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咏史怀古诗词高考复习
浅析咏史怀古诗词高考复习

浅析咏史怀古诗词高考复习【摘要】咏史怀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在高考复习中,咏史怀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从经典咏史怀古诗词选粹入手,深入探讨了这些诗词在高考中的地位以及背诵、理解、赏析和应试技巧等方面。
结合复习策略和方法,提出了提高复习效率和成绩的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咏史怀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的精髓,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咏史怀古诗词高考复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水平,还可以为他们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认识提供重要支持和启迪。
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心准备,考生可以更好地备战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关键词】咏史怀古诗词、高考复习、经典选粹、地位、背诵方法、理解、赏析、应试技巧、意义、策略、方法、复习效率、成绩提高1. 引言1.1 介绍咏史怀古诗词咏史怀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形式,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或传说故事的吟颂和抒发情感,展现了古人对历史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这些诗词多以史诗或史话为题材,包括了对英雄人物、功绩事件的歌颂,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慨叹,对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
咏史怀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
咏史怀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教育和启迪人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感受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咏史怀古诗词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和内涵。
在高考复习中,咏史怀古诗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掌握这些诗词的内容和背景知识,有助于考生在文学类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对咏史怀古诗词的认识和理解,对高中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深入研读和理解这些诗词,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和综合素质。
1.2 高考复习的重要性高考复习的重要性在咏史怀古诗词这一复杂领域尤为突出。
高考复习怀古咏史诗鉴赏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 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从兵家用兵的角度。 第二首从民心向背 的角度 。第三首从节操(气节)角度。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
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 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 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 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 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 山河。
2、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 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3、怀古伤今,抒发自己 怀才不遇或壮志难酬之感
主要手法
1、借古讽(伤)今 (李商隐《贾生》 ) 2、今 昔对比 (刘禹锡的《乌衣巷》李白的《越中览古》) 3、以景衬情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典(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议论(李商隐的《贾生》) 6、侧面烘托 (刘禹锡的《石头城》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 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 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等)
• 咏史 讽谏当 朝统治 戎昱 者勿用 汉家青史上,和亲政 计拙是和亲。策图苟 安一时 社稷依明主, 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 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 谁为辅佐臣。
借昭君之怨寄托自 己身世家国之情
•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王浚:西晋龙骧 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王气:帝王所在地有一种祥瑞 之气。寻:古代八尺为一寻。铁锁:吴国在长江险要处装置 铁锁链。降幡:降旗。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 山形:指西塞山。寒流:指长江。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故垒:指西塞山要塞。萧萧:风声。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1、要弄清史实、典故2、要体会意图、感情3、要品味技巧手法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
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
如下面这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
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
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
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

高三复习—咏史怀古诗【知识链接】(一)咏史怀古诗歌的含义咏史诗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来感慨兴衰、托古讽今的诗歌。
怀古诗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来抒发感慨、寄托哀思而创作的诗。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
——长于情景交融(二)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2、思路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3、咏史怀古诗的写作对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4、思想内容及情感:怀人伤己、怀古伤今、理性反思A、寄寓朝代兴替,昔盛今衰,自然永恒,物是人非的感慨;B、借古讽今,批判现实,规劝统治者吸取前人教训;C、怀古伤今,流露出对时事浓重的感伤情绪;D、怀古伤己,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或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逝,而自己却功业未成的感慨(对比失落)或古人与自己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志(同病相怜);E、置身事(史)外,对历史事件作冷静理性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5、艺术手法:借景抒情、用典、对比、联想想象、虚实结合、衬托【解题指导】明确: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颔联: 战争的经过景象。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颈联: 吊古伤今。山河依旧,人事不同,历史兴亡之伤感。
尾联: 之前防御工事的荒废,暗讽当局,要吸取六朝灭亡
的教训,早日实现国家统一。 理:事物兴废取决于人的思想。
• 《乌衣巷》
• 作者:唐刘禹锡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xiá)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朱雀桥】在金陵城外,乌衣巷在桥边。【花】此为开花之意,做动词用【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
•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 【意思】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 【赏析】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事故的变迁,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 警告。
• 乌衣巷
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情感: 1、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怀 念、赞美、仰慕之情。 2、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 慨。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 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 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 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高考复习】《咏史怀古诗》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
自古以来,世俗的朝廷总把冷眼抛向那些热心热肠的古代诗人们,而这些仕途总是不顺的诗人就不自觉地转而徜徉于瞻仰凭吊古迹、咏评历史人物中,感慨岁月沧海桑田,喟叹人生万古悲风。
抒难酬之壮志,浇心中之块垒。
咏史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二、预习交流,归纳特点2.根据表格,小结咏史怀古诗的主要特点(1)概念点击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一般结构:临古地(绘景象)——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典型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华清宫、汴河、淮水等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李白坟等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E.其他:吴钩、《后庭花》等(5)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用典(明用、暗用、反用),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联想想象、象征、衬托以及拟人、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高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怀古咏史诗的概念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二、结合诗歌归纳怀古咏史诗的思想内容和手法。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思想感情:表现手法:3、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4、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5、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思想感情:表现手法:三、归纳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方若虚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
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己。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2、意象:历史人物、乌衣巷、吴钩、淮水、《后庭花》、六朝、华清宫……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4、表现手法:对比、触情入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拟人、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5、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6、语言:含蓄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四、鉴赏步骤和方法1、要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得越多越好。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应该成为我们头脑中历史知识库的宝藏。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高考诗歌鉴赏之咏史怀古诗
一、特征
(一)内涵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二)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二、内容情感
(一)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二)情感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三、常用手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咏史怀古诗词高考复习
随着高考的逐渐临近,备考生们也开始了紧张的复习备考。
在语文科目中,诗词是备考生们备受关注的一个重点,其中咏史怀古诗词更是备考生们备考的一大难题。
咏史怀古诗词要求考生们对历史故事和典故有详细的了解,遣词造句更是要求准确、地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析咏史怀古诗词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备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和特点
咏史怀古诗词,顾名思义,是指通过诗词来歌颂历史人物或者叙述历史事件的一类诗词。
考生们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首先要对不同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所了解,掌握他们的生平事迹、成就和影响。
要熟悉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成语,对于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这些诗词。
而在表达方式上,咏史怀古诗词要求考生们遣词造句准确、地道,要表达出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和资料,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和特点。
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咏史诗、怀古诗、塞上词、楚辞等等。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们需要对这些常见题材有所了解,掌握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咏史怀古诗词中常见的典故和成语也是备考的重点。
比如《出师表》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木兰诗》中的“独上兰舟”,这些典故和成语都是备考生们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诗文材料,了解其中的典故和成语,以便更好地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常见题材和典故。
三、掌握咏史怀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除了了解咏史怀古诗词的题材和典故外,考生们还需要掌握其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咏史怀古诗词常常通过修辞手法来表达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比如用比喻、排比、对仗等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的咏史怀古诗词,来了解其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
四、多做真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做真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也可以通过分析真题,了解考试的出题角度和命题思路,以便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
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可以找出自己在咏史怀古诗词部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复习,以便备考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高考考试。