态。

她显然意识到国内情况不妙,所以她总是勤奋的学习,以备回国后有所建树。

宋庆龄的姐姐,宋氏三姐妹的老大宋霭龄在即将结婚时,向孙中山先生建议让妹妹宋庆龄成为其秘书,孙中山欣然同意。

在此之前,庆龄对孙中山先生的印象从一个友好的房客转变成偶像。

孙中山先生是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耀如的好友,并且已经有妻子和三个孩子,这让他和宋庆龄以后的婚姻受到了宋氏夫妇的反对。

宋家信奉基督教,而孙家也是。

所以在宋庆龄向父母提出她要嫁给孙中山的时候,父母很是震惊。

按照基督教义,孙中山的妻子并没有什么过错,所以孙中山理应信守一纸婚约与她相伴一生。

而他们竟然要在这种情况下结合,这让宋家一家人都很难接受。

而宋庆龄却不顾他人的否定,坚持要和孙中山先生在一起。

她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

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

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

她是中国近代第一位第一夫人,也是最担当得起这个名号的人。

她一生都奉献在这个国家,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她与他甘苦与共为了国家而奋斗,孙中山先生去世后,她独自奋斗在中国大陆。

她始终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

2018-2019-宋氏三姐妹简介-实用word文档 (12页)

2018-2019-宋氏三姐妹简介-实用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宋氏三姐妹简介篇一:宋氏三姐妹简介介绍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照片宋氏三姐妹简介介绍宋氏三姐妹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宋氏三姐妹的父亲是宋耀如,母亲是倪桂珍。

母亲倪桂珍则出身上海,其中倪桂珍这一只母系祖先目前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学士徐光启。

宋美龄父亲宋嘉树,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并不姓宋,而是姓韩,名教准。

宋庆龄祖父韩鸿翼是个农民,韩教准(宋嘉树)是其次子。

韩鸿翼夫人为王氏。

由于家境贫寒,韩教准12岁时就飘洋过海,到美国找堂舅父谋生,韩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经营丝茶生意的侨商,他没有儿子。

韩教准就被舅父收为养子,从此改姓宋,名嘉树,别名耀如。

宋嘉树在美国加入基督教,取英文名字查理·琼斯·宋(CHARLES JONES SONG)。

韩改宋后,才逐渐发迹成为影响海内外的“宋氏族”。

宋蔼龄与宋庆龄大姐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1973年10月19日),孔祥熙夫人,原籍文昌(今属海南),生于上海。

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

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人物影响宋霭龄在宋家王朝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她首先成为孙中山的秘书,后才有介绍妹妹庆龄接替工作,而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婚事,在宋家的一片反对声中,正是由于宋霭龄的竭力支持与撮合,得以“玉”成其事,因而蒋宋联姻,以致给民国历史添了不可忽视的一笔。

宋庆龄照片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宋氏三姐妹读后感读后感之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读后感读后感之宋氏三姐妹

宋氏三姐妹读后感读后感之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读后感无意间读到这本书,《宋氏三姐妹》,记录了这三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女性。

这本书记叙了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展示了她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同的个性,以及在婚姻选择上“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的特点,同时以中国革命为背景,表现三姐妹的深情,但又在信仰上矛盾,政治的分歧抵不过血浓于水的亲情。

整本书,没有繁冗的文字,确生动的还原出,那个时代,一个宋家三姐妹的故事。

三姐妹出身于一个传奇的家庭,父亲拥有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母亲良好的家庭修养,给了三姐妹一个自由的成长氛围。

宋霭龄在学生时代,就是个聪明、大胆的女子。

在她去美求学途中,因为一系列原因,使其遭受海关扣押,后来,她向老罗斯福总统用坚定而温和的语气表示抗议是说道。

对一1个来自中国的14岁的小女孩,却拒她于大门之外,甚至把她监禁三到四个礼拜,这样的做法绝对不是待客之道,在中国也绝对不会发生。

她懂得察言观色,在美国学习期间,总是给人羞怯的感觉,然而,掩藏在温文面孔下的,是将一切收入眼底的睿智与聪慧。

这就是真正的宋霭龄,这样的她,成为了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一个宋家幕后真正的设计者。

宋庆龄聪敏好学,思想活跃,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听到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她热爱她的祖国,更加因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拜,不顾家庭的阻挠,终于与当时还在流亡海外的孙中山先生结成革命伴侣。

她的一生都贡献给了自己的祖国,成为一代国母。

宋美龄,则是一个永远张扬的美丽女子,从小,父亲的疼爱,以及美貌,使这位原本就家境优越的小姐,更加展示自信魅力。

当她到达美国学校是,对着校长说了一句“我不会在这里呆上很久的,不喜欢这里”,然而,这里成了她展示的舞台,她穿旗袍,展示中国女性的特点,同时,她在美国良好的人脉,为后来为中国争取到美国的支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宋美龄一生传奇,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同时,除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还会六国语言。

论宋家王朝

论宋家王朝

论<<宋家王朝>>观后感摘要: 在电影的序幕中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在近代的中国有这样的三个姊妹:一个爱钱,一个爱权,一个爱国。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三个姐妹的人生的追求。

这三个姊妹就是近代中国史山有名的宋家三姐妹:宋爱玲,宋庆龄,宋美龄。

当然我们都很清楚的知道爱钱的是宋爱玲,爱权的是宋美龄,爱国的是宋庆龄。

正是这三个姊妹的人生的追求和人生的信仰不同,却影响了当时中国四万万中国同胞的命运。

宋氏三姐妹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利用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的地位进行着自己的人生追求。

正是她们不同的追去,才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关键词:一门天下,宋家王朝四个家族,一段历史,三个姐妹,一个时代正文:一个朝代的灭亡,必然有一个新的民族的崛起。

一段血色的记忆,必然有一段辛酸的革命。

一个伟人的诞生,必然有一段众人传唱的爱情……看过《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辛亥革命》等大量气势辉煌的大制作,再看看《宋家王朝》这样小成本制作的历史电影,不禁有种小清新的感觉.《宋家王朝》全片共两小时。

故事讲述了三个姐妹,三段不同的人生,虽然她们坚持着不同的思想,执着于不同的革命道路,但不得不承认,她们都是自由的崇拜者,是时代进步思想的先驱。

对于一个以前学理科,对历史空白的我来说,通过一部电影,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一段革命的史实。

显赫一时的宋氏家族,源于黄河北岸古城相州的河南安阳.这个家族的遗传基因,曾经左右着中国历史的变迁。

中国的近代史首书当是“宋氏家史”: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中国这艘千年巨轮正迷失于风暴骤雪之中,恶浪滚滚,不知驶向何方。

正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历史时期,宋氏三姐妹凭借着各自的巨大影响力成就了他们在百年中国政坛的地位,缔造了辉煌的历史诗篇。

作为一个早期留过学的实业家,宋耀如有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同时他对子女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新中国的领军人物和中间力量在。

三姐妹很小的时候宋耀如就对其进行英语教育和教授西洋乐器,给她们讲西方的风土人情,教她们游戏,给她们唱他年轻时在美国南部学生民歌,正是在这种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宋氏家族的姐妹们成长起来了,开始向往西方开放自由的生活。

宋氏三姐妹成功的秘密

宋氏三姐妹成功的秘密

宋氏三姐妹成功的秘密在20世纪的中国,出了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宋氏家族,可以说是这个世纪最辉煌的家族。

‚宋氏三姐妹‛,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她们对20世纪的中国拥有不可思议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因而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宋氏三姐妹‛从她们出生的时代开始,就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她们不仅仅像杰出的男性政治家一样参与甚至主导国家政治,而且创造了无数女性解放的‚中国第一‛,为推动妇女解放作出了卓越的开创性贡献。

‚宋氏三姐妹‛成长的秘密,多半个世纪以来始终是人们兴趣浓厚的话题。

人们毫无疑问地把目光投向她们那位‚不平凡的父亲‛宋耀如。

宋耀如在美国留学、生活了8年,从语言到生活方式乃至思想性格无不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

回到中国的宋耀如,在诸多生活细节上他仍保留着美式习惯和审美情趣。

英语成为他惯说的语言,常常不加思索即脱口而出。

他虹口的住宅是仿照19世纪美国南方的建筑式样建造的,里面的布置和摆设是中西合璧的,既有配置红木桌及立式小凳的中式客厅,也有摆设钢琴、扶手椅和沙发的西式客厅。

他的饮食习惯也是西式的,宋夫人于是成了一名出色的西餐厨师。

他的孩子们从小就熟悉西餐,女儿们还从母亲那里学习到一些美式烹调的奇特花样。

因此,宋家女儿们出生伊始,就生活在一个从语言、居家摆设到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中西合璧的家庭环境中。

尤为可贵的是,宋耀如具有远见卓识,有着充满苦涩的生活经历,深受基督教教义和美国民主精神熏陶,具有朴素的爱国情感,准备‚有意识地以‘不计毁誉,务必占先’的精神培养子女们应具有崇高理想、不畏艰险和热爱祖国的意志‛。

这为女儿们准备了一个崇尚平等、自由、独立、创新、坚忍、爱国的思想大熔炉,让女儿们从坠地之始就享有男女平等、个性自由、独立自主的权利。

尽管宋家的家庭日常生活由母亲倪桂珍主持,但相对于母亲的严厉、固执和循章办事,父亲的亲切、热诚和随和更受孩子们的欢迎。

宋氏三姐妹——解读家庭教育

宋氏三姐妹——解读家庭教育

电影和历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看完《宋家王朝》,感慨还是蛮多的!遥远的东方有三个姐妹,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

她们是权利的缔造者,是财富的主宰者,拥有至高的社会地位。

他们就是宋氏三姐妹。

最近,我发现很多人都有一种民国情结,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徐志摩、张学良、赵四小姐、宋庆龄等纷纷进入公众的视野。

前几日,我也有幸参观了宋庆龄故居。

这座小别墅是建国以后共产党送给宋庆龄的。

小楼是上下两层,大约700多平,有人说大,有人说小,与北京的故居相比,确实小了些,但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又恰好在徐汇区,能有这么大的房子也实属不易。

据说当时很多共产党建国元老争着想要此屋,后来听说房子赠给了宋庆龄,便也无话可说。

因为她是最有资格做这栋房子的主人。

谈起宋庆龄,大家很多会想到宋氏三姐妹或者宋氏家族。

而我,首先是想到的确是这个家族的缔造者——宋嘉树,也就是他们的父亲。

宋嘉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传教士,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的男人,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学贯中西的教育背景以及社会打拼经历让他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贫穷是最大的疾病”。

所以在之后对孩子的教育中,他也是敢为天下先,他要把女儿们培养成新时代的独立女性。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从孩提时代起,宋嘉树和倪桂珍(近代教育家徐光启的后裔)就对孩子进行中英文双语训练,宋嘉树常对孩子们说,学好英文是为了更好地睁开眼睛看世界,同时中文一定要好,他坚信未来的杰出人物一定是学贯中西的。

在那个年代采用这样先进教育方法的家庭的可谓凤毛麟角。

倪桂珍喜爱弹钢琴,宋嘉树喜欢引吭高歌,于是周末举办家庭晚会成了宋家的惯例。

宋蔼龄继承了父亲的唱歌,并拉得一手小提琴,宋庆龄则继承了母亲弹得一手好钢琴,妹妹宋美龄则学会了跳舞画画,这也为日后三姐妹的社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宗教、田园、钢琴、英语和民主精神,使这个带有基督教严格生活秩序的家庭较当时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相比较,多了些和谐、欢乐、诗情画意。

《宋美龄传》读后感范文5篇

《宋美龄传》读后感范文5篇

《宋美龄传》读后感范文5篇宋美龄,可以说是中历史上的一朵铿锵玫瑰,用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影响了历史,关于她与蒋介石的故事也得以源远流长,各方人士对宋美龄相关传记的著作也层出不穷,下面是店铺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宋美龄传》读后感这本《宋美龄传》给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在没打开的最初就会让人好奇,产生莫名的引力,一个美国人讲述中国人都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不用看,光想就会有很多的稀罕。

正像我们经常说的一样,遇见什么都不新鲜,但是对于时代和世界而言,如果遇见了“了解”,就极其稀罕了。

如果说其他的传记都是引证历史,拼粘起历史的碎片的话,这本书其实有着还原性,就好像是对一个时代的整体素描,并不是从某一个角度入手来讲述一段过往,或者过于深入的探究,而是从宏观的角度来临摹这个形象,真实的反应了她的生活背景和历史原貌,从幼时的成长空间到人格塑造的历史环境,都交代的很清楚,人物的性格也有了比较鲜明且没有造饰的描述,毫无顾忌的讲述和旁征博引,让人看清了面目的本真,在了解真实的宋美龄生平和影响力的同时,她个人的定位在历史中也更多了几分公正性。

没有国人的偏见,也不具有外人的偏颇,完全是以“真实局外人”的口吻借助别人之口,以自己之笔来将这段历史进行了纵深方向的拉伸。

在对时局和当局环境进行铺垫的过程中来凸显人物的重要性和所为的必然性。

这本书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而且易于阅读,基于传记的写作特性,并没有历史研读中的艰涩。

在帮助人们重新或者说更深入的了解宋美龄生平的同时,也能够对这段历史及当时复杂的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尽管其中的一些内容可考性并不十分确凿,但令人惊诧的是,作者能够如此煞费苦心的将这段有很多空白的中国历史时期进行如此详实的叙述,将第一夫人形象放在显微镜下展现出来家常化的一面,也能将她推向一个女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去观瞻,这种收放自如的把握令人称赞,宋美玲的一生是丰富的,可供后人提笔的方面也很多,这本书的涵盖比较全面,最主要的是,在宋美龄之外,还有一些延伸性的阅读,也能满足人们不同的关注侧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宋氏三姐妹》简介:本次读书报告以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的个人成长为主线,又以她们婚姻为重点,着重描写三姐妹的鲜明个性、个人情感历程与姐妹间的深情,深刻地表现了政治分野使她们分离,但亲情又割不断血浓于水的这一“人间真情永在”的主题。

在阅读中,我们思考很多,也收获很多。

宋霭龄:回旋舞的舞者摘要:陈廷一的《宋氏三姐妹》是图书馆里专门介绍三姐妹的书籍中最厚的一本,内容详实,文笔优美。

以三姐妹的情感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三姐妹的一生以及对中国的贡献。

本篇读书报告着重介绍关于宋霭龄的一生以及对她的看法。

关键词:性格金钱权力与孔联姻宋家皇朝宋霭龄简介:(1889—1973),生于上海。

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卫斯理女子学院。

1910年毕业后回国。

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

“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

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

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表示同意。

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

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

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

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

1947年去美国。

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一、性格宋霭龄是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最早留学美国的新女性之一,也是中国当时最富有的女实业家。

因为是长女的关系,又受到父亲影响较大,所以霭龄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做出了许多男人都没有能力做到的事。

这一点有些像康有为的女儿康同璧,同是留美女性,胆识过人、敢想敢说。

所以在看完《宋氏三姐妹》(陈廷一\罗比.尤恩森)《往事并不如烟》以及电影《宋家皇朝》之后,我很敬佩她们这类人的这种性格。

宋氏三姐妹中,就长相而言,庆龄美龄相似;就性格而言,美龄霭龄相似,而宋庆龄则比较文静、温柔。

据资料描述,宋霭龄是一个矮胖的圆脸女生。

与她的两个第一夫人妹妹相比,霭龄也是三姐妹中最不起眼的那个。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她,才是三姐妹中最有权势的实际操纵者,这个舞台最隐秘的主角。

用宋庆龄的话来说,若大姐是个男人,委员长恐怕早就死了,她在15年前就会统治中国。

宋霭龄的这一强硬个性,从她15岁留学美国时就初露端倪。

靠船登岸时,宋霭龄受到移民官员的言辞侮辱以及恶意驱逐,使她不得不在港口的船上滞留了十几天,而这与她从父亲口中听到的民主的自由的美国完全不同。

这件事使她印象深刻,以至于后来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接见时,她丝毫不留情面地对这件事向总统提出了质疑,弄得总统对此非常尴尬,并向她表示歉意。

罗斯福事件登报后,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她大加赞赏。

霭龄在美国读书时,父亲常寄来中文书籍给她,意在提醒她不要忘记中国文化。

宋父对孩子们从不溺爱,而是要求严格,对她们寄予厚望。

霭龄与父亲的交流也是三姐妹中最多的,从父亲对罗斯福事件的态度也可以反映出他对霭龄性格形成的影响之大。

二、金钱回国后,宋霭龄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从美国繁华现代的生活中苏醒,意识到中国的现状。

后来经介绍嫁给孔祥熙,在山西太古这个“中国华尔街”享受着前所未闻的奢华生活。

有人说霭龄爱钱,老大如狗。

宋霭龄确实爱钱,也有这个资本。

她的丈夫孔祥熙是山西首富,而宋的家境在上海也非同一般,同时她在美国读书,见识了美国繁华现代的生活,对钱以及钱的功用自然迷恋不已。

电影《宋家皇朝》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不知是否属实,但多多少少反映了宋霭龄对钱的态度以及她的经济实力。

当时宋美龄去西安接蒋介石,夜晚飞机回南京时因为跑道太黑只得盘旋无法降落,而油将燃尽。

宋霭龄在焦急中忽然想到用车灯照明来指示跑道,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重金召集了南京城的汽车前来救急。

宋霭龄的台词是,你们相信也好不相信也罢,钱真的可以解决问题。

而宋美龄对蒋介石说,南京城里有汽车的,十个有九个是大姐的朋友。

三、与孔联姻听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要有爱情,如果没有爱情,有很多很多的钱也行。

也许宋霭龄也有这样的想法吧。

宋霭龄和孔祥熙在美国读书时,曾在舞会上见过面,但当时他们根本都没有注意到彼此,更谈不上恋爱了。

而回国后,经介绍的两人很快就结婚了。

撇开当时霭龄的年龄不说,我想她选择孔很大程度也是因为看中孔家的名望和实力,结婚后她可以借此大展拳脚。

后来在给妹妹宋美龄挑选对象时,她极力推荐蒋介石,也是看中了蒋未来的前途,这使得蒋宋实质上成为政治联姻。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宋美龄自己的选择。

但对此没有异议的是,二姐庆龄曾一度极力反对这个背叛了孙中山的男人成为她的妹夫。

宋霭龄私下里也抱怨过两个妹妹都做过第一夫人,但她却没有机会。

所以孔祥熙曾一度想要在政治上谋求一个令霭龄满意的位置,但终其一生都没有成功。

这个第一夫人的愿望也源于宋霭龄在学成归国时,美国报纸曾撰文称她是中国未来领导者的伴侣。

很难说她和孔之间究竟是不是真的有爱情,在我看来,他们之间更像是一对配合默契的商业伙伴。

霭龄帮助丈夫建立了中国最大的金融系统,同时通过宋家的其他成员比如宋子文,又间接掌握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命脉,也帮助宋家成为了全中国当时拥有最多金融、政治资源和强大人脉的家族。

四、权力以及宋家皇朝徐家涵说过:“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三个家族发生内部摩擦,闹得不可开交时,只有她这个大姊姊可以出面仲裁解决。

她平日深居简出,不像宋美龄那样喜欢出头露面。

可是她的势力,直接可以影响国家大事,连蒋介石遇事也让她三分。

”如果没有她的实力,我想“一门天下”的可能就不会是“宋家皇朝”。

《纽约时报》在她死时形容她:“这个世界上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掠夺成性的居民昨天在一片缄默的气氛中辞世了。

这是一位在金融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妇女,是世界上少有的靠自己的精明手段敛财的最有钱的妇女,是介绍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的媒人,是宋家神话的创造者,是使宋家王朝掌权的设计者。

”五、对《宋氏三姐妹》(陈廷一著)的一些感想在陈廷一的书中,宋霭龄被描述成一个王熙凤式的人物,迷恋钱财、工于心计。

她确实有这方面的倾向,但是私下里我觉得这本书写的太过了,过于通俗过于文学想象化。

比如里面描述了宋霭龄和孙中山之间的所谓初恋,这实在是让我觉得很难以接受的一件事。

不过据台湾一位姓陆的外交官透露,孙确实曾倾心于宋霭龄,但宋在孙中山革命总是不成功之后另作打算,选择了孔子的后人孔祥熙。

可能历史上确实有这件事,但是这种描写我觉得还是有些过于幻想了,至少加入了作者的很多主观印象。

六、尾声有资料表明,宋霭龄临终前曾说过,最后死在美国这片土地上,是不幸中的最大不幸。

是的,其实从她乘船来到美国开始,就已经遭到了这种不公正的对待。

无论后来有多风光,无论怎样控制着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乃至政治命脉。

从她还是个少女开始,也许贪婪的种子就已经因此埋下。

她兜兜转转,回旋舞转,最终还是回到原点,只是一颗心,早已疲惫不堪。

国之瑰宝:宋庆龄摘要:罗比·尤恩森的《宋氏三姐妹》记述了宋氏三姐妹——宋庆龄、宋霭龄、宋美龄的家庭,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后来个人所走的不同道路以及她们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爱国责任孙中山政治国母读完这本书,不禁为宋家这样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家族而感叹!宋父宋耀如不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和教育方式,培养出六个杰出的子女,铸就了“中国没有加冕的宋家王朝”,尤其是三个女儿,随同她们的丈夫,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影响了世界的历史。

这本小书,介绍了宋氏三姐妹不同寻常的人生。

大姐宋霭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留美的女学生之一。

回国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后任孙中山的秘书,1914年和孔祥熙(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先在美国奥柏林大学学习,后取得耶鲁大学硕士学位)结婚,(婚前其妹宋庆龄继任孙中山秘书)1973年去世。

尽管她一生没有在官府任过任何职务,但由于她推动孔宋家族崛起,促进蒋宋联姻,控制金融收放,而得以安富尊荣,就连唯我独尊的蒋介石也得对她彬彬有礼。

二姐宋庆龄,生于1893年,于1909——1913年在美国就读。

回国后任孙中山的秘书,1915年和孙(1866——1925)结婚。

1981年去世。

其夫于1925年去世,终身未嫁。

孙中山去世后,人们对宋庆龄的敬仰成为最不符合中国传统的事情,足见宋庆龄的巨大影响力和在国人心中的位置。

解放后留在大陆,终身致力于妇女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

历任国家副主席,人大副委员长,国家名誉主席等职。

历来受世人敬重,人称“国母”。

小妹宋美龄,生于1897年,于1901——1917年在美国就读。

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

2003年去世。

是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

结婚后,美龄以其超人的魅力,无双的活动能力和盖世的漂亮容貌,为蒋介石的政权赢得了无上的荣耀和可观的经济援助。

是世界上第一位以非官方身份向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妇女。

在中华民国历史上,对于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外交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最为敬佩的是二女宋庆龄。

一直在想该怎么去形容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却发现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于是便借用了周恩来对这位“国母”的称赞。

一、信念“在她那秀丽文雅的外表下,包容着一颗钢铁般坚强的心”,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曾这样赞美宋庆龄。

他还用精致典雅的青花白地瓷来形容宋庆龄,“铮铮鸣劲骨,落落绘灵姿”。

和姐姐霭龄,妹妹美龄一样,宋庆龄自小接受的是美国式的教育,更受父母男女平等观念颇深,更是接受了父母树立责任心的教育。

这对宋庆龄将来的思想观念和人生甚至对她将来的丈夫产生了影响。

她美丽庄重,才华出众,更有着与众不同的责任心,一生为国做出巨大贡献。

让我感动最深的是她对于信念的执着,她一生坚守孙中山共和国的观念,坚守三民主义。

为了和丈夫这一共同的信念,她不怕和丈夫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在背后鼓励支持着孙中山;在孙中山逝世后,她依然坚守这一信念,奔走于苏联,冒着生命危险,公然批驳蒋介石的叛党行为;她吃苦耐劳,奔走于战场上照顾伤员,更为福利事业奔波。

无论是在失去丈夫的极度伤痛之后,还是身患疾病,过着贫苦的日子时,她从未放弃和丈夫的共同信念。

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凭借着执着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心,为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二、爱国强烈的爱国心也是她让我感动的地方之一。

文静温存的她能当众激动的满脸通红的从她房间把墙上的旧国旗扯下来,踩在脚下,喊着:“打到龙!高举共和国的旗帜!”。

在美国接到革命的消息能激动的写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为共和国的成立欢欣鼓舞。

和孙中山结婚后,更是为了革命的事业劳碌奔波,更是在一次叛变中差点丧命。

在抗日战争中,为了民族的独立,暂时抛下对蒋介石的成见,奔走于战后,和两姐妹照顾伤员。

正是那颗爱国心让文弱的宋庆龄在经历失去丈夫之痛,病痛缠身,重重挫折……之后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让人仰望的伟大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