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咏史怀古诗及典型题训练

解密咏史怀古诗及典型题训练
解密咏史怀古诗及典型题训练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

随着历史的变迁、王朝的更替,有多少英雄的故事激起人们的仰慕与渴望,有多少历史的遗迹引起人们的唏嘘与哀叹,又有多少历史的经验教训引发人们的感慨与反思,于是,在魏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在内容上有的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如李商隐的《马嵬》,就是以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为题材,讽刺唐玄宗沉湎声色享乐误国的诗。有的以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就是以西楚霸王项羽为对象,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的强烈嘲讽。有的以历史古迹为情感的触发点,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就是借乌衣巷的昔盛今衰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由于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所以近年来高考常涉及此类诗歌。

诗人在瞻仰凭吊古迹、吟咏评价历史人物或回顾反思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和社会现实或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历史和现实就会扭结在一起。因此咏史怀古诗所蕴含的感情、所表现的主旨也就非常复杂。一般来说,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理性思考

诗人并不置身当中,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嘲讽了周瑜的成功只是出于侥幸。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们常常以济世救人为己任,这就使他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他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或不满,希望能引起世人的警戒。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借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感叹历史上六朝都因为淫逸享乐而相继覆亡来讽刺并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再如:李清照的《绝句》借历史上的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呼唤英雄出世。

(三)怀古伤己

当诗人追念的古人在身世与际遇上与诗人自身有了某种相通之处时,就会触发诗人对自身的感慨。这种诗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却在自己,诗人是在借古人的酒杯,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根据诗人抒发情感的不同,这类诗又可分为:

1.对英雄的赞美,表达仰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以及北伐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决心。

2.与古代英雄对比,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3.与古代人物命运相似,同病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是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

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事各所包含的情感是复杂丰富的,如:杜甫的《蜀相》,诗人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既怀古伤今,又怀古伤己。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主要表现手法有:

(一)运用典故。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诗人用了多达五个典故,或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讽刺南宋朝廷的轻率盲动,或类比自己年华流逝、壮志难酬。

(二)对比反衬。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中描写了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今昔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三)借景抒情。如韦庄的《台城》,诗人描写了台城的荒凉空寂和台城柳在春天依旧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景色,借此表达物是人非的感伤。

(四)语意双关。如韦庄的《忆昔》,巧用典故,语涉双关。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莫愁”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无忌”也不指信陵君,而是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又是双关。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

(五)虚实结合。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诗人想象了越王勾践破吴而归时的盛大热闹的景象,这虚幻的景象与眼前荒凉的实景构成鲜明强烈的对比,抒发了兴衰的感慨。

(六)抑扬结合。如李商隐的《贾生》,前三句似在褒扬皇上虚心求贤,以至“夜半虚前席”,直到最后才点明主旨,原来皇上只是对求仙问鬼感兴趣,而不在意社稷民生。讽刺汉文帝的同时嘲讽了当今皇帝沉湎于求仙问卜之事。

(七)修辞的运用。如刘禹锡的《石头城》,最后一句“夜深还过女墙来”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只有多情的月亮还是旧情不改,穿过女墙照过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无尽的慨叹含于其中。

(八)直抒胸臆。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登上幽州台,直接抒发了失意的感慨,感时伤事,吊古悲今。

练习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问:这首词是就哪一段史实发出感怀的?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是就三国吴蜀联合抗曹的事迹发出感怀的。辛弃疾重游东吴故地,登上北固楼,回顾“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曹的旧事,怀念当年雄踞一方的孙权,他是多么希望南宋王朝能够重演这段历史,奋起抗金,收复北方失地啊!然而现实却难遂人愿,他只有无限感慨,抱憾终身。诗作表达的就是一种怅惘和郁闷的心情。

2.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连用两个“笼”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三四两句诗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妙处?

答:(1)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寓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一是着眼于写景,二是着眼于寄情。)

(2)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谴责商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腐朽生活和空虚的灵魂。同时,也表达出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在婉曲的格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和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曲[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

⑴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⑵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答:(1)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4.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问:张可久这两首曲子,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请从写法、主旨上作简要分析。

答:两首小令,皆借历史事实来抒发感情。只是第一首意在说明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终致灭亡的教训;整首曲子以景语作结,与前三句的繁华盛事形成对比,显得含蓄。第二首旨在借历史事实抒写作者对战争涂炭生灵的伤叹和愤慨,说明民生疾苦更甚于英雄末路;以“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直抒胸臆。

5.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⑴—⑵题

夏日绝句咏史

李清照朱淑贞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注】朱淑贞生卒年代稍早于李清照,正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

⑴这两首咏史诗有哪些相同点?

⑵你更喜欢其中的哪一首?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理由。(4分)

答:(1)吟咏对象相同,都是写的项羽;作品风格相同,都写得慷慨豪放,都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2)更喜欢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李清照赞扬(咏怀)项吕,是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却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的强烈嘲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掷地有声的千古名句,不仅是对项羽英雄气概的赞美,也是李清照热爱祖国,反对异族侵略的感情流露。

更喜欢朱淑贞的《咏史》。作者既用“盖世英雄力拔山”来赞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同时又指出项羽的不能用人,因而导致兵败身亡的可悲结局,表现了她对国事的关心。

【2018年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完整版)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 (5)常用的技巧手法 “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双关 “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附:典故举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3.《黍离》之悲:,国家沦亡的悲痛。《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表故国之思。 4.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5.塞上长城空自许:《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勒,指刻石记功。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指中央政府,晋、宋时称朝廷禁省为台,故称)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10.投笔:“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11.长城: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高考专题)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一咏史怀古诗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

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①石头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置金陵邑于此,筑城石头山。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在金陵邑故址石头山上修筑石头城,内设石头仓、石头库,以存储军械、粮食

怀古咏史诗歌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 【教学设想】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诗歌赏析,解答诗歌鉴赏题?各类资料习惯采用以考点为训练点,分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等几点组织复习,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以诗歌内容为标准进行分类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类诗词的特点,再辅之以考点训练,其效果将会如何?系列教案分知识梳理课、诗词助读课、考点训练课、分类训练课、综合训练课等课型。其它课型教例较多,因而,本系列教案侧重分类鉴赏训练。 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考题精选→解题指导→迁移训练。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二)能力培养目标 1.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2.培养学生准确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感受诗歌的魅力,接受文学艺术的熏陶,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重点:探究把握此类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难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一.导入: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点击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三.知识链接

咏史怀古诗归纳讲课稿

咏史怀古诗归纳

咏史怀古诗归纳 一咏史怀古诗简介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怀古词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词是抒发跟特定的古迹相关的古人古事的忧思。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要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

咏史词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事件,可能是针对一个历史人物,直接写作者的思考、态度,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景。 二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典型咏史怀古地点: 1、金陵:石头城、台城、六朝旧事、后唐遗事、乌衣巷、朱雀桥、西塞山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南京早在我国唐宋以前就称“六朝古都”。所谓“六朝”是指:(1)三国吴。孙权称王,定都建业(今南京)。(2)东晋。公元317年,逃亡江南的西晋皇族司马睿被拥戴在建康(今南京)当皇帝,建立东晋政权。(3)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均定都建康(今南京)。故南京史称“六朝古都”。至于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应天(今南京)、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等都不算在此六朝之中。

(打印)咏史诗专题练习答案xjl

咏史怀古诗知识梳理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二、怀古诗的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三、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9、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10、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1、杨柳曲——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12、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伤悲之情。如:?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 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答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归纳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练结合、合作探究,体悟诗人所蕴涵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文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继承其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咏史怀古诗的分析,体悟诗人在咏史怀古诗中蕴涵的情感。 课前预习案 一、相关知识 1、咏史怀古诗 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或感怀身世,或借古讽今,或怀古论事。 2、咏史怀古诗特点: (1)题目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形式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古事——抒己志 (3)主要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4)常用手法: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化用典故等 3、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典故 (1)后庭花: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垂杨:“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韦庄《台城》“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5)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有时指淮河。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5、咏史怀古诗常见的古地

2019年高考语文:咏史怀古诗专题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真题演练 1、(2011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作者介绍】 周朴(?—878)唐代诗人。字见素,一作太仆,吴兴(今湖州)人。初隐嵩山,后避地福州,寄食鸟石山寺。淡于名利,隐居山林,常与山僧钓叟相往还,与方干、李频为诗友。观察使扬发、李诲招聘,皆拒而不往。后因拒绝参加黄巢义军而被杀。卒后,友人僧楼浩辑其遗文,得诗100首。周朴写诗,字斟句酌,盈月方得一联一句,时人称为“月锻年炼”,往往未及成篇,佳句已广为传诵。其《董岭水》有“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西”之句。一士人路遇周朴,故意念成“河声流向东”,吟罢即跨驴迅跑。周朴急行数里方追及,对士人说:“朴诗‘河声流向西’,何得言‘流向东’?”闽中传为笑谈。另有“晓来山鸟闹,雨过杏花稀”、“古陵寒雨集,高鸟夕阳明”、“高情千里外,长啸一声初”,皆其名句。《新唐书·艺文志》录有诗集2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15首,编为一卷。

咏史怀古诗习题

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途经秦始皇墓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1、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崩”字的理解。 2.本诗以“途经秦始皇墓”为题,三四句却荡开笔墨去写汉文帝,这样做是否妥当?为什么?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 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 只缘一曲后庭花。 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 2、请简要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五、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 (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宴席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②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以下题目。 汴河亭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隋炀帝为东游广陵,不惜民力开凿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迷楼:隋炀帝筑。景阳楼:南朝陈后主筑。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 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 F、自然景物: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考点详细(咏史怀古诗)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七大题材考点详细(咏史怀古诗)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文化常识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③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2)典故 ①“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奉命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方获释回汉。苏武去世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 ②逝川:喻逝去的时间。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这里指往事。 (判断正误) (1)“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解析:“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应是悲喜交加的激动心情。 (2)颔联上句借“雁”“胡天”“月”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3)颔联下句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4)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 (5)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真切描写,高度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并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解析:“真切描写”错误,此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 (6)尾联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定王台 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1)文化常识 ①定王台:在今湖南省长沙市东,相传为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望其母唐姬墓而建,故名。 ②楚望:唐宋时按形势、人口及经济状况,将州郡、县划分为若干等级,有畿、赤、望、紧、上、中、下等名目。“楚望”就是指湘州(东晋永嘉初置,唐初改潭州,这里指长沙)为楚地的望郡。 (2)重点意象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精心整理)

古今多少事,都付诗词中 ——咏史怀古诗鉴赏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3.培养阅读古代诗词的兴趣,在解题的同时品味诗意、追寻远方。 二、学习重难点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总结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通过课堂讲练活动,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三、考情、学情分析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中诗歌鉴赏的考纲为: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诗歌鉴赏题的考查从内容题材上来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言志、题画寓志、咏史怀古多种,而咏史怀古诗涉及到的情感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既是考察重点,也是学生认为的难点,如2016江苏卷考察的辛弃疾《八声甘州?故李将军饮罢夜归来》咏李广旧事抒个人情怀;2015湖南卷张说《邺都引》凭吊曹魏故都邺都以今昔变迁抒英雄业绩无继之感…… 在《诗歌一轮复习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同学也把咏史怀古诗列为“最害怕遇到的诗歌类型”之一,主要原因是:典故太多、情感复杂、表现手法多样。 四、合作探究学习 (一)立足课内,温故知新 1.回顾课内:我们初高中学过哪些咏史怀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抒己见:你会给咏史怀古诗什么样的标签? (二)分组合作,梳理特点 1.分组探讨3分钟,以课内所学咏史怀古诗为例,梳理出咏史怀古诗在标题、作者、诗歌意象及其他内容、诗歌情感、表现手法5个方面的特点。 附:课内诗歌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解密咏史怀古诗及典型题训练

咏史怀古诗常见情感及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 随着历史的变迁、王朝的更替,有多少英雄的故事激起人们的仰慕与渴望,有多少历史的遗迹引起人们的唏嘘与哀叹,又有多少历史的经验教训引发人们的感慨与反思,于是,在魏晋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在内容上有的以历史事件为题材,如李商隐的《马嵬》,就是以历史上著名的“马嵬之变”为题材,讽刺唐玄宗沉湎声色享乐误国的诗。有的以历史人物为吟咏对象,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就是以西楚霸王项羽为对象,对当时宋王朝屈膝金人,偏安江南,不思恢复故土的强烈嘲讽。有的以历史古迹为情感的触发点,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就是借乌衣巷的昔盛今衰表达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由于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所以近年来高考常涉及此类诗歌。 诗人在瞻仰凭吊古迹、吟咏评价历史人物或回顾反思历史事件时,往往会和社会现实或自身的命运联系起来,历史和现实就会扭结在一起。因此咏史怀古诗所蕴含的感情、所表现的主旨也就非常复杂。一般来说,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理性思考 诗人并不置身当中,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嘲讽了周瑜的成功只是出于侥幸。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 (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们常常以济世救人为己任,这就使他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他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或不满,希望能引起世人的警戒。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借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 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感叹历史上六朝都因为淫逸享乐而相继覆亡来讽刺并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再如:李清照的《绝句》借历史上的英雄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呼唤英雄出世。 (三)怀古伤己 当诗人追念的古人在身世与际遇上与诗人自身有了某种相通之处时,就会触发诗人对自身的感慨。这种诗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却在自己,诗人是在借古人的酒杯,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根据诗人抒发情感的不同,这类诗又可分为: 1.对英雄的赞美,表达仰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对英雄的仰慕以及北伐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决心。 2.与古代英雄对比,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 3.与古代人物命运相似,同病相怜,拿古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是在抒写昭君的怨情中,寄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咏史怀古诗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3.(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试作简要分析。(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咏史怀古诗鉴赏

请仿照下面《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编写《赠友送别诗》,时间至10月20日。 排版要求: 1、A4页面,竖排,左右边距为默认,对齐方式为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段前段后间距为0行,行距为单倍行距。 2、总题目为黑体4号加粗,一二三四题目为黑体5号加粗,诗歌题目为黑体5号,作者及诗歌内容为楷体GB2312五号,诗歌小注为宋体小5号,诗后问题为宋体5号,答案为宋体5号红色。 (一)咏史怀古类诗歌鉴赏 一、温故而知新(高考推荐背诵篇目)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通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 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知识梳理(该类型诗歌类型的基本知识) (一)、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 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严格地讲,应该有“咏史”和“怀古”两个小类。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 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 成就的咏史大家。 1、“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 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二)、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三)、咏史怀古诗的诗人心理和感情 【心理一】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对比失落型: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 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或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或 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樯橹灰飞烟灭” 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 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2、同病相怜型: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 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 鬼神。(怀古伤己)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 的同样的遭遇,抒发并强化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心理二】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 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 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尤其是作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 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 (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 (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台城》(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题乌江亭》 二、常见手法: 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4、用典。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 曾出现过的。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 1、过明太故宫 清孔尚任 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⑴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⑵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 一.点击概念 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 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 (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 1.初唐咏史怀古诗: 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思想感情类

思想感情类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二)分析思路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 【思想情感分类1】 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思想情感分类2】 1、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