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精心整理)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学案

咏史怀古诗学案

咏史怀古诗学案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学案)――咏史怀古诗鉴赏启东市汇龙中学沈菊如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把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见感情和主题。

预习设计:诵读经典,完成表格,回顾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

1.《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3.《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4.《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5.《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怀古意象、人物思路情感手法咏怀古迹乌衣巷石头城赤壁1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二、预习交流,归纳特点1.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补充和完善表2根据表,总结古诗词咏史的主要特点(1)点击概念(2)形式标志(3)怀旧诗的总体结构:(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5)常用技术三、合作探究,把握情感要求:根据五首诗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对它们进行分类,探索吟咏历史和珍爱古诗的共同情感。

2四、点击高考并探索方法链接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邓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总结这首诗的下巴对联和脖子对联的内容,并谈谈诗人在其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通用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通用

咏史怀古诗复习学案祖因举学习目标: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掌握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学习重点:掌握此类诗歌鉴赏的步骤及常用方法学习难点:体会古代诗歌的意蕴美,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教学过程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一.典型例题.(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分)()“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分)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赏析]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升天,惟有千年长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分)()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分)二.课堂训练.(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分)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专题复习•古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及表达情感大致类型。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步骤。

二、先学后教:1.导入观察以下诗歌, 总结其共同点。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 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 王安石)、《石头城》(唐, 刘禹锡)、《蜀相》(唐, 杜甫)、《乌衣巷》(唐, 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赤壁》(唐, 杜牧)、《金陵怀古》(唐, 许浑)、《咏怀古迹》(唐, 杜甫)。

总结:2.定义: 诗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怀古咏史类作品, 严格地说, 应该有“______”和“______”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 触景生情, 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_______, 思________, 忆______, 抒_______。

“咏史”是翻阅古书, 捡点旧说, 针对特定的人和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解。

——长于议论精辟。

3.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 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4.类型: 诗人怀古咏史, 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

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

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 “江东弟子多俊才, 卷土重来未可知。

”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 “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2)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 或是评击社会现实。

我们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便是如此。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

咏史怀古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3、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学习时间】 4课时自学指导及检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1、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①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

(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②《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2、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

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

3、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

相传曹操建铜雀台,命曹植撰《铜雀台赋》,有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东朝夕之与共。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两句何意?4、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①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②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5、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

《高考咏史怀古诗复习》公开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咏史怀古诗》概述2. 《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3.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4.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鉴赏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教学重点:咏史怀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特点,以及鉴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咏史怀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背景及其创作特点。

3. 知识讲解:(1)介绍咏史怀古诗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

(3)讲解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咏史怀古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 答案:(1)意象: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历史人物、事件及景象。

意境:阐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哲理。

艺术特色: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结构布局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咏史怀古诗,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咏史怀古诗鉴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

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的详细程度。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咏史怀古诗的意象、意境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引导学生关注诗中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理解其历史背景。

诗歌专题复习之咏史诗学案

诗歌专题复习之咏史诗学案

诗歌专题复习之咏史诗学案诗歌专题复习之咏史诗学案红笺一叶诗歌专题复习之咏史诗学案转自风雪独归客一、学习目标1、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2、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3、掌握“分析鉴赏诗词的语言”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二、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一)概念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二)分类1、怀古诗:古,是指一种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怀古词多是由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因此,怀古又往往跟登临主体结合在一起。

在艺术表现上,往往要写景,写这个古迹的地理环境、景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2、咏史诗:“咏史”就是针对特定的人或事,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借此抒发的思考、态度,情怀或讽刺时政,从而抒发自己的独到见地。

咏古诗长于议论精辟,不一定要写景,不表现现在的时空场(三)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3、常用意象(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5)其他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4、主要内容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统治者——昏庸腐朽,骄奢淫逸;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5、思想感情(1)怀古人主要是感慨身世,观照自我。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词复习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词复习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古今多少事,得失寸心知——咏史怀古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常识,会背会写诗歌。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意境,领悟作者情感。

(重点)3、学会鉴赏咏史怀古诗的方法。

(难点)二、学习过程(一)咏史怀古诗1.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

2. 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3.表达情感: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昔盛今衰的伤感,物是人非的沧桑;借古讽今的感伤;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4.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5.解题思路(1)要弄清史实。

(2)要体会意图。

(3)要领悟感情。

(4)要分析写法。

(二)作者陈子昂,字,代文学家。

杜牧(803—852),字,代文学家。

后人称之为“”,又与李商隐并称“”。

有《樊川文集》。

辛弃疾,字,号,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张养浩,字,号,济南(今属山东)人,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

(三)诵读诗歌,读出节奏美。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全诗(四)理解诗歌,读出意境美(结合注释疏通诗歌大意).1、解释词语怆( chuàng)然:悠悠:涕:将:踌躇:2、翻译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五)品读诗歌,读出情感美。

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我喜欢(哪首诗)中的(哪句话),运用(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诗人(情感)。

(六)总结主旨《登幽州台歌》这首诗通过登楼远眺,吊古伤今所引起的无限感慨,在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中,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诗人借相同的地名,引发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之气。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的复习教案

高中语文咏史怀古诗的复习教案

咏史怀古诗的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赏析咏史怀古诗的方法;2、感受作者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其中常用的表现手法难点: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思路]课本复习→特点归纳→迁移训练。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课内咏史怀古诗,归纳其特点〔一〕、导入: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文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感人的形象,动人的议论;富于情韵的艺术境界,耐人寻味的哲理意绪〞,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近年来的高考中也多有涉及。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讨这一类诗歌该如何解读。

〔二〕、课本中咏史怀古诗读背《念奴娇赤壁怀古》《登幽州台歌》《过华清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三〕、复习课本中咏史怀古诗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手法〔见下表〕典〞〔又叫“语典〞〕两类。

用事典指引用过去的事情,起一种类比、引发的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思想生动形象,易为读者所理解。

这也就是平常人们常说的“借古说今〞手法,往往言彼而意此。

用辞典指的是引用前人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它往往使文章显得典雅、婉转。

从“用典〞的方式上看,主要有“明用〞和“暗用〞两种。

“明用〞要指出引用的故事、话语的出处,让读的人知道这个典故与谁人有关,这句话是哪个讲的。

“暗用〞那么只管引用故事与语录,并不写出与谁有关、是谁讲的。

可见,“暗用〞典故比“明用〞典故灵活一些、隐蔽一些,但读者如果对典故涉及的有关内容不大熟悉,就可能莫名其妙,弄不懂作者的意思。

〔四〕、归纳咏史怀古诗的含义以历史为主要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期以及历史地点〕,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抒发感慨、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二、了解咏史怀古诗的艺术特征:〔一〕“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二〕“咏史〞和“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是最终的旨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今多少事,都付诗词中
——咏史怀古诗鉴赏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学习,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习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提高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
3.培养阅读古代诗词的兴趣,在解题的同时品味诗意、追寻远方。

二、学习重难点
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总结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通过课堂讲练活动,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三、考情、学情分析
《高考考试大纲》(2017版)中诗歌鉴赏的考纲为: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分析近几年高考试卷,诗歌鉴赏题的考查从内容题材上来看,涉及山水田园、托物言志、题画寓志、咏史怀古多种,而咏史怀古诗涉及到的情感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既是考察重点,也是学生认为的难点,如2016江苏卷考察的辛弃疾《八声甘州•故李将军饮罢夜归来》咏李广旧事抒个人情怀;2015湖南卷张说《邺都引》凭吊曹魏故都邺都以今昔变迁抒英雄业绩无继之感……
在《诗歌一轮复习调查问卷》中,大多数同学也把咏史怀古诗列为“最害怕遇到的诗歌类型”之一,主要原因是:典故太多、情感复杂、表现手法多样。

四、合作探究学习
(一)立足课内,温故知新
1.回顾课内:我们初高中学过哪些咏史怀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抒己见:你会给咏史怀古诗什么样的标签?
(二)分组合作,梳理特点
1.分组探讨3分钟,以课内所学咏史怀古诗为例,梳理出咏史怀古诗在标题、作者、诗歌意象及其他内容、诗歌情感、表现手法5个方面的特点。

附:课内诗歌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石头城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蜀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小结特点,下定义:
咏史怀古诗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内容,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艺术手法,来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慨的诗歌。

(三)链接考点,掌握方法
1.常见考题:
①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②简要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③两首咏史怀古诗的比较阅读。

2.链接真题:
(2011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3.总结方法:
(四)拓展练习,学以致用
(2016黑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王昭君
[唐]李商隐¹
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马上琵琶行万里,汉宫长有隔生春²。

和聂仪部明妃曲³
[明]李攀龙
天山雪后北风寒,
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
徘徊犹作汉宫看。

[注]①李商隐,晚唐诗人,仕途坎坷不遇。

②隔生春,指春天年复一年过去,汉宫里像昭君那样被冷落的宫女,年年都有。

③聂仪部是作者的好友,他曾有一首《明妃曲》见赠,作者以此诗唱和酬答。

明妃,即王昭君,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亦称明妃。

(2)两首诗均围绕王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展开,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6分)
(五)迁移训练,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文后各题(11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5分)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六)知识积累,典故举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

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

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

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

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4.塞上长城:《南史》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齐,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此处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5.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6.燕然勒石:燕然是指今蒙古境内的杭爱山。

勒,指刻石记功。

公元89年,东汉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记功而归。

燕然未勒是说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

7.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

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8.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

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

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

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9.淮水:秦淮河古称淮水。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

“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

【有时指淮河。

南宋为宋金分界线,为战争前线。


10.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